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南郭散人

[诗词歌赋] 寻诗问道——田园牧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桑扈之什
桑扈1
【原诗】                         【译诗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          青雀声悦耳,毛羽色彩明。
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君子乐逍遥,上天保福荫。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          青雀声悦耳,转颈有精神。
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君子同欢乐,万邦依藩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          藩屏撑柱梁,诸侯谨遵行。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守礼不逾矩,洪福享不尽。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弯弯犀角杯,醇酒润在心。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贤交不倨傲,万福赐苍生。
这篇诗别以为短而小看它,它里面藴含的道理可一点不小。它作为这一组什的领曲是有其原因的。“青鸟”指的是大夫家臣,都是一家子叔伯兄弟们,能聚积在一起喝酒作乐,衣饰华丽,交谈悦耳,全都是“受天之祜”,而天子是“万邦之屏。”是“百辟为宪”的准则,这一点可不能轻视忘记了。只有做到“不戢不难”,才能“受福不那”。“兕觥其觩”中“”,是有特殊含义的。犀牛凶猛吧,它的角却被人做成杯子,连杯子也必须弯曲着,否则后果不言自明,各位自己去体会吧。天子的酒不好饮,里面包涵着政治思想的主题。
鸳鸯2
【原诗】                      【译诗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鸳鸯双双飞,婚姻是罗网。
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君子寿万年,福禄同安享。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鸳鸯在鱼梁,互理双翅膀。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君子寿万年,幸福久绵长。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         乘马有马厩,铡草喂料忙。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君子寿万年,福禄来滋养。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         乘马有马厩,饲草还喂粮。
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好人乐万年,福禄永安康。
钱钟书有一部小说叫《围城》,引了一句西方的名言,说婚姻好比是座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道理不错,比喻精当,但不如这篇《鸳鸯》中的“毕之罗之”形象生动。“”是主动的,用媒妁、同事、亲戚、朋友的小网抄;“”是被动的,张开大口等你触网。婚姻正是这两种情况,除此而外没有第三种。这篇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鸳鸯作为斯守终身,不离不弃的象征,至少被中国人传了几千年。千万别拿科学观查数据来驳诘,那会破坏诗意。而鸳鸯又是郎才女貌相匹配的现实特征。这一对新婚夫妻结婚后,祝愿他们要像鸳鸯在鱼梁上那样互理双翅膀,要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秣之摧之”那样精心照拂。马有乘马、驮马、走马,而且“乘马”都是一马一伕,今天也一样,一个人喂两匹马是会打斗的。最后是美好的祝愿“福禄宜之、艾之、绥之”,之是永无止境。还有比这更好的词吗?
3
【原诗】                       【译诗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         皮帽真漂亮,戴它去何方?
尔酒既旨,尔殽既嘉。         你家美酒醇,佳肴又芳芬。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跟我别见外,兄弟非外人。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好比萝与丝,攀援松柏身。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         没见君子面,忧心不安宁。
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既见君子面,别说多高兴。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         皮帽真漂亮,又要去哪方。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你家美酒醇,佳肴又时当。
岂伊异人?兄弟具来。         跟我别见外,兄弟亲上亲。
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好比茑萝丝,紧攀青松身。
未见君子,忧心怲怲;         没见君子面,忧愁裹乌云。
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既见君子面,好命遇好运。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         皮帽真漂亮,端正戴头顶。
尔酒既旨,尔肴既阜。         你家美酒醇,佳肴又丰盛。
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跟我别见外,兄弟甥舅亲。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就象雨夹雪,珠霰漫天云。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死丧期不远,几回相见能。
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醉乐在今宵,君子图尽兴!
头戴鹿皮帽,腰束五彩巾。打马去何处,娼家时调新。
这个人也戴顶鹿皮帽,却是去参加别人家宴,是“兄弟甥舅”的一家子。这个人是自来熟,口才好,比诗圣强多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甫家曾经也是长安显贵“韦杜”中的杜家,老祖宗是杜预,爷爷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他父亲又是县令,很过了几天公子哥儿的好日子,年青时还追过诗星李白。等到父祖一死,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就是我引的这几句,还多不引,别丢诗圣的脸了。“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借人攀高枝,这家伙恭唯得很得体。大家族中,总有这支强那支弱,正象树上的枝叉与主干。“未见君子,忧心奕奕。”那种神情,是装不出的,“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庶几有臧。”真情中也会有谄媚,这种谄媚还让人很受用,有一种让人厚待的欲望。第三章中“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形容得更好,雨雪霰在天上是一样的,降到地上前因温度,晶核,团结大小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最后是宴会的主词“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虽然在热闹的气氛中,渲染出一点及时行乐的情绪,也是实写实情。写得绝好,有一点点这样的情絮,不能说就是及时行乐的醉生梦死,那李杜死多少回了?
车辖4
【原诗】                         【译诗
间关车之辖兮,思娈季女逝兮。     车辖哐哐响,姑娘离家乡。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饱饥得饮渴,德淑合一堂。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谁说没朋友,家宴欢乐长。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平林茂而密,锦鸡栖树上。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丰硕健美女,德行好教养。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宴中真欢愉,爱意久绵长。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谁说没好酒,亲口尝一尝。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谁说没好菜,启唇齿留芳。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德行我难配,歌舞表意长。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车停在高冈,砍柴烧火旺。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砍柴烧火旺,柞叶婆娑响。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只要在一起,我心真欢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山高望不尽,大道多来往。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四马奔驰行,抖缰如弹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今生乐新婚,欣慰最称心。
这篇诗歌以新婚亲迎新娘子为题,有很多岐义,可以统统不看。以诗谈诗,此诗比前几篇更大胆开放,“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这是隐中明指,年青人都这样,色与德选择,绝对是色,因为色可疗饥渴,德可给人什么?“依彼平林”,“平林”也指社会地位,但是,即便是“平林”,也“有集维鷮”来居住。第四章就是在外面过夜。曾经看过某本书中的一段,说新婚夫妻在家族社林中过夜是上古习俗,哪本书记不得了,但决不是乱说意测。第五章头两句本意与今天的延伸义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本义是高山那样的高贵门第,那可不是随便进得去的,而大路上人来车往很多,可以有挑选的余地。现在义是“品德像山那样高,我们永远也达不到,道行如大路一样,可以容纳很多人来往求教。”两相比较,古今义都好,用得好才好。诗更好,好处在自己揣摸之中。
青蝇5
【原诗】                      【译诗
营营青蝇,止于樊。            营营苍蝇飞,停在篱笆上。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谦蔼好君子,莫信谗言谤。

营营青蝇,止于棘。            营营苍蝇飞,停在枣树上。
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谗人无标准,四方都搅黄。

营营青蝇,止于榛。            营营苍蝇飞,停在榛树上。
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谗人无是非,反目亲不象。
取喻确切而传神,道理深刻充分。“青蝇”从此成了谗言谗人佞人的代称。“谗言伤善,青蝇污白”,屈原因谗投汨罗,陈子昂因谗丧囹圄,“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李白因谗不得见。“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等等,源头就出自这里,艺术慨括力很强。另外,青蝇停的地方是“止于樊。止于棘。止于榛。 ”这三种树木都有刺,有青蝇停留的理由,今天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便是此意。先要有刺有缝,青蝇才会聚集。
下节、宾之初筵6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了等检审,看不见,时间一过又编辑不了,郁闷,各位看官将就看吧。
若可以,请斑竹帮忙编一下,看起才顺眼些。
谢谢!

发表于 2015-3-2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要孩子的妈妈注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宾之初筵6
      【原诗】                       【译诗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宾客初入席,左右分主次。
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食器摆端正,瓜果两边齐。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          酒好甘又醇,拱手同贺礼。
钟鼓既设,举醻逸逸。          钟鼓架设好,举觞敬不息。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靶标立端正,弓箭候射礼。
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射手披挂全,恭献好武艺。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发矢中靶心,饮罚莫推辞。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          笙舞萧鼓奏,乐音和声起。
烝衎烈祖,以洽百礼。          进献娱祖宗,礼到厚情谊。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百礼依次上,隆丰看不及。
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神灵赐洪福,子孙享安逸。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          欢快喜气扬,各显真本事。
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宾客选对手,主人站中立。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斟酒满高爵,中的即饮毕。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          宾客初入筵,温温表恭启。
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还未到醉处,威重吐豪气。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          待已喝醉时,重威换浮语。
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离座四处看,踉跄舞袜底。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          还未喝醉时,庄严皆可励。
曰既醉止,威仪怭怭。          都已喝醉时,庄严荡然去。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高呼我没醉,规矩全失礼。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          宾客醉满堂,呼喊难止息。
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盘盏胡乱爬,摇晃多蜷曲。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          都说醉了好,不知有过失。
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帽歪歇头顶,醉步失节律。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          醉时便离席,主客两扶持。
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醉时不退出,败德留恶迹。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饮酒缘尽好,端庄丧礼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凡是饮酒人,有醉有清晰。
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既立监酒令,又设佐酒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          醉汉虽难看,不醉反觉耻。
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从人勿劝酒,轻慢他人睥。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          不言就不言,不语就不语。
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醉后胡乱话,角羊跑哪里。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饮礼限三杯,再劝也别提。
    读此诗以为时空倒错,好象是进了现代公款吃喝中的团拜会,看来两三千年前的老祖宗,做了不良的示范,今天我们还能从我们身上,找根源在他们那里。筵会开始时今古一样,都是彬彬有礼,道貌岸然,主人讲话致词,客人鼓掌互问安好,音乐响起,彩灯迷幻,斟酒布菜,优雅有礼。待到酒过三巡,就开始“舍其坐迁”了,到处找同事朋友同学敬酒,满堂都是人影晃动,搀过来扶过去,抓起也不知谁的筷子吃两口压酒气,祖宗们是赌别人射箭,今天是自己双手划拳。今天的花样比祖宗们多多了,祖宗们还是寒酸些,有桑拿吗?有推背揉穴吗?有卡拉OK吗?有没有的多得多,我们是该骄傲呢还是羞耻?反正老祖宗曾说过此物可亡国。应该把仪狄杜康永远禁闭,国家税收和就业又会受影响,唉,如之何?
诗中用很多连绵重叠词“秩秩”“逸逸”“温温”“反反”“幡幡”“仙仙”“抑抑”“怭怭”“僛僛”“傞傞”,在一篇诗中用这么多极为少见,也给律诗留下了许多借鉴的榜样。

                    鱼藻7
      【原诗】                      【译诗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鱼在藻中行,摆头把尾摇。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君王在镐京,欢饮乐逍遥。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鱼在藻中行,长尾正缥缈。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君王在镐京,饮酒乐陶陶。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鱼在藻中行,蒲下正安好。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君王在镐京,其居无限好。
    这是美刺中的上品。“鱼在在藻,”两个“”,与“明明德”中的两广个“”可以互训。然后写鱼得水藻而优游,王在镐京而欢饮。那“有莘其尾”长尾缥缈的鱼是哪位?是褒姒吗?而浓密的蒲藻正是镐京的宫舍,而君王正临池观鱼玩鱼,饮酒欢乐,但君王“有那其居”是该干这个的吗?表面上看这是安闲舒适的,惬意赞叹的,但在鱼水之欢下,鱼藻成了主角,君王与鱼藻融为一体。毛诗说是刺,我认为说的对,确是有刺。见到赞美是常态,看出鱼刺是水平。

                    采菽8
      【原诗】                      【译诗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快去采大豆,方筐圆篼盛。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诸侯见天子,王要有赐赠?
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谁说没贡献,路车载马乘。
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何物将他赐?袍黼已制成。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         翻涌泉水边,可采水下芹。
君子来朝,言观其旂。         诸侯朝天子,可观旌车近。
其旂淠淠,鸾声嘒嘒。         猎猎旗帜扬,嘒嘒鸾铃声。
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骖车导驷驾,诸侯已临近。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红皮护大腿,裹腿斜扎胫。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         不怠无骄狂,天子赏赐赠。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         诸侯乐相见,天子颁策命。
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诸侯谢天恩,福禄不住申。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柞树枝条展,羽叶密纷纷。
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诸侯乐同宗,卫国领重镇。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         天子乐兄弟,万福共享分。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左右善理政,万方表恭敬。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         碧波泛杨船,缆绳系在岸。
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诸侯乐朝觐,天子识臣颜。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         诸侯乐封赐,福禄享不完。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优哉又游哉,国泰得民安。
    这是描叙的朝礼,译得极为艰难,难在六个“”字上。细揣诗意,乐是层层加深的,因此,不能照字面全译为快乐,只有加点油盐酱醋增加味道,但决没有超出诗中的范围和内容。全篇用的是赋体。从采菽开始到碧波泛舟止,五章诗歌意尽词完,但余味悠长,特别是用柞树来形容同宗共枝的关系犹为贴切。柞树在古代有大用处,木材坚硬,多制做成车梁和辕桥,柞叶羽状对生,象征天子诸侯同枝连襟,而且,柞叶是养蚕缫丝的原料,桑蚕丝和柞蚕丝粗细色泽不同,柞蚕丝多用作袍衮帷慢,结实奈用。而诗中的豆也是同荚共居,水芹更是簇蔸丛萌,枝叶再远根都同在一处。虽然从诗中未见诸侯贡物,只说“路车乘马”,想必不会少贱。而天子赏赐虽有“玄衮及黼”,但豆芹不也太薄了些吗?其实不然,“”是柞丝织的,豆芹表的是情义。正礼完了,天子与诸侯共同泛舟,互相认识,有的是新君,有的是排谱知伦常,而那条系船的缆绳,表明都是出于一脉,再远也系在一只“大周”的舟上。所以我说诗中之物,都是有指象的,看热闹不行,要想通了,才会理解诗意。

                    角弓9
      【原诗】                      【译诗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牛角盘强弓,弛弦便向前。
兄弟昏姻,无胥远矣。         兄弟联婚姻,不可太疏远。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如果太疏远,百姓都会看。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以此教百姓,子民跟着干。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彼此亲兄弟,宽厚少艾怨。
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倘若少亲和,互憎会伤残。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人中有不良,怨恨责对面。
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受爵不谦让,自己理忘完。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老马当幼驹,后果很难看。
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饭吃七分饱,酌酒五成半。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勿教猴爬树,难阻落尘丸。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君子有美德,小人来附愿。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雪花满天飘,光照便消散。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下愚不谦恭,屡屡使骄悍。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雪落浮悠悠,光照流成滩。
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野人貌粗俗,我心忧烦乱。
    这是一篇比寓说理诗,用亲情礼义讽劝诸侯间的争执或战争,别信游士这些小人的挑拨离间。用弓箭的反作用力来设喻,看来观查的仔细深刻。在自然界,最大的力就是反作用力,使的力越大,离的距离也越远。诗中讲怎么以身作则,给子民做好榜样,君王怎么教,子民就会怎么学,有些事,教也是没用的。你不可能不让猴子爬树,也不可能不让灰尘别落在泥土上,只要自己做得好,外面的人便会前来依附,而那些小人和谗言,也会象太阳照射下的雪花那样消化,变成水流走。特别是“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这是有特指的。诸侯中有的辈份,可以是天子的爷爷辈,你不尊重顺从照顾体量他,还拿低一两等级的下属对待,正像戏老马为驹,不踢个鼻青腿折才怪。三千年前说出这样的道理,是亚里士多得那样的哲学家,比孔子老子还要深刻些。

                    菀柳10
      【原诗】                      【译诗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弯弯柳树下,不可去依憇。
上帝甚蹈,无自昵焉。         上帝多变换,何必太亲昵。
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让我安国政,后来受惩极。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         歪歪柳树下,阴凉随时移。
上帝甚蹈,无自瘵焉。         上帝多变换,何必自取疾。
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使我安国政,反到逐野地。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俊鸟努力飞,天上可广逸。
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人心不可测,何处是终底。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令我安国政,居然遭凶噬。
    有很多解此诗者都说是诸侯怨天子,可能有误,应该是大夫一级的怨天子诸侯才对。菀柳就是歪脖柳,虽然茂密,也难以倚树乘凉。而且树荫也会随阳光的移动而移动。靖是安,“上帝甚蹈”较难,一是反覆,二是变幻,三是无常,结合“俾予靖之”也应是“上帝”赋于的权力,因而可以理解为“上帝”也在快速变换,后来的“上帝”不认过去的“先上帝”,所以他才会被“极焉、迈焉、凶矜”。上帝”是“上天皇帝之子”的简称,天子诸侯都是。从诗歌中可以推知,此诗应在春秋中晚期,诸侯兼并厉害时创作的,是一个不受新朝待见的大夫。所以他才发出了“有鸟高飞,亦傅于天”的感叹。

下节、【都人士之什】

发表于 2015-3-2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了几次发不出来,说有不良信息,不知怎么回事,只有等网通顺了再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人士之什
                   都人士1
      【原诗】                       【译诗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          那些京都人,狐皮袍子黄。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容貌少喜怒,说话有文章。
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行为遵周礼,万民所仰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那些京都人,笠冠青丝镶。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          士人和妇女,发稠如流淌。
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如今见不到,我心难开张。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          那些京都人,玉石坠耳旁
彼君子女,谓之尹吉。          士人与妇女,见面道吉祥。
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如今见不到,我心结惆怅。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          那些京都人,衣带垂丝绦。
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士人与妇女,发卷如尾翘。
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如今见不到,都说早跑掉。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          不是他们错,错带让人跑
匪伊卷之,发则有旟。          不是她们卷,错卷让人遥。
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如今见不到,让我说甚好。
    先要解释几个词的意义,因为我与众家大不同,先解释免得挨骂。第一个是“谓之尹吉”中的“尹吉”,传统解释两义,一是两个姓,尹、姞;二是尹吉甫,尹吉甫肯定不对,吉甫是名,尹是官职;我译释的是“你好,”见面首先问好道吉祥,然后有所需再问贵姓台甫,联系到此章的统写,我译为“见面道吉祥” 更合情理事理些。然后是“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垂、带、卷、旟这四个词,与过份结合起来便是错,错的不是物形本身,而是人“彼都人士”。这是在镐京见到凋蔽的形象,新旧对比才显得那么强烈忧郁愁懑,难以忘怀,从而发出对昔日的思考。是谁让他们“狐皮袍子黄”“笠冠青布镶”“玉石坠耳旁”“衣带垂丝绦”“发卷如尾翘”。 他说“不是他们错,错带让人跑。不是她们卷,错卷让人遥。”然后发出无可奈何的喟叹“如今见不到,让我说甚好”后面的“为什么”会成这样的问题,留给听者和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篇《都人士》当得起领曲。
    古今人都说,诗无达诂,译解错了也别骂得太很呵。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短点发,长了又怕发不出来.明天接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绿2
      【原诗】                      【译诗】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整早采绿刍,不满小半捧。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头发蓬松粘,回家洗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整早采靛蓝,衣兜装不满。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五天是约定,六日不回还。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以后他狩猎,我就套弓箭。
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以后他垂钓,我就理丝线。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         钓的有什么?有鳊又有鲢。
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鳊鱼鲢鱼多,大家都来看。
    靛蓝与绿刍,是以二百年前农村家家必种的染色植物,因为家家都必须织布。诗中女主人因丈夫猎狩过期不归,心里愁闷难遣,做什么都没心情,她想等丈夫回来以后,无论打猎钓鱼,都要跟他在一起。“鳊鱼鲢鱼多,大家都来看。”略有一点点夸张,但不伤原意。应该是“鳊鱼鲢鱼多,他钓我来看。”其实看还不如不看,急。这里发挥了一下“薄言观者” 的意义,今天大多数都是这样情况。她想象钓到鱼后,邻居们都来围观的情形,心里有一种惬意的炫耀自得感。轻松又有情趣,小雅中也有风歌的味道,正如用通俗唱法唱美声,真的是好。

                   黍苗3
     【原诗】                      【译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蓬勃黍苗壮,好雨夜滋养。
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悠悠南行路,召伯来慰奖。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我拉磨盘来,你驾牛车往。
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任务已完成,今日回家乡。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         我驾你步行,你师我旅长。
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任务已完成,今日回家乡。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修整谢邑坚,召伯经营忙。
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威猛征王师,召伯布阵强。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低湿已填平,井泉清流畅。
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召伯大功成,王心得安祥。
    这篇其实是首军歌,而且是对唱合唱,何以见得?二三章八个“” 字,其实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我干的事也不同,今天这样的歌在部队对唱拉风的也多。这篇是纪实的诗歌,从种黍到军演,很象今天的生产建设兵团。诗中的召公是召虎,第一代召公的第七八传后人,召公的后人也一直在朝任太保,与周朝相始终。“召伯营谢”是历史实事,也是为了加强对南方各蛮夷族,和小邦国的控制。谢邑在今天湖北枣阳一带,这篇诗歌便是在谢邑营建任务完成后唱的。

下节/隰桑4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隰桑4
     【原诗】                        【译诗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洼地桑婀娜,茂盛枝婆娑。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见了君子面,快乐没法说!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洼地桑婀娜,叶嫩光彩烁。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见了君子面,如何不快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洼地桑婀娜,浓密荫幽多。
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见了君子面,情话绵绵说。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只要心里爱,别问为什么!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把他藏心里,时时都触摸。
    小雅小雅,这才是小雅,谁说雅乐不能爱,这篇就是典型的情诗,与郑卫陈风中的桑间濮上没本质的区别,更多回味的韵思。是召公谢邑的战士与民家女子的故事吗?很像呃!

                    白华5
     【原诗】                       【译诗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白华红菅草,茅叶捆成束。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他已走远了,使我守孤独。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朵朵白云飘,菅茅滋甘露。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命运太艰难,遇人德不淑。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滮水向北流,灌溉好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啸歌伤心怀,那人很丰满。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桑枝作柴薪,灶堂火焰高。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想起她模样,心中受煎熬。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鼓钟在深宫,声音传于外。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想他心焦燥,浑身不自在。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鸬鹚在鱼梁,白鹤栖树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想起她模样,就是
煎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鸳鸯梁上立,互相梳翅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他真没好性,二意又三行。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扁石可垫脚,踏上也不高。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他已远离去,使我愁难消。
    《白华》是很有名的一篇诗歌和乐曲,后世很多曲谱都记载的有。白茅红菅是夫妇的像征,也在《诗经》其它篇中有体现。现在白茅走了“之子之远”,菅草“俾我独兮”。但白茅为什么走,“念彼硕人。”这个硕人,肯定胜过杨玉环,而“之子无良”中的子,则是曾经的君子,这个君子“二三其德。” 他的事“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地球人都知道。“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用鹤的洁白柔顺,与鸬鹚的贪婪无厌进行对比,而那个硕人虽然“有扁斯石”,但也是“履之卑兮。”诗中比喻准确,把“硕人”与“之子参差着写,一丘之貉狼狈为奸,不细读极易弄混,理解起来就有错失。现在好了,可用他、她代替,感谢刘半农创造了“”字。
    上面所有这一切,好像影含的是一段中国的大历史。周幽王姬宫涅娶申侯的女儿为后,名申姜, 将申姜的长子宜臼立为太子。由于处在陕西的褒国,因贡品不好得罪了周天子,怕天子问罪,便遍寻全国美女,得到了褒姒。褒是以国为姓,姒为大禹的后人,大禹又是商的祖先,有点怨怨相报的味道呵。褒姒到镐京后,生了儿子伯服,宠遇日深。过了几年,幽王见伯服很像自己,申后又年老色衰,便有了废申后而易太子的大动作。宜臼被废后,逃到申国,外公申侯和舅舅们怎么服气,便引来了犬戎,一举将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气倒是替女儿外孙出了,但请神容易送神难,犬戎却占据着镐京和周幾不走了。又经过两年桌上谈战场打,在秦国襄公的护送下,才在洛阳再立新朝,这就是东周的开始,也让秦国正装走上中国历史舞台。这个申国就在陕西的米脂县,历史上叫西申,是羌人之后,姜姓。米脂出美女,俗话说“米脂婆姨绥德汉”便是指此地。米脂也出强人,在明末出了好多路反王,最有名的就是李自城。春秋的申国,历史上叫南申,在河南南阳,姬姓,地方就是《黍苗》中的谢邑。
    但这篇诗歌,不能肯定就是指的幽王的事,我粗略统计了一下,被《毛诗序》确指为刺幽王的,有二三十篇,占《诗经》的百分之十。他再坏再不是东西,毕竟也是以后三十几代周天子的祖先,把祖先骂着玩可不是中国的传统。历史可以参考,不可迷信,宁可看做是某位士人或庶人,因为里面有“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的句子,皇后怎么会干烧火做饭的事呢,况且,离烽火戏诸侯还要好些年。

                    绵蛮6
      【原诗】                       【译诗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漂亮小黄雀,停在山坡上。
道之云远,我劳如何。          路途太遥远,跋涉累得慌。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饮水又吃饭,听我把理讲。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让车稍停留,坐上别紧张。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漂亮小黄雀,歇在山弯间。
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担心路途遥,只怕赶路难。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饮水又吃饭,继续听我言。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后车慢慢走,让他捎一段。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          漂亮小黄雀,停在坡梁边。
岂敢惮行,畏不能极。          担心路途遥,不能到终点。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饮水又吃饭,听我讲完全。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车行可以慢,人生别留连。
    最后一句是加了点料。因为三章反覆咏叹,回环复沓,说的虽是“绵蛮黄鸟”,其实说的是贵胄子弟,和初入官场的青贵。这些有来历有根基又有文凭的青贵,不正是漂亮的黄鸟么。他们刚走了不远,就觉得累了,在“丘阿、丘隅、丘侧” 背风向阳暖和的地方休憇不走了。怎么办呢,老父辈们只好给他们水喝,喂他们饭吃,总不能让他们饿死渴死吧。还要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道理,把车挪一挪,捎上一段,搭个顺风便车。这不跟今天一样吗?二三千年前敢情就这样了呵,看来中国的官文化传承有序,根基深厚。
    历来把黄鸟释为行役者,那是真没看懂,还有把行役者看为赶车的,希望黄鸟对他们进行安抚,更是离题万里,这篇《绵蛮》中就没有半个字的行役之苦。别听那些胡说八道,那你才有点新收获。

            瓠叶7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瓠 叶7
      【原诗】                        【译诗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瓠叶似旗飘,采来细烹调。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君家亦有酒,品尝乐逍遥。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白头野兔鲜,烤煨两随便。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君家亦有酒,敬客理当先。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白头野兔嫩,清煮加红焖。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君家亦有酒,斟礼多问讯。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白头野兔好,熏卤又干烧。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君家亦有酒,回敬谢意表。
    菜不多,亦有荤素,酒无名,亦可醉人。写此诗的人和唱此诗,必在燕礼中,也必是爨人,也就是大厨师类的人,好辛香吃喝,至少用了“炒、炮、燔、炙”四种烹饪方法来加工兔子。这是在二千六七百年前呵,老祖宗就这样讲究了,不佩服行吗!所以全世界中国菜流派最多,花样最多,口味最多,当然,好吃嘴也最多。这是几句俏皮话,回转来说诗,全篇的中心意义是不管饭菜丰简,待客之道中的礼数一样不可缺。“酌言尝之”是请,“酌言献之”是坐,“酌言酢之”是敬,“酌言酬之”是谢,这几个字后面还要加个“”字。礼也是理,缺了这个理,那就不懂礼,不懂礼,那还当什么主人客人。

                   渐渐之石8
     【原诗】                        【译诗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巉崖复绝壁,矗立何其高。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山遥水又远,跋涉多辛劳。
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将士向东征,不待天破晓。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         巉崖复绝壁,绵亘多艰险。
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山遥水又远,何处是终
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将士向东征,无暇顾回还。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白蹄猪儿跑,成群蹚过河。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月华隐毕星,就要雨滂沱。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将士向东进,赶紧快通过。
    将士出征,经艰历险。叙事抒情,山川悠远。前两章尽叙征途上的艰难险阻,“维其高矣、维其劳矣、不皇朝矣、维其卒矣、曷其没矣、不皇出矣.”连用六个“”字,没完没了。到第三章“有豕白蹢”,这里有两层含意,第一层天象上说,夜半银河中有黑气相连,俗称黑猪渡河,是下雨的征候,所以诗中才说“俾滂沱矣.第二层是比喻,战士们裹着白绑腿,“有豕白蹢”,这里是白蹄,在星光下只见白腿动,不见上身人,就象赶猪跑路一样,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必有此体会,所以诗中才说“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还是用三个“”字结尾,通篇诗歌九个“”字,正好表现了“山川悠远”的无尽无止。“”这个感叹词不好译,“啊呀呵”都不理想,干脆不用。罪过罪过矣。

                    苕之华9
     【原诗】                         【译诗
苕之华,  芸其黄矣。          紫云花儿开,满目映黄彩。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心里起忧愁,伤悲罩过来。

苕之华,  其叶青青。          紫云花儿开,青叶迎风摆。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早知会这样,不该抢投胎。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体瘦头就大,网稀鱼不在。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人肉可以吃,肉少难饱怀。
    小雅虽多燕饮,但也关心民瘼,这篇三章十二句四十八个字诗歌,便体现了一种凄凉的笔调。紫云英属豆科草本一年生植物,富含蛋白质,本是作为饲草种植,是中国本地种,因为长有根瘤菌,可以固氮,所以也是好绿肥,但在荒年,人也会食用。人食用了,牛羊便没得吃,因而才会“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是网罟没捞到鱼,捞到天上的星星,说明水也干了,河里不长鱼,“”在那里侯日月望三星呢。三星是概指,多的意思。遇到这样的荒年,谁也会发出“早知会这样,不该抢投胎”的感叹。最后发出的悲叹也哀绝“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这里也是有两重意义,一是人可以吃苕叶,但吃不饱;二是“人肉可以吃,肉少难饱怀。”有译家说“苕叶青花儿黄,充满生机,而荒年的人民却难以为生。反不如苕类植物,活得自在。”我不敢说错,但肯定不全对。灾荒年的二三月,正是苕子开花的时侯,抢着割来吃还怕赶不上,哪有时间欣赏黄花绿叶。人畜过后,那情景,一片灰黄。有本书叫《中国食人史》,从商纣王让文王吃伯邑考的肉开始,一直写到现在,那真是瞩目惊心。而且人肉还有专称,叫“两足羊”。

                   何草不黄10
      【原诗】                        【译诗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           何草不枯黄,何日不奔忙?
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人不从征,经营走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           何草不腐朽,何人难成双?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悲叹我征夫,命运多祸殃。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牛马逢猛虎,战场多死亡。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悲叹我征夫,朝夕难伸张。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草丛有红狐,出没正悠佯。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战车向远方,旋转队中央。
    人同草木贱,命比牛马怜,正是此篇诗歌的感喟。《何草不黄》是小雅的尾曲,结束在此,真有一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感觉。“有芃者狐,率彼幽草。”也有两种含义,一是人不如狐,狐狸还能守着家“率彼幽草”,而人却“独为匪民”。 二是“有芃者狐,”那些当官的穿得好住得好,而征夫却要“经营四方”。 一个天大的问号提出来“何草不黄?何人不将?何人不矜?”其实早有答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而只能发出“何草不玄?”的解嘲。雅中风,风中雅,这就是诗教,但要人会听才行。

     下节【大雅】共三十一篇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雅共三十一篇
    题解:
    大雅是《》乐的正乐,也称正雅,与小雅的燕筵宗社家室音乐有所区别,这是在庙堂演奏的正声大曲。主要表彰功劳齐天的伟大人物和事,讽刺斥责暴虐昏乱的人和事。《大雅》大都是西周时期的歌曲。
                 【文王之什
                     文王1
    【原诗】                         【译诗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          文王灵在上,光辉照天明。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族居旧土,受命建国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有周光显耀,帝意得衷诚。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文王魂魄升,伴帝左右行。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勤勉是文王,美名永传扬。
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厚德兴周邦,子孙福禄长。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文王子孙多,主枝延百疆。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凡周皆卿士,世代显荣光。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世代都尊显,谋远思虑广。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贤良多才士,都从国土长。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王国得发展,他们是栋梁。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济济多谋画,文王把心放。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庄重我文王,光明又大方。
假哉天命,有商孙子。          大哉得天命,商土换周邦。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殷商子孙后,逶迤亿万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上帝既下旨,旧衣更新装。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臣服我大周,天命享永常。
殷士肤敏,裸将于京。          殷士多勤敏,镐京献主飨
厥作裸将,常服黼冔。          礼仪受重用,祭服冠堂皇。
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王前得忠臣,祖先有祀享。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祖先有祀享,修身保德养。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长久应天命,福禄靠自奖。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商未失心时,也能与天量。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应以殷为镜,天命可久长。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天命会改变,职责要担当。
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教养传美名,天意慎今往。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天行依大道,无迹无声响。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效法我文王,万国信永昌。
    歌颂文王是《》《》的基本主题。因为文王是周人承前启后的祖先,大周朝的实际缔造者。文王叫姬昌,一生主要功绩是勤于政事,发展农业,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参与邦国外事,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的纠纷,使黄河以东各小国纷纷归附,天下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取代暴虐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国,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障碍,并且据有了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即今天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朝歌的钳形包围。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僻处于西北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与殷商王朝相抗衡的新兴强国,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础;又联合被侵略被压迫的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他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对暴政,以实行“仁德”为旗帜,因而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他死后三年,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运用他组织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伐商,一战成功,推翻了殷商政权,建立了大周王朝。周文王是当之无愧的周国国父,也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伟大先祖。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时代的颂歌,歌颂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人物,歌颂为民族、国家建立功业的英雄。歌颂文王的诗篇,就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

    下节/大明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2
      【原诗】                      【译诗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光辉照大地,丰彩映苍天。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命本无常,君王维艰难。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天位本殷坐,终又让他还。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        挚仲任家女,也算出殷商。
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远嫁来周原,京都做新娘。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太任和王季,德政有主张。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太任有孕身,生下周文王。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这位周文王,谨慎又谦让。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勤勉侍上帝,带来多福祥。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德行光磊落,承受邦国望。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天眼察人世,天命
周邦。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文王正当年,天作合姻良。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洽水太阳照,渭水河岸旁。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文王娶妻子,大邦嫁姑娘。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        殷商大邦女,天仙好模样。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卜辞占吉祥,亲迎渭河旁。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造船架桥梁,隆重显荣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有命从天降,命降周文王。
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周原京都中,续娶莘国娘。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长子虽离世,幸生周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皇天保佑他,讨伐大邦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殷商列军旅,旗杆如林莽。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誓师在牧野,我们必兴旺。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上帝临将士,不要怀妄想!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牧野阔无垠,战车明煌煌,
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驷马嘭嘭壮。师父遵姜尚,
时维鹰扬。涼彼武王,        展翅鹰飞扬。辅佐周武王,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讨伐大殷商,黎明既平荡。
    这是一首史诗,中心是武王灭商,但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文王的父亲季历娶妻开始写,“太任和王季,”又写到文王出生“太任有孕身,生下周文王。”接着写“文王娶妻子,大邦嫁姑娘。”这个大邦仙妹就是太姒,纣王的妹妹。到这里开始加重笔墨,“周原京都中,续娶莘国娘。”“长子虽离世,幸生周武王。”长子就是伯邑考,为救被纣王囚禁的父亲姬昌,被亲舅舅纣王剁成肉酱,让文王吃自己儿子的肉。于是武王怀着国仇家恨“讨伐大邦商。”接着中心出来了,用两章写灭商的牧野之战,先是“誓师在牧野,”高呼口号“我们必兴旺。”然后神灵降旨“不要怀妄想!”这是战场作法。最后一章写得辉煌壮阔,“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译释得没有原句好。最后是毫无悬念的“讨伐大殷商,黎明既平荡。”这么写是在说明,周族的天命,从爷爷季历娶太任就开始了,经历了三代,终于水到渠成灭商建周朝,这一切的功劳,饮水思源,都要从王季开始。整篇诗歌跌宕起伏、气势恢宏,重点突出,在艺术上有很强的活力。但很多译家都不译,可惜了。
    有一个史实有岐义,就是“会朝清明。”商朝再不济,也不是豆腐吧,他也是“其会如林”的,《左传》说打了三天,血流漂杵。两相比较,史书比文学作品要靠谱些。
    诗中名句“小心翼翼”“天作之合”仍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

    下节/3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绵3
      【原诗】                       【译诗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大小瓜蔓长,周人初发祥,
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沮漆水岸旁。古公即亶父,
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挖窋又开窑,还未建矮房。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古公我亶父,早起溜马缰。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沿河直向西,岐山山下望。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迎娶姜氏女,勘察立栋梁。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周原土地肥,野菜甜如糖。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谋划共商量,龟甲验卜象。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好时好地方,筑室定此邦。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          安家更乐业,四处耕种忙,
迺疆迺理,迺宣迺亩。          划疆得治理,开渠再垦荒。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从西直到东,人人有专长。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          司空营工程,司徒理刑赏,
俾立室家。其绳则直,          宫室建家邦。准绳定正直,
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夹板承打夯,筑庙宫两厢。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铲土腾腾腾,投土轰轰轰。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打夯登登登,拍刮嘭嘭嘭。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百墙参差起,人声比鼓响。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          建起郭城门,高门入云望。
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立起王宫门,宫门显雄壮。
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筑立社禝坛,防戎修城墙。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对敌有威严,友邻多来往。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柞栎杂草除,道路通宽畅。
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异族不敢侵,狂徒势不张。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虞芮争执平,文王感其性。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谈判疏化亲,谈判辅佐成。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谈判能交往,谈判化敌侵。
   《绵绵瓜瓞》是很多艺术品种表现的主题,石雕、玉雕、木雕、铜雕、绘画、造像等等,这些艺术的源头,就来自这篇《》。这篇诗歌主题明确,就是延绵不绝、生生不息。这《》,说的是周族的第十三代祖先,古公亶父自豳地迁到岐山,定居渭河平原的周原,正式定族名为周,振兴周族的光荣业绩。从诗中可以看到周人从“陶复陶穴,未有室家”,到最后“异族不敢侵,狂徒势不张。”都是在这位亶父手上完成的,完成了从新石器社会到氏族农业社会的飞跃,比今天改革开放三四十年做的还多。他从“迎娶姜氏女,”开始,便与妻子一起“勘察立栋梁。安家更乐业,四处耕种忙,划疆得治理,开渠再垦荒。从西直到东,人人有专长。司空营工程,司徒理刑赏,宫室建家邦。准绳定正直,夹板承打夯,筑庙宫两厢。建起郭城门,高门入云望。立起王宫门,宫门显雄壮。筑立社禝坛,防戎修城墙。”最了不起的是“对敌有威严,友邻多来往。柞栎杂草除,道路通宽畅。异族不敢侵,狂徒势不张。”周人从一个被戎狄屡次赶着跑的弱者,在这位祖先手上完成了质的飞跃,脱胎换骨凝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文王总结的辟“疏化亲、辅佐成、善交往、化敌侵”。诗章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社会生活气息,洋溢着对民族的希望和热爱。

          下节/4

发表于 2015-4-5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现代诗,大多是一杯白开水,品不出啥味来。渴望现代好诗!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棫4
     【原诗】                        【译诗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茂盛棫朴树,砍薪祭天神。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周王好气度,群臣左右跟。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周王有器量,群臣持圭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圭璋如山立,国士多贤良。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泾河载大船,众人齐划桨。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周王去远征,六军向前忙。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天上有银河,光彩现气像。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周王寿无尽,人材胜星煌。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琢磨得佳材,金玉现宝像。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勤勉我周王,统治天下邦。

    棫是白腊木,笔直茂盛,指培育造就人才。此诗前三章述说文王美德,人心所归。后二章表彰文王德行,天下归心。

                    旱麓5
      【原诗】                      【译诗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远望旱山麓,榛楛树茂密。
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君子多平和,求财得欢喜。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玉柄金汤勺,黄酒盛盅里。
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君子多和乐,福禄降给你。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鹞子飞高天,鱼儿跃深渊。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君子多和易,育才做贡献。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         清酒摆上案,牺牲把牛牵。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尚飨祀神灵,祈求得福缘。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柞棫架成堆,焚烧祭苍天。
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君子多和平,神灵慰劳烦。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茂密葛荚藤,爬满干和枝。
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君子多乐事,福禄无尽时。
    这是一篇祭土地山川神,祈求福禄,培养人才的诗歌。旱山是山名,在今天陕西南郑县境内。旱山林木茂盛,云雨润泽,君主敬酒,献牺牲,烧燔柴礼,祈求山川神赐福禄。最为后人称道的是“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各得其所,并且成为千古名句;由此化生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更是象征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才智的精妙比喻。另外,燔柴礼这一祭告天地的仪式,一直保存在西北少数民族中,袁腾飞《塞北三朝》中讲了几次,后来的金、元、清也一样,有时还抢烧燔柴礼。只要烧了燔柴礼,叔伯兄弟子侄就拿你没办法了,因为天地已知道又换新君了。

                     思齐6
      【原诗】                         【译诗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端庄是太任,文王好母亲。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贤淑是太姜,王室好妇人。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继承是太姒,生子兴家门。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           孝敬顺祖宗,神灵无怨忿,
神罔时恫。刑于寡妻,           祖灵抚伤疼。示范妻与妇,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兄弟同相应,家国都同亨。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家庭得和睦,宗庙更恭敬。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隐处亦有鉴,修身不欺心。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西戎不为患,病魔不害民。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不问亦合度,无谏亦兼听。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成人有德行,小子有多能。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文王勤不倦,士子皆秀俊。
    以三位伟大的母亲开篇,从家庭,子女,教育,到邦国治理,都进行了赞美歌颂,《思齐》一诗,就是以后“见贤思齐”的词源。三位母亲即“周室三圣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

    下节/皇矣7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皇矣7
      【原诗】                       【译诗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上帝辉而煌,俯察人间世。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普照天地间,得见疾与疬。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就是那夏商,政令违民意。
维彼四国,爰究爰度。          天下众邦国,谋商定大计。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上帝知考察,憎恶暴虐治。
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回首向西望,岐山颁赏赐。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砍山清林障,伐木去枯翳。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修剪得平畴,灌从簇枝密。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          掘根清除净,柽椐株株立。
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剔挖不复生,桑柘种满地。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上帝立明主,犬戎不可觑。
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皇天择佳偶,受命固天赐。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          上帝省岐山,柞棫砍伐完,
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        松柏覆周原。上帝许开疆,
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        建功太伯王。太伯是王季,
因心则友。则友其兄,          顺父兄让弟。友爱两兄长,
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诚厚余庆长。恩赐有荣光,
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福禄永不减,涵盖笼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          就是这王季,上帝知他意。
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美名传天下,品德正人世。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能辨是与非,胜任长君位。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统领居大国,万民得跟随。
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承嗣至文王,德行葆永昌。
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既受帝赐福,子孙代代享。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          上帝语文王:坚定别徬徨,
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        非份莫妄想,登岸才可望。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密国不恭敬,胆敢轻大邦,
侵阮徂共。王赫斯怒,          侵阮占共疆。文王勃然怒,
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整军救危急,击敌止猖狂。
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小国依周护,得以领四方。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          密人凭地险,占阮侵我疆,
陟我高冈,无矢我陵。          登我高山望。无视我丘陵,
我陵我阿,无饮我泉,          国安凭陵冈;无饮我清泉,
我泉我池。度其鲜原,          山泉济池塘。巡查山与野,
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就在岐山阳,渭水环绕长。
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万国好榜样,人民好君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          上帝语文王:德行可欣赏。
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疾厉不作色,刑兵莫恃仗。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做事不声响,顺帝立榜样。
帝谓文王:訽尔仇方,          上帝语文王:盟国结友邻,
同尔弟兄。以尔钩援,          兄弟即同邦。钩延援器短,
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攻城高车撞,讨伐崇国墙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冲车轰隆隆,崇墙塌雉梁。
执讯连连,攸馘安安。          执俘问内情,割耳记数量。
是类是禡,是致是附,          祭天得胜利,民众安招降,
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        四方难侵伤。冲车坚而固,
崇墉仡仡。是伐是肆,          崇城直晃荡。杀伐意志坚,
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凶顽不可放,四方谁敢挡。
    这是对太王、王季、文王三圣王的颂歌,他们是周王朝的“开国前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周部族多篇开国史诗之一。颂歌是按顺序,先写西周为天命所归,古公亶父(太王)经营岐山、打退昆夷的情况,再写王季的继续发展他的德行,重点放在了描述了文王伐密、灭崇的事迹和武功。
    周人原先是居于今陕西、甘肃一带,与羌戎杂居的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传说从后稷开始,做了帝尧的农师,开始脱离游牧,主要以农桑为业,并初步壮大部族,建立以氏族为主的邦国,以邰为都,就是今陕西武功一带。到了第四代公刘之时,又举族迁往豳地,“行地宜,务耕种”,开荒定居,部族更加兴旺和发展。第十四代即为公刘,因受戎狄、昆夷之扰乱,又迁居于岐山下周原,开荒垦田,营建宫室,修造城郭,革除戎俗,发展农业,使周部族日益强大。到文王时,天下疆土有大半,完成了对殷商的战略包围,只是待时候机,冲天一震了。

           灵台8

发表于 2015-4-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5-2-26 21:11
先生不但吧经典诗文弄出来 还对历史创变迁有很好的考究。【陈风】明天晚上上再来看。
问好先生。

此篇最精湛的部分在株林和第十篇泽陂,译诗优美,释解更是令人茅塞顿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台8
      【原诗】                       【译诗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规划筑灵台,经营细安排。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百姓出力建,几天建起来。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谋算非急务,子民全都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君王在园林,母鹿憩树荫。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鹿肥毛皮好,白鸟羽翼腾。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君王在池沼,满池鱼蹦跳。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高架横崇牙,钟鼓齐悬挂。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敲击节奏美,离宫乐无涯。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击钟敲大鼓,音乐曲悠雅。
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鼍鼓声蓬蓬,瞽师颂成功。
    造台是古人承受天命的必然做法。商朝有鹿台,周朝有灵台,灵沼、灵囿,秦朝有仙台,汉朝有露台,王莽有渐台,连曹操都建有铜雀台,建台便是天命所归的象征。好象离天越近,听天帝的声音越明白。今天不造台,造碑,本质一样,中外差不多。

                    下武9
      【原诗】                       【译诗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承前惟周邦,世代有贤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三圣灵在天,镐京居武王。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武王居镐京,德行配祖享。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永久得天命,信服继成王。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成王人信服,天下好榜样。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永久行孝顺,德泽法先王。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钟爱集一人,美德可承当。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永久行孝顺,昭启后代王。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显耀启未来,寻迹遵过往。
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千年至万年,天命能葆养。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天命能葆养,祝贺来四方。
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万年万万年,上帝都帮忙。
    三圣在前,武王继后,成王承前,重点在成王,三四五六全是对成王的歌颂,层层递进,有条不紊。最后归结到四方诸侯来朝贡,“万年万万年,上帝都帮忙”作结,顶针复沓勾接粘连,有层层递进,承上启下,昭示未来的美感和作用。

                   文王有声10
     【原诗】                        【译诗】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文王有美誉,高名雷声响。
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但求天下安,终见国运昌。
文王烝哉!                     文王是明王!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受命于天帝,武功气势壮。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伐崇树威严,建邑示堂皇。
文王烝哉!                     文王是明王!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           筑城掘壕池,丰都应天堂。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无欲品行正,承继孝为上。
王后烝哉!                     明王启后王!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功绩自昭彰,矗立如垣墙。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四方来依附,天下立栋梁。
王后烝哉!                     明王启后王!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丰水流向东,禹功不可忘。
四方攸同,皇王维辟。           四方来依附,天下树榜样。
皇王烝哉!                     后王继明王!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           镐京建辟雍,引西招东方,
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从南直到北,都想依周邦。
皇王烝哉!                     后王继明王!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卜筮得吉祥,镐京好地方。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神龟定方位,成功在武王。
武王烝哉!                     武王是明王!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丰水种杞柳,武王任远长。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遗策治国好,子孙得福享。
武王烝哉!                     武王是明王!
    这是篇合唱颂歌,每章的前四句是主词,第五句是众人和唱,今天歌词的领唱合唱依然是这样写。前四章写周文王迁都于丰,后四章写周武王迁镐京,庄重典雅,体现了周朝的博大恢宏和文武二王的丰功伟迹“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有很多译释此诗的,对诗中的用韵进行了比较考订,老实说,没用。那时的韵音是按乐曲押顺韵,用后世的诗韵去強押歌,得出的结果就相差甚远。

    下节/【生民之什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5-4-7 09:13
此篇最精湛的部分在株林和第十篇泽陂,译诗优美,释解更是令人茅塞顿开。

    好久没听老兄点评了,还是常来看看。我这样讲《诗经》,现在很少了,读读可以帮助写诗,也是一乐。    问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