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校园的社区

一个农村教师和一群农村孩子的故事

  [复制链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4-17 20:05
赞!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当我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时,孩子们说,那我们一整天都读书好不好?:lol:lol
ds.jpg
你们在看什么书啊?俩孩子下课正在讨论,吸引来了另一个孩子。
ds1.jpg
一下课就捧起图书室借来的书看。
ds2.jpg
玛雅,这是有多喜欢读书啊!娃儿们,要注意用眼哦!
ds3.jpg
哟!看的是《林肯全传》哦!不错不错!
ds4.jpg
讨论开了!
世界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读书日,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就是读纸质的书籍,而我也是推崇这种读书的。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种电子书籍逐渐在取代着传统的纸质书籍。在这个取代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让人浮躁的因素,特别是还不具备控制力的孩子,手机、网络游戏的存在往往让部分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及时的引导还会耽误孩子最佳的学习时光。其实,我们最担心的不是孩子读的那种书籍,而是怕电子游戏耽误了孩子最佳的学习时光。
      手机这种现代信息工具,对于刚刚接触它的学生来说,它最大的用处不是打电话和发短信,而是自己的一种娱乐工具。按理说娱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个度,孩子往往不能把握这个度,所以更多的老师选择堵住这个源头。老师们对带手机到学校的学生很头疼,多数学生都会在深夜玩手机,这样下去最大的影响是耽误睡眠,从而耽误学习。于是老师尝试着要求学生不带手机到校,好像大家都没能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反而是愈演愈烈。有些时候,我在想我们这样做,错了吗?身边因为玩手机影响学生成绩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我不敢用学生的成绩拿来作赌注。但是我又理解那些玩手机不能控制自己的孩子。唉......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处理好手机和学习的关系呢?
      使用手机原本就没有错,可是如何使用却成了一个问题。 身边很多朋友都被手机“绑架”,不管什么场合都能看见大家拿着手机各玩各的。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我们之间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旁,你却在玩手机!这种人机交往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给人际交往带来新的障碍。孩子生活在这个社会也在模仿着大人们的行为模式,有甚者而无不及。手机、网络游戏慢慢“绑架”了这些平日活波好学的学生,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该如何“解救”他们呢?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4-24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好!

发表于 2015-4-2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
发表于 2015-4-24 15:0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德育,二是习惯,三是智力。

发表于 2015-4-2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好老师!让我们了解了老师一天的工作、责任与爱!

发表于 2015-4-2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年纪就看林肯传了!佩服!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关注!
发表于 2015-4-2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园的社区 发表于 2014-12-23 12:04
#今日播报#头条:住宿生的寝室整理得很好,赞一个!老师们的到岗情况——全勤!

(学 ...

很好,让孩子有一个好习惯比让孩子多抄写一篇课文更重要,至少我这样觉得。

发表于 2015-4-2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向上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前进了教室,在黑板上写下:
青春是一首歌

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

青春是一幅画

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致青春

      当学生一个个端坐在座位上时,我说这首小诗告诉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大家从今天起已经踏入青春的行列。在西方国家有一个成人礼,我们国家没有,那么我们就把五四青年节当成我们的成人礼吧。何为“成人”?不再任性,就是成人;在面临生活的打击时,依然保持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就是成人!我希望大家收起那颗贪玩的心,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     祝福大家节日快乐!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5-5 23:43
教育局徐姓局领导5月5号下午被人理抹了一顿。

发表于 2015-5-1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

发表于 2015-5-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源均等缺位!!!!!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来自星星的你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得到了你正在苦苦寻找的。

——题记

     忙假收假后学校开始为“六一”忙碌。我们的孩子除了生病的ZQ没有到校,其他学生都按时回到了学校。听ZQ的孪生哥哥说:ZQ感冒了,且还在输液。我想输液应该很严重吧,于是晚上和ZQ在手机QQ上聊了聊。听ZQ说确实在输液,他自己说虽然液体输完了,但是身体仍敢不舒服。我就叫他在家里再休息一天,他也很高兴。第二天临近放午学的时候,远在外地打工的ZQ妈妈打电话问我孩子到学校上学没有。我告诉他没有,妈妈当时说ZQ明明就被他奶奶送到了学校门口附近,为什么没有进学校?我当时也一头雾水。只能叫其奶奶到处找找。老人找了将近两个小时也没有找到。最后学校老师和ZQ的孪生哥哥一起从学校出发继续找,我们找了一个下午也没有结果。远在外地打工的妈妈听说孩子仍旧没有找到就直接买了飞机票飞了回来。

     ZQ,他和ZG是双胞胎,一对学习成绩很优秀,很听话的孩子!作为老师,太乖的孩子老师往往关注的相对要少一些,这也不是老师偏心,只是他们很让老师省心,不需要操太多的心,所以我的教育叙事里他们俩出现的频率很低。可是就这样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特别听话乖巧的孩子突然离家出走,我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他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无从知道他是否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尽管孩子是从家里消失的,从责任上来说作为学校老师的责任并不大,但是这个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如此听话帅气的小伙子就这样不见了,我怎么也放心不下。晚上睡觉都在想:他到底怎么了?他吃什么呢?晚上他在哪里睡觉啊?他会不会感到特别的无助啊?更可怕的事情我简直不敢想,但是我又克制不住自己不去想,所以整宿我都没睡好。

      今天天一亮我就打了一通电话,仍旧没有找到......从昨天到今天我根本没有心思上课。有同事说:作为老师,你的心里承受力太差了。面对他们好心相劝,我不是不理解,但是我真的不能平静下来给学生讲课。一个鲜活的孩子消失了将近20个小时啊,我也是做母亲的人,如果那个孩子是我家的......不敢想。

      吃过晚饭,我再次拨打了ZQ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撕心的哭声,等到她平静下来我就听到了四个字:他回来了。那一刻,我忍了一天多的泪水喷涌而出。此时孩子消失的原因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孩子安康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们时,班上的学生也沸腾了。(这个孩子的事情等待后续)

      晚上我和学生们的心情大好,我们的晚自习特别精彩:

1.jpg

这俩孩子不知道在哪里找来一只虫子,他们一边观察虫子,一边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2.jpg

这对朋友正在一起阅读《查理九世》

3.jpg

这边的孩子在互背古文《口技》

4.jpg

这些孩子在商量筹划“六一”的节目呢!

5.jpg

用纸做的麦克风很帅吧!孩子们在排练“六一”的节目——《兄弟难当》

6.jpg

还有的人在观察蚕宝宝作茧自缚哈;P


     最平常的事情我们往往会忽略,我们总是在追求标新立异,总是在追求升学率,总是在追求刺激,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身边这样的小事情。孩子们,让我们珍惜属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的星星,我会把你们捧在手心里,不管你是否成绩优秀,不管你是否“听话”,你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来自星星的你!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带初中班的班主任开始,我几乎天天都在忙碌。忙着备教材,忙着找各种资料——作文的资料、各种试题、各种传统文化的常识。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我认为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生怕因为我的疏忽而误人子弟。心中总是揣着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的期望,总想如果因为我没有做好,他们就没有学好,心中会觉得有愧。每周都有学生抱怨作业多,我总是拿南部中学来说服他们,事实上也是如此,据我了解南部中学的作业至少是我们的一倍。我就一直这样忙碌着,也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忙碌着......
       直到那天的那件事情发生,我不得不停了下来。没有心情上课,于是每节课就在懒懒散散中度过。学生处于放养的状态,他们可以看书,甚至可以捉一只虫子,一边观察虫子一边看书。也可以和朋友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查理九世》。可以一起聊天,计划着属于自己的节日该怎么过。还可以排练节目。让我意外的是居然还有那么一些人在背古文《口技》。
      更大一部分人去关注蚕了,他们看着蚕吃桑叶,结茧,也在议论着什么。看着这样的学习生活,我在想:这是学生应该有的学习生活,可是这样的课堂还叫课堂吗?这样的学习可以经受住考试的考验吗?
走到讲台前说:“如果我们不刻意谈论学习和成绩,你们快乐吗?”大家一片哗然,甚至有孩子说:“怎么可能?”是啊,怎么可能?如果对学生不谈论学习,那么“学生”这个群体该叫什么呢?
       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都在逃避着学习,我们这样的忙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是有问题?每个人(包括学生)都是一本无字的书,要和别人相处,我们该从哪里下手打开这本书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到底在想些什么?我该从哪个角度去打开这本书?既能尊重书本的原意,还能拓展书本的意义?如果我是一个雕刻家,我期望尊重原材质的样子,再雕刻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希望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再加以引导,让每个人都学有所成,长成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们。可是考试偏偏要每个人做同一张试卷,以同样的要求来录取每一个人。天长日久,我便成了考试那个坏家伙的助手!这是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在纠结的问题?还是我想多了?

发表于 2015-5-2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老师一枚,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也不要太过于脱离现实。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15-5-22 10:04
好老师一枚,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也不要太过于脱离现实。

谢谢指点。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