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共31篇
题解
大多用于宗庙祭祀祖先、天地、农神等;歌颂祖宗的功德或祈求祇神赐福。颂歌大多数是由贵族创作的,也有的出于宫廷史官、乐官之手,还有少数是从民间祭歌借用来的。据後人考证,周颂为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时代近一百年间,全都是西周初年的作品。
【淸庙之什】
清庙1
【原诗】 【译诗】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庄严祖宗庙,肃穆又显耀!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济济多公卿,秉承文王操;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望天灵在上,察地贤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显德有继承,永远断不了!
这是歌唱文王德行的颂歌,但重点不在文王,而在“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最后归在“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结尾,反证文王德行的绵延不断。
维天之命2
【原诗】 【译诗】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唯有天帝命,庄严流浩荡。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在此显光辉,纯德是文王。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美行保安宁,恩惠永不忘。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徇着文王走,代代忠厚长。
由于是三千年前的文字诗句,译解起来就极为困难。“骏惠” 二字,按诗意推断就是“照过去方针办”。“曾孙 ”一词也在诗经中多次出现,但未必是昭王,或昭王以后,应该作后代译较合适。
维清3
【原诗】 【译诗】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清明又荣光,文王有典章。
肇禋,迄用有成, 出行先祭天,成功有保障,
维周之祯。 周朝应吉祥。
要把三千年前十八字古歌译城二十五字的五言,还要不失内容和诗味,无疑是难事。这篇诗歌是诗经中最简短的篇章,古人说是《象舞》乐曲,因为出行前祭祖要用大象,有人说是刺武王的,有人说是成王、周公作的,还有一些就不介绍了,反正都是瞎子摸象。从诗意推知,是出行前告别祖宗的颂歌。
烈文4
【原诗】 【译诗】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光彩照诸侯,赐恩授福祥。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获得无边惠,子孙保永昌。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治国莫造孽,封赏可尊享。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思念创业功,继承可发扬。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人世无争执,四方悦来往。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德行耀天下,百国成风尚。
於乎, 前王不忘。 呜呼应有记,先王不可忘。
这是大会诸侯进行封赏时唱的颂歌,孔颖达《尚书正义》“武王既已胜殷,制邦国以封有功者为诸侯;既封为国君,乃班赋宗庙彝器以赐之。”还有人说是周公作的,作于三监之乱后。这篇诗歌有点读为十三句的,有点读为十四句的,我按十四句译解,把“於乎”二个感叹词意为一句。诗歌中前四句是功成名就,受封获爵的喜庆得意,中八句为天子对诸侯的告戒,使诸侯有敬畏之心加以约束,后两句是感叹,并对前王的功德加以怀念歌颂,诗句直白简洁,层次清楚,构思巧妙、含义深刻。
天作5
【原诗】 【译诗】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天然成高山,太王苦心营。
彼作矣,文王康之。 荒山变良田,文王来继承。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率众往前走,岐山拜祖灵。
子孙保之。 保佑子孙行。
“凤鸣岐山” 是周人仙兆,发迹的开始。太王就是公刘,他先居住在豳地,被其它民族欺压掠夺,周族人民愤怒不已,想与之争战。公刘说服族人,扶老携弱迁出豳地,度过漆水沮水。豳人,在岐山下的周原开辟新家园,并正式定族名为周。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再一次带领王公大臣,重返当年迁徙的原路,由豳地走到了岐山。这篇诗歌就是在岐山颂扬祖先时唱的。“天作高山”是主语,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族人才得以应命而“王天下。”
昊天有成命6
【原诗】 【译诗】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上天有定命,文武得承祧。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成王不图乐,朝夕不辞劳。
於缉熙!单厥心, 于戏乎于戏,殚精竭忠心,
肆其靖之。 天下可永保。
最短的篇章有最长的篇名。这是成王郊祭天地的诗歌,而且极有可能是长腔合唱,以体现天地回应的效果。“於缉熙!”三字最难译,大多解为感叹词,与后世诗歌中的感叹词可对应的只有“于戏”较合适。还可译为“努力加努力”,又太现代了一点,还有更好的吗?我求教。
我将7
【原诗】 【译诗】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 先把祭品献,有羊又有牛,
维天其右之。 祈天来保佑。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仪式循文王,早日定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巍巍周文王,恭请先品尝。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日夜不敢惰,畏威敬上苍,
于时保之。 时时保安康。
据说这是武曲中的一章,“日靖四方”便是证明。诗歌内容是君王亲征前,在祖庙献祭时唱的歌。在大合唱中缓步上台敬献,牺牲是牛羊齐备的太牢,可知场面规格已到最高。“于时保之”,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早日安定天下。全诗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可知是武王出兵之前的仪式,并祈求保佑。
时迈8
【原诗】 【译诗】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 天下诸邦国,都是上帝子,
实右序有周。 受我大周庇。
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如若轻周王,施威可震慑。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安抚百家神,江河和山岳,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光大周天下,传位接王业。
载戢干戈,载橐弓矢。 收藏盾与戈,盔甲弓箭歇。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治国凭美德,施行四方国,
允王保之。 周王保诚德。
因为古老,所以难译。连分章都多有争执,我同意分为两章,主要是有两层意义。一说这是武王伐纣后继周天子位的颂歌,应该在分封诸侯之前,以后新天子继位,也会唱此颂诗“式序在位。”“时迈”就是更替的意思。二是《毛诗序》及以后多家,大都说是周天子巡守山川燃柴火祭告天地,“时迈”又是巡视的意思,对不对呢,读者自选。
执竞9
【原诗】 【译诗】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神勇数武王,功劳不可量。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成康得显赫,上帝更夸奖。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自从成至康,天下拥四方,
斤斤其明。 洞若观其详。
钟鼓喤喤,筦磬将将。 钟鼓声宏亮,管磬音悠扬。
降福穰禳,降福简简。 降福数不尽,降禄遍周邦。
威仪反反,既醉既饱, 威仪诸侯顺,醉饱送神往,福禄来反。 福禄再馈双。
这是送神的诗歌。神就是先祖先王,若按此解,应是周昭王时的颂诗。此诗也大都不分章,但从诗歌内容看,应分为两章。这是赋体颂诗,以简古的语言为祖先歌功颂德,祈求福荫,诗句文浅意深,三王合颂,与古乐配合齐声吟诵喧唱,必会大大超出文字不能达到的感染力。
思文10
【原诗】 【译诗】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追思后稷祖,无愧同天帝。
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帮助众人民,恩惠广普及。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良种麦与黍,天命哺养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无分疆和界,农耕乐无极。
周颂大都简短,本篇《思文》祭祀的是后稷,周人的初祖弃,虽不过八句三十四字,但容量却不少。教化人民,教授耕种,和谐相处等。西周中前期,政治清明,国势强盛,九州邦国共尊周王,自己也有实际的利益获得。
【臣工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