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SCM989765

大风枪逸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五章 地主后裔

第十三节 棒打鸳鸯

    李大娘坚持婚姻大事必须经父母做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动辄挥动道德大棒,干涉孙女儿们的婚姻自由。真理需要时间来检验和证明,在岁月流逝流淌中,李大娘的择婿标准的缺陷越加暴露无遗,有关她撵跑金龟婿的故事在村民间流传,成就了草根逆袭的美名,也毁了孙女儿的良缘。

    李文金四女儿中,李洪秀人才最漂亮,十五六岁时,身材高挑,肤白貌美,山里女孩的清纯,善良,勤劳等许多美德集于一身,是远近出了名的好姑娘。

    洪秀初中即将毕业那年,成绩一般,升学的希望非常渺茫,也缺少上进的动力。这时,同班同学中有一个人叫江家国,学习情况也基本相同,对身材苗条,形象靓丽的李洪秀,非常喜欢,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她,两人在来往中产生了淡淡的情感。

    有一天,江家国执意要跟洪秀去李大院子,他想亲自与洪秀父母谈一谈。李洪秀知道家里是奶奶做主,也知道奶奶的性格,她先让江家国躲在屋外的树林里等候,自己回家请示奶奶同意,侦察奶奶的态度,再决定见与不见。

    洪秀回家,心情忐忑地对李大娘说:“奶奶!我有一个同学,和我关系非常好,想到家里来耍,你看行不行?”,李大娘非常敏感,马上问:“男的还是女的?”,李洪秀难为情地说:“男的!”,声音很小,李大娘还是听到了,再问:“家住哪里?”,“江家沟”,“哦!也是个穷夹皮沟嘛!家里兄弟有几人?”,洪秀说:“四人!”,李大娘又问:“你去过江家了吗?”,洪秀不敢隐瞒:“去过啦!”。李大娘了解情况后,脸色黑得可怕,过去啪啪就给洪秀两耳刮子,大骂:“女孩子,不好好读书,父母都不知道,就跑到男同学家里,丢人现眼!平时我是怎样教育你们的,去堂屋里跪下,在祖宗面前好好想一想!”,一顿臭骂后,李洪秀不敢顶嘴,自己到堂屋神龛下跪着反省去了。

    洪秀从下午一直跪到天黑,奶奶在家里守着,洪秀不敢轻举妄动。晚饭时,天色已昏暗,还看得见道路。洪秀想江家国还在树林里等着,黑灯瞎火,蚊虫叮咬,肯定难受极了,饭也没有吃过,非常焦急。她见奶奶从旁边经过,连忙认错:“奶奶,我知道错了,你饶了我吧!我要上厕所去解手”,李大娘看孙女认错,罚也罚了,允许洪秀去解手。李洪秀借解手的机会,跑出后院门,一路小跑到汪成芳家里,让成芳赶紧给江家国端一碗饭去,告诉他:“奶奶不答应,让我在家里罚跪,请他自便!”

    汪成芳家早已吃过晚饭,她盛了一碗剩饭,舀了一些剩菜,打着手电筒,端到树林边。江家国正坐在一棵杉树下焦急地等待,看到有同学过来,还端着一碗饭,像落水的人捡到了救命稻草。江家国早已饿慌,接过饭碗三下两下吃得精光。

    江家国边吃饭,边听成芳告诉洪秀的事。听说洪秀在家受刑的情景,江家国心痛不已,想闯进李大院子去理论。被汪成芳一把拉住,劝道:“你以什么身份去啊?你去反而惹恼大娘,李大娘很封建,油盐不进,你去了还会白挨一顿打,就不要再去添乱了。你如果进去,洪秀的日子会更难过,天也黑了,回去的路上到处都有毒蛇,我看你还是先到李大权家去住,明天早上再回家去!”,汪成芳把江家国带到同学李大权家,才打着手电筒回去。

    江家国在李大权家里睡,两人说了半夜话,都是有关李洪秀家的事,对李大娘的为人,以及她择选孙女婿的标准,全村人都知道,江家国自己家弟兄四人,房屋三间,想娶李洪秀几乎没有任何希望,只好死心了。

    天刚亮,江家国起床后,饭也不吃,直接回家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在学校里,中学还未毕业,就到大城市里打工去了。

    十几年后,当他成了工厂老板,在同学会上看见已经离婚的李洪秀时,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有说不尽的感慨。他的心里还有一点初恋情结,对于那个激励他成才的人,非常关心,示意洪秀想帮助她。李洪秀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山里人,“宁做打工仔,也不做讨饭人”,婉言谢绝了。

    这一切都是后话,这时,李大娘早已经归西十多年,再也看不见孙女所受的苦。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节  黑白电视

九十年代末期,李文金六十出头,李大娘也八十有余,依然为家事操心不已。李文金一生在母亲阴影下生活,躬行孝顺,他和妻子有过抗争,最终选择了服从。大儿疯癫,小儿年幼,连女儿们嫁娶之事,都顺着母亲安排,让母亲满意,说不上是幸运,还是不幸。

文金的幺儿李洪军还没成家,人生不算完美,幼子也十六岁了,离安家理事不远了。洪军对读书没有兴趣,干农活挺认真,也很在行。李大院子前后出了许多事情,李大娘虽还当家,观念也有一点缓慢转变,没以前那么固执了,专门为家里添置了一部黑白电视机。

李洪华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看里面的美女,眉开眼笑,快乐幸福,很少再敲奶奶的棒棒。

从前,李文金家总是去隔壁兄弟家看电视,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看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节目刚开始了,李文金家人还没吃晚饭,年轻人连饭也不吃就往隔壁叔叔家跑。

李大娘进屋,看餐桌上没人吃饭,立马就发火了,跑到侄子家,硬要去关电视机,周围还有许多看电视的邻居,哪里肯听她的话。李大娘大声吼:“关上一会儿,等把饭吃了再看,有什么关系呢!戏装在匣子里,又跑不了,吃了饭,收拾规矩后,再打开慢慢看嘛!”,一起看电视的许多人一看给老大娘是讲不清道理的,只好动员文金家的几个孩子先回去吃饭,再来看电视。

李洪军姐弟四人见犯众怒,不敢再赌气,一个个撅着嘴回去,乱七八糟往嘴里倒一碗饭,撒腿就往回跑,弄得一家大人小孩都不高兴。

在文化贫瘠的年代,一台黑白电视机,魅力非凡,几十人围着看,起初还要卖票,后来,买电视机的人家多了,才不卖票。只有关系要好的人,才会让你去他家里看,关系不好的,你也不好意思去。李家老小都去兄弟家看电视,麻烦不少,一直要看到所有节目播完,深夜才回家去。影响别人休息,短时间还能忍受,时间久了,容易产生矛盾。

李大娘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女孩子出嫁后,家里可支派的人没有了,大小事情都需要李洪军跑腿。

李洪军虽然孝顺,但思想灵活,做事变通,表面上听奶奶的话,暗地里按自己想法做。答应好好的,做法却是另一套,李大娘老了,精力不济,也管不过来。

李洪军十七岁那年,有邻居见李家人丁不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名叫王凤群,也是茶厂里的女工。两人早就认识,彼此印象都不错,只差一层纸隔着,被人轻轻一点给捅破了。农村人的生活,反正不读书就只有成家立业,两人不是一见钟情,却很快进入热恋。

王凤群见李洪军人不错,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想对家里人公开这层关系,给大家一个惊喜。端午节那天,准备带李洪军回家拜见父母。第一次拜见岳父母,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李洪军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想买一双新皮鞋,一套新西服,打扮得体体面面,再去见老丈人。

李大娘感觉孙儿的计划太奢侈,在购买时打了折扣,她嫌皮鞋昂贵,不划算,悄悄改买了一双胶桶靴鞋。山区雨水多,道路稀滑,村民多数时间穿胶桶靴鞋,冬天雨雪季节,更实用。有人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弯弯对弯弯,拐拐对拐拐。穿进去冷冰冰,拉出来臭哄哄。”单说此鞋不透汗的苦楚,穿出一副老农民形象。

端午节那天早上,李洪军临出门时,才发现皮鞋被奶奶调换成了胶桶靴鞋,气得暴跳如雷,欲哭无泪,对奶奶敢怒不敢言,气得一脸通红。李大娘看情形不对,开始讲道理,安慰孙儿说:“胶桶靴鞋耐穿,适合咱们山里人!”,事已如此,李洪军没时间改换,只能将就着穿。

李洪军去拜访老丈人,新客上门来,邻居们都挺好奇,跑来看新女婿。有人见他那身古怪的装束,当即取笑道:“身穿新西服,脚套胶桶鞋,时髦而另类,从头到脚看,十足山巴佬!”,王凤群在旁边听到,一脸羞得通红。

凤群不理解先前说好的事情,怎么会临时变卦,她把李洪军喊到屋里,发了一通火,问明原因,才知道洪军的奶奶是个“老古董”。王凤群在邻居们面前失了面子,要不是因为洪军提前“上车”,婚事就告吹了。

王凤群私下里数次埋怨洪军,数落李大娘,王家人深以为耻,用此事洗涮李洪军很多年。

李洪军和王凤群两人还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早就提前同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节  非婚生育

因为洪军非婚同居一事,家里又掀起一阵风波。

家里事,无论大小,都不能瞒过李大娘的法眼。有一天晚上,洪军与王凤群偷偷上床睡了,李大娘的房间与孙儿隔着两间,一听屋里有动静,下意识地想去干涉一下,刚出房门,被刘春秀一把拉住胳膊,刚要张嘴喊叫,嘴又被媳妇捂住了。刘春秀力气大,将李大娘抱到房间里,把房门从外面扣上,李大娘出不去,只好骂媳妇解气。

李大娘在屋里小声骂:“刘春秀,你这个败家娘们儿!快开门!……”,刘春秀隔着门小声说:“洪华的事,我依着你,结果怎样?!今天这件事,就是拼了我这条命,也不会听你的,我就剩下这个儿子啦!你也要给我报废了吗?”,李大娘一看,驯顺的媳妇发狠了,才不再说话。

刘春秀把门上锁,也不敢掉以轻心,搬过一把椅子坐着,守在婆婆房间与洪军的房间中间,监视婆婆的动静,死耗着不去睡觉。

李大娘人老了,却没有糊涂,鉴于洪华失败教训,闭口没再声张。刘春秀看婆婆睡了,还是不放心,怕婆婆夜里没瞌睡,醒来撬门,再去叫骂。干脆把椅子搬过去,坐在椅子上替幺儿守门,一夜未睡好,两眼熬得通红。

第二天早上,李洪军早起方便,见妈妈坐在门外,还怪她人老糊涂了,居然在椅子上睡着了,哪里知道老人家的慈母心。洪军年轻,心思浅,只知道自己在房里享受鱼水之欢,哪里知道母亲守夜辛苦。

李洪军两口儿年轻,血气旺盛,哪一天夜里,不在床上恶干几次。两人文化并不高,只知道享受爱的快乐,却不懂怎样避孕,很快就怀孕了。

李大娘这次有理有气,把刘春秀又骂又打。刘春秀不敢还手,也不敢顶一句嘴。一家人只好关起门来密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娃娃生下来,即使罚款也生,不生恐怕以后就不能再怀了,……”最后,决定让凤群先躲藏起来养胎,生下孩子再说。

孩子还没生,未婚先孕的事情就被人举报到了乡政府,计生干部轮番出动抓人,凤群在亲戚家轮流躲藏,李家亲戚众多,干部们连抓好几次,都没有抓住,孩子才生了下来,真是一个儿子。李文金夫妻俩非常高兴,终于见到自己的孙子了,不管母亲怎么骂,心里也乐呵呵的。

干部们找到李家,可不得了啦!违反国家计化生育政策,未婚生育,罚款一万元。王凤群家里穷,未婚生育,也被当地干部开出巨额罚单,老丈人提出让李洪军家两边一起出,不然就把孩子丢下,让女儿远走高飞。

李大娘被逼无赖,尽管非常心疼口袋里的存款,但看在重孙的份上,只好拿出两万多元交了罚款。再借钱把婚事办了,因为岁数不够,领结婚证要走后门办手续,请人做手脚改大年龄,前后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事忙完后,李大娘家小金库里的银子清空归零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五章 地主后裔

第十六节  一年三丧

    李文金从来没当过家,遇事不多,历练不够,多种压力下,忧心过度,胸腔里长出一个包块。医生检查后,将结果悄悄告诉了李洪军,特意嘱咐:“不要把检查结果告诉病人,回家后弄点好吃的给病人享用,好好养着!”,李洪军虽小,也算懂事,对父亲说:“是良性肿瘤,养一养就好了!”,其实文金的病是癌症,而且是晚期,在那个年代等于宣判了死刑,不告诉病人,是为病人好,许多人一听说癌症,都会被吓死,病情只会加重。

    李洪军也是个孝子,为了安慰父亲,假意带着他四处求医用药,拖延时日,年底,一命归西。六十多岁的人,一辈子没有当一天家,大事情全由母亲安排,带着遗憾走了。

    李文金过世后,刘春秀的精神支柱倒了,强健的身体大不如前,三天两头生病,病怏怏的没有精神。

    在这个家庭主心骨一死一病的节骨眼上,李洪华又来添乱。每当看见弟弟和媳妇同房,床上嬉耍,啪啪声响传来,洪华就控制不了自己。农村的木板房不隔音,屋里那一点动静,两兄弟的房间隔一道薄墙,听得非常清楚。大脑受到刺激后,洪华的疯劲儿更凶,父亲一走,家里再也无人能够震住他,时常轻一顿重一顿地用板子敲打刘春秀,不到三个月,刘春秀也去世了。

    李大娘连失儿子和媳妇,白发人送黑发人,偶尔又被洪华敲打,自己酿下的苦果,自己承受,心里非常痛苦。精神也倒了,饭也吃不下,只能喝点汤,卧床休息,坚持不到一个月,也一命归西,三魂飘飘渺渺,追随儿子媳妇去了。

    李大院子一年内,连续埋了三架丧。原本丰厚的家底不仅彻底清空,还欠下了许多债务。李洪军青年夫妻,不到二十,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在众多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勉强顶过难关,变得穷困潦倒,成了困难户。

    两个年纪不大的农村青年,不到二十岁,自己都像一个孩子,就要带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和一个疯子,在一起共同生活,没法想像有多困难。一时全村人都同情他,安慰他,关心他,他也只好硬起头皮,学习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环境急剧变化,人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渐渐发现,疯疯癫癫的李洪华不再疯了,每天低着头,老实巴交地做农活,还能关心兄弟和弟媳妇,学会了带小孩。地方上需要帮忙的事,总是跑得比别人快,说话不多,但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特别是那些别人房间里的私事,再也没听他说起过。

    很快,村里人感觉李洪华变了,为李洪军有这样的哥哥感到高兴,为有这样爱帮忙的邻居感到高兴。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4-28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是乡坝头的龙门阵

发表于 2017-4-28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咋没得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7-4-28 12:41
真正是乡坝头的龙门阵

这两天忙,没有来得及更新,下来就办哈!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章就完了,晚上更新哈!

发表于 2017-4-2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SCM989765 发表于 2017-4-28 15:24
还有一章就完了,晚上更新哈!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一节  老熊一家

    放牛娃出身的汪成娃,经过十多年奋斗,终于进城安居了,回家次数变得稀疏可数。出身于农民,三代都脱离不了农村,父母还在山上,按时回家看看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有一次回家,恰逢“老熊”凶死,丧事礼毕后,追忆过去,甚是感慨,往事在不经意间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大风岭山背后有一条河,水源充足,常年溪水潺潺,环境清幽。河谷两岸,人口稠密,许多人家沿河定居。山地居民将坡地改造成梯田,种植水稻,耕田种地,自给自足,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河谷地居住着许多人家,有一条山沟叫做铁炉沟。沟口有户人家,主人叫陈大雄,人送绰号“老熊”,叫的人多了,给人感觉他姓熊,真名倒很少有人再叫。

    “老熊”妻子于术珍,生了两个女儿,老大叫陈化群,老二叫陈化美。周围邻居很少称呼她们的大名,都叫绰号:老大叫“群猫儿”,老二叫“熊老二”。

    “老熊”家住的山沟,曾经是汪成娃童年上学的必经之路,成娃的小学时代,在对面山顶上读书,每天都要从“老熊”家门口经过,他与陈化群是同班同学,但两人从来不说话,不仅是男女有别,其中的缘由说来话长。

    “老熊”一家之所以远近有名,皆因性格独特,出奇的懒惰,“人畏出名,猪儿怕壮”,太出名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老熊”年轻时,颇有力气,人挺老实,近乎于憨。地方未分到户时,山里人都很穷,只能靠山吃山,额外收入就属扛木头到新场街上卖,挣点外快,有力气的人占据生存优势。

    有一天,山前山后许多青壮年,相约一起扛木头赶新场。老熊家住在山背面,路比较远,出发要早一些。凌晨两点从家里出发,打着手电筒照明,扛着木头赶新场。别人只能扛一根木头,老熊力气大,一次扛两根木头还不落下风。每走两三里路,停下休息几分钟,一路上,汗水顺着面颊往下流,衣服裤子都被汗水湿透。

    大伙儿争分夺秒地赶路,不敢停下过多歇息,赶到四十里外的新场头堰,天还未放亮。

    这种木材买卖属于黑市交易,天亮即散,不能见天。那时,盆地周围的农村乡镇,住房和家俱制作材料都用木材,通过正规手续砍伐,过程繁杂,花费巨大。人们便采取蚂蚁搬家的策略,先储存木料,再修房建屋。有需求就有市场,供需双方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一切都在夜幕掩盖下进行。政府机关上班后,市场上早已不见人影,更不见交易。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二节  黑市交易

    天色微明,面对面都不识面容。“老熊”汗水淋淋地来到市场上,市场上却热闹非凡,到处都有人影,默默地忙着木材交易。

    所谓市场就是一片竹林间的空地,人们约定俗成的交易场所。他刚放下肩上的两根木头,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木料大而笔直,材质好,是正宗柏木。刚一出现,买主们便迫不及待地围上来看,有人开口问价:“要价多少元?”,老熊反问:“你给多少元?”,那人报价:“十二元!”,八十年代初,是一笔不小的钱,普通木头一根价值就四五元,他摇头不想卖,有人增添到“十五元!”,他还不想卖掉,继续翘价。

    老熊的木头引起了“编编匠”的注意,这种人类似于后来的中介,在市场上谋生,以眼光毒辣著称,善于把握买卖双方的心理,能言善变,让卖家感觉多卖钱,买家感觉少出钱,两边都要讨好他,给他好处,或是给一角两角钱,或是请吃一顿便饭,积少存多,以数量多赚钱求生存。

    见老熊的木头给十五元也不卖,“编编匠”开始劝:“小伙子,这个价钱可以卖啦,这已经是今天开市后的最高价,很不错了,不要错过了买主!”,任由“编编匠”怎么劝,老熊都不卖。

    刚开始那位买主,在别处买了几根木头,又转回来,围着木头看,越看越喜欢。他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新近发达的“万元户”,爱女出嫁,嫁妆不能太马虎,材料选择十分重要,非要柏木做床不可,一般木材不入他的眼。他见老熊的木头还没有卖掉,天色已经快亮了,市场上的人逐渐散去,悄悄对老熊说:“这样,我添到十六元,你卖还是不卖?”,老熊摇头作答,老头转身离去。

    老头走出数步后,又折了回来,给老熊一根香烟点着。古谚话说得好:“烟搭桥,酒开路”,这一点真是不假,他们一边抽烟,一边套近乎:“兄弟,我看你也是个新手,不常做买卖的,市场都要散了,你也不急,给老哥说一句实话,你就竟要多少钱才卖?”,老熊先是闷着,不说实话。老头又递过一根香烟点着,悄悄问:“你究竟要多少钱才卖嘛!好歹给老哥报个价!”,老熊才悄悄说:“我要六元!”,买主一听,心中惊喜,但面无表情,叹口气道:“哎!咋不早说嘛!如你所愿,成交!”,老头啥话也不多说,立即付了钱,让老熊扛着木头跟他一起走。

    这时,有的同伴早已卖掉木头,上街购物去了,也有人没将木头卖掉,看他笑逐颜开,以为他卖了一个好价钱。祝可成身边放着一大堆木头,卖掉了一些,好木头还在讨价还价。祝可成不怕,他心里有底,他的表姐夫就住在市场边上,每次卖不上好价就不卖,寄放在表姐夫家里,隔一场又卖,总能卖个好价钱。

    在回家的路上,老熊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讲:“我今天运气不错,遇到一个傻儿,我要多少钱,他就给多少钱!”,众人感觉诧异,能做生意的人,十有九个都是机灵鬼,怎么可能有傻子会做生意呢?让他把过程讲一讲。

    听他讲述完经过后,人们都不再说什么了,明明自己做了傻子,还说别人的脑子不够用,傻子永远也弄不懂聪明人是怎样想的。从此,人们都知道他没有识数,脑袋不够灵光。

    祝可成纳闷,问老熊:“你为啥只要六元,而不要多一点呢?”,“老熊”说:“从家里出发时,妈妈对我说过‘只要给够六元钱,就可以卖啦!’”。祝可成把这席话转述给“老熊”母亲,他母亲苦笑不已,连声咒骂,却也无益。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枫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三节  居家度日

    老熊成人后,因颇有力气,样貌不差,高大帅气,“软件”虽差,“硬件”还不错,一般人也看不透。

    农耕社会,能种地,会生产粮食,就能养家,也就能娶妻生子,养家糊口。

    老熊的妻子于术珍是对面山顶上于长贵的女儿,与老熊配成一对,堪称绝配,足见媒人的眼光毒辣。媒婆行话:“钉配钉,铆配铆,龙配龙,虎配虎,箢篼儿,配扫帚。”,余长贵和妻子脑袋都不好使,守着祖上留下的三间房子,艰难度日,孩子生了五个,脑袋都不灵光,常常转不过弯,两儿子没有一个娶上媳妇,三个女儿虽然傻一点,样貌还将就,尚还有人娶。

    于术珍刚嫁到“老熊”家,“献宝”出丑之事频发,公婆深感耻辱,然而普通人家,人已经娶进门,岂敢休了再娶。家里有事情,不论巨细,都要两位老人鼎力支撑,日子倒也过得去。不到三年,公婆两人操劳过度,先后因病过世,家中无人可依靠,凡事都要老熊自己安排,亲力亲为。

   “老熊”的父母过世后,留下正房三间,转一角,现一间,共五间房屋,住宿尚算宽敞。粮仓里积存许多粮食,家具什物都不用操心置办,生活非常安定。

    夫妻俩享父母福荫,开始享受生活,天黑就上床睡觉。先前,父母亲在时,每天都给老熊派很多农活,累得他脚趴手软,上床就如死鱼般躺着,任由妻子自己折腾,夫妻生活不得要领,一直没有生下孩子。老熊和妻子身体都十分强壮,父母不在了,无人干涉制约,衣食不愁,饱暖思淫欲,干起房事来,动静挺大。于术珍傻人,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床上生活兴奋就喊,痛快就叫,不知避讳,鬼声怪气,闻者皆以为耻。

    周围有儿女的人家,深受其害,也有人好意提醒他。他却自鸣得意,全然不顾影响,依然我行我素。邻居拿他没办法,只好由他。人们只能教育自己的孩子:“老熊家里肮脏,天黑后,千万不要靠近那里!”。

    老熊先后生了两个女孩,父母留下的东西也消耗殆尽,富家尚且坐吃山空,何况温饱之家,家境逐渐变得困难起来。

    村里人知道“老熊”不识数,脑袋不够用,各方面都很照顾他。把他列为全村的困难户,政府每年都要白给许多东西,有米、面、肉等。山里民风淳朴,对他不劳而获,却没有人羡慕他!有几户人家,因有老人常年卧病在床,打针吃药花销大,家境非常困难,也被列为困难户,政府送来东西,人家还不要,怕名声不好,给子孙后代丢脸。“老熊”一家人不怕,不吃白不吃,年年拿,拿了活该拿。别人不要东西,他讥笑人家傻,该拿不拿,周围人不要的东西一起都归他要。

    “老熊”好吃懒做的事情,干部们也听说了。有一年,准备不再给他家发补助,把资助的钱粮都取消。“老熊”带着一双女儿,跑到乡政府闹腾,他说:“以往年年都有,今年怎么没有?是哪位干部把我家的东西吃了,必须给我吐出来!”,又是哭,又是闹,寻死觅活,两个女儿跟着哭哭啼啼,引得许多人围观,简直不成体统。

    乡政府主要领导一看年关将近,真怕闹出事来,心一软,还是按照往年标准发放。老熊因宠而骄,尝到了耍横的甜头,哪一年政府给东西迟了,他就要闹,给的物品少了,他也要闹,没完没了。干部们都怕见到他,都怕他耍无赖,只好每年早早兑现钱粮。

    老熊的父母不在,邻里健在的长辈看着不行,推举他的亲叔叔去劝说,提醒他:“老熊!你这样做,恐怕不好吧,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将来会把两个孩子都带坏的!”,“老熊”没听,觉得自己亲叔叔不给他面子,在有意难为他。为这事怀恨在心,指使老婆于术珍寻隙将亲叔叔臭骂了一顿。

    从此,村里没人再敢教他怎样做人。

    夫妻两人在村里,干活有许多讲究:“下雨天不干活;太阳猛烈不干活;天气太热不干活;天气太冷不干活”。生产队集体劳动时,他夫妻俩常常装病,一会儿跑肚拉稀,一会儿头疼脑热,出工稀稀拉拉。一年忙到头,入不敷出,全靠救助。即使出工在地里,也是磨洋工,懒懒散散,一会儿烟瘾犯,要抽烟,一会儿把脚崴,要休息。

    村里人都知道他的德行,不和他计较,也不与他一般见识,大家非常轻视他,不尊重他。懒惰的人是得不到尊重的,在别人的可怜下生活,大集体时代,实行平均主义,混日子容易,好坏都差不多,取长补短,贫富差距不大,勤快人帮忙一阵,懒人也能够将就得食。

    土地承包后,生产劳动都是自己安排,农活干得少,播种后,管理不到位,庄稼长势不好,地里收获粮食就少,入不敷出,产出经不起消耗。老熊一家人有东西时,吃饱不放碗,没东西吃时,到处借钱,借不到手,顺手牵羊,偷拿邻居家,渐成村里公害。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喊哈逗趣

第四节  孩儿遭殃

    生于“老熊”的家里,是孩子姐妹俩的命苦。从小到大,有父似无父,有母似无母,一年到头,要衣穿不暖,要食吃不饱。

    大女“群猫儿”出生时,邻居见于术珍不会带孩子,亲自前去手把手教她,她却依赖成性,事事都要喊邻居,离不开人家。家家都有儿女,谁也没有空闲,索性再也没人去管她,由她自便。夫妻俩初生大女儿,倒也爱惜,好不容易将孩子养到三四岁,能走会跑了,便成了母亲于术珍的使唤丫头,她自己动嘴不动手,邻居都看不惯。

    第二个孩子化美生后,于术珍更开始懒惰成性,让老大带老二,不如意就打“群猫儿”一顿,发泄怒气,孩子特别怕她。

    俗话说:“勤娘惯懒女”,懒娘的孩儿早遭殃,活受罪,老熊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

    姐妹俩最难受的时候当属冬季,山里的冬天比平原寒冷异常。

    别人家的孩子吃饱穿暖,提着一个火盆,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寒风中,老熊家的两个孩子,却穿着单衣,赤着双脚走在田埂上、踏着青石板路去上学。下雪天,连胶鞋都没有穿,室外寒风凌冽,室内稍显温暖,姐妹俩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下课连教室门也不敢出。学校老师实在看不惯,把自家孩子穿过的破鞋拿两双给姐妹俩穿,没有袜子,也一样寒冷,至少脚是干的,要舒服一些。

    隆冬季节,大雪积满大地,是孩子们尽情玩乐的时候,堆雪人、打雪仗、拉雪橇、滑雪坡,人的想象力始终是最丰富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老师也不拘束孩子们的天性,任其自由发挥。

    有的男生欺软怕硬,总爱去欺负陈家姐妹俩,或者丢雪球打她们,或者故意装着不小心,把雪球丢进她们的单衣里,雪球贴着皮肤滚落下去,寒冷的雪团吸走了她们身上仅有的一点余温,冷得她俩狂跳不止。姊妹俩都不敢说话,也不哭,也不闹,也不敢告诉老师。

    有个男孩说:“老熊的娃儿穿的是熊皮,最不怕冷的!”,凡是人,谁不怕冷呢?陈化群长得高大健壮,对别人的欺负却从不反抗,让人费解。

    有一次,她走进教室速度太快,一不小心把一位小个子男生碰着了。那男孩上去就甩她两巴掌,吐一口黏痰在她脸上。全班同学都看着她,等她发飙,大家心想:“这次她肯定要被激怒,出手教训一下那坏小子,把他痛打一顿!”。出乎人们的意料,她无动于衷,平静地将黏痰擦去,面无表情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没哭也没闹,也没告诉老师。陈化群这样,妹妹陈化美也是这样,对所有欺负他的人都包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口水吐在脸上,让其自干,多大的侮辱都无所谓,难怪没人会尊重她们。

    农村孩子都是放养长大的,想赢得尊重,就必须抗争,别人打你一拳,就得还他一巴掌,让他付出对等的代价,体会到欺负人是不对的。那时汪成娃是出名的“还木头”(混小子),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忍让一词。许多和他一起读过书的人,知道他的性格,不招惹他,倒也相安无事。

    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同学叫陈化权,两人同路不同沟,因为口角发生矛盾,进而推攮,打架。陈化权个子高,身体壮实,占据上风,汪成娃身体瘦弱,处于下风,但成娃死战不退,两人从山顶上一直打到山脚下,衣服撕烂了,皮肤抓破了,鼻血长流,满脸都是血。所有能够使用的东西都用上了,泥土,石块,拼命往对方身上砸。陈化权感觉出乎意料,没想到遇上一个亡命徒,被吓破了胆,落荒而逃。从此后,他尽量躲开成娃,不敢再动手,其他同学也知道不好惹,遇事一般都不会选择武力威胁。

    陈化群与汪成娃是同学,成娃讨厌她的懦弱,从来不招呼她一声。个子再大,力气再好,不敢拼也是枉然。别人尊重敢打的人,更尊重善于战斗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五节  习惯义工

    秋天农闲时,农民都会利用空闲,打柴禾储备草料,修补院墙,翻房补瓦,准备过冬。看着别人家忙得不可开交,老熊一家人无所事事,喝酒的喝酒,晒太阳的晒太阳,玩耍的玩耍。

    冬天下雪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他家屋顶有洞,墙壁漏风,无柴生火取暖。一大家人挤在一起,相互用身体取暖,实在冷得受不了,就拆墙壁门板生火取暖,墙上的洞越来越大,以致四面透风。时间一久,父母亲留下的几间老屋被拆成了光架子。

    村里有位姓彭的老人心地善良,实在看不过去,怕他一家人冻死在寒风中,牵头号召一声,大家都去帮忙搭手。人们砍倒屋后树林里的大树,树枝用来扎墙壁,树干劈成木柴码起来,用稻草将屋顶的大洞补上,“老熊”的家才有了家的样子。

    第二年冬天,他家又是四壁通透,如此周而复始,年年如此。当义工,村里人渐渐养成了习惯。

    陈化群小学没读完,便辍学在家,参加生产劳动,听候父母的使唤,与双亲一起混日子。

    老熊听人说:“读书可以换脑筋,改变人的命运”,他开始重视熊老二的教育。她在村小读了三年,穿得破破烂烂,经常被小朋友欺负,被人看不起,但还能一直坚持下去。

    后来,老熊求人把孩子转到中心小学读书。换了新环境,孩子的境遇好许多,至少没人敢欺负她们了。学校的校长姓周,是位热心人,看陈化美穿着破烂,知道她家里穷,不但免了她的学费,还想办法联系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提供赞助。恰好,有一位茶厂老板姓张,每年捐助“熊老二”五百元的生活费,连续资助她两年。老熊知道后非常感激,孩子也非常高兴。

    第三年,到了小学毕业时节,又到了该交生活费的时候,老熊拒不交钱,跑到学校里找周校长吵了一架,说:“为什么只有两年的生活费,今年的生活费呢?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被你周校长吃了啊?”,周校长一番解释,他不理会,又跑到乡政府去耍横,说:“周校长吃了我女儿的生活费!”,把周校长气得够呛,再也不敢为她操心了。

    不仅村里人,学校老师,连社会闲散人员都知道他家难缠。“熊老二”在学校读书,分在哪位老师班上,就该哪位老师倒霉,生活费有人资助,别的学杂费用收一分钱也艰难。学校领导搞一刀切,要求老师按时结账,许多时候老师被逼无奈,往往自己先垫付,下来慢慢催收。老熊不会还钱,各种费用累积下来,数额也很惊人,谁教她,谁为她出钱。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六节 收取学费

    六年级时,古美仁老师担任陈化美的班主任。倒贴钱的运气眼看就要落在自己身上,古老师心有不甘。他是一位民办教师,每月就八十块钱的工资,下有孩子幼小要抚养,上有老人年高要赡养,正在缺钱时节,怎么能够不着急呢?

    古老师逢场天在街上碰见“老熊”,给他摆道理,“老熊”答应给钱,却不见实际行动。眼看还有两天就要毕业考试,古老师不敢再等,找来年轻力壮的李老师,让他陪同着前去收账。李老师练过武术,身体强壮,关键时刻能起到震慑作用。

    两人骑一辆七零摩托车出发,翻山越岭,沿着一条泥泞的机耕道土路慢行,每走一段路,稀泥就把车轮黏住,只好停下来掏稀泥,掏通后再走,赶到铁炉沟青石桥边时,天色已晚,只好把车子寄放在桥头边的一户雷姓人家里。道路不熟,边走边问,找到“老熊”家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天色擦黑。

    “老熊”见老师到来,也不看座,也不泡茶,白眼看着两位老师,面色尴尬沮丧。古老师主动上前搭话:“喂!老陈,请你今天一定要想办法还钱,否则我们今天就赖在你家里不走了!”,让“老熊”没想到是文质彬彬的老师也耍起了无赖,他更无赖:“家里没钱,等也白等!”,把头转向一边,对老师们不理不睬。

    古老师忍气吞声,自己搬来两个破凳子,和李老师一起坐着,双方打起了消耗战。一直坚持到晚上九点半,“老熊”还是没有一个说法。此举惊动了村上干部,附近邻居也过来看热闹,听老师们述苦。

    晚饭也没得吃,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李老师是青年人,工作刚两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硬仗,肚子饿得心慌,想撤退。古老师则不动声色,轻声对李老师说:“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是必须坚持住,否则前功尽弃”。到晚上十一点钟,两位老师仍然没有动摇。收不到钱绝不撤退的坚强意志感动了村干部,他们开始轮流做思想工作,动员“老熊”以物品抵折钱款。

    村干部找遍家里,只有一缸麦子,猪圈里有一头半大个的猪仔,瘦骨嶙峋,光有架子,没有装肉。两期学杂费加生活费欠一百八十元,在干部们的帮助下,当场称了一百二十斤麦子,折价六十元,一头猪折价一百二十元,忙到十二点才扯清账目。

    李老师背着麦子,古老师牵猪在后面跟着,打手电筒照明,走出“老熊”家,沿着石板铺的小路,一步一步往青石桥走去。

    干部们邀请两位老师去家里住,古老师不敢停留,准备连夜回家,第二天早上逢赶集,好把猪和麦子卖掉,收回现金,如果猪儿饿死,就白干了,自己贴钱。两人走了几里山路,来到石桥边,敲门叫起房主人,把麦子绑在摩托车上,李老师骑车先行,车灯照明,古老师打电筒牵猪后面走。李老师走一段,停下掏稀泥,等待后面的古老师。

    回到学校时,已是夜里三点钟,饿得浑身没劲儿,胡乱吃点东西,倒床就睡。

    上床刚躺一会儿,天就亮了。古老师赶紧起床,把猪儿牵到集市去卖。回来时,李老师睡觉刚醒,看古老师垂头丧气的样子,问:“怎么了啦?”,古美仁说:“猪儿太瘦,仅卖九十元,亏了三十元!”,又赶紧去卖麦子,回来脸色更难看,说:“麦子更糟糕,过风播机后,麦壳儿和篶坯子吹走一大堆,减少十五斤,水分太重,扣除五斤水分,折本了十元钱!”,前后共计损失四十元,半个月的工资没有啦!

    周校长和老师们听说:“古老师收到了老熊的钱”,都赶来看稀奇,听故事。李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起事件经过,两人像英雄一般,完成了一项催粮催款的艰巨任务。古老师心里苦得像黄莲,有口难言,遇上一个“好学生”,半月工资打了水漂。

   “老熊”一家人在村里人眼里,像寄生在大家身上的虱子,总会瞅机会吸血,很难找出一个闪光点。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七节  饿死婴儿

    在村里人帮助和照顾下,“老熊”的两个女儿艰难地长大成人,样貌都还不错,“老熊”有些得意,有点奇货可居的样子,择婿标准非常苛刻。

    古时候,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女少男多的山区,农民的女儿也不愁嫁,老熊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提亲的不少,成功者不多。他嫁女的条件苛刻,除了要求品貌,长相好看,还要钱要物,要吃要喝,简直把女儿当成摇钱树,刮拉男家钱财,用女儿做诱饵钓鱼,一般人不敢上钩。

    陈化群东不成,西不就,一直拖到二十六岁才嫁人,婆家是大风岭下周大贵家。周大贵为人老实,居家谨慎,作为普通人家还算过得去,大贵长子周忠为了娶妻,从耍朋友开始,花销就挺大,到娶进门来,花费更大,欠下一身债务。

    婚后,蜜月刚度完,家里欠着债,周忠在家里呆不安稳,只好跟着别人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还债。媳妇陈化群在家里侍奉公婆,种地持家。

    陈化群自幼跟着父母双亲,耳濡目染,也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平时做派就不像正常人家过日子,周大贵老两口看不过,想新媳妇刚进门,应该正规矩,教育一下。周大贵说一句,她顶两句,依旧不改自己的言行,我行我素。时间一长,说了等于白说,只好由着她的性子胡来。两年下来,吃得多,活动少,心宽体胖,长得肥头大耳,与她母亲余术珍像一个模子铸就。

    陈化群怀孕后,更加娇气,连家务活也不干。长时间卧床休息,吃饭也躺在床上吃,不做饭,不洗碗,任何家务都不做。吃倒是特别能吃,体重严重超标。生小孩时,非常困难,差点生不下来,孩子个头特大,足有九斤重。

    孩子出生后,远近之人都夸周家好福气,生了个大胖小子。周大贵心里高兴,笑得一脸灿烂,先前所有不快都抛向了九霄云外。

    满月酒办得非常隆重,周家遍请亲朋,办酒碗庆贺。“老熊”是做了外公的人,也知道“脸面”的重要,送“祝米”的礼节一点也不差,鸡蛋、鸡婆、鸡公、米,凡是本地人家该送的东西,他都大方地送了。

    满月酒后,有了孩子的家庭,花销更大,周忠不敢在家里逗留,回到工地上继续干活。

    在农村里,男人挣钱养家糊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从前,周忠出门打工,和工友们一起住在工棚里,很少回家。一年大春小春两季农活,要到农忙时才回家,干完农活就出去,已逐渐形成了套路。村里窝在家里的人不多,日子过得也艰难。有孩子后,开支更大,周忠更是耍不起。

    有一天,周忠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听到有人喊:“忠哥!”,他回头一看是堂弟周二毛,也在工地上干活,回家刚返回,周忠问:“有啥子事?”,二毛说:“大伯让我给你带口信,叫你赶快回家一趟,孩子出事啦!”,一听说孩子有事,周忠不敢耽搁,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疾病,赶紧给工头请假,乘车回家。

    周忠回到家里,看见父亲蹲在屋檐下,脸色铁青,一言不发。赶紧问大贵:“发生了什么事?赶紧告诉我!”,大贵说:“你自己进去问你媳妇!”,周忠冲进屋里,见孩子在床上放着,抱起一摸,没有一丝暖气,身体冰凉,没有了呼吸,知道孩子死了,脸色大变,痛哭失声,说:“我出门时,娃娃都好好地,不到一个月,怎么就死了呢?到底得了什么病,是怎么回事儿嘛!”,陈化群躺在床上哭,不说一句话。

    周忠出门问大贵,周大贵气得脸色铁青,没好气地说:“孩子是被你媳妇活活饿死的!”,自己的孩子被他亲妈活活饿死,周忠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冲进门去,狠狠抽了媳妇陈化群两个耳光,厉声问:“你这是为什么?虎毒还不食子,你怎么能干这种没天理的事啊?把自己的孩子弄死,你不说清楚,我就送你进班房坐牢去!”,化群见老公发火,自知理亏,便说了实话,她说:“娃儿吃奶时,乳房痒得心慌,妈老汉儿在家时,我咬牙坚持给娃儿喂奶,没人在家时,我怕痒,就没给他喂奶。前些天,爸爸妈妈一起去帮亲戚家干农活,忙了几天,我一人在家,没给娃儿喂过奶,爸妈回来时,孩子已经饿死了!……”。

    周忠听了妻子的话,暴跳如雷,他不停地抽自己的嘴巴,怨天怨地,怨父母,怪自己运气不好,花了那么多钱,娶了个宝器婆娘,“宝”得也太离奇了。

    因为怕痒不给孩子喂奶,把亲生儿子活活饿死了,山前山后都算奇闻,亘古少有,算大风岭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遇见。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八节 上门女婿

    “老熊”家老二陈化美,人才长得不差,高矮胖瘦,均匀适中,看上去比老大还好看,读过两年初中,算老熊家里比较聪明的人。老熊一心想招个上门女婿,为自己养老送终。因为家里名声不好,好小伙都不愿意倒插门去他家,受他那份闲气,一直未能如愿。

    陈化美的亲事一直拖到二十五岁,也没有解决,没人敢去上门,在农村里算是老姑娘了。

    同村有一位大娘,姓冯,常年吃斋念佛,热心做善事。她看老熊的二女儿,人也不错,因父母的名声不好,嫁不出去,怕老熊老来无依靠,作为邻居,不帮忙不行。

    于是,冯大娘出面相劝:“上门的不来,可不能傻等,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可不可以考虑将女儿嫁出去嘛?这样也不至于耽误孩子的青春!”,老熊想了想,说:“有道理啊!那就请冯大姐帮忙找一找,物色一个好人选!”。

    冯大娘人缘好,爱做善事远近闻名。她办事很尽心,不久就在自家的远亲中找到一位,也算是她的侄子。男子的人才并非十分出众,中等个子,身强体壮,在建筑工地上做泥工,工作了许多年,积蓄颇丰。

    亲事刚一说起,面也没见,老熊一家人,便迫不急待地天天在冯大娘家里等。冯大娘夫妻俩岁数大了,靠儿女供养,家境也不是很富裕,供老熊一家人吃喝,连续吃了十多天,有点招架不住了。冯大娘想:“这以后要成了亲戚,总是隔三差五地来家里,也不好拒绝啊!”,冯大娘老伴儿开始抱怨:“你自己多事,自找麻烦!”,冯大娘没办法,想想以后的日子,不知还有多少麻烦事要折腾,只好编造一个谎言,说:“我家侄子考虑来考虑去,觉得这门亲事不合适,不同意进一步见面和来往”,将此事草草推掉,以免再找麻烦。

    此事后,冯大娘到处走乡串户,交友广泛,没少对人说起,远近乡邻都非常讨厌这种人。“老熊”一家的做法,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有合适的人选,也没人愿意牵线做媒,招惹麻烦。

    直到陈化美二十八岁那年,才从山后招赘一光棍汉上门,年龄比陈化美大六岁,结婚时,已经三十四岁了。

    老熊的女婿姓李,名志兵,为人比较耿直,做事果断。在同村人眼中,还算好人,比较勤快。坏毛病是喝酒贪杯,吃旋酒,坐上桌子就不下台,村里的红白喜事,总要喝得乱醉如泥,困了倒下就睡,经常被人开玩笑脱掉裤子,形象不雅观,得了一个外号“酒疯子”。村里很少有人与他计较,凡是人都有一点爱好,农村里没有嗜好的人,精神最容易出问题。如果各方面都很优秀,也不至于打光棍那么多年,进入老熊这样的家庭里。

    女婿进门后,相处了一段时间,老熊对女婿,渐渐不满起来,经常为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口角,争吵不休。

    在偏远山区,上门女婿挺难做。家中之事,不论大小都不能随意处分,要看老丈人的眼色行事。李志兵在村里,呆久了,心情烦躁。

    邻居看不起他,不尊重他,总是开玩笑嘲笑他,捉弄他,把他当成开心果,大家取乐的对象。专门给他取了一个侮辱性的绰号:“宝儿亏”,献宝耍乖,总是吃亏的人,他与人说话,口气都要软三分。

    有一次,李志兵与邻居陈三思发生纠纷。问题的焦点是争夺自留地边界上一棵大树的所有权,大树长在老熊家的地坎上,陈三思的地位于老熊家的地坎下方,不存在所有权争议。李志兵把大树砍倒,裁料后准备卖掉。陈三思跑过来拦着不让卖,说:“这棵大树应该是我们家的,因为有这棵树存在,导致我家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这些年的损失应赔偿,树该是我家的,你无权动它!”,李志兵也说:“树长在我家地坎上,也没有什么树枝,枝叶稀疏,根本遮挡不了你坎下的阳光,你家地里的庄稼一直长得也不错!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怪我们遮挡阳光,岂有此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纠缠不清,引来许多邻居围观。

    多数人心里明白这棵树属于老熊家,但没有人愿意为他说一句好话,去得罪陈三思。

    双方争执不下,惹怒了陈三思,他将裁好的木料用斧头砍得稀巴烂,李志兵虽然身高体壮,面对瘦小的陈三思却不敢动手,一家人只好忍气吞声,把树木劈柴烧火做饭,不敢多说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九节  泥水匠人

    陈化美的肚子争气,三年怀两胎,生下一儿一女。添丁加口,家庭开支越来越大,守着十几亩坡地,生活艰难。几年下来,孩子逐渐长大,花销更大了。老熊有外孙了,地位见长,脾气也大了,没少冲李志兵发火。

    与其在村里受气,还不如出去打工,李志兵一狠心,丢下妻子儿女出去打工了,离开家庭,眼不见,心不烦。一月两月不回家一趟,甚至半年也不回家一趟。陈化美结婚迟,正是女人虎狼一般的年龄,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心里空虚,夜里,躺在床上睡不着,辗转难眠。有时夜深人静,听隔壁父母房里传来啪啪的声音,想到父母一大把年纪了,也都没有闲着,自己年纪轻轻就呆在家里守活寡,心里很憋屈,像猫抓一样难受。

    陈化美没有在家傻等丈夫回来,他也知道丈夫的心思,她开始找借口去工地问丈夫要钱,顺便在工棚里、小旅馆里解决一下生理问题,爱爱像鸦片一样,吃了容易上瘾,精神上离不开,越吃越贪吃。后来,她把心一横,干脆跟着丈夫一起去打工,守着自己的男人,想怎么干都行,反正是合法夫妻,别人也不会说什么。李志兵心里很高兴,夸陈化美“懂生活、有情义”。

    陈化美离开后,家里只剩下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让老熊夫妻俩在家里带着。于术珍身体严重发胖,得了一身富贵病,呈“三高”症状,走路十分困难,一动就喘气。带孩子的事基本上是老熊的事,老熊本来就是懒惰之人,让他带小孩,简直是大笑话。他从来也不知道收拾孩子,料理孩子的生活,吃饭吃不饱,穿衣穿不暖,弄得孩子像两个小乞丐。男娃倒不介意,再怎么都行,女娃也五六岁了,破衣烂衫,下身暴露在外。邻居看不惯,提醒他几句,他也不在意,还狡辩:“以前的孩子不都是这样带的吗?贱养长大的孩子生活能力强!”,不仅生活上的细节不管,孩子的思想教育,他几乎从来不管不教训,随便男孩东家偷黄瓜,西家拿鸡蛋,女孩子嘻嘻哈哈,自由自在,他也不说一句话,看着两个孩子疯玩,他在一旁傻笑,两个孩子渐渐养成了村里一双公害。

    村里有位看不惯的老人,知道老熊一贯的为人,这辈子也不会改变,转而规劝陈化美:“你们两口子都出去打工,也该留一人在家里,照看老人小孩,主要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钱挣得再多,将来孩子出大问题了,后悔就迟了哦!”,陈化美听后,沉思良久,觉得有道理。她与丈夫商量,征得老公同意,她一人留在家里,干农活,教育小孩,放老公一人在外打工。她与老公约法三章:“农忙回家突击,每月至少回家缴纳一次“公粮”,挣来的钱要如数交给她来管理。”李志兵领会了妻子的意思,严格按照规矩来,只要其中有一条犯了,陈化美就跑到工地上去催粮收款,工友们都挺羡慕她俩口子会过日子。

    几年打工下来,李志兵虽然学艺晚,岁数大,但心里憋着一股恶气,发奋学习泥工技术,手艺开始熟练起来,工价也渐渐上去了,积攒了不少钱,生活宽裕了许多。日子好过了,腰杆硬气,走起路来身板笔直,说话的口气也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十节  误入歧途

    陈化美夫妻俩挣到了钱,把房屋装修了一番,砌了新砖墙,打了三合土,购置了一套新家具,把房屋里外布置一新,许多事情都是李志兵夫妻亲自动手,忙不过来时,请一两个工人协助。周围邻居都很奇怪,不知道这个出名的老实人靠什么发了财,都去看稀奇,欣赏老熊的旧屋变新样,探探李志兵有什么发财的门道。

    村里那些先前不拿正眼瞧李志兵的年轻人,再也闲不住了,时代在变,嘴上可以提劲打靶,没有收入来源是解决不了穷困的。大家纷纷效仿李志兵,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因为出道晚几年,岁数也大了,没有练就像老李那样的手艺,只能在工地上干重体力活,搬砖,抬水泥,当小工,随时听候大师傅使唤,挣一点小钱补贴家用。

    山里人从小生长在山上,练得一身蛮力气,有些人干脆凭自身特长去卖力气,在城里当“背二哥”,用背篼将重物从楼下背到高楼上,像重庆的“棒棒”,身背背篼,手拿一根拄路棍,靠体力挣钱,什么东西都背,水泥、沙石等装修材料,家用电器等,只要肯给钱,啥活都能干。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挣辛苦钱,填补了城市白领蓝领们不愿涉及的生存空间。

    村里有些人,自诩聪明,不想卖力气,又想发财挣大钱,急功就利,一不小心就落入了别人的圈套。不管赚钱没赚钱,装得像个有钱人,穿戴整齐,牛皮吹得天花乱坠,让从未离开家门,从未离开土地的山里人看到了财富的希望。

    李志兵端午节回乡过节,夫妻团聚。他的老邻居马家华恰好也在家,一听说老李回家,也过来套近乎。两人一直以来关系不错,虽然岁数相差十来岁,也算是村里拿正眼看他的人。

    两人在家里一起吃午饭,白酒下三杯,脸上满是红霞飞,话就多了。马家华问:“李大哥,你在外面干,是工地上的大师傅,一年到头能够挣多少银子?”,李志兵充满自豪地说:“刨去开支,能够积存一万多元!”,马家华说:“在农村里算是高收入了,不过离发财还远着呢!”,李志兵纳闷:“难道你有发财的高招?”,马家华:“现在流行一种发财的观念叫传销,你听说过吗?”,“没有!快讲出来听听!”,马家华经过传销组织培训,思想也被“发财理论”武装起来,显得能说会道。他详细地给李志兵讲起传销来,李志兵越听越热心,聊着聊着,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原来,马家华不久前刚花三千八百元钱买了一个摇摆机,在村子里推销。农村人都比较穷,刚离开温饱线上,还在奔小康的路上跋涉,怎么可能拿几年的存款去买一个机器搞按摩,观念也太超前了。见人们怀疑的眼神,他脑子转的快,又在村里搞起了体验活动:按摩一次,收费两元。用过的村民都学着马家华的口气说:“用过以后,硬是安逸得很!”,就是没有人肯下手买。

    经过马家华一番鼓动,李志兵心猿意马起来,跟着马家华过去免费体验,玩了几把,感觉挺舒服,非常惬意。

    马家华知道李志兵在外打工多年,颇有积蓄,千方百计地游说他去搞传销,李志兵的思想松动了,流露出羡慕的神色。马家华一看有戏,假意跟他工地上干活,天天与李志兵缠在一起,带他晚上去听传销课,被传销人员反复洗脑,灌输发财理念,文化不高的李志兵也认为传销发财容易,远比自己在工地上当大师傅强,动动嘴皮子,轻轻松松就能挣钱,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在马家华的鼓动下,李志兵从工地上辞职了,工头一再挽留,劝他说:“传销这东西说得玄乎,亲戚骗亲戚,朋友骗朋友,是靠不住的!况且我们都是农民工,俗话说:“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稼”,“我们做泥水匠提砖刀的人,一刀一刀砍出来的钱,虽然很少,拿着才踏实!”。这时的李志兵,已经不是往日的老实巴交的人,满脑子都是发财梦,哪里听得进去规劝,他没有和妻子商量,悄悄把自己掌握的存款从银行提取出来,跟着马家华坐火车去了云南。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六章 憨哈逗趣

第十一节  如梦初醒

    李志兵辞职后,消失了很久,陈化美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到处找人,也不知道丈夫的行踪,心里非常着急。她正在焦急时,接到了李志兵从云南打来的电话:“我在云南做生意,现在急需要钱,你马上取钱打到我的银行卡上”,让陈化美记下银行卡号后,就挂断了电话。

    陈化美不知道实情,想丈夫做生意需要钱也是好事,便往丈夫说的账号上汇钱,一次两次三次,她也没有戒心,她相信丈夫是老实人。哪知此时李志兵已经失去了自由,他自己手上的积蓄五万多元被投进去搞传销,拿到二十多部摇摆机。

    忙碌了一年多,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一个下线也找不到,一台机器也卖不出去,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传销组织许多生活费,被人家关起来,出门有四五人跟着,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逼着他不断地以各种理由向家里要钱。

    陈化美非常听丈夫的话,不停地寄钱,直到把家里的钱寄光,还四处借了钱时,才感觉不正常。

    她开始怀疑丈夫的生意有问题,没有再寄钱,打电话喊丈夫回来,不要再做生意了。

    传销组织一看李志兵身上已经无油水可榨,对他的监视松懈下来。马家华和李志兵趁人不备,翻窗爬水管下楼,灰溜溜地逃出传销组织。在云南,两人四处举目无亲,衣兜里又没钱,说话听不清,只好沿街乞讨,到处打零工,攒足了路费才买火车票回家。

    两人回到村里的消息,像炸雷一样传遍村子,马家华家里也欠下巨额债务,家中围着许多人要钱。李志兵家的债主纷纷拿家具作抵押,挽回损失,家里又变得空荡荡,好不容易装修好的房屋,又被打回了原形。

    这时,李志兵才如梦初醒,明白传销不是什么做生意,赚大钱,就是骗人的把戏,专吸人的血汗钱。真相知道得太迟,多年打工所得的积蓄十多万元没了,还欠下一屁股债务,一家人肠子都悔青了。

   “老熊”岁数大了,变得很小气,因为懒惰,不善于治家,一辈子也没见过大钱,这么多钱一下“打水漂”了,想着都心痛,嘴里唠叨,让人讨厌。

    想起一家人的日子又要回到从前,老熊肚子里憋着一口气,他不明白什么是传销,想想可能与做生意是一回事,反正是赚别人兜里的钱。他心里想着,嘴里说了几句埋怨话,质问女婿:“那么多钱,为啥子舍不得给我用,舍得拿给别人用!”,李志兵心里也有怨气,张口说了几句赌气话:“我自己挣来的钱,丢了算我背时!想用钱,怎么不自己去挣!”,老熊听了非常生气,女婿出去挣了几年钱,脾气越来越大了,不把他老丈人放在眼里,居然这样顶嘴,思前想后,心里堵得慌。

    老熊被女婿顶嘴,呕了一肚子闲气,觉得自己在家里带孩子那么辛苦!女婿挣来的钱,被传销骗去都舍不得给他花,难以解恨。

    夜深人静,他躺在床上睡不着,爬起来找吃的,碗柜里只有一瓶白酒,一把炒黄豆。他边吃豆子,边往嘴里灌白酒,一瓶酒灌完,顿时醉眼朦胧,头昏眼花。他摸出一根绳子,走到屋后那棵青杠树下,把绳子穿过树枝,两头挽在一起打个结,把头套进去,往坎下一跳,自缢而亡,一了百了,不满六十岁。

    “老熊”的去世,村里人并不同情,只增少许叹息。死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对村里人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从此,人们做义工的事终结了,生活很快归于平静,一切照旧。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