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SCM989765

大风枪逸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一章 古庙精怪

第五节  诡异芭蕉

    汪成娃和几个男生继续缠着朱老师,要求再讲一个故事。

    女同学蓉蓉和秀秀想离开,看到屋外黑洞洞地,风雨骤起,又退了回来。朱老师继续讲故事:

    “几年前,我刚分到学校不久,那时学校里的学生很多,老师也多,住校生就有上百人。何校长是我们的老领导,我清楚记得:正当芭蕉开花的时节,气候炎热,出了一件怪事。

    有一天中午,学生们都在睡午觉。从校门口走进来一位青年妇女,身穿水二红(粉红)衣服,黑布绣花裤子,盘发带簪,一身古装打扮,非常引人注目。有些男生没有睡觉,假装出门解手,尾随在美女身后,相隔五六米距离,看不清面容,只见女人的背影。她身材瘦高,走路轻盈,飘飘荡荡像在飞,感觉女人应该很年轻,背上还背着一个包裹,黑布绣花的背背布上,隆起一大包块,不知是小孩还是行李。走到教师院的转角处,就是那棵千年罗汉松旁边,对面有几个学生从厕所里解手出来,对面而来。上下都有人,前堵后追,那女人摇身一闪,钻入旁边的芭蕉花丛中,不见了踪影。学生们惊奇万分,都嚎叫起来,围着芭蕉丛寻找,却毫无人影。

    吵闹声惊动了何校长,以为出了什么安全事故,跑出去看。他找来两个学生一问,知道有奇异事情出现。转身回屋,拿来一把镰刀,绑在一根长竹竿上,一刀把芭蕉花割了下来,提回家里,挂在室内的柱头钉钉上。回头把跟随的学生驱散,吼了一阵:“你们是睡迷糊了,看花了眼,稀奇古怪地乱说!还不回去上课!”。学生们挨了骂,耷拉着脑袋回教室里,等待老师来上课。

    学生们边走边议论:“明明看见有女人,何校长却不承认,还骂我们,真是不公平!”,我和陈富裕老师没有课,一起回教师院看稀奇,找何校长问个究竟。

    刚进院门,看见何校长屋里坐着大队辅导员熊老师,在述说刚发生的事情,围着那株硕大的芭蕉花看。

    我俩走进屋里,何校长和熊老师都站起来,何校长说:“老陈,你懂得一些阴阳知识,看看这株芭蕉花,好奇怪哦!”,我跟着一瞧,芭蕉花硕大无比,有一股异香扑鼻而来,老陈正在观看,突然从屋外飞进来一只大牛角蜂(马蜂),体型巨大,翼展足有巴掌宽,绕着芭蕉花飞来飞去,后面跟着许多小蜂,房间里满屋子飞来飞去。众人连忙闪到旁边去,怕被蜂子蛰着。

    这时,只感觉窗外天色一黑,数百只蝙蝠扑进屋来,遮挡了屋外的阳光,像天黑一样,大家连忙跑出门外。蝙蝠飞进屋里,围着芭蕉花乱撞,屋内到处都有蝙蝠,桌上、床上、蚊帐上都爬满蝙蝠,拉了很多蝙蝠粪便,让人无可奈何。蝙蝠是夜间活动的动物,突然出现在白天,古怪无比。

    只见老陈突然迈开大步,冲进屋子里,提起芭蕉花往院子里用力一摔,芭蕉花碎成数块,暴晒在阳光下。满屋的蝙蝠和蜂子一哄而散,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不容半点迟疑。

    大家都感觉这件事情怪异,非同寻常,我脑里的科学知识是无法解释这个现象的。

    晚饭后,我和老陈出去散步,因为尿胀,先去上厕所。走过知秋树下,见何校长正在芭蕉树下烧化纸钱,嘴里念念有词,甚是恭敬。老陈说:“何校长,你是共产党员哦,怎么能干这种事情呢?”,何校长一脸尴尬,苦笑着说:“老陈,今天的事,你是看见的哦,来的突然,去得古怪,让我不得不信这个,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四川邪魔地,让人不得不信啊!”。

    “经历了此事,我才知道这座古庙非常古怪,肯定有许多传奇没有解开。”

    那天晚上,成娃听朱老师讲故事,睡得很晚。晚上也不敢去上厕所,生怕见到那棵芭蕉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出现芭蕉精美丽的倩影。

    两天后逢周末,成娃陪两位美女同学蓉蓉和秀秀回去,周一上课时,再也没有看到她们的人影。听同学说是病了,后来就辍学不读了。成娃猜想原因,肯定是被那些鬼故事吓坏了。他心里非常懊悔,蓉与秀都是校花级别的美丽女孩,和他一起从村小转到二完小,在村小读书时,与两人又先后同桌过,且是同路,友谊不浅,是他自己要听重口味的故事,害得两位美女同学因此失学。

    除了老师所讲,也听过别的同学讲:“有芭蕉精得道成妖,化作人形,专门来勾引男生,吸食青年学生的精血,也有马蜂化作人形,夜里潜入男青年教师的房里,被打坏后变化而去,也有猫头鹰变美女,歇宿在古庙那棵巨大的红豆杉下”之类的许多传言。听后,无不被吓得脊背冰凉,心里惧怕。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离开学校,学校里只剩一个教师的孩子和成娃相处,显得非常孤单寂寞。熬过了这段岁月,回首往事时,却非常甜蜜,像唐僧西天取经那样,多少妖魔鬼怪,变化无形,只要心中信念坚定,就无所伤害。

    在孤独寂寞中,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更好地思索人生,熬练品行,做一个纯粹的人。

    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扰之。鬼由心生,孤单寂寞、恐惧相伴时总会闹鬼,一草一木都是魅影。平静安逸的生活,大自然的花花朵朵都会充满爱意,和谐美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3-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方寺是有点吓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7-3-3 22:23
元方寺是有点吓人

我在那儿住了四年,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哈!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一节  棒客横行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难得的假期,却在整日劳碌中度过。

    放暑假后,成娃在家里每天跟着父母做农活,很无趣。爷爷祝先明跋山涉水来到家里,和大家一起生活了两月,当山里避暑一样。成娃天天带着爷爷在山上转悠,东走走西看看,听他讲往事。他那高大的身躯略显佝偻,花白的胡须随风飘起,虽显老态,然而已近八十的老人,精神头依然不见当年,这段生活给成娃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邛西山区,自古以来,交通不便,山高路遥,沟深林密。现在,山里人都不愿常住山里,以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往城里赶,往集镇上搬。宁愿居住在城市边沿,紧挨现代文明,也很少有人愿意呆在山里,享受森林和原野的自由放纵。

    解放前,山区是避难者的家园,这里是进藏茶马古道的分支。山路难行,泥多湿滑,山里人便将路面铺上青石板,雨天路滑,石板经过雨水冲刷,干净平坦,走起路来不湿鞋,不沾泥。为了节省修建费用和功夫,路径选择注重走捷径,道路多是险路,道路沿途设置了许多石凳,石坎,方便背东西的路人休息。山道奇特,一般都是习惯形成的近道,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踩出了路,谁也不愿意多走弯路,耗费体力。

    有些山路的名字奇怪,而赫赫有名,陡墙沟,石夹子,火烧庵,石门坎,仰天窝,让人一听名字便识险峻。山道是山里人赶集的必经之路,留下多少汗水和故事。

    太平年代,山道是人们赶集的捷径,少有抢夺事件,动乱年代,山道往往抢匪出没,灾祸频发,是路人赶集的伤心之路。

    解放那年,改朝换代,社会动乱,有人趁乱而起,浑水摸鱼,干起土匪行当,偷偷摸摸,偶尔抢劫路人是常事,有人以此为业,明火执仗抢劫,被当地人称为“棒客”,或者叫“棒老二”。

    那一年,土匪围攻县城,暴乱四起。许多山里汉子,根本搞不懂政治,见有好处就上,没有好处就散,官匪不分,以为被国民党收编,成了吃皇粮的正规军,参与围城并沿途抢劫。被解放军打散后,拖着国民党发给的枪支回到山里,当起了“草头王” 。棒客数量极多,到处都有抢劫,一时风声鹤戾,连走路都不安全。

    一般人家的姑娘媳妇,稍有一点姿色都不敢出门,男人出门,都要两手空空,身无分文。家中贵重之物,即使四处掩埋,也难以保全。

    大风岭山顶上有一户人家,姓李,前一天晚上娶新媳妇进门,拜堂成亲。夫妻同房,忙碌了一夜,十分疲劳,尚在被窝里酣睡。突然,木门被人一脚踹开,一群抢匪闯进屋来,数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

    男人睁开朦胧的睡眼,见到是一伙棒客,吓得浑身颤抖不已,连声呼喊:“饶命!饶命!”,磕头如捣蒜,才得以告免。天色未明,棒客进门后,没有开杀戒,主要目的在于寻找财物,对服软的男人没有再搭理。

    李家上下老老少少都被带到堂屋里搜身,寻找首饰珠宝,米缸里的粮食抢得一粒不剩。李家新媳妇见一个棒客要拿走她陪嫁的被子,连忙上前拼命抓住被子,不让棒客拿走,她大声哭喊,其状非常凄惨,苦苦哀求劫匪:“大哥!你行行好吧!我就这点嫁妆,给我留个念想吧!你要是都拿走了,寒冷的夜里,我睡在哪里啊?不饿死,也会冻死的,行行好吧!就当我是你的妹子吧!好人有好报!……”,哭得撕心裂肺,实在太伤心,那个棒客动了恻隐之心,没有拿走这床被子,这床被子成了李家新媳妇永久的留念。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二节  爷谈往事

    爷爷的到来,汪成娃兴奋不已,他每天放牛的同时,陪着爷爷到处逛。爷爷的健硕,让已是少年的成娃惊讶不已,行走在山道上,祝先明脸不红,呼吸平稳,他感慨很多,评说些许往事,很多富有哲理的话,深深镌刻在孙子心中。

    汪成娃对自己父亲的过去,平时不敢多问,却又非常好奇,他怕父亲的暴栗敲打,突然听爷爷一说,还特别有趣。听爷爷说:“你父亲上学时,本来成绩很好,十二岁的那年,突然患脑膜炎,被你大伯背到乡医院治疗,还算治疗及时,命虽然保住了,还是留下一些后遗症,智力受损,反应木讷,言语结巴,连小学都没有读完便辍学了……”。

    “你父亲到山上安家,家里人都不乐意,他却非常乐意,只是让你们下一代受苦了,在我的几个孩子里,他还算好,当过记分员和保管出纳,为大家做过许多好事,你姑妈是正宗的师范生,那个时代的大秀才,有文化,却生不逢时,没有干成过什么事 ……”,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成功与失败,都是个人的命运,多说也无益。

    汪成娃这次感觉爷爷与平时不同,话特别多,啰里啰嗦,许多话好像专门对他讲的。爷爷回到祝家沟老屋后不久,不幸中风躺倒在床,虽然求医问药,也无济于事,第二年春季,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成娃非常惋惜,没有珍惜这样的机会,好好听他讲过的故事。

    从前,祝先明每次到尖峰顶上,都要在成娃家里住个把月,带孙子辈,传授家教。祝先明与李树珍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了动荡岁月,聊起来甚是投机,话题打开就没法关上。汪成娃一直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经常被其中的动人情节所吸引,有时惊叹,有时恐惧,有时被吓得连上厕所的勇气都没有,但还是非常喜欢。

    祝家沟位于金台山下,介于山地与平原间的丘陵地带,落差不大。祝姓算当地大姓,一条沟的人都姓祝。祝先明的父亲耕读传家,有山地良田不下百亩,不说富裕,也算小康之家。祝先明是家中独儿,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祝先明身高体长,强壮有力,枪法很准,善于处理各种关系,轻易不会得罪人,远近颇有好名声。

    祝先明是一位老江湖,人生经历丰富,经历过许多事情,接受了严酷的生存考验。

    祝先明虽是独子,从小父母对他并不娇惯,教育他成才、成人。两个姐姐长得如花似玉,颇有人才,读过一些诗书,知晓做人大节。大姐嫁在附近一个大镇上,姑爷有钱,有势力,二姐嫁在县城,丈夫姓胡,有文化,在县衙里做师爷,是县太爷手下的红人,利用手中的权势聚敛钱财,家财万贯,光商铺门面就几十间有,靠收租放债剥削过日子。

    先明从十五六岁开始,经常在县城里闲逛,见世面,长见识。因其长得高大生猛,是一块当兵的好材料,差点被抓走。那一次他在街上闲逛,被抓壮丁的军官看上了,带着一班小兵拼命追赶他。祝先明一路狂奔,刚把追兵甩开了一段距离,却误入了死胡同,被堵在胡同里,进退两难。眼见就要追上,他情急四顾,见路旁有一座大院子,大门紧闭,进去不得。

    院门前有一棵马桑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先明急中生智,沿着树杆往上爬。大头兵追过来,刚要伸手抓他的脚,一条大黄狗从路边窜出来,咬住大头兵的绑腿不放。大头兵用枪托去打大黄狗,其余大头兵忙着救同伴儿,打狗去了。趁此机会,祝先明从树枝爬到院墙上,跳进院子里。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位老妇人坐在圈椅上打瞌睡,一见有人闯入,看那着急的样子,像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连忙给他打开后门,帮助他逃脱追兵。祝先明没被抓壮丁,去做当兵的差事,才没有沦落为战场上的炮灰。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三节  斩刑风波

    祝先明年轻时,喜欢游荡,到处看热闹。有一次,先明带着村里三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进城去看热闹。在城里逛了几圈,喝茶,进戏院子听戏,玩了大半天,没看到有啥稀奇事。

    晚上住姐夫家里,与姐夫聊天,听姐夫说:“明天西门刑场有人要被砍头”,先明感觉这是一件新鲜事,自己从来没见过,几个人一商量,准备第二天一定要去看看。那时候,执行死刑的方式是砍头,场面挺吓人,胆小的人不敢去。四个年轻人血气方刚,非要去看看,二姐也拦不住,只得由他们去。

    第二天早上,众人起来,收拾得规规矩矩。吃过早点,急急忙忙赶去西门外等候。大伙穿着青布长衫,戴一顶草帽,脚穿新买的飘耳子草鞋,打扮得不伦不类,斯文人不像斯文人,农民不像农民。

    行刑按惯例,犯人从县衙监牢提出来,一路游街,经西街,到西门外城门洞附近砍头。有时也在校场坝外砍头,具体地点由判官判决所定,提前发布告示。

    天气特好,空中湛蓝,有如水洗。立秋已过,太阳还是那样暴烈,炙烤着大地。等待时间过去,时间越发显得漫长。城门边看热闹的人渐渐多起来,许多生意人忙着做买卖。商人也从告示里看到了商机,知道杀人的刑场,看客很多,买卖好做,妇女儿童极少,看热闹的男子汉手里有钱。

    临近中午,他们等得肚子饿了,也买东西吃,吃饱喝足再去看大戏登场。

    午时二刻,听见开道的锣声从东边传来,大戏就要开场。抵近一看,有犯人三名,男犯两名,女犯一名。犯人被强壮的刽子手从囚车上解下来,跪在地上,三魂已经丢了两魂,赤裸上身,背后插着标牌,上书罪名,一个个面无血色,等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四个年轻人拼命往圈子里挤,山里人强壮有力,终于派上用场,挤到了人群最里面。当刽子手扯起把式,准备砍头时,圈里的人怕热血洒在自己身上,使劲儿往后退,外面的人则拼命往里挤。

    午时三刻,监斩官员将令牌一甩,吆喝行刑。刽子手得令后,手起刀落,只见刀光一闪,人头落地。两股鲜血喷薄而出,冒得老高,人群不由得“啊!”了一声,有的人身上溅了鲜血,惊呼乱喊,大叫:“挂彩头了,挂彩头了!”。

    两个男犯先后挨刀,一命呜呼!最后轮到女犯。一听说要杀女犯人,人群往里挤的劲儿更大,外面的人拼命往里挤,不外乎为了更清楚地看清女人的特征吗?祝先明等人被挤到离人犯最近的地方,只见女犯与男犯人无异,长久的牢狱之灾,早已枯瘦如柴,干瘪的胸部只有轻微隆起和露点,脸色苍白,她早已失魂落魄,面无表情。只见寒光一闪,人头滚落在地,借着一股惯性向人群滚来。人们使劲往后退让躲避,哪里退得动啊!女犯人的头刚好落到先明的同伴身边,一口咬住同伴的草鞋鼻子,他连抖几下,也没甩脱那颗人头。同伴经此一惊,吓得脸色苍白,浑身乏力,眼冒金星,栽倒在地上。

    祝先明壮起胆子向前,替同伴儿解开鞋带,把人头含着的草鞋扔掉。与另外两人拖起同伴往家里走,连招呼也没来得及给姐姐说一声。

    赶回祝家沟,已是当天傍晚,几个人累得腰酸背痛。把同伴交给他的家人,讲了沿途的情况,扶他上床静息。先明摸那位同伴的身体,早已手脚冰凉,口吐白沫,仅有一丝微弱的气息。

    天将放亮时,村里响起了鞭炮声,祝先明的伙伴儿被活活吓死了。

    祝先明经历了此事,也吓得不轻,一连几天,茶饭不思。他只要眼睛一闭,脑海里就会出现那颗血淋淋的人头,带着一丝诡异的微笑。

    从此以后,祝先明很少进城看热闹了,在家安心务农。

发表于 2017-3-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故事。但一直不晓得故事的主人公是哪一个。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岭鹤影 发表于 2017-3-7 10:29
小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故事。但一直不晓得故事的主人公是哪一个。呵呵。

我听我爷爷讲的,可能确有其事啊!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四节  避兵荒野

    祝先明是家中独子,经济条件尚过得去,面子上不怎样,暗地里肥实,吃得起饭。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西部山区非常原始,也非常混乱,稍有一点家务的人,一怕棒客绑票拉肥猪,二怕军队拉壮丁充炮灰。

    祝家的大四合院,也做了相应地改建,设置了许多防御手段,四角修有明门,暗门开在卧室后面,一扇门板从里开,方便睡觉时突然脱逃。钱粮藏在地下,地洞的入口开在灶台旁边,十分隐秘,一般人猜也猜不到。

    那一年,红四方面军在邛西山区活动频繁,平原与山区结合部,驻扎着大量国民党川军,为了弥补战争损失,国军到处抓壮丁,形势非常紧张。抓壮丁的老规矩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战时却是随意乱抓,不讲规矩,谁也拿部队没办法。

    祝先明为躲避抓壮丁,只好避难到荒山野岭。父亲含泪让儿子带着干粮、短刀、猎枪逃往深山避难。干粮就是炒面,用棉布缝成一根细长的袋子,装满炒面,围在腰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吃救命粮的,能找到吃的,就要尽量去寻觅,在荒山野地生活下去。

    一个人要独立在深山老林里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山里毒蛇猛兽很多,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异常,稍不留意就会丢掉性命。要生存就要学习狩猎,想尽办法对付野兽。而且只能智取,不能随便放枪,弹药很珍贵,消耗了没有地方补充,靠自己想办法获得。

    当时,同命运的人很多,有躲避抓壮丁的,有躲避仇杀的,也有逃婚的青年,游荡在深山老林里,食物难寻,危险很多。

    在深山老林里,生活着一种当地叫“人熊”的动物,力大无比,习性古怪。它每次捉到食物,便用手死死抓住猎物,不管是人还是什么动物,它都非常高兴,大笑不息,一直笑到睡着,醒来就开始吃猎物。

    许多逃难的人被人熊吃掉,也有人侥幸逃脱,躲藏起来,却眼睁睁地看着伙伴被吃掉。多次痛哭经历后,人们总结出一个办法:在森林里行走时,两只手上各拴一根一尺二寸长的竹筒,遇见人熊时,不要慌张乱跑,沉着冷静地把竹筒递过去,让他抓住竹筒,让它高兴地大笑,见它睡着以后,再解下竹筒逃走。

    与祝先明一样逃难的人不少,遇到对脾气的人,就结伴同行,共同生活。相互间都不会告诉对方真话,真实身份和家里情况绝对不露一丝一毫。在密林深处,大家一起搭棚子窝居,开荒种野菜,采摘野果,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

    剿共的川军撤走后,家人送信到指定地点,逃难的人确信安全了,才悄悄回家。经过两年野人般的生活,将一个少年锻炼成材,他聪明能干,也能吃苦耐劳。长期的打猎生活,稀缺的弹药,迫使他练就了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了远近无人敢招惹的壮汉。

    后来,他被人举荐当了保长,与政界人物打起交道,利用人脉资源做起了倒买倒卖的生意,逐渐发家致富。

    祝先明养育六个孩子,四儿两女,大儿祝可敏成家生子时,小儿祝可成才七八岁,整个家庭人丁兴旺,热闹非凡。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祝家聚敛的财富,引得四方棒客掂记。想抢劫他家的人多如牛毛,各种道上的人都有。平时,祝先明为人低调,待人和善,想动他的人,无法摸清他的底细,一直难以下手。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五节  棒客偷袭

    解放那年冬天,成都平原上四处都有枪声传来,预示着社会大乱,改朝换代的到来。一般人生于乱世,只求苟全性命,得一份乱世安宁,也有人浑水摸鱼,大发国难财。

    一个清晨,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天空不见一丝亮光,伸手不见五指。远处传来一阵狗叫声,祝先明突然惊醒,翻身下床,边穿衣服边叫隔壁的大儿子祝可敏,说:“拐了!有坏人上门行凶!”。祝可敏正当壮年,身手敏捷,一看情况不对,披衣下床,提枪拿子弹,转身就走。祝可敏紧随父亲身后,从暗门越墙,钻入屋后密林中,爬在屋后的山脊上,静静观看山下的动静。

    山沟里灯火通明,一群棒客头上插着“亮壶子”(一种清油灯),脸抹黑锅灰,手持拄路棍,斜挎钢枪,背上背着背篼,一边放枪壮胆,一边进屋抢劫。

    棒客来到祝家院门前,用力砸门,几下就把大门砸开了,他们吆喝着将女人、孩子和老人都赶到堂屋里,集中关押起来。

    棒客没再乱打枪,开始专心搜刮财物。

    眼看棒客要搜索到自己跟前,祝可敏媳妇眼疾手快,抓一把香灰往脸上一抹,拿一件旧衣服套在身上,装得像一个下人模样,但是如葱根一般洁白的双手还是出卖了她,引起了棒客的注意,棒客搜她的身上,发现她戴在手上没有来得及取下的戒子,棒客要取走,可敏媳妇不给,与棒客拉来拉去,棒客暴怒,一枪托子砸在她的额头上,头皮破裂,鲜血不停地往外流。棒客把枪口对准了她,让她交出藏起的钱财,否则就要开枪打死她,她不得已将藏在香炉灰里的祖传项链交出来,才保住了性命,急中生智地抓一把香灰抹在伤口上,血止住了,脸上却留下了一道伤疤。

    祝可成年方七岁,正在梦中酣睡,被一阵砸门声吵醒。从床上爬起来,睁开朦胧的双眼一看,到处都是人,灯火通明,正不知何故?他看见一棒客正在从里屋往外赶水牛,认错了人,问:“大哥,这么早你牵牛到哪里去哦?”,棒客应声答道:“我牵牛去操地,天亮还早,你快去睡觉吧!”,祝可成听声音不对,便站在一旁呆看。

    水牛被打得急,走得快,黑灯瞎火地看不清路,经过粪坑边时,一脚踩空,掉进了粪坑里,坑深水浅,不及一半高,棒客左拉右拉,把牛拉不上来。屋外忽然传来了一声枪响,棒客急了,推枪上膛,准备把水牛击毙在粪坑里。

    祝可敏的媳妇顾不上头疼,双手抱住棒客的大腿,苦苦哀求棒客:“畜比人同,求你饶它一命吧,也算积德行善!”,棒客觉得杀死也带不走,浪费子弹而已,放弃了动枪的念头,转身离去,没有枪杀耕牛。棒客走后,家里人抱来许多干柴捆子,放入粪坑中,让牛踩着柴捆往上爬,将牛牵出粪坑,这是后话。

    与此同时,祝先明父子俩趴在山梁上,注视着山谷的动静。祝可敏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毫无恐惧,他的脸被仇恨的火焰涨得通红,寒冬季节感觉不到寒冷。父子俩发现棒客人数多,抢得一些东西后,行动缓慢,决定打一枪惊扰一下,造成棒客的心理恐慌,吓走棒客,希望保下来一些东西。

    祝先明和儿子一商量,拉开一段距离,先明举枪对准四合院里就是一枪,刚好打在龙门子的门枋上,离旁边站着指挥的棒客头子相差仅五寸,吓得那人身子一颤,赶紧躲避。祝可敏也在远处放枪,两人放一枪挪一个地方,一连打了许多枪,枪声形如合围之势。

    棒客们听到山后传来的密集枪声,以为救兵到了,心里慌张,哄闹起来,从屋里跑出来,背着抢来的东西慌慌张张往外跑,开始撤离。

    实际上祝家父子都是打猎的神枪手,熟悉地理环境,完全有把握将土匪头子一枪击毙,之所以没将棒客击毙,是怕棒客出现伤亡后,逼急了会杀害家中妇女儿童来报复。棒客听到枪声,以为援兵来了,怕被人包饺子,棒客头子赶紧吹起撤离的口哨,发出了撤退信号。这伙棒客带上抢得的东西,匆匆忙忙地撤走了。

    祝家父子俩一路追赶,追出村口,发现了两名落后的棒客,两人一人一枪把棒客击伤,发出一阵阵嚎叫声,四五个棒客返身救援,把他们救走了。祝家父子见棒客人多,不敢再追,连忙回去查看损失。

    这次棒客抢劫,损失真不小,放在屋里面的东西几乎抢尽,埋藏地下的东西得以保全。剩下的东西,不至于影响一家人的生活,心里却很不痛快,非常痛恨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六节  追匪遇伏

    祝先明父子俩连忙召集村里人,多数人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对棒客愤恨不已,在祝先明父子的带领下,操起家伙一路追赶,顺着棒客留下的蛛丝马迹跟踪追击。

    追着追着,猛跑了十余里,在一个叫虎跳峡的山谷前,停了下来。此处地形险要,四面都是悬崖,两山之间有一条河流,宽一丈,老虎也能跳过去。河水湍急,当地人在最窄处,修建一座索桥,连接两岸,通行快捷。如果继续往前追,地势越来越险,敌明我暗,遭遇埋伏怎么办?不追吧!眼看自家财物丢失,心有不甘。祝可敏拿捏不定,问父亲:“该怎么办呢?”,祝先明扫视一下众人,都说:“追下去!”,先明想,肯定是需要冒险,不冒险又怎么能找回财物呢?把牙一咬,决定继续追下去。

    过河后,山势渐渐升高,刚爬上一座山梁,长满马尾松,高矮不一,树下荆棘丛生,非常方便设伏。祝先明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喊众人“卧倒!”。众人紧随其后,做好防备姿势,却为时已晚,那伙棒客围上来,黑洞洞的枪口瞄准大家,把先明等人包围起来,打了他们一个埋伏。

    棒客占据天时地利,祝先明等人也据险防守,双方对峙起来,谁也不敢开枪,如果一方强攻,必定有大量伤亡,得不偿失,都不敢轻举妄动,先放第一枪。祝先明说:“各位好汉!我们追棒客误入宝地,多有得罪,望各位海涵!”,对方为首一人说:“岂有此理,你们明明是棒客,到此抢劫,还强词夺理,只有放下武器,才能饶你等活命!”,先明说:“如果你们要强攻,我们也会鱼死网破,大家都没有好处!”,对方说:“你们携带武器到此,在我们的地盘上,不放下武器我们也难以相信你们,我们并不想杀你们”,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斗不休,一直僵持下去,都不敢动。

    隔一段时间后,祝先明一方因为毫无准备,无法坚持。再次提出谈判要求,棒客允诺活命,追棒客的人被缴械,捆绑起来,关进山后的一座小庙里,棒客污蔑祝先明等是强盗。

    棒客在抢劫时有人受伤,对于追赶之人心生恨意,在匪首面前游说,要杀掉这些人,匪首心动,做起了要杀人的架势。

    祝可敏年轻,脑袋挺灵光,学过袍哥,见多识广,一看情况不对,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要与匪首理论一下。可敏是新场大舵把子黄三爷的拜弟,每年都去拜年,算有交情,可以搬出来压一压对方,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祝可敏站起来,对棒客头子说:“哥子们,你们不能伤害我们,我们追棒客到此,双方并没有发生过冲突,也无流血事件发生,是一场误会!纯属巧合!我是头堰大舵把子黄三爷的兄弟伙,伤害我们,就等于伤了黄三爷的面子,得不偿失啊!不信,你们可以拿我的拜帖去问问嘛!”,土匪门都认识黄三爷,知道三爷势力很大,一般人惹不起,心里畏惧三分,一时拿不定主意。

    匪首没有轻易相信祝可敏,也不敢得罪黄三爷,进退两难之际,把所有人继续关押,让手下人提进来一筐红薯,让大家吃点东西。人们一连两日没有吃饭,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见了红薯,如鱼得水,濒死扳活,抓起来在衣服上一擦,张嘴就吃,一阵狼吞虎咽。

    匪首派人拿着祝可敏的拜帖一路疾跑,去新场街上找黄三爷求证,同时,对祝先明等人的看守松懈了。不到半天时间,去的人就回来了,向匪首转达了黄三爷的意思:“不能动我的兄弟伙,否则绝不轻饶!”。匪首知道祝先明等人有后台,不敢把事情做绝,把所有人都放了,枪给没收了。

    祝先明回到家中,生了两天闷气。父子几人分析形势,认为天下有变,难保太平,为求自保,必须购买武器,建武装自卫。他召集村里男人,成立村民武装组织,以求自保。他将自家的土地卖掉大半,剩余部分除自己耕种外,凡是缺田少地的人,都分给一些地和田,让大家一起共度难关,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组织了几十个青壮年武装自卫。不分白天黑夜,用自制弓箭作武器,把守村子四方,轮流在各要道口放哨,严防棒客再次抢劫。

    祝先明抽空进城找姐夫,通关系从川军部队里购买了十余支步枪,四箱子弹,五六支冲锋枪,两箱美式手雷等武器。悄悄搬运回家里,分发给祝家人,组织男青年练枪法,一天到晚,山沟里呯呯嘭嘭,动静不小。家伙硬了,胆气也壮了。

    从此,有了硬家伙,戒备森严,村里安全了,再也没有被棒客抢过。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七节  古怪人物

    单纯一个村子,势力还显得单薄,很难有效防范从山上下来的棒客团伙抢劫,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祝可敏父子四处活动,寻机联络附近的拜兄、拜弟,与银台山陈家、唐沟的唐家、古沟的古家等村子结成了护村联盟。只要一村有事,就鸣锣相招,附近各村都赶来帮忙,钢枪鸟铳齐上阵,共同吓退棒客,保家自卫。

    传说解放前,祝家沟一带的山地浅丘,抢劫频繁,与当地所处的地势有关,它是山地和平原结合部,沟深林密,便于土匪隐藏和活动,参与抢劫的人,情况非常复杂,活动着好几股势力,相互间有本质的区别。

    靠近大雪山,活动在猫儿洞沟一带有一股土匪,祸害一方,凶恶无比,抢劫杀人,无恶不作,是真正的坏蛋,不管穷人富人一概抢,竭泽而渔,简直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是一帮穷凶极恶的惯匪。

    还有一股势力,活动于平原与山地结合部,专门劫富济贫,不动贫苦人,专抢反动官员,专杀欺压良善的坏人,百姓也称其为“土匪”,却是一群义匪。他们有组织、有分工,活动隐蔽,不为人们熟知,一样被人们称为“棒客”。直到解放初期,“义匪”已能够聚集数千人,缴械国民党残军时,人们才知道他们原来是共产党的游击队。是活动于平原与山地结合部的川康游击支队,经常通过抢劫,来打击反动官僚,打击地主恶霸。

    祝先明见的世面多,认识的人也多,他守本分,中庸行事,不温不火,多次和游击组织擦肩而过,却一直没有深入交往。可能与他的保长身份有关,别人只把他当作利用和打击的对象。

    附近有座银台山,山中大户陈文泰,多年前和祝先明一起逃难深山中,相互熟悉,关系要好。陈家门下有个长工,姓柯,身材中等,相貌普通,两眼炯炯有神,不同凡响。经常借各种名义,跑到附近的乡场,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行为,有时装成疯子,用细麻绳拴着一只破草鞋,鞋上挂着几个红辣椒,他拖着破草鞋成天在街上转悠,走来走去,尽说一些谁也听不明白的“疯话”:“男子想把女子变,女子又想割缵缵(土话:盘在头顶上的长发团),莫心焦,莫心焦,穷人早晚要翻烧……”。他有时化妆成道士,到处化缘算命。祝先明的眼力好,观察仔细,感觉他不是一般人,从陈家见过姓柯的以后,在附近乡场上见过多次,心里好生奇怪,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后来,祝先明遇到陈文泰,直接探问此人,陈文泰支支吾吾,没说啥子话。两人在山里逃难时,是患难之交,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告诉先明真相,似乎有难言之隐。

    有一次,陈文泰悄悄告诉祝先明:“世道在变,要变天了,做事不能太张扬,弄得不好,将来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现在天天都在打仗,要多做善事,少做恶事,凡事都要先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像你这样挂着保长名号的人,更要格外小心哦!”,

    先明回家后,又惊又惧,觉得文泰话里有话,像劝告,也像警告,不明背后的用意。沉思良久,只得小心处事,低调做人。

    祝先明对政治不感兴趣,他去陈家走过两次,与陈文泰一起喝酒聊天,姓柯的人都在旁边听。他本人对姓柯的长工感到好奇,不知他是什么样的人物,要隐藏在深山里,总感觉他不是一个长工那么简单,一个精明干练的人,为何要隐居深山?必定有所企图。还有一个姓柴的长工,也经常在陈家出现,在街上活动也见过多次,甚是好奇,那人看上去更干练,绝非凡人,背后一定有事,只是无法解开。

    动乱起来后,祝先明更加低调,多数时间呆在家里,极少出门,专注于自己家事,从不对人说长道短。

    解放后,祝先明的女儿考上师范,他送孩子去城里上学,在学校里遇见了姓柯的长工,两人相视一笑,一问才知对方是师范校的校长。原来确非凡人,是一位隐藏在山里的地下党。时代变了,过去的经历也无须忌讳,当他得知姓柴的长工,后来当了县长时,更是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二章 善恶匪事

第八节  躲过批斗

    解放之初,工作队下乡开展工作,老百姓不信任,以为又是像国军一样的队伍,许多人避而远之。有人向祝先明请教,问他的看法,他没有和解放军打过交道,也不了解。他常常借故去工作队驻地,看那些人的行为与举动,确信是仁义之师,所行都是仁义之事,便毫无保留地将藏在家里的枪支弹药都上交政府,派长子祝可敏参加了武装工作队,被选为武装队长,给解放军带路,跟着四处剿匪。

    祝可敏给解放军带路,让解放军如虎添翼,剿匪进度大大加快。他凭借自己的特殊关系,以及当年的记忆,利用熟悉的人际关系侦查敌情,虎跳崖上的那帮伏击过他们的惯匪,被迅速剿灭,报了一箭之仇。

    祝可敏媳妇当年被抢去的财宝,被悉数找回。妻子余氏心里不知有多么高兴,特别是找回了余家祖传的珍珠项链,以及她的手饰等财物。珍珠项链是余家的传家宝,大粒大粒的珍珠串成一大圈,可以绕脖子三转,据说余家祖上有人做官,珍珠项链是皇上赏赐。他岳父无儿,只有一个独女,由女婿可敏养老送终,弥留之际才把珍珠项链亲手交给女儿,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

    身为武装队长的祝可敏,亲身参与了对许多棒客的审判、裁决,见证了许多作恶多端的棒客被枪毙,为许多背土匪抢劫过的乡亲报了仇。土匪被剿灭,社会逐渐安定下来。

    解放后划成分时,祝家因祸得福,由于田地已经卖掉、分光了,田地仅够自家耕种,小有家资,先明被化成了富农。与之相反,祝先明的一些朋友,一辈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在改朝换代之际,趁乱买下许多便宜的土地,债务还没有还清,就被划成地主。土地没收,房屋分掉,还要面临没完没了的批斗,拷打,交浮财,受尽活罪,有些人甚至被折磨致死。看着这些,他非常感谢开明地主陈文泰的提醒,自己一惯与人为善,终于得到了好报。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使是富农,日子也不好过,先明开始进学习班学习,因为曾任伪保长,被打上一个污点,但是脑筋转得快,算开明人士,也抓过壮丁,收过租税,要经常面临批斗。祝先明态度好,认错积极,村里人缘好,没有人为难他。

    有一位村民,解放前被祝先明带人抓了壮丁。当兵以后,先当国民党兵,后被共军俘获,成了解放军战士,因作战英勇顽强,屡立战功,被提拔当了解放军的营长。文革中他回乡探亲,正好遇上村里组织批斗会,便在会上拿抓壮丁一事,向大家诉苦,想狠狠整一下祝先明,出一口恶气。乡亲们对此反应冷淡,出乎意料,会上,当即有人反问他:“如果不抓你壮丁,你现在能当上营长吗?能娶到部队上的媳妇吗?呆在村里,你或许连老婆也娶不上!你应该感谢人家才对,怎么能恩将仇报呢!再说那也是你的命啊!”,见下面没人响应,他的态度也软了下来,不敢再提此事,一脸通红,悄悄溜走了。

    文革以后的历次批斗会上,祝先明都没受什么苦,进几次学习班,他都是积极分子,不停地反省认错,再也没有人为难他。解放那阵,那些刚买了田地,被化成地主和富农的人,或者平时嘴不饶人,或者性情斤斤计较,得罪过人,被人检举出来,在会上批来斗去,打得半死不活,榨浮财连牙也打掉了。比较而言,祝先明算够幸运了。祝先明幸运躲过了文革岁月,安享晚年。

    改革开放后,女婿以做生意为由,将他窖藏的金条一根根骗走,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去世后,还给儿子们留下了大洋三百枚,窖藏数千斤陈年老米,煮饭发黄,难以下咽,喂猪儿,猪都不吃。人们这才见识到老头的不平凡之处,积财、积谷、积德,哪一样都不同凡响。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一节  勇斗鬣狗

    大风岭山顶上,人烟稀少,人与动物相邻为伴,冲突频繁。人们为了保护庄稼,保护牲畜,经常与野生动物遇上,甚至发生激烈冲突。

    随着汪玉香第四个孩子的降生,村里的许多同龄人,都在不停地生育儿女,人口渐渐多起来。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只有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庄稼。山地种植庄稼,产量低,常常受到各种野生动物的糟践,危害极大。麦子黄了,有成群的麻雀前来啄食,包谷成熟了,有野猪前来啃食。口粮的获得必须与野生动物斗争,什么手段都要使用上,稻草人,呐喊声,打猎护粮是常用的手段。汪玉香从平原到山区,经历了十多年的生活磨练后,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女汉子,能够辨识野生动物,也能打枪,还敢杀牛,凡是男人能干的,她都能干。

    有一天,玉香正在家里给小女儿喂奶,孩子刚吃得半饱,房屋后面传来一阵野兽的叫声:“咯儿,咯儿……”,一阵接着一阵。她心里一惊,连忙问丈夫:“成芳在哪儿?”,祝可成说:“跟着奶奶一起出去了”,玉香连忙把一岁的小女儿放在床上,让五岁的儿子成娃在家看着,不准外出。她抓起一把捞草耙往外就走,祝可成忙问:“你要去哪儿?”,玉香边走边答:“羊子还拴在屋后的山顶上,我去看看,你快点拿砂枪来帮我!”,说完一阵风似地跑了。

    祝可成拿出砂枪,带上弹药,一阵飞奔,赶往拴羊的地方。山南面的珙桐树下正传来山羊的惨叫声,非常凄惨恐怖。

    玉香跑到拴羊的珙桐树边,见一群“黄妖狸”(鬣狗的变种)在撕扯自家喂养的三只大骟羊,已经放倒了两只,吃掉了一只,第三只羊也被扑翻在地,发出声嘶力竭的叫声。汪玉香用捞草耙奋力击打那帮畜生,“黄妖狸”敏捷地闪在一边,那群野兽满嘴带血,愤怒地盯着玉香看。它们有的已经吃饱,被玉香一阵驱赶,便躲开了。有的肚子还未吃饱,呆在几米外观望,找人的防守漏洞,寻机再上前暴食,没有立即离去。突然,被扑倒的那只山羊挣扎着爬起身来,拼命往家里跑,身后拖着一根长长的肠子,像放风筝的样子,嘴里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山下干活的人,见玉香那样勇敢,都觉得不可思议,受她精神的鼓舞,都齐声呐喊助威,大声吆喝起来。玉香手持捞草耙,拦住“黄妖狸”的去路,不让那群畜生追赶羊子,一人与几十只“黄妖狸”呈对峙状态,情况非常紧急。

    祝可成爬上山坡,与逃下山来的山羊碰了对面。山羊眼里全是泪水,肠子全部拖出体外,样子非常惨。一见到主人,便栽倒在地上,双腿不停地抽搐。祝可成担心妻子安全,三步并着两步走,串上山梁,举枪瞄准为首一只吃饱肚子的黄妖狸,开了一枪,击中那畜生的肚子,鲜血直流,它发出一阵咯咯咯地惨叫声,受到惊吓后,一群“黄妖狸”落荒而逃。

    祝可成没敢松懈,连忙装填弹药,准备再次击杀。他扛着枪一路猛追,撵上“黄妖狸”群,对准断后的那两只又放了一枪。由于心里慌张,都没有打中要害,那群“黄妖狸”逃走了。

    祝可成转身回来,看妻子瘫坐的地上,以为她受伤了,赫了一大跳。一问没有受伤,才转忧为喜。夫妻俩查看损失,两只山羊已经被掏空了肚子,剩下很少一部分羊肉,和两张基本完整的羊皮,夫妻俩背着剩下的羊肉往回走。经过那只完整的山羊身边时,羊已死去,祝可成让妻子持枪守在那只死去的山羊旁边,预防“黄妖狸”杀回马枪,夺走这只完整的山羊。可成准备把羊皮、羊肉送回家,再回来搬取这只羊。

    这时,邻居们才爬上山梁,赶来帮忙,七手八脚地帮助把羊肉抬回家里。

    在众人的帮助下,祝可成剥下三张羊皮,用富有弹性的竹片支撑起来,晾晒在堂屋门口。把带毛的皮子晒干,便于出售。忙完这一切,煮了一锅羊肉汤感谢各位乡邻帮忙。

   后来,一连几天做饭,锅里都有一股羊膻味儿。
   夜里,汪成娃对门外悬挂的羊皮感到恐怖,不敢起来撒尿,把尿阿在了床上。玉香气得发抖,拍打儿子的屁股,骂他:“你个没有血性孬种!”,却不知儿子真被吓怕了,前天还是在一起玩耍的活羊,转眼间只剩三张羊皮,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真有点接受不了。

   第二天清早,祝可成起得特别早,背羊肉去街上卖,盛夏时节不是吃羊肉的季节,肉价非常便宜,不过还是卖了一些钱。祝可成这样处理“黄妖狸”口中的剩肉,多少挽回了一点损失。

    玉香变得越来越勇敢,作为女人,敢于破除禁忌,与男人们一起打猎,枪法也了练出来。能够做到下手不抖,也曾打死过野猪崽,一点也不知道害怕。

    有一次,在森林里行走,和金钱豹不期而遇,与它对峙起来。玉香表情镇定,毫不畏惧豹子。最后,金钱豹退走了,人没有受伤。

    还有一次,入秋不久,山间多雾,汪玉香带儿子在水井湾森林边烧灰积肥。天色黄昏,视线不佳。成娃发现身后的大树上有个动物,样子黑嘘嘘的看不清,在树上掰青㭎树枝,吃青㭎子,发出啪啪啪的声音,成娃问:“妈妈,那是什么东西哦?”,玉香啥话也不说,一把抓住成娃的手,一手提起背篼,往山下飞奔而去。

    成娃跟不上妈妈的脚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直跑到水井边上,离开原地足有半公里路,才停下来。玉香告诉成娃:“那是老熊,在树上吃青㭎子,见到人,会首先发动攻击,本地野生动物危险系数排名第二。好险啊!一猪,二熊,三老虎,你要记住,以后离它们远一点!”,成娃吓得背脊发凉,原来这就是老熊,人与动物相隔不足二十米,要不是熊在树上觅食,肯定会攻击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在森林里遇到老熊,却没有伤害她娘儿俩真是奇迹。

    几次下来,村里人觉得玉香挺神奇,每次遇险,都能化险为夷。

    有一次,村外有一贼人,是个惯偷,专门偷盗别人钱物。那年寒冬腊月时,家家户户杀年猪,备办年货。贼娃子早早躲进院子里,院墙是柴草堆成,根本防不了盗贼。贼人潜伏在玉香屋外大树边的柴草堆里,等人们睡熟后,出来偷腊肉等干货。

    黄昏时分,汪玉香牵牛回家,见柴草堆里露出衣襟一角,判断不是自己的家里人。回屋后,她开始生火,却不做饭,在锅里炒干豌豆,豌豆冷却后,坚硬如铁,被人戏称为钢豌豆。

    玉香拿出砂枪,装上火药,灌了一把钢豌豆,做着使枪的准备活动。祝可成见妻子行为怪异,有些不正常,忙问:“你今天在抽哪股疯啊?该不是被牛踢坏了脑袋吧?”,玉香没有理会木讷的丈夫,转身走出门去,枪口对着贼人藏身的地方,嘴里大声说:“我今天就想试一试这杆破砂枪还能不能用哦!”,说完,瞄准贼人臀部放了一枪。这完全出乎贼人意料之外,只听草丛里发出一声痛苦的惨叫,只见一道黑影从草堆里窜出来,嘴里不停地发出“啊呀!啊呀”的惨叫声,落荒而逃。

    从此以后,汪玉香家里很多年都没有进过山贼。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二节  森林蟒踪

    汪玉香夫妻俩,生活在大风岭上,两人的性格完全相反,人生角色像弄反了,玉香是女人,脾气却像男人,说风是风,说火就是火,性子火辣辣的。祝可成脾气温和,待人谦恭,邻居欺负他老实,他却不以为然。

    有一次,生产队组织背草粪(猪牛羊的粪便,混杂草料)肥地,草粪湿而且重,背着重物走在山路上,十分困难。许多青壮年一起劳动,场面非常热闹。队里规定每个男人背七百斤算一个工分。一群山里壮汉,力气都挺大,相互攀比,显示自己能干。许多人都背着大背篼,装一大背篼,再放上一大口袋在背篼顶上,足有三百多斤。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步履蹒跚,行动艰难,非常吃力。只有一个人行动迅速,神态轻松,把别的同伴远远甩在后面,那人就是祝可成,走得最快。因为他每次只背二百五十斤多斤,相同时间内,别人背两次完成七百斤任务,他跑了三次,背了八百斤,超额完成任务。

    祝可成被生产队长在广播里表扬,但人们议论纷纷,谁也不认为他能干,相反还嘲弄他是个软蛋,干活没力气,连妻子和家人都小看他,跟着起哄。对此,他总是一笑了之,从不辩解。

    李子林一家,与祝可成自留地挨连,因为边界伐木,起了纠纷,起初,两人动嘴吵闹。后来,李子林仗势个子高,一直认为祝可成是软蛋,冲过来想教训他一顿。李子林刚伸出双手,准备去掐祝可成的脖子,祝可成突然快速下蹲,双手抓住李子林的双脚,一个旱地拔葱,把李子林倒提起来,用力往地上一掼,眼看李子林的脑袋就要撞在石头上,吓得他脸色苍白,几乎晕厥。在离石头仅有三寸处,祝可成突然发力收住,厉声问:“你服不服?”,李子林不吭气,祝可成双手运力,子林疼痛难忍,连说:“我服,我服,快把我放下来!”,祝可成才轻轻把李子林放下来。

    李子林在人们一片嘲笑声中,红着脸走了,像被霜雪打过的茄子,软绵绵地再也不敢提劲扯把子。

    村里人这才知道祝可成有力气,就是不爱卖弄,以后,再没有人敢欺负他这个上门女婿了。他做事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低调为人。

    事后,在回家的路上,成娃不满地问父亲:“你为什么不把他狠狠地摔在地上,把脑袋给他摔烂才好,让他一辈子也嚣张不起来!”。祝可成平静地说:“关键时刻要沉得住气,头脑清醒,不要光想着出恶气,你想:如果我用力一摔,把他摔坏了,他的五六个孩子谁去养呢?我是养你们呢?还是去养他的孩子?”,成娃转念一想,认为父亲深谋有远虑,头脑冷静,不争豪夺气,有力气却不使尽,凡事留有余地,是值得学习的,对父亲越发敬重。

    山区每年盛夏时节,万物生长,生机勃勃。正是农民挣钱的大好时机,各种各样的笋子破土而出,山里人掰回嫩笋,剥皮,水煮,简单加工后,背到街上去卖,能挣不少钱。

    汪玉香和皮大娘、刘春秀、张建琼等一帮妇女,相约去深山老林里搬笋子。她们选择午间休息时一起去,相互间有个照应,而且,中午太阳猛烈,树林里阴凉爽快,干活非常舒服。

    正午的阳光普照大地,劳累了一上午的人们,都在家休息。汪玉香家的午饭晚点,刘春秀等人只好先行一步。

    午饭后,玉香背着大背篼在后面追赶,一直没有追上人群。原来,人们都聚在新媳妇张建琼家里耍,等后面赶来的汪玉香。玉香不知情,没想到同伴们在等她,一阵猛跑,经过寺庙和大鱼塘,来到一山间谷地,那是个叫唐槽的地方,是水王寺后面的一条山沟。平时人迹罕至,密布着树林和甜葛藤,密密麻麻的白荚竹长满山谷,笋子非常多,又大又嫩。

    汪玉香听到树林深处有响动,想一定是先来的人在掰竹笋。连喊几声,也没有人回应,以为是同伴们装怪,故意不答应她,想多搬一些笋子。

    玉香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往坡上爬,刚爬上一道一人多高的坎上,抬头一瞧,感觉不对劲儿。拉开竹子枝叶细看,只见茂密的竹叶在向两边倒,好像有个大家伙向自己这边来。她心里一阵紧张,以为遇到了大型野生动物,自己又是赤手空拳,不容易对付。野物游动行进速度极慢,边走边用身体拨弄竹笋,发出类似掰笋子的啪啪声。等到距离数米时,玉香才看清楚原来是一条大蟒蛇。蛇头比家里的斗碗还大,身体有晒簟筒子那么粗,皮肤黝黑,满身都是鳞片,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

    玉香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巨蛇,心里一紧张,抓住竹子的手一松,从高坎上跌落到坎下。背上的背篼先着地,她的身体重重地砸在背篼上,腰部被顶了一下,疼痛难忍,却不敢说话。巨蛇张着大嘴,两条紫色的信子伸来伸去,昂头看了看坎下的汪玉香,对她似乎感兴趣。

    这时,远处传来了同伴的呼喊声,她张开嘴巴,却答不出来。蟒蛇看看她,似乎没有胃口,顺着高坎的边沿慢慢游走了。玉香的眼睛盯着大蟒蛇扭动着粗壮的身躯,抖动着身上的鳞片,慢慢从高坎上过去。大蛇的身体很长,用了很长时间才走完。

    蟒蛇刚过去,同伴们循着痕迹,来到了她的身边。人们摇动玉香的身体,她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了指蟒蛇行进的方向。

    刘春秀顺势爬上高坎,看到了高坎下大莽蛇尾巴,吓得惊声尖叫起来:“我的妈呀!大家快跑!”,她们扶起玉香,边跑边喊:“长不大的小虫,长不大的小虫!”。这是本地习俗,蟒蛇很大,一般人不容易看见,一看见就会吓坏。 山里人认为大蟒蛇是修炼成精的怪物,遇见了人,希望有人奉承它,讨好它,说它好话。吓坏了人,人们便诅咒它,把它当做一条虫,活活气死。所以几个女人边跑边喊着诅咒的话,以减轻心里的恐惧感,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人们一直跑出树林,到庄稼地里才停下来,心惊胆战,上气不接下气。新媳妇张建群喘着气问:“玉香,你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情况哦?”,玉香心里明白,嘴里哦哦哦的,却说不出话来,不停地用手指向咽喉,大家才晓得她吓坏了,说不出话来。

    人们把她抬回家,放到床上躺着,众人一起回忆经过,把细节串联起来,才知道玉香被蟒蛇吓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三节 雷打树里

    村里知道蟒蛇行踪的人,远远不止一个,李子文也是其中一个,后来,据他讲:“有一次,我在庙子后面放羊,回家后,发现少了一只羊,第二天,我顺着痕迹上山找,在山后的水塘里发现了蟒蛇的身影。它身形巨大,在水塘里泡水,肚子鼓起,像吃过东西不久,行动不便,轻轻用尾巴拍打水面,声音很大,一里外都听得见”。李子文虽然强壮,也是凡胎肉体,不敢招惹巨蟒。

    据说罗海红打猎时,也曾见过蟒蛇的踪迹,对蛇充满了敬畏,不敢动它。两人都是男人,胆气更壮,玉香毕竟是女人,遭遇巨蟒被吓坏在常理中。

    汪玉香卧在床上,看祝可成和三个孩子围在身边,想说话却说不出来,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流。祝可成不敢怠慢,连忙下山请医生。

    黄昏时,赤脚医生到了家里,检查她的伤情,发现只是背篼顶伤了腰肌,皮肤呈现青紫色,其余没有大碍。认为她主要是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说不出话来,修养一段时间,会好转的,没有生命之忧,祝可成才放心了。

    汪玉香在床上一躺,就是两个月。家里的农活干不了,秋收的农活儿全丢在地里,靠周围邻居帮忙,才把庄稼收回去。

    两个月后,她才能开口说话,走路有劲,恢复了精神。她讲述了当天的事情,简直充满传奇:“那条大蟒蛇头如大斗碗,身体粗壮如晒簟筒,足有三间瓦房那么长,蛇用嘴搬笋子玩儿,一嘴掰断一根竹笋。它发现人后,对着我张嘴吹了一口气,我就从坎上掉了下去。真的太大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蛇,一定是一条成精的大蟒蛇!……”,人们对此将信将疑,问其他的同伴,都说:“那条蛇很大很大,我们只见到它的尾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从此,人们知道寺庙附近有一条大蟒蛇活动,孩子们一般不敢去那里放牛。如有小羊羔在寺庙附近走失,人们都不会去寻找,权当给蛇精进贡了。

    生活在大山上的人,年岁最大的当属李树珍,她小时候也见过大蟒蛇,具体能有多大,讲述各不相同,其中可能有夸大成分。人在紧张的情况下判断是不准确的,人们只能把对蛇的恐惧化作诅咒,谴责,但愿蟒蛇遭到上天的惩罚,被天神收回去。

    数年后的一个盛夏。有一天傍晚,乌云压顶,电闪雷鸣,天空中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呆在家里,安静地等待雷雨过去。大人不让小孩大声说话,吓唬孩子说:“南山老妖要出洞作怪,大声说话,小心会被它抓走…… 不孝之人,要遭雷神惩罚,拉出屋外打死!”,孩子们都不敢说话,安安静静地呆着。

    一道道闪电划过黑暗的夜空,照得天边灯火通明。突然,一声巨响,震动楼宇,大风岭最高处尖峰顶上,突然红光一闪,似有一把天火点燃了森林,旋即又被暴雨浇灭,消失在黑暗的夜空中。

    第二天,云收雨散,天空朝霞满天,空气清爽宜人。

    人们开始谈论昨夜的响雷和红光,有人说:“天上雷神震怒,定是人间有不平之事!”,也有人说:“又不知是什么蛇妖树怪被雷神爷收走了!”,有人说:“我看见尖峰顶上有一道火光,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啊?”,李文金等几人挺好奇,相约着去了。祝可成很淡定,默默回家干自己的农活。

    从山顶上回来的人,非常兴奋,大有收获。他们大声讲起奇闻:“尖峰顶山包上,有一棵大枫树昨夜被雷劈成丝丝状,一条大蟒蛇藏匿在树洞中,被雷电击中,烧得像焦炭一般,黑黝黝的,弯弯曲曲的!”,祝可成不相信,以为是在吹牛。

    好在路并不远,祝可成随着附近的人一路,都跑去看稀奇,果然真如文金所说那样,真是稀奇,古怪。

    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包,距离尖峰顶只有百十米之遥,被这个离奇的事搞出了名。围观的人不惧路远,不怕满地荆棘刺头,硬生生在草丛中踏出一条路来。从此后,当地人以“雷打树”来命名这个小山头。

    看稀奇的热度一过,就没有人去那里了。蟒蛇的躯体,被遗弃在山包上,一切交给时间来处理。烧焦的皮肉,经过雨水浸泡,发胀,发臭,腐烂,化作了泥土。剩下的一根根巨大的蛇骨,散落在地上。人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奇的看牛娃并不惧怕蛇精还是蛇怪,捡起尖尖的蛇骨当玩具,做成骨针、箭头,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展示自己的威猛。

    家长看见后,可把大人吓坏了。他们怕蛇骨有毒,无意中刺伤身体,蛇毒侵入孩子体内,而丢了性命。李文金召集村里几位青壮年上山,将蛇骨收集起来,埋入山顶的陷坑里,再覆盖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各家长辈也教育孩子,不要靠近陷坑,用蛇精附体来恐吓孩子,孩子们单独一人也不敢再去那里放牛了。

    蟒蛇的传说一直不断,不同的当事人有不同的体验。大风岭上多蛇是不争的事实,雨水丰沛,林木葱郁,造就了蛇类良好的生活环境。

    汪成娃的童年,伴随着蛇影度过,许多神奇的品种,让人惊讶大自然的神奇。有一种脆蛇,确实古怪,李洪华没疯之前,经常带着汪成娃等几个孩子一起去放牛。

     有一天,雨过天晴,彩虹挂在天空。大家在路边闲坐,李洪华突然尖叫起来:“啊!脆蛇!”,伸手去抓一条小蛇,长不过一尺,颜色也特别,与地上的泥土几乎一样,他的手刚接触蛇身,蛇就像壁虎尾巴一样断成几截,每一截都在扭动,顺着斜坡往下滚,然后又拼接在一起,最后逃走啦,不是亲眼所见,成娃绝不会相信,还会有这种蛇,就是所谓的脆蛇。成娃听说过很多次,一生中也只亲眼见过一次,就感到知足了。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蛇类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却把恐惧深深留在一代人的心目中、故事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这样传递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四节  养牛遗恨

    山里人常用一句话:“吃饭不晓得牛辛苦”,来训斥那些不爱惜粮食的孩子,道出了耕牛在农业文明中的地位,汪成娃的童年在牛背上度过,一段放牛往事,依然久久难忘。

    大风岭山上,每家每户都养殖水牛,不养牛的只有懒人和光棍汉。本地有水牛和黄牛两种牛,水牛力大无比,耕田犁地,甚是出力,食量也大得惊人,一般人家只能养一头水牛。黄牛力气次之,山脚下的人家多养黄牛,所需食量较小,容易畜养。

    大山上,水草丰美,多数人家选择养水牛,而且多选择养母牛,能干活,生小牛能卖钱,经济价值更高,当地人把母牛称为沙牛。雄性公牛被称为“牯棒子牛”,也有人养殖阉割后的犍牛,只是干农活行,不能繁殖后代。牯牛膘肥体壮时,体重可达一吨以上,力大无穷,耕地犁田,耐力极好,总是特别爱打架,一般人难以控制住。

    水牛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山上到处都挖有水坑,蓄积雨水,供水牛泡水洗澡,被人称为“泡牛凼”,一般选择地势低洼处,挖几条排水沟,将自然雨水引进坑凼里,水常常都是满满的。每一个“泡牛凼”都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圈,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青蛙、水蛇等也把它当成游泳池,天气炎热时,连放牛娃有时也要跳进水凼里游两圈。

    水牛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蹄大,质地坚实,耐浸泡,膝关节和球节运动灵活,能在泥浆中行走自如;水牛耳廓短小,头额部狭长,背中线毛前向长,背部向后下方倾斜,角较细长。

    水牛是山里最大的动物,孩子们非常喜欢它们,是一对亲密的朋友。祝可成长期与水牛打交道,只需要量一下牛的尺寸,就能准确估算牛的体重,能够宰多少斤牛肉。

    夏季的中午,太阳猛烈时,水牛通常喜欢泡在水里休息,白天与傍晚时吃草,它们最喜欢吃带露珠的青草,吃饱后,躲在阴凉处反刍。水牛活动很迟缓,不擅跳跃,走动慢吞吞的。野生的水牛充满野性,被天敌紧逼时,也是危险的对手,它们的犄角会像匕首一样锋利,发起攻击也致命。家养的野牛很温顺,不是那么凶狠,只在发情期时,才具有攻击性,要主动打人,叫声很大,陌生人如果做出有恶意的动作,易受攻击。

    对于七八岁的小孩子,看一头健壮的沙牛,不存在问题,要看住一头牯牛,就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的应对办法就集体放牛,许多人家的孩子一起活动,大孩子帮助小孩子,几个孩子一起制服一头不听话的牛,也不是难事。沙牛一般不好斗,牯牛好斗,一群沙牛中允许存在一头牯牛,出现两头牯牛一定会发生打架的事情,在母牛发情期打架更厉害。

    有一年秋冬季节,村里李四全家牯牛和铁炉沟一头牯牛斗殴,李四全家的牛身体雄壮,占据上风,扯断了绳索,不停地敲打对手,尖锐的犄角挑破了对手的肚子,浑身鲜血直流。对手战败逃跑,得胜一方却一直进攻,不停地追击,直到将战败一方逼得跳下悬崖才罢休,战败一方重伤而亡。

    公牛打架,小孩只能喊叫大人,根本不敢靠近,更无法将其分离。如果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劣势一方会早早逃走,如果实力悬殊不大的两头牛斗,结果非常凄惨,直至一方死亡才会罢手。小孩遇上沙牛打架,一般用火烧将其分开,用枯树枝绑成火把,点燃往水牛头上一放,母牛一般会自动分开。性子野的公牛如果打红了眼,根本不会分开,拼死格斗,直至一方死亡。

    荒郊野岭看斗牛,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对于孩子们而言非常危险,不论谁家的牛斗死,都是大家不愿意看见的事情,在放牛时,都要极力避免出现此类悲剧。

    孩子们春夏季放牛,草料充足,一般单独行动。秋冬季节,则集体活动,危险系数大了,要共同面对,下雪天,水牛一般不会牵到野外去放,拴在家里吃干草,或者人出去割草。天下雪前,大山深处或者早已下雪,野生动物没有食物,会下山觅食,攻击家畜频繁。

    有一次,成娃和几个孩子在仰天窝山顶上放牛,背面山谷里陈志清家的牯牛,拴在“雷打树”山顶上,两个山头相隔数百米。突然,从尖峰顶上传来一阵“咯儿!咯儿”声,一群“黄妖狸”冲下来,围攻那头牯牛,牯牛拼命反击,用犄角铲击“黄妖狸”,“黄妖狸”则敏捷地闪开,牯牛无奈鼻子被拴着,挣扎不脱,喘气的声音远近可闻。孩子们喊叫起来,“黄妖狸”根本不惧怕几个放牛娃。

    “黄妖狸”爬满牛身,锋利的爪子抓进皮肉,有的攻击牛屁股,撕咬牯牛的蛋蛋,有的跳上牛背抓住尾巴,有的用利爪对准屁股眼狠狠掏挖,把牛的肠子拉出来,含在嘴里拖很远,其余“黄妖狸”赶来争抢热气腾腾食物,牛儿经不起这样折腾,很快就被开肠破肚,力气越来越小,反抗越来越弱,慢慢跪下,任由一群野物蹂躏。圈养动物离开了人类保护,在放养的动物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孩子们见此情景,只好赶起自家牛儿往屋里跑,边喊叫大人,全村青壮年都拿起刀枪棍棒等武器冲上山顶。成娃把牛拴进牛圈里,提起弯刀跑到山顶上时,大人们已经排着队列,端着砂枪抵近射击,赶跑了“黄妖狸”。

    牯牛的身体已经被吃得只剩碎皮和骨头,牛头还完好,眼睛睁得很大,死不瞑目,似乎还能动,眼眶里满是泪水。见此情景,触目惊心,终生难忘。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枫枪逸闻》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五节  老牛眼泪

    牛养在家里,大春小春两季庄稼,田地里的重活,全靠牛出力干。山上地多田少,大小石头多,犁地不用牛。牛养来主要出租,租借给平原上农户,成娃家养的沙牛,年租米一千二百斤,基本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平原上的人家,三四户合租一头牛,分摊租金,用米结算,山里人长期吃苞谷小麦,大米很珍贵,租牛不要现金,用米来结算。

    牛儿每次离开家,都会依依不舍,留着眼泪,眼看膘肥体壮的牛儿就要离家,成娃心中一阵阵酸楚。等做完两季农活,牛儿回家时,早已瘦得皮包骨头,浑身被赶牛的竹鞭打得伤痕累累。遇上心狠的租牛人,为了赚钱,会揽下邻居很多活,拼命让牛干,牛主人是知道的,但是没有办法,租出去了,就是人家说了算。养牛人即使心痛,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及时补充精饲料,喂食夜草,让它早点肥壮起来。

    送牛回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人赶着水牛,长途步行,跋涉几十里,回到山顶上,人和动物都非常劳累,特别是牛,经过长时间劳动,喂养又不专业,非常疲惫虚弱,最容易出事。

    有一年,陈家山的陈化才家的耕牛回家,刚上山顶,在瞿家屋基上面的溜槽边(山里人伐木,将木头裁料后,沿着山沟往下滚,久后成沟,方便木头运输,称为溜槽)出事了。那里山路高而且陡峭,道路狭窄,眼看天色昏暗,送牛人赶得急,不停地鞭打牛屁股,牛痛心慌,脚步没搭稳,摔下悬崖,跌落到山下,摔断了两条腿,肋骨摔断了好几根,在悬崖下惨叫了几天,被主人雇请屠户杀掉了。

    一头牛的经济价值很高,送牛人家里根本赔不起,只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化才的儿子来弥补损失,女孩从平原到大山上安家,生下两个儿女,一辈子窝在大山里。陈家“一头牛换回一个媳妇”名声,也传扬开了。

    秋天,等稻谷收割完毕,晒干,碾出新米时,租牛的人会按时送来租牛米,在约定的地方交割,一般是山下的场镇上,交易完成后,双方在馆子里喝一顿酒以示庆贺,期待来年再行交易。

    一头耕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挣回一个小家庭一年的口粮,不亚于一个成年壮劳力,对于耕牛,每个家庭都格外珍惜,照顾周到。

    成娃家的水牛生于六十年代,比成娃姐姐的岁数还大,犄角宽大,体型健美,性情温顺。成娃每天上学之余,都在山间放牛,牛儿在草地上吃草,孩子们满山遍野找吃。山里长满刺莓儿,红的,黄的,黑的,颜色各不相同,成熟季节也不一样,除了刺莓儿,还地瓜子,八月瓜等许多古怪食物,山里一年四季,都能找到吃。森林里,草地上,总是有吃的,也有玩耍的地方。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作业不多,回家后,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多,放牛是主要作业,兼顾着砍柴火,打猪草,打疙兜。完成任务后,就是玩儿,回家的路上总要骑着牛,边走边高歌。

    有一年,成娃家老牛突然招风,肚子里灌满了气,鼓起来很高,眼看就要胀死,牛嘴里吐着白色泡沫。养牛人家,这样的事情常发生。眼见老牛生命危在旦夕,请兽医已经来不及了,玉香知道紧急处理办法是立即放气,即用刀子在牛肚子上戳一个洞,插上竹筒,把气放完。但一般人都下不了手,祝可成退缩了,周围的邻居也不敢,怕插得不准把牛弄死。玉香只好自己来,把一把尖刀磨快,涂上清油,销尖的竹管放在火上烤热消毒,抹上清油做润滑剂。玉香吩咐把牛绑住四条腿,免得它乱动,在牛肚上,找到气膛的位置,轻轻把刀子扎进去,顺着刀口插进尖竹管,气很快被放完,牛肚子里的牛屎也顺着管子流出来,玉香连忙用针线把伤口缝合上,一场惊险的手术完成,牛的性命保住了。

    后来,伤口愈合,气膛上只有一个指甲盖大的伤疤,成娃以为好了,放牛时,又把牛儿骑上。牛儿上坡时,用力过猛,伤口撕裂,肚子里的牛粪喷了出来,弄脏了成娃的裤子。回家后,妈妈并没有骂他,父亲只好忍痛把牛卖了,得了四百五十元。那时,一头肥猪卖不到一百元,牛算是比较值钱。

    一头跟自家二十年的老牛,最后的命运很悲惨。牛被牵走时,可能猜到了自己的结局,流着眼泪。成娃心里非常懊悔,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头失去劳动能力的老牛,应该像藏族老乡那样把它放归山林,让其自生自灭,将它卖进屠宰房里,实在太不牛道,成娃因此遗恨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六节  风洞咪羊

    山里人养猪养羊,与粮食生产同样重要,是生活必备农事。山区地域开阔,土地贫瘠,粮食产量较低,全靠饲养动物,提供肉食、蛋白质和劳力帮助,卖了换钱,供养孩子读书上学,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财产。如果牛羊丢失了,算一件天大的事,让人非常心痛。

    山里严酷的生存环境,使人们认识到单靠个人无法生存,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在他们身上有更好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大家比邻而居,相处和睦,但是随着人口增多,资源有限,都希望多占有资源,邻居间矛盾很多,经常为地界纠纷闹架,小孩打架吵闹,然而,一旦有外人侵入,又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汪玉香与刘春秀都是农村妇女,又是十足的文盲,在识字班上学习过一段时间,认得几个汉字,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一切言行出至生物本能。两人的脾气都很急躁,喜欢比拼,犟而不服输。两家的小孩子也是一对小冤家,天天一起玩耍,也天天打架。汪成娃与李洪军长小不到一岁,好勇斗狠,成娃经常把李洪军打得口鼻流血。刘春秀心痛自己的幺儿,每次向汪玉香告状,玉香嘴里应着,暗里护短,只赚不赔,两人为此已经多次吵过架。

    汪玉香被蟒蛇吓破了胆,全身耙软,在家躺了两个多月,地里农活没有人干。刘春秀不计前嫌,主动前去帮忙,丢下自家地里的农活,先帮祝可成把庄稼收起来,再收自己家地里的庄稼,非常卖力,让玉香心里暗暗感激。

    有一天,汪成娃和李洪军一起去山脚下放牛。两个男娃子都贪玩,把牛羊拴在树林里吃草,人却跑到山下小溪边玩耍去了。

    天色渐黑时,才匆忙跑回山崖下牵牛,水牛被绳子拴着,活动不开,地上的草皮都践踏成了稀泥,根本没法吃饱肚子。牛儿没有吃饱,两孩子回家怕挨打,开始互相埋怨起来,把牛羊都解开,任意让它们吃草,直至天完全黑,才牵着牛回家,这时,牛羊也吃得差不多大半饱了。

    两人顺利度过回家的第一关,没有被父母责骂,以为事情就此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细心的李文金从羊圈旁边经过,把羊数了一遍,发现少了一只母羊,他担心自己看花了眼,又数一遍,还是少一只,问李洪军:“你昨天放羊,怎么会少了一只呢?”,李洪军不信,亲自去数了一遍,还真是少了一只。

    李洪军知道出事了,赶紧推卸责任,小声对父亲说:“可能是跑到成娃家羊群里去了吧!”,李文金带着小儿子来到汪家,亲自把羊圈里的羊查看了两遍,数目和模样子都没有错。汪玉香问儿子:“昨晚回家你数过羊没有?”,成娃说:“我清点过,数目没有错啊!”,李文金无言,带着儿子离开了。

    回到家里,李大娘心存疑问,对文金说:“该不会是被汪玉香那死鬼婆藏起来了吧!”,李文金说:“玉香为人不至于那样,不要瞎想了,我们还是到处找找吧!”,丢失一只大山羊,李文金心痛不已,一只羊少说也有四五十斤,不可能轻易就被蟒蛇吃掉的。李文金带着一家人沿牛羊回家的山路到处找,依旧没有找到。

    刘春秀又开始发弁言,她还是怀疑汪玉香弄死了她的羊,藏起来吃肉。找了大半天,累得心焦火冒,刘春秀操起大嗓门开始指桑骂槐,乱骂一通,当地人有种形象的说法叫:“骂花鸡公”,寻个事情作由头,乱骂起来,话语所及,四方乡邻,八方朋友都能沾边,涵盖周围各户邻居,让人感觉都是在说他自己,却又不敢接着话题对骂,只好任由她骂。

    最后,人们实在听不下去了,附近四五户人都丢下手中的活,召集家人一起赶到李文金家,李文明问:“文金哥!羊丢了,大家一起帮忙找,大嫂光骂也不是办法啊!外人听了,还以为周围邻居里出了坏人,影响地方上的名声!”,李文金说:“哎!兄弟啊!你嫂子是粗人,只是山羊丢得蹊跷,是人为还是野物所为?谁也说不清楚啊!”。

    祝可成接着说:“我前些天去烧鸡槽放羊,天色晚了,正准备回家,把羊群数来数去总是感觉多了两只小羊,我以为是自己眼睛花了,数不清楚数啊!”,就心想:“反正自己没吃亏,管它什么人的羊啊,他自己会来找,我赶着羊群往家里走”。

    “我刚翻过一个小山包,发现身后的树林边上,有一只黄麂子在叫唤,声音呦呦哩哩的,想在呼唤谁。回头只见羊群里跑出两只小羊羔,奔着黄麂子的方向奔跑。我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两只小麂子,混杂在我的羊群里滥竽充数,好些事情都是不能说绝对的!”,经过众人一番劝说,刘春秀心情平和了许多,不再“骂花鸡公”了,改变了脸色,向大家赔礼道歉。

    最后,大家一起商量,决定划分区域寻找,许多人排成一排,像用细梳子篦头发一样,把附近的森林篦一遍。几十人一起行动,牵上猎狗,背着砂枪,预防大型野兽的突然袭击,结果用了一天的时间,找来找去,连毛都没有找到一根。

    汪成娃人小鬼大,因此事被母亲责骂了几次,心里憋着一股怨气,发誓要找出山羊,自明清白。他利用放牛的闲暇,把丢失羊那天走过的路线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孩子的眼睛好,耳朵尖,发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陷坑,距离大路边不远,洞口很小,只有小方桌那么大,周围长满甜葛藤,非常隐蔽,不易发现。他用竹杆拨开洞口,洞里冒着凉风,洞口边的树枝上挂着一撮羊毛。他捡起土块往下扔,隔了好一会儿,听见传来羊的咩咩咪声。原来山羊掉进了当地人所说的风洞里,风洞很深,洞口又很小,一年四季往外冒气吹风,冬天冒热气,夏天冒凉气,像个天然冰箱。

    找到羊的消息很快反馈给大人,大人们用相同的办法,验证了信息准确无误。他们更有办法,借来村里所有人家里的绳索,连结成一根结实的长绳。用木工师傅的简易木马支起一个辘轳,绳子的一端绑在辘轳上,辘轳绞上长绳,在绳的另一端绑上一个小木梯。选体型偏瘦的李文明站在梯子上,慢慢降到洞底,直到所有绳子都放完,才降到洞底,把羊捆绑住四只腿,吊在梯子上,他也站在梯子上,被众人合力拉上地面。

    李文明上来后,对大家讲:“洞底下的空间好大哦!非常宽敞,做大会场都没问题,只是洞口小,下面大,里面长满了钟乳石,像地下迷宫一般,奇怪的是羊掉下去后,居然没有摔伤,也没有摔残。洞底下有一条暗河,水流很大,羊靠吃河水,啃苔藓,度过了四五天,才保住了性命。洞口丢下去的土块恰好砸在羊身边,吓得羊惊叫起来,我们才能找到它啊!”。

    李子林分析说:“绳子也应有十来丈长吧,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羊都没有摔死,要换成是人,肯定已经摔死了。我想应该是洞壁的软泥和藤蔓拉扯,加上羊用腿蹬崖壁支撑自救才保住了性命,真是‘畜比人同’,每一条生命活得都不简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枪逸闻》第十三章 野兽与人

第七节 山羊失踪

    相隔数年后,突然有一天,李文明家里养的八只大山羊,居然同时失踪,再也找不到。

    李文明夫妻俩很着急,本来家境贫寒,大小两个孩子正在乡上读中学,每天住在学校里,等着卖羊换钱交学费和生活费,几只羊牵挂着孩子们的前途和命运。

    这次,大家没再怀疑本村出小偷,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都是知道性格和手脚的。在家里的所有人,自发集中起来开会,分析案情,他们认为羊肯定被外面进来的贼娃子偷走了,在山里某隐闭处藏着,准备乘天黑众人不备时偷运出去。大家经过讨论,一起决定:“绝不能让贼人的阴谋得逞,把村里人分成八股,每股两三人,自带干粮、砂枪和棍棒,守住进出山里的七八个要隘口,轮流换班休息,路口点起一堆篝火,确保贼娃子没法将羊牵走,如果发现有人硬闯路口,即用砂枪击伤,众人以枪声为号,立即派人支援,在路口上至少留一人把守,防止贼人使调虎离山之计”。

    贼人与村民斗智斗勇,双方坚持对抗了三天两夜,最后意志彻底崩溃,乘夜只身逃走,身上还被砂枪击伤了。第二天天亮,人们不辞疲劳,开始了拉网式地寻找,终于在“雷打树”下的陷坑里,找到了丢失的八只羊,羊被棕树叶子捆绑四脚,嘴里喂了麻药,即使听到主人的呼唤,也叫不出声来。

    山里人少,却非常硬气,对于小偷小摸毫不留情。常把小偷当成野兔打,然后,一走了之,外人一般不敢轻易偷盗山里人的东西。

    最后,因为时代在变,许多传统习惯也得变,有人还是翻老黄历,照旧办,把偷树的人打伤了,小偷报了案,住进了医院,村民赔了五千多元钱的医疗费,都由大家均摊,着实买了教训。砂枪被政府收缴以后,打人伤人的事件更少了,偷盗案件却增多了。

    山里人用凶狠,诠释了困难条件下的原始生存哲学,保证了有限的资源不会被人偷盗和掠夺,用以养育自己的后代,留下许多生存故事和文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