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居寺书僧扇》?.张仁敏 
       注释:凡丁 
       山自高兮水自流,老僧坚卧白云头。裁成秀句吞江月,划去寒烟脱敝裘。 
       身外有身君早觉,梦中无梦客迟留。他年铁笛如相唤,人在天台第一楼。 
 
       张仁敏:清.康熙《邛州志》记为:“郡人,监生。”别无详考。释者暂将张仁敏生活的年代订为明代,期待读者更正! 
       按 
       宋代以后,临邛或为州、或为县,并无“临邛郡”的建置,而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邛州志》编者,却将一些当时无考的诗人归入:“前人”、“郡人”或者“前郡守”之中。 
       比如:将唐.杜甫作于临邛的一些诗归入“前人”;将南宋时临邛郡守张方的一些诗归为“前郡守”;还将《邛署偶成》诗作者亦归入“前郡守”之中。而同一首诗,清.嘉庆《邛州志》又将“前郡守”更正为“郑燮”(即郑板桥)。 
       释者则认为该诗作者是:康熙二十三年“知邛州”的付燮诇。因郑板桥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当时郑燮才两岁!(分别见清.康熙《邛州志》193p和 清.嘉庆《邛州志》1217p) 
       而 
       付燮诇:字去异,号绳庵,河北真定(今正定)灵寺人,康熙二十三年(1685)知邛州,后迁官汀州知府,著有《琴台遗响》等,诗词彬雅,政事清和。 
       参见《邛署偶成》诗: 
       临邛自古称繁庶,乱后荒残亦可嗟。司马琴台藏蔓草,文君酒井覆苔花。溪分细浪穿城址,山送晴岚到郡衙。对此浑忘身是吏,朝来拄笏向烟霞。 
       监生:明清时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简称:监生。 
       幽居寺:始建于汉,历代题咏甚多,宋.陆游“赴临邛十日游”所选景点之一。 
       清.嘉庆《邛州志》288p:“在鹤林寺左。建于汉,盛于唐宋。乾隆年间,僧慈容重修,有新白鹤书台,亦文靖公(魏了翁)读书处。景最幽雅,题咏尤多。” 
       敝裘:破旧的皮衣。 
       身外身:佛教语。出自《老子》第七章:“是以圣人……外其身而身存。” 
       梦中无梦:睡觉踏实。《庄子》:“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铁笛:铁制的笛管。相传隐者、高士善吹此笛,笛音响亮非凡。 
       天台第一楼: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最高境界。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始于河南净居寺,盛于浙江天台山,故称天台宗,并于九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 
       天台宗学统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以慧文禅师为初祖,因尊奉《妙法莲华经》也称:法华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