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民工生涯
古福生想到自己一身本事,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无缘无故遭受一顿毒打,连申述的地方都找不到。
开学后,上课没有精神,再也没有当初刚走上讲台时的劲头。
有一天,他去中心校开会,散会出来的路上,碰见高中同学梁涛,两人四五年没有见面了。从前读书时,福生对他有点轻视,梁涛毫不介意,热情地招呼他,在一个馆子里款待他。
两人边喝酒边聊天,相见甚欢。原来梁涛大学毕业后,分回了本乡,在乡中学里教历史课。中小学分属于不同单位,平时很少见面,不清楚彼此的情况。谈起工作及待遇,福生简直无法与梁涛比,一个是公办教师,一个是民办教师,出道的身份不同,工资待遇天壤之别,差距很大。
古福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寻思:“我成天与一群小孩子混在一起,一辈子也不会有所成就,不应该再教书混日子了,应该乘年轻出去闯荡一番,也不枉身为男儿,白来世上一场!”。他把这种想法告诉妻子和母亲,婆媳俩都不支持,以为他被人打之后,脑子坏了,邻居听了,也纷纷表示反对。
很快,邻居们都听说了古老师要辞职的消息,纷纷前去劝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耀眼的职业,古时候有‘天地君亲师’的排位,也算有地位,是上等人,现在都不要了,太可惜啦!”。关系要好的人都跑去劝说,反复谈心,促使他思想转变。对此,古福生决心已定,毫不动摇,对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文词,众位乡邻不解其意,不好再多劝说。
左邻右舍尽力劝说,也有一番苦衷:原来,自从村里出了一位教书先生,村民引以为豪,邻居中许多在外乡读书的孩子,纷纷从外乡转回来,指望能得到古老师的提携,悉心调教,将来有个好的出路。刚读了一年半载,还没有见一点成效,又要竹篮打水一场空,都很失望。结果,苦劝也没有成效,不肯回头。
看到乡亲们对他前途的担忧,福生非常感动,表示:“我一定要出去混出一个人样来,‘杀几只红鸡公’给他们看看!在村里教书,确实是平安保险,却像白开水一样,无盐无味,连一家人都养不活,是一项没有出息的营生。我意已决,众位不要再劝,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感谢大家!”
离开村子,古福生到县城混生活,从小在农村里长大的他,具有操社会的先天优势。生为农民,吃苦耐劳是本份,再苦他也不觉得苦。在人类角色分工中,农民是所有阶层里最苦最累的,能够当好农民,就能应付一切生存挑战。
古福生在县城无亲无友,无所依靠,他租了一个农家小院住着,先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洗碗、掏大粪、挖下水道、搬运货物,哪样挣钱,他就做哪样活。做起来,反而觉得比村里干农活还轻松省力,那些有单位的正式工,特别讲究,怕脏,怕累,怕苦,干活没有力气,农民工进城正好弥补其中的空隙。
古福生坚持干了两个月后,挣的钱比教书高两三倍,坚定了他的想法,决心继续干下去,不再回头。
有一天,古福生搬运货物路过一个工地。看见一位身材矮胖的人,像是大老板,手持大哥大,正在指挥工人修建新房。那场面和气势非常豪气,吸引了古福生的注意,看到许多和自己一样的青年民工在老板指挥下干活,他想起了司马迁《史记》中描写的场景。像当年刘邦押解民工进咸阳一样,恰逢始皇帝出行,遥见秦始皇的威仪,心生羡慕,发出:“大丈夫当如是!”的慨叹。是能人,都有一个英雄的梦想和情怀,同时的项羽也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慨叹!显摆的始皇帝无意中埋下祸根,颠覆了自己苦心经营一辈子的王朝。帝王将相都可以轮流做,小老板也是可以轮流做的。
从此,他认识到这是一个劳动密集的新行业,能够学到技术,将终生不愁吃饭问题,开始关注和了解这个行业。
他找到建筑公司和承包老板,自荐要为老板做事,居然成功了。他成了一个工地上的民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每天忙于搬砖,搬钢筋,搅拌水泥。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工地上有技术的正式工人,所干的活最轻松,工资待遇也高,但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事情喜欢派农民工去做,自己躲在一边清闲。看建筑图纸,学起来也不是很难,只要肯用心琢磨,很快就能搞明白。福生边做苦力,边学习技术,积极和技术人员搞好关系,拜师学艺,主动为他们服务,牢记老一辈常说的:“徒弟,徒弟,三年奴隶”的古训,当牛做马般,伺候好师傅们,获得了师傅们的信任和指点,历练的机会就多了。
福生当过几年教师,人们一听说他的过去,都对他高看一眼,耐心给予点拨。他很快突颖而出,成为一名熟练的建筑工人。
那时,改革开放刚起步,春满大地,市场需要更多工价低廉、不择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农民工。老板听说福生有口才,能说会道,便让他回山里招募青年农民工,到工地上干重活。
古福生心里盘算一番,把自己打扮一下,洗脸刮胡子,买了几套新衣服,衣锦还乡去了。
福生在村里出现,立即引起很大轰动。人们纷纷围过来,听他讲城里的故事,他能言善变,巧舌如簧。经他一番鼓动,一大批年轻人离开了土地和家人,跟着他进城,和他一起去闯荡,加入他队伍的人,有四五十个。
在农民工队伍里,他鹤立鸡群,有文化,见过世面,大家信任他。老板让他当管工头,施工班长,专门负责管理新招募的工人。后来,又把许多小型工程转包给他打理,让他当起了小包工头。
古福生豪气干云,为人义气,对大家挺照顾。民工家里有困难,他帮着找老板预支工钱,谁家里没人干活,他派自己家人去帮忙顶着,伙伴们想家的时候,他做疏通工作,劝说大家努力向钱看。时不时带着兄弟伙去馆子里搓一顿,喝喝酒,打打牙祭,把一帮兄弟紧紧团结起来,坚如磐石。
年底,到了发工资时候,老板家里迟迟没有现金,让大家在那儿干等着,非常无聊。有人提议:“干脆留下一个人收钱,其他人回家等着”。都是一个村的人,有家有口,谁也跑不了。大家都同意,留下古福生一人收钱,其余的人一起乘车回家去。
大伙回家后,边做农活边耐心等待,等古福生为大家带回工钱来,好好过一个丰盛的新年,劳累了一年,也该享受享受了。有人急需用钱,每天眼巴巴地望着山下的路口,希望看见福生那敦实健壮的身体出现在面前。有人每天有事没事从福生家门口过几次,盼望看见他回来,带回大家的血汗钱。
福生从工地上回来,已是腊月二十四。这个消息像惊雷一样,影响了几十个家庭,男人们兴高采烈地往古福生家里赶,害怕迟到了,钱已经发完。
福生的脸色蜡黄,非常疲惫和尴尬,与大家的高兴劲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看着大家迫切的眼神,他开始说话:“钱是领到了,全部是现金,可老板非要喊几个包工头一起吃顿团圆饭。饭后,大家一起打纸牌,我不好薄老板的面子,只好坐下来打牌。就像遭人设局一样,坐上去就一直输,一把都没有糊过。本想站起来走了,又被老板按住,前后打了一天一夜,把大伙的工钱都输掉了!”,几十人一年的工钱,不是一个小数目,怎么一下子输没了,大伙儿一听傻了眼。
人们震惊,不敢相信:“福生哥!你不要和大家开玩笑哦!我们可是等着这钱过年啊!”,其他人跟着附和,以为他在开玩笑。
可是福生疲惫的眼神告诉大家,这不是在开玩笑,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他许诺说:“我一定挣钱还大家!但这需要时间!”
钱没有了,谁也没办法。有些人心软,认为他有家有室,信誉也好,有老婆孩子,现在没有钱,以后可以慢慢还,不怕他跑了,再逼他也拿不出,总不至于逼死人嘛!多数人失望地转身离开了。
还是有些人不答应,天天去他家里闹。闹了两三天,大清早起来,连福生的人影也见不到,不知去向何方。问他老婆冉小蓉:“福生去哪里了?”,小蓉反问大家说:“你们天天逼着要钱,把男人给我弄到哪里去了?今天非给我说清楚不可!”,哭着闹着,要大家给个说法。
大家一下又傻眼了,心里疑惑,难道寻短见去了,还是被人暗杀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再提钱的事,像霜打过的茄子,蔫不拉几地回到家里。在女人埋怨和老人咒骂声中,冷冷清清地过了一个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