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SCM989765

大风枪逸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八章 打工生活

第四节  八哥惹祸

    李老幺家隔壁不远处,有一户邻居姓王,儿女早已外出谋生,家里只有夫妻俩,岁数不到五十。李老幺依辈分喊她“王大嫂”,王大嫂的孩子们都不在家,心里空虚,酷爱养些小动物,鸡猫狗样样都有,闲时逗动物消耗时间。

    空闲没事时,常三妹经常过去串门聊天。有趣的事情是王大嫂家养的那只八哥,会说人话,只要听过的人名,狗名,说过的土话,都能记住,很有趣,人们爱逗弄它。它像人一样,遇着了就能叫出名字来,与人远远地打招呼。每次常三妹过去,八哥都会招呼她。

    村里还有一位常三妹亲近的邻居,姓罗,大家都称呼她“罗大嫂”,是一中年妇女,为人乐观好客,远近之人皆与她关系不错。后来突然生病,去大医院检查,结论是乳腺癌晚期。知道自己得癌症后,索性不治了,不到半年就死了,埋在乱坟岗上。

    罗大嫂平时和常三妹关系也不错,常常在一起打“逗十四”、搓麻将,玩得高兴。没有想到一下得癌症死了,常三妹小小年纪,经历人生的生离死别,作为邻居,又是年轻人,在丧事上帮忙搭手,不敢含糊,眼球受到强烈刺激,对死者印象深刻。

    罗大嫂葬在李老幺屋后的乱坟岗上,那一片坟地是传统墓葬地,村里死人一般都选择埋葬在那里。白天,人们经过时都感到心里发毛,晚上,敢从坟地经过的人少之又少,胆小的人,晚上一般都不敢过乱坟岗。

    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天快近黄昏,还能看清道路。李老幺家的牛还拴在山后树林里,没人去赶回。李老幺在地里干农活未回家,李朝云忙着做晚饭和喂猪,只好让没过门的媳妇去赶牛。

    常三妹一路小跑,来到山背面荒地里,找到水牛,急急忙忙往回走。她牵着水牛走得慢,天色渐渐灰暗下来,黄昏已来临。树林里阴森恐怖,到处都黑洞洞地,煞是吓人,三妹心里掠过一丝惊恐,步子走得更急,无奈水牛边走边吃草,行动缓慢,用力拖拽常三妹手上的绳子,啃食路边的青草,丝毫没有理会三妹的焦急心情。

    路过坟地时,一股寒意由然而生,脑海里闪现过罗大嫂的身影和死亡时的景象。远处的新坟正是罗大嫂的,刚好出现在她的正面。

    突然,新坟旁边的树上有个熟悉的声音在叫她的名字:“常三妹,常三妹!”,多么熟悉得声音啊!见没有人应答,又再次叫起来,一下把三妹吓得晕倒在地,四肢抽搐,不省人事。

    水牛挣脱绳子,跑到旁边菜地里吃菜去了。李老幺的大嫂干活回家,发现牛在地里吃菜,顺道把水牛牵回家,拴进牛圈里。李老幺回到家里,问父亲:“三妹去哪里了?”,“出去牵牛了!”,老幺看牛在牛圈里,人却没有回来,很奇怪,一问嫂嫂才知道,牛在地里吃菜被嫂子牵回来的,感觉很不正常,便打着手电筒出去寻找。当他找到坟地边,发现三妹倒在路上,大吃一惊。忙着用手摸鼻孔,早已没有一丝气息,身子都冰凉了,无法救活。

    恰巧这时,那只会说话的八哥一见有人,又在树上跳来跳去,叫着“常三妹”的名字,跳得更来劲儿。

    原来,王大嫂家养的那只八哥撞破笼子,飞到野外去了。常三妹赶牛经过时,它刚好在新坟边的树枝上,看见熟人,便叫“常三妹”的名字。常三妹误认为是罗大嫂在叫她,是鬼魂与她打招呼,一下子血冲脑门,突发脑溢血吓死了。

    李老幺非常生气,跑回家里,拿来打猎的砂枪。瞄准八哥,一枪将它打死。再这样做,也难出胸中那股恶气,新媳妇已经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李老幺心如刀绞,像在滴血一般痛苦难熬。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八章 打工生活

第五节  坎坷人生

    常三妹的父亲听说女儿死了,心中恼怒,怎么可能相信老幺的解释,也怎么听得进去李老幺那近乎天方夜谈一般的说辞,他认为女儿的死因明确,一定是小两口发生口角,被李老幺失手打死的,在亲友们的怂恿下,以失手伤人害命案件向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一看是人命案子,十分重视,连忙组织调查取证,控制了李老幺及主要家人,带回派出所询问。不明真相的人只道是李老幺杀人了,到处传扬此事。调查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在结论还没有出来前,人们只能猜测加估计事件的真相,加之李老幺一直调皮捣蛋,让人感觉杀人放火的事非他莫属,谣言四起,越传越远。

    “人怕出名猪怕壮”,好奇的人把李老幺离奇的家事当做奇闻,到处乱讲,让李老幺倒了大霉。经过审问、尸体解剖等一系列司法程序,最终证明李老幺是清白的,被无罪释放。

    妻子死了,李老幺心里最痛,尸检报告明白地告诉他,媳妇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一直没有告诉他,一尸两命。但是,谣言和猜测已经深入人心,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让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他,议论他,常三妹的死,他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李老幺为了安抚常家丧女之痛,除了按妻子的礼仪安葬,负担安葬费用,又额外赔偿常家一万元的扶养费,了结此案。

    谁会相信一只鸟儿能吓死活人,如此百年不遇的奇事,发生在李老幺身上,被人添油加醋编成故事,到处传扬,着实让李老幺倒了大霉,摊上了坏名声。

    此后几年时间里,一直没有人敢给他介绍女朋友。

    李老幺快要三十岁了,眼看就熬成老光棍,心里着急,却不得要领。

    新春佳节,家家团圆,在外漂泊的汪成娃回家,两人一起喝酒聊天。酒酣耳热之际,李老幺实言相告,向老同学讨教高招。汪成娃建议他走出去,不要总是窝在山里,要牢记“人挪活,树挪死”的古训,大胆出去闯荡。

    在老朋友帮助下,他再次到城里打工,经历了许多事情的他,逐渐老实起来,不在漂浮。厂里做工人,当店员,什么工作赚钱,就做什么工作,挣到钱也不敢乱花,放在银行存着。在打工过程中,熟悉了城市环境和生活套路,感觉赚钱不能光靠卖苦力,需要用巧力,学技术。

    他抽空去驾校学习驾驶,顺利拿到了大车驾照。放弃了稳定的厂里工作,跟着长途货车司机进藏区拉货,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技术,锻炼毅力,很快成熟起来,成了一名出色的货车司机。

    男人能挣钱,会养活自己,就能养家糊口。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便不愁娶妻生子。朋友见他三十未娶,为他物色了一个女人,不到三十,长相也漂亮,从前的男人是拖拉机司机,车祸身亡后,留下女人成了寡妇,带着一个八岁的痴呆儿子,也不好再嫁。李老幺没再斤斤计较,挑肥拣瘦,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桩婚事。

    将就着能成家立业,不至于孤独一生,已是幸运,这是许多光棍汉的心态。

    第二年,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长得白白胖胖,乖巧可爱。李老幺很高兴,有了生活的激情,拼命寻找挣钱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挣钱养家。把自己积攒的钱拿出来,再向几个哥哥姐姐借了一些,买了一辆新“的士”车,起早摸黑地跑车,挣孩子的奶粉钱,幼儿园的学费钱。过起了普通人油盐酱醋茶的日子。

    一个人运气不佳,不能怪谁,可以在生活中多闯荡,多历练,提升潜能,熬练脾性,生存发展的机会要多一些。曾国藩临终前曾说:“你可以不信命,但不可以不信运气”,运气者,机遇也,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人生际遇,能不能把握住,既要看你的心态,又要看你的造化,有能力把握自己生命走向的人,是生活的强者,总能把握机遇,勇立潮头,做时代的弄潮儿。


发表于 2017-2-1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SCM989765 发表于 2017-1-4 21:11
第九节 狼食二子
    姜佳英与罗汉生成亲后,三年为罗汉生了两个儿子。村里没人再敢说他床上不行,生不出 ...

舒老师,写的老好了,很吸引人。拜服。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点评!我写真实的故事,就曾经发生在我生活过得地方,我觉得特别有趣!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九章 深山怪事



第一节  老走资派  

    李树珍的养女李双双,嫁到雷家,一晃就已十多年。

    平时,李树珍很少走亲戚,只重大活动才去一次。老年人活动不便,孙女婿祝可成怕她有闪失,但凡出远门,必定派儿子或者大女儿同去,便于照顾。

    雷家在九鼎山的凹槽里,地形独特怪异,房屋更稀奇古怪,像庙宇一般,高大阴森,背后隐藏着许多外人不知的往事。

    雷家老主人雷家仁,是李双双的公公,岁数在八十之外,身体硬朗,思路敏捷。雷家祖上本是街边农户,在集镇上做豆腐买卖,他家做豆腐有绝招,生意兴隆,积累了大量财富,日子过得很富裕。

    雷家仁从小跟着父母学习做豆腐的手艺,父母省吃俭用,买田买地,置办家业,家产颇丰。刚解放那年,富裕人家都在卖田产,准备逃难,家仁的父亲贪图便宜,买进许多房屋,显得家大业大。

    解放后,因资产颇丰,被划成地主成分,房屋田地被分,只给他家留下很少一部分,够一家人生活。

    建国初期,大小运动雷家都没少被批斗,文革后期,雷家仁当家理事,家中子女众多,客饭又重,用度入不敷出。他以生意人的聪明狡黠,偷偷摸摸干起了老本行,做豆腐买卖,暗中做点小生意,倒卖布票,被生产队干部抓住并上报,本来成分不好,还不老实,被当成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宰,让他天天去坐学习班,学习党的工商业政策。

    劳动教育后,他仍不悔改,继续暗中做生意,再次被抓住,被当做全乡走资派的典型,发配到深山里,去做一个地道的农民,靠双手刨地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

    政治高压下,胳膊拧不过大腿,一家老小没办法,在大山腰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窝棚。全家人挤在一起,什么都没有,生活不方便。心里虽有怨气,但社会大环境如此,也没办法,谁也无法改变,只能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与捉弄。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砍柴得房

    刚上山那年冬天,天气极度寒冷,早早下起了鹅毛大雪,五十年难得一遇。地上积雪有一尺厚,像铺着雪白的地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火,眼看家里木柴将烧尽,窝棚附近的山林属于当地人管理,自家新来,因为成分不好,受到人们歧视,没人肯让他家砍。

    初到山区,对森林缺乏认识,知道去森林里砍柴,危险异常。不仅路远难行,大雪封山后,大山上的大型野生动物,都下山觅食,老虎、野猪等致人伤亡事件,时有发生。眼前缺柴的困境逼迫,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必须进山砍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生存就要冒险。

    第二天一早,雷家仁带大儿子雷祥云做了充分准备,带上背篼、砍刀、干粮,去深山里砍柴。看着亲人离去,家里人都很担心。

    父子二人带着工具和干粮,一直往大山顶上走,来到大山脊背上。他们想选择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随意砍一些木柴。父子两人先小心地在树林中转悠,尽量避开原住民的势力范围,减少邻里矛盾。越走越远,来到公林里。

    公林一般都是偏远荒凉的山间老林,平时人迹罕至,砍伐困难,运输也很困难。农家需要木材,都喜欢就近砍伐,运输省力,谁也不喜欢费时费力跑到公林里去。

    二人进入林中,望着密密实实的树木,听过许多野兽伤人的传说,他们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雷家仁决定先用干柴烧起一堆大火,用以御寒和恐赫野兽,带头唱起革命歌曲壮胆,边砍柴边歌唱。

    到中午时,砍下许多木柴,父子俩把木柴堆放在一起,码起来,储藏在树林的僻静处,预备下次再来背。

    二人干累了,围坐在火堆旁休息,吃点干粮。雷祥云年轻好奇,站到山顶高处,俯瞰地形全貌。见山下是一个盆地,地势低洼平整,植被茂密,像有一户人家,他对父亲一说,雷家仁不相信。

    干了一上午,也没看见到野兽踪迹,估计八成被人吓跑了,安全无虞。和儿子一起走过去,爬到山顶高处,往山下仔细看,只见山下群山怀抱中,确实地势特殊,像隐藏着什么东西,值得冒险一探。

    父子俩将装满柴的背篼备好,放在原处,身上带着弯刀、斧头和绳索,沿着地势往山下走。地上没有路,他们用弯刀砍去残枝败藤,慢慢前行。来到谷底,确有一番特别之处,似乎有人居住过,处处残留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土地平整,地坎上砌有石条,是个好兆头,他们心里一激动,脚下的步子走得更急。

    走在小盆地里,平整的土地,很宽阔,足有十多亩大,土质优良,全是黑黝黝的土壤,适宜庄稼生长。树木长得又高又大,透过密林,隐约可见林中有建筑物。祥云对父亲说:“那里有一座房子!”,家仁一看确实是房子,也来了兴致,决定一起进屋去看看。父子两人,一手持利斧,一手拿砍刀,劈开树林中里乱七八糟的藤蔓,穿过茂密的树林,来到房子前面。

    房子的院墙还在,果然曾经有人居住。一座高大房屋,仍然保存完好,看眼前的破败景象,不知有多少年没人住了。房屋周围长满藤蔓,遮避了院门,杂草与树木丛生。砍开藤蔓,推开院门,木质还好,似乎未朽。前面是个小天井,穿过天井,是一个大院子,大院后面,又是小院子,三进院落。地面铺着青石板,屋檐下的青石板上长满青苔,石板缝隙间,杂草丛生,院坝地面的雪很厚,踩上去,软绵绵的,路滑,稍不留神就会摔跤。

    小天井与大院之间的房子保存完好,三间厢房,坐北朝南,一字排开,夹着半间过道。为首左起的房间外面,有一木质躺椅,尚未朽坏,上面卷曲着一具白骨,像一个人躺在椅子上离世,景象凄惨。房间角落里有一张木床,床上铺盖床帐等器物痕迹明显,残留着缕缕麻线,与满屋的蜘蛛网一起,不辨彼此。床上有一具卷曲的人形白骨,散落床上。看后,让人顿觉恐怖,看得出人是睡着死的。屋内的桌椅,部分已经腐烂,有些还非常结实,可以使用。

    雷家仁心中寒意忽生,脸色惨白。祥云对父亲说:“这可能是一座古庙”,家仁说:“不像庙子,没有菩萨之类东西,肯定是一般人家!”,父子俩都非常害怕,想立即离去,却又非常好奇,不忍心离去。

    祥云年轻,好奇胆壮,想进去一探究竟,父亲只好跟着,一起进去看看。他们穿越过道,推开木门,房上的灰尘和蜘蛛网抖落一地,里面是大四合院,大天井。四面都是房屋,房子很多间,石砌的墙壁,大而厚重的瓦片,密实覆盖在房上,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屋内居然滴水不漏。地面干燥,家具都在,许多都还能使用。装修尽用厚实木板,材质非一般杂木,是上等的柏木、楠木。地面尽是石板,又大又平的青石板材,墒凳雕花绣朵,远非一般人家能修建,整个建筑花费一定巨大。

    在大院子的一间大房里,祥云有重大发现。屋内有一张床,床上有两具尸骨,可能是屋子主人。从尸骨的大小看,像是夫妻俩,死在床上,床板并未腐朽,非常结实,两具尸骨,早成白骨,床帐痕迹依稀可辩。父子两人边看边分析原因,也不忘寻找钱财,翻箱倒柜地找,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雷家仁父子在主人房间里,没有找到值钱之物,心里很失望,见后面还有房子,准备继续探索。他们再推开过道门,进入后面小院。小院子看似厨房之类,矮房三间,房内有灶台痕迹,两个小孩尸骨,散落在灶台旁边,早已腐朽成粉末状,只剩两滩骨粉。

    从小房间现场看,一般人都能推想到,可能是一对青壮年夫妻因疾病去世,老人行动不便,躺在椅子和床上等死,没人照顾的小孩,由于饥饿难忍,自己跑到灶台边寻找吃的,却没有可吃的东西,最后都饿死了。

    父子两人在院里找了半天,最希望发现一点黄白之物,却没发现金银钱财,大失所望,只好背着湿柴回去。将白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家里人,家人都感觉很稀奇。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2-1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恐怖哈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惊险的事情,我听当事人亲自讲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九章 深山怪事

第三节  古屋新主

    第二天一大早,雷家人天不见亮起床,收拾清楚后,急急忙忙往山上古屋中赶。每个人都想去看稀奇,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需要留人在家看屋。家仁将能带的孩子都带上,有人问起时,只说家里没柴火烧,出去捡柴。

    家人一起到了古屋外,都很惊讶,悄无声息地从不同的角度,将院子查看了一遍,除了破烂家具,还是什么值钱物品都没有找到,背着湿柴失望地回到窝棚里。

    雷家仁将发现古屋的消息报告队长,队长再报告村长,村长带着大批干部前往查看。屋里屋外,房屋框架完好无损,有使用价值,屋中几具尸骨让人发蹙,心里发毛。

    村长鉴于雷家的人先发现,并且住房简陋,院里的几具尸骨,想起来就让人害怕,便顺水推舟地安排雷家人前去居住。雷家仁心里也惧怕鬼怪作祟,看房屋坚固,心里很喜欢,反正比住窝棚强,况且是单列户,与邻居间的矛盾少,砍柴种庄稼都很方便,便举家搬迁到古屋里居住。

    有人住过的地方应该有水源,雷家仁找了很久,果然找到一眼水井,掩盖在长满甜葛藤的树下。经过清理后,泉水甘洌,是优质的饮用水。雷家仁大喜,没想到这么容易得了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好地方。

    雷家仁心里迷信,自请巫师作法,将所有尸骨清理掩埋屋后的山包上,树起几个坟头。他烧化了许多纸钱,求死者保佑,不要骚扰雷家的生活,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法。

    至于那些白骨是什么身份,怎么死的,全是根据现场发现情景揣测,没有科学依据。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谁有闲心去研究它,更不会请来考古学家,进行深入地研究。大家都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过着世上最纯粹的日子。

    雷家安顿下来,生活倒也稳定,没灾没病,平平安安。先前许多人担心死者鬼魂会来找雷家算账,让一家人不得安宁,雷家仁心里压力也大,逢年过节免不了要烧些纸钱,祈求平安。鬼怪也不喜欢多事,没有故意找茬,家中百事顺利。

    随着时间推移,十年过去了,害怕的思想逐渐淡化,古屋成了雷家的房屋。家仁的孩子们渐渐长大,走出家门,奔向社会,成家立业了。在家守业的雷祥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健健康康,与一般人家没有任何异常。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九章 深山怪事

第四节  撬石得财

    院坝里的青石板因年代久远,雨后长满青苔,泥泞湿滑,小孩经常摔倒,摔坏了屁股。雷祥云父子俩商量,把天井中的石板刁起来,用来填在新挖的粪坑底部,重新在天井里打上一层三合土,免得路滑难行,晒稻谷也很方便。

    说干就干,雷家父子两因家境贫困,无钱雇请外人帮忙,只能他们自己干。冬季农闲时动土,是农民的惯例,由于地盘曾是别人的,要动土须先请示一下老主人。家仁为此备办纸钱,去坟上烧化,备足了礼仪。

    父子两开工动土,先将石板一个一个撬起来,挪开,光龙门子前面的小院坝石板,就干了整整一天。第二天,两人继续干活,第二个院坝较大,干到中午时分,细心的雷祥云发现,有一块石板下面的土质与众不同,土质疏松,显得较黑,像被反复翻弄过的熟土。他用手指轻轻刨去上面的泥土,不断地往下挖,全是熟软的黑泥土。挖开二十多厘米后,出现一个土陶罐,揭去上面的盖子,发现里面有长满铜绿的方孔钱。祥云心里一阵激动,嘴里发出声音:“爹!快来看!”,雷家仁一见,连忙制止儿子的话,示意他不要多说话,预防隔墙有耳。祥云会意父亲的意思,将罐子盖好,泥土复原,继续挖石板,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祥云没敢再说,默默地做事,等候父亲的安排,在泥土有异样的位置,做了简单的标记,大致位置他都牢记在心。

    当天夜里,雷家仁父子俩安排家里女人孩子早点休息,父子俩挑灯夜干,时间拖得很晚。夜深人静,孩子们发出了均匀的呼噜声,父子俩才把其余的石板全部刁完,停止了干活,在地板上坐着休息。

    家仁看周围的人都已鼾声四起,进入深度睡眠,示意儿子检查院门是否紧闭,拿过马灯来照明。祥云轻轻挖开泥土,把陶罐一个个清理出来,拿出值钱的银子,把铜钱放到家里最高的地方,房间中部的楼顶上,用一把大铁锁紧锁起来,留着慢慢使用。

    在大天井中,雷家父子挖出五个大罐罐,里面装满了金银铜钱。铜钱占多数,黄金两块,白银八锭,但在那个年代,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说,实在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九章 深山怪事

第五节  钱途有用

    雷家父子突然间发了一笔横财,没有大吃大喝,胡乱消费,而是悄悄藏起来,一点也没有对外声张。                  

    私下里父子俩悄悄商量,怎样合理使用这笔钱,才能让钱真正发挥作用,造福于雷家。雷家仁到山区后,深感山里孩子走出大山不容易,读书是一条捷径,如何想办法把五个孙子辈教育成才是关键,钱只能用于孩子的教育支出,不能用于生活享受。父子约定:“严守机秘,绝不外泄,连家人也一概不告诉”。

    雷祥云自己读书少,到山上居住后,对环境艰苦有深刻体会,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永远留在大山里,特别支持孩子们读书求学,期望将来有个美好的人生。三个大的孩子亲身经历了苦楚,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书特别用功,学习格外勤奋。

    有了一笔钱藏在家里,雷祥云心里有了底气,把较大的三个孩子送到街上,就读于乡中心小学校,寄住在亲友家中,享受山里孩子无法企及的教育条件,让孩子们专心读书。同时代的许多孩子都是走读,一半时间在校读书,一半时间在家干农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雷家三个孩子也争气,学习成绩一路领先,超越许多同学。

    山里人家,同时有三个孩子住校学习,开支很大。实在难以为继时,祥云就背着财宝出去卖,换成纸币,他一般不在本地卖,选择去远处的县城乡镇银行里卖,同一个地方不去两次,换取纸币都要小票额,不引人注目。那笔钱用于孩子们的学习开支,其余时间,家中节衣缩食,穿着简朴,衣服补丁重补丁,比一般人家寒酸。饮食很少有肉,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里的困难,学习才会更用功。几个孩子见父母辛苦,读书更加刻苦,起早贪黑,坚持不懈。

    有三个孩子顺利考上了中师、中专,参加了工作。他夫妻俩又全力栽培较小的两个孩子,学习支出毫不吝啬,说拿就拿,绝不含糊。老四考上了大学,老五高中毕业,虽然没有上大学,也算同时代有文化的人,人生的发展赢得了先机。

    周围邻居对雷家过日子非常羡慕,同样的条件,自己为何度日艰难,衣食难以为继,孩子读书更艰难,他们一直不明白雷家的持家之道,一直很好奇。有人多次问雷祥云:“过日子,你有何高招?”,祥云不置可否:“哪有什么高招,不就是居家过日子嘛,困难时咬牙顶一顶就过去了!”。人们以为是实话,始终看不明白背后隐藏的玄机。

    眼看几个孙子辈,一个个读书成人,通过考学校走出了山区,雷家仁心里舒畅,日子越过越红火,子孙们越来越出息,都读书成材。恰好那笔银子也花光了,父子俩决定把一个坚守二十年的秘密公之于众,告诉子孙后代。

    雷家仁八十大寿,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雷祥云召唤五个孩子回家,决定为父亲做寿,也请了一些主要亲属,齐聚一堂,坐了七八桌。作为李双双的养母,为亲家翁做寿,李树珍当然在被邀请的行列。汪成娃跟随老祖一行,收获不小。

    酒席上,雷家仁讲起过去的故事,头脑清晰,条理分明。各位亲朋好友才知道雷家仁会过日子,就连几个孩子也佩服爷爷的精明,雷祥云二十年坚持不懈地投资教育,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八十大寿后不到两年,雷家仁因病去世。亲戚邻居永远地记住了他,一个老走资派的人生智慧。雷祥云夫妻俩继续在古屋中过日子,他们已经与古屋融为一体,彼此不会分离了。

    雷家得了意外之财,知道感恩,每年逢年过节,都要在那些无名尸骨的坟上烧一柱青香,挂些纸钱,视同亲人。雷家仁在世时,他亲自主持,家仁走后,雷祥云主持,香火不断。

    走出去的子孙,会定期回家,朝贺古屋,视为兴旺之地。一座荒废的山间古屋,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再次人声鼎沸,是一个奇迹。人们除了感概古人营建房屋的质量,也为雷家父子的处事之道赞叹,精神层面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古人云:“人穷怪屋基,瓦漏槅子稀”,不同的人对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居住在同样的鬼屋里,或许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相同的结局。人的世界不是由鬼神决定,而是由人自己的精神境界来决定,我们的精神世界决定我们的人生格局。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章 灭门惨案



第一节  山中土豪  

    在大风岭山顶的背面,有一个叫花红坪的地方,是两县交界之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居民稀疏。

    花红坪对面属于另一个古老集镇双河场,有一段时间属于邛州府管辖,后来划归临近的县管辖,分属两个不同县管,实际上当地居民,虽不同县管辖,却未影响生活与交往,往来如旧。由于处于两县交界处,存在着很大管理漏洞,让人有机可乘。

    花红坪山顶上,远近只有十余户人家,彼此相隔遥远,连串门都要走半小时。对面山顶上居民人口多,中间隔河相望,呐喊声都能听见,但山高路陡,道路曲折,交通不便,往返一次要走二十多华里山路。

    在现代,这里属于偏远落后地方,少有人去,在解放前后,那段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却是老百姓心中向往的福地。那时,兵匪作乱,灾祸连连,是有家底、躲兵役、避仇杀之人绝佳藏身处。在这样深山老林里,非本地人很难进去,也难以长期生存。人被环境逼迫,为求得保命,许多人铤而走险。

    解放后到改革之初,这一带林木资源丰富,住家人户很少。十几户人家独享大量林木资源,恣意倒卖木材,成为土豪的人不在少数,相对于平原地区的人家,家境富裕,日子好过。

    袁方之一家住在花红坪山脉的北面,属于阴山,当地老百姓有个习惯:把太阳出来就晒着的地方叫阳山,山背面,太阳要下午才能直晒的地方,叫阴山。袁家负责管理大片山林,看山种地,放牛放羊,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大片原始森林基本上相当他的家产,“山高皇帝远,吃饭才洗脸,天王老子在,谁也没法管。”,满山遍野的木材,他想卖就卖,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搪塞过去。走私木材的人,趋之若鹜,住在他家里,吃在他家里,自然不会免费,除了正规饭钱外,少不了要给点小恩小惠。真是木材偷偷卖,还要挣外快。

    袁家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土老肥”,不过这些钱再多,不是来路正大光明的钱,属于非法所得,袁家人不敢张扬,处处玩低调,一点也不敢露富。家长袁方之,为人江湖,颇讲义气,人缘不错,远近有些好名声,并不遭人讨厌,没有人愿意上访举报他。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章 灭门惨案

第二节  晒钱露富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正红火,万里河山一片红,革命热情极似火,上山下乡运动正在风口浪尖上,县里分来一批大城市知识青年。

    在分配下乡去向时,当地为充分尊重知识青年个人意愿,让大家自己选择想去的地方,同时有两个地方供选择,一个地方名叫:高山,另一个地方叫:双河,知识青年都是有文化的人,照字面意思理解,高山条件必定艰苦,双河应是平原,条件肯定要好些,并不是很难理解。真心希望去艰苦地方锻炼成长的人,选择了高山,偷奸耍滑,想去条件好的地方让自己少吃点苦头的人,选择了双河。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想去双河的,面对的现实环境却是真正的高山,想去高山上锻炼的,却留在了县城附近的平原上。

    花红坪就在知青们集中的双河场对面的高山上,地广人稀,是条件最艰苦的山区,因知青锻炼需要,先后建立了许多农场、林场,安置了大量到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从此以后,山上不再只有十几户人家,人口渐渐多起来。

    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许多人从小没干过山区的重体劳动,家里也缺乏锻炼,没有力气,劳动一天下来,累得脚耙手软,腿肚子转筋。每当这时,袁方之家人总会去看看,帮助这些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孩子,时不时会送些小吃,关系密切起来。山里人很纯朴,将邻里关系看的很重,远亲不如近邻,他们慢慢和知识青年熟悉起来。家里的孩子和这些年轻人相处融洽,乐于与他们相处。知青们也时不时会过去混顿饭吃,袁家老人孩子都很热情,缺乏防备心理。

    知青过了一批又一批,袁家人热情对待,落下了好名声。

    七十年代中期,一个炎热的夏天。山里的风大,雨水丰沛,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空气潮湿。按山里人的习惯,夏天太阳出来,都会将家中的被盖、过冬衣物等,抱出来晒一晒,以免受潮,冬天盖着暖和。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挂满衣物,任由太阳暴晒,去除潮气。

    有一天,袁方之翻箱倒柜清理衣物,发现不仅衣服上潮了,连压箱底的纸币也上潮发霉了,需要晒一晒。他把家里的钱拿出来,在晒簟里、簸箕里晾,一张接着一张铺开,放到太阳下暴晒。由于钱太多,家里的晒簟、簸箕等地方都放不下,只好把钱放在刚脱下的白花花的杉木皮上,一张接着一张密密麻麻排着,花花绿绿,煞是好看,让人眼馋。杉木皮是从杉树上按一定规格整体脱下,压直晾干,用来当瓦片盖房顶,是一种建筑材料,被袁方之一家派上了新用途。

    邻村有一个外号叫“塌鼻娃”的年轻人,在山林里转悠,寻找发财的机会。从袁方之屋旁经过,不知晒的是什么,花花绿绿的,抵近一看,满地都是钱,大吃一惊。听说过袁家有钱,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袁家的钱都发霉了,需要晾晒,晒得满地都是。他寻思:“我年纪轻轻,长期游手好闲,家不像家,业不像业,父母双亡,没人看顾,将近三十了,还没有娶到老婆,老天真是不公啊!……”

   “塌鼻娃”没有惊动屋里人,假装什么也没看见,将消息悄悄告诉了干活的知青。青年人好奇,连忙放下手里的农活,跑过去看袁家晒钱,炫富。随着消息散布开,人越来越多,看西洋景一般,夹杂着纷纷议论。

    袁家人赶紧把钱扫起来,装进箱子里。后面赶来的人没有看到晒钱,都在一旁叹息。袁方之家里的钱多,放箱子里生霉的事情,被人们慢慢散播开,山前山后都知道了。

    有些人说:“袁家人真会耍“宝”,古言话说的好:“财不露白”,钱是你的,你要晒晒,谁也不敢说什么,不过,晒富之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在那个年代,吃得起饱饭的人都不多,这样晒钱,不可避免地要遭人妒忌。这些议论,袁方之一家人听不到,事情被当做奇闻越传越远。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章 灭门惨案

第三节  突发大火

    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月明星稀,鸦鹊归巢人归宿。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山里寂静异常,虫子的鸣叫声听起来特别响亮,特别刺耳,一切都是大自然本来的面目。

    花红坪于家长子于华龙喝酒太多,夜里口渴,起来找水喝,见屋外红光满天,如同白昼。酒醒了七分,稀里糊涂地以为天亮了,走出屋外去看,红光来自袁方之家的方向。再仔细一看,是袁家房屋在燃烧,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于华龙连忙喊叫起来:“失火了!失火了!……”,熟睡中的人们被喊叫声惊醒,抓起水桶往外就走,赶去救火。

    山前山后的人跟着喊叫起来,听到喊声的人越来越多,都赶去救火,到处都有救火的人,照明的电筒和火把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由于路途遥远,人们赶到时,火势已经失去控制,一桶一桶的冷水,浇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上,简直如同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直至天明,大火才慢慢熄灭,一座大院子化为残垣断壁,让人惋惜,使人心痛。

    一场大火,损失巨大,房屋被烧得精光,袁家五口人无一幸存下来,在大火中变作一具具黑骨。人们感叹之余,着手分析原因,何以燃烧如此彻底?原来,山里人修房建屋主要就地取材,当地盛产杉木,带着一股芳香,具有防潮防蛀的功效,山里人喜欢用杉木做柱子、梁木、装修材料等,整座房子全是干木材。秋冬季节,更易燃易着火。一丝火星就能毁掉一个院子。

    刚开始,人们都认为是无意中失火所致,感到非常惋惜。

    有干部和村中长辈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了问题,找出的尸体骨头上有明显砍伤痕迹。有的头被打爆,脑浆四溢,有的身上骨骼被砍伤,有整齐的创口,绝非自然所致。袁方之和母亲两个大人,头骨上有创口,还很大,袁方之的头骨上有明显的大洞,像斧头砍伤,有整齐的刀口创痕。三个孩子都接近成年,怎么会没有一个逃掉,明显不符合逻辑,更像有预谋地他杀,再毁尸灭迹。

    在那个年代,人们法制意识普遍不强,不晓得保护现场的重要性,相反,许多好奇的人跑去看稀奇,将现场的蛛丝马迹践踏破坏得一塌糊涂。

    干部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把情况立即上报县公安局。县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带上专业人员,携带专业工具,到现场调查破案。

    据说当专案组到达现场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两夜。山上多雨雾,有时每晚都要下雨,加上人为践踏破坏,许多细节都已灭失,留给专案组的证据十分有限。经历了很长时间,案子也没有侦破,疑犯抓捕了许多人,在监狱里羁押着,没有宣判定罪,案件悬而未决。

    袁家灭门惨案,无异于引爆一颗舆论炸弹。山前山后,家家户户都在绘声绘色地演绎解释袁家惨案,各种猜测、谣言四起。

    霎时间,因凶手尚未擒拿伏法,杀一人是杀,杀两人也是杀,谁也不知道凶手会不会再犯案,心里恐惧,惧怕凶手再次作案。山里笼罩着恐怖气氛,一片风声鹤戾,人人自危,造成了家家恐慌的局面,生怕厄运当头,活阎王取小命。知情者怕报复,传言者也怕祸从口出,讳莫如深,对案情都闭口不言。

    袁方之一家人惨遭灭门后,实际上相关部门还是非常用心办案的,工作效率也很高,公安局专案组展开调查走访,了解案情,抓捕嫌疑犯,一切工作都按程序迅速展开。案件侦破工作结束后,审判工作却遇到了难题,没法继续下去。由于证据不足,一直无法给嫌疑人定罪,一拖再拖。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都没有结案。最后,不了了之,此案成了一个无头冤案,真相被永远埋藏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 第十章 灭门惨案

第五节  疑犯结局

    重要嫌疑犯之一“塌鼻娃”,遂成当地一霸,横行乡里,人人畏惧。

    在当地,谁也不敢招惹他,侵犯他丝毫利益,虽没有定罪,谁好谁坏,人们心中自有一杆秤。谁家有女儿也不会嫁给这样的恶人,引狼入室。他成了老光棍,永远也不会有后人。

    历史是公正的,好人得好报,坏人得恶报,只是报应的形式不同罢了。

    在地方上,他强横霸道,养一头肥猪,卖给一个做买卖生猪的老板,钱也收了,他借故让老板隔一天来牵猪。第二天,猪老板来牵猪时,他又要钱,对已收到钱的事翻脸不认账,坚持说:“没收到过钱”,不让买猪老板把猪牵走。买猪老板知道他的旧事,猪也不敢要了,自认倒霉。

    最后在当地,他喂养的猪牛羊再也卖不出去,只能自己牵到街上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的树林里古木参天,却没有人敢去购买,他所有生产的东西,都是自产自销。

    多年后,当地盛传一件事:那批涉案知青,因为没有受到打击处理,继续在社会上操,到处流动,二十多年后,在海南犯案被抓,恶行累累,自知按律必死,索性交代了过去所作全部案件,披露了许多详细的作案细节,包括袁家惨案。

    真相大白于天下,袁家的灭门惨案,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犯人,后来全部被执行枪决了。

    由于时隔太久,案件早已过了死刑的法定追诉期,没有人愿意重提此案,自找麻烦,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翻案,也就没有结案的必要了。

    几十年了,主要嫌疑人还在,当地百姓不敢公开谈论此案,忌讳在此。任何亲自到过凶案现场的人,都会感到一种恐惧与凄凉,心寒与无助。

    荒郊野岭上,草木繁茂。走近袁方之家屋基地,心中充满了阵阵寒意,感慨万分,五条人命,惨死家中,沉冤不报,天理不昭。

发表于 2017-2-2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韵 发表于 2017-1-5 20:54
甭怕,我也是十几万的字被电脑师傅给我修没了。我杀人的心都有了。

我没的字,不怕修电脑:D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一章 古庙精怪



第一节  古庙传奇

    邛西山区,历来交通不便,但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解放后,山里人走出山区的套路,一般不外乎读书考学校,外出当兵,进城学手艺、做生意等,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外出打工的热潮,人员流动才频繁起来。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家长们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能够走出山区,去大城市谋求发展,对教育非常支持,对老师非常尊重,学校和老师地位崇高。学校是孩子们逃避家务劳动的好去处,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

    解放初期,国家财政困难,许多学校都是借古庙改办学校,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只需要将寺庙里神像、菩萨之类标志物移走,摆上桌椅板凳,用木板做成一面大板子,再用油漆抹黑,做成黑板就够了。有老师就能办学校,有老师就能招来学生。

    学校就是过去的庙宇,庙子一般修建在山顶上,地势高峻,气势雄伟,高大威严。相对学校性质而言,显得有些不合事宜,但特殊年代,特殊情况,教育效果显著,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平田坝河边,有一座古庙叫元方庵。据说该庙最初是一座道教庙宇,后来演变成佛教庙宇。

    解放前庙里住着一群尼姑,是座尼姑庵。解放后,庙产归公,改建成学校,尼姑被强行还俗,嫁人的嫁人,回家的回家。泥塑木雕之类的佛教象征符号,在“破四旧”时,当成历史垃圾扫除干净,埋入地下,消失在时代的浪潮中。

    此庙历史悠久,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据寺庙残存的碑文考证,庙宇修建得到了朱元璋的御笔亲批,圣旨上的文字被镌刻在石碑上,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还能让人从中知道漫长历史长河中的点滴信息。

    这里也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与小人物相关,都不值得一提。有一件与大清国慈禧皇太后有关的事,就不得不说啦。

    据残存碑文记载:清朝末年,风雨飘摇,政治动荡,有一个地方土豪,趁机侵占了寺庙的大量土地和田产。寺庙主持尼姑向地方政府申诉,无奈地方官被土豪买通,判决寺庙败诉。主持尼姑不服判决,不辞辛劳,上京告御状,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得悉了慈禧太后的行程安排,拦路喊冤,惊动了慈禧太后圣驾。事有凑巧,“老佛爷”也是佛教徒,心生怜悯,停下了御轿,把尼姑叫过去,详细询问情况。女尼含泪细述事情经过,请求老佛爷做主,给予支持。慈禧很气愤,当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传懿旨让地方上重审。地方官也很识趣,顺水推舟重审,做出了有利于寺庙的判决。

    寺庙历经磨难,终于夺回了地产,夺回了尊严,取得完全胜利。事后,寺庙住持感激慈禧功德,刻碑记载此事。经信众传扬开,寺庙的名气越大,香火鼎盛。

    历经百年后,寺庙规模日益缩小。举办学校时,院墙内,占地约有四十余亩,修建有大殿,二殿,山门,生活院区等许多建筑。墙外之地约有几十亩山地,许多属于寺庙所有,被用来种植蔬菜,生产粮食。

    寺庙的大部分碑文和建筑物毁于文革,被拆迁,又重新组合,许多古迹在岁月中被慢慢清除掉。八十年代中期,因寺庙阴森恐怖,小学生害怕,不敢去上学,且年旧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政府组织拆除了二殿,也就是修建于明朝的房子,寺庙最早的建筑。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大雄宝殿,得以完整保留下来。整个建筑完好地保留了传统古庙建筑的特点,雕梁画栋,庄严凝重,气势恢宏。

    庙里先后办过小学,农业中学。聚集了大批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培养了大批人才,本地文风渐盛。发生过事情,经过过事件,经千人百口传递加工,精彩纷呈,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山区民风淳朴,不习明文法律,人们多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迷信鬼神,惧怕妖魔鬼怪。

    庙里办学起自建国初期,学生来自附近乡村,不分远近,也不划片招生,想读就来,不想读就去。教师成分复杂,来自五湖四海,有城市青年,有农村学究,有本地代课老师,有民办老师,也有正规师范毕业生,也有顶班的老师。由于离家较远,学校要求严格,许多老师都吃住在学校里。

    尼姑们生活过的院子被改造教师院,住满了老师和学生,非常拥挤。人多,事情也多。城里来的老师受不了那份清苦,总要想办法调离,难以安心工作。城里老师生活讲究,科学文化水平较高。本地农村青年教师多为代课教师,本乡本土,能安心工作,也能吃苦耐劳,只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上比较迷信。

    远方来的老师,带来许多新鲜东西,工作几年就调走了,新的老师又分配来,像流水一样,换了一批又一批。

    本地招募的民办老师,安家在农村,流动困难,像一潭死水,在本地一呆就是几十年,甚至是一生。他们为乡村教育贡献了青春和热血,值得尊敬,但也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听惯爸妈讲鬼怪故事长大,思想迷信,难以避免,闹出过许多笑话。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一章 古庙精怪

第二节  高跟鞋声

    有一年冬天,元方庵学校里师生之间开始盛传闹鬼的事。

    一到晚上,人们不敢外出,早早睡觉。夜深人静时,寺庙大殿里,木梯上,总会传来类似高跟鞋走路的声音“嘭,嘭,嘭……”,从大殿经楼往楼下走,有时反向往上走,发出的声响轻重有别,像有人在走动,白天却看不见踪影。

    发现者有夜起小便的学生,也有起夜的老师,有年纪较大的,也有年纪较小的,初以为是某些年轻教师的恶作剧,后来调查发现并没有人恶搞。

    有人说:“是闹鬼吧,解放前,有两位美丽的尼姑因违反戒律,在教师院后门上吊自杀,冤魂不散,现在出来作怪啦!”,经过一番拨弄,有人开始编故事,牵强附会地讲各种鬼怪故事,说得有板有眼,非常吓人。

    闹鬼的事情在老师中也逐渐散播开,形成了一种心理恐慌。学生上晚自习害怕,不敢独处,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精打采。老师们害怕值夜班,女教师非要和男教师搭配才敢值班,胆小的教师要和胆大的教师搭档才值班,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陈校长知道后,开会对教师们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制定了许多严格的工作纪律,约束教师的言行。一面组织教师加强晚间巡查,严防学生恶搞,让同学们安静地睡觉。

    有人检查的时候,没有响动,人一走,安静下来后,响声又起。人们夜里起来小解,也不敢走出房门。学生用洗脚盆装尿,早上起来再倒掉,有人夜间摸黑起床,无亮光照明,没注意到地上的盆子,一脚踢翻了,屋子里臭烘烘的,异常难闻。老师们在屋里自备马桶,很不方便。人们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出门,响声依然存在,不像人为恶搞,也不像故意作怪。

    校长严禁学生在班上传播闹鬼的事,老师知道后,必须进行严厉批评,如果再发现讲鬼吓人立即开除。老师讲鬼,属于政治立场不坚定,党员的,党内批评,一般老师的,教职工大会上批评,强制把事情压下去。

    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学生都不敢公开讲,只在私底下密谈,逐渐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问题的根源没有找到,人们心里始终害怕,怕恶鬼伤人,谁也不想成为第一个受害者。安排老师们值班巡夜,老师们找借口躲避,让学生值班查夜,学生装病。学校里充满恐惧气氛,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搞了许多次,就是不见效果。

    学校领导商量来商量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鬼抓住,弄清缘由,用事实教育群众,赢得信任,重树权威。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选拔几个青年党员教师,要年轻力壮、胆大心细的人,组成捉鬼队,拿着装有三节电池的手电筒深夜巡查。捉鬼队拿着手电筒,学生上床睡觉后,满校园照来照去,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勉强交差了事。

    夜深人静时,响动如常,恐惧气氛加剧。胆小的女生连头都不敢伸出被窝,胆大的男生们上厕所,都要结伴而行。熄灯后的校园里,不见一个人影,任何一个小小动静,都会引起一场骚动。

    陈校长是位老党员,当过地下党,信仰坚定,从不信邪。但是校长夫人是女人,信邪又怕鬼,孩子们也怕鬼,也只得在寝室里自备马桶,与普通老师没有两样。

    闹鬼事件,搞得学校人心惶惶,晚上听响动,白天上课没精打彩,老师如此,学生也如此,有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找借口回家去了,辍学情况严重。特别是女教师,不敢单独去上晚自习,也不敢晚上走动,出门要找几个人陪着壮胆。

    陈校长只好将此情况报告乡政府,请求他们出面解决。

    乡政府对此很重视,派干部到学校蹲点,召集教师学生开大会,要求大家相信科学,不要迷信鬼神,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要老师学生们相信,世上没有鬼。一番教育整顿后,师生们的心稍微安定下来,很快又被那“高跟鞋的响声”击得粉碎。

    乡政府主要领导出面,组织一批从部队退伍的年轻干部,进校捉鬼。连续折腾了几晚,不但连毛都没有抓住一根,夜里跑动时,还有一位干部把腿崴伤了,无功而返。那个年代,党和政府是绝对的权威,却因捉不到鬼,威信受到损害,乡长也感到脸上无光。

    鬼虽然闹得凶,却没有人受到过伤害。恐惧热潮一过,人们紧绷的神经逐渐疲惫,松弛,不再去管它。你闹你的,我睡我的,反正它不害人,人也不主动去找它,大家相安无事,和谐相处。

    热爱学习的学生不怕鬼,继续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以闹鬼为由辍学回家,老师讲明白了道理,多数学生还是听话的,教学秩序并没有受到影响。随后几年里,谁也不去理睬它,随便怎么响动,照样睡觉不误。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一章 古庙精怪

第三节  鼠精现身

    有一年,学校分来一位师范生,是个城里人,名姓都不清楚详细,好像姓黄,人送外号“黄大胆”。黄老师到校工作后,一直保持着学校里的习惯,早晚跑操锻炼身体。听说学校闹鬼,不相信,以为是恶搞,置之不理。

    听说的次数多了,相信确实有未解之谜,要不然不会空穴来风,传播得如此有鼻子有眼睛。他根本不相信世上有鬼,决定一探究竟,破解闹鬼之谜。

    黄大胆进行了充分准备,每晚仔细推敲响动的规律,发现声音主要来自大殿,像人下楼的脚步声。经过三番五次的推论,基本可以确定不是人为恶搞,决定放手一搏。仔细分析后,黄老师一手拿着三节手电筒,一手拿长棍,熄灭电筒,耐心等候在楼梯转拐处。

    夜深人静,“高跟鞋声”开始响起,从上往下,逐渐靠近。“黄大胆”突然打开手电筒,强光一照,木梯上有一个东西,缩成一团,在强光的照射下,一愣神,在原地呆着不动。与此同时,“黄大胆”手起棍落,准确命中“妖怪”的头部,一阵猛击,将其打死。

    黄老师把它拎起来,定睛一瞧,原来是一只巨大的老鼠,鼠毛已经变黄,尾巴上拖着一个核桃大的硬包块,像一个棒槌,就是这个包块下楼时击打楼梯,发出类似“高跟鞋”下楼的脚步声,让人感觉害怕,产生联想,心里把它塑造成了“恶鬼”。

    黄老师打死“恶鬼”的声响震动校园,老师学生都起来围观,兴奋地讨论,分析,研究,为了方便大家研究,陈校长让黄老师把老鼠的四只脚用铁钉子钉在大殿的柱子上,供大家观察分析。

    那一夜,校园里热闹非凡,许多人兴奋得忘了睡觉。黄老师被人们包围着,享受英雄一般的荣耀。他的英勇行为,彻底将压在人们心中的巨石搬去,心里一阵轻松,拨开迷雾终见日出。

    第二天,学校里人来人往,像开万国展博览会,群众来了,以为老鼠是成精的妖怪;干部来了,唯物主义信念更加坚定。大家七嘴八舌的分析,研究,兴奋之情不亚于学校师生。

    最后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庙里的老鼠长期偷吃佛像前的灯油,它每次把尾巴卷起,粘上灯里的青油,送到嘴里舔食,吃饱后,带油的尾巴粘满灰尘,慢慢风干,日积月累,形成一个硬包块,拖在屁股后面。

    从前,寺庙经楼上供有佛像,长明灯一直点着,老鼠不缺食物,很少下楼走动。后来,寺庙改建学校,菩萨和佛像被移走,没有清油供奉,老鼠只好走下经楼,到处寻找食物吃。它每次下楼时,尾巴上的棒槌敲打楼梯,发出类似高跟鞋走路的声音。把师生们吓唬了几年的妖怪,原来只是一只贪吃的大硕鼠,最终因为贪吃丢了老命。
    无人识破的谜团,一朝被破,像五彩肥皂泡一样,也像黎明后的白昼,云开雾散。压在师生们心中的魅影,终于脱掉了神秘面纱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一章 古庙精怪

第四节  惊尸谜团

    办学多年后,古庙一直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还是那座古庙,人却不同了。因缘际会,汪成娃成了古庙小学的一员,在学校里读书学习。冬天,路途遥远的他,只能住在学校里。

    刚开始,在一起住校的还有七八位同学,有男生也有女生。住校生活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考验,离开温暖的家庭和习惯的口味,每天吃着大伙食团的糙米饭,还要忍受厨师的盘剥,难得吃一次回过肉,兜里没钱,看着直咽口水。本地出产的卷心包菜,最便宜,一吃就是一两个月,不管师傅手艺如何,怎样加工,菜总是一样菜。有人受不了,辍学回家劳动,有人勉强坚持,回家频繁,在校住的时间最长当属成娃,因为他家离学校最远,来去不便。

    通过读书之路走出山区,是许多山里娃儿时的梦想。这条路挣不了大钱,也不一定能娶到美妻,相对于别的路径,要省去许多辛苦。因此家长送孩子去学校报名,一般都会告诉老师:“不听话,你就打,我们绝不护短!”,将教育孩子的权力完全放给老师,对老师充满信任。

    汪成娃渐渐懂事,梦想走出山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校生活再苦,也必须坚持。苦,在别人眼里是难事,在他眼里却无所谓,苦,也可以锻炼意志,锤炼人的品性。生在山里,就是吃苦,山里的孩子,除了能吃苦,别的也不具备,没有别的选择。

    环境催逼着人成长,每日家校间一个来回就是二十多里山路,一直坚持五年,也不容易。天晴还好,行路不难,遇到雨雪和洪水季节,寄住班主任老师的宿舍里,是不二选择。求学之路漫长,这是他一个人的长征,要走完全部旅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耐力。为了梦想,必须抛弃一些东西,温暖的家庭,可口的食物,去享受孤独和寂寞,接受排斥和训诫。

    学校里的许多新老师,与学生一样,居住在阴森古怪的大庙里,一样会感到孤单寂寞,心中恐惧。有的老师爱去学生的房间里和学生攀谈,排遣寂寞,有的人沉迷赌博,课余时间在牌桌上度过。上帝最公平的是时间分配,无论贵贱,都给予相同的待遇:一样的时间,一样的生命。怎么度过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事情,取决于你的人生规划,取决于你的人生格局。

    有一天,成娃和几个同学正在自习,上体育课的朱老师走了进来,同学们都站起来恭候,听老师训话。平时体育课上,数他最严厉,一根皮带在手,在做操队列中走来走去,要是哪一个同学动作不规范,没有做到位,皮带啪地一声就落在身上,许多学生都怕他,做操很认真,也很整齐。成娃和几个同学初到学校,跟着同学们做操,很不规范,没少挨朱老师的鞭子,一见老师都肃然起敬。村小读书时的体育课,总结起来就是“上课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从来没有组织教学,活动开展,老师也不做任何示范,只给你时间,不讲,不管,不组织,体育课就等于玩耍课。朱老师的体育课非常规范,队列,动作,要求很严。做得不好,没少挨朱老师的鞭子,但大家都很敬重他。

    朱老师有一双犍牛般的大眼睛,向外鼓出,他发火时非常吓人,平时不怒自威。朱老师脾气古怪,作为城里人,被分配到山区角落里,心里满是怨气,每次去中心小学校开会,他都要穿上乞丐装,一件剪得乱七八糟的衣服,披巾吊片,活像个乞丐。上课时,他像换了一个人,着装却不随意,穿标准的运动套装。

    那天晚上,他却一改常态,穿得比较齐整。

    看到大家都在学习,朱老师只是随意检查了一下,并没有发火,看他和颜悦色的样子,大家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看看时间不早了,成娃大起胆子请朱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朱老师也不推辞,给大家讲:

   “我今天要讲的故事很吓人,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听?”,男生都说:“敢”,两个女孩子迟疑了一下,还是留了下来一起听。朱老师问:“你们谁见过死人?”,成娃说:“没有!”,其他同学也说:“没有见过!”,朱老师又故作神秘地说:“人死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死后‘惊尸’啊!”,大家齐声问:“什么是惊尸呢?”,朱老师继续说:“人死以后,尸体会逐渐变硬,变得冰凉,在刚死一段时间里,都需要安排人守灵,这是为什么呢?”,没有同学能回答上来,朱老师可得意了,他说:“人死后,起初一段时间是温暖的,不能让猫狗跨过尸体,一旦跳过去就会产生静电反应,尸体被电流一击,没有死亡的神经就被电活,尸体就会爬起来,在地上走来走去,叫做惊尸,也叫诈尸”,“惊尸非常可怕,不要说它会不会伤害人,就是吓,也会把人吓死,但是你不要怕,要镇静,有办法对付它!”,众人齐问:“有什么办法啊?”。
    朱老师鼓着一对“牛眼睛”说:“惊起的尸体是没有意识的,它不会转弯,只要用长条凳或者竹竿往尸体脚下一拦,将它绊倒,就能将其打回原形!”,听了这话,成娃佩服得五体投地,牢记在心,预备以后用得上。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