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玄龙门阵] 《成都太阳历大发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有专家对此青铜大立人的站姿做了推测:这么细高的铜像在站立时,因其底座是空心的,对人像的稳定作用不大;若手中稍有负重,就会倾倒。我们既支持这样的推测,又马上实践“推测大立人手中本来就是空心的,其目的是要配合以大立人自身矗立的身材、去作用于表示用‘圭表测日影’的‘表’,可立竿见影;这就需要用手拟‘图49:玉琮游标圭尺’之游标、去与‘大立人身高之表’相结合;按‘勾三股四弦五’的直角三角形知识等,进行太阳周年视运动引起日影变化规律的天文测量(勾股定理在中国,有《周髀算经》记载了其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的)。

        据《百度百科》转载,商高(约公元前1120年)答周公曰“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因此,勾股定理在中国,又称“商高定理”——因“商高答周公”的时间正好与青铜大立人所在的古蜀时间相近,则该青铜大立人作为历法大师傅,有可能也学会了将类似勾股定理用在对太阳高度日变化与年变化规律的测量上。

        原以为大立人手中握着什么东西的旧说,现在看来是行不通了;所以,必须开辟出新的推测。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52、53(图来自《三星堆》画册及适当注释)的部分图解提示:《三星堆》画册第16页介绍有“2、青铜兽首冠人像(残断)”;其文物的时代,与商代晚期“青铜大立人人像”一样。该画册,称青铜兽首冠“人像造型和手姿与青铜大立人人像相似。”却少了区别古人重冠而这两者冠帽差异大,具有身份地位主次的不同意义。

        我们认为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的构成,既取自于对三星堆青铜神坛最下面两只长翅神兽的头部(含眼、鼻、嘴、耳、独角兽之角)形象而命名“铜兽首冠”,又模仿青铜大立人像的正面形象与手势,还有人像后脑勺有两孔、背面胸腰结合部有一孔的人像特征;即解读此青铜兽首冠人像,对认识青铜大立人像的“半人半神”文化有重要地补充意义。

        现将图52、53同时与图37、38和50等图相对比:我们,先同意《三星堆》画册对这两个大、小青铜立人像在“人像造型和手姿”方面相似的说明;但是,就其能见到的文物特征而言,这两个青铜立人像既有“大小悬殊、头冠不一、衣着不同、手姿小异”的正面不同和“右腋下无与大立人原有的两孔相像”,却又有“背部后脑勺与大立人原有两孔相像可供笄发之簪插入,背部胸腰处与大立人原有一孔也很相像”。

        有人就此猜测“青铜兽首冠人像”右手小拇指明显向外翘起来,让人能简单从巫术方面猜其在“掐指”谂算的形态。我们却认为此猜测不妥:

        1)因为青铜兽首冠人像与青铜大立人人像的手势,皆以空心握拳姿势,皆用左、右手拟游标圭尺去演绎历法纲要之多个要领均相同,表示此青铜兽首冠人像就是学习青铜大立人演绎历法的第二位历法师傅,或正是青铜大立人历法大师傅的徒弟——两者相像的地方多,包括背部共有三孔的相对“隐秘处”都相像(其中连这对师傅与徒弟后脑勺各有两孔穴的‘倾斜方向’都相像”、见图37与图53);但因青铜大立人并无“掐指”谂算的形态,所以此徒弟即“青铜兽首冠人像”不应因翘起了右手小拇指,就被人定性为在“掐指一算”。   

        2)有此“青铜兽首(变异有大象头部)冠人像”在图52中表现右手小拇指翘起的事实,这却并非似“掐算状”;而是兽首冠人像作为在向青铜大立人历法大师傅学习“二分二至”等历法要领时、正在体会其小拇指此时处于“可有可无”的作用阶段;所以,才有与图50相对比中的细小差别。

        兽首冠人像在这一特定的时刻让自己的右手小拇指翘起来,或许恰恰“翘对了”;因为这两个大、小青铜立人像的右手原本正在共同演绎“以四个手指之间的三个手指缝去拟‘二分二至’”(如图50右手旁注释):这二者职司范围与权力大小不同,若是此刻小青铜立人像的双手像以前有人估计“手握玉琮”那样,则其右手小拇指指头是翘不起的——结果这样“翘起右手小拇指指头”的事实,既证明此人并未“手握玉琮”,又能按图50认识到此时的右手小指处于可暂时“无用”的状态。

        3)“青铜兽首冠人像”所翘起右手小拇指的实况异常:每个人都有手的小拇指,上面共有三个指关节,它们都只能以同一根手指做整体运动,而不能以这根手指中的任何一个指关节、去体现直接地向外撇运动;但兽首冠人像这个右手小拇指此时翘起来的,正是第一个指关节向外撇,这却是任何人均不可能真正演示出来的客观动作(除非此人此手指、曾受外伤而留有要外撇的残疾)。这样不现实的“单独翘起右手小拇指第一个指关节向外撇”动作,却成为“青铜兽首冠人像”手势的显著特点或一种反常;这一现象只能说明该物件制作者是有意通过这一反常举动,证明此物件表现“青铜兽首冠人像”自己,正在作为徒弟、在向青铜大立人历法大师傅学习历法演绎的知识,而在练习手指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2、发现青铜大立人“跣足交斗”是在系统演绎太阳历

        既然三星堆青铜大立人诡秘、中空的巨大双手,有机会先通过图48和49学习到800多年或约千年前、由“尧都平阳”已制作有这样的中空游标圭尺去测量二分二至的作用;又可再通过图50的方式,去通俗地演绎回归年含义与表现其基本的功能。同理,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异常地赤足于人像底座第一层的四方台(拟北斗之“魁”部)上,即可比拟此人像以赤足方式与北斗神灵在进行巫术交往——这也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发展(例如:借鉴图19的寓意,以学习三星堆遗址玉边璋文物表现“一双大手”虚拟现实的神明文化),去予以实现的。

        (1)大立人“跣足交斗”情形是对三星堆“玉璋”文物的升级

        《百度百科》载:三星堆祭祀遗址中出土的商代晚期大型青铜立人像……头戴华冠,粗眉大眼,身著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双臂上举,夸张的双手握成环圈状,足腕佩带脚镯,赤足立于镂饰兽面纹的覆斗形方座上,神态威武肃穆,好像正在主持祭典的巫觋(《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或者是政教合一的蜀王像。

        本书所称“青铜大立人‘跣足交斗、演绎历法’,形成‘脚神秘’”的情形,并不是完全由笔者想出的新词语去形容大立人与北斗神灵相交通、相交往的祭祀行为;而是有三种情形相综合,才有催促了以这样的形容词语在本书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发现在《三星堆》画册第118页“131:玉璋”的介绍时,就展现出古蜀人有祭祀北斗的传统文化;这是形成“青铜大立人‘跣足交斗’”情形的文化基础。

        其次,经上面介绍,说明我们学习了白剑先生两篇有关“交斗”文章,有重要收益。

        第三,现在此又学习了上面段落《百度百科》所称“大型青铜立人像……赤足立于镂饰兽面纹的覆斗形方座上……”内容的精练式表述,这个“覆斗形方座”,正是我们所称小斗图腾【回查:本书读图7、图8的部分图解提示——第三段“第一层,为‘开口向下、四方的小斗图腾’”】的再现……

        上面说明“首先”的情形,不仅是催促产生了“青铜大立人‘跣足交斗’”这一情形的文化基础,更是物质基础与先决条件。因而在这里,有必要将前面已使用“图19:《三星堆》画册 ‘131:玉璋’的11幅女性人像皆为‘双脚脚跟背向’”的图面和【读图19的部分图解提示……】,去补充全新的内容另行解读,以说明本书图16“跣足交斗”的祭祀情形,来自对“图19”祭祀情形的传承与再发展。

        有关“青铜大立人‘跣足交斗’”情形的由来,并非以自身方式横空出世或一蹴而就、赫赫有名;而是它首先对《三星堆》画册第118页介绍“玉璋”文物原始意义有借鉴、变造、升华等复杂性蕴含,方能后续产生多种奇特的历法寓意与联想;所以,以下解读,既要针对青铜大立人赤足站在有“斗图腾”含意的底座之上去分析、又要弄清其大立人像底座第一层、四壁“含有‘7’和‘9’象形数字”图案为啥要模仿“玉璋”文物的同类图样……这就需要抽丝剥茧,去逐一展开。

        (2)理解“跣足交斗”应先解读《三星堆》“131:玉璋”

        ——《三星堆》画册第118页原图中,仅是该“131:玉璋”的一面图案,就有11个女性人像皆为“双脚脚跟背向”,相像于“专用于祭北斗的‘脚形器’特征”;而此玉璋是具有双面相同的图案,即能表示共有22个女性人像皆为“双脚脚跟背向”姿势。上古时期参加祭祀的人们表现出这样的特定站姿,均出现于典型地“祭祀北斗神灵”的场景。

        青铜大立人“跣足交斗”场景,是对三星堆“玉璋”文物表现祭祀的升级版;要理解这类升级,就需对《三星堆》画册第118页“131:玉璋”原有内容进行换代,做出“能解释升级”的新解读。

        ①“131:玉璋”线雕图案的说明与解读之前的试析

        此出土文物系商代晚期的物件,其器身内最窄处、有一圆孔穿过。此物件于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器身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器物较宽处),另一端有穿孔(器物较窄处)。通长54.2厘米,宽8.8厘米,厚0.8厘米。两侧薄、中间厚,略呈刀形,青黑色,上有灰色斑纹。物件有正面与背面的双面之分。在单面器物的空间布局中,共分为五段:不论从单面器物的哪一端向另一端数起,其之一、三、五这三段,均是间隔式的空白处;夹杂于其间的之二、之四段,则各个表面整体皆满饰线雕图案。

        由于在该器物较宽处的表面图案模糊,则不宜作为被解读的对象;本书对此“131:玉璋”线雕图案的解读,将以其器物较窄处的表面图案为准(图19所提示的“重点注释”,从下面开始)。

        该玉璋正面与背面的两面,纹饰相同;每段有纹饰图案的内容,都是以人为主体(图幅高度相对较大——见图54左第一小图),加上“山(图幅高度相对较小——见图54左第二小图)”;位于山的下方的云雷纹(见图54中部第三小图,做了省略说明)。图54中,属左、右各一段有图案的这两段空间内,均为五幅小图;其构图的内容,皆是“人、山、云雷纹、人、山”五个层次。

        该物件的单元构图内容,是由器物纹饰(包括记号、符号、图画等)所组成,它们是否能够传达夏商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考古中对这类纹饰的释读虽然存在困难,却也是摆在笔者面前需要解析“古蜀历法体系”而去“攻竖克难”的对象之一。因该文物只有窄处的图案相对清晰,本书便以此文物较窄处的全部图案为例、并逐一分解出来,进行对该玉璋线雕结构的多重解读。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54(图来自《三星堆》画册及适当注释)的部分图解提示:①以该文物有图案区域中的最左边这个单元为例,它由五幅小图组成一个片段的整体、并以中间第三幅反“ ”形勾连的云雷纹这一小图,将该单元的整体分隔为上、下(左、右)内容,呈大致相同的对应结构。因这第三幅小图作勾连用途的云雷纹形式单一,主要作用是将一、二幅与四、五幅小图分隔为两段的符号区间,少其它的内涵;所以,在以下解读中,会将“第三幅勾连的云雷纹”小图的解读做省略处理。只剩下以该片段整体位居第一、二幅对应的图案,作为重点解析。②此图中部“有圆孔的两人图像”,经放大后移动到整体图的左侧,称“左小图”;邻近“无圆孔的三人图像”,经放大后移动到整体图的右侧,称“右小图”;这两幅小图,均用折线单箭头对应原图的相应部位而示意。

        对三星堆玉璋文物重要图案的图解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现代视觉,简单地、平铺直序地对《三星堆》画册“131:玉璋”文物去发展为图54,变造为图55的内容之后,再去看图说话、再解读其线雕图案的结构。

        第二层次,解读中要模拟“进入”可能的巴蜀图语式交流环境,以期穿透到上古社会古蜀图语象意的文化中,去推测可能接近于真实意境而解读“131:玉璋”文物线雕图案的细节内容。

        第三层次,简单地概括“131:玉璋”文物线雕图案的内容核心。】

        王先胜先生在《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发表的《十月太阳历溯源》中,提出了解读古代纹饰的核心方法,即中国传统的象意思维、象数思维以及数理表达方式(这也是考古纹饰学提出的基础和起点),值得本书学习:所谓  “ 象  意 ”,即 以 物 象 意 或 以 象 明 意 、以 象 达 意 ,指 形 象 、象 征 、图 像 等  、又 有 物  象  、事 象 、意 象 的 表 达 意 思  ;《易传·系辞下》“圣人立象以尽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谓“象数”,即以形象配合数量表达意思,有形象有数字关系,能让情 况 一 清 二 楚 。所 谓“ 数 理  ” ,即 以 数 明 理 ,有数有理,用数来概括事物、义理。王先胜在另一篇《关于建立考古纹饰学的思考》称:“虽然史前纹饰释读困难,但其重要性却早已为学界所认识……文字是起源于记号、符号、图画记事,而且在民族学、考古学方面亦有不少证据表明器物纹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功能……纹饰的分解、组合等,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内容,值得借鉴。

        上段两篇文章说明在判断文物纹饰内涵时,可运用“象意·象数·数理”原则进行推理或推测。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5)图55“右大图”的下图(图54的原“第五小图”):画面中又是两座山,内部结构与第二幅图案基本相同,所不同是山体的空间略有增大,在山体外侧的最左与最右侧,由下向上各立有一玉牙璋;另在右边的山头,向左伸出一个状若“大的鸟喙前部”勾状物(与鱼老鸹或鱼凫神鸟这类水鸟的前喙部位相似,却夸张式地将短喙绘成长喙),直接横在两山之间。

②第二层次解读  读图55(来自《三星堆》画册及对图54再变造后适当注释)的部分图解:

        1)图55“左大图”上图(图54的原“第一小图”)的再解读:画面中平行站立两女人,脚穿翘头鞋,两脚外撇站成一字形,明显呈脚跟背向而立。此特殊的站立姿势,已经强烈地显现这是中国(含巴蜀)古人在表现“以脚交感北斗神灵”之敬拜宗教神或天神的民俗(请将前面“图18~22”结合起来理解);而且在本玉璋文物一面图案中共有的十一个女性,都是以“明显呈脚跟背向”的姿势站立或跪立;能首先说明这些进行祭祀的人员,在对以北斗神为代表的天神进行礼拜、祭祀或交流(本玉璋文物另一面的图案中,也有同样地十一个女性、都是以“明显呈脚跟背向”的站姿或跪立)——共有22位女性用同一种方式进行的这类祭拜,表明此时古蜀国在与商代晚期相同的时代,已存在蜀族群体针对北斗神灵近似以早期的宗教意识形态,去进行大规模活动的真实写照。

        2)图55 “左大图”下图(图54原“第二小图”)的再解读(主要对原第一层次解读中第二、三、五句再解读):
原第二句为:在圆圈左右两侧的斜下方,分别刻有“类似古蜀国数字中两个‘9连体字符(双侧、反向、艺术化对称连体)’与四个‘7’(双侧、‘两两反向’对称的非连体)”图画或“图语、符号”。认真剖析这类图画或“图语、符号”,会在后面分析中连续出现一个个新的文化概念、甚或摸索到一系列可能的文化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4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第三句为:两山之间,有一船形物,上有原始的“帆”或可供挂旗帜的四根“桅杆”。

        原第三句内容,可以去剖析并改写为两个意思:一是“两山之间”的这两山,可能拟成为蜀族历史上两个祖宗所化身的神山;推测其分别为古蜀柏灌王陵墓和鱼凫王朝之先王陵墓所在地。二是其船形物上的四根“桅杆”(图55中两山之间“船形物”上近乎挺立的四个物件),相像于图57船上、右侧“‘人字旗杆’上四个分叉后的悬挂物(在图57船上,分左侧可能是蜀国的“招魄幡”,右侧称“人字旗杆”):“人字旗杆”这四个分叉后的悬挂物,其相对独立的那一根(相对位于左侧),可能是挂着族徽的旗帜;另三根,疑是挂表示祖灵神的旗帜。在三星堆鼎盛时的鱼凫王朝(延续有数约八百年),古蜀人应当正好先后有自己的三个祖灵神:蚕丛、柏灌与鱼凫先王(指此时已经处于鱼凫后期之正在掌权的、鱼凫女王的直系前辈那些仙逝者)。】
 楼主| 发表于 2023-2-24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4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