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官员、纸商和其他富商巨贾、乡绅纷纷云集,卢沟、范沟千人空户,百姓们前来祝贺。李家大院挂满了祝贺乔迁与婚庆的对联、楹联,龙门子和每道门上全都贴着大红“囍”字。来宾们放起了恭贺的爆竹,礼房接到了厚厚的贺礼。卢沟、范沟有乡亲前来感礼,收礼先生:“李东家专门打过招呼:凡是卢沟、范沟的乡亲前来祝贺,一律不收礼。我咋敢收你的礼钱?”
乡亲甲:“你不收礼就是瞧不起我们。世间上哪有只吃九碗不感礼的道理?”
乡亲乙:“就是嘛,你不收礼,把我们当成感野席的人啦,我们还有脸来吃九碗吗?”
继武听见大家争执的声音,赶快过来向大家解释,乡亲们才没有感礼。
听说府、州、县官员到了,李继武急忙来到龙门外迎接:“欢迎知府大人光临!欢迎知州大人光临!欢迎知县大人光临!欢迎各位大人前来赏光!”
官员们高声祝贺:“恭贺李兄台乔迁暨令郎婚庆之喜!”
“同喜,同喜”!他笑逐颜开。
各位官员将对联和贺词亲自送给李继武,并送上贺银。他立即命人将这些贺词、对联挂在正堂上。知府的贺联是“莺迁乔来喜临华堂瑞气缭绕百事顺,燕入高楼乐居新屋祥光普照万代昌”。右联上方小字是“恭贺李兄台继武乔迁志喜”,落款是“康熙七年三月贺”。知州的贺联是“金屋人间传二美,银河天上渡双星”。其他官员也送了贺词与对联。
待官员们恭贺完毕,继武满面春风地陪各位官员在大院内外转悠,刚跃上十二级石阶就看见“李家大院”四个金色大字的匾牌挂在龙门上方。一对高大的石狮分别坐在龙门两边,两扇厚厚的木门上吊着一副粗大的门环,门首是呲牙咧嘴的兽头,让人感到肃穆威严。跨进龙门,从门厅步入前天井,往右进入前厅,穿过厅堂来到大院天井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屏风,上面雕凿的“麒麟金凤朝仙山”、“八仙过海”图案,寓意大院所处地理是“佛爷晒肚”的仙居福地;图案两边浮雕着隽秀的行书:“豪辞润华第,高义薄云天”。再走进正房一看:两边厢房的撑栱上全是如意云纹、每个柁墩中央的圆形枋上,分别浮雕着“福”、“禄”、“寿”、“禧”等字样,额枋上刻的草龙纹;正堂屋的两扇大门上全是万福万寿的浮雕,大门两边的槅门上刻着十字如意;房屋的墙壁裙板全是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图,连磉墩上都是“卍”字纹的雕饰;正房阶坎边用石板立成三尺高的槛墙,上面隽刻着祥云、草鸟图。整个大院或雕或素,典雅大方。
官员们“啧、啧”称赞着,知府道:“李兄台这大院周围是高峰入云,前面是清流见底。两旁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齐鸣”。他感慨:“想不到兄台在这高山之上还建起了这样豪华的府第,实是欲界之仙都!”
李继武:“大人过誉”。随即将官员们迎进上房坐下,这上房内全是一色的明代紫檀木梳背太师椅,香木雕花茶几。室内窗明几净。几个极其标致的丫环细心地拿出他前几天专门到成都买来接待官员的明代陶瓷茶杯,为各位官员泡上上等好茶。给知府大人上茶用的是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盖碗茶碗,这茶碗的釉面白中泛青,碗面描着回纹、卷草纹和莲瓣纹,笔起笔落浓淡有致,色彩鲜艳浓重。给知州、知县上茶用的是明代“宣德”青花瓷盖碗茶碗,上面的图案或为“吹箫引凤”、或是“荷花鹭鸶”,这些官窑茶具构图奇巧,线条洒脱,逸笔草草,形神俱备。给里长们用的是清代“顺治”盖碗茶碗。一时间,茶叶飘香,沁人心脾。
知府大人呷了一口茶,对邛州知州说:“李兄台是我成都第一造纸大户,每年给朝廷贡献不少的税赋,功勋不小。邛州衙门要多加保护!”
知州赶快站起,微微低头:“大人训示,卑职谨记,一定照办。”
李继武急忙向各位官员拱手拜谢:“承蒙各位大人抬爱,继武才有今天。今天小民迁居,同时为犬子操办婚事,各位大人光临寒舍,实是小民三生有幸。万般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