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客师一声高唱:“各位客人请坐好,主人家的人手少。八人坐一桌,坐好就开席”!乡亲们各自寻找座位入坐,酒宴随即开始。 办九碗的大厨房中,摆着各种大锅、大缸、砂罐和竹制蒸笼,下面燃着红彤彤的木炭,每个锅、缸、罐中分别装着川西民间盛宴的香、酥、烧、墩、膀、笋、糯米饭、渣面子、粉丝汤等九种菜肴。张家在平落镇上请来一位主厨正忙碌地操办着酒席,地方上那个经常办九碗的厨子在帮厨中悄悄观看今天这主厨的手艺。 这“香”指“香碗”,厨师以猪的内脏和猪舌、火腿、响皮为原料,掺水煮上八分火,切成片摆在碗底,放上红白萝卜与调料,在蒸笼里蒸好,揭开笼盖后,再把晶莹透明的高汤舀到每个菜碗里,盖上一个大碗端到桌上,把碗翻过来揭开,香气飘逸,故称“香碗”。“酥”是用肉丁裹着鸡蛋清调和的麦面在油锅里炸好,加上姜炖,撒上葱花,吃起来酥脆香甜,故名“酥肉”。“烧”,把猪的肝、腰和大肠加上豆辦、香料炒到半熟,掺上水烧,加些时令鲜菜,香味扑鼻。“墩”是把肥猪肉切成小墩清沌。“膀”则用猪膀或后腿加上香料煨好,再用舂好的姜汁、豆辦、葱花、糖和醋,炒好后泼在上面,香味可口,故称“姜汁膀”。当地的特产“牛尾笋”,切成小片加上姜、葱煨成“灌笋汤”。还有红糖和猪油、菜油混合制作的红色糯米饭,上面盖上八片夹砂肉。另有红苕裹上糯米、籼米粉蒸制的“渣面子”。最后,再端上一碗用豌豆制成的粉丝汤,加上黄花、木饵和姜、醋,粉丝如雪,酸味犹长。整个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熏天。 掌厨师将各种菜舀在大斗碗中,放上长条形的托盘,端盘的人把菜托到每桌之间,再由桌旁站着下套的人分别把菜送到各桌。九大碗菜按照荤、素顺序,三碗一排,像斗口一样方方正正的摆在八仙桌上,故称“九斗碗”。 大家喝着当地叶烧坊酿造的“卢沟春”酒,互相推杯换盏,你一言,我一语,好不高兴。 地方上一些妇女和娃娃们吃九碗有“包墩子”的习惯,晕菜刚端上桌就被他们五抢六夺地捻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叶中,吃完九碗后带回家里,第二顿再慢慢地吃。 这一桌坐的全是娃娃们,肉墩刚端上桌,水轩娃儿就抢先捻了一个墩子放在自己的青菜叶子头。他见碗头还有,再伸手去捻第二块时,“啪”!被人在手上打了一筷子,他赶快把手缩回,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比他年龄稍大的娃娃打的。 水轩娃儿两眼盯着他,只听他吼道:“每桌才八块墩子,一人只有一块,你的那份已经捻了,还要抢嘴捻第二块。哪个不吃腾给你捻呢?你看你口头衔到、手头捻到、眼睛盯到、心头还想到,就是八辈子没有吃过肉的人,都没得你娃娃那样餸(音送,方言馋的意思)!” “喂,水轩娃儿,你家大人感过礼没有?你狗日的是不是来‘赶野席’(不感礼白吃)啊?我们给张大爷说,吆你龟儿‘赶野席’的娃娃儿滚”!另一个娃娃大声喊。 水轩娃儿才挨了筷子头,又听人骂他餸,还说他“赶野席”的话必然伤心,他用手背遮着眼睛“嗷、嗷、嗷”地哭了起来,鼻涕洒满了他的衣服,着实可怜,他哭喊着说:“老子赶不赶野席又关你啥事,咹?老子抢嘴又没有吃你的!” 这吵闹声惊动了张作山,他赶过来问清来由后,高声说道:“你们不要闹了,娃娃们。张大爷办得起九碗就不怕你们来吃!如果菜不够就去舀,保证每块人都吃舒服”!这些人虽穷,但无论哪家办九碗都喜欢穷大方把面子绷足,宁愿给你吃个够,也不愿你背后说闲话。 人们正吃得起劲,只听支客师高唱:“请叔爷长辈们注意!现在接受新郎、新娘的拜谢,准备丢拜钱啦!” 张启芬的长辈们一听到呼喊,便跑到堂屋门口将铜钱丢在木盘里,钱的多少虽不相等,但“哗”、“哗”之声不断,好不热闹!新郎、新娘站在旁边向每个长辈磕头行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