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4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7-4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_缘 发表于 2022-7-4 07:47
楼主辛苦..............

感谢墨缘老师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绝句》宋.魏了翁
       注释:凡丁
       序
       将作监栽竹,徐直翁清叟俾予书《植贤亭》三大字,以诗见贻。
       诗
       气端解使四时青,万物彫零独典型。
       严子高风扶汉鼎,包胥劲节撼秦庭。

       魏了翁:(见前注)
       诗序:吏部郎中徐直翁名清叟,请我题写《植贤亭》扁额,并赋诗贻笑大方之家。
       将作监:官署名。秦置将作,至北齐为将作寺。隋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寺为监。唐宋因之。亦为官名。
       徐直翁清叟:徐直翁,字清叟,官司封。南宋.刘克庄《转调二郎神(三和)》词“……徐直翁为司封,余为侍右,同在南廊。”司封,吏部诸司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
       俾予书:让我为其题写《植贤亭》扁额。俾,音比。动词,使的意思。
       气端解使四时青:古人用“气端”之说,解释竹子四季长青的奥秘。气端,人体穴位,在10个脚趾的尖端,能通络、开窍、止痛。“气”指元气,元气由脚趾的尖端开始向上运输,故名:气端。
       万物彫零独典刑:竹乃“岁寒三友”之一,不畏严冬,但如同受刑罚。
       严子高风扶汉鼎:严君平的另一典故出处
       严光,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慈溪)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同游学。
       建武元年(25),刘秀令绘形貌寻访。齐地报称有人在泽中垂钓,刘秀疑是严光,即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严光卧躺不起,刘秀抚摸严光肚子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上车叹息而去。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相传严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说:“我与故人子陵共卧耳。”
       《刘秀与严子陵书》曰:“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痏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
       今桐庐有严子陵钓台,余姚有严子陵祠、客星山、客星桥、客星庵、高风亭、《高风千古》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遗迹。范仲淹来守是邦时,曾重修严先生祠堂,并撰《严先生祠堂记》。
       以上
       为余姚人根据南朝.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和《刘秀与严子陵书》情节,串接严君平于郫县平乐山写“王莽服诛,光武中兴”之预言:结合严君平注《老子》事迹,还引用晋.王羲之《与周益州书》中:“严君平有后不?”……对严光进行综合介绍,释者仅摘要。
       余姚人还介绍
       严遵,本名:严光。别称:庄光、严遵。字号:字子陵。所处时代:东汉。出生地:浙江余姚。
       出生时间:前39年。去世时间:41年。(建武十七年)
       网传严君平
       生于公元前87年,卒予约后6至7年。不确定说:“严君平,郫县人,另说临邛人。”还有“四川绵竹人”等说法。
       释者推导:
       一、严君平籍贯浙江会稽余姚,当他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复特征不至”时,年已八十,于是对外谎称“终于家”,然后躲到蜀地临邛“万石坝”地方隐居,并注《老子》和《老子指归》等。
       二、严君平原本姓庄,名光。字:子陵。为了隐居临邛,改名:庄遵。字:君平。东汉史学家.班固(32年-92年)作《汉书》时,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严,名尊。
       (《汉书》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后23)的史事)
       三、严君平出生于西汉元帝(刘奭)永光四年(前39),约卒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后55)。
       四、严君平作为隐士,他也许早就隐居于临邛,期间曾寓居成都、郫县、彭县、广汉、绵竹等地以卖卜为生。至于出生年月和真实年龄,只有他自己清楚。
       摘录
       清.康熙《邛州志.隐逸》148p:“汉.严遵,字君平,临邛人。本姓庄,因避汉帝讳,故改姓严。邃于易,卜筮成都市,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市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即庄子)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从之学……年九十余而卒,成都鸿安与君平友善,君平卒,安诔之曰:‘无营无为,澹然渊深。’今州东万石坝即其故里。后裔至明崇祯末年,乱离他所。”
       欣慰的是
       明.崇祯末年乱离他所的严君平后裔之一支,清.康熙以后回到祖籍万石坝严河湾,现有君平后裔约30户150人,时时看护着老祖先君平墓和严先生娘子李氏墓(两墓间隔一条沟),并牢记“君”字辈起共十字派行:“君宾银大友,文俊光永肇。”算是当代严河湾君平后人对晋.王羲之关于“严君平有后不”的回答。
       包胥劲节撼秦庭: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前506),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后,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在秦宫庭前痛哭七昼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南朝.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398-445),字蔚宗,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曾官新蔡太守,迁秘书丞,后贬为宣城太守。元嘉二十二年(445),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王教授之官临邛》宋.魏了翁
       注释:凡丁
       剩喜人从义理趋,却忧末羽堕浮虚。未通经术先谈传,只送人言不识渠。
       偶向檐头觅桃李,径从纸上索鸢鱼。君今去主师儒席,后倦先传谨在初。

       魏了翁:(见前注)
       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之官临邛:到临邛任学宫(后称文庙)的学官。
       剩喜人从义理趋:超过预期的喜悦事情,是大家都趋于认同理学的内容和道理。
       却忧末羽堕浮虚:担心从学者只学到皮毛华而不实。
       未通经术先谈传,只送人言不识渠: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经学,使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否则不能融会贯通。经术,犹经学。《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不识渠,不知如何开凿水道使之贯通。
       宋.释正觉《偈颂》诗:“无人接得渠,贵逼马相如。果来桥上也,记得柱头书。无人识得渠,棋局醉樵夫。回头斧柯烂,大海一成枯。”
       贵逼马相如,汉司马相如的成就也是“逼”出来的。
       觅桃李:注意挑选优秀学生。
       径从纸上索鸢鱼:方法是书面考试,挑选思想活跃的学生。径,指道路、方法。
       师儒席:知识界(经学)的引路人。
       后倦先传:孔子学生子夏 和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教育理念,即按照次序,有始有终地传教授业,类教学计划。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1

       《和宇文汉州乞〈房湖楼记〉》宋.魏了翁
       注释:凡丁

       房公胸中妙刀尺,翦刻玻璃贮寒碧。今侯着楼於其上,竹色荷光得良觌。
       诗来殷勤问故侯,别日虽赊情转密。因思当年飞盖游,鸥鹭不惊潜鲤出。
       春浓雪絮人影乱,秋老云松半天屹。苏公二十四桥月,尚爱西湖风月夕。
       江山好处余恋嫪,纵不即人人自即。况今檐撩云与齐,激楚高歌友朋集。
       向来寒乞翻自嗤,诗扫黄泥已无迹。功名老我后加鞭,文字余人先夺席。
       欲搜万象供刻画,自有此湖难此笔。终当为君记斯游,摹写苍颜真六一。

       魏了翁:(见前注)
       宇文汉州:即宇文绍奕(见前注)。宇文是姓,知邛州时叫:宇文邛州。知汉州时叫:宇文汉州。
       诗题:宇文绍奕知汉州(今广汉)时,写诗求了翁题《房湖楼记》,了翁以此诗回复。
       房湖: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房琯任汉州刺史时所凿。湖名:房公湖。楼名:房湖搂。为汉州八景之一,今名:房湖公园。
       房琯(697-763),今河南偃师市人。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安史之乱时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官衔)。唐肃宗时委以平叛,兵败后贬为汉州刺史。
       房公胸中妙刀尺:比喻房绾当初凿湖建楼的规划方案合理。房公,指房琯。刀尺,剪刀和尺,裁剪工具。
       剪刻玻璃伫寒碧:比喻房湖楼设计巧妙,伫立在碧波之上。
     “剪刻玻璃”是一项古代工艺。现代科学证实,一块完全没有裂缝瑕疵的玻璃,在水中淹没的“真空”条件下,可以进行         剪刻不破碎。寒碧,清冷感觉的碧色。
       今候着楼:今朝望着楼头看。出自宋.臧余庆《鹧鸪天》:“天与君王管晏才。尚书两曳履声来。‘今朝望着楼头看’,已有台星照斗魁。”今候,而今时候。着楼,朝着楼。
       竹色荷光得良觌:在竹色荷光中愉快地会谈。觌,音迪,即会面。
       故侯:房琯曾赐:漳南县男爵。亦泛指曾任长官的人,包括宇文汉州。
       别日虽赊情转密:多日不见,倍觉亲切。双关语,既指人,又指湖和楼。赊,延缓、拖延。
       因思当年飞盖游:了翁回忆嘉定初(约1208年)知汉州时,曾驱车游览过房湖。飞盖游:即驱车游。飞盖,高高的车篷。出自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鸥鹭不惊潜鲤出:比喻房湖鱼资源丰富,连年有余的祥瑞象征。《诗经.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鱼”与“余”谐音,所祈之福即“余”。潜通“槮”,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春浓雪絮人影乱,秋老云松半天屹:了翁回忆当年早春和晚秋分别游览房湖的情景。屹,高耸的样子。
       苏公二十四桥月:宋.姜夔《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尚爱西湖风月夕: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曾疏浚西湖,构筑堤坝,命名:苏堤。形成景观:苏堤春晓。
       余恋嫪:我爱恋。余,代词,我。嫪:多义之一,爱惜、眷恋。
       纵不即人人自即:好东西失去后又得到了。比喻旧地重游。苏轼评论黄庭坚:“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也。”即,动词。接近、靠近。引伸为达到。
       檐撩:房湖楼飞檐长远。撩,长远。
       寒乞翻自嗤:了翁自谦作品小气,不大方,担心被人嗤笑。寒乞,比喻作品风神不足。
       欲搜万象供刻画,自有此湖难此笔:曾想搜集材料写《房湖搂记》的,但见到房湖后却难以下笔。
       终当为君记斯游,摹写苍颜真六一:了翁最终答应为宇文汉州题写《房湖楼记》,但耽心自己年岁大了力不从心。按,    了翁卒时虚岁六十岁,古人六十岁即为高龄。
     “真六一”出自宋.吴泳《寿李雁湖》诗:
       金碧苍岩下,神光射斗箕。豆灰浮琯后,梅葩破冰时。
       正是生申日,谁为寿卯诗。今年真六一,说与醉翁知。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谢道韫〈一犁春雨图〉》宋.魏了翁
       注释:凡丁
       床头夜雨滴到明,村南村北春雨生。老妇携儿出门去,老翁赤脚呵牛耕。
       一双不借挂木杪,半破夫须冲晓行。耕罢洗泥枕犊鼻,卧看人间蛮触争。

       魏了翁:(见前注)
      

       谢道韫:女。(清.嘉庆《邛州志》作:谢道耘)又名韬元(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河南太康人,谢安侄女,王羲之子王凝之的妻子。为人称道的是诗才和辩才,今仅存诗数首。其《登山》诗,描写东岳景象,表示要与泰山相守终老;《拟嵇中散咏松》诗则融情于景。《一犁春雨图》应是偶尔丹青之作,南宋时了翁收藏以诗题跋。
       一双不借挂木杪:将鞋子挂在树梢上。
一双,指鞋子。杪,音秒。即树梢。
       半破夫须冲晓行:虽然鞋不算新,但老夫早晨出门还须穿着上路。夫,老夫。老者自称。
       枕犊鼻:将围裙迭起来做枕头。犊鼻裈,见前注。
       蛮触争:蛮触之争,汉语成语。意思是民间常为细小的矛盾引起争端。出自《庄子.则阳》:“蜗牛角左右有蛮、触二国,为争地盘伏尸百万。”



发表于 2022-7-7 21: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316079367 发表于 2022-7-7 21:13
凡丁老师辛苦了。

谢谢我只是想挖掘古邛州地方历史,留与后人进行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李司户之官临邛》宋.李流谦
      《注释:凡丁
       威凤翔九霄,千百但一遇。苍蝇何所来,满盘挥不去。
       吾人一肝肠,未可舍跬步。掺裾辄经年,把臂速炊黍。
       譬如枝上花,负里得暂聚。天果何意哉,未易测其故。
       安得三间茅,藜苋同旦暮。秋色如行色,别语不得吐。
       鹤峰得佳句,尚足慰延伫。从今夜夜月,伴我照庭户。

       李流谦:(1147前后在世)字无变,今四川德阳人。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宋天圣四年(1026年)建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通判淹州府事。有《国府经籍志》传于世。
       荫补,宋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即官员告老还乡或任满临终时,由皇帝对其子弟、亲属加封官职。
       李司户之官临邛:司户,管理府库的官吏,唐宋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
府库,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之官临邛,到临邛府库上任。
       邛州府库,过去又称:仓廒、石库。其中“石库”民间称“金库”。位置在南街今县委驻地。民国三年(1914),卧龙乡杜桅杆“孟大院子”人孟相成在当时叫“金库”的地方建:德升酱园作坊。经营至1950年,成为邛崃军需酱品厂的前身。
       清.嘉庆《邛州志.仓廒》147p:“明有仓廒十间,在州治仪们右……正堂东为东厅,后为石库。”
       同《志》141p:“州署(即州治)在城南街近北,为古邛县。”释者:即原南街小学位置。
       按
      《现代汉语词典》:“金库,保管和出纳国家预算资金的机构。通称国库。”又,“府库,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康熙字典》:“‘金布令甲’注: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
       威凤翔九霄,千百但一遇:成语“威凤片羽”比喻卓越的人才,千百年一遇。
       苍蝇何所来,满盘挥不去:苍蝇不抱没缝的蛋。如果自身没有弱点,别人就不会有空子可钻。
       吾人一肝肠:我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未可舍跬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半步。引伸为举步、迈步。
       掺裾辄经年,把臂速炊黍:尽快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亲自下厨煮黄米饭。掺,执持,握住。裾 1、衣襟。2、土著人穿的服装;辄,就;炊黍,煮黄米饭。
       负里:倚靠地方群众。负,多义之一  依仗、倚靠。
       安得三间茅,藜苋同旦暮:只要有茅屋和简单的食物,便可过清廉的日子。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藜苋,分别为两种野菜。
       鹤峰得佳句,尚足慰延伫:期望你写出描述白鹤山的好诗。鹤峰,指白鹤山;延伫,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分析:李司户与李流谦同族同辈。


       释者评语
       这是一首宋人勉励官员洁身自好的倡廉诗。

 楼主| 发表于 2022-7-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宋.周必大
       注释:凡丁
       锥末藏铦利,刀头惬寝兴。为郎非白首,补郡有高能。
       交分看前辈,离愁愧老僧。亭亭望中塔,高处待重登。
       战阀惊前日,安危决此时。诸侯今有望,万里子何之。
       市骏甘求骨,呼鹰苦待饥。寸心悬日月,不为去来移。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博学鸿词科。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七十九岁获赠:太师。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同称“庐陵四忠”。有《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玉堂类稿》等传世。
       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冯方,字圆仲,以尚书吏部员外郎身份来守邛州。因当时秦桧专权,朝中只有冯方、王十朋、胡宪、查籥、李浩议论抗金之事,冯方被“从所请”来任临邛州守。
       锥末藏铦利:比喻冯元仲一心一意抗金,像射箭瞄准时,即便是锥子尖刺到眼皮上,也不会眨一下眼睛。《列子.汤问.纪昌学射》:“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铦,音先。
       刀头惬寝兴:比喻战斗时在刀尖上睡觉也惬意。
       为郎非白首,补郡有高能:身为吏部员外郎的冯元仲年轻有为。
       交分:即交情。
       离愁愧老僧:苏轼诗句:“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战阀惊前日,安危决此时:如今决战的时刻到了。
       诸侯:借指地方军事长官。
       市骏甘求骨:比喻冯元仲是贤才。《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问郭隗选贤之事,郭隗说:“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呼鹰苦待饥:希望冯元仲把握住抗金战机。唐.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诗句:“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寸心悬日月,不为去来移:丹心可鉴日月并意志坚定。

 楼主| 发表于 2022-7-10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宋寺丞通判邛州》北宋.祖无择
       注释:凡丁
       半刺侯藩重,临邛驿路赊。将经灞陵树,先看洛阳花。
       土物张骞竹,民封卓氏家。为君伤远目,日日断褒斜。

       祖无择:字泽之,祖籍范阳(约今北京),出生蔡州(今湖北枣阳)。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第三名。历官通判齐州,知黄州、海州、陕州、郑州、杭州、开封府。迁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广南东路转运使等职,两次出使契丹,修皇上起居注、知制诰,加封龙图阁直学士,所著《龙学文集》及《四库总目》传于世。
       诗题:宋寺丞,宋代邛州官署中姓宋的佐吏,正六品;通判,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农田、水利、诉讼等,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所谓通判,乃中允(唐代职官)也。”
       半刺侯藩重:州郡长官下属的长史、别驾、通判如半个藩王,但责任重大。
       临邛驿路赊:相传临邛至长安驿站四十八个,每站三十里。赊,多义字,在此作形容遥远、繁多。
       将经灞陵树,先看洛阳花:古代上任的官员应在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内到任,称为“按部就班”。祖无择祖籍河北,到临邛上任要经河南洛阳、长安等地驿路,应是合理的捷径,不能自选路线当成公费旅游。(参见宋.顿起《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过邛州火井县三友堂小酌》之“按部”注)
       土物张骞竹:古临邛著名土特产邛竹杖。清.嘉庆《邛州志.物产》435p:“邛竹,《山海经》:‘邛崃山出邛竹杖’;《蜀记》:‘汉张骞奉使穷河源得高节竹,植于邛,堪为杖。’”
       民封卓氏家:“王孙”本王爵贵族的子孙,但商人卓王孙之父为子取名为“王孙”,抑或卓王孙自号“王孙”,总之是“民封”的。因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不能从政做官。(参见明.张仁敏《琴台畅饮.调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芳草王孙”注释)
       为君伤远目,日日断褒斜:我每天在京城开封朝褒斜道方向望眼欲穿。褒斜道,古代巴蜀通长安道路之一,始凿于公元前266年。《史记.货殖列传》:“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宇文邛州》宋.张栻
       注释:凡丁
       寄语临邛守,相望万里情。由来诗句好,足验教条清。
       好古从时讪,为邦已政成。无寻子虚赋,忠厚诏诸生。

       张栻(音式):(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广汉币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任江陵帅。
       宇文邛州:即宇文绍奕。(见前注)
       寄语临邛守,相望万里情:张栻在京城临安(今杭州)给宇文邛州写诗叙旧。
       足验教条清:足以验证所遵从的信条清楚而明白。
       好古从时讪:宇文邛州坚持信仰,喜爱古代典籍,任人讥笑。成语“笃信好古”,指坚持信仰,喜爱古代典籍。讪,讥笑。
       为邦已政成:为邦,宇文邛州所管理的邛州地方;政成:政绩、成就。《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朱熹集注:“有成,治功成也。”
       无寻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亡是公互相问答,形成“子虚乌有”成语,意为假设、不真实。
       忠厚诏诸生:宇文绍奕对将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邛州学宫秀才们说,为人要忠厚实在。诏,告诉;诸生,国子监的监生。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西湖》北宋.石安期
       注释:凡丁
       先生宴坐西湖曲,水上青山削寒玉。
       日光浮动山影来,酿作一壶春酒绿。

       石待问:(?-1051)字则善,号安期。北宋眉山人,出生于书台世家。(其父石昌龄五代后蜀时“即其居构层台贮书,以经术教子弟,里人化之,弦颂日而号:书台世家。)少以诗赋名,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景德三年(1006)以广德军判官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第四等,授殿中丞,通判明州(今宁波)。大中祥符三年(1010)以太常博士上《时务策》得罪责,授滁州团练副使。仁宗即位改判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阶州(今甘肃武都),未几辞官,卜居芜湖,皇祐三年卒。《邛州西湖》诗收在《石待问诗词全集》。事见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三一。
       邛州西湖:又名芙蓉洲。在白鹤山幽居寺以东,开凿年代不晚于唐代,引竹溪之水灌注,今无。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芙蓉洲,即魏了翁《读易亭》畔之所荷池,因环植芙蓉,故名。”
       宋.张方瑞《杂诗》句:“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其中“南湖”是五代宋元时期的叫法,由后蜀孟昶所凿。因在当时的邛州城—公孙述城以南,故名。当明代新筑临邛城后,湖的位置在城东约一里,故更名为“东湖”,今无。
       先生宴坐西湖曲:张远宵先生在西湖弯曲的地方闲坐垂钓。先生,多义词之一,指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           宴坐,多义词之一,闲坐、静坐。唐.白居易《病中宴坐》诗:“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曲,弯曲的地方,如河曲。
       张远宵:民间所供奉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42p:“西湖池,白鹤山左,即张远宵垂钓之地。”
       清.嘉庆《邛州志》812p“张远宵唐代眉山人,寓居邛之崇贞观。”按 即前北街小学处的玉皇观。黄帝曾修炼于此。(见南宋.宇文绍奕《邛州志》)
      《青城山志》:“张远霄,五代时眉山人。修炼于青城山中,后得道成仙,时人称为张仙,或张四郎。”
      《眉山县志.张仙注》:“张仙,指唐眉山人张远霄,曾师事陆修静,后居邛崃崇真观,观中有石刻像,相传有求嗣者,祷之则应,此为苏洵在庆历八年(1048)所写。”。
      《续文献通考》和《四川通志》载:“张远霄,唐代道士。眉山人。一日见一老人(即陆修静)持一竹弓、三铁弹,卖与他要价三百千,说:‘吾弹能辟疫病,当宝而用之。’再见老人,遂授度世法。熟视老人,见其目各有两瞳子。”
       寒玉:比喻西湖之水清冷雅洁如绿玉。
       酿作一壶春酒绿:“一壶春”为宋代酒名。壶,谐音湖。清.马维翰《杂诗》句:“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其中“南湖萍涨入西湖”指湖水如“一壶春”酒的绿色。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释者观点:
       由于石安期与神仙张远宵同乡,石安期特意追寻其脚迹—曾经垂钓过的邛州西湖进行扣问,从而使邛州西湖多了一层人文文化内涵。并且不奇怪为什么南宋蒲江人魏了翁,要到邛州西湖畔环植芙蓉建《读易亭》、读书台和鹤山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清江常宰道院》宋.王炎
       注释:凡丁
       古人牧民如赤子,今人临民用笞箠。孰知官府本无事,独恨庸人扰之耳。
       临邛有客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老农共说长官好,桑柘阴中民小康。
       公庭閒暇雁鹜散,燕坐胡床清昼长。拨烦何自文书省,治道由来贵清静。
       不须柱下五千言,洙泗六经无猛政。

       王炎(1137——1218)字晦叔,号双溪,今江西婺源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明州司法参军、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崇阳主簿,江陵(今荆州)帅张栻幕府、潭州教授,知临湘县、太学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兼考功郎、礼部员外郎、知饶州、湖州等,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
       著述:《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存诗文《双溪集》二十七卷。
       诗题:在清江县的常宰道院题诗。清江县,隋开皇五年(585)改沙渠县置清江县,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唐.《元和志卷三十》:“清江县置在清江之西,因以为名。”北宋开庆元年(1259)徙治今恩施市东十五里倚子山。
       古人牧民如赤子: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爱民如子。赤子,多义之一 婴儿。
       临民用笞箠:金文“临”字像人俯首下视。本义俯视,引申为监视。又引申为对百姓的统治、管理;笞箠,音蚩垂。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
       临邛有客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从临邛地方来的清江县令,在任三年爱民如子,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宁。腰铜章,带着官印;慈祥,善良、和蔼、安详。
       桑柘:桑树与柘树,叶皆可养蚕。柘,音蔗。
       雁鹜:鹅和鸭。分别由大雁和野鸭训化。
       燕坐胡床:燕,通宴。燕坐,安坐、闲坐。胡床,又称交床,可以折迭的坐具。
       柱下:柱下史为周秦官名,即汉以后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
       五千言:《道德经》的代称,因共五千言,故名。宋.李石《示郡南二孙》:虞初秘府六百本,老子柱下五千言。吾家道学天生种,端有斯文示子孙。
       洙泗六经无猛政:借指没有苛捐杂税。洙泗,曲阜地方的洙水和泗水,孔子为曲阜人,所注释的《六经》中没有“苛政猛于虎”之句。只有《礼记.檀弓下》才有:“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唐.柳宗元《箕子碑》“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释者:
       王炎极其称赞临邛籍的清江县令,在为政三年中获得“老农共说长官好,桑柘阴中民小康”的政绩,表达其“为天子臣,正天子法”的思想主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访临邛十二仙君画像》唐.袁弘泰
       注释:凡丁
       蜀地灵山绾蹙旧,邛疏橘仙隐其间。
       十二神君今何在,凤凰天令故作鸣。

       袁弘泰:无考。
       临邛十二仙君画像:据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载:“五代前蜀道士张素卿于简州(今四川简阳)开元观画:容成子、董仲舒、严君平、李阿、马自然、葛玄、长寿仙、黄初平、葛永璜、窦子明、左慈、苏耽十二仙君像,各写当初卖卜、卖药、书符、导引时真。”
       其中有卖卜注释周易的临邛严君平(参见前注)、西汉河北广川哲学家董仲舒。其余多为传说人物如:为黄帝造历法的容成子、三国高道葛玄、晋代“赤松子”黄初平、传说中的仙人苏耽、传说中的道教人物窦真人(据说为四川江油人)、南极仙翁……
       张素卿:(844-927)今四川简阳人,自幼喜画,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到青城山当道士,因唐僖宗遣使至青城山封“丈人山”为:希夷公。张素卿上表:“五岳既已封王,丈人居五岳之上不可称公。”唐僖宗遂改封希夷公为:希夷真君。”并赐给张素卿紫袍。
       其代表作有《十二仙真像》、《老子过流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二十四化真人像》等,北宋初被黄休复收录于《成都名画记》中。该《记》共三卷,上自唐.乾元初(758),下至北宋.乾德间(963-968),计在蜀画家五十八人。
       《临邛十二仙君画像》(又名《十二仙真画像》)应是张素卿初绘在临邛某道院的草本(底本),蓝本(绘画时所根据的底本)则绘在简州开元观。由于宋末元初 或 明末清初,临邛战乱频发,《临邛十二仙君画像》未能保存。
       蜀地灵山:灵山,全国有多处,古蜀地的灵山,横亘在今邛崃市与芦山县两地之间。唐.武则天下旨所凿灵山大佛,计耗时116年,因在今称的“大同镇”境内,被现代人改称为:大同石刻。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芦山县境内的“灵山”现称“灵鹫山”,中隔今称的:镇西山。
       绾蹙旧:隋唐时由于人口增多,重新行政区划置火井县(包括今大同镇),故古称的灵山,仅局限指今大同地方的山区,如同将原本长长的灵山,像绾发髻一样收缩在一起,但依旧称为:灵山。绾,音晚,盘绕打成结;蹙,音促,收缩:旧,依旧。
       据“蜀地灵山绾蹙旧”句分析,《临邛十二仙君画像》绘在原火井县地方—包括今大同镇的某寺院墙壁,唐人袁弘泰在壁画旁题《访临邛十二仙君画像》诗。北宋初,被黄休复一并收录于《成都名画记》中保存下来。
       邛疏橘仙隐其间:仙人都隐居在灵山。
       邛疏,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仙人。《列仙传》:“邛疏者,周封史也,能行气炼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至数百年,往来入太室山(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之东峰)中,有卧石牀枕焉。”又“八珍促寿,五石延生。邛疏得之,炼髓饵精。人以百年,行迈身轻。寝息中岳(即嵩山),游步仙庭。”
       大同“兰花村”搜集民间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去河南少室山拜邛蔬而生启,而‘启’是夏朝的开国皇帝。”汉.扬雄《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学者考证,广柔县在今都江堰市和汶川一带。公元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广柔县西70里。
       橘仙,《太平广记》卷四十〈神仙四十.巴邛人〉“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橘园,因霜后诸橘尽收,余有二大橘,如三四斗盎。巴人异之,即令攀摘,轻重亦如常橘。剖开,每橘有二老叟,须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下棋),身仅尺余,谈笑自若……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传云:‘百五十年已来如此,似在隋唐之间,但不知年号耳。’”
       十二神君:即十二仙君。
       凤凰天令故作鸣:凤凰象征老天的号令。故,所以。
       凤凰,古代组合式的神乌,基本原型是孔雀,借助勾通和大自然的联系,为古代先民的原始图腾。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围绕太阳旋转,说明凤凰是勾通天地的神鸟。湖南洪江高庙遗址所出土“高直颈白陶罐”戳印的“凤凰图案”已有7400年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江阳杨君画像赞》北宋.黄庭坚
       注释:凡丁
       显允临邛,吏师文宗。能者述之,德宇恢恢。疏而不失,有物实之。
       於义当然,确乎不夺。强者屈之,爱民如子。曰予用威,谁其恤之。
       图像如生,虽不能言,谁敢忽之。其事在人,岁月其逝,勿坠失之。
       後有南董,询事考言,尚其笔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皤。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参加《神宗实录》的修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晚年两次遭贬谪,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死于西南贬所。其词追攀苏轼,具有豪放风格,书法成就亦高。著有《山谷集》、《山谷词》等。
       故江阳杨君:杨君是今泸州市江阳区人。
       故江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建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置江阳郡。粱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故曰“故江阳”。
       显允临邛:在临邛地方政声很好。显允,英明信诚而显扬。
       吏师文宗:吏师,《教育学》中名词。秦代实行以政府官吏承担教师职责的制度,但只允许士民以吏为师,学习的内容仅限于法令。
       汉景帝末年,今安徽庐江县人文翁(公元前187-前110),名党,字仲翁。任蜀郡守期间兴教育、举贤能、建文学精舍讲堂,成绩优良者为各郡县吏,被公认为:公学始祖,一代文宗。
       杨君是文翁学生,遵循“奉职循礼,亦足为治,何必威严”的居官律令,卓有建树,唐人将其画像入祀临邛学宫名宦祠中,宋徽宗时,黄庭坚贬谪西南路过临邛以诗记之。
       能者述之:指杨君画的作者题跋。
       德宇恢恢:气度、器量,宽阔广大。
       疏而不失:比喻公平正义。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为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有物实之:不是虚构,有事迹或者遗物证实。
       曰予用威:杨君语,“别人叫我应该对百姓威严。”予,代词,我。
       谁其恤之:杨君语,“那么谁来体恤百姓呢?”《武侯高卧图》题跋:“癸巳,颁《宽恤之令》,省灾伤,宽马政,免逋欠薪刍,招流民赐复一年,罢采买,减官田旧科十之三,恤工匠,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岁月其逝,勿坠失之:岁月虽然流逝,但榜样的作用不能忽略。
       後有南董:后来的史学家。南董,春秋时期齐国史官南史 和 晋国史官董狐合称“南董”。皆以直笔不讳著称,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宋书.自序》:“臣远愧南董,近谢(谢绝)迁(司马迁)固(班固),以闾阎(民间)小才,述一代盛典。”
询事考言,尚其笔之:希望后来的史官考证史料进行归纳整理,比如“强者屈之,爱民如子”的典型事迹。尚其,《易传.系辞传上.第十章》:“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其三》宋.王之道
       注释:凡丁
       虢虢溪流碎玉鸣,野梅随处伴行人。
       归欤路出临邛市,准拟沉浮麴米春。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今安徽合肥人。善诗文,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1124)进士,历阳县(今包头市东)县丞、乌江县令、滁州通判、镇抚司参谋官,因主张抗金忤秦桧,贬谪监南雄盐税,沦废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在朝奉大夫职位退休。著有《相山集》三十卷、《相山词》一卷,《艺文志》、《永乐大典》等有收载。
       虢虢溪流碎玉鸣:溪中的流水声和岸上的蝈蝈鸣叫声,像敲击玉石发出的声音交织。
       虢虢,谐音蝈蝈。又为拟声词,既指蝈蝈鸣声,又指溪流声。唐.谢观《初雷启蛰赋》:“跂行喙息,闻填填而鼓舞争驰。脰振翼鸣,随虢虢而雷同竞出。启一声于春候,知万类之奋迅。”
       按
       蝈蝈别名为聒聒、螽斯、油子,分布于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山东、江苏、安徽。
       归欤路出临邛市:辞官归家经过临邛酒市。归欤,引申为辞官回家
临邛市,临邛自古便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及文化发达的城镇。甲骨文“市”字本义指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即市场。《说文》:“买卖所之也。”《现代汉语词典》:“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准拟沉浮麴米春:打算路过临邛时放纵一下,畅快地喝临邛酒。
       准拟:多义词。一定、打算、希望、安排。
       宋.辛弃疾《摸鱼儿》词句:“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宋.陆游〈自江源过双流不宿径行之成都〉诗:“诗材满路无人取,准拟归骖到处留。”
       沉浮:本意随波逐流,比喻举杯消愁。
       麴米春:宋代临邛酒名之一。意为用黄谷或大米烤出来的曲酒。麴,酿酒用的麴子,简化字为:曲子、曲酒。学者考证,汉代已出现蒸馏酒,宋代时蒸馏酒工艺已经成熟。
       春,古代临邛酒与其它地方一样,惯用含“春”字的酒品牌,如:瓮头春、一壶春、麴米春、烧春。《唐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1

       《送进士张于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元.揭傒斯
       注释:凡丁
       邛心山前负弩迎,去年曾是一书生。天寒剑阁犹车马,雪满绳桥正甲兵。
       即恐徵求民力竭,莫将忧患并客心。六千馀里关河路,不尽深期远别情。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江右(今江西丰城杜市镇)人,延佑初(1314)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修辽、金、宋三史时为总裁官,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
       诗题:成都人张于高赴元大都(今北京)考中进士后授邛州判官,揭傒斯写诗送别。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元代,各州府皆设置判官。
       邛心山前负弩迎:受到邛州地方官的欢迎和重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负弩迎,地方官背着弓箭前往迎接,应是古代公共场所安全防卫的措施。
       按
     “邛心山”应为:邛来山。意为邛人迁徙时所经之山,元人不了解地方文化历史而错作“邛心山”,挹或为收买人心有意为之!
       民国《邛崃县志.卷首》中主编宁缃指出:“邛者,山名也,水名也,部(族)名也,从邑(部首)工声。(而)邛是卬,崃当作来。两字皆误于元人,明与清朝沿误……而独存邛州,又讹为‘卬州’。”
       天寒剑阁犹车马,雪满绳桥正甲兵:揭傒斯写诗送进士张于高到邛州任判官时,川北剑阁地区发生了兵患。
       绳桥:用藤条或竹索连结两岸,铺以木板而成的桥,又称笮桥。应是古笮人的发明,并在西南地区推广,今云南金沙江上个别地方作为旅游资源尚有保留。
       北宋.顿起赴任秦州通判(今甘肃天水)经过火井县时,描写过今油榨段的火井江上笮桥。见顿起《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过邛州火井县三友堂小酌》诗句:“细云散岩色,细迳度危笮。”
       即恐徵求民力竭,莫将忧患并客心:你即使耽心邛州地方民力枯竭,也不要忘记朝廷授给你邛州判官的初衷和职责。
       即恐:即使恐惧。
       徵求:征收、索求赋税。《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唐.杜甫《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宋.秦观《进策.论议上》:“故杨炎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莫将:不要将。
       忧患:本该有的忧患意识。《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本意,忧虑则使防患于未然,安于现状便会落后衰亡。
       客心:与本心、初心相对。一方面朝廷需要征收更多赋税以满足军需,而作为朝廷命官,如果顾全大局,则对不起初心。譬如臣事人主,忠孝不能两全。
       六千馀里关河路:张于高从元大都(今北京)到邛州上任,路程六千余里。
       释者
       此诗从侧面反映元代统治者曾因战争需要,不顾邛州百姓死活而进行横征暴敛。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