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4364|评论: 292

[玄龙门阵] 《成都太阳历大发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3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太阳历大发现》,是四川省南充市夏权民、刘金凤、夏宇一家人,合著《天问三星堆考古丛书》(原称《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之一。约36万字。2015年著,2016年底摘要式发表于《天涯论坛》。2020年四月以内部资料丛书形式,在获得凉山州委宣传部批准并得到凉山州民族文化发展基金资助、正式以内部资料出版,已向社会赠送了很多。
      正面是正文,陆续发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7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attachim image.png g]14630280[/attachim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太阳历大发现《三星堆文物考古之问》丛书之一
内  容  提  要

从1978年开始,学者刘尧汉(彝、系溯源中国上古太阳历的主研)、陈久金(汉)、卢央(彝),三人先后通过在彝区调查,发掘出古夷人曾创三种太阳历文化的碎片并形成文献;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986年以每年一本,出版了他们的《彝族天文学史》、《中国文明源头新探》和《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著作(以下尊称为《三书》),推动着彝学的兴起与昌盛。然而,这类新探的该太阳历体系缺乏考古学文物支撑,近十年来竟成为有人批彝族太阳历“于史无证”、“是当代神话”的口实。
我们于2015年冬至日前后,到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去进行科技与文学考古,找到这里有支持上古太阳历的古蜀古夷文物群实物;既检验了上述《三书》之主流的正确性,又获得实物解读新证据组,还在有关古蜀原史考古与彝族文献之间,建立起互补关系:能将《三书》框架与三星堆·金沙文物相结合,去介绍有两类考古新价值的百项大发现,证明这里存在古老太阳历体系的系列文物群。
一类是指认古蜀三星堆专项文物群中存在三种太阳历历法体系的文物,表现在青铜大立人像是别致地背着襁褓、进行秋祭的鱼凫女王兼历法大师傅;她与青铜神兽和神坛等、构成一个密切地文物群,能一道从不同地角度既演绎“十三月历、十八月历、十月历”太阳历体系的图像组合,又能以多种方式“暗示各含有类似阿拉伯数字全部单一数”的文物群(比世界已知出现阿拉伯数字之时间约早两千年);而三星堆青铜太阳轮文物,就是测算与演绎十月历的专用天文仪器、并以此成为确定要将三星堆古地建设为鱼凫王朝都城与祭祀基地之“地物与天象结合”的物质基础(后面有解读);由三星堆青铜神树所演绎十个天干太阳月之“十日文化”民俗基础,却在本书公布前被所谓来自中原“十日神话”长期以偷天换日方式、掩盖真相而李代桃僵;由此压抑了古蜀本原的“十日文化”,让不实的“射日神话”泛滥成灾、让商代古蜀三星堆文物的价值,沦为了在战国中才出现异怪《山海经》之附庸……
二类是解读古蜀金沙文物群中“头戴十三道光芒纹之‘太阳冠’铜小立人”,是脚踩北斗七星之“小斗图腾”而在进行春祭并展现着太阳历中最早与最粗糙的十三月历之文物代表。也许神圣的太阳神鸟金箔文物,不仅完全胜任着“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表象寓意的图像重任,而且经本书将挖掘出该文物蕴含“十月太阳历”经典文化大量内涵组合的三套新图解,能弥补原解读太阳神鸟金箔文物价值所存在的空白与空泛;能以如虎添翼之势,助推成都金沙的这类文化与经济去齐头并进大发展。
本书在口头介绍《成都太阳历大发现》书名时,可加上前缀词“图解三星堆·金沙专项文物群”为副题目。这里的文物群有三种类型,既指古蜀这两大遗址、各有各遗址内的文物群,又可从这两个文物群中各找出器物类型相似而可生成跨遗址空间差异的新文物群。譬如:由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文物所表现其经典的十月太阳历特征,它很可能就是在借鉴三星堆遗址先有唯一的、“耳朵存在三孔的青铜辫索冠人头像”以“十绺辫索为冠、去象征十月历初级标志”的文化意义之上,然后再发展为金箔型的后世新文物;而“头戴十三道光芒纹之‘太阳冠’铜小立人”的金沙文物,既属类似学习三星堆青铜跪坐(女)人像有十三月太阳历头饰的例证,又诱导太阳神鸟金箔去模仿“十绺辫索象征十月历初级标志”的三星堆冠帽文化,并在其基础上超越该标志而升华为以阴阳五行方式,“集文化、科技、艺术”三位一体之蜀夷(彝)天干十月太阳历的图案,延伸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的经典内容。
本书的“图解”,是使用中的高频词汇;它未超过对该词汇概念系“利用图形来解释”的基本原理,却又不一般地而有三种特色地应用:一是图解的对象,既有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各自的文物群,又有跨两地遗址空间所建立起文物器物类型有重要相同处的新文物群,即突破了一般多在同一遗址内进行文物类型比较的归类习惯;二是突破了这两地古文物图像各自原多单一图形的模式,直接在反映原图像图片中添加其置疑或解难的文字,形成图文呼应、古今传承的新读图解释之改变;三是此类“图解”尽量避免空泛,在其图下多开辟有“【……】图解专题”;汇编时,对不同的观点均采用有适度地解释。
经这三种具体“图解”方式的新运用,我们得到了与以往曾有众多解析而迥然不同的效果:找到了支持确定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有证明古蜀存在精美太阳历体系的专项文物群证据,再由此及彼将这些新收获汇聚一起,则构成百项新观点的《成都太阳历大发现》——能掘出这些文物中客观存在发达的图像语言、肢体语言等,就克服了对无声音与几乎无文字的古蜀文物进行专项图解的困难,就能心有灵犀图解其精彩效果;而抓住了太阳历线索,就能对这两大遗址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因原彝汉学者在彝区挖掘出古彝(夷)太阳历体系的三本书,仅属文献收获而并不完美;所以,十多年来这些文献遭不公学术诋毁已挫伤彝学发展的积极性,乃至主导发掘其太阳历的两位彝族老者几年前相继离世时,仍未消除莫须有的被诋毁。是苍天有眼,让今人能在三星堆和金沙这两个博物馆中、寻觅到证实古蜀古夷存在大量有其太阳历体系的文物证据;能有如此天作之合,让先发掘有古彝(夷)的太阳历文献、与现在才掘出十多年甚至三十年前的古蜀太阳历文物相配合,找到其中“大量存在文献与文物异曲同工、合为一体”的证据组。也许,这就是智慧上的“开天眼”、是民俗中的“有眼福”、是古蜀古夷智者的“文化呼唤”与三位当代学者的努力,才让人们看到:“让先有古彝(夷)太阳历文献资料发掘、方启发着后有今日的笔者对古蜀遗址太阳历文物群举证而珠联璧合”。
当然,不将若能通过专家组评议本书公布的事实真相与文化资源去与时俱进供社会共享,将是一大浪费。我们相信:古蜀古彝(夷)存在太阳历的历史文化,从唯物论上看,已是在木板上钉钉子的事实;这件让人快乐地科技与文学考古的一系列大发现,有理由去弘扬正能量与得到新发展、新利用。
这两类表达着古蜀存在太阳历体系的文物证据组,由原来只有相关图像默默无言的存在,发展为本书专门为入选图像做出配套文字的解读而图文并茂;表达着能将原揭示古彝(夷)有太阳历的文献多限于文字的局面,发展为不再是浮光掠影而能与古蜀著名古老遗址实物相对应的文图呼应、遥相对照。这些殊途同归的历史新证据,已充分证实或印证了十月历等太阳历存在于中国的上古、存在于华夏西部古蜀与古夷(彝)的文化界。我们认为,只要能持续揭开古蜀古彝(夷)存在太阳历体系的文物之秘和文献之秘,三星堆文化中的许多不解之疑既可利用此项文学考古收获去取得有实效的再解读,又可能诱发国际出版友人对三星堆文化再度关注的热情高涨;揭示激荡千年古蜀时代脉搏的“星斗神祭与施行太阳历”之新视角,能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再度重视;产生一次次关注三星堆文化的新高潮……
这两类表达着古蜀古夷(彝)存在太阳历的文物与文献,其证据作用与价值对于古蜀古夷(彝)双方,既像如鱼得水,又利于双向融合:这样的逻辑关系与链条式配合,说明了于现今实现二者的合作是正当其时,因而切勿忽视在中国汉族形成之前华夏少数族群的文化力量;《汉书· 地理志》载“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武都地杂氐羌及犍为、牂牱、越嶲,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民俗略与巴蜀同风而武都近天水、俗颇似焉。”此古语,早就解读了“由秦国、秦朝所建的巴、蜀、广汉这三郡之当地人,在古老族属上本为南夷或西南夷”的历史,说明了古蜀与古夷(彝)在中国秦汉及之前所存在的族群,基本属于“夷”的氏族地位——《华阳国志》等载“蜀曰邛皆夷种”的又一古语,再次证明“蜀夷(彝)同源”……本书对这类证据还可举证很多。今人若不能正视这样的历史事实,若仍以为古蜀的上述两大遗址博物馆是天生的汉族文化遗产,就会干扰未来“将古蜀文物与古夷(彝)文献结合起来合作发展之大势”,就会错失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古今文明、中外文明互鉴的好时机。
这样的双向合作和发展,是了解与书写古蜀古夷(彝)于夏商及西周之际在相关历史科学、考古科学、天文历法科学与地理学等文理学科综合方面曾有其文化真相的必然与选择: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再次提升认识与评估古蜀·古夷(彝)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进步、曾阶段性地起到精神火炬般的重大作用与价值,会成为推动社会新发展的汩汩源泉……
认识成都两大博物馆珍藏着“未知大于已知的文物世界”,我们要感谢众多专家学者长期对揭秘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群的技术积累;正因为有了学习与借鉴原有的探索,方促成了笔者从新角度去搭建以专项古今太阳历知识为导向的战略平台,去实践“以文化助推、让经济腾飞”的中国梦。
书写伟大的时代,成都要拥抱新境界,引发新活力;十月太阳历不仅由古蜀创造与属于成都平原,还会是世界的……我们期待让三星堆与金沙这类宝贵的、以四川为乡土的文化资源,长期造福于社会。
                                         作者:夏权民  刘金凤  夏宇    2016.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      言
      
     笔者作为汉族和四川南充人,关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向往上古家国的这两个博物馆建设。
     自1986年夏季,三星堆遗址两大祭祀坑被轰然发掘之后,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8月三星堆博物馆在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
      自2001年初金沙遗址在成都市内被隆重发掘之后,该遗址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遗址博物馆于2004年底立项建设,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2015年9月中旬,退了休的我们于西昌市偶知有彝汉学者在研究“三星堆文化与古彝(夷)文化有关”、在研究历史上彝族先民可能曾创造有几种太阳历的信息。咋一看来,这些信息似有道理、却又不怎么符合考古学的原则与方法。于是,用了两个多月急补与彝族、与太阳历有关的知识,了解到彝族文化学派的开创人刘尧汉与主要合作者,至少在三十多年前就已陆续寻觅到彝族历史上曾有三种太阳历的史料;刘教授等虽然不断出版了为之配套的多种现代文献,却苦于“无考古学证据的强力支撑,所出版的书籍与发表的文论等、多数只是文献资料的推论……”而这样的苦恼,又恰恰成为了一些人从不同角度反驳彝族历史上曾有三种太阳历推论的口实;导致由古夷(彝)流传至今而散落于彝区的太阳历文化碎片,仿佛因此没了合理的依据。但冷静评价此类反驳,有吹毛求疵之嫌。
为了支持彝汉学者研究三星堆文化与“古彝(夷)文化和太阳历”有关,结合我们的大学专业是学历史地理的,以前也部分研究过历法与上古巴蜀、上古神话的经历;值时间有空,决定必须亲自到成都大都市的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去学习、考察——盼能从两个博物馆的知识殿堂中,找到可弥补彝汉学者期待这里保存有对上古太阳历文化予以支持、具有考古学价值的实物证据。
      考古学是重实证的学科,它是依靠地层学来确定文物古迹的年代、依靠器物学来确定出土物的文化属性。三星堆遗址是经科学考古并定论为与商代同期的遗址,金沙遗址也是经科学考古而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的初期。这两个古蜀遗址的年代都在上古社会,文化属性都属三星堆文化系列。这样的年代与属性,与我们想对比彝族先民的文史时代和属性是对应的;所以,到成都平原去考察这两个著名的古蜀遗址之目的、计划、目标、任务等,皆是可行的。
    2015年冬至前后两天,我们完成了如期的考察。续用两个多月时间,消化、吸收个人观感与拍摄的图片收获,惊奇地从辨识一个个相关文物的形态、肢体、纹饰等不同细节之意象的过程中,取得了系列考古发现。到了2016年3月6日,决定要将这次科技历法考古中的收获与心得,写出一本从文物考古角度、去揭示在上述博物馆中综合发现有三种太阳历法实物证据的书——这些相关的出土文物,在各自遗址区无声地躺了十多年乃至三十年,被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其文物边走过,却被熟视无睹、或被囿于成见,未激发起工作者在科技、历法等方面予以特别地系统关注,未接受到研究者使用正确严密的历法推理和科技灵感予以对待;从而让大量文物具有这方面潜藏文化的价值束之高阁、让多数文物的内涵仍被笼罩着神秘与玄奥的云雾……实在是太遗憾了。
      在考察上述博物馆的文物中,笔者体会到古蜀(古夷)人以神来之手、演奏出天籁之音与演绎着地籁之影,构成了三星堆文化核心之一而连续发展出众多太阳历实物的文化体系;鼓舞我们要将此古蜀文物科技与文学考古汇于书中,去连续分门别类介绍着这些发现与感动,形成了编著本书的主旋律。
    值本书完成近半,汇聚其发现的收获与故事已几十条、之后定会超百条。这更加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热情,遂随即在曾成功发明过有关历法仪器的基础上,又连续发明出多样地、与太阳历配套的动态新仪器,发明出专项解读太阳神鸟图案实为十月太阳历的多幅图案载入本书。对于本书书名,直截了当以《成都太阳历大发现》命名,加上前缀词组“图解三星堆·金沙专项文物群”,赋予定位语素与类义功能去说明图解对象,是三星堆·金沙的专项文物群。本书封面封底的图案,按正与反向的太阳神鸟金箔大部分图形、表示春(阴冷半年)、秋(阳热半年)设计的,去烘托历久弥新的太阳历知识。
对古蜀这两个著名遗址入选于本书中的文物群进行其“图解”,就是要以新词汇与图案配套,去接近三星堆文化而予以再解释;这既是接地气,更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对所选的文物图案与纹饰等,要在细节上见微知著:对一幅幅图案尽量普查,对一个个细节认真求解;对一处处未知予以质疑,对一条条质疑进行说明……以针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文物和针对金沙太阳神鸟金箔文物真相的求真,为主要代表;而探究这两件特别重要文物涵义所得到的系列新发现,各自均已超过二十条。
      举例一,面对青铜大立人像,旧有的权威解释是:一般认为,此像的身份为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是集神、巫、王者身份于一体的最高领袖。人像双手是否持物或究持何物?至今不得其解。
我们按文物依据推理得到的新认识有:一指青铜大立人像,是鱼凫女王;二是她为太阳历法大师傅;三是她以奇葩方式背负一襁褓,在指挥举国祭祀中祈求苍天保佑族群人丁兴旺;四是鱼凫女王所穿华丽王袍中,完整地隐存着“0~9”的巴蜀图语式数字符号(类似草书的阿拉伯数字全部单一数、这远早于世界已知约公元500年前后才出现阿拉伯数字的历史);五是鱼凫女王衣着的纹饰与其文物底座的纹饰,又能共同从别样角度再次表现其隐存着“0~9”的巴蜀图语式多数符号;六是矗立的大立人像文物本身像一标杆而能拟“表”为竿并立竿见影、以影为“圭”,其立人像的中空双手可拟测量其“圭尺”刻度的游标,以完善所具备的“圭表功能”;七是大立人像以双手突出了共“28”个指节,是表示十三月历每月日数的周期;八是大立人像以十根手指与赤足而立所显现十根脚趾之和的“20”,是表示十八月历每月日数的周期;九是大立人像的巨大双手突出十根手指或由赤足显现的十根脚趾各自体现“十”这个数字,与十月历的关键数字“十”是吻合的;十是大立人像左手“以四指与三个指缝、排列六时节”顺序,在演绎太阳历知识;十一是大立人像右手“以三个指缝、合拟四时节”循环,在演绎太阳光的周年回归运动;十二是大立人像巨大地空心状双手姿势,是在教臣民识太阳历、知农事,而非持物或究持何物;十三是大立人像是兽首小立人像的师傅,小立人像右手小拇指翘起来的特征能证明他与大立人像有历法方面的师徒关系;十四是大立人像在其文物整体中可拟北斗的“杓”部,人像脚下的四层底座皆拟北斗的“魁”部,能分别呈现斗口向下、不同的“小斗图腾”形状;十五是大立人像赤足站立于“小斗图腾”上,是表示虔诚地“跣足交斗”;十六是大立人像此“跣足交斗”状态,是在秋(大暑时节)祭;十七是该文物底座第一层纹饰有“由四个‘7’符号构成对称、非连体的‘’字符”,其数字之和为“28”,系十三月历每月的日期数;十八是该文物底座第一层纹饰中有“”的连体符号表示一双“9”的形态变换并构成“和为‘18’”,系十八月历一年的月份数;十九是该文物底座第一层两种纹饰出现其和为“28”与和为“18”之差,是“10”,这又暗示与十月历之“十”的数字相吻合;二十是分析该文物底座第一层由具体纹饰意象反映以形象配合数量、表达了象形数字的关系,已揽括古蜀人在创造太阳历体系中包含的三种历法,证明青铜大立人人像文物是古蜀太阳历体系的总指挥;二十一是大立人底座第一层纹饰方框外缘的四方有日晕纹共122个,若减去十三月太阳历每月28天周期的四倍之后,则剩下“10”的数字,能又一次寓意与十月历有关的“十”的数字;二十二是将大立人底座第一层中心图案存在“两个‘9’与四个‘7’”的纹饰符号相加得“46”,因底座第一层四面都有由上述相同的这类“数字符号”纹饰,则“46 × 4 = 184”——这个“184”若用于计量日期,它就是古今人士均可在三星堆实际测量“从夏至-冬至(含夏至的当天而不含冬至的当天)时长为183.33日”的近似值——此近似值,与北半球地球夏半年公转的时间神奇吻合……
     举例二,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有“‘太阳神鸟’的寓意”图片与专题图解图幅,其旧解释是: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造型简洁精练,本身就具有极佳的记识特征,适合做标志使用,是一件不用重新设计的标识。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民族太阳崇拜的集中体现,以此作为中国文物保护的标志传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识别性。
我们按文物依据推理得到的新认识有:一是上述“‘太阳神鸟’的寓意”之图解只空泛赞外表,未剖析内涵;二是“太阳神鸟”文物承载着显现十月太阳历的科技文化,是能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最大资本,可惜此前少有人触及;三是现有对太阳神鸟的解说词,不解释该文物中的神鸟图案之“鸟”是何物,缺乏对被认识主要对象的合理表达;四是现有的相关解说词,不解释该文物为何用镂空技术、不顾其镂空技术已使该文物形成“阴阳双面图案”的视觉存在,其只认同一面的图案有重大地文化缺失;五是现有解说词需改写,方能正确界定该文物的内在用途与本义;六是该文物原本表达着“由四只神鸟加中心太阳按‘东西南北中’之五方汇为一体的图案本义,遭原解说词强行改变为“四方神鸟与中心太阳相对应”的图案结构而产生系列歧义;七是该文物有阴阳双面图案,其中的任意一面皆存在五只神鸟、而非是四只神鸟,它们都是太阳鸟、都是金乌,但只有一只能被人看见在天空值班并发光,其余四只未轮值的鸟在金光中等待而飞翔;八是该金箔最迟从属的时代是西周,而那时的神州没有四季的概念;九是该金箔的任何一面“太阳神鸟”图案不代表四季,均是表现十月太阳历半年的五个月,所存在的四只飞翔神鸟与发光的太阳一样,都各自代表一个太阳月的36天;十是四只飞翔的神鸟不能代表四季,因该文物被创作时的商代历法只有春秋两季、古蜀历法则是五季——该解说词出现不当的“四季或四时”,与商末的文化不符;十一是“太阳神鸟”图案中心由发光的太阳喷出十二道光芒,不表示商代阴阳历一年十二月(阴阳历的平年才十二个月、若是闰年则十三个月),而是古蜀施行太阳历中组成一个太阳月的1/3时间,即一个属相周(以十二日为周期)或一个太阳旬,共有十二道光芒,其任意一光芒,都代表一个太阳日;十二是一个太阳旬为十二天,三个太阳旬构成一个太阳月共36日,即“太阳神鸟”图案中心发光的太阳要持续三次喷出十二道光芒,才完成一个太阳月的值班任务(金沙遗址“铜带柄有领璧形器”能与太阳神鸟配套组成文物链、反映一个太阳月由三个太阳旬构成);十三是四只飞翔的神鸟与中心发光的太阳一起,在天空各轮值一月,半年后就由“太阳神鸟”图案另一面的五只神鸟依序轮值半年,一个太阳年才结束——再周而复始;十四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与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矢量图,不恰当限制了“太阳神鸟”文物有双面图案表达的原始本义,破坏了该文物实际具有两面的客观事实;十五是《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公告的负作用很大,至少两处未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八条原则之第2、第8条;十六是金沙博物馆在展览“太阳神鸟”过程中滥变造金箔文物的背景,有两处需商榷;十七是对“太阳神鸟”图案的原有图解,至少可发展出另外三种新类型(我们已对其发明成型、将附在本书书末);十八是原有对“太阳神鸟”文物标准图案的图解需在今后宣传时澄清谬误,避免对“太阳神鸟”文物这样的金钵钵在不当利用中被变成石坨坨;十九是能揭示“太阳神鸟”鸟图腾来自古蜀柏灌王朝的“鹳”,从而将十月太阳历的起始前延在四千多年前而早于已知源于商代;二十是“太阳神鸟”原型鸟为红鹳、是火烈鸟……
    “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这些有关文物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指示,激励着本书为探讨“三星堆·金沙文明”的古蜀精华而去挖掘潜力、焕发新的光彩。
是三星堆文化创造者,用古蜀的灵魂去创造着太阳历;是工匠们按照三星堆文化主人的要求,让无声的古老文物能通过发达的图像语言,传递出太阳历的科技。如此众多信息被我们有幸接近,产生的巨大收获,已一改过去对上古文物的神秘感;寻觅到:古蜀沃土生精华,三星金沙满天霞。
     寻觅到三星堆文化承载着让人瞩目的太阳历,不能只是寻觅者的收获,应让全社会也知道这类事实与知识;本书五个篇章的表达,就是想让三星堆文化中的一部分不再神秘而回归于理性解读:
    第一篇,先列举上古巴蜀有北斗崇拜的浓厚民俗文化:巴、蜀古地,有着星罗棋布的“北斗”地名与民间习俗;认识《三星堆》画册“131:玉璋”的一面图案中、就有11幅人像皆为“双脚脚跟‘一字形’背向·形成祭北斗的特有脚形”;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形象在彝族“神技图”中表现有“以脚交通北斗”的两脚外撇之“一字形”,与“131:玉璋”图案和金沙“铜人形器”之“一字形”的脚形相一致,能证明古蜀对北斗的信仰是一种普遍性。是古蜀与古夷(彝)将对北斗星空的信仰与认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相结合,才创造出对太阳历体系的文化建设。  
    第二篇,重点图解在三星堆遗址文物群中能探秘到与太阳历有关的物证,先分析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文物在揭示其历法意义方面具有示范性而能承担为代表、作为总指挥;再分别介绍:古蜀以与商代中期同期的青铜跪坐人像用十三绺扁高髻发式,表示古蜀国十三月太阳历;以商代晚期青铜大立人“巨手”手指与赤足脚趾合为“二十”,吻合十八月历每月周期为20天的举例等;以商代晚期的青铜辫索冠人头像用十绺麻花状发式,表示十月太阳历的初级历法标志;再加上以玉璋线雕图案、青铜神坛、青铜神树、青铜太阳轮形器等为对象,能展现出与不同历法有关的单一文物价值(如青铜太阳轮)、或综合文物价值(如青铜神坛或青铜神兽等)。
    第三篇,列举在金沙文物群中能探秘与古蜀历法有关的主要文物——以分析太阳神鸟金箔文物具有经典的《十月太阳历》的历法意义为示范,而且太阳神鸟金箔与铜带柄有领璧形器形成了明显关联的文物链;然后,再专门介绍头戴太阳冠的“青铜小立人像”等具有不同的文物价值。
    第四篇,开诚布公特别针对太阳神鸟金箔文物在被授予“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存在的得与失,以表达笔者要为之进行“补其失而富其得”,去完善原有解释、进行锦上添花地实践。
    第五篇,既创新解析“蜀·夷·彝”族源古老文化的关联,推测彝族文化的魂魄在于:诺苏(彝族自称)≈ 是蜀(彝族自称中产生与汉语对应的谐音)≈ 蜀曰邛皆夷种(来自《华阳国志》与《水经注》古籍中的古语)≈ 邛都夷所在地的“邛都县苏示县”,为西昌市最古老的、几乎是同时诞生的两个县级地名并共存近千年(“苏示”一词、同音近义于“蜀是”一词,依蜀左言的规律反过来理解,“蜀是”即为“是蜀”—— 将“‘苏示县’转音‘是蜀县’”相合并后,可得“邛都县‘是蜀’县”的短语,并简化为“邛是蜀”词语,能成为解释“蜀曰邛”之古语由来之一)≈“蜀夷一家”……又摘录与彝族族源有关的文化猜想;重点介绍“凉山州西昌市是研究‘古夷(彝)族 ≈ 古蜀族’新文化的一片热土”,是滋生夷(彝)太阳历古今文献的发源地之一。古夷(彝)文化是当下三星堆文化活着的重要基因,应对其进行关联性的保护,以天合之作、行文化助推,促社会发展、兴经济腾飞。
第五篇后的内容为附载,一是简介笔者二十多年所发明动态演示《图解地球仪》、《图解太阳历》知识的多种仪器(主要指1997年受国家科技部派遣、由中国发明协会组团、参加巴黎第88届国际发明比赛获银奖的天文历法仪器系列之一)、发展出《图解地球仪与十月太阳历》、《北斗七星视运动演示仪》,以动态演示相关天文·历法的功能;二是针对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厅存在对太阳神鸟金箔文物的不当图解,特别地从模仿该项图解模式中、脱胎换骨发展出揭示“太阳神鸟文物内涵”三套静态的不同图解:发明《图解“蜀夷(彝)十月太阳历”》(一套两幅),发明《图解“天干十月历”》(一套两幅),发明《图解“阴阳五行十月历”》(一套两幅)。
本书要告诉这样的事实顺序:是彝汉学者先追溯祖先的太阳历体系并在1986年前、就以《三书》等多份文献出版物基本揭示出来,是古蜀三星堆文化遗址所掘出的文物群在今日被本书发现蕴含有太阳历知识体系。如此相关文献和文物中“有关十月太阳历的发生与演绎等”的外在表现虽不同,其内在涵义却如出一辙、同源异流、珠联璧合、殊途同归——古蜀之太阳历文物与彝族同类的太阳历文献,在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发展利用中,需要双向配合与联动才能相得益彰,需要相互补充方能取得双赢:
     其目的之一,要促成古蜀太阳历文物资源与古夷(彝)太阳历文献资源在未来合作利用中光荣地绽放,早日形成科技进步新格局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而配置出创新孵化器,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其目的之二,就是要双向保护好与上古太阳历资源有关的古蜀文物和古夷文献这样的文化遗产,为以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文明为核心去代表古蜀文明遗址冲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做出新贡献。
其目的之三,期待让曾经登峰造极的古蜀古夷(彝)太阳历资源、能在时隔三千多年后被今人所识之际,能有收藏其历史见证物的新场所并能增添新方式,继续以“太阳神鸟代言成都”;让人们能方便地、持续地获得“思接千载文学考古、视通万里科技考古”的双重体会,从而接受教益与增长才干。这些不可复制的珍贵遗产,既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同样也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努力让这样的文化遗产从我们手中开始而代代保护、代代纪念,让物质的传承与精神的传递能更加久远地传诸后世。
四川不仅有熊猫,更有成都太阳历;这是接触上古文化而丰富自己的新机会……如果说对“天数在蜀”的文明探源去舍本逐末而不从古夷(彝)的远古文化中去寻找,则将永远是“千古不解之谜”。

    本丛书不具商业性,借鉴的部分图片多有变造或有出处;如侵权,请按书末电话,联系删除。
                       
     作者:夏权民  刘金凤   夏宇  2016.6.9  于四川省西昌市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内容提要    ……………………………………………………………………………………………………  ( 1 )

前言    ……………………………………………………………………………………………………      ( 3 )

目录    ………………………………………………………………………………………………………    ( 7 )
                                                        
                                                                           上                                册
   
    第一篇  发现北斗崇拜是古蜀历法的部分由来

    第一章   发现“三星堆”地名有必要重新考释    ……………………………………………………   ( 13 )
    第一节  “三星堆”地名的由来已有多样解释    ………………………………………………………    (13 )
1、现有关于“三星堆”地名由来的几种说法      ……………………………………………………     ( 15 )
2、三星堆地名和“北斗斗魁与斗杓结合部直线的‘三星’天象”有关 ……………………………………( 15 )
(1)长长的斗柄与硕大的斗魁在天上自然构成著名星象    …………………………………… ………  ( 16 )
(2)古代星辰崇拜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北斗信仰      ……………………………………………………   ( 17 )
(3)賨叟、青羌、邛人与“蜀曰邛、皆夷种”古语有关     …………………………………………    ( 19 )
    第二节   三星堆文物能说明商代时古蜀国尊崇“北斗”的祭祀很浓烈   …………………………………( 22 )
1、青铜大立人人像首领地位与历法意义影响“三星”地名由来的五个理由   ………………………    ( 22 )
2、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巴人印章”提供了与古蜀相似的“三星信仰”   ……………………………    ( 27 )
    第三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 28 )

    第二章    北斗崇拜是“古蜀部分民俗”的由来之源    ………………………………………………  ( 29 )
    第一节    三星堆文化与北斗星文化存在着多元关系    …………………………………………………   ( 29 )
1、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以足交通北斗”现象有丰富多彩的背景文化   …………………………………… ( 29 )
(1)青铜大立人以赤足方式指挥盛大祭祀仪式不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所致   ……………………………( 29 )
(2)三星堆人物中另有众多穿鞋的证据     …………………………………………………………………  ( 30 )
(3)“以脚交通北斗”的宗教仪式或特定姿势在彝族山区与古蜀地皆有   ……………………………    ( 31 )
2、受《用“脚”与斗神交通》能启发加深对“祭北斗神”的解读    ………………………………………( 33 )
(1)《用“脚”与斗神交通》能启发理解三星堆有“脚跟背向祭北斗”古俗   ……………………………( 33 )
(2)古蜀“脚跟相背状”图案寓意反映了“脚(交)斗”的祖源文化     ……………………………    ( 34 )
    第二节   发现古巴国古蜀国都有祭北斗的民俗     ………………………………………………………… ( 38 )
1、“三星堆”地名的由来可以有新释    ………………………………………………………………      ( 38 )
(1)北斗七星中直线分布的“三星”与同一星座中的“三台”星象有关     …………………………   ( 38 )
(2)广汉“‘雒· 傩· 堆三字’在‘形、音、义方面’多文化相通”   …………………………………( 39 )
2、三星堆与“三”的数字有多样性关联    …………………………………… …………………………   ( 40 )
(1)三星堆“三星古韵、历久弥新”之天象与模拟   ………………………………………………………  ( 40 )
(2)发现三星堆遗址集中有三种太阳历的文物   …………………………………………………………    ( 41 )
3、古蜀国有“三台与北斗、‘斗城’三台顶斗”等文化残存保留至今    …………………………………( 42 )
(1)三台文化与北斗村和“斗城”等      …………………………………………………………………  ( 42 )
(2)不可忘却的《北斗图腾崇拜》      ……………………………………………………………………  ( 43 )
    第三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 ( 44 )

    第三章   对青铜大立人女巫师“跣足交斗”背景文化碎片的多样性拾掇   ……………………………… ( 45 )
    第一节   青铜大立人“跣足(脚)交斗”行为首先是对古蜀祭天活动的传承   ………………………… ( 46 )
1、中国古代在巫术文化人类学领域存在“赤足祭”的传统    …………………………………………  ( 46 )
2、上古巴地与蜀地在北斗信仰方面存在两种差异    …………………………………………………    ( 46 )
第二节   巴、蜀古有北斗崇拜“(以)脚(交)斗”的遗俗     ……………………………………… ( 48 )
第三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的    ……………………………………………………( 50 )

    第二篇  三星堆文化隐含蜀夷(彝)太阳历(古三历)体系大格局的灵魂

    第一章   青铜大立人的身份之谜与行为之谜    …………………………………………………   ( 51 )
    第一节   青铜大立人的身份意义需要探讨    …………………………………………………     ( 51 )
1、青铜大立人女巫“穿着龙服、神通天地”具有高贵与权威地观瞻效果   …………………………   ( 52 )
2、发现青铜大立人像是一位女性巫师的理据    ………………………………………………………     ( 55 )
(1)发现大立人像存在“新‘五孔穴’”的文化关联……………………………………………………    ( 57 )
(2)发现大立人背部方孔与右腋下两孔同为背负一“襁褓”而设计   …………………………………… ( 60 )
    第二节    发现大立人的行为举止重在演绎历法而祭天    ……………………………………      ( 63 )  
1、发现女巫“双手模拟圭尺游标、演绎太阳回归运动”   ………………………………………     ( 63 )
(1)中国的“圭表”文化由来已久      ……………………………………………………………………( 63 )
(2)发现大立人“手拟圭尺游标”由左右手分别演绎天文    ……………………………………………( 64 )
2、发现青铜大立人“跣足交斗”是在系统演绎太阳历   …………………………… ………………… ( 70)
(1)大立人“跣足交斗”情形是对三星堆“玉璋”文物的升级    ……………………………………  ( 70 )  
(2)理解“跣足交斗”应先解读《三星堆》“131:玉璋”     ………………………………………… ( 70 )
(3)需要对“131:玉璋”文物的每段图案进行不同解读  ……………………………………………… ( 72 )
    第三节    青铜大立人等青铜文物对古蜀文明有多样化的影响力………………………………………… ( 80 )
1、三星堆人以发辫绺数显示三种太阳历法月份的内涵并由金沙文明有所主要继承   …………………( 81 )
(1)金沙遗址戴太阳冠铜立人与三星堆遗址“青铜大立人姿势和辫索冠人头像”的两种相像…………( 81 )
(2)三星堆头顶“十月太阳历”标志的人头像很特别 …………………………………………………… ( 82 )
(3)“青铜跪坐人像”是指示古蜀十三月太阳历的初级标志物…………………………………………… ( 83 )
2、发现三星堆铜人像群的发式分为三类四种并与历法有关    ………………………………………… ( 87)
3、发现“古三历”中的特色数字群和文物   ………………………………………………………      ( 91 )
4、发现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与两神兽皆有“阿拉伯数字全部单一数的纹饰”之双重表达……………… ( 92 )
(1)发现青铜大立人能将“十个隐性的‘阿拉伯数字’单一数”显现为两类纹饰………………………( 93 )
(2)发现青铜神兽能双重显现 “十个隐性的‘阿拉伯数字’单一数” …………………………………( 94 )
5、青铜神坛的顶级造型寓意着古三历的要领……………………………………………………………… ( 99 )
6、四个趣味阅读    ………………………………………………………………………………………  ( 101 )
7、“皇天后土  人神共舞”的青铜神殿与神 坛………………………………………………………… ( 103 )
(1)简介解读青铜神坛       …………………………………………………………………………    ( 104 )
(2)青铜神殿陈列的主题是“人神共舞”意景     ………………………………………………………( 108)
8、大立人赤足的“脚神秘”虽暗示了“古三历”却无人问津  …………………………………      ( 112 )
    第四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 ( 113 )

    第二章  彝汉学者们先追溯祖先太阳历与文献编纂   三星堆金沙后掘出历法文物群今方始展现……( 115 )
    第一节   中国上古曾出现以“太阳月”纪月的太阳历体系………………………………………  ( 117 )
1、陈久金谈《十月历》(摘录)    …………………………………………………………… ( 117 )
2、何新:关于天文十月历法(摘录)………………………………………………………    ( 118 )
3、摘录学习陈久金与何新上述作品会有大收获…………………………………………………………( 119 )
(1)认识“十干”本原的意义有必要学习讨论……………………………………………………    ( 119 )
(2)《后羿射日》背后是上古历法的大变革……………………………………………………      ( 121 )
4、发现三星堆·金沙文物群体现有古蜀、夷(彝)的“古三历” ………………………………   ( 122 )
    第二节   彝族率先追溯《古彝历》中的“十三月历”…………………………………… ………   ( 124 )
1、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底座第一层图案有四个“7”的符号      ……………………………… ( 124 )
2、大立人像底座中的“四个‘7’”能暗示“第一种人体历法”    ……………………………… ( 125 )
(1)“四个‘7’之和的周期”支持刘尧汉归纳“月经历法”周期…………………………………   ( 125 )
(2)反驳《彝历研》对《中国文明源头新探》的不当说辞  ……………………………………     ( 128 )
(3)《中国天文大发现》肯定了刘尧汉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贡献…………………………………   ( 131 )
(4)对合理推测“文明源头新探”学术界应有理性包容   …………………………………………  ( 133 )
(5)十三月历每月“28天”的日期数亦可依据人的指(趾)骨节总数作为新来源……………………( 134 )
(6)三星堆隐喻“十三月历”的文物有七种、金沙文物有一种   ……………………………………( 135 )
(7)金沙遗址铜立人戴“太阳冠”的文物是识别“十三月历”头饰的经典 …………………………( 136 )
    第三节   大立人像底座两个数字“9”的连体符号能指示“十八月历”…………………………… ( 138 )
1、大立人底座第一层四面有“两个‘反9’”连体图案为古蜀“第二种人体历法”提供证据……………… ( 138 )
2、“九二、一十八”的数字由来可校正原有“月经历法”的粗糙     …………………………………( 138 )
3、三星堆博物馆珍藏隐喻“十八月历”的文物有六种   ………………………………………………  ( 139 )
    第四节   发现青铜大立人像等多个文物能指示十月历   ………………………………………………  ( 142 )
1、发现大立人像底座第一层纹饰可暗含“古三历”的前两种    ……………………………………… ( 143 )
2、三星堆遗址有十二种、金沙遗址有一种隐喻着“十月历”的文物   ………………………………  ( 143 )
(1)已有十三种古蜀文物暗示着与“十月太阳历”有关   ……………………………………………… ( 143 )
(2)对古蜀十三种蕴含“十月太阳历”文物的联合解读    ………………………………………………( 144)
    第五节    理解文物涵义要明辨是非与文物的纹饰作用……………………………………………………( 147 )
1、古蜀文物命名与解释若有经不起检验的需更正 …………………………………………………………( 147 )
(1)建议改三星堆“青铜辫索冠人头像”为“十月历青铜太阳冠人头像” …………………………  ( 147 )
(2)有错的文物名称若不纠正会降低文化传播   …………………………………………………………( 148 )
2、对古蜀神秘文物的命名与解释都应充实……………………………………………………………… ( 150 )
(1)改“青铜辫索冠”为“十月历青铜太阳冠”的意识条件渐已成熟………………………………… ( 151 )
(2)用“十月历青铜太阳冠”名称替代“青铜辫索冠”旧名可以直截了当 ………………………… ( 151 )
    第六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 ( 152 )


                                                                   下        册
   
第三篇  三星堆两个专项文物为十月太阳历提供了科技和民俗的证据

    第一章  “青铜太阳轮”是古蜀十月太阳历历法由来的科技基础  ……………………………………( 152 )
    第一节    青铜太阳轮文物是指示古蜀人创制十月太阳历的天文仪器…………………………………( 152 )
1、需要认识“青铜太阳轮”与十月太阳历有天文联系    ………………………………………………( 152 )
2、为“36度角 ”而感叹……………………………………………………………………………………( 157 )
    第二节  古蜀人编十月历以冬至正午太阳高度36°为准……………………………………………… ( 159 )
1、冬至日是夏商周三代中最重要的时节  ………………………………………………………………… ( 159 )
2、三星堆特有的“地理、天象”特征让鱼凫人在此建城建都与祭祀地 …………………………………( 160 )
3、辨别冬至节在“历与历法” 两表格中的变化  …………………………………………………………( 162 )
4、太阳轮上六小孔是专门安排十月历的过年日   ………………………………………………………  ( 164 )
5、认识三星堆人用太阳轮形器去原创“十月太阳历”……………………………………… ……………( 164 )
第三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  ( 169 )

    第二章   “青铜神树”是古蜀编制十月太阳历的民俗基础………………………………………………( 170 )
    第一节   对认识青铜神树表面特征的学习、借鉴与区别   …………………………………………… ( 170 )
1、“鱼凫· 鱼鹰·太阳鸟·十月历”是三星堆原创“十日文化”的核心 …………………………  ( 170 )
2、三星堆神树的概况与“十日文化”民俗的张扬   …………………………………………………… ( 173 )
3、将“十日神话与三星堆青铜神树相联系”是颠倒文化顺序的一大错误   ………………………… ( 178 )
    第二节   三星堆神树是通天神树也是宇宙树    ……………………………………………………    ( 181 )
1、青铜神树传说的原型是通天桑树………………………………………………………………………  ( 181 )
2、青铜神树亦是宇宙树…………………………………………………………………………………   ( 183 )
3、彝族神树是“社树”或“龙树”…………………………………………………………… ……    ( 184 )
4、对一个悖论传说与图示的剖析………………………………………………………………………… ( 184 )
5、彝族人民敬仰本民族的射日英雄……………………………………………………………………   ( 186 )
    第三节   “十日文化”的主题是古蜀创造十月太阳历体系 …………………………………………  ( 187 )
1、“十日神话”和“金乌负日”与三星堆青铜神树涵义有关  ……………………………………… ( 187 )
2、三星堆文化中有多样表现“十日文化”的文物链…………………………………………………… ( 188 )
第四节  支持“十日文化”的三星堆太阳纹铜挂饰文物………………………………………………  ( 190 )
1、多种多样的太阳图像与太阳纹………………………………………………………………………   ( 190 )
2、三星堆太阳纹铜挂饰能指示着“十日文化” ………………………………………………………  ( 191 )
第五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192 )
  
    第四篇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镂空金箔文物集《十月太阳历》之大成

    第一章  太阳神鸟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得与失   ……………………………………………( 194 )
第一节  成都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文物简介   ………………………………………………………  ( 194 )
1、基本类型与特征  …………………………………………………………………………………………( 194 )
2、金沙博物馆中原有浅析金沙太阳神鸟文物涵义的图解文字多系文不对题……………………………( 195 )
3、国家文物局发布《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图 )》公告 ………………………………………   ( 194 )
    第二节  不小心失去了文物准则与原则的《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负作用大………………… ( 200)
1、相关公告未全面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 ( 200 )
2、“太阳神鸟”图标有悖于文物保护原则的两处举例…………………………………………………… ( 201 )
3、针对金沙博物馆利用“太阳神鸟”的方式提出待商榷之处……………………………………………( 202 )
    第三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209 )

    第二章  金沙“太阳神鸟”文物的本义是演绎十月太阳历…………………………………………………( 210 )
    第一节   金沙遗址铜带柄有领璧形器与“太阳神鸟”金箔能配套为文物链…………………………… ( 210 )
1、铜带柄有领璧形器的特征………………………………………………………………………………… ( 211)
2、铜带柄有领璧形器与太阳神鸟金箔的文化关联似链条 …………………………………………………( 211 )
(1)表面上铜带柄有领璧形器重在三鸟纹图案、太阳神鸟金箔重在四只神鸟   ……………………… ( 211 )
(2)三星堆遗址群一、二、三、四期的文化划分…………………………………………………………  ( 212 )
3、古蜀多个王朝连续存在“鸟图腾”的文化……………………………………………………………… ( 213 )
(1)柏灌王朝的“鸟图腾”原型是“鹳”类………………………………………………………………  ( 213 )
(2)鱼凫王朝的“鸟图腾”原型是“三趾”鱼鹰……………………………………………………………( 214 )
(3)金沙政权后期“鸟图腾”的原型是杜鹃鸟、但在其前期以“火烈鸟”为图腾………………………( 214 )
    第二节  金沙政权借用柏灌王朝的“鹳”类作为新王朝的“鸟图腾”形象 …………………………… ( 216 )
1、金沙政权在继承古蜀祭祀方面就要与前朝鱼凫的三星堆二、三期文化有区别……………………… ( 216 )
(1)金沙小青铜立人像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和青铜辫索冠人头的异同………………………………  ( 216 )
(2)初建的金沙政权急需体现“鸟图腾”核心文化………………………………………………………  ( 217 )
(3)追溯古蜀十月历出现的时间可能在金沙之前千余年的夏朝……… ………………………………… ( 219 )
    第三节  古蜀“三趾‘太阳鸟’”是中国“三足‘金乌’”源头之一………………………………    ( 220 )
1、陕西宝鸡西周中期国墓地茹家庄一号墓出土三足铜鸟文物是三星堆文化的外延………………… ( 220 )
2、茹家庄一号墓出土的三足铜鸟可能是中国同类金属文物之首批……………………………………   ( 222 )
    第四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 ( 224 )

    第五篇   “蜀·夷·彝”族源的关联与文化猜想

    第一章    新解现有“诺苏 ≈ 彝族”的彝文语义产生了至少两个发现………………………………  ( 225 )
    第一节    查阅《象形字典》知“羌· 夷· 彝”三字皆属会意造字的范畴并引申…………………  ( 226)
1、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文的“羌”字……………………………………………………………………… ( 227 )
(1)字源解说 …………………………………………………………………………………………………( 227 )
(2)造字本义………… ………………………………………………………………………………………( 227 )
2、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文的“夷”字……………………………………………………………………… ( 227 )
(1)字源解说………… ………………………………………………………………………………………( 227 )
(2)造字本义………… ………………………………………………………………………………………( 228 )
3、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文的“彝”字……………………………………………………………………… ( 228 )
(1)字源解说 …………………………………………………………………………………………………( 228 )
(2)造字本义………………………………………………………………………………………………… ( 229 )
4、“夷· 彝”汉字的读音与白话版的解读…………………………………………………………………( 229 )
(1)“夷· 彝”汉字的读音  ………………………………………………………………………………( 229 )
(2)白话版《说文解字》中“夷· 彝”汉字含义…………………………………………………………( 229 )
(3)我们的理解……………………………………………………………………………………………… ( 229 )
5、解读“羌· 夷· 彝”三字的形、音、义关系………………………………………………………   ( 230)
(1)直观比较“羌· 夷· 彝”三个字的字形…………………………………………………………… ( 231 )
(2)“羌· 彝”二字以甲骨文向篆文演绎作比较中可见同源相似………………………………………( 231 )
(3)“彝”字继承了“羌”字在头部左侧挂耳饰物的特征……………………………………………… ( 231 )
(4)以宋体字形作为比较的基础…………………………………………………………………………… ( 231)
(5)“羌· 彝”二字代表的族群都曾是“牧羊人也” ………………………………………………… ( 232 )
(6)“夷· 彝”二字同音亦同俗…………………………………………………………………………… ( 232)
6、解读篆文“彝”字是认识彝人根亲文化变迁的钥匙………………………………………………………( 232 )
7、彝族是蜀、滇文化的承继者与联系者……………………………………………………………………  ( 234 )
    第二节    在历史与现实中识别彝族先民、民族与族源文明 … ………………………………………… ( 236 )
1、汉武帝时期自上而下对彝族先民西南夷有初次识别  ………… ………………………………………… ( 236)
2、新中国之初正式提出“彝族”族称并通用  …………………………………………………………………… ( 236 )
3、三十年来在探讨彝族族源时产生多形式地指认…………………………………………………………… ( 237 )
(1)刘尧汉先生是高屋建瓴探源彝族古历的首位学者…………………………………………………………( 237 )
(2)《来自基因的答案》支持着刘尧汉的原猜想……………………………………………………………… ( 238 )
(3)彝族学者王昌富率先以文论将三星堆与彝族相联系………………………………………………………( 238 )
(4)刘志一等是研究彝学的著名专家……………………………………………………………………………( 238 )

    第二章   “蜀曰邛”道破古夷(彝)人与古蜀人有族源关系……………………………………………………( 239 )
    第一节   “邛”字是解密古蜀夷(彝)联系的切入点……………………………………………………………( 239 )
1、安宁河流域已知的考古年代与古蜀历史相接近…………………………………………………………… ( 240 )
2、了解西昌市建置沿革能收获对“蜀曰邛”古语的多层次理解…………………………………………… ( 241 )
(1) 西昌境内最早的邛都与苏示(苏祁、苏利、苏祗、苏祁)两县几乎并存千年………………………………  ( 241 )
(2)“苏”字在彝区用于彝族自称或地名名称中均暗示着与“蜀”字声近义通…………………………………  ( 242 )
(3)“蜀曰邛皆夷种”古语出处之两种推测…………………………………………………………………… ( 243 )
3、摘录“古蜀人和西来者结合的产物”之新猜想 ………………………………………………………………  ( 244 )
第二节    “诺苏 ≈ 彝族”词(语)义可在当代考古实证的推动下发展出新义………………………… ( 247)
1、“诺苏 ≈ 彝族”的词义可解读为“彝(夷)族 ≈ 诺苏 ≈ 是蜀”关系式………………………… ( 247 )
2、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 247 )
3、彝族自称的魂魄在于“诺苏 ≈ 是蜀 ≈ 彝族 ≈ 蜀曰邛 ≈ 上古蜀夷一家人”………………………  ( 248 )
4、对“蜀· 夷· 彝”之间族源关系的猜想在继续中…………………………………………………………… ( 250 )
(1)由《百度百科·古彝族》记载最近以来一种猜想之摘录………………………………………………………( 250 )
(2)四川省西昌市是研究“古夷(彝)族 ≈ 古蜀族”新文化的一片热土 ………………………………………( 250 )
第三节    对本篇”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 254 )

第六篇   配套发明:《图解“太阳神鸟”》与《图解地球仪》等
    第一章     对金沙太阳神鸟图案涵义的新解读(三套静态图幅的图解)………………………………… ( 255 )
1. 发明《图解“蜀夷(彝)十月历”》(一套、两幅静态图)…………………………………………………………  ( 256 )
2. 发明《图解“天干十月历”》(一套、两幅静态图) ……………………………………………………………   ( 257 )
3. 发明《图解“阴阳五行十月历”》(一套、两幅静态图)…………………………………………………………  ( 258 )
    第二章     以《图解地球仪》为基础并发展为演示太阳历的三件动态仪器 ………………………………   ( 259 )
一、两份证书………………………………………………………………………………………………………( 259 )
二、发明的三件动态演示仪系列…………………………………………………………………………………  ( 259 )
1. 发明《图解地球仪》………………………………………………………………………………………………( 260 )
2. 发明《图解地球仪与太阳历》…………………………………………………………………………………( 262 )
3. 发明《北斗七星视运动演示仪》………………………………………………………………………………… ( 263 )

后记…………………………………………………………………………………………………………………( 264 )

附录:  通用规范彝文字表……………………………………………………………………………………( 274 )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发表于 2023-1-3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学术界应该重视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此书写成了七年,现在才在网上公布——如此重大的古老科技信息,为何姗姗来迟?被冷落多的是,阻力大呀!考古界重视不够,是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    册  
第一篇   发现北斗崇拜是古蜀历法的部分由来
       第一章    发现“三星堆”地名有必要重新考释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南兴镇真武村,在川西成都平原的中部;原距成都市33KM。从2016年起,已纳入成都大都市城市扩建规划的一部分;不久后的三星堆遗址,将直接属大成都了。

       三星堆遗址闻名中外,是因为这里系约三千多年前古蜀国鱼凫王朝繁荣时期的重大遗址;此遗址文明是改写中国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称“黄河流域为中国文明摇篮”的观点,发展为——“长河、黄河流域都是中国文明摇篮”观点的转折点;而且,这里是具有世界文化影响力的所在地。

       第一节“三星堆”地名的由来已有多样解释

       “三星堆”地名,是否是老地名,存疑。在现代的民间传播中,称“三星堆”这个名字,是考古专家先根据这里重大遗址挖掘现场有三堆黄土小山包、形似“三星”分布的土堆,又因其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隆重表现出这是祭祀天地的重大场所;根据此类表象的意思,才综合命名为“三星堆”地名。这样命名其地名称的初级目的,符合于要让该地名能比较接近当地古文化现象的原则。
三星堆遗址在其得名之前,属于广汉县中兴乡(今属三星乡或南兴镇)。此地最近的老地名中间有“中兴”或“南兴”一词,词中的这个“兴”字,在汉语中与“星”同音近义;所以,后来的三星乡名替代了原有的中兴乡名。
       三星堆遗址的出土地,属四川省成都平原上的广汉市。“广汉”地名是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的雒县治所,名雒城。“雒”字有多义,其一义作为鸟名,即“鵋鶀”。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141页释鸟(隹)部“雒,忌欺也,各本作鵋鶀……鵋鶀与怪鸱一物。舍人曰,谓鸺鶹也。”这一说法,表示“雒”若作“鸟”义的理解,应指一种小猫头鹰(鸮形目中的鸟)的名字。
然而,形似“三星”分布的土堆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成为当地砖厂取土作业的场所;偌大的三堆黄土小山包,几近被夷为平地。到1986年夏天,才“两锄头挖出‘三星堆大发现’”。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1的部分图解提示:“雒”字的古形古音古义,又通“傩”。 傩的本义,在夏商时期是太阳神鸟的崇拜。

       傩戏是著名的端公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夏官之属,由武夫充任,职掌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驱傩活动。伴随傩祭而产生和发展的傩戏面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傩祭是三星堆故地大规模的宗教典礼,是既壮美又盛大的活动,故“傩”有“美盛”的含义。

       三星堆遗址的文物,散发着浓烈的太阳神崇拜和鸟图腾信仰,它们都是当地三星堆人的宗教神与图腾神。广汉在西汉初期作为县级单位驻地的雒县治所,属于在此地曾有鱼凫王朝都城衰落千年之后的又一个已知的城池。看看“图1”的景象,此“雒县”之“雒”,引人至少会产生三问:

       一是后世对此地命名为“雒”,是否暗暗传承其“鸟(隹)部”的可能,以寓意这里原在夏商周三代盛行有千年古蜀国的著名“鸟图腾信仰”文化遗存?“雒·傩”二字在“形、音、义三方面”,有着众多文化相通?

       二是广汉是三星堆鱼凫王朝都城旧地,定流传有北斗崇拜;汉代此地称“雒城”,似蕴含着“斗城”的内涵、或有传统而浓郁“祭祀北斗星神之地”的文化古意?

       三是通览后世长期流行的傩戏面具舞(端公舞),可能与这里三星堆遗址出土有中国最古老、最多、最大型青铜面具文物的影响力有着文化上的传承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2的部分图解提示:“三星堆”地名在当代之所以闻名,跟这里出土了与商朝同时代的古蜀国文物重器产生有轰动效应直接相关。至少,三星堆的名气,还因为这里有众多不解之秘能让人神往,从而愈加具有不断增长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分析:“三星堆”地名,重在“三星”。所言这里有三个黄土堆,既有可能按北斗七星中“开阳、玉衡、天权”三星呈斜直线排列的天象而命名、并以地貌形态位于遗址北侧的马牧河南岸;又有可能将太阳、北斗与28宿中的恒星,作为“三星”崇拜。三星堆遗址文明已表明,当地人有“三星信仰”:信北斗星神(下文将叙述)、信太阳神(三星堆出土有“太阳崇拜”的文物证据很多)、信28宿。

       “三星”一词,重在“星”字。查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三一二页,释“晶”字:“精光也。凡言物之盛,皆三其文。日可言三者,所谓■日也。从三日。”第三一二页,释“星”字:“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从生声……星之藏于胸中,谓之圣人……”今之星字,由“上‘日’下‘生’”组成;从日(日像星形)、生声,形声字。  “三星”一词的本意之一,可“谓之圣人”;“三星堆”以“三堆黄土”表示其“三星”,隐寓这里值鱼凫王朝鼎盛时期,由在位的鱼凫女王曾在此地隆重祭奠古蜀“蚕丛、柏灌、鱼凫”三类前朝的先辈……即此“三星”的原意。

       因图2中另有“回龙村”和“真武村”这两个村名,可能与历史上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乱”到成都后、再返回长安的历史有关;所以,令人联想这里的“三星乡、三星村、三星堆”等地名,或多或少与上古鱼凫王朝鼎盛时期在此留下的古蜀文化痕迹有关、但也许都不是最古老的原名。 】

       1、现有关于“三星堆”地名由来的几种说法

       其一,由陈德安所著《三星堆·古蜀王国的圣地》画册(以下简称《三星堆》画册)在开篇中介绍“……有三个长约两三百米的圆丘状土地,传说这是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的三把土,落在了马牧河的南岸,变成了三颗星,故称‘三星(乡)堆’”。
【 对其一进行点评:这样的开篇语,以传说的消遣为主,少文化参考意义。】

       其二,由“土豆网”之视频之《中国外星人探索(上)》(未知作者)称:三星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星)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从三星堆的土堆位置及有人工印迹的情况来看,此“堆”为古代人工筑起的“台”,年久失修,塌为土堆。可喜的是,名中保留了“星(兴)”,这便将一个久远的秘密带到了今天……三星堆的“堆”与猎户座(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的排列是对应的 。

       【 对其二进行点评:此“堆”为古代人工筑起的“台”……“将一个久远的秘密带到了今天……”的说法,耐人寻味。有关猎户星座的名称,在国外仅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希腊神话中;有关中国的二十八星宿,只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完备了其认识;这两种“星座、星宿”的认识时间,都晚于三星堆作为夏商时期遗址文物古迹出现的时间。】

       其三,由《百度百科·三星堆博物馆》介绍:三星堆是三座长约数十米至百米、高约5米至8米,连结成一线的土堆,分布在马牧河西岸东、南、西三面……突兀地立于平原之上,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故名三星堆。

       【 对其三进行点评:此文指出这里“三星堆是三座……连结成一线的土堆”,虽已表现了基本方向,却遗憾未做出标记。为了弄清楚这里三个巨大黄土堆到底是自然山体、是人工土筑还是二者兼有之,需请考古学家与地质专家一道对“三个巨大黄土堆”的可能残存地去考察,可能会有答案。因为学术界不宜让此“‘三个黄土堆’像‘文化的花瓶’”,长期似是而非。】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百万字的《三星堆天问考古丛书》,从之一《成都太阳历大发现》开始,陆续在此发表。谢谢关注。欢迎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岁的老人:作者  夏权民    2023年1月31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3的部分图解提示: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或称“斗”、“勺”;后三颗星叫“斗杓”、“斗柄”、“玉衡”或称“勺子把儿”。对此“北斗七星图”,它可让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从整体图中截取四个有关联的“三星”区域构成图——①第一组“三星”图,由“天权、玉衡、开阳”组成其直线分布的区域;此直线分布的“三星”区域构成图,疑直接与古蜀国的三星堆文化有关。后面的“三星”区域构成图,都呈三角形分布,疑直接与古巴国的文化有关或与中原文化有关;②第二组“三星”图,由“天玑、天权、玉衡”组成;③第三组“三星”图,由“天璇、天玑、天权”组成;④第四组“三星”图,由“天枢、天璇、天玑”组成(数“天权”星最暗)。】

       (1)长长的斗柄与硕大的斗魁自然构成著名星象
       仰看中国北方的星空,用想象力将耀眼于北天球大熊星座尾部与臀部、腰部区域的七颗星,用虚线连接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它占去了眼帘中的一大片天空,构成一把有长柄的斗的形象;即排列成类似夏商周三代用于舀酒勺子的斗形(而非秦汉时才出现量米之斗的斗形)。因而叫北斗七星或北斗星,简称“北斗”或“斗星”或俗称“勺子星”(以与南天球有南斗星、亦称“斗宿”相区别)。
北斗星这个名称,可能起源于夏商周三代。北斗星之著名,不仅因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座在全天球共88个星座中次于长蛇座与室女座、居面积第三),还因它作为大熊星座主体的亮星部分,有利于人们在北半球由此去定出基本方位、再去寻找北极星——即图4(来自《百度》)“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在“小熊”的尾部)。

        北斗星的头两个星α和β,对于找到北极星具有指示,这两星的连线指向北天极:勺头的第一颗星和第二颗向外延长一条5倍距离的直线,有一颗和北斗差不多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北斗七星名称,从最接近北极星的天枢开始,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组成斗身;后三颗星叫“斗杓”,又名“玉衡”,组成斗柄。在α、β、γ、δ、ε、ζ、η的七颗星中,除天权δ是三等星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

       北斗七星,是上古人们利用星象定季节的三大星辰中最重要与最早确定的星辰;因位于北方,所以叫北斗,又称北辰。辰、为定季节的标志;北辰,即北方定季节的标志。

       在认识了北斗星之后,古人又另外确定有大火星和参星这两大星辰。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