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区获救孕妇平安产子 取名谢军表心愿
 

 【 2008-06-24 13:26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四川新闻网青川6月24日电 (刘力玮 记者李京枝 实习生闫岚) 6月19日下午14点12分,四川省广元市人民医院产房内,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在震灾中孕育的婴儿呱呱坠地。初为人母的张飞平刚出手术室,就握住焦急万分的丈夫张飞的手,吃力地说:“赶快告诉陈大哥,让他放心。咱们用一辈子也报答不了他的恩情!”

  张飞夫妻家在受灾极其严重的青川县关庄镇新华村,5.12大地震那天,他们家的三间房屋全部倒塌,张飞用塑料布搭设了一个不足10平米的简易棚,一家4口就挤在里面,生活物资也全部被埋,唯一的口粮就是从废墟里抢出的一袋大米。当时,妻子张飞平已有9个月的身孕,由于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每天还要忍饥挨饿,情况十分危急。张飞不止一次地想把妻子护送出去,但是因为山路完全被堵,加上附近的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看着妻子一天天隆起的腹部,这个坚强的汉子焦急万分,不止一次在背地流泪,但又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5月20日下午,正当张飞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四名解放军犹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他们面前,当为首的那位上尉军官告诉张飞是特意来接他妻子下山时,张飞一家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张飞家所在的小石笋组特别偏僻,山路也完全被堵,途中还要经过一座已经严重损坏的铁索桥。战士们抬着张飞平,踩着滑坡的碎石,一路上小心翼翼,不停有战士跌倒,但都拼死护着担架,不让有一点颠簸。经过6个小时,张飞平被安全送至关庄镇部队医院,那位上尉军官安排其余三名战士回去休息,自己却留下来协调帐篷、病床、被褥等物资,一直忙到凌晨才默默离开。第二天,张飞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这位上尉军官—猛虎师装甲团股长陈梦楼。原来,陈股长在运送救灾物资时,在路上听说了此事,就马上带领人员进山寻找,上午8点出发,足足摸了8个小时才找到他家。

  此后,陈股长经常带着营养品去医院探视张飞平,叮嘱她注意休息,确保身体健康,还专门为她买了一套用于胎教的书籍。夫妻俩逢人就说“解放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是我们最亲的人。”

  张飞平为刚出世的孩子起名叫张谢军,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她还说,孩子的命是解放军给的,将来一定要让孩子参军,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部队。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青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后防病阶段性工作总结 
时间:2008年06月24日  文章录入:网站资源管理员4
 
5月12日,青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全县36个乡镇不同程度遭到严重破坏,房屋坍塌、人员伤亡十分惨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疾控中心和各省、市、县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与援助下,为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县36个乡镇紧急行动起来,有力、有序、有效、扎实开展环境消杀、生活饮用水消毒、灾后防病宣传、传染病报告监测、免疫规划等工作,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现将前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加强抗震防病工作领导,我中心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5月13日,及时成立了由中心主任李自清同志任组长,副主任付吕兵、李中平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震防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抗震防病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下设了消毒、流调、卫生监测、健康教育、后勤保障和办公室等六个工作组,并明确了各工作组责任人和职责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灾后防病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一)扎实有效开展环境消杀灭。为及时有效开展灾后防病工作,我们充分利用来青川的37支687人的外援疾控队伍人力资源,积极保障全县各乡镇灾后防病工作的人力需求,做到人员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力量均衡。同时,在各省市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与援助下,我们及时组织全县36个乡镇及村社、县城区,组建1200余支3000余人的消杀队伍,扎实开展灾民临时安置点的内外环境、临时搭建的厕所、垃圾堆放点、垃圾场等重点场所的消杀灭工作。截止6月16日,全县累计发放使用消杀药品6098件,消杀药械2730台,累计消杀19317万m2;消毒处理遇难者遗体500余具,动物尸体200余具;累计出动消杀人员8.6万人次。
 
(二)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消毒。为确保广大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我们千方百计抓好饮用水监测和消毒指导工作。一是尽快组织人员迅速摸清了全县的饮用水基本情况,重点收集水源受破坏和污染情况,重点监测水源水是否合格、出厂水是否消毒,做到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每日至少检测一次,并针对性地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对检测出水质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提出建议并追踪检测。共监测集中式供水单位17个,分散式供水单位91个。二是加强饮用水采样技术培训。5月24日,我中心积极协助国家疾控中心对全县36个乡镇的疾控人员进行了饮用水采样技术培训,保证了饮用水采样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并得到支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想尽千方百计于5月28日及时建立了临时水质快速检测实验室,卫生部抽派了4名国家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市疾控中心3名专业人员和我中心2名实验室专业人员组成饮用水检测组,承担着全县饮用水样的检测工作,切实加强了饮用水监测的技术保障。四是规范对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的消毒处理和管理,按照“谁供水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饮用水源头控制,保证供水卫生安全,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五是积极指导全县开展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科学指导饮用水消毒。六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安排落实了专人负责水源监管,保证灾民安置点集中、分散式供水安全。
 
截止6月16日,共采饮用水样监测500余件。目前,无介水传染病发生,有效保护了灾民的饮水安全。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我们结合灾区实际,制定了《地震灾区传染病防控方案》,科学指导全县开展灾后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及时组织开展震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肠道传染病监测,严密开展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预测、预警。二是加强手机疫情报告工作技术培训,经常性地开展乡镇报告工作督导检查,规范和提高手机疫情报告的质量。三是充分利用外援疾控人力资源,对重点传染病和急性中毒事故等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灾民安置点传染病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快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并规范了各医疗点门诊日志登记,杜绝了漏登或无登记现象。从5月13日以来,截止6月16日,全县累计开展灾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300余次;报告疑似麻疹24例、疑似风疹39例、流腮21例、手足口病18例、其它疾病(腹泻)156例、猩红热1例、水痘8例、感染性腹泻4例。截止目前,无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四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对已发现的结核病例,积极宣传、引导病人按时到县疾控中心结核病治疗药品免费发放点取药。同时,在各医疗点巡回开展宣传工作,对发现的疑似结核病例,及时转诊到广元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明确诊断。自恢复结核病治疗管理工作以来,共对12例结核病人发放了药品,开展现场义诊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四)抓好免疫规划工作。按照省卫生厅关于组织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为尽快恢复和做好灾后免疫规划工作,有效保护广大群众健康安全。一是我们结合青川实际,制定并印发了《青川县地震灾区预防接种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恢复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灾后预防接种工作组织,明确了全县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职责,落实了各项接种工作任务。二是为确保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及时搭建了近30㎡的临时冷库,并积极向上争取装备到位28台冰箱,其中县疾控中心8台,乡镇卫生院20台,其余乡镇卫生院也利用未受损的私人冰箱专门冷藏疫苗,确保了疫苗的安全性。三是为防止灾区传染病暴发流行,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外援疾控人力资源,积极组织各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有序开展甲肝、乙脑疫苗群体性接种工作。全县共接种甲肝疫苗17561人份,乙脑7315人份,无接种异常反应事故发生。
 
同时,为及时处置犬只伤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我们还组织储备了充足的狂犬疫苗,对犬伤人员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及时免费注射狂犬疫苗。截止6月16日,处理犬伤人员462例,狂苗接种率100%。
 
(五)严密开展蚊、蝇、鼠密度监测。为防止灾后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我们组织力量在全县选择三个监测点(乔庄、木鱼、黄坪)进行蚊、蝇、鼠密度监测,严密监控各种疫情。目前,我县无鼠疫、乙脑等传染病发生。
 
(六)加强检查指导,确保灾后防病工作落到实处。在卫生部、国家疾控中心、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来我县督导检查灾后防病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力量深入36个乡镇及村社检查指导各地饮用水消毒管理、传染病报告与监测、免疫规划、环境消杀灭等工作,并多次向上级写出书面督导意见。从而确保了灾后防病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七)深入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普及防病知识。广泛组织各级各部门采取发放宣传单、手册、画报、悬挂标语等宣传手段,对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积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截止6月16日,共出动宣传车辆2000余台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万份,开展健康咨询活动50余次,接受群众健康咨询2万余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乡两级传染病报病网络全部受损,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受到严重影响。
 
(二)县疾控中心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此次地震灾害造成我中心业务及办公用房严重损坏成为极度危房,受损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总价值400余万元,急需拆除重建;办公设施、卫生监测检测实验室设备、全县冷链设备、网络直报设备、生物制品全部损毁,价值共约800余万元,急需添置;总估算约1200万元。
 
(三)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严重不足。“5.12”地震以来,全体干部职工超负荷工作,目前有各地疾控队伍支援,工作尚能正常开展,若他们撤离,今后我县的灾后防病工作面临巨大困难。建议增加我中心人员编制至40人,同时应保证各项工作经费。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全县灾后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全覆盖,确保全县人民饮用水卫生安全。
 
二是继续组织、指导好全县消杀灭工作,防止各类传染病发生及流行。
 
三是加强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及时组织调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四是全面启动适龄儿童常规预防接种工作。
 
五是加强食品卫生监测管理。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力量积极宣传教育群众不食用过期、变质、不明来源、受到污染的食品;同时加强食品的监管和餐饮用具的消毒指导,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是加强腹泻病人监测,主要监测霍乱、菌痢、伤寒等病原微生物。
 
七是继续深入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七日

(来源:四川省疾控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急援青川灾后重建 5000套课桌椅启运
 
  中国宁波网   08年06月24日 12:15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87100000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下午4点,装载着5000套课桌椅的5辆大卡车从位于余姚市丈亭镇的宁波大风车教育器材有限公司出发,前往我省的对口支援地震灾区——— 青川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省一家媒体发动了“为灾区学校捐赠课桌椅”的爱心活动,共募集爱心款1000多万元。省教育装备中心对外招标,用这笔爱心款筹集8.1万套课桌椅、3000张讲台、3000块黑板送往灾区。省内外共有30多家生产企业参加竞标,最终大风车公司的产品在评选中以第一名的身份中标。

  “我们6月17日正式接到生产通知。”大风车公司总经理章启江说,此次他们一共接到了25669套课桌椅和1500张讲台的定单,总价400多万元。7月15日之前,所有课桌椅将全部发送完毕。据了解,为了让灾区的孩子尽早用上课桌椅,大风车公司还派出了18位员工赶赴青川,专门负责这些课桌椅的安装工作。到7月20日,安装全部结束。

  据了解,为了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这批赈灾物品的生产任务,公司员工自愿加班,把原来的8小时一班制改为二班制、三班制,同时将部分零部件加工实行外包,寻找协作单位,加快生产速度。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陆扬 朱剑庆)

  市卫生系统将派出41人赴川

  中国宁波网讯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确定对口支援青川县36个乡镇卫生重建结对任务,以帮助受灾乡镇基本恢复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首批支援人数为256人,安排我市对口支援7个乡镇,支援人数41人。昨日,市卫生局出台工作方案,决定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的41名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6月26日出发赴川支援。

  这次对口支援的任务是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全力做好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保障灾区临时安置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到大灾以后无大疫。根据部署,我市卫生系统将在6月底完成对口支援乡镇的医疗、防疫和卫生监督人员的对接工作;7月底建立我市对口支援乡镇及其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医疗服务、卫生监督和防疫工作体系;9月底全面完成我市对口支援乡镇临时医疗机构建设,基本恢复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为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市卫生局要求赴川支援的医护人员需随带白大衣、血压计、听诊器,派出医疗单位需配备体温计、压舌板、导尿包、接生包、切开缝合包等常用诊疗器械,外科医生还要随带外科手术包等。

  市卫生局还将委派一名干部负责我市援川队伍的协调管理,同时摸清受援乡镇的医疗卫生服务和需求,以及卫生机构的损坏等情况,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需支援人员的结构和数量及其他援助项目,为以后对口支援任务做好准备。(记者 叶海英 通讯员 陈琼)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晚报 > 要闻 正文
■“为青川的孩子捐本图书”活动特别报道

地震废墟前的特殊捐赠


  2008年06月24日 11:27
 

在经历2000多公里长途跋涉和数十次余震后,万册图书送抵青川
23.7201万元饱含温州人爱心的购书款交给青川县教育局专款专用



     特殊的捐赠仪式(右)后,灾区小学生仔细地看着温州小伙伴给他们写的爱心寄语(左)。

 
  □殷诚聪   

  本报讯 蜀道虽难,却无法阻止爱心的传递,经历了2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和数十次的余震后,昨天下午,本报雪君工作室特别策划的“为青川的孩子捐本图书”活动抵达“终点站”——四川省青川县。本报总编辑助理郑雪君将活动募集的1万余册图书和23.7201万元购书款交到了青川县教育局领导手中。

  青川县县长陈正永对本报记者表示:“温州人民千里迢迢送来了青川孩子最需要的东西,这些图书与善款,将会帮助灾区的孩子克服恐惧、远离哀伤,让他们活得自信,心中充满爱。” 他通过本报向捐赠者表示感谢,并欢迎温州人以后到青川作客。

  昨天上午,满载图书的爱心车辆进入青川境内,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和临时帐篷,原本就不宽阔的山路上,因山体滑坡不时有大石滚落。天空下起了雨,新的滑坡随时会发生,爱心车辆小心翼翼地在颠簸中缓慢行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险山路,车子终于抵达青川县城。遭受重创的县城满目疮痍,到处是残垣断壁,受灾群众都住进了帐篷或是自己搭的简易棚内,解放军猛虎师的战士们正挥汗如雨在此清理废墟,帮助灾区重建。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军区某团生活服务中心在青川重灾区应急服务官兵

2008年06月24日10:11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6月24日电 (马跃峰、郭曙朝、欧阳玉瑞)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几乎中断,主副食市场供应保障供应基本丧失。面对这一新的情况,如何保证救援官兵“吃有热饭、住有帐篷、行能快速”。抗震救灾一个月来,济南军区某钢刀团生活服务中心在以青川县200多公里的保障线上,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了一个个前所未有的应急保障奇迹!

  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这个团在第一时间向重灾区青川县三锅乡实施摩托化机动。古时打仗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在突发灾难面前,担负全团2200多名官兵生活保障任务的生活服务中心却不可能有“先行”的时间。不到4个小时,他们就准备好了官兵两天两夜机动中所需面包、饼干、火腿肠、各种方便面、榨菜、矿泉水等。此外,还紧急协调驻地几乎所有的生活保障物资供应商家,给每个连队出征的炊事车上装上了可满足官兵生活所需12日份的粮油和副食!这“12日份”粮食,使该团在到达青川后,摆脱了灾区道路不通、无菜可买的困境。

  到达青川县后,服务中心每周要到离驻地180多公里的广元市买菜。全团官兵分布在5个乡镇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距服务中心最远的大坝乡,开车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路崎岖,大卡车和冷藏车根本无法进入,所有食品的运送,只能靠服务中心8名官兵用小推车一车一车往上推。

  “看到战友们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看到灾区乡亲们渐渐摆脱了困境,我们值了!”服务中心主任孔祥龙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就与广元12年支援“兄弟”情更深 
2008-6-24 9:23:21 来源:四川在线 
 
 
早在1996年,浙江就与广元市结成了对口支援
  “其实,我们的对口援助工作早在12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这次对口支援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昨日,记者从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的工作组了解到,地震发生后,浙江对青川的援助工作就已在多个方面开展。截至目前,浙江省捐赠到青川的到账资金371万元,帐篷2.4万顶、棉被9.5万床、粮食230余吨、药品1000余件、活动板房4400余套、机械9000余台,捐赠物资折资金达1.1亿元。
  记者从青川县委宣传部了解到,早在1996年,按中央要求,浙江就与广元市结成了对口支援,已有12年历史了。青川县对口支援办提供资料表明,广元市在地震中,过去由浙江省对口支援援建的51所希望小学、4座中学教学楼,除青川县5所希望小学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外,大部分保持完好。在浙江省援建的42所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也都未发生垮塌现象。
  为让灾区群众早日住进活动板房,浙江省诸暨、绍兴、温州、金华等市的2200余名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月底,他们将完成11000套活动板房的建设任务。
  昨日上午11时,记者在青川县乔庄镇上坪村见到,绍兴市援建青川的一万套活动板房正在施工中。在路边,已有300多套修好了,技术工人正忙着给它们安上“活动的门窗”。“我们除了睡觉吃饭的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全部在抢工期!”绍兴市援建青川安置房指挥部的负责人王建平说。
  □援建思路
  帮助受灾群众创业
  浙江省对青川的援助工作已全面展开。浙江省教育厅派出教育工作组赶赴青川,帮助灾区援建一批学校,接收一批学生,争取让青川县率先全面开学复课。他们将通过对口支援、接收灾区学生就读、派出浙江教师支教和帮助灾区学校重建等方面帮助灾区教育系统重建。恢复重建,要与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帮助受灾群众发展产业和创业;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起来。 编辑:曲欢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规划专家聚焦灾后重建


  编者按:“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摆在各方面专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针对灾区的重建选址原则、城乡布局、村镇规划等课题,6月1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重建组在北京联合召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专家研讨会”,为灾后重建规划支招。专家们集思广益,为灾后重建规划献计献策。本报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

重建规划要考虑多种复杂因素
大规模移民不太现实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域,灾后重建规划要考虑多种复杂因素。”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说。

  在分析汶川地震灾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此次地震的特征及危害后,马宗晋提出,重建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复杂的地貌特征,同时,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居民居住的特点和习惯等也要有充分认识。另外,从长远来说,堰塞湖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部分地区还会不断地发生滑坡、暴雨,产生堰塞湖,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规划对此也应予以充分考虑。

  既然地形地貌如此复杂,高山峡谷显然不太适宜人居,那么,何必再让百姓继续在那儿居住?为此,有人建议:干脆把住在这些山里的人都迁出来。

  “至少从目前看这不太现实。”马宗晋说,“灾区移民非常复杂,面临政府怎么重新规划的问题,有些人也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马宗晋指出,安置房建设和恢复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值得思考。另外,目前灾区工业生产恢复较好,而商业活动的恢复却并不太好,这值得注意。

选新址必须慎重
大城迁建有一定困难
  震后重建是在原地建设还是另选新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邹德慈提出:必须慎重考虑。分析国内外发生过的大地震,如美国的旧金山大地震、洛杉矶大地震,日本的东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中国的唐山大地震、邢台地震等,震后重建,主震区大部分没有搬迁。唐山在1976年的大地震后也只是迁了一部分,本来曾经设想全部迁出的,但事实上没有做到。邹德慈说,大城市迁建有一定困难,可以用加强防震抗震的技术措施来解决原址建设问题。

  当然,迁建慎重不等于一点不动,有些村庄也应该考虑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在高山峻岭上的村庄,趁重建机会要予以调整,个别乡镇可能也需要搬迁。但在搬迁过程中,应该是多种方式,综合考虑生产因素,以及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从电视上看到很多受灾农民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村子里,拣些废砖烂瓦给自己重新建房,邹德慈深感欣慰。他认为,让农民生产自救,政府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这种方式本身值得我们考虑。

  “多数农民可能愿意在原地重建,这是最快的方式。”邹德慈说。

关注弱势群体  勿忘“临终关怀”
安排适量教堂、寺庙很有必要
  灾后重建,要提高学校、医院的设防标准。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原因就在于,在学校和医院里生活、工作的是弱势群体,他们具有很弱的自救能力,所以要给他们更高程度的安全空间。推而广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谢礼立认为:将来孤儿院、敬老院,以及残疾人集聚的地方,也都要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医院。此次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的救灾活动简直可以说是完美无比,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但是我感觉,还有一样东西没有,很遗憾。”谢礼立说:“什么东西呢?临终关怀。也有不少人埋在废墟里面,由于种种原因,就是救不出来,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在里面,束手无策。这说明我们缺乏临终关怀,今后在规划时候要注意。”

  他认为,在重建规划中,安排适量的教堂、寺庙很有必要。“这非常需要,不可缺少。”谢礼立说:“希望在做重建规划的时候,把这些能够考虑进去,把临终关怀作为今后我们以人为本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希望我们的重建规划能够注意到这件事情。”

规划种类太多必须综合
核心问题是划出禁建区和限建区
  灾后重建规划已经启动,但显然规划的种类实在太多: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林业规划、旅游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等,十几种规划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为邦提出:规划怎么综合可能是当前最大的问题。“规划如何统一,这是对我们国家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我们必须面对这个考验。”陈为邦说,“在空间布局规划上,我们起码有三、四种规划互相之间的协调是不够的。面对这么一个灾区重建的任务,各个规划能不能协调起来?我希望国家能够综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我们党政军统一协调,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希望我们的规划也协调得好一点。”

  他同时指出,重建规划核心问题还是把禁建区和限建区划出来,划得尽可能科学准确,这是规划的重要前提。

  陈为邦分析说,灾后重建规划里边,不同层面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要求,受灾群众希望能够尽快搬回去,在过渡房里少住一段时间,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希望迁建,这也可以理解,他觉得原来的地方不合适。另外,省里有省里的考虑,国家也有国家的考虑。现在面对多种不同主体的要求,规划方面怎么考虑?还有民族问题,要尊重羌族、藏族居住的文化需求。因此,灾后重建规划,是一个既长远又迫切的任务。这个规划既是综合的,又是一个系统,按部就班地做肯定不行,要求很急,但是由于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可能有争论,需要综合评估。

科学评估  民生优先
移民“后遗症”可以避免
  灾后重建不是对震区原貌的恢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提出:要科学评估,民生优先。

  王一鸣说,地震区的地貌条件非常复杂,科学评估论证非常重要。要通过评估,划定范围,严格意义上讲,重灾区才是下一步规划的重点;其次,对灾后损失的评估也要体现科学性;第三,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估;第四,大致划分出适宜重建、不适宜重建的区块。这四项评估将为科学规划提供重要的支撑。

  划分出适宜和不适宜居住区块以后,可能有一部分人口需要外迁。可以就近安置,对居民不会有大的影响。另外也可以考虑省外安置。“有人提出,以前水库移民带来一些后遗症。”王一鸣说,“但我认为,组织性的移民和自愿打工留下来的不一样。当地政府可以把吸纳这些打工人员作为支援灾区的一个行动。”

  王一鸣算了一笔账:四川灾区如果40万在外地打工者能够在当地落户,再加上家属随迁,以一家三口计,就是120万人。

  对于就地安置的人口,怎么办?王一鸣说,要以适宜重建区和适度重建区为基础,限制重建区要控制,不要大规模安置人口。在适宜和适度重建区里选择一些合理的安置点,这是城镇规划非常重要的内容。

  王一鸣同时指出,灾后重建规划工作量很大,规划期很短,必须齐头并进,加强衔接和交流非常重要。

充分考虑交通问题
借重建之机减少山区人口
  “这次地震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当地地理环境不太适宜人居。”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秀敏说。

  他认为,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问题,下力气重建,应选择在稍微开阔一点的地区。这次地震灾害这么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路问题耽误了时间。要借助重建机会减少山区人口。

  “这次滑坡很彻底,从山顶往下滑,整个那面山光秃秃的,我问了一下阿坝州的同志,我说恢复自然面貌几十年够吗,他说不够,至少得上百年。包括北川三面山体滑坡,映秀那个地方原来山清水秀,现在光秃秃的。”杨秀敏说,“灾后原地重建,不如搬到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不仅提高设防标准
建筑细部构造也应安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认为,灾后重建地区处于高山峡谷,这是很不利的因素,但是也有有利的方面,规划上要考虑是不是适当分散一些,不要那么集中,找相对安全的地区发展。

  他同时指出,建筑安全不光是设防标准的问题,提高公共建筑的设防标准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建筑结构体系要合理,要抗震,这是很重要的,在体系抗震保障前提下,在细部构造上也应该保证安全。

  “现在我们的建筑很多失败都在细节上。”周锡元说,“我们可以这样说,建筑的结构体系肯定要好,体系不好肯定不行。在体系比较合理情况下,细节决定安全性,建筑细部构造决定建筑的命运,也决定住在里面的人的命运。”

  他认为,在恢复重建中,公共建筑应由大的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承担。

从优化人地关系看重建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要错失良机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处于地震灾害频繁、危害极大的地区,长期威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张兵提出:要从长远优化这个地方人-地关系的角度来看待重建规划。

  他认为,从汶川到茂县、青川这条线开始往东,一直到映秀、北川,这个地方的产业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汶川着力打造工业走廊,203道路沿线考虑的也都是工业,而且还有很多是化工;龙门山里面有很多工矿点,而且还有很多居住区,这些工矿点不仅开矿,也有很多植被保护、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这些地区,在灾后重建规划中,要深入地分析和判断其人-地关系,做好人-地关系的调整。

  另外,张兵强调,对于灾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文化遗产的状况应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名村、名镇都是成片。光从文保单位、古建角度理解显然不够。”张兵说,“在抢救性保护基础上,要利用这次重建机会,使我们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街区的保护状况有所改观。”

灾后重建不是低水平克隆
重点处理好五个关系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吕斌认为,科学规划,为灾区群众重建一个安全的家园,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近期和远期的关系。目前我们急于建设,但是安全的地点在哪儿?我们的空间在哪儿?都是问题。怎么能够很快地让灾区的群众、企业进入比较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还要跟将来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园这个目标结合起来,忽略这两点中的哪一点都不行,有很多工作需要规划行业跟其他行业紧密结合。

  二是新与旧的结合关系。北川、青川、映秀这些重灾区肯定不能就地重建,但是有些地方尽管离断裂不是太远,再如果加强防灾标准还可以建,这个关系怎么处理?在重建模式上,不管是简单的就地重建,还是简单的完全放弃,都很困难,需要比较综合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做到新旧统筹。

  三是将来区域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灾后重建不仅是城市的复兴和重建,农村占的量也很大。另外,还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当地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做减法。

  四是自然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如果就地重建,这个地方可选择的余地很少,要谦虚地处理好人地关系,特别是在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方面应该强化。

  五是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下一步在建立安全城市或者重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文脉怎么能够保存延续,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低水平的克隆,尽管有很多压力,我还是希望借这个机会能够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川西北部家园。”吕斌说,“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基础上,要尽快建立起我们国家新的防灾、减灾体系。”

恢复重建需要统筹思考
水坝不是越多越好
  两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周干峙提出:灾后城镇恢复重建一方面要总结经验,一方面要探讨现实情况,要统筹思考。他认为,此次震灾受损失最大的不是城镇,而生态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也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另外,灾后现场清理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在规划中要予以考虑。

  水坝建设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越多越好?结合涪江水坝较多的情况,周干峙指出:水坝建设并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各个国家都是有一个从修水坝到拆水坝的过程,绝不是坝越修越多。慢慢减少才更符合科学规律。“一个涪江恐怕每个县都有水坝,而且不止一个,有很多的小水电站,因为有坝就有电,有电就有钱,要发展经济,当然要搞水电站。地震发生以后就面临很严重的问题,恢复重建的任务也不小,甚至有些不合适的地方得拆除。”周干峙说,“将来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慢慢要减少,这样才符合科学规律。”

  对于废墟清理的问题,周干峙的看法是:应该尽量利用废旧材料,很好地处理现有的建筑垃圾,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粉碎。另外,清墟临时措施和长远规划要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和建设也要一步步地衔接好,更多地考虑怎样做才能让老百姓最有利、最方便。

基础设施并非都要大而集中
利用当地经过历史考验的建筑体系
  在灾后重建中,如何更多地考虑当地的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爱兴提出,应更多地强调利用当地经过历史考验的建筑体系。

  此次地震灾害,与城镇相比,农村房屋倒塌的情况较严重。在目前条件下,由于人才缺乏,让面广量大的农村住房也都请专业人士设计和施工,显然不太现实,在当地也不太可能。“如果能够利用当地几百年、几千年的传统结构,即使地震烈度高一点,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能不能更多地利用当地几千年来、几百年来实践证明比较安全的结构进行建设?包括碉楼的建筑,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至少比较安全,不会因为房子楼板的倒塌造成生命安全。”韩爱兴说,“我们要更多地强调利用当地经过历史考验的建筑体系。如果能够利用当地几百年、几千年传统结构,即使地震烈度高一点,我想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

  他同时指出,应吸取这次教训,扭转我们的居住方式,人口可以适当集中,基础设施效率要高一点,但不一定都要搞大而集中的方式,如果能够就地小型循环应该也很好,而且现在的技术也能够支持小型分散的方式。

规划可以考虑自上而下
农村安置应注重农民生计
  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薄弱,此次受地震破坏程度非常厉害,而当地村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要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在灾后恢复和建设当中农民自主性的愿望也远远高于城市居民。目前,灾区部分农民已经开始了自救行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规划所总规划师赵辉提出,对于农村地区来讲,在安置时候应该充分注重农民生计问题,做规划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赵辉说,进城、进镇、进乡,或者做点上的分配,这种方式很难达到实际实施的需要。在农村地区规划中,要特别强调农民生计和土地关系问题,尤其对于迁入地所能够提供的土地和利益关系问题,这需要很高的政策操作层面的技巧和措施加以保证,需要和城市化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不是简单地做人口的再分配。还要考虑城市利益分配问题,在异地安置过程中,如果在总量基本一致情况下,城市和农村人口通过怎样的方式平衡利益,这个问题也需要考虑,怎么样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在这方面需要做一些思考。

规划要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生命线工程是规划布局基本要求
  汶川大地震从城镇、乡村的建筑、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大量损毁全面反映了城镇规划建设中的诸多方面的突出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凯认为,汶川大地震对城市规划工作带来六点启示:

  第一,城镇的宏观布局一定要以区域环境条件为基础。根据过去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的分析,汶川地震大的范围处于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区域。

  第二,城市选址与空间布局必须以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基础。

  第三,生命线工程是规划布局中的基本要求。目前规划界谈得比较热门一个词是“生态优先”,首先还是应该生命优先、安全优先,如果城市安全做不到保障,再适宜的环境也维持不下去。

  第四,必要的工程措施是城市面临灾难的缓冲剂。

  第五,城市灾后的应急机制必须尽快建立。

  第六,灾后重建规划要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本报记者  李兆汝  通讯员  曲长虹
 
 中国建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后重建应考虑长远利益

  汶川大地震灾难,给城镇建设敲响了警钟。地震发生在川西山地边缘,中心在汶川,并以岷江谷地为中轴向外传播。受灾最严重的,是谷地内及山口地带的城镇,如都江堰、映秀、汶川、北川、青川。如果这些地区是农村而不是城镇,人口密度低,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就会显著减轻。所幸的是,近在咫尺的成都、绵阳等大城市基本上没有受到危害。如果都江堰是成都,则灾难将难以想象。所以,城镇,尤其是大城市,抗震防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放松,因为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为此,对四川及周边省份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重建与转移人口相结合。川西山地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由于历史原因,位于边缘山区的岷江中上游谷地(包括其他河流谷地),人口积聚较多,形成了一连串的小城镇。然而,岷江谷地狭窄,空间有限,很不利于城镇发展和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因而,应借这次重建的机会,顺势把人口迁移出来一部分,以减轻岷江谷地及其他受灾山区的生态压力。这次迁移安置,可走市场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支持和鼓励受灾山区的中青年人到平原地区的城镇打工就业,安家落户。考虑到社会经济联系和迁移成本,外迁目的地应就近以成都、绵阳、宝鸡、西安等大城市及附近城镇为主。落户地政府应积极提供帮助和指导,中央政府可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原则上,除了都江堰、什邡等位于山口外或山地外缘的受灾城镇和农村及山区少数民族村寨可原样恢复重建外,山沟里的其他城镇和村庄应尽量压减重建规模。像遭受破坏极其严重的北川县城,只能外迁重建,并顺势把山沟里的人口疏散出来。疏散并重建后的山区,农村以生态农业为主,城镇以旅游和社区服务为主,人口密度大幅度降低,转变为生态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是增强重建城镇的抗震防灾能力。岷江谷地(包括附近其他河谷地区)狭窄,两侧山体多为砂页岩组成,风化严重,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再加上这里正处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和武都—马边地震带上,受地震威胁大。所以,受灾城镇的重建,必须增强抗震防灾能力。首先,降低建筑物的密度,使每一栋楼房周围都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免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相互牵连。其次,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原则上,山区受灾城镇不应再建高层楼房,普通民宅以平房和两三层楼房为主,最多不超过五层。再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以抗八级地震为宜。最后,在城镇内外尽可能地增辟应急避难场所,以备不测。

  同时,从汶川地震灾害中,全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也应吸取教训,有两点建议。

  第一,控制城镇建筑密度。我国人多地少,城镇发展走集约型道路,节约土地成为城镇建设中的一项原则,是科学和合理的。但是,照搬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是不足取的。原因是,香港和新加坡受土地空间的约束是刚性的,只有建设高密度的楼房,才能够缓解对土地的供求矛盾。然而,香港和新加坡只是两个特例,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而我国是一个国家,个别城市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去提高建筑密度是可以的,但不适宜在全国推广。原因有四:一,高楼建造和长年使用的成本高,有悖于节约的宗旨,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城镇化规模大的国情;二,高楼会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一些不便,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精神;三,高楼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如阳光、新鲜空气、通风等基本条件,不利于身体健康(香港和新加坡周围是海洋,属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而且生态补偿能力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是陆地,生态补偿能力较差。尤其是北方城镇,生活和居住条件中光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要素,高密度的楼房是难以保证这一基本需求的);四,万一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高楼的损失严重,而且营救难度大。所以,从总体上说,只顾眼前而硬性地去节约一点土地是不划算的。但是,这并不是挥霍和浪费土地的理由。相反,节约和珍惜土地的方针仍然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下去。但是,对于人们的基本需求,是不能压减的,必须得到满足。我们要控制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城镇建设和经济活动中严格控制高土地需求项目的安排,如马路、广场和大型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等;二是严格限制高消费性的土地项目,如别墅、休闲度假区、游乐场等。应该增加的土地供应,主要是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房项目。只要土地供应充足了,楼房的密度、高度和价格,自然都会降下来。这才是适合老百姓广泛参与的城镇化道路。楼房的密度和高度不宜过高,但也不能过低,应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制订的城镇住宅规划标准为宜。除了商务用房外,普通民宅仍应提倡六层以下的板楼为主,尤其要杜绝开发商为了高回报而无限制地提高楼房高度和密度的行为。很多城市将高楼大厦作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标志,应该是商用项目,而不是普通民宅。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少数大城市,地皮珍贵,高楼多一些也是正常的。但对于一般城市,尤其是小城镇,也遍地起高楼就不足取了。我们提倡中小城市(包括大城市的普通住宅),尤其是小城镇,应以低层和低密度的楼房为主,并不会增加过多的土地需求。这是因为,从总体上说,城镇人均占用的土地,比农村是少的。也就是说,城镇化本身是有利于节约土地的,而不是浪费土地。

  第二,严格城镇建筑抗震标准。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历来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经历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普遍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经济效益成为首要目标,新建的商品房及其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往往是打折扣的。如果是严格按照抗震标准建造的楼房,像汶川这样的大地震,还是能够抗得住的。我们看到,汶川地震后倒塌的大片楼房废墟现场,仍有个别楼房巍然屹立。这就说明,建筑物的质量,尤其是抗震能力,仍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建筑物的质量(尤其是抗震能力)是合格的,汶川地震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血的教训,需要我们认真吸取。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只要严格抗八级地震的标准,城镇建筑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遇到像唐山、汶川这样的大地震,出现了楼房倒塌和人员伤亡,但也不会是大片和大规模的。抗八级地震的标准早就有了,现在只要严格要求一下,认真执行就是了(我国有三大地震多发地带:一是东边的台湾岛;二是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地带,北京、唐山、石家庄、邢台就位于这一线上;三是青藏高原周边,尤其是东侧的横断山脉和川西山地前缘,成都、宜宾、大理都位于这一地带。这些地带上的城镇,更应严格八级地震标准)。建筑物的质量和抗震标准,是百年大计,而且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最后一道屏障,不能马虎。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黄顺江
 
中国建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实现灾区的可持续重建

——兼论建设灾后重建的科学管理学问题

  6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其意义在哪里?我以为这是灾区重建期待已久的法规,它是依法减灾治国的基本方略。作为我国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专门条例,它使灾区的重建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它诞生的及时性颇类似于2003年全国“非典”事件后,国务院仅仅在20多天后颁布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管理条例。本人认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其重建六大原则本质上兼顾了当前与长远、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自力更生与恢复生产、加快灾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准则等问题。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全国校舍抗震安全排查,重点是各类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公共建筑。要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学校的每栋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逐项检查,尤其要将2001年以前建筑的砖混结构的校舍作为检查重点。我以为这对建设“震不垮”的校园、医院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一、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灾后重建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尤其不要将灾后重建仅看作是灾难过后简单的物质财富的恢复。从国内外灾害学或灾后建设学的层面看,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且统一的重建模式,但灾后重建至少表现在:面对灾区社会各层人士社会状态及心理的重建、灾区经济的重建、学生复学及教育重建、以灾难记忆为核心的灾区文化重建等。所有重建项目都要落实到城乡环境与建筑这个载体上,所以要有一个大的灾后重建纲要。6月8日的国务院《条例》正是灾后重建所需的法规及国家纲要。为了灾后重建的伟业不失误,必须极其慎重地按国家层面去研究论证其灾后重建规划的可实现性,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准绳。

  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思想:⑴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及《城乡规划法》等法规,在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综合减灾的“大安全观”实现灾后重建的安全可持续发展;⑵要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的四方面承载能力要素,在坚持依法减灾重建的同时,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改革的思路;⑶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民主决策,按自然及经济规律,尽可能保证规划编研进度;⑷在抓好近期规划的同时,必须重视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本质上实现灾后重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灾后重建规划的目标:由于此次规划不同于常态的规划研究,它将实施在自然巨灾刚刚发生的极震区,所以规划目标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切不可单纯将经济振兴与生产力布局、发展旅游业放在第一位,而必须坚持灾后重建总体防灾规划总纲下的规划系统目标分类。对此细节在《条例》的第25条~33条已有概括,但本文建议的是:必须按第一等级与第二等级去对待这些规划目标,必须细化每一个规划子目标中的内容。我以为要从两方面处理好将编制规划不同于常态规划的内容:⑴因为这是刚刚发生过巨灾的地域,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诸如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融入周密的防灾减灾内容,切不可造成只有专门的防灾减灾子规划,而在相关建设子规划中无对应及相关制约内容;⑵此次汶川地震不断表现出的灾变形态是多元化的,它从一定意义上要求灾后重建规划必须有充分体现防灾减灾的应对之策,在确保各子规划认同“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为第一层次规划的前提下,真正用此规划个案成为实施《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的示范项目。

  灾后重建规划的原则:必须坚持综合性原则,应全面分析灾区各灾种、各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灾害区划,其主要标志可视各单一灾种的形成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它不仅不应是单灾种区域的“再版”,也不是将各灾害区划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在系统思想下的多灾种、多因素条件下的新整合。如对川西这样复杂的山地城乡规划,就必须处理好安全原则、自然保护原则、文化修复性原则、民族多元化原则、经济发展原则的关系,再构一个有历史传承的、富于生命力的以安全减灾发展为根的“新汶川”。

    二、灾后重建规划需要“灾后重建学”体系

  面对汶川废墟中的悲痛与新生,我以为不仅要对汶川地质构造作出解读,也要再次将中国西部自然巨灾的史料作一番深入考量,如此多的蒙难县(市),使似乎应快速完成的灾后重建规划出现了“拐点”:必须要给重建规划编制的前期多留一点科学理性思考的时间。因为不仅其灾后重建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还必须经得住现实和历史的检验。如灾后重建规划,就是为尽快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提供的规划,它不能不与相关灾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结合,它不能不与现代相关灾区经济结构相联系,它不能不与相关灾区自我发展潜力相结合,而所有这些相关灾区的谋略因为灾难正在从丧失中恢复,仅靠一个灾后重建规划如何能在短期内促成相互协调呢?所以要对受灾地区做一个安全性的分类,至少应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如下基础评估工作,即:对地质结构及地震危险性的评估;对居民聚居地及重新恢复耕地可能性的评估;对危害性地质化学环境变化及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对水源安全性改变的区域性评估;对灾区产业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的评估。我们希望对灾后重建规划要给足时间,旨在用科学的态度去真正处理好安全的生产力布局。

  应该说,中国自古是地震频发的国家,近百年来不断探索防灾抗震的规律,特别是邢台、唐山大震后强化了抗震的研究,在灾后重建的项目上,在不同灾种对策的处理上都有一些案例。但从文献上看,国内学者比较注重预防、抗灾的研究,近五年前又格外关注以“应急”二字为关键词的管理学研究,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偏颇,甚至形成了一种不应有的“假象”,即凡提到重建即灾民安置,似乎其中没有多少科技问题,从而使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尤其是成功个案的总结推广极其不够,从此种意义上讲还限制“灾后重建学”在中国的创立与发展。面对自然巨灾及其现代灾害的多变性,灾后重建规划要真正有效、真正合乎地域化实际、真正成为对世界减灾史有价值的示范项目,就应该在“灾后重建学”的理论框架上做出透彻研究,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总结中去发现实践中的不足。

  据查,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哈斯·凯茨等人就在《灾后重建》一书中提出,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要经历四个阶段:包括搜救在内的快速反应→包括生命线系统在内的公共系统恢复→灾前状态的水平→受灾地区新一轮的发展等。1985年美国灾害分析专家鲁宾则认为,这个灾后重建模式太过于简单化,因为他发现许多灾后地区的恢复过程大不相同,尤其是不同地域及文化背景的人对灾后重建的满意度完全不同。在发达国家灾后重建或由市场决定,或在政府主导下由保险公司协同解决,无论何种方式,可以看出“灾后重建”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付诸专门化的研究,它必须有赖于新观念的启发。作为一门建构中的巨灾保障学,其学科体系至少涉及城乡规划、灾害学、现代可维修科学、生态恢复理论等内容,从文化重建角度看,也必须涉及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诸学科。

    三、灾后重建规律要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中外历史上看,在人和天灾的搏斗中,人未必总是胜利者,不了解这一点,过分扩展人类的万能及“人定胜天”的思想会不利于重建规划的质量。自然巨灾用毁灭、鲜血、死亡一再告诫人类,对大自然不可、不要、也不能存轻慢之心,对大自然不仅要有敬畏之情,更要有崇敬的和谐之感,要畏惧灾难,要收敛不适当的违背自然的建设行为。

  北川县的领导说,地震发生后,我们建设家园的心一直未改变。但灾后重建,在哪里建?狭长的山谷、闭塞的交通、脆弱的生态,再加上龙门山的地震带,只能另行选址再建。残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千方百计地躲避自然灾害,切不可使重建规划又处在一触即溃的灾变临界点上。面对还在颤动的大地及不断遭遇的次生灾害,我以为,在地震与地质科学家尚无法确定是“就地重建”、还是“就近重建”或干脆“异地重建”的前提下,规划师和建筑师只能认真地研究防灾城市、防灾建筑的规律及做法,无权展开真正的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或某种形式上的国际设计竞赛,否则就是有悖于可持续发展安全准则的,也是公然违背人与自然规律的。

  唐家山堰塞湖科学抢险成功是利用自然之力改变自然之力的个案。全溃坝、二分之一溃坝、三分之一溃坝、水利和地质专家们通过多次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勘察,终于弄清了这个世界罕见的特大堰塞体的风险所在。大型堰塞湖抢险,属世界难题,有详细史料记载的1786年康定大地震、1933年叠溪大地震,均发生了堰塞湖溃坝的惨剧,造成的死亡人数,数倍于地震直接死亡人数。专家们在对坝体结构勘测后发现堰塞体里有许多土和沙,炸药对土的作用不大,再加上炸药极易引起新的山体崩塌,因此只能选择在沙土和岩石软硬相交的地方开挖泄流槽,利用水流自然冲刷的规律,拓展泄流槽溃口和深度,逐步增强泄流能力,可使泄洪对下游的影响自始至终都掌握在可控范围内。这是采取积极的人力干预、利用和改变自然本身的力量来释放积累的风险,而不是用人力来抵消自然力量。

  汶川大地震受灾最重的是位于崇山峻岭中的汶川、青川、北川等县。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壳表层出现的各种震害及破坏现象是地震效应,它包括强烈震动效应和场地破坏效应。前者反映为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是即时性的,约有95%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由它造成,但对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言,地震均地破坏效应的影响则是持续的,甚至是永久的,它的破坏后果使本来比较脆弱的地质环境更为恶化。究竟是“就地重建”还是迁址,必须要经历地震与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变迁等应急与常态相结合的评价。6月10日,有关专家组提出一个北川异地重建的方案:在北川县相邻的安县境内板凳桥区域内重建新北川,此方案已上报国家审批。据北川县领导的陈述:由于板凳桥不在地震断裂带上,有安全保证;它有近7~8平方公里的平坦地貌,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安县也有1000多年历史,历史上板凳桥也属羌族聚居地;它现有建筑物不多,具有重建的可能性等。对此我颇同意来自地质灾害预警专家的建言,灾后重建规划从形式上编制并不难,难在必须提供出较充分的地质环境变化分析:其一,在应急调查的基础上,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程度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防止盲目建设;其二,对详细调查阶段查出的各种灾害体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准确评价,如青川县城后山发生重大山体裂缝,必须进行较长期的稳定性评介;其三,结合新农村建设,将灾区或更大范围内的项目统筹规划,真正找准安全的居住与发展地;其四,并非所有平地都可以建新城这类永久型大项目,如溪流沟口的漫滩地,并非风水好,看似平坦,但不适宜建房住人,因为这样的位置极易遭受泥石流灾害的袭击。所以,必须站在人与自然的视角上,慎重地思考灾后重建的布局,在百年、千年大计上(因为是建新城,而非单幢建筑)要对人民的永恒安全负责。

  强调从潜在的、长期的影响要素出发,使灾后重建规划体现人与自然真正协调的高水平,必须将环境与生态安全及其承载力放在第一位,事实上在评估体系中应选哪些指标?重建新址是否真正具备环境与安全的容量要求,是不是真正远离并充分避开了地震带成为本次灾后重建规划的要点。

  灾后重建,需“好”中求快,切不可在规划中有不尊重自然规律的举动。如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结合眼前、近期和长期的战略发展,分出轻重缓急,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为先导。虽然科学研究已提示了灾区地震分布规律,但由于人类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所以只能在综合研究区域地震及次生灾害或者说地震灾害链的空间分布上,从空间上优化土地利用模式与布局,从而科学而恰当地提高建设安全标准。

    四、灾后重建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寻求制度创新

  2008年6月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建议灾区重建规划至少超前50年——关于唐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和建议》报告,该报告归纳了唐山32年前大地震的十条经验及启示,其中与灾后重建规划中防灾减灾内容极其贴近的内容是⑴灾后重建规划选址要科学合理,遗憾的是,唐山没能避开断裂带;⑵制定重建规划必须超前,由于规划之初的紧迫性及研究不够,各类设施不能适应未来发展;⑶灾后重建规划要突出城乡抗震能力,一般建筑物应按地震8度设防,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防标准适当提高到9度;⑷加强对地震遗址的保护,应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地震遗址;⑸城乡规划要统筹考虑,当年唐山重建规划只考虑了城市规划部分,而县(市)、乡、村的规划工作滞后等。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对此美国国土安全部等国际机构的作法表明,面对自然灾害,尽管防灾与减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一些地区已患上了“灾害——救援——重建——灾害”的综合症,究其原因是过去的灾后重建规划中未深刻重视对灾害区域中相关重要灾害问题的分析与评介。国外学者认为:减轻地震巨灾的主要途径只能是从空间上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结构工程。

  美国加州北岭地震:1994年1月17日,强度为里氏6.7级的地震袭击了洛杉矶,死伤近万人,13575栋建筑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50亿美元。当时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提供了530亿美元的救援经费。洛杉矶受灾区约60%的房屋缺乏地震保险,为促进房地产市场与灾区经济的稳步恢复,洛杉矶政府将总计高达120亿美元的财政调拨与公众捐助,分配组装成7个互为补充的恢复计划。在永久性房屋修建阶段,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灾区经济恢复能力,放松各类小商业贷款,为各中小型商业机构提供最高可达150万美金的、利率为4%~8%的低息商业贷款,创造了灾区良好的经济货币政策环境。

  日本阪神地震: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发生里氏7.3级地震,死亡5466人,3万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有10万栋房屋完全倒塌。日本政府于震后第五天才开始建设临时建筑,灾后十天开始住宅、交通、工业重建,大震后1个月,神户市将5887公顷受灾地区指定为“复兴促进地区”,又指定了优先重建地区,以促进城市机能的复苏;提出了“灾后住宅复建三个计划”。现在到阪神地区可以看到城市中有不少避难所及灾后纪念性建筑,2005年元月18日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召开,其对日本的意义在于再一次使国民忆起了1995年的阪神大灾。

  阪神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的损失不仅限于阪神工业区,还波及到邻近工业地带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对短期内自主购房者与投资者影响很大。日本房屋与城市发展部用4年时间,对1995年阪神地震后奈良县的购房者作了详细分析发现:震后购房意愿由震前的50.4%迅速下降为14.5%,降幅高达71.23%,而对廉租房与私人商品房的租赁需求大幅上扬,其廉租赁需求由震前46.1%上升到79.1%。日本的抗震体系经历了近40年历程,每次地震后都在原有标准上进行调整及修改。目前,日本抗震体系贯穿房屋建筑施工要求、使用质量监控与房屋交易管理三阶段。日本的抗震标准要求随地震灾害演变发生、建筑新材料的发明使用权、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平均每3~5年修订一次。1998年日本建立了“建筑监管局”,主要负责按最新的建筑抗震要求,对所有在建和已建的各类商品房予以质量鉴定,并向公众提供权威的鉴定报告。日本依照美国经验,还建立了地震特别研究区(SSZ),要求房地产中介机构在二手房交易时,要按SSZ规范对房屋抗震能力予以介绍,并向消费者出示“建筑监管局”的房屋质量鉴定报告。

  德国房屋保险:德国有完善的房地产保险制度,能够做到让房主“受灾不受损”、“灾区”受灾不见灾。当发生意外后,保险公司所偿付的保费能够确保在原地盖起一座完全同样的新房,不论损害的房屋和设施有多旧,保险公司都会按新房价格赔偿。德国房屋保险范围十分宽泛,包括火灾、水灾、飓风、地震、雷电、冰雹等常见自然灾害。在德国处理受灾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相关费用,同时也在保赔范围内,如现场清理费、损失评估费、拆除费用、现场保护费、减损措施费用等,乃至在修建新房期间房主的酒店住宿费用或其它都由保险公司赔付。德国房地产保险市场发达,为住房参保成为德国家庭必不可少的灾害防范措施,同样也适用于学校、医院等单位。

  国外灾后重建及其保险策略给我们诸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为制度创新提供参考。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可考虑将灾后重建区建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二,要注意将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如创造出吸引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机制及政策;其三,由于构建多元化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灾后重建是一个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金磊
 
中国建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清出资200万元援建青川两学校综合楼
2008-6-24 8:37:38   湖州在线新闻网站
 
  湖州在线讯 德清县相关部门与四川省青川县政府日前在该县三锅乡中心小学签署对口援建协议,由德清县出资200万元帮助三锅乡、桥楼乡建设两座教学综合楼,这是自中央明确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以来,第一个到青川开展结对支援的县(市),也是青川县目前收到的最大一笔学校重建捐款。 

  据青川县委常委彭仕介绍,此次地震使青川全县154所中小学校中的40%校舍完全坍塌,60%成为危房。对青川来说,压力最大的是学校的建设,因为再过一个多月孩子们就要开学了,而学校的建设还没开始,所以德清县这次开展的援建工作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大支持。

  签约仪式后,德清县政府有关人士表示,等两所学校建成后,德清还将赠送一批教学用的桌椅和图书。

  据介绍,受到德清援建的三锅乡中心小学1987年修建的两层教学楼随时都有垮塌危险,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教师宿舍也成了危房,而学校2005年建设的新教学楼许多墙体已经开裂。桥楼乡中心小学,除了2005年修建的框架结构的教学办公楼受损程度较轻以外,其余上世纪80年修建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全部成为危房,必须拆除重建。
 
 
 
来源:湖州在线-湖州日报 作者:王力中 编辑:陆辉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军地共建临时党支部活动室
2008年06月24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针对地震灾区大部分乡镇村社党组织活动缺场所、党员缺组织、制度缺落实、群众缺宣传等实际,济南军区某团积极与青川县前进乡、曲河乡等6个乡镇39个村共结支部帮建对子,在党员中间广泛开展“党徽戴起来、党章学起来、党歌唱起来、党旗打起来、党课上起来、帮扶活动开展起来、为民服务实起来”等活动,并先后为当地搭建临时党员活动室39处,培训基层党员和积极分子300多人次,深受灾区群众欢迎。

  图为他们在青川县前进乡后坝村支部研究工作。

  人民网记者  史家民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保险: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008-6-24 0:31:4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张兰

  作为在灾后重建中被寄予厚望的保险业,此次地震为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的确不可小觑。仅6月3日到17日十余日中,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地震灾害保险理赔工作小组组长陈文辉便已两次深入重灾区,指导、督促、协调保险理赔服务工作。

  “站立着”的废墟

  尽管距离地震发生已经一月有余,但当记者跟随保险业工作组沿着峡谷深涧向重灾区颠簸前行时,依旧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大面积山体滑坡留下了狰狞的痕迹,已然修复的公路旁停放着被砸得不成型的汽车残骸,随处可见的悬崖峭壁上将要滚下的巨石……

  终于抵达了青川县城,两旁的建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全部坍塌,一部分看起来似乎还算“整齐体面”。若不是墙上硕大的“拆”字提醒,我们着实难以相信这些建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危房”。“这些房子的内部结构已被地震严重损坏,就算表面上看不出有大的裂纹,其实也不过是一些‘站立着的废墟’罢了。”当地保监局的一位监管干部不无惋惜地告诉记者。

  而陈文辉似乎无暇顾及这样的危险,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摸清保险业各项业务的损失底数,督促灾区保险业加快理赔进度,从而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尴尬的“结案率”

  据四川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四川灾区学平险有效报案3293件,已赔付2902人,结案率为88%;农房险有效报案114482户,已赔付106162户,结案率为93%;“能繁母猪”保险有效报案18185头,已赔付15610头,结案率为86%。

  从这样的数据不难看出,保监会在地震后反复强调的“快速理赔”得到了保险公司的坚决贯彻执行。然而这样的高结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保险业投保率不高、赔付不足的“硬伤”。

  按照一般人理解,保险公司似乎应该对这次地震赔付不高而感到庆幸,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记者在灾区几乎从每家保险公司都听到了截然相反的声音:“在大灾面前,无论是出自道义还是业务需求,我们保险业实际上更愿意多赔。因为这意味着保险被公众认可并需要,这样我们保险业才有发展的市场和空间。只有提高保险的覆盖面,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功能才能够真正发挥。”

  保险意识之“轻”

  正如多家保险公司所反映,尽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由于我国保险渗透率低、保险密度小,保险业的实际赔付将非常有限。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截至6月21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24.9万件,初步核实,被保险人死亡1.64万人,伤残3113人,被保险房屋倒塌15.9万间,已付赔款3.39亿元。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93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1.46亿元。

  “从理赔工作刚开始时保险业就背负了‘赔付不力’的坏名声,然而这样的低赔付却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其中保险意识不足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某保险专家表示,商业保险作为灾害的减震器,要有效减轻政府和公众负担,分担并化解灾害风险,绝不能每每在灾后跳出来抱怨,而要将保险的作用超前发挥,政府要承担起全社会防灾减灾文化教育的职能。“单纯要求公众自觉提高保险意识并进行投入是不现实的。除了保险公司自身要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的有效引导和大力宣传也不可或缺。”

  该专家的观点在能繁母猪保险这一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上得到了充分验证。工作组在陕西宁强调研时恰逢几个前来办理能繁母猪保险理赔的老乡,当保监会法规部主任杨华柏和财险部副主任董波问他们觉得该险种效果如何时,朴实的农民都表示“这个保险让农民们更愿意养猪了”。来自陕西宁强南沙河村代家坝镇的邹成柏说:“这个保险我们农民出12元,政府补贴48元,出了问题保险公司赔1000元。有了这样的保障,我们农民养猪的积极性都提高了。”

  保险产品之“憾”

  如果说保险意识不强是限制保险业在地震后充分发挥作用的“外因”的话,那么保险业灾害保险产品有限、创新动力不足却是保险业无法推脱的“内伤”所在。

  记者在灾区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大部分财产险和少数寿险产品都设有地震免责条款,因而能够因地震获得保险补偿的企业和个人数量并不多。当地人保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财产保险方面,除了少部分企财险扩展了地震责任外,我们现在赔付最多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批长效家财险。而这一保险条款推出没多久就被废除了,随后的家财险几乎都将地震设置为责任免除。也就是说,在财产保险方面,我国地震等巨灾基本处于险种空白状态。”

  此外,人身险方面的地震保险产品状况也并不令人乐观。尽管学平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都包含了地震责任,但是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保障额度不高的问题。以学平险为例,此次灾害中很多学生家长都拿到了保险补偿,然而数额只有数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样的保障额度显然距离人们对生命“价值”的预计有相当一段距离。

  但令人欣喜的是,地震在带给我们巨大伤痛的同时,也让包含保险在内的各行各业进行了深刻反思。为了让保险业在灾害面前不再如此遗憾,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保险机构都在积极推进理赔的同时,积极探索未来分散巨灾保险的各项机制。“保险业今后要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增大保障类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保险保障金额,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风险保障。”陈文辉在陕西宁强调研时发出了如此感慨。
  
金时网-金融时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抗震救灾英雄谱:灾区有他忙碌的身影

2008年06月25日 07:01   来源:人民日报   
    ——记四川广元市残联理事长赵自学

    6月23日,四川广元市残联所属的残疾人康复中心迎来首批6名地震受伤致残人员。地震以来,广元市残联理事长赵自学带领全系统,一直坚守抗震救灾一线,广元灾区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地震发生后,正在成都开会的赵自学立刻与单位取得联系,要求同志们将正在接受治疗、训练的白内障患者、聋儿等残疾人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联系上正在青川进行“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报告”的成员,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并设置残联临时办公地点,24小时值班。

    13日凌晨4点,去往广元的部分路段被阻,赵自学不顾危险,连夜冒雨赶赴广元。8点左右辗转返回广元后,他直奔单位,得知70多名接受治疗训练的残疾人全部脱险,欣慰之余,立即开始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了解到青川遭受重灾,赵自学担心巡回报告团成员的安危,又马上赶赴青川。一路上余震不断,赵自学在半途遇到安然无恙的巡回报告团,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得知青川灾情异常严重,人员伤亡很多,他没有随报告团一同返回,而是冲向青川。一路冒着余震和滑坡等危险,赵自学跑了10多个乡镇,了解灾情,并连夜赶到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情况。他曾在木鱼镇工作过多年,听说木鱼中学救援形势严峻,群众情绪不稳,便主动要求去那里救灾。木鱼中学救援困难重重,许多家长涌进学校,场面混乱。他积极协助市领导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并与救援官兵一起搜救废墟下的学生,每天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一干就是好几天。 

    17日,木鱼镇搜救工作告一段落。赵自学匆匆赶回广元,召开职工大会,他对大家说:“在非常时期,党员干部要头脑清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一线抗震救灾。”安排完工作,他刚打算回家洗个澡,就接到市委任命他为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命令。

    没有顾上和家人多说几句话,2个小时后,他立即再赴青川,负责救灾物资转运。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20多天的一线坚守,人晒黑了,也累瘦了,蓬头垢面,十分憔悴。 

    这次地震造成广元市28248人受伤,一些伤员致残。作为市残联理事长,赵自学十分关心如何利用最佳康复时机,减少减轻伤员的残疾。在救灾的同时,他又组织开展地震伤员康复训练工作。

    广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场地原本不足,地震中又严重受损,无法使用,赵自学就带领残联工作人员,举办康复人员培训班,下载资料,请专家讲课,普及康复训练知识。为方便伤员康复,他特意请北京专家规划建造活动板房,作为临时康复训练场地。预计7月上旬,占地5000平方米的训练场地可全部投入使用,这在地震灾区是第一家,受到残疾人朋友的欢迎和卫生部的肯定。

    地震发生至今,赵自学一直在一线苦战。他明白,这次地震新增各类残疾人1万名左右,肩头责任将更重,他仍将与同事共同战斗在第一线。
中国经济网 2008-6-25 07:0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乔庄镇3万居民终于喝上安全水
 

6月24日,水质检测队的技术人员在乔庄河进行水质取样。 本报记者 吴元峰 摄

  浙江日报讯 今天,我们对水作了一次检测,结果表明:尽管河水的微生物指标还有点高,但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都已正常,乔庄镇的3万多居民现在喝的水很安全。我们来了已经两个星期了,想想当初的情形,心里真觉得很欣慰。

  6月11日,我们到这里时,自来水公司管网水漏失情况严重,自来水里的微生物含量较多,浊度也较大。想到3万多人正在喝这些水,我们心里真是着急。

  12日我们开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了措施,并对山泉水进行取样。这里的加矾设备已经损坏,13日中午水厂采购到聚氯化铝净水剂,我们也协助他们制作完成了简易加矾设备。

  从13日晚上起就下起了大雨,14日醒来,董站长发现溪水已经是汹涌的洪流,水质十分混浊,我们赶紧测了一下,发现浊度有166度,建议水厂厂长紧急换水,启用溶洞水。全体同志穿上冲锋雨衣,帮助使用简易加矾装置,调试滤池,由于滤池久未使用,各项性能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水质仍十分浑浊。大家跳入清水池中,动手冲洗清水池的泥浆。这一天,大家浑身湿透了,不知是汗水还是水池里的水。

  到了6月17日,情况更差。由于地震后水厂将高浊度水强制进行过滤,滤池被穿透,已经严重板结,滤出水当时已经是黄泥浆的颜色,浊度极高。滤池冲洗后能否正常运行,还存在疑问。

  6月18日,情况好转。但是山体在不断滑坡,让我们很担心,最后还是决定去取样,要求注意安全,快去快回。取回的水质检测结果显示,管网水质浊度已经接近合格标准,但余氯很小,可能含菌量较大,可是水厂的二氧化氯设备仍未修复,只好投加了民生消毒粉。

  滤池情况更叫人担心:由于滤沙中黏附了大量的黄泥和污物,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换沙处理,按照物资运输情况,估计不可能,另外也没有打开滤池的切割机。

  为什么上游来水含有这么多泥沙呢?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上游有人搞河道整治。所以取水口水质比较浑浊。不过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有经验,遇到这种情况就换溶洞水。

  现在青川的道路基本畅通了,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等到一些设备运进来后,被震坏的设备可以换上新的,水质也会更有保证。当然在换上之前,每天最希望的是不要下雨,否则我们要费很大劲才能保证水质。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黄宏 编辑: 陈新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是毁房罪魁 幸存者应理性看未来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8-6-25 5:00:5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造成重灾区不少房屋垮塌、损毁。针对这种现象,昨日上午,成都市社科院举行“地震灾害与房屋建筑安全”研讨会,邀请20余位地震学、建筑学、法学专家,对房屋损毁原因及相应的责任认定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专家们认为,此次特大地震的巨大破坏力是损毁房屋的罪魁祸首,不能简单地把房屋损毁原因归咎于建筑质量;劫后余生的人们应该理性面对地震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破坏力

  专家观点:地壳断裂300公里 破坏力大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四川省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李琇形象地比喻说一个8.0级地震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每颗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而且,这次地震震源很浅,大约在地下10公里左右,又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因此,地震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滚石等次生灾害产生了巨大破坏力,直接导致山河改观、房倒屋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在成都理工大学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介寿教授看来,这次地震的震中在汶川,但引发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汶川—北川—青川之间长约300公里的地壳断裂,并由此瞬间引发多点7级以上地震。如果把这些能量加起来,远远超过一次8.0级地震本身。

  关键词:烈度

  专家观点:烈度超8度 重灾区房倒屋塌难避免

  “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不少建筑物损毁,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正祥说,这不仅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而且烈度大。他说,此次地震造成的受灾面积高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烈度在8度至11度的极重灾区就有3万多平方公里,而受灾区域内的建筑物大多按7度设防,当面临远远高于其设防标准的地震破坏力时,房屋损毁在所难免。因此,设防标准低于地震烈度是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不能简单认为倒塌的建筑物一定存在质量问题。

  朱介寿在介绍成都地区的烈度时说,成都主城区震感强烈,是典型的6度地区,温江地区的烈度高达7度左右,而都江堰、彭州地区距震中的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因此烈度高达8度至10度。成都地区的建筑物按7度设防,但如果实际烈度超过8度,甚至高达9度、10度,建筑物倒塌、损毁就是正常现象。

  关键词:震波

  专家观点:同一区域房屋受损程度不一有多种因素

  尽管此次汶川特大地震本身具有强大破坏力,但专家们在灾区考察时也发现一些奇怪现象,比如在同一小区、同一地段的房屋损毁程度不一样。比如近几年修的新房子倒了,但相邻的一些老房子没倒,这又该如何解释呢?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及叠加效应、房屋地基及朝向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朱介寿说,由于汶川大地震瞬间引发了多点7级以上地震,来自不同震源地的震波在某个特定区域会产生叠加效应,如果建筑物正好处于两路震波交会处,其遭受的破坏力就很大,相反就会小一些。同时,虽然同处于一条街道、一个小区,但每一幢建筑物的地基有细微差别,如果地基差一点,又遭遇强震波就会倒塌,反之受损也会轻一些。

  陈正祥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地震波是波浪式传播,波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米,如果建筑物正好处于波峰之上,特别是处于不同震源的波峰交会处之上,遭受的破坏力就大,相反就会小一些。其次,房屋自身的振动、地基条件与震波之间产生的共振现象,加上建筑物本身的朝向、层数、使用功能、结构体系等多种因素,也会造成同一区域内的房屋受损程度不一,但由于人们对地震的认识还不足,具体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质量

  专家观点:废墟取样很难反映质量问题

  如果要弄清倒塌的房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能不能通过现场取样进行分析鉴定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高永昭说,这很难,甚至不可能。

  高永昭认为,一般地讲,在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物遭受了3次破坏,第一次是地震引起的直接破坏,第二次是倒塌时造成再次破坏,第三次则是在抢险救援情况下搬动、敲砸造成的。多次破坏造成建筑物结构部件混杂不清,比如倒塌的墙体难以确定是哪一层、哪一单元的,一块砖头也难以确定是哪个部位的,在这些情况下,对倒塌房屋的结构构件及材料的检测鉴定难度极大,甚至不可能。

  关键词:证据

  专家观点:判断房屋有无质量问题 光凭外观无法认定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光权教授认为:“一幢建筑,是由设计、修建、管理、使用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地震本身非常复杂,地震后房屋倒塌,如何认定房屋质量不过关,这同样极为困难。一些上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房屋,没有设计图、施工图等原始证据,这种情况下,很难明确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连具体环节都不明确,相应的刑事程序根本无法启动。一些较早修建的房子,连设计图、施工图都没有,缺乏原始证据,也很难确定是否设计、施工有缺陷,难以明确责任。而在刑事诉讼中,举证必须达到相当高的要求,证据必须确凿充分。”

  周光权说,一般人判定房屋质量有没有问题,都是从外观上来判断,认为新修建的房子质量会好一些,外观上看来损毁不严重会好一些。但法官、检察官没有权力来判断房屋质量问题,这必须依赖于专家出具的房屋鉴定报告,还必须参考地震专家出具的有关地震破坏力的报告。地震释放出巨大的破坏力,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房屋质量与垮塌之间关系的认定。比如说,甲把乙打成了轻伤,乙被送到医院,当天晚上因医院地震死亡,乙的死亡与甲的殴打行为是没有因果关系的,乙是因地震而死的,因此不能把死亡原因推到甲身上,这并不合适。定罪需要充分的证据,这就是说,如果不能认定房屋倒塌与质量存在主要的、直接的关系,法院是不能轻易定罪的。

  关键词:因果关系

  专家观点:多因一果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著名刑法学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强调,在犯罪构成上,行为一定要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但当某种行为出现第三种外力时,外力会介入导致关系中断,从而形成另一种关系。在地震中,房屋倒塌了,可能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但没有发生地震它不会倒塌。比如说,一座建筑不符合要求,但之前一直正常使用,如果有犯罪分子使用炸药,引爆后造成大楼垮塌人员伤亡。这种情况下,炸药是垮塌的直接原因,单纯质量问题不能导致大楼垮塌。但如果没有爆炸,大楼依然垮塌,质量问题才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在遭遇特大地震时,质量问题只是条件之一,而地震才是直接原因。

  陈兴良认为,地震的巨大破坏力,可能让一些房屋即使达到建设标准依然倒塌。即使房屋建设质量没达到标准,在地震与房屋质量双重原因下,如何认定房屋倒塌主要和质量有关成为难题。在这种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因果关系因地震发生断裂,在不能确定房屋质量是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时,无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关键词:心态

  专家观点:幸存者应该理性对待地震和未来

  “5·12”汶川特大地震破坏力巨大,在地震中遭受损失,甚至丧失亲人的人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朱介寿说,幸存者应该心怀庆幸,理性看待地震及其引发的各种损失,理性面对未来,以积极的心态谋划好今后的生活。

  朱介寿说,此次地震受灾面积巨大,烈度在8—10度的地区就有3万多平方公里,受灾人口上千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环境、建筑、经济严重受损,但相对整个受灾人口而言,因灾死亡、失踪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特别是成都的都江堰和彭州,与震中只相距20多公里,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这种情况下幸存下来,更应该理性面对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而不应该沉湎于悲痛,或者怨天尤人。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向朝阳 赵倩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忠素副厅长青川检查工作慰问公安民警


 【 2008-06-24 18:05 】 【来源: 四川警察网

        6月20日下午,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忠素带领监管总队总队长刘宇翔等领导在广元市公安局领导的陪同下,到青川了解查看灾情,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公安民警,代表全国公安监管系统向“5.12”大地震中受灾的青川县全体监管民警送去了慰问金。
        在特警驻地,张副厅长看望慰问了支援青川的西安特警,要求青川县局和陕西特警要加强联勤协作,互通情报信息,共同维护青川稳定,把服务灾区,服务灾民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灾后重建,要注重安全防范,全面加强防火、防盗、防洪、防疫工作。
        在青川县公安局,张副厅长要求青川县局要及时在居民集中安置点以及民警居住地安装灭火器和相关消防设施,对政府、金融等重点单位要督促建立专职安

        6月20日下午,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忠素带领监管总队总队长刘宇翔等领导在广元市公安局领导的陪同下,到青川了解查看灾情,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公安民警,代表全国公安监管系统向“5.12”大地震中受灾的青川县全体监管民警送去了慰问金。
        在特警驻地,张副厅长看望慰问了支援青川的西安特警,要求青川县局和陕西特警要加强联勤协作,互通情报信息,共同维护青川稳定,把服务灾区,服务灾民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灾后重建,要注重安全防范,全面加强防火、防盗、防洪、防疫工作。
        在青川县公安局,张副厅长要求青川县局要及时在居民集中安置点以及民警居住地安装灭火器和相关消防设施,对政府、金融等重点单位要督促建立专职安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震区来沈读书的女孩有压力 请心理专家为其释怀

2008-06-24 17:28:53

  教育方式差异和急于报恩的想法让震区来沈读书的女孩产生压力,记者请心理专家为其释怀

  心理老师帮唐维减压(小图:唐维向心理老师倾诉“心事”)■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贾民 摄   

  晨报讯(记者 赵矫健)16岁女孩唐维没想到,她人生的第一次关口,竟是在离家乡四川千里之外的沈阳。

  中考在即,这位从四川来沈仅23天的女孩急哭了,“我已经从以前班里的前几名变成垫底的了,我该怎么办?”

  22日傍晚,唐维的父亲找到本报记者,为女儿寻求心理援助。

  餐桌上“诉苦”

  怕对不起大家

  记者立即与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马艺洪取得了联系。

  昨日中午,在校外的一间餐馆里,“话疗”开始了。“马老师,你能帮帮我吗?”唐维迫不及待地把“心事”说给马艺洪听。

  “来沈阳之后,我失去了朋友、亲戚,也明显感觉到了差距,这里的课跟我们那边不一样,这边同学老师对我很好,可我就是觉得和大家谈不到一起……这边背的东西多,我们那边背的少,这边题太难,我们那边数学题很简单的……”唐维的眼泪含在眼圈里,沉默了好一会儿。

  “那你能告诉老师,这边的好处有什么吗?”马老师问。

  “有很多啊!这边同学成绩好,竞争力强,让我有追赶的压力……”唐维说。

  交谈中,坐在餐桌对面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最近心理压力特别大。“到沈阳之后,孩子每天睡两三个小时,她哭着说,害怕中考考不好,不配让大伙这么帮她!”

  唐维告诉心理老师,她以前就读的学校是四川省青川县木鱼初级中学。地震发生后,唐维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来到沈阳市育源中学初三七班继续学习。

  “这个学期刚开学,我们班的所有同学就跟班主任有个约定。老师说,等我们20年后再相见,他要看看我们都有多大能耐,可是后来,地震就发生了。”唐维紧锁着眉头说。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中考垫底,沈阳这边的老师对我特别亲,同学也对我非常热情,可我就怕对不起大家。”唐维说,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凭自己努力,考一个好高中。”

  “也正是因为要实现目标,要感恩,孩子才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马老师说。

  宿舍练潜能

  把她吓一跳

  吃过午饭后,心理老师表示,想去看看唐维的住处。这是位于大东区某酒楼的员工宿舍。虽然条件简陋,但唐维很满足。

  “我不想换地方,这里挺好的,有个阿姨像我亲妈一样,帮我和妹妹洗衣服。”

  记者留意到床铺前没有桌子,当问到唐维晚上看书怎么办时,女孩又腼腆地笑了笑,“就坐着看呗,有时腿都坐得麻麻的。”

  “别着急,老师明天送你一张小桌子,现在再教你几种看书防困的方法。”马艺洪话音刚落,唐维便瞪大了眼睛,“能管用吗?”

  “你跟我学,左手放在右手上……舌顶上腭,用贴近胸口的手去感觉心跳……”在马老师的示意下,唐维跟着学。

  “你知道吗?人是有潜能的,咱俩做个游戏,你就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了。”马艺洪告诉唐维,“闭上眼睛,想象你的手刚才够到背的位置……要放松,让全身变得特别软,你的胳膊已经突破了原来的位置,你还能再往后背……”睁开眼睛,唐维发现,自己果然突破了胳膊原来够到的位置。

  “老师,这是我的潜能吗,那就是说,我的考试还有希望对吗?”唐维兴奋地叫着。

  包袱终卸去

  “考不上也要报”

  记者从校方了解到,唐维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只是来沈阳时间不长,没有与老师和同学形成良好的沟通。

  马艺洪表示,唐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让她知道爱是需要流动的,让她摆脱所有人的爱带给她的压力。

  马艺洪握着唐维的双手说:“孩子,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件事,爱自己也是一种能力,当别人把爱送给你之后,爱是需要流动的,你在接受别人爱的时候,是需要你将爱继续传递,去帮助别人,你不需要有压力。我们这么帮你,你会更差吗?”

  唐维摇摇头,开心地笑了:“马老师,我觉得我会更好的。我这次报的都是省重点,考不上,跟不上,我也要报!”

 
来源: 华商晨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市结对支援青川县石坝乡卫生院重建
 
首批10名医务人员后天将奔赴灾区

地震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石坝乡是我市的对口支援乡。昨日记者从召开的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市卫生系统也将对口支援青川县的石坝乡卫生院重建工作三年,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也于昨日成立。

石坝乡面积41平方公里,辖有7个村44个自然村,总人口5712人,地震导致495人死亡,51人失踪,受伤352人,是青川县伤亡惨重的五个乡之一。这个乡原有的卫生设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灾后重建任务非常艰巨。

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市对口支援青川县石坝乡的卫生院重建首批人数为10人,全部来自市本级卫生单位,其中卫生监督人员2名,疾控人员2名,医护人员6名。第一批人员的工作时间暂定为三个月,期满后由原抽调单位派人员进行轮换。

市卫生局局长郑利剑表示,在三年时间里,通过轮换的方式,确保灾区卫生工作不出现空白点和真空期,目标是要通过我们三年的对口援建,能够超过青川县石坝乡原有的卫生能力建设的水平,帮助青川县的石坝乡重新建立、恢复医疗卫生体系,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昨天下午,我市已经明确了首批派往四川青川县石坝卫生院工作的10名卫生工作人员的名单,他们将在6月26日出发前往灾区。


(记者 马莹华 来源:《处州晚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水要闻>>本页 
 
  正达集团赴川招百名工人
 
昨天,浙江正达集团的3名工作人员起身前往四川绵阳、青川、绵竹三地,计划向地震灾区招收一百多名工人到丽水就业。

正达集团此次赴川招工系“侨商心系灾区,襄助万人就业”的行动之一,是由中国侨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浙江等7个省市侨联、侨商会、侨商企业家共同发起,面向四川地震灾区群众的就业援助活动。正达集团是丽水赴川招工的惟一一家侨商企业。


(记者 傅为新 来源:《处州晚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抗震救灾图片展6月23日新疆开展

 2008年06月24日 15:18:17 天山网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王旻辉报道)地震初期灾情的记录:5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残垣断壁;震后生活恢复的情景:5月27日,在四川省青川县的“帐篷学校”,一名老师带着学生在游戏,笑容荡漾在脸庞——一张张照片记录下抗震救灾的感人瞬间。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华社新疆分社主办的“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23日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二楼展厅开展。图片展中展示了近200幅图片,分为《关怀》、《灾情》、《营救》、《援助》、《恢复》和《新疆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等6个主题。

    新疆社科院的李晶参观展览时满含泪水,她说,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震撼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心灵。

    “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夺走了我们的亲人,夺不走中国人的精神。我们要发扬抗震精神,为创造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自治区妇联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观众留言册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屹在开展仪式上发表讲话。自治区副主席贾帕尔·阿比布拉、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出席开展仪式。

    该新闻图片展展出时间为6月23日至6月29日每天9时30分至19时30分。据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新闻图片展将对社会公众免费展出,市民可乘坐1路、101路、2路、52路、68路、525路公交车八楼站下车即到。继乌鲁木齐展出之后,“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还将在库尔勒、喀什、石河子、伊犁等地巡展。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