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蔚为壮观的龙门山,竟是8级大地震的孕育之地

  龙门山绵延逶迤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之间,当你由成都平原西行,接近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邛崃一线,就会看到西边的龙门山如万丈高墙,平地拔起,蔚为壮观。杜甫曾用“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来形容由成都平原眺望龙门山的景象。

  龙门山之所以会在四川盆地西侧形成如此雄伟的山脉,是因为它作为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的一部分,受高原东缘断裂活动影响而强烈上升、而四川盆地相对下沉的缘故。 对龙门山的地质结构、地震活动起到控制作用的,是与龙门山脉走向平行的3条大断裂。这3条大断裂把龙门山分成两个条带,当我们由东南向西北、由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穿过龙门山时,就会看到龙门山完整的地质地貌结构,它依次出现的是:江油—都江堰大断裂;前龙门山;北川—映秀大断裂;后龙门山;茂县—汶川大断裂。

  江油—都江堰大断裂是四川盆地与龙门山区的天然分界线,它又被称为龙门山的主边界断裂或主前缘断裂,这条断裂带的东侧,地壳相对沉降,因此接纳了来自西边山区的大量河流泥沙物质,在山前形成一系列的冲积扇,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山前扇形平原。

  江油—都江堰大断裂与北川—映秀大断裂之间的前龙门山,也被称为低龙门山,从四川盆地向西行,在前龙门山可看到依次出现台地、丘陵、低山、中山等不同地貌。前龙门山的山势相对较和缓,最高山岭的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下,山体主要由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至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地层及岩石构成。

  北川—映秀大断裂是前龙门山与后龙门山的天然分界,它又被称为龙门山的主中央断裂。

  北川—映秀大断裂与茂县—汶川大断裂之间的后龙门山,也可称为高龙门山。后龙门山主要是中山和高山,山岭海拔多在3500米以上,其中九顶山的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为龙门山的最高峰。后龙门山山势高峻,山体主要由前寒武系的花岗岩类岩石以及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及岩石构成。

  茂县—汶川大断裂是龙门山的西部边界或后缘边界,又称龙门山主后缘断裂,它也是龙门山与邛崃山、岷山的分界。

  历史上龙门山地区发生的震级≥6级的地震,其震中都位于上述3条大断裂中,同时表现出在主边界断裂→主中央断裂→主后缘断裂来回迁移的特点。这一次5.12大地震的震中,就落在了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即北川—映秀大断裂上。

  龙门山在地质科学上是一座蜚声世界的名山,这得益于上世纪20年代一位年轻中国学者的天才发现。

  1929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赵亚曾,深入当时几乎是地质空白区的四川进行科学调查,他来到了龙门山,在彭州的白鹿顶、小鱼洞一带,发现较老的二叠纪石灰岩叠覆在较新的三叠系含煤岩层之上,形成一系列飞来峰,这一成果发表于当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志》,引起国内外地质学界的极大关注。这是在中国第一次确认存在阿尔卑斯式的推覆构造,并开了中国推覆构造研究的先河。

  如果把龙门山的推覆构造作一个比喻,它大致像一组由西北向东南倾倒的多米诺骨牌。每一块“牌”就是一个岩石体或推覆体,每一块“牌”之间都是断层。这些“牌”原本是有规律地一层层叠放的,但是由于压力推挤的作用,而且这种推挤力的主导方向来自一侧,于是“牌”被打乱了位置,一块块“牌”像瓦片一样,层层叠覆上去,并向主导推挤力来的方向倾斜。原来放在下层的“牌”,也可能跑到上面去。对龙门山来说,也就出现了老岩层(推覆体)盖在新岩层之上的现象。这些推覆体遭受后期沟谷的侵蚀切割而残留在山体上部,便形成众多的飞来峰群。这些飞来峰风光秀丽、景观独特,历史上吸引了不同宗教在此营造庙观寺院。而这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正是蕴含了地壳中力的作用与聚集,而地震也在其中孕育。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山之北川―映秀大断裂,无形的巨手撕裂大地

  如果用地质构造上的空间位置来描述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它是在映秀西南方向,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的断面上。根据以往的地质调查,这个断层面呈东北―西南走向,向西北方向倾斜,倾斜角度40°―46°,断层面之上(上盘)的岩石体是古老的前寒武系岩浆结晶岩体,断层面之下(下盘)的岩石体是三叠系的砂岩、泥岩。这个断层的运动特征,是上盘岩体向上运动,下盘岩体向下运动,在专业术语上被称为“逆冲断层”。这个断层同时还伴有水平方向上的顺时针滑动。在5.12地震未发生前,断层的运动主要以一种极其缓慢的蠕动方式在进行。而一旦外力突破了断层“稳定”的临界值,就会呈现断层两盘快速移动的“破裂”状态,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大地震的发生。

  根据中国地震局以陈运泰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对汶川地震震源特性的分析报告,这次地震是一次以逆冲为主,伴有顺时针走向滑动的地震,这和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惯有的运动方式是一致的。根据地震波形资料解算出来的震源断层向西北倾斜,震源断层的走向为226°,也和实地调查的断层空间形态非常接近。对地震波数据的分析表明,地震由震中的断层发生突然破裂开始,并使破裂沿着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的界面迅速扩展,同时也使两侧的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和主后缘断裂加速运动和变形,断层破裂的长度达到300公里左右,其中约有200公里是由震中向东北方向延伸,而向西南方向扩展的距离较短。破裂延伸扩展的平均速度高达每秒3.1公里,所到之处,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在撕裂和摇撼着大地。

  这些地震发生和破裂延伸的断层带,就象死亡与毁灭的走廊。5.12地震中,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的三江、映秀、银厂沟、红白、清平、茶坪、北川、南坝、关庄,位于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带上的都江堰、蓥华、汉旺、睢水、安县、江油,位于龙门山主后缘断裂带上的汶川、茂县、青川,都受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其中尤以主中央断裂带上的城镇为甚。

  天灾背后:人类活动令龙门山满目疮夷

  5.12大地震在龙门山区造成了极为广泛和规模巨大的地质灾害,当飞机掠过灾区上空时,可以看见下面满目疮夷,整个山体就像被开肠剖肚一般,到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后的第十一天,已发现山崩堵江形成的地震堰塞湖达34处。据国土资源部对极震区映秀拍摄的航空影像,那里没有受到改变的地表面积,仅占约20%。公路、桥梁、电站,不是被震毁,就是被掩埋。虽然在如此强烈的地震之下,出现这么多地质灾害不算异常,但假如大地震前你在岷江上游的河谷行走过,也许你早有不祥的预感。近年来,和整个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南山地一样,岷江上游的水电开发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加上工业开发区的扩展和公路的不断加宽,已使岷江上游河谷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龙门山及其更大范围的横断山区,河流切割出一条条深邃的峡谷,沿着这些峡谷的河谷地带,也是城镇村寨聚落的集中地以及交通的走廊。峡谷两侧的山坡在重力作用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也在不断调整着,尽量趋于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我们看到的山坡的原始斜坡及其坡度角,实际上是地表地形长期演化形成的一个安息坡角。虽然它也不是完全稳定,也时有地质灾害会发生,但在没有经过人类大规模工程活动扰动的情况下,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沿途的羌寨、藏寨、果园、农田、树林,在苍峻的大山衬映下,更显出一种古朴静谧的独特魅力。

  最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的时期,密如繁星的大小电站、水坝几乎侵占了岷江上游水系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消耗这些电力,沿着岷江河谷也建起了多个以电冶、硅铁、铬铁、磁材、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沿河谷的公路也因电站的建设和大规模观光旅游的需求,多次改道扩宽,5.12大震前,都江堰至汶川的高速公路也在修建中。而在坡陡地狭的山区河谷,要想实施这些工程,无一例外地都要开挖山坡,损毁植被,堆弃土石废渣。特别是对山体坡麓和坡面的大规模开挖,已把原来具有安息角度的自然斜坡坡角,普遍截削成具有高陡临空面的直立崖坡,这就使河谷两侧的许多山体都具有失稳崩滑的隐患。这就像我们伤害了大山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看似伟岸坚固的山体,实际上已变得十分脆弱。在大地震以前,上述种种工程的影响以及它们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已经把诸如岷江河谷等地方,变得狼藉不堪。大地震前的一两年,我也多次走过岷江上游河谷,当我看到诸如理县米亚罗红叶景区因修建电站水库而损毁森林、开挖山体时,当我看到推土机让漂亮的藏寨渐成废墟、藏族老大妈在简易窝棚旁悲伤无助时,我脑海里浮现的只有两个字:贪婪。

  当巨大地震来临时,这些伤及“阿喀琉斯之踵”的山体,终于“忽喇喇如大厦倾”,让我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灾变景象。

  在威力几乎难以想象的大地震过后,很多地方的山川地貌已变得面目全非,大量的地质灾害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十分活跃和不稳定的状态,这段时间不是几年、十几年,它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慢慢平复。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坪铺水库能诱发汶川大地震吗?

  在历史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龙门山地震带,突然发生8.0级的大地震,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虽无史料可依,但不能排除史前时期龙门山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它原本就有出现大震的背景;二是龙门山具有孕育大震的构造条件,过去数千年的相对沉寂,也许不过是它蓄势待发的一种表象。

  在5.12大地震以前对中国南北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的研究和预测中,地震专家们也曾指出龙门山未来有发生震级≥6级强震的潜势,但都未明确提出对震级≥7级地震的预测,更不用说预测在龙门山出现≥8级的大震了。而这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上,是不能苛求于专家的。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既然5.12地震已证明了龙门山完全具备发生大震的条件,那么有没有什么因素可能对触发地震产生影响呢?人们把眼光投向了位于震中附近的紫坪铺水库,在5.12地震中,它因大坝受损以及可能对成都平原产生的威胁,一时成为公众十分关注的对象。

  紫坪铺水库是目前岷江上游梯级电站中,规模最大的水库,坝高156米,总库容11.26亿立方米,按照海拔877米的正常蓄水位,水库的尾水可直抵映秀镇。库尾岸线西距5.12大地震的震中仅5.5公里。紫坪铺水库坝址附近的水深约120米,由大坝向上游约4.2公里至横跨水库的庙子坪大桥(该桥在5.12地震中已被震断)处,水深仍然有100米左右。

  据国内外的研究,目前能认识的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库蓄水对于库区岩层新增的外在压力以及库水沿断层向下渗透,打破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并降低了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和岩石的抗剪强度。

  我国曾总结了可能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7项定性标志:一、坝高大于100米,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二、库坝区有活动断裂;三、库坝区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其边缘,近代升降活动明显;四、深部存在重力梯度异常;五、岩体深部张裂隙发育,透水性强;六、库坝区历史上曾有地震发生;七、库坝区有温泉。上述7条,符合数越多,该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紫坪铺水库符合了上述7项的前6条。

  紫坪铺水库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相当令人担忧。水库大坝下距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在地表的出露迹线仅2公里左右,库尾淹没线上距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的地表出露迹线仅约500米,库区还有与上述主干断裂平行的密集的断层群通过,原本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流入平原的岷江,在此也顺应断层破碎带形成的软弱部位,形成90°的突然转折,变为西南―东北走向,在水库的漩口至大坝这段主要的蓄水区,形成与断层带走向重合的“构造次成河段”,从而使库水和断层带有了最大的接触面积。库区分布的岩石,主要为石炭系至二叠系的石灰岩,二叠系至三叠系的砂岩、泥岩、煤层,这些岩层本身多具有不良的工程地质特性,在断裂的作用下,又发生了较多的破碎。同时,库区岩层的层面、断层的断面,普遍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度,一般为40°―70°,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库水向深部渗透,从而对断层的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在库区还多有采煤的老硐,紫坪铺大坝施工时,就曾在坝址左岸发现有连通岷江与白沙河河谷的遗弃煤硐,为防止库水渗漏,对其进行了工程处理。但因历史上库区周围采煤者众,此类隐患很难说已完全消除。

  对于紫坪铺水库可能诱发地震的这些“硬伤”,专家们并未等闲视之。1990年,在工程论证前期,专门作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2004年,在水库蓄水之前,建成了包括7个子台、1个中继站在内的紫坪铺库区地震监测台网。截至5.12震前,不同的地震研究部门对紫坪铺水库不同库段诱发地震的震级预测是3―5.5级。由于已发生的5.12大地震的震级已远远超过库区原来的地震背景和预测值,要比较准确地判断紫坪铺水库蓄水与5.12大地震的相关性就显得更为复杂,而对蓄水以后至震前这段时间库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获数据的分析是十分关键的。

  紫坪铺水库于2004年12月1日开始蓄水,水位从海拔757米左右开始上涨;2004年12月10日,水位涨到761米;2004年12月底,水位涨到800米左右;2005年2月,水位到达820米左右;2005年12月,水位蓄至841米;2006年10月,水位蓄至875.5米;2006年12月,水位首次达到正常蓄水位877米。此后,按照夏降冬升、蓄清排浑的基本模式,水位在817米―877米之间反复升降,变幅可达60米。2007年5月,水库水位曾下降到819米。水位的反复升降,相当于水体对库底反复地加压和卸载,这对水库诱发地震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5.12地震前,已有四川省地震局专家公开发表的紫坪铺库区台网监测结果,数据时段为2004年8月16日至2005年9月30日,水位低于840米,共记录到-0.9―3.6级地震735次。值得注意的是:地震沿水库南北两侧的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主中央断裂相对集中,同时在映秀方向的主中央断裂,地震震中沿断裂走向有一个与垂直方向约10°―20°夹角的密集地震发生区,而且在以库区中心点为圆心,半径15公里的圆内,该现象更加明显。这实际上反映震源处的断层除了沿垂直方向运动外,还兼有水平方向的滑动,总体形成斜向逆冲的效果。而这一特征,与两年多后的2008年5月,中国地震局的专家组对5.12地震震源分析的结果十分相似。现在的主要问题是,2005年至2008年震前的数据特征如何?对蓄水前和蓄水后的数据应加以区分和对比,并做更深入的分析。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紫坪铺水库诱发5.12地震的可能性还不能排除。而且,这次大震也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水库蓄水是否有可能诱发≥8级的大地震?在有强震、大震背景的地震带上,水库蓄水对强震、大震发生的频次、时间、震中、级别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干扰和影响?等等。

  大地震的发生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由于目前在中国西部,还有许多建成或在建的、规模远大于紫坪铺的高坝大库,而且很多也是在有强烈地震活动的断裂带上。例如位于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上的大渡河、雅砻江的梯级电站、位于东川―嵩明地震带、马边―昭通地震带上的金沙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等等。因此,对大地震可能产生的破坏,以及水库诱发地震的风险应该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些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决策上,应当更加科学、谨慎。

  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行为和大自然进行对话,5.12大地震是这种对话进程中,一次十分强烈的碰撞。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之后,但愿我们能以更加慈爱、宽大的心怀,去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监管与评估 企业"对口援建"暗藏猫腻
news.dayoo.com 2008年06月26日 15:20来源: 财经     企业究竟应以何种方式来参与援建?政府如何进行资金监管和后续绩效评估?上世纪90年代娃哈哈参与三峡移民援建的始末,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


    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口支援”行动正拉开序幕。6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中国东中部地区19个省份将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的19个县(市)。

    曾参与三峡移民迁建的娃哈哈集团,也紧锣密鼓地准备投入这场“对口支援”的洪流。按照计划,浙江省将对口支援地震重灾区青川县。两地政府尚未开始行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已先行一步,宣布将以“对口支援”的方式,与重灾区青川商谈安置1000户-1500户灾区群众,并提供就业岗位。宗在博客上多次呼吁,“举全国企业之力,托起灾民之家”。

    但漫长而复杂的重建工作,并非仅靠拳拳盛意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究竟应以何种方式来参与灾后援建?政府如何进行资金监管和后续绩效评估?都需要各方谨慎观察。仅以娃哈哈过往参与三峡移民安置工作的记录来看,亦有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反思之处。

    从1994年开始,娃哈哈集团即以移民经费和移民任务总承包的方式,与当时的四川涪陵市政府(现已划入重庆市)签署协议,承诺完成涪陵市三家被淹没工厂的迁建和1300名职工的生活安置。

    随后,娃哈哈集团与涪陵当地政府宣布各自出资4000万元,成立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下称涪陵娃哈哈),双方各占股50%。其中,涪陵地区出资的4000万元即来自三峡移民经费。

    今年6月初,涪陵娃哈哈的职工向《财经》记者反映了多年来娃哈哈在三峡移民安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被安置的移民多次向公司和当地主管部门投诉无果,已做好了诉讼准备。

    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娃哈哈在对移民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违规行为,比如超额、无计划使用移民资金,改变移民资金使用用途造成账目混乱,以及移民安置条件过于简陋引发“血汗工厂”指控等。

    审计部门在对三峡移民经费审计过程中,曾发现涪陵娃哈哈部分违规行为,并要求当地整改。


    “对口支援”还是招商引资?

    199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当时仍隶属四川省的涪陵市,其对口支援省份正是浙江省。

    1994年8月,时任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庆后,跟随浙江省政府代表团前往三峡库区涪陵考察;同年10月19日,娃哈哈与涪陵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同年12月28日,娃哈哈集团与涪陵地方政府合资的涪陵娃哈哈正式成立。

    根据协议,娃哈哈以总承包方式,对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涪陵糖果厂、涪陵罐头食品厂、涪陵百花潞酒厂等三家国有企业进行迁建改造和开发性移民。娃哈哈承诺,四年内使“对口支援”企业资产增值7600万元。

    所谓承包,按照涪陵移民局的解释,即“双包干”,在规定的移民经费内,企业包干完成两项任务——职工安置和工厂迁建。完成任务后,多出资金归公司,不足部分由公司垫付。

    涪陵区移民局对口支援科科长刘彩明确表示,娃哈哈是涪陵希望重点招商引进的一家企业。采取“双包干”方式,“是向娃哈哈表达政府的合作诚意”。

    涪陵娃哈哈因此获得了当地政府前后总计4000万元的移民经费投入。

    根据《关于建立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涪陵有限责任公司协议书》(下称《合作协议》),娃哈哈须接管上述三家地方国企,对其实行改造、建设和经营。同时,统一安排三企业在册的约1000多名职工及涪陵市粮食局下属部分淹没单位的100名职工就业。

    《合作协议》约定,涪陵政府“解决因库区淹没牵涉到的公司职工住房的搬迁及房源,乙方(娃哈哈)不承担上述责任和费用;如乙方为上述职工解决了房源,费用从甲方(涪陵政府)应得利润中扣除”。

    除4000万元移民经费,娃哈哈还获得了一部分实物资产、土地和资源。协议约定,原三厂的土地、厂房、建筑物、部分设备、设施,四年内划归涪陵娃哈哈管理和使用。最终,这三家企业的所有未淹没资产包括土地,都无偿划拨给了涪陵娃哈哈。

    另外,涪陵市粮食局所有的位于涪陵市荔枝高山湾的矿泉水水源,也划归涪陵娃哈哈所有。这是地方政府为显示诚意“赠送”的另一优惠。政府并且承诺,涪陵娃哈哈“不承担上述四个单位……之前的所有债权债务”。

    为帮助企业成长,双方约定,公司成立前四年不分配利润,而是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四年后,再按照资产比例分配利润。

    涪陵地方政府官员亲赴杭州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且再做出一系列承诺,比如保证公司生产所需水、电、气的供应;负责原三厂的公用设施改造和承担相关费用,以确保公司如期投产;落实公司迁建项目建设用地,为公司建立提供一切方便;协助公司落实贷款等。

    地方政府仍恐“招商诚意”不够,原约定的职工就业任务也有所放宽,称政府将协助娃哈哈公司做好原厂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对不符合要求或不适应工作的应予调整”;调整后“政府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待业处理”,而娃哈哈不必再承担安置义务。

    “援建”与“招商”界线的混淆,使娃哈哈集团从一开始就弱化了“援建”的种种义务,坐享随“援建”而来的种种资金和政策助力。

    不过,这种合作从一开始即踩在了一条危险的红线之上。将三峡移民补偿资金用于投资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最晚至1995年,就写入《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

    涪陵区移民局纪检组组长李如华证实了这些规定,“别说股权投资了,就连储蓄收利息都不行啊。”记者在涪陵区移民局采访时,包括他在内的移民局数位官员都表示,对移民经费用作股权投资的事情毫不知情,更不知后来的股权转让。

    超额拨付1400万元

    国家对于三峡移民补偿资金的认定和使用有严格规定,但实际执行中违规情况却屡见不鲜。涪陵娃哈哈的移民迁建中即出现了超额拨付的问题。

    据涪陵区移民局纪检组组长李如华介绍,移民经费的补偿标准在1993年就已基本确定。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下称长江委)对三峡库区工厂企业的淹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后,实际测量了移民迁厂房的面积和迁建人数。在此基础上,根据1993年5月的物价水平,计算房屋、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搬迁损失及企业停产损失,确立补偿额度。在涪陵区移民局的对口援建档案中,对涪陵市糖果厂、涪陵地区罐头食品厂、涪陵市酒厂均有详细的评估报告书存档。

    根据评估,三家工厂核定的实际补偿资金应为2600余万元,且后来未有变更。直至2002年12月13日,涪陵区移民局与娃哈哈涪陵公司签订《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迁建项目(工矿企业迁建)补偿销号合同》(下称《补偿销号合同》),补偿金额也仍为2600余万元,而涪陵区政府实际拨给娃哈哈的4000万元,超出1400万元。

    2600余万元中,罐头厂的三峡淹没补偿额合计204.22万元;糖果厂的补偿合计1231.62万元;酒厂的补偿合计1192.13万元。

    补偿金额的计算分类精密。以酒厂为例,补偿费中含房屋补偿费855.18万元,设施补偿费116.97万元,不可搬设备补偿费42.31万元,可搬设备搬迁费14.96万元,流动资产搬迁费0.17万元,停产损失补偿费23.55万元,线下遗漏10.98万元,土地及基础设施补偿费(含征地、新址征地移民搬迁、场地平整及室外工程、道路、给排水、输气管道、防洪护岸、绿化、输变电、通信广播电视等)128万元。

    从始至终,当地移民局档案中未有文件显示政府已针对三家工厂的迁建增拨1400万元。2002年底发布的最终《补偿销号合同》仍确认,“本次合同前已累计补偿给乙方(即娃哈哈)淹没实物补偿费2315.46万元,征地及基础设施补偿费312.6万元。”

    但实际上,4000万元早在1997年之前就分批拨至涪陵娃哈哈旗下使用。在2000年与娃哈哈方面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中,涪陵政府承认存在“超额拨付的1400万移民企业补偿资金”;并称,“如不能通过增拨解决,除涪陵区政府承担700万外,其余部分由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下称萧山顺发)、娃哈哈集团按股份比例分别承担……五年内分期归还甲方(涪陵区政府)”。


    先拨款,后立项

    与政府确定补偿金额的细致、严格相比,4000万元移民经费使用管理则相当粗放。

    按照1995年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后的一系列文件规定,所有与移民相关的工程建设必须先立项,报可行性计划,纳入政府移民资金的年度计划后,再根据工程实际进度逐步拨付。

    涪陵区移民局对口支援科科长刘彩介绍说,企业迁建通常分几期工程,每完成一期拨付一次,最后再签署一个销号合同。移民局、建行和审计局负责监督移民款的流向。“签署销号合同时,移民局还要最后留10%的移民资金在手上,待所有手续办完后,再全部拨付。”

    涪陵娃哈哈的案例显然有违上述管理规定,实际上变成了“先拨款,后立项”。

    涪陵区政府在1994年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保证将在当年11月底前到位1000万元;1995年3月前到位3000万元。根据《财经》记者获得的建行付款凭证,涪陵政府最终分三年将4000万元移民经费全数拨付给涪陵娃哈哈。其中,1994年12月公司成立时,分两笔投入1000万元;1995年分七笔投入1700万元;1996年分四笔投入1300万元。

    移民局的档案显示,移民款项早在1996年就全部拨付完毕,但与大笔移民经费使用有关的项目在1997年后才提出申请。

    其中最大的一个移民经费使用项目——娃哈哈果奶、百花潞酒厂扩产项目,涪陵娃哈哈直到1997年底才向涪陵市计委提出项目申请报告。涪陵市计委后批复称,为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顺利完成移民任务,经研究,同意该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安排移民资金2000万元,企业利润前三年积累资金自筹1000万元。

    1999年7月,娃哈哈涪陵公司又提出投资1500万元修建两栋宿舍楼的申请,涪陵区计委批复同意,1500万元投资资金全部来源于移民补偿资金。这两栋宿舍楼位于涪陵区苏达祠。房产证显示2000年末竣工,2001年入住。

    至此,4000万元移民资金中,有3500万已有项目对应,仍有500万元投入项目不明。根据《财经》记者所查当地移民局的相关档案,仅发现重庆市涪陵区计委2000年1月曾批复了涪陵娃哈哈参与修建的一个商住小区立项和涪陵娃哈哈二期技改项目立项。

    这一总建筑面积26998平方米的项目也建在苏达祠,总投资1500万元。资金来源显示为涪陵二建司三工程公司自筹800万元,娃哈哈集团公司筹资700万元。

    然而,记者在苏达祠周围没有找到与此计划相符的楼房。涪陵娃哈哈二期技改项目也属自筹资金,规模为2亿元。


    整改与“零转让”

    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城环移民工委会主任王伦利,曾于2001年在《中国三峡建设》杂志上撰文指出,重庆库区违规违纪使用移民资金数额巨大,被审计部门查出的有20.36亿元。主要表现为:

    “一是无计划超计划使用移民资金。主要以企事业单位完成技改,或与某名牌企业联合,或提前搬迁等名义。二是将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于农村移民安置,将生活费用于生产安置,将甲项目资金用于乙项目等。三是各级财政占用了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出让金。四是移民工作行政管理费超支和移民建设项目超支等。”

    涪陵区移民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涪陵娃哈哈移民项目确实在2000年左右曾被审计部门审计出问题,并组织双方进行过整改。但也就在同一时间,涪陵市计委批复了前述涪陵娃哈哈查无实物的商住小区立项。

    或许正是这次整改的结果,2000年5月8日,涪陵区政府与萧山顺发和娃哈哈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宣布将持有的涪陵娃哈哈50%股权“零转让”给萧山市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

    涪陵区政府称,此举意在感谢“娃哈哈及其经营者和广大职工自1994年以来,对涪陵区经济建设和三峡库区移民所做的大量工作和突出贡献”。只要对方承担当初三家淹没区企业职工的就业安置,股权转让便不再“收取其他任何形式费用或代价”。

    当时,涪陵娃哈哈的固定资产净值已达1.99亿元,公司总资产达2.91亿元。此外,三家老厂的资产也全部附送。

    在这次股权转让前,娃哈哈集团刚于1999年完成集团改制。改制后娃哈哈集团从100%国企变成股份制企业,其中杭州上城区政府持46%股份,其余为娃哈哈职工工会及宗庆后等自然人持有。刚刚成立的萧山顺发则是一家私人公司,由宗庆后个人持股58.56%,娃哈哈工会持股34.53%,38位个人股东持股6.81%。

    这意味着,1994年国企娃哈哈集团参与涪陵移民“对口支援”的最终结果是,宗庆后个人控股的萧山顺发以“零转让”方式,承接了涪陵地方政府的全部股权——也就是由4000万元移民经费而生发的全部投资收益。

    涪陵娃哈哈的年检报告还显示,从2003年开始,公司再度变身,成为宗庆后个人100%持股的公司。


    移民安置疑问

    根据《补偿销号合同》,涪陵娃哈哈累计应迁建淹没线下生产用房25563平方米、生活用房4754平方米,迁建总人口为1300人。娃哈哈在提交给涪陵区移民局的情况介绍中称,“对迁建移民1300人进行了妥善安置,154户移民住上了宽敞的新房,职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原先发不出工资,到2005年人均1.6万元,职工安居乐业。至此,公司已提前较好地完成了移民迁建任务。”

    实际情形远非如此美好。

    1999年7月1日,涪陵娃哈哈公司向涪陵区计委提交的《关于申请兴建职工宿舍楼的报告》称,现拥有职工1200人,固定资产7870万元。“我公司原三厂均属于淹没区,三厂职工均属于三峡移民,淹没总面积63亩,需搬迁生产用房近4.5万平方米、职工宿舍楼近3万平方米。为解决移民……公司拟新建宿舍楼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移民资金。建设工期6个月。”四天之后,涪陵区计委即批复同意。

    记者近日前往位于苏达祠的两栋宿舍楼实地采访发现,该宿舍楼并非全部来源于移民补偿资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于职工集资,职工的购房发票上注明为“集资建房”。

    据职工介绍,当初购房时,规定超过40平方米的费用都由职工自费。宿舍楼总共安置了154户职工,每户集资额多在四五万元左右,总集资额约六七百万元。两栋宿舍楼的平均购买价为610元/平方米左右,比当时同类地区市场价贵100多元。

    这两幢13层和11层的高层住宅,没有安装电梯,行动不便。职工们反应:“入住后四处漏水,下水道不通。未接入化粪池,污水从房基下漫流出来,经常有浮出物,臭气熏天。道路基础严重沉陷,路边围墙倒塌,消防栓纯属虚设。”

    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因为公司和区建委都找不到设计图、建筑设备管网竣工图等与之有关的档案资料。

    苏达祠两栋宿舍楼的住户已准备一份上百住户集体签名的情况说明,并传真至宗庆后的办公室。“如果不解决这么多年来的遗留问题,我们将在奥运会后起诉公司。”职工们表示。

    职工们曾试图向涪陵区移民局等部门反映相关问题,但移民局答复称他们与一般移民不同,属工厂迁建移民,当时以总承包方式,已交由娃哈哈公司承担所有的移民安置问题。涪陵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则明确表示,不对该楼设施问题负责。

    苏达祠宿舍楼质量虽差,但“就这还要有关系才能住进来”。更多迁建职工仍住在当地称之为“贫民窟”的地方,即原来属于三个老厂未淹没的老宿舍楼和用老厂房改建的住房里,其中有些已列入危房。老厂房改建的宿舍区住了30多户移民,里面的厕所和灶台由职工自己搭建。还有的如同灾区搭的简易帐篷,一对退休的老年夫妇一家三代挤在里面。

    移民们对于涪陵娃哈哈的待遇也有诸多不满。

    涪陵娃哈哈实行两班倒,每天工作12小时,周末不休息,要休息,必须自己找替工。“请假5天,一个月25天的活就白干了。”多位职工表示。厂房内夏天温度常在40度以上。

    与高强度工作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工人收入。记者走访发现,住在两栋高层宿舍楼里的职工有的月收入千元,大部分在七八百元左右。在老厂宿舍和工厂改建宿舍里住的职工大多收入五六百元,与娃哈哈自陈的“年收入1.6万元”相去甚远。


    “对口支援”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涪陵区共有34家对口支援企业与搬迁企业直接合作。重庆涪陵区对口支援办公室在起草于2007年的一份《对口支援工作情况总结》中写道:“数家濒临破产的淹没食品厂与浙江娃哈哈集团合作后,短短一两年便实现了产量、销量及利税成倍增长”。

    在娃哈哈的官方网站上,娃哈哈的创业历程被归为六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西部之光”中称:“从1994年开始,娃哈哈投身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一举打开局面,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1997年以来,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再接再厉,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不仅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使娃哈哈实现了销地产,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取得了‘双赢’。”

    2004年11月,在陕西西安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娃哈哈被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据2004年11月出版的《娃哈哈报》介绍,涪陵娃哈哈从1994年到2003年累计获得销售收入20.2亿元,利税4.07亿元,解决了当地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在涪陵移民局官员刘彩看来,涪陵娃哈哈的成功,既有宗庆后的战略远见和娃哈哈的品牌价值,也源于当地政府给予的优厚待遇。其中包括免征四年企业所得税,在征地上大开绿灯。

    涪陵移民局官员李如华和刘彩均坦言,“对口支援”其实就是一种招商引资,移民经费对企业肯定有吸引力,政府还会提供优惠政策。在二期移民工程完成后,现在都不大提“对口援建”,直接招商引资了。

    不过,即使地方盛情,企业对口支援项目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截至2006年,涪陵累计实施对口支援项目416个,存活下来的屈指可数。

    据介绍,国家对移民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监管网络,由当地审计部门牵头进行内审,国家审计署、财政部也有联合资金专项审查。此外,还有资产内审网络,由计委牵头,移民局、监察局、法院多个机构参与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这一系列检查提醒人们思考:商业上的成功,是否能完全掩盖“对口支援”中的种种违规行为?能否漠视职工们在移民安置和工厂待遇中的不公平对待?“对口支援或扶贫”,是否就意味着地方政府不惜代价招商引资?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企业“对口援建”又风生水起,具体的参与模式以及应该建立的监管框架,仍需决策部门深刻反思。(《财经》记者 赵何娟)

(编辑: 星子 )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家宝召开会议 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8年06月26日 22:15:32  来源:新华网 
 
    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22次会议,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22次会议,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2次会议  
         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  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22次会议,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会议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要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受灾地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会议指出,灾后重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要把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摆在突出位置。农村居民住房重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相结合。城镇居民住房重建,要在搞好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重建住房要科学选址、规范建设,做到安全、经济、适用、省地。(二)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要把恢复功能放在首位,并根据地质条件和城乡分布合理调整布局,与当地城乡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增强保障能力。(三)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重视优先安排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工程的建筑质量。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四)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环境承载能力、产业政策和就业需要,合理安排受灾企业的原地重建、异地迁建或关停并转,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恢复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发展服务业。(五)按照稳定市场、保障供应、满足需求、便民安全、促进就业的要求,优先恢复重建对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恢复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市场服务设施,恢复市场服务体系功能。(六)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建立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22次会议,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温家宝在认真察看《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图》。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会议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落实工作责任,灾区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具体承担和落实恢复重建的各项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指导、协调和帮助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详解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征与成因 
2008年06月26日 22:17: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张景勇 邹声文 周婷玉)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场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地表破裂带在哪里?大区域地表如何变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了详细讲解。

    强震能量传遍整个地球 形成长达300公里的余震带

    据张培震介绍,中国地震台网测定“5·12”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8级,震源深度约为14公里,地震主要能量的释放是在一分多钟内完成的。

    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余震1.3万余次,并且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中最大强余震震级达6.4级。这些余震主要分布在从映秀镇到青川县的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形成长达300公里的余震带。

    这次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弹性波的形式传遍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地球,地震波引起强烈地面震动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近7万人的死亡。地震还引发数以万计的山崩、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毁坏了交通、通信等生命线系统,还形成众多的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群众带来极大威胁。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地震形成长300公里、深30公里的大断裂 最大垂直和水平错距分别达5米和4.8米

    张培震说,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了500多人的队伍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和地震地质进行考察。考察结果显示,这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内映秀—北川断裂活动的结果。

    在地震发生的短短一分多钟时间内,地壳深部的岩石中形成了一条长约300公里、深达30公里的大断裂,其中的200余公里出露地表,形成沿映秀—北川断裂分布的地表破裂带。该带从映秀镇以南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经北川县,过平通镇和南坝镇,终止在青川县的石坎乡附近。另外,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界的都江堰—江油断裂也发生了60多公里的破裂。

    地震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是从西南到东北,断裂面向西北方向倾斜,相对于四川盆地,龙门山沿这条地表破裂带既有向上的运动,又有向东北方向的运动,其最大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分别达到5米和4.8米,沿整个破裂带的平均错距可达2米左右。在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所有的山脊水系和人类建筑均被错断毁坏,并形成大量的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之相对应的地表均是震灾最严重的地方。

    张培震表示,由于地震的能量主要沿断裂释放,造成地震破坏在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衰减很快,所以这次地震对成都平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因破裂起始点在汶川 地震因此命名为“汶川大地震”

    张培震表示,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点在地面的投影对应着汶川县,所以被称为“5·12”汶川大地震。

    通过地震波反演获得的沿地震断裂面的位移分布表明,破裂带南段的映秀镇和中北段的擂鼓镇—北川县城一带的位移量最大,地表地震地质调查证实了这一点,这两个地段可能是能量释放最集中的地方,地震灾害也最严重。

    四大原因导致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

    张培震说,这次地震破坏严重的地方无一例外地都坐落在断裂带上。

    他特地分析指出,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有四条:映秀—北川发震断裂从整个县城通过;县城附近的地震破裂位移量大,地震在这里释放的能量也大;县城坐落在河滩松散堆积物之上,场地效应和地基失效使破坏加剧;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岩石崩塌使得灾害雪上加霜。

    全球定位系统观测显示:地震引起大区域地表变形

    张培震指出,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大区域的地表变形。震后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表明,龙门山和四川盆地除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大幅度的相向运动外,龙门山大幅度上升,其幅度正在测算过程中。

    四川盆地相对下降,下降幅度在沿龙门山前的安县、都江堰一带最大,达30—60厘米,向东迅速变小,到重庆一带反而表现出数毫米的上升现象,但误差较大。

    这种大尺度的地表变形图像是地震引起的弹性暂态形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停息,恢复到原来的稳定运动状态。

    强震最根本动力来源: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能量积累和释放

    张培震说,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

    他指出,龙门山断裂带由三条具有发生强烈地震能力的主干断裂所组成: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或汶川—茂县断裂),大体上沿汶川到茂县的高深峡谷延伸,这次地震时没有发生破裂,但滑坡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中间的一条叫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或映秀—北川断裂),沿映秀—北川—平通—南坝展布,连续性较好,这次8级地震破裂主要发生在这条断裂上;东边的一条叫龙门山前山断裂(或灌县—江油断裂),沿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界处分布,这次地震形成了6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上述三条断裂在垂直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四川盆地内逆冲推覆,断裂倾角在接近地表处较高(50—60度),随深度向下逐渐变缓,大概到地下20多公里深处,三条断裂收敛合并成一条剪切带,成为青藏高原推覆于四川盆地之上的主要控制构造。强烈的相对运动导致了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高差十分巨大,在不到60公里的范围内,从海拔约600米迅速上升到4000—5000米,形成巨大的地貌台阶,是中国大陆地形最陡峭的地方。

    张培震指出,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动力来源还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的能量积累和释放。印度大陆向北推挤,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地下的地壳厚度达60—70公里,比四川盆地厚40公里的地壳多出20—30公里。在这种状态下,青藏高原不可能再向上升高和向下增厚,高原内部的地壳物质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导致高原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增生。由于强硬四川盆地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就形成了南起泸定和天全,北达广元和陕西勉县、长近500公里、宽40—50公里、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脉。构成龙门山山脉的重要岩石单元是古老的杂岩体,这种岩石抵抗破坏和断裂的强度特别大,能够积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强烈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8级强震的复发间隔估计在3000—5000年以上

    张培震说,震前的GPS观测表明,整个龙门山推覆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速率很小,只有每年3-4毫米,每条断裂上的滑动速率只有平均1-2毫米,地震地质研究得到的万年时间尺度的断裂滑动速率也证实了这一量值。但是,从若尔盖草原向西的整个青藏高原东部向东和向北的运动速率都很大,到龙门山的突然变慢说明应变和能量在龙门山发生积累。另外,龙门山断裂在地壳上部倾角很陡,到20公里以下才变缓,这种结构也有利于能量的高度积累,形成如此巨大的8级强震。

    龙门山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缓慢还导致强震复发周期的加长,估计龙门山断裂带8级强震的复发间隔至少在3000—5000年以上,这就是为什么在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中龙门山断裂带上没有发生过强震的原因。

    汶川8级地震是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地震类型

    张培震表示,5月12日突然爆发的汶川8级地震是一次低速率、长周期和高强度的巨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特点是能量积累慢、复发周期长、影响范围大、破坏强度高、次生灾害重。

    他说,由于这种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极强,并且难以预测,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分析地震预测现状: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 
2008年06月26日 21:51: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邹声文、张景勇、周婷玉)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的专题讲座时表示:“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一般10年以上)相对可靠,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短临预报非常困难,但不是绝对不可能。”

    中国地震局资深地震预报专家张国民研究员的总结则是:“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张培震认为,这样的总结比较实事求是,这就是中国地震预报的现状。

    张培震说,当前的科学技术虽然突飞猛进,但仍然是“上天容易入地难”。人们还不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10-20公里深处进行直接观测,设在地表的间接观测也十分稀疏。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等是地震预测的主要困难所在。

    张培震说,大地震重复发生的时间很长,对大陆内部的断裂而言往往是上千年到数千年,远远大于人类的寿命和仪器记录地震的时间,这就限制了对地震发生规律的经验总结。地震是在极其复杂的地质结构中孕育发生的,它的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人类迄今为止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很少。这些困难都极大地影响到地震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美国科学家们曾提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学术观点,认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地震的短临预报,也就是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几天到1-2月内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张培震说:“这种观点在科学意义上大体是符合实际的,但不是绝对的。”

    他指出,世界各国的地震学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地震预报的探索,并且不断地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我国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起开始了地震预测的探索和实践,1975年对有明显前震活动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进行了成功的预报,之后还对发生在云南、新疆、青海和辽宁的一些具有某些“前兆”异常的中强地震进行过有减灾实效的震前预报。

    但张培震表示,据他了解,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四川省地震局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前没有接到任何有关这个地区正式的短临预报意见。从震前的监测结果来看,没有发现显著的、大范围的、能够让地震学家们在现有科学水平上、依据现有经验做出判断的“前兆”异常。

    “但这次强震究竟有没有与地震相关的‘前兆’异常,有什么样的‘前兆’异常,能够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还要等待对震前所有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后才能下结论。”他说。

    据了解,2004年批准的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地区也包括龙门山断裂带,“5·12”汶川8级地震发生在项目研究区的东北部,获得了十分宝贵的震前和震后的观测资料。

    “对地震的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突出环节,是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探索,争取有所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张培震表示,之所以说明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并不是要“知难而退”,为放弃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寻找借口;而是要明确问题和困难所在,找准突破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观测、加强研究,努力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积极进取,探寻地震预报新的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威专家详解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震地质构造 
2008年06月26日 21:57:58  来源:新华网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的国家之一”——权威专家详解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震地质构造

专家分析地震预测现状: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张景勇、周婷玉、邹声文)“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和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专题讲座时,对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震地质构造作了全面介绍。他说:“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应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他说,1900年到2007年间,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发生7.0至7.9级地震70次,8.0级及以上地震6次,这些地震造成的灾害涉及28个省份,死亡59万人,伤残76万人,受灾达数亿人次。

    张培震指出,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最显著特征是西强东弱,有历史记载以来,以东经107度为界,西部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91次,东部只发生27次(台湾省和东北深震除外)。但是由于东部人烟稠密经济发达,地震形成的灾害要远大于西部。地震活动西强东弱的原因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推挤。

    他表示,大陆强震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强震沿地震带集中发生。

    ——新疆的强震主要沿南天山和北天山地震带发生,特别是南天山与帕米尔交界的乌什地区更是全球大陆强震的高发区,地震类型以挤压逆冲为特征,反映了天山山脉向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的双向逆冲作用。

    ——青藏高原的强震多数发生周边地震带上,其南边界是弧形的喜马拉雅地震带,有历史记载以来发生过5次8级以上强震;东边界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5·12”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这里;北边界是祁连山—阿尔金地震带,也控制了一系列7级以上历史强震的发生;高原内部的强震则主要发生在一些大的断裂带上,如1954年西藏当雄8级地震发生嘉利断裂带上,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昆仑断裂带上。

    ——川滇地区也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有历史记载以来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23次,主要沿鲜水河—小江地震带和滇西(腾冲—澜沧断裂)地震带分布。

    ——由陕西渭河盆地、山西盆地带、内蒙河套盆地带、银川盆地和六盘山区组成的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则是另一个强震活动带,控制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19次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其中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及后续次生灾害造成了83万人的死亡,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事件。而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形成了长达215公里的地表破裂,造成了20万人的死亡。

    ——华北平原地震区有历史记载以来发生过7次7级以上强震。东部沿郯城—庐江断裂1668年发生过8级强震。北边界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与盆地内北北东向断裂的交界地带往往是强震的孕育场所,如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华北平原的7级以上地震还沿内部主要活动断裂发生,如1937年山东磁县和1966年邢台地震。

    ——东北吉林和黑龙江一带的7级以上强震发生在600-700公里深度范围内,不对地表形成强烈破坏,是太平洋板块下插入日本岛弧和中国大陆之下的结果。除了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之外,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强震活动相对较弱,一般很少发生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张培震表示,上述强震活动受中国大陆周边动力环境和内部地质构造的控制。中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所挟持,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和板内动力作用控制着中国大陆地震的空间展布格局,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巨大的活动断裂十分发育,将中国大陆切割成为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块。

    “活动地块边界带也就是重要的地震带,例如青藏地块的东边界带就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这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其中段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这就是中国大陆地震成带分布的原因。” 张培震说。

    他特地指出,距“5·12”汶川大地震200多公里的岷江断裂,1933年发生7.3级叠溪地震,地震本身造成了约6000人的死亡,但地震滑坡形成了几个堰塞湖,48天之后溃坝,冲毁了下游村庄,造成2500人的死亡。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表明,中央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治理“5·12”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是完全正确和非常及时的。

    由于绝大多数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的活动断裂带上,查明这些断裂带的活动习性和长期地震危险性,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建议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按轻重缓急分阶段地对全国主要活动断裂开展详细调查和综合研究,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信息。”张培震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 我省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王晓勤
 
 
西宁晚报  2008-06-27 08:13 
 
 
  青海新闻网讯 5月15日,我省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四川灾区。5月17日,我省抗震救灾医疗队到达四川雅安灾区。这是地震发生后,雅安灾区迎来的第一支医疗队。其中,青川县是重灾区之一,而关庄镇又是青川县最严重的受灾区,成为灾后的一个孤岛。我省驻青川医疗分队队长王晓勤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请战,要求前往。在王晓勤和我省医疗队队员们的反复要求下,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意了我省医疗队前往关庄镇工作。

  灾后的关庄镇,通讯、水、电、气全部中断,95%的房屋倒塌,没有卫生院,受伤群众得不到救治……我省医疗队的到来,给当地8000多名受灾群众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我省医疗队在废墟上搭建起了灾后第一个地方帐篷医院。接下来的日子,是王晓勤和医疗队队员们几乎没有休息的工作日。王晓勤他们面对的是:每天,都有几百名受灾群众排队等待救治,湿热的气候,蚊虫叮咬,不能洗澡,加上连日超负荷的工作,喝不上热水,连续吃方便面、压缩饼干吃得胃返酸水……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帐篷里的温度达到了45摄氏度,每当看完病人,大汗淋漓的王晓勤和医疗队队员们取下口罩和帽子,到外面透一透气,摘下手套,里面的汗聚成了水。但他们没有一个叫苦喊累,诊治病人依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托起了灾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到6月3日,我省驻青川及关庄镇医疗队队员共诊治病人4000人,转诊伤员25人。帐篷医院,让关庄镇受灾群众心中踏实,成为他们心中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自从来到关庄镇,队长王晓勤就做好了长期应战的准备。他也成为第一个在青川抗震救灾医疗队救治病人时间最长的队长。工作的重任,连日的劳累,闷热的天气,水土不服的环境,使他这个一向在危难面前冲锋陷阵的汉子,躺倒在帐篷里接受输液治疗。稍有好转,他就坐不住了。伴随着接连不断的余震和险情,他率领队员们走遍了关庄镇毗邻的红光乡、苏河乡、石坝县及附近村子,进村入户上门诊治。红光乡距关庄镇约15公里,他带领荣增鹏、童有福、王昆、周为背着药品进行巡回医疗服务。由于地震导致山体滑坡,惟一的乡间公路被堵塞,他们在蜿蜓崎岖的羊肠小道上跋涉了3个小时,傍晚回到关庄镇时,王晓勤的双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了。哪里苦哪里累,哪里就有王晓勤,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作者: 王紫)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市赴川抗震救灾模范事迹报告摘登
2008-06-27 08:07:4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为灾区群众建设一个家

市建设局调研员 王晓维

 

我是石家庄建设局调研员,石家庄援建四川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河北省赴青川援建先遣队队长。我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指示,先期到受援地区,受领任务,做好施工队伍进场前的准备工作,这里包括搭建指挥部和施工人员所用的板房、帐篷,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准备好水泥、钢筋、沙石等建筑材料,同时还要使施工现场达到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

大地震使崇州变得满目疮痍。著名的风景区九龙沟由于地震两侧山体滑坡,长20公里、深500多米的山沟被夷为平地。崇州共有73所学校,在校学生96000多人。这次地震,使全市学校有三分之二损毁,其余的也都成为危房,除高三在简易帐篷里上课,其余学生全部停课。崇州的学校点多面广,相当分散,5月21日抵达目的地后,我们仅用6天时间,跑完了73所学校,测量了上万个数据,在没有微机的情况下,手工绘制地形图、平面图、施工图三百余份,为后期过渡房生产安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5月24日11时,我们来到行知中学,连续几天的超负荷工作每天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确实使人精疲力竭,加之又渴又饿,大家一下车都不愿动了。可此时映入眼帘的是:高三学生正在紧张复习。地面泥泞,桌椅简陋,两块大塑料布搭在几根木杆上,这就是他们的教室,棚中温度高达43℃,老师和学生们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和课本,他们就在如此简陋、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上课。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孩子,她多么幸福啊。而眼前的这群孩子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承担这么重的压力。此时的队员们疲劳顿消,打起了精神,赶快取下皮尺等测量工具,个个都像上足发条的闹钟,快节奏地运转起来。

为了尽快掌握现场情况,我们每天吃完饭立即上路,一路颠簸在随时会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山路上,边查边看边躲避危险,晚上没地方吃饭,也没饭可吃,只能啃方便面,喝一口凉水。有时遇到没有粮食的老乡,我们就会将随身携带的食品留给他们。经过我们和后续施工队员的共同努力,最后在崇州建起校舍2600余间,共计72000平方米。6月10日,崇州所有学校终于全部复课,朗朗读书声又回荡在校园上空。

青川,是一个受灾十分严重的地方。断粮、断水、断电,绝大部分房屋倒塌,整个县城面临整体搬迁。截至6月初,灾区共发生余震11600多次,而发生在青川就有9000多次,5·12后最大的一次余震也是发生在青川。6月10日,省里任命我为河北赴青川先遣队队长,我与吴朝建、王卫民、杨旺水、伏力以及设计、施工共11人组成先遣队,踏上了援建青川的征程。都江堰距青川800余华里,下高速公路后还有160华里崎岖陡峭艰险的山路才能到达青川县的黄坪乡,开车需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山体滑坡随时出现,路旁常有被塌方砸倒或掩埋的汽车,惨不忍睹,危险重重。在这条生死路上,我往返了6次,其中有一次我们的汽车刚刚开过,一块巨大的岩石滚落下来。

我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可情况非常严峻,建筑材料异常奇缺,大型设备更是难见踪影。全乡260亩耕地,全部都是山地、梯田,活动板房不能成排建起,这样会浪费土地,效果不好。经勘查,我们最后确定利用20亩梯田为百姓建造过渡房,20亩土地,纵跨16级梯田,落差数十米,困难可想而知。经过我们多方联系,得到了解放军某师工兵营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铲车、推土机。当地老乡听说我们要为他们建造过渡房,主动开出自家的拖拉机,牵出自己的牛车,推出个人的小板车,帮助运送沙石。8天,仅用8天时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平整土地20亩,动土石方4000多立方米,建起了9套200平方米的板房。

刚开始,指挥部中只有我们几个人,食品大部分给了老乡,后来我们断炊了,幸亏河北老乡唐山志愿者王增庆给我们送来一大箱挂面,来慰问我们,就是这一箱挂面,支持着我们度过了8天时间。前线总指挥王增喜副局长已经54岁,由于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着急上火,嗓子失声,几乎是用手势、用哑语进行指挥。质监站副站长苌建虹,两次深入灾区,长达30余天,他带病坚持工作,6月19日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工地上,紧急入崇州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6月23日返回石家庄,因积劳成疾,病重入住市人民医院。我由于长时间在灾区工作,两次昏倒在工地上,被同志们抬回,自己都不知道……

截至6月23日,我们石家庄共建过渡房3000余间,60000余平方米,出动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1800余人,动土、石、沙一万余立方米,非常圆满地完成一期过渡房建设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出租车向四川开去

志愿精神闪耀灾区

大众凯华公司出租车司机 贾德利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曾两赴灾区进行志愿救灾服务。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地震灾区情况到底如何,我非常想知道。我在电视里看到了温总理看望北川重灾区孤儿的画面,那一片片的废墟,让参与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伤员转运工作的我,回想起了当年那些惨痛的场景。一下子,当过军人的我,作为学雷锋车队队长的我,再也压抑不住心底的使命感!到灾区去!哪怕只能亲手救出一个受灾群众,哪怕挖出来的是注定要终生残疾的受灾群众,我也应该去!

怎么去?报道中说灾区交通受阻,余震不断。突然,我冒出了一个念头,开出租车去。我马上拿起电话,问好朋友谷岳潘:“我开车去灾区,你去不去?“去!”,小谷毫不犹豫地回答,顿时让我热血沸腾。我之所以选择开车去,一方面可以保证尽快赶到灾区,另一方面,我的车到了灾区也可以派上用场。

我的爱人完全理解并支持我的决定。我准备了雨衣、迷彩服,当时只想着到灾区废墟里抢险,光橡胶手套就买了100副。为了能多装些救灾物资,我摘除了车上的防护网,我还特意在车体喷绘上了一条鲜艳的标语:燕赵儿女和灾区人民心连心。

爱人到超市为我买了价值5000多元的压缩饼干和火腿肠八宝粥。除了食品和水,我们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84消毒液,创可贴等物品。谷岳潘也买了近3000元的物资。

在一切都备齐装好车之后,5月14日后半夜两点多,我和谷岳潘出发了。一路上,我们一直在通过广播关注着灾区的情况。我们听到了温家宝总理15日下午到青川县木鱼镇视察灾情的消息,就肯定那里是一个重灾区。于是我们决定前往木鱼镇,之前,先在广元市应急办公室进行登记。

从广元到木鱼的路充满了凶险,我心急如焚但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艰难行进着。时常会出现余震、塌方和滑坡。180华里的路程,竟然走了将近八个小时,到达木鱼镇已近黄昏。当时整个青川灾区,通讯中断,断水,断电。这时,我们决定将救灾物资从车上卸下来,捐给受灾群众。一位解放军战士对我们说:“我领你们去,我知道该给谁,那里有的小孩儿已经两天没吃到东西了。”他说的是木鱼镇的文武村。我们将那些物品都给了木鱼镇文武村的群众。然后,立即和大连武警官兵投入到了木鱼镇农业银行营业所宿舍的废墟清理工作中。直到凌晨三点,工作结束,我们才驾车从木鱼镇奔赴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17日早晨6点多,我们来到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正遇上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消毒队伍,我们被批准加入进去,于是,我们17日、18日两天一直在凉水镇消毒灭菌,做防疫工作。在凉水镇桥上休息的时候,遇到了茅坝乡的书记和乡长。两个干部累得几近虚脱,因为自从地震发生以来,他们一直奔走在本乡散落分布在高山峡谷的自然村之间做安抚工作。茅坝乡距凉水镇有十几里的山路,地处深山。灾情同样十分严重,房屋几乎全部垮塌,4760人的吃饭成了天大的问题。乡长是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她的眼里除了疲惫就是深深的忧虑。当我取出仅有的一罐八宝粥递到她手里的时候,她留恋地看了一眼手中的八宝粥,一转身,就把它递给了身后一个抱孩子的老太太。我感动了,我震撼了。茅坝乡的老百姓是幸福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好干部!这样的干部就是乡亲们生存的希望。一下子,我明白自己接下来最大的使命是什么了。

5月18日晚,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与石家庄的志愿者朋友马豫伯联系,告诉她我正在青川灾区,急需食品。当夜,我就接到了马豫伯的短信,她在网上与成都的志愿者取得了联系,并发出呼吁,请求大家向茅坝乡伸出援手。在接下来的20多个小时里,石家庄和成都的志愿者们紧急行动了起来。1万袋方便面,1万包饼干,2吨大米,志愿者们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在极短的时间内筹措齐备,并由成都的志愿者司机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巨大危险,于20日下午将所有物资送到了茅坝乡老乡的手中。

接着马豫伯又在网上联系了一个慈善组织,22日,我接到了该会会长的电话,说24日将从深圳过来大批救灾物资,希望我能帮助协调。共包括:6顶30人的大帐篷,14530床棉被,31万平方米防水彩条布。听到这个消息,我振奋不已,将返程的日期继续后推。救灾物资到来后,我不但指挥,还多方协调车辆、人员,而且也和解放军战士们一起搬运救灾物资。

6月3日,我回到了石家庄,稍加休整后想起曾经有个家长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了,要是孩子能到你们石家庄读书就好了。”6月9日,我又一次踏上了奔赴灾区的火车。经过我的联系和协调,6月15日,8名学生和5位家长随我登上了广元开往石家庄的列车。在回来的路上,我还为孩子的就读学校和食宿等系列问题担心,回到石家庄后,让我一切都放心了。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给每个孩子送来了1000元的助学款,中华大街小学、雷锋小学和石家庄市第12中学都主动提出为孩子提供就学机会,精英中学还为孩子们提供假期间的食宿。

这次抗震救灾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大震震不垮我们的精神,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压不垮我们的脊梁。我们正在悲痛中积聚力量,我们更能在重建中收获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就业专场招聘会见闻
 
废墟旁的就业招聘会
 
 
 
 
    2008-06-27    新华社记者:程子龙 裘立华 仇琳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场针对受灾群众的就业招聘会26日在青川县举行。35岁的受灾群众缪齐丽一边填就业意向表,一边感叹:“没想到,政府这么快就想到为我们解决就业问题了。”
  招聘会会场设在青川县城的一个菜市场。地震后,青川县城到处是板房和帐篷,几乎找不到可以开招聘会的地方。有群众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有些人被埋在这个菜市场旁的废墟里。现在,活着的人要振奋精神,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招聘会由中华全国华侨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招聘会现场悬挂着“侨商心系灾区,襄助万人就业”的横幅。中国侨联经济部副部长安晨说:“祖国有难,华人华侨有责任伸出援手。在灾区人民最需要工作岗位的时候,侨人企业有责任帮助他们。”
  温州新丁香控股集团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平时公司招聘人员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这次面对灾区招聘,年龄放宽10岁,所有招聘岗位全部面向受灾群众。
  青川县有数百个公益性岗位向受灾群众提供,仅环卫工人岗位就可招收160人。
  上午9时30分,招聘会开始。一些“热门”企业招聘台前,求职者排起长队。一位叫王学会的女性应聘者说,家里受灾,什么都没有了,目前最迫切的事就是找份工作,否则无法生活下去。
  来自青川县大坝乡大坝村的青年王芝海在一家企业的就业意向表上填上了自己、弟弟王芝龙和弟媳妇赵玉霞三个人的名字。王芝海说,家里受了灾,10多口人要生活。母亲患心脏病,一个月药费就要600多元。现在全家人有力量的都打算找份工作,养家糊口。
  青川县建设局一位干部给记者出示了一份填好的环卫工人应聘表,表上求职人的出生年月一栏写着“1939年”。这位干部说,这位名叫丁建双的69岁老大爷特别需要一份工作,局里会考虑专门为他安排一个岗位。
  董小虎和卜小芳小两口一大早冒着余震危险从很远的板桥乡浮寨村赶来,他们在会场里来回寻找一个能同时聘用他们夫妻二人的企业。董小虎说,他家房屋倒了,还有个1岁的娃要养,找份工作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最后在一家招聘单位台前填了表,董小虎说:“填了表,就要我吧!”
  59岁的董有群是为儿子找工作的。董有群说,她的儿子震后到浙江找工作去了。听说有浙江企业到青川来招工,儿子特别嘱咐母亲到招聘会现场为他找份工作。董有群填了表,还是担心那家企业不要儿子。
  广元市劳动局局长李在场说,地震后,广元新增因灾失业人员11.8万人,青川新增因灾失业人数不少于2.8万人。他们急需就业,养家糊口,希望援建灾区的地方能援助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结束对招聘会现场采访时,一位山区来求职的妇女把手中仅有的一瓶水递给记者。灾区人用朴素的行为诠释善良和坚强。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穆斯林群众为“5·12”大地震灾区募捐记事http://news.QQ.com  2008年06月27日07:3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于是,在中国,一场被称为史上最宏大的救援行动随之展开。

  -->

  在青海高原,百万穆斯林群众更是群情激昂,一马当先,炽热的爱心汇聚成的强大洪流,滚滚流向一个与我们山水相依的地方——巴蜀大地。

  大爱:在古城的街巷汇集

  5月16日,适逢穆斯林主麻日。在青海省伊协、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积极号召下,青海穆斯林群众募捐行动进入了一个小高潮;各地城乡穆斯林群众慷慨解囊、踊跃捐款……

  当天中午12时30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捐款活动开始。

  高原五月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千年古寺肃穆的院落,更洒在了人们的心间。当一个个表情凝重的穆斯林同胞,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近摆放在大寺院中的募捐箱,把饱含浓情的一份份捐款投进捐款箱时,眼里都噙满了泪花。

  一位老人哽咽着说:看到电视上报道着一名年轻的女性,死了还在用乳汁喂着只有几个月的孩子,我们的心都碎了啊!又一位老人含着泪水说:看到那么多的人一瞬间就失去了家园,没有了亲人,我们很痛心……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共同的心愿:快捐点钱,用自己微薄的爱意,抚慰那些创伤的心灵,让他们重新有一个温馨的家。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募捐的队也排得越来越长。队伍中有黄发垂髫的孩童,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艰苦创业的企业老板,也有年富力强的产业工人……从几元到几千元,人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他们掏出随身所带的零钱,一元、二元、五元,统统捐了出来。

  一位回族老大妈在孩子的搀扶下来到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虔诚地拿出了200元钱,含着热泪投进了募捐箱里。她还满怀内疚地告诉周围的人,她真的很想再多捐一点钱,但心有余却力不足,那200元钱其实是政府发给她和两个孩子的低保金……

  两位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青年,为了赶上这次与众不同的募捐活动,搭乘班车从300公里外的祁连山下来到西宁,在主麻日聚礼前,如愿以偿地把12000元捐款交给了大寺管委会。

  甚至有许多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做出了少吃两斤肉,少穿一件衣,省下点钱支援灾区的感人行动!

  在这些看似平凡,但却折射着人性光芒的义举中,人们感受着大难中的大爱,更感受着一个民族的慈悲情怀。

  而西宁的穆斯林企业家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慷慨解囊,从不同渠道的积极捐助。回族企业家冶福财当场捐款100万元。他说:“我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想为汶川灾区献点爱心,为祖国分担点忧困。”来自湟中县大才回族乡的张氏家族为赈灾捐款200万元……还有许多不愿意留下姓名的捐助者,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在同胞遭受巨大灾难的时时刻刻,高原大地上穆斯林群众都不约而同发出了一个声音:要为灾区人民加油打气,为受难同胞奉献爱心。

  省政协副主席、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教长马长庆先生在几个重要场合的讲演中,引经据典,阐述了伊斯兰教倡导救危扶困,扶助灾民的旨意,强调穆斯林同胞要发扬救灾济困、团结友爱的精神,为抗震救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份来自青海省红十字会的简报中称:截止到5月底,西宁地区穆斯林群众为四川灾区捐款累计近400万元。而青海穆斯林支援四川灾区救援物资车队,则是青海省第一个到达灾区的民间志愿者组织!

  民间自发的爱心活动汇聚成如此巨大的洪流,这在西宁、乃至青海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行动:来自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当真挚的感情,纯朴的爱心从高原大地飞到巴蜀山川,汇聚成了一曲青海穆斯林众志成诚、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动人乐章时,人们的目光也再次聚焦到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坐落在西宁市东关大街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如今,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这里举行的重大活动,更能集中体现出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新气象。

  也正是在东关清真大寺的号召下,青海广大穆斯林群众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在历次灾难面前,穆斯林群众不顾自己的困难,积极为灾区奉献爱心的义举,被世人所称道。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抗洪救灾。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组织广大穆斯林群众共捐得4万元善款汇往湖北灾区。

  2005年,东南亚发生海啸灾难。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发动穆斯林群众捐款5万元,通过青海红十字会汇往灾区。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冰雪灾害。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动员穆斯林群众捐款4万多元……

  这样扶危济困的善举小到治病救人,大到今年的赈灾,还有很多很多;广大穆斯林群众总是感同身受、心忧灾民,总会在第一时间迅速投入营救、募捐、救灾行动之中!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笔笔爱心捐款,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总是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而向受灾同胞传递一份关怀、祝福、牵挂、支持汇成了这个夏天里人们关注的最强音!

  志愿者车队:一路爱心一路感动

  5月16日,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联手西宁玉带桥清真寺发起了第二次赈灾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80万元,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青海各族穆斯林支援四川灾区救援物资志愿者运送车队,满载着清油、帐蓬、棉被、清真食品等价值20万元的物资,整装待发。

  5月21日,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前门举行了青海各族穆斯林支援四川灾区救援物资车队出发仪式。马长庆在送行仪式上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穆斯林群众的光荣传统,我们要慷慨解囊,献上爱心,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马长庆满怀深情地提议:“为灾区同胞作祈祷,为赴川支援灾区车队作祈祷,让他们一路顺利,平安到达。”随后,由11部大小车辆组成的车队满载着青海穆斯林的一片爱心,向四川地震灾区驶去……

  5月23日中午12时左右,车队千里迢迢来到了四川省广元市。广元市政府有关领导接待了我省志愿者运送车队,接待同志说:这次地震,给我们广元市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所辖青川县灾害惨烈,为历史罕见。正当广元市300万人民奋起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你们从青海远道而来,正是你们的这份深情厚谊,让我们备感温暖,帮助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也更坚定了我们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

  听说青川的灾情严重,顾不上吃饭,车队再次准备向青川驶去。临行时,一名灾区群众拿来了一箱矿泉水,他拉着运送车队志愿者的手说,自己实在是太感动了,没想到青海的穆斯林群众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赶来,为灾区带来了款物。这名灾民非要让车队带走那箱矿泉水不可。他说,希望青海的朋友走在路上不要渴着。

  5月24日早晨,运送车队终于来到了青川县木鱼镇中学。这里的旧校舍已经成了废墟,运送车队志愿者拿出了5万元现金捐给了学校。当他们看到旧校舍成了废墟,穆斯林群众的心情无比沉重,在附近的用一个帐篷扎起的新校舍里,当队员们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时,大家的心里好受了许多。在新校舍里,老师、心理医生们陪伴着孩子们,孩子们手捧着新书显得很高兴,因为从明天起,他们又能上课了。而附近不远处,解放军战士正在忙碌着……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着运送车队的志愿者。

  “孩子们,别怕!有我们在,有全国人民在,别怕!”志愿者们深情地安慰着孩子们。

  在发放救灾款物过程中,一名在地震中丈夫遇难的妇女领到了1200元救助金,而过了一会她又把钱退回来了。这名妇女说,自己的女儿已经领了一次,她再领就不像话了。

  还有一次,一名40多岁男子也来退还一箱方便面。他说,自己家的房子虽然塌了,但全家人都安全,这些方便面应该给其他人家,他家绝对不能多拿。

  5月25日上午10时许,车队向青川县城以北13公里的李子坝行进。因为道路被滑坡的泥石流隔断,车队根本无法行进。运送车队志愿者准备徒步行进时,忽然来了好多骑摩托车的村民。原来,他们是李子坝群众自发组建的义务摩托车运送队。“我们是来接青海的回族志愿者的,听说他们要来给我们送救灾款物,我们感激不尽啊。”一位骑摩托车的男子说。

  骑在摩托车上,志愿者们一边行进,一边冒着不时塌方的危险,最终安全地来到了李子坝……

  在这次前往四川灾区的我省运送车队中,志愿者魏生华已经76岁高龄了,尔海等8名群众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可是为了献一片爱心,他们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献上了一片爱心。

  5月27日,运送车队志愿者开始从灾区返回。从5月21日到27日的几天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四川灾区11个乡镇,行程400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这次爱心救援之旅。

  在这个不平凡的夏天里,青海穆斯林群众的内心深处充满了爱心、勇气和信心!

  青海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尼玛女士在参加了穆斯林群众募捐活动后深情满怀地说:国难来临之际,我们青海的穆斯林群众心系灾区,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为灾区献上了青海穆斯林群众的一片爱心,使我们很受感动。我代表灾区受灾群众,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代表青海省红十字会表示深深的感谢!(作者: 李晓东 王心阔)

  生命卫士:爱从高原延伸——青海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队工作剪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

  危难时刻,省委、省政府迅速组建青海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队,奔赴灾区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之中。一个多月来,我省全体医疗防疫队员临危不惧、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日以继夜奋战在理县、青川、雅安、芦山、名山、天全、崇州等重灾区,为及时挽救灾区群众生命,有效预防疫病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累计救治伤病员近7000人次,开展大小手术88台(例),消杀灭卫生防疫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取得了医疗救治全到位、卫生防疫全覆盖的阶段性优异成绩,赢得了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我省全体医疗防疫队员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更体现了”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体现了自信、开放、创新的时代风采,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马志荣)

  (青海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32名禾城“白衣天使”赴川援建
 
 
2008-6-27 7:22:40
    简要内容: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昨天中午12时30分,我市卫生系统32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从市卫生局出发,前往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参加卫生重建工作。据介绍,这已经是我市第8批奔赴四川救灾的卫生工作人员,但也是第一批以灾后重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人员。据统计,我市已累计派出119名卫生救援人员前往四川灾区。 

    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昨天中午12时30分,我市卫生系统32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从市卫生局出发,前往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参加卫生重建工作。据介绍,这已经是我市第8批奔赴四川救灾的卫生工作人员,但也是第一批以灾后重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人员。据统计,我市已累计派出119名卫生救援人员前往四川灾区。

    据了解,我省卫生援川工作目前已经从应急救援进入对口支援重建新阶段。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对口支援市、县,我市此次具体承担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房石镇、曲河乡、蒿溪乡、乐安寺乡、前进乡、大坝乡的卫生对口支援重建工作,分别由市本级和5个县(市)各自承担相应的卫生重建任务。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此次卫生对口支援重建任务十分繁重,他们将在帮助灾区重建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还要帮助做好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卫生防疫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因此,这批援建人员很可能会在灾区驻扎3个月的时间。

    记者从队员名单中发现,这次派出的32名卫生支援人员分别由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专业人员组成,还第一次出现了女性队员。今年32岁的聂智兰是南湖区新丰中心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昨天在出发现场的她看上去非常高兴。“自从地震发生后,我就一直想去帮助灾区。可是市里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同意自己的申请。这次能够成为全市第一批前往四川的女性医疗服务人员,我感到非常高兴,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一定会将嘉兴人民的爱心带到灾区,努力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8-6-27 07:2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士兵马帮”闯马公(图)

李书伟摄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一支“士兵马帮”,背负大米等物资,徒步向青川县最偏远的马公乡进发。

  “马帮”其实没有马,只有一帮嗷嗷叫的“小老虎”。他们是素有“中原猛虎”之称的济南军区某团的80名官兵,每人背负着近百斤的大米等物资。

  地震中,马公乡成了一座真正的“生命孤岛”。数百名尚未转移群众的生活物资,全靠官兵们用肩扛手提等方式,涉险翻山运入。

  趟过溪流,翻越陡坡,两座大山甩在了身后。空手跋涉的记者已经气喘吁吁,背粮的战士们更是汗流浃背。
山越来越陡,官兵们不停地用砍刀劈开灌木才能通行。

  中午13时,大家稍作休息,啃了些干粮当午餐。军医殷少华指着山谷说:“我在那地方还"睡"过一小觉呢!”原来,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殷少华和卫生员到一个偏远村庄救治一名老乡。疲惫不堪的他一脚踩空,掉入山谷。全营官兵找了一夜,直到凌晨4时,才发现殷少华浑身是血,躺在山谷的灌木中。

  16时左右,终于到达第6座大山脚下。特招士官李培养是全团年龄最小的战士,可背的东西一点不比别人少。40岁的六级士官赵宗刚像变魔术似的,掏出一瓶矿泉水递给他。

  19时许,夕阳沉入远山的怀抱,“马帮”抵达马公乡白草丫营地。另一组官兵从他们肩上接过背篓,向着分布在深山之中的村落继续进发……

  (本报青川6月25日电)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最后一个与外界隔离乡镇恢复通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05:38 地震中与外界隔离的乡镇终于恢复交通了!”昨日上午,在广元市青川县抗震救灾一线的猛虎师官兵给本报打来电话介绍说,6月25日上午,青川县马公乡恢复通车,结束了连续封闭34天的状况。至此,青川县所有乡镇全部通车。

  在5.12地震中,青川县山体大面积滑坡,石坝乡至马公乡的道路成为交通恢复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负责道路抢修工作的济南军区某部连续奋战12天,终于使马公在6月25日恢复通车。当天下午2时15分,一辆满载救灾物资的大货车缓缓驶入了马公乡三台村。这6吨物资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衣服和部分药品,是马公乡受灾以来首批靠车运进来的救灾物资。


发表于 2008-6-2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强顶帖!!!!!!!!!!!!!!!!!!!!![em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有11多万的劳动力 青川急需一所技工学校
2008年06月27日 04:00: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 开车从广元市区出发,经过约两个半小时弯弯曲曲的山路,才到青川县城。大地震把浙江和青川紧紧联系在一起,昨天,浙江省侨联带队的浙江侨字号企业招聘团就走进了青川县。

  家长打工企业 解决孩子读书

  昨天的招聘会吸引了整个青川县居民。上午,一位中年妇女在温州巨一集团招聘台前停留了好一会,几次想上前询问却又退了回去。招聘人员一打听,才知道她叫赵芝蓉,今年37岁,青川县板桥乡人。当被问到有几个人想去温州工作时,赵芝蓉突然哭了,她说她现在和上初一的儿子相依为命,想出去打工却放不下儿子。

  “没关系,如果你真想到我们这里工作,儿子上学的事我们可以帮着解决。”温州巨一集团的负责人戚益农很肯定地说。

  青川很需要一所技工学校

  “整个青川县有11多万的劳动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来青川招聘。”青川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何文容说。

  “在赴川的两场招聘会中我们发现,不少灾区的老百姓求职技能相对偏低,如果单一在灾区举行招聘会并不一定能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需求。”省侨联副主席吴晶说,青川现在很需要建一所技工学校。

【专题】抗震救灾 浙江在行动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翁浩浩 编辑: 陈新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专家: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有四条

2008年06月26日 18: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6月26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题为《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的专题讲座。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在讲话中指出了北川县城在地震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

  张培震说,这次地震破裂带南段的映秀镇和中北段的擂鼓镇-北川县城一带的位移量最大,这两个地段可能是能量释放最集中的地方,地震灾害也最严重。另外,这次地震破坏严重的地方无一例外地都坐落在断裂带上。

  张培震指出,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有四条:

 

  1.映秀-北川发震断裂从整个县城通过;

  2.县城附近的地震破裂位移量大,地震在这里释放的能量也大;

  3.县城坐落在河滩松散堆积物之上,场地效应和地基失效使破坏加剧;

  4.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岩石崩塌使得灾害雪上加霜。

  张培震还提出,5.12汶川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做到了科学合理地抗震设防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四川彭州市白鹿镇中学的两栋教学楼分别位于发震断裂两侧,地震时断裂错动达2.1米,但由于教学楼避开了断裂,并且建筑质量较好,楼房没有倒塌,也没有师生的伤亡;而坐落在发震断裂带上的北川县城的毁灭性破坏恰恰是一个反例。

【编辑:吴歆】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派两百余医护人员赴青川 3年内完成卫生重建

 

2008年06月26日 21: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社杭州六月二十六日电(江耘 陈李杰 俞欣)二十六日,浙江省派出两百六十二名监督、疾控、医护人员赶赴四川青川县,全力协助当地医疗卫生恢复重建工作。

  记者今天从浙江省卫生厅了解到,浙江共有十一个地市和二十九个全国百强县对口支援青川县的三十六个乡镇。加强对青川县卫生人员的培训,对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指导。

  根据浙江省卫生厅要求,该省的各对口支援单位到六月底全面完成对青川县三十六个乡镇的医疗、防疫队伍接防工作;到七月底支援青川在县城、乡镇和安置点建立基本的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体系;到九月底全面完成青川县县级、乡镇和安置点建立基本的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体系;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青川县县级、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临时板房建设,基本恢复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三年内全面完成青川县卫生系统的对口重建任务。

  目前,浙江省卫生厅已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省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灾后重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下设了综合协调、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物资保障、灾后重建等七个工作组。(完)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