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蓝色背景的文字 之所以可以反映13月历,是因为此13月太阳历是彝族先民在上古社会共创三种太阳历法中最早的太阳历,或者可以说这是人类太阳历童年时代中的第一种太阳历。此13月太阳历,是古夷人创造的第一种人体历法,由刘尧汉(生前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彝族人的第一个荣誉学部委员)于1985年出版《中国文明源头新探》第50页第二章“五、人体历法”单独介绍:“一个月二十八天,一年十三个月共三百六十四天”的历法。这种“一个月二十八天”的历法,实际上就是以妇女月经“二十八天”为同期的历法,它本当直称为“月经历法”,最为贴切;但把它作为标题,或许令人有“粗俗”之感,我才把它称为“人体历法”,似较文雅。
解释图24蓝色背景四处文字与13月历的关联:①“反7与反6(也可以是正6)和为13”文字,突出象数的数字“13”,与13月历的历法名称,直接相关。②“29个圆点与13月历有关”,这其中的“29”与13月历所取妇女月经周期平均值28天很接近,而这个周期的天数可左右到29或27天,都属正常值。 理由是因“23”,可“代表妇女月经周期平均值28天、除去平均经期5天后的卫生洁净天数”,为23天。
(2)绿色背景的文字 之所以可以反映18月历,是因为有关三星堆文化中18月历的发展,估计经历过“19(小)月历与18月历”的两个阶段:
①此历,以人有二十根手指与脚趾之和为“20”的数,作一月日期的基数。古人将一年有360多天时间分配到每月二十天的十八个月后,历法中总要剩下几天,这就是“第19(小)月”:本文中既表现在图24左侧图说文字 “……常作为第19个月(小月)……”又在图22、图23中针对青铜神兽尾巴上巨大的凤尾纹图案,以图解文字“青铜神兽的尾巴有19个凤尾纹”的内容;还可与图21相配合理解。
②因18月历与之前的13月历对运用“回归年”或“太阳年”周期为365.24219879日或365日5小时48分46秒的规律认识不够:13月历中的“回归年”为364日,18月历中的“回归年”为365日;既造成中国第一个太阳历之13月的周期与“回归年”差一天多时间,又导致在18月历中第“19(小)月”的时间既与天象不符,又与18月历每月时间应为二十天的规定不合。为克服“19(小)月”是紧随粗糙的13月历后所出现“年的周期不太准确与历法命名不贴切”等问题,则出现将13月历原只认识一年364日发展为365日、后又将原第“19(小)月”的内容改称“过年日期”,才产生了相对而言较先进的“18月历”。
然而,正式18月历却依旧没有年的置闰,仍属于不太成熟的历法。再后来,古蜀人对太阳历的编制有了基本正确运用“回归年”或“太阳年”周期(见《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正文第2页末行“为365.2425日,此与太阳年或回归年密近”,精确性只差约0.003日——约3300多年,才误差一天)和安排四年一闰的闰年,便产生了更先进的十月太阳历;运用时间至迟从鱼凫王朝(对应商代中期)到金沙王都(从商末到西周初)的数百年,并在中华西南地区的白族、布依族和彝族中流传至今;尤其以彝族对18月历和10月历的保存相对完整,并分别建有18月太阳历纪念碑和10月太阳历文化园。
从《楚雄彝文化网》等查阅到“源于人类童年的18月太阳历”:继彝族10月太阳历之后,又一种古老而精妙的神秘历法——彝族18月太阳历于在云南楚雄州被发现,发祥于大姚县昙华乡的“中国彝族18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观察、发现、总结出来的计时规律,属自然历与太阳历。它把每年定为365天,分为18个月,每个月分为20天,一年的最后五天作为“祭祀日”或“禁忌日”;此历以物候的形式存在,每个月又以花草、虫鸟、禽兽等动植物命名,把18个月的划分与大自然物候变化相联系;它的形成融入了天文、地理、自然等科学知识,在当时就能以物候表象较为准确地记述和客观反映气象变化特征的物候表象,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989年5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员朱琚元、实习研究生杨凤江等人到武定县万德乡自乌乡进行民族调查时,从彝族世传星占师雍子明处调查到,他已故的父亲、老星占师雍光河曾遗传下18月太阳历,过去这里的历代星占师使用这种历法进行占星活动,从而初步在田野调查中找到了中国彝族18月太阳历的神秘踪迹。1990年3月下旬,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在大姚县昙华乡丫古埂彝族村,发现或早于夏商前的夷(彝)族18月历,考证了此彝历比彝族的10月历更古老。18月历的发现,对揭示中国文明的传播有重大意义,已引起重大反响。
据研究证明,18月历产生于远古氏族部落时代。彝族18月历划分一年为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祭祀日”,全年365天。彝族18月历是一种自然历,从内容上看,18月历没有明确的季节性,但已包括自然的物候现象:一月风吹月,二月鸟鸣月,三月萌芽月,四月开花月,五月结果月,六月天干月,七月虫出月,八月雨水月,九月生草月,十月鸟窝月,十一月河涨月,十二月虫鸣月,十三月天晴月,十四月无虫月,十五月草枯月,十六月叶落月,十七月霜临月,十八月过节月——在这18月历中一个月每日的名称,是用彝族创世神话的过程来命名。
刘尧汉、朱琚元等人结合《彝族天文学史》第167页末段“……玛雅人的太阳历……每月二十天,一年十八个月,合计三百六十天,另有五天的‘无用日’,放在年末,也常作为第19个月(小月)计算”;从而合著《中国彝族和墨西哥玛雅人的十八月太阳历法》。该论文,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4期第62-66页;既揭示着彝族十八月历产生历史的久远而比十月太阳历古老,又扩展研究太阳历文化延伸而与美洲墨西哥玛雅人的十八月历相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