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玄龙门阵] 《成都太阳历大发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发现古巴国古蜀国都有祭北斗的民俗

        1、“三星堆”地名的由来可以有新释

        (1)北斗中直线的“三星”与同星座的“三台”星象有关

        本章第一节“1、现有关于‘三星堆’地名由来的几种说法”中,列举了三种流传的内容;但长期以来,这其一、其二与其三的内容却是各自为政相互矛盾,没有统一的说法。社会上期待解决由这一简单问题被复杂化后的纠结,希望能够有新的解读、讨论或化解。
前面“图2”的图解中,介绍了广汉市马牧河南岸台地上原有三个巨大的黄土堆,这是当地的客观存在。已介绍有其一的“传说”,却为单调的文学夸张,对考古意义不大;已介绍有其二之“此‘堆’为古代人工筑起的‘台’”的内容,与其三“原有三个巨大的黄土堆起伏相连”说法不一,相互矛盾。

        面对这样的矛盾,假若“图2”原作者能在图中将“三个巨大的黄土堆”区域去补充标记出来、或点拨出“三个巨大的黄土堆 ≈ 象征‘三台’与‘三星’天象关系”的趋势,该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经以上的关联性试析后,我们初步推测:①古蜀平原之广汉平原上的这三个黄土堆,是当地鱼凫古人想象作为北斗七星“斗杓与斗魁区域‘接触带’之‘天权、玉衡、开阳’直线延伸区”,即这三颗星的化身区域;②或在这里三个呈现出折线黄土堆上,发展为土筑的“三堆土  ≈ 三星堆”的人工痕迹(以“斗杓”的三颗星相对应);③史前,或还在此“三星”所在地建立相关祭坛,被称为“三台”等;这些,都是古老三星堆鱼凫人“设法让北斗星神在此‘驻留’”的文化象征之碎片。

        以上三种推测,符合于古蜀巫神文化能将人间的事物想象出现在天上,也可能由此逆推三星堆鱼凫王朝某些巫师按照某位女王的思维、设想出“让天上景象也可能映射在人间”的祭祀安排;即创造一种关于能以体现北斗崇拜而孕育“三星”地名的文化环境,或发展着“巫、神、人”的潜意识。这,就顺应着“世界上本来就有一些神秘存在于历史之中”的逻辑或文化。

        本书在未能看到三星堆文化真实的秘密之前而进行的文学考古与科技考古,应努力将已捋出的部分无法确认的事物通过假设或推测、去存留神秘的核心;而非全盘将其神秘对象界定为虚无飘渺、或放任其秘密元素与原有文化基因的被消失。这类文学考古的推测,应是一种积极行为,因为它能对科技考古工作的延续可提供一些旁证或推理,是有利的;这样地推测,能为保存古老文化的本质或传递祖先创造的真知,给予有待时日才能通过文物去破解而预留必要空间,以待时间的长河去继续检验。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众多文物组成三星堆·金沙遗址文化的共性,皆指向古蜀“天、人、地”三界一体的大画面;反映出这里连接贯通着北斗崇拜或北斗信仰中相当多的内容,皆与古蜀虚拟现实的文化表达方式有关。要加深对这些文化的解读,既要有以上的相关解图提示作为认识线索,又要恰当考查古籍知识去予以印证。

        查《百度百科》载:“三台”,是多义词,在反映天文星相方面,三台亦称“三能(星名),即三台。《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 南朝 宋·裴骃《史记集解》:“苏林曰:能音台。” 能,通“台”,音台tái,非读能néng音,古通假字)”。共6星,属太微垣。分上台、中台、下台,按上、中、下三台各2星,顺次为大熊座ι、κ;λ、μ;ν、ξ。

        (2)广汉“‘雒·傩·堆’三字在‘形、音、义方面’多文化相通”

        现将“读图1的部分图解提示……一是后世对此地命名为‘雒’,是否暗暗传承其‘鸟(隹)部’的可能,以寓意这里原在夏商周三代盛行有千年古蜀国的著名‘鸟图腾信仰’文化遗存? 二是比较‘雒·傩’二字,能怀疑此二个特定文字在‘形、音、义三方面’有着众多文化相通?”的内容,引申出新分析:

        把上段相关内容结合于“三星堆得名”的分析中,现稍作变动后,就又有新的推测趋向:“……一是后世对此地命名称呼中有‘堆’,是否也是暗暗传承其‘鸟(隹)部’的可能,以寓意这里原在夏商周三代盛行有千年古蜀国的著名‘鸟图腾信仰’文化遗存? 二是比较‘雒·傩·堆’三字,能怀疑此三个特定文字在‘形、音、义三方面’有着众多文化相通?”

        这里的新意实质,是否存在鱼凫古人所识或所敬仰的“三星”,隐讳或隐含着这是指古蜀的三大先祖“蚕丛、柏灌、鱼凫(指当朝王朝的某先王)”之辈?这是未曾公开宣传的“古蜀文化之‘三坟’”??“‘三星’之堆”就是当时在朝的鱼凫后人借以缅怀先辈的宗庙、祖庙、神庙之和???

        【 趣味阅读:“三坟五典”名句,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追溯于《左传·昭公十二年》。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五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它们早已经失传了——这是一段重要的传说历史。
在三星堆博物馆,阅读到《蜀世系表》,其“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氏”,好像“蜀国的‘五典’;其三星堆文化鼎盛之际有关‘三星’的由来,好像寓意在‘三坟’之堆……”
        堆,名词;意为土垖成堆。拆解“堆”字的字型的部件,为“土、隹”左右的结构。象形。从土,隹( zhuī)声。本义:土堆。地名。《前汉·地理志》蜀守李冰,凿离堆以息水患。
        “堆”,异体字有:  。在《说文解字注》第四四五页下,是以 “”的异体字表现的。“,屋从上倾下也。之下推也。从广。隹声。都回切。十五部。”

        台的繁体字或异体字为“臺”,三星堆遗址中如果说真有“‘三个黄土台’或 ‘三个黄土堆’”,它们的古意应当相近似。《说文解字注》第五八五页上“臺  观四方而高者也。《大雅》‘经始灵臺。’《毛传》曰‘四方而高曰臺’……” 。

         所谓“灵臺”之“灵”的繁体字为“靈”,既是表达巫师众口(中部有三个“口”字)求雨、又是巫师向苍天摆上“一字形三个方形祭台(以‘口’表示)”求雨的象形字。所谓“灵”,即“神灵”、“心灵”或“灵魂”。 三星堆遗址在鱼凫时代中如果说真有“‘三个黄土台’、‘三个黄土堆’或‘三个表示吉室(删除室字的第一笔画)’”,必定与“神灵”、“心灵”或“灵魂居所”在巫术活动之荡漾有关。 】

        古蜀人……就这样通过祭祀和献牲的方式,去与北斗神沟通并得到神灵的喜欢。这样的北斗崇拜与信仰,从原始社会晚期到夏商周三代、至少延续了数千年。

        2、发现三星堆与“三”的数字有多样性关联

        (1)三星堆“三星古韵、历久弥新”之天象与模拟

        ①有关“开阳、玉衡、天权”这三颗星,处在北斗七星之“斗杓、斗魁两个组成部分的接触区域”。在鱼凫时代,古蜀人可随时进行着巫、神、人结合的“交接或神往”;从而在北斗崇拜中以体现“七星中‘开阳、玉衡、天权’这三星呈直线排列的天象”,去吻合于三星堆当地自然存在的三个黄土山体、或当地对原有黄土堆,曾改直线(“摇光、开阳、玉衡“这三颗星)为斜线(“开阳、玉衡、天权”这三颗星);建有“‘三个黄土台(上面或有来自古蜀国的人工痕迹)’起伏相连、呈东西排列,分布在一条线上,看上去宛如天空的‘三星’或‘三台’星辰”的地貌——三星古韵,历久弥新……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斗柄在古人眼中,非常神圣。到了东周,人们才认为“北斗在空中螺动一圈,就是为了用斗柄指建四方”。在三星堆人眼中,主持祭祀的青铜大立人就是一个隐形的柄,其脚下就是开口向下、上小下大的复斗(最上层“倒置‘U型斗图腾’”与最下层“倒置‘U型斗图腾’”等的斗口,均朝下);斗柄与斗口(或图3中北斗七星的“斗杓与斗魁两个部位),都有“能与神灵相通”的文化隐喻。

      金沙遗址古人对此类北斗文化隐喻的表达,既有继承,又有改变;视金沙铜立人文物脚下正向“U型斗图腾”之下方的延伸,就是该隐形北斗又一变相的隐晦式表达。

        (2)发现三星堆遗址集中有三种太阳历的文物

        
        三星堆遗址成为古蜀文明最早的先进代表,并不是遇巧地出现在广汉的南兴镇或中星(中兴)乡,而是三星堆文化经前面第一、第二期的长期发展,才进入到第三期的鼎盛时代。此三星堆文化第三期的鼎盛时代,是经多位鱼凫女王连续建造了这三堆黄土堆或三个祭祀台即三个观星台,去进行祖先祭祀和彰显北斗崇拜的文化积累;因鱼凫人在此建有商代的古蜀宗庙与神殿、专门用于蜀族数百年国之大事的祭祀,才有了三千多年后在此掘出三星堆的两大祭祀坑并出土有上千件精美神韵的古蜀文物。

        
        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是古蜀文化繁荣期的产物、即三星堆文化的第三期,大致相当于商代后期,距今约3500~3200年。
我们在三星堆两大祭祀坑文物群中,发现古蜀三种太阳历的文物在此地集中呈现;因而推断隐藏在这些文物背后能反映古蜀在三千多年前或更早时期,其先民就开始依据对北斗七星在星空中存在周日与周年的两种视运行规律的掌握、再联系已有对太阳在星空中存在周日与周年两种视运行规律的认识,去结合一年周而复始的寒暑的大自然实际;依据“近取诸身”的原则,以三种不同形式、变换着对自身渐渐熟悉的数目概念进行初级利用,捋出认识季节变更的方法,编制出“三种太阳历法”并制作出相关的青铜文物予以文化保存。这样的文物群虽在1986年已被大发现,其隐秘才由本书现今公开:

        ①首先,是借助于妇女月经周期时间(可介于26~30天之间摆动、但多以28天为基准)代表一个太阳月的时间单位,将一年(四年一闰)时间分为13个太阳月,加一、两天过年日(平年时为一天过年日、闰年之年为两天过年日),构成最早期的“13时段(月)”太阳历。这一种历法虽然科学性不足,却表现有古蜀人早期探索太阳历法中的古朴:既在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中,发现其存在由不同文物异曲同工连续性指示古蜀创造有“13月”太阳历的实体文明(见本书的第二篇);又由彝族现代学者刘尧汉等考察到彝族的早期历法、就是“妇女月经历法之‘13月历法’”的初级证据。以作为第一种人体历法而初步命名的。

        ②是借助于人有十根手指与联合十根脚趾之和的“20”代表一个太阳月时间单位,将一年(四年一闰)时间分18个太阳月加五、六天过年日(平年为五天、闰年之年为六天过年日),构成365天或366天为一年,让13月太阳历升华为的“18月太阳历”。这一种历法的科学性比“13月”太阳历先进(作为“月”的时段已经相对固定),表现有古蜀人早期探索历法中的再发展:既在三星堆遗址文物中,存在由不同文物异曲同工连续性指示古蜀创造有“18月”太阳历的实体文明(见本书的第二篇);又由彝族现代学者刘尧汉等考察到彝族的中期历法、就是将“人有十根手指与十根脚趾之和的‘20日’作为确定一月时间来历的理由,才创建出‘18月历法’”,并以此作为第二种人体历法而探索的——青铜大立人以身体语言“突出双手(有十个手指)与赤足(有十个脚趾),正是在表演18月历”。

        ③既是将只借助于人有十根手指的“10”这个最常用的数目,去结合于由同期商代已认识到“十个天干”天文知识,又将18月历“每个月分为两旬,每旬为10日”的传播,再发展出以12生肖日的属相周为一旬、即一旬为12日,以上旬、中旬和下旬之和的时间为古蜀一月,即确定一个天干月或太阳月的周期为36天;将一年(四年一闰)时间分10个太阳月·天干月,共360天;另加五、六天过年过节日(平年为五天过年日、闰年之年为六天过年日),构成替换原有“18月为一年”的太阳历,成功地完善了“10月”太阳历新历法的构成【过年日按彝历年,以冬至的三天为过年;以大暑时节的火把节,过两三、天过节日 】。这一种新历法的科学性,比“18月”太阳历更加先进,表现古蜀人在历法建设中有重大发展并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在本质或实质上早于并优于后来在世界范围推广的公历太阳历):既在三星堆遗址文物(以“青铜太阳轮”为典型代表)·金沙遗址文物(以“太阳神鸟金箔”为典型代表)中,异曲同工地连续性指示古蜀创造有“10月”太阳历的实体文明;又由彝族现代学者刘尧汉等在三星堆·金沙遗址未被发掘之前的1982年、1985年、1986年,就已连续性考察并公开出版了彝族历法之第一期到第三期的不同创造内容;特别是刘尧汉等从“人有十根手指的‘10’发展到以‘天干十日’去分领着‘太阳月’,使之构成科学的‘一年分为十月的太阳历历法’”,并作为第三种人体历法而探索的——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刘尧汉、男,无党派;第一个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2011年7月18日)的著名彝族学者(1922-2012),早就建设有这样高屋建瓴的人类学与民族学专项系统工程类的考察观点;虽然刘老已仙逝,却当然能够获得由本书发现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对古蜀·古夷·古彝存在“13月历、18月历、10月历”这样的太阳历古老文明系统,去补充提供大量地物证予以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3、古蜀国有多样“北斗文化”等残存

        (1)四川省遗留有古老的三台文化与北斗村和“斗城”等

        据《百度百科》介绍:郪江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先秦时的四川,不但有蜀国、巴国、巴子国,还有一个郪国,其地域在今日的三台县,主要在郪江流域……郪国也有和春秋吴越一样古老的文明,有像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等更早的文明……郪国人民既继承了祖先对“神”的崇拜,又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郪国文明。
现在四川省绵阳市的三台县,其地域与三星堆遗址所在地的广汉县相距不远,而且历史上郪国、郪县还一度属东汉王朝的东广汉郡。这样的历史渊源,还依稀可查。

        虽然现在三台县域的中太镇仍有北斗村的地名,即珍存有“‘三台’与‘北斗’有关的残留地名版本”。但是,它也经不住岁月的煎熬,古老的文化痕迹在无可奈何中大量“褪色”,现在仅仅只有“三台县中太镇北斗村村民委员会”的名称这一丝一毫的线索;但是这一名称的本意,却已经被厚厚的历史尘埃所掩盖了,似乎已看不见此地另有任何传承存在“‘三台’与‘北斗’”关系的上古文化遗留。

        相对庆幸的是,与三台县不远的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民居房上,还有“三台顶斗”图腾文化。

        【趣味阅读:遂宁别称“斗城”的来历有几多与北斗信仰或北斗崇拜的文化有关?

        四川省遂宁得名,已有1600多年。她是在东汉末年(220年)所置“德阳县(今日遂宁最早的县名就是‘德阳’)”之名基础上,发展为西晋德阳郡(约公元303年)→东晋遂宁郡(公元347年),它们的行政治所都在今天的遂宁市区;即遂宁得名,已有1600多年。

        遂宁其城,别称“斗城”的由来多样:
        一是遂宁城之所以叫做斗城,主要是因四川盆地或像一斗形,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或可拟北斗之“斗”的底部。   二是遂宁城处在涪江中游一河间小盆地的中央,四面环山,像一个平常人家用于(计)量粮食的木制方形斗器具;遂宁城,便坐落在这个“斗”的底部。    三是历史上五代时期,后唐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坐镇遂宁,为加强防范,在涪江河畔的河谷平坝上开壕筑墙,修建成一座长方形城池,地势南北长而东西窄,形近似古代的方形酒器——斗,遂宁城则故别称“斗城”。    四是也许按中国古代易学原理或道教的北斗崇拜设计建设而成为“斗城”……清乾隆时期《遂宁县志》有“斗城天文分野图”,民间有“北斗七星照斗城”的传说。城内有千年传承以天上星宿命名的古老街名,如“天上街”、“紫薇街”、“文星街”等,给遂宁留下了太多的神秘。遂宁“斗城”的称谓,从五代后唐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研究古代巴蜀的北斗文化对象,不能一切均从看得见的角度出发;过去产生在古巴蜀的北斗信仰或崇拜,在至少三千多年传播中一定丧失了大量的真相。我们推测,遂宁别称得名“斗城”,疑应与古蜀北斗信仰或北斗崇拜有关——在现有《四川省地图》上看看:遂宁市西部与北部,直接与三台县相邻;如此近邻,“三台县名与所辖的‘北斗村名’”的文化、能否对遂宁别称“斗城”的由来有影响?本书将此史实材料汇集于此,即可作为一个疑问提出来;敬请学者关注。

        遂宁距离广汉三星堆的公路约180千米,比距成都约164千米的公路稍远。遂宁、广汉、成都、三台都是古蜀之地,古蜀文化曾在广汉三星堆遗址留下了能反映北斗信仰的浓烈痕迹或北斗崇拜的众多文物,这些具有或隐或显的北斗文化由于复杂化而在传承中将其部分本意掩盖了,使之更具繁杂性;在北斗文化自身后来的数千年盛衰演变中,对同属古蜀近邻之地遂宁城别称“斗城”的由来究竟有多少影响,也许存在由后人去再进行某种探索的新价值……  】

        (2)不可忘却的《北斗图腾崇拜》与“斗室”等

        《中国西部》杂志 2011.01上半月刊 总第154期,登载了《汶川县城中心发现斗山——释人类共有的北斗图腾崇拜》(本书对此文章简称《北斗图腾崇拜》)。作者白剑既指出“这是一座史前古人专门打造的象征北斗且具有图腾性质的斗台山”,又称:人类自古崇拜北斗图腾,北斗图腾是全人类原始时期共同的母题图腾。今天仍能在全世界每个民族和每个宗教中,清晰地看到它至高无尚的图腾地位。包括北斗图腾的数十种变相系统,都惊人相似的一直在人类各个民族中流行。汉语中的“斗胆”、“泰斗”等,就是北斗图腾古代拥有至尊地位在语言中的残留。中国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北斗图腾崇拜。至今仍明确流行斗图腾崇拜的有藏、羌、彝、蒙、苗、壮、瑶……羌民族是古代中原诸民族的主体民族,并是夏王朝的建立者和统治者,拥有并流行华夏民族的主体文化。可以说,古代的汉族与羌族拥有完全一致的祖源文化。因而,羌族当然并肯定有深厚而广泛的北斗图腾崇拜文化。
        这一文化至今清晰可见。羌族及汉族自古流行的斗图腾崇拜,有多个变相:居室称斗室,支撑叫斗拱,窗户称斗窗,头上要戴斗笠、斗帽、方巾(方、亦斗图腾的简化表达,画界至今流行“斗方”),脚上穿斗鞋,饮酒用斗杯,吃饭用斗碗,车箱称斗箱,勺子也是斗的变相(甲骨文“勺”字就是带柄的变形),甚至连墓室、棺材,也要做成斗形或雕绘上北斗的形状……中国古代特别是仍流行古老文化的羌民族,迄今仍在流行“三台顶斗”的图腾形象:羌民族将居室建成上小下大的方形雕楼, 就是模拟“斗室”……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斗图腾崇拜》一文称:由于天上星宿的格局是“三台上面顶举北斗”【本文注:见图27的左、右两个分图】,因而,这个象征宇宙中心的“三台项斗”图腾组合格局,又成为了最神圣的图腾形象。这一神圣的造型,也深烙在古人心中。中国古代特别是仍流行古老文化的羌民族,迄今仍在流行“三台顶斗”的图腾形象。羌民族将居室建成上小下大的方形雕楼,就是模拟“斗室”;雕楼顶部还要专门空一半,而将另一半继续向上筑砌,并逐渐缩小,这一部分毫无实用价值,但却有神圣图腾价值——因为它象征斗柄!雕楼旁边的庄房,不仅建成方形斗室,而且家家都在房顶建一个小型的“三台顶斗”祭台。这就是古代在“三台”上祭北斗最简化的残留!羌民族还有一种“三级退”式民居,就是建三层楼高(图29);每一层向后退出一间房的面积,行成一个“三阶”式民居。有的最上面还专建一间斗室。它实际上也是对“三台顶斗”的表达。羌民族的居室上还有两类“斗窗”,一类是“十”字形,一类是外小内大的侧斗形。羌民族古承的拟斗建筑,今天还鲜活地存在于理县桃坪羌寨的民居中。】

        本书,赞同上述文章所论述——图腾: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和生活规则,就必然会追求与斗神的运动和要求保持一致.古人表达这一观念的方法就是祭祀……古代的祭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三级四方台”,它初起时是昆仑祖山的象征,本身就是图腾, 不是工具性祭台;一类是“一字形三台”。三星堆遗址中的三个“一字形土堆”,就是古代残留的专祭北斗的三台。因为“一字形三台,就是专祭北斗的祭台。”中国古代所建的星辰祭台,主要是模拟天上的“三台”星区。后来,“三台”本身也被视为了号令平地之“天庭”一部分,也亦变相解读为“上天设在地上管理族众的办事处”。因此,大凡古代命名“三台”之地,古代均应有土筑三台,均为古代祭祀场所。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大立人“跣足(脚)交斗”是传承古蜀祭天

        能沟通天地、犹如神明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所拟的女巫师,在身穿龙服的特别庄重之际、却跣足(赤脚)于文物底座第一层的四方台上。这一特殊、醒目的场景看似有些矛盾,却引起了我们对此特别地予以关注,这或就是人们过去未能涉猎的文化研究之别致的细节之一;因为三星堆文物经本书“图17、18、19”等系列举证,已证明“赤足”不是三星堆人的习惯,更非是王者惯性行为的必然之举。

        过去学者们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的身份研究或行为研究,或缺乏完整性、或抓住了研究大立人之“手”并形成一边倒的“手崇拜”文论,却丢了考量大立人“足”之赤脚的奇异现象……即使也有文章涉及到对大立人之“足”之赤脚现象的关注,却仅仅是个别议论。

        古蜀文坛中长期皆关注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之“手”、却多数人近乎丢了对大立人之“足”的考量;其顾此失彼,竟有三十多年之久!

        写作本书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就是从研究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女巫师“跣足(脚)交斗”这一典型地奇异行为入手,笔者在此先指认了此行为、与北斗文化有关:通过接触到古蜀人存在北斗信仰与北斗崇拜痕迹的文物证据,既拓展了我们对“三星堆文物能反映部分北斗文化”的认识,又结合了将“古蜀人必须要具有‘能认识与运用北斗在星空中周年运行规律去判断寒暑变化’、以编制历法”;方能以不按原有方式在三星堆文化的新研究中,能如此长篇大论地将“北斗文化”与三星堆文物特征相结合,去解读青铜大立人女巫师“跣足(脚)交斗”这样的奇特文化对象。

        白剑先生《用“脚”与斗神交通》与《北斗图腾崇拜》这两篇文章,对于我们针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女巫师“跣足(脚)交斗”的解读,的确有较大帮助。

        1、中国古代在巫术文化人类学领域存在“赤足祭”的传统

        《天府新论》2002年第1期登载了《三星堆青铜立人新考》;作者王政指出“赤足:足有‘灵穴’接引地灵、升登仙化之表征”……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主持祭祀仪式上身份最高的大巫师,“赤脚”站在“方座”(祭台)上,座的四面各由一个倒置的兽首(饕餮),把“方座”托起。就原始宗教象征而言,这个倒置的兽首含具深意。它代表着向“赤脚”巫师(之脚穴)吹嘘、灌入灵气,帮助巫师升天的有翼神兽……从赤足(及赤足踩踏)的巫术意蕴看,三星堆青铜赤脚立人以赤脚之表征,象征着是一个有沟通天地神灵之禀赋的神巫……

        本书前面“图17、18、19”的共通性,举证了三星堆人并不以“赤足”为习惯;即大立人巫师兼王者在举国祭祀活动中醒目地表现为赤足的客观事实,虽然此类“赤足”已成为另类的“脚神秘感”,这却是相当地不自然了。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为何要赤足?我们解读既有继承“赤足祭”的传统所需,更有要与北斗进行专程通神意义。这样的解读,会形成两个新的疑问:一是,大立人巫师与北斗通神的意义何在?二是,解读了大立人巫师与北斗通神之后,能有助于再解读三星堆文物如何通过与北斗的关系、去体现本书的主题之一“图解《古蜀十月太阳历》体系”吗?

        要对这样的疑问进行解释的切入点,在于理解此青铜大立人人物,系正在践行上古巴蜀传统有世袭的“脚(交)斗”民俗:“脚(足)”,在夏商时期的巴蜀人眼中,本身就有“表交(同音于‘脚’)之物”的神奇意境;在古蜀国或在三星堆地域,这既是对远古祭祀天地之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又寄寓着人、神相通的多重信仰与内涵。

        《三星堆青铜立人新考》中“……‘赤脚’站在‘方座’(祭台)上,座的四面各由一个倒置的兽首(饕餮)……”的内容,在我们理解后、可发展改为“……座的四面各由一个倒置的兽首(夔头),把‘方座’托起……”

        关注这位神通天地的青铜大立人,她既然穿着以通体夔龙纹饰的尊贵装束,若再配以夔纹或夔首去拟底座中间动物形象的兽首,这才进一步在文化层次中体现共通一致而配套。表现在青铜大立人文物中这样的一致性,并不是简单的雷同;而是更具有“以‘夔纹·夔首’、通假北斗之‘魁’”的深层用意,进入到“以‘夔’通‘(北斗之)魁’”而出神入化的奇异境界。

        2、上古巴地与蜀地在北斗信仰方面存在两种差异

        以广汉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璀璨文明,上承于古蜀宝墩文化,下启于成都金沙文化,前后时间跨度超过2000年(从公元前2800年到前800年),或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800年)到商后期(商代为公元前1600年到前1100年)至春秋时期(公元前800年);因而,三星堆古蜀文明既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最早的文明。

        由三星堆文明发展到金沙文明,此时期古蜀文化空间上以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为核心,并蕃衍于横断山区,时间上延续至春秋战国;大致以涪江为界,与以重庆为代表的巴文化既相分隔、又相融合。

        上古蜀国与上古巴国同在公元前316年,为张仪、司马错所率秦军先攻蜀都成都、后吞并巴国后都阆中;再先后分置于秦国的巴郡和蜀郡。秦灭,而汉兴。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在四川新增设第三郡、即分蜀郡东部与巴郡的数县另置广汉郡。广汉郡是古四川最早的三郡之一,郡址是现在的梓潼县潼江岸边。东汉徙广汉郡治于积雒,即今四川广汉县(今为县级市)。西晋徙广汉郡治广汉,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东晋时期(317~420年),还东汉的广汉郡治之旧治为雒县(今日广汉市)故地。

        第一种差异,上古时期蜀与巴,人们崇拜北斗七星中间最重要的“三星”形态与结构不同:

        由广汉三星堆遗址文物古迹与传说的综合解析中得知,古蜀在北斗信仰中所崇拜的“三星”结构,是图3中注解的“②呈直线分布着‘天权、玉衡、开阳’这‘三星’区域”(由本书图2下面“其三:《百度百科·青铜神坛》介绍了‘三星堆由来’”的内容、与屈小强《三星伴月》第2页“在马牧河的南岸原有三堆高出地面的黄土堆,它们像三颗金星一样分布在三星村的地界内,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三星堆”内容,能共同予以旁证);而图3注解中的“①构成‘三角形的三星天象’”,这是反映古巴国所信仰北斗中“三星”形状的基础(由本书图15“上古巴人区域的四川省宣汉县罗家坝出土巴人印章存在另类‘三星’文化”的内容,予以旁证)、这与古蜀国所信仰北斗中“三星”疑呈直线分布的形状,确实不相同。

        第二种差异:蜀人对北斗的崇拜,多直接用雷同的地名去命名,表现的形式相对浓烈,给人的印象较直接;巴人对北斗崇拜的浓烈不像蜀人那样直接,但是却多转化为这样或那样的民俗,因而有着更广泛地传播形式。

        涪江是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黄龙乡岷山雪宝顶,干流由西北向东南流,斜穿四川盆地,于重庆市合川城南汇入主要流经巴地的嘉陵江。涪江既是一条上古巴国与上古蜀国的分界线,又大致是上古巴蜀文化传统区域的分界。以涪江为界,以西的蜀文化区域在北斗信仰或崇拜方面,留下了多类含有北斗内容的地名,如前面已讲“三台县北斗村、理县桃坪羌寨民居‘三台顶斗’的原始图腾、涪江西岸遂宁城的别称‘斗城’”等等;这都是相对直接地表达。

        在涪江以东的巴文化区域,主要是上古巴国的辖区、且以巴国陪都阆中(上古阆中管南充、今日南充辖阆中)为代表。《百度文库》介绍南充时,称“华夏数千年文明史中,南充人如北斗星般点缀其中。”在南充市,虽然在顺庆区有北斗巷之类的街道名,在高坪区有北斗坪地名,在蓬安县有福德镇北斗坪村名……这些都是小地名,影响不大;然而,这里却突出地既有由巴国古都阆中流传在民间的《北斗谣》传至今日,又有已纳入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斗哭嫁——塘河婚俗”。

        有关流传在阆中民间的《北斗谣》,主要是:“斗向东,春意浓;斗指南,是夏天;斗向西,秋收季;斗回北,快过节。”此民谣反映了在古老的阆中民间,创造有以北斗斗柄指向来确定季节的古老天文知识;其中“斗回北、快过节(大寒时节)”,指的是当北斗斗柄在星空周年运行中指向了天北极,意味着大寒时节到了。

        战国阆中的賨人或賨夷的天文学家、哲学家鹖冠子,著有《鹖冠子》一书。该《鹖冠子•环流》篇章中“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内容,成为经典。这样的名句文化遗产,既在中国天文学史中至今仍旧脍炙人口,又是对古蜀将北斗天文知识运用于历法之中从而制定有悠久太阳历的一种经验总结或文化肯定(古蜀的太阳历体系,是建立在对太阳、对北斗进行综合观察基础之上才编制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31、32(图来自《百度》并加注释)的部分图解提示: 从图31看,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古镇之一农村姑娘,在准备出阁的当天、正处于盛夏;因为与新娘背靠背的娘家小男孩,此时正穿着蓝花花的短衣短裤与凉爽的塑料鞋。从图32看,左边戏剧靴鞋面的下面,就往往有专门制作有方斗形的鞋底,以隐匿的方式让人们能择机与斗神交通。而图31右边新娘的鞋子虽然不是戏剧靴鞋,却是增厚型鞋;在炎热夏天,按照婚俗已严严实实在衣着方面捂住自己的出嫁女本来就热,却还要穿着热不透气的增厚型鞋;让新娘以如此之“闷热”接受风俗习惯的传承(新娘的侧面有三位长者的注视),这样的衣着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算是相当难为情了、却仍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送亲的人们在教导新娘要借托于能与北斗神灵的交合而祝福天下各类事物相交融和。因此,新娘的表现很是规矩。

        这位穿戴完整、身材并不矮小的红衣新娘在娘家人关注下,面对着以“祖德留芳”大红墙贴寓意,在代表神祖形象“天地君亲师”牌位和摆有香烛、酒杯的供桌前,严格地遵循着敬奉祖神的礼仪:她谨守妇道,左手从白色袖口伸出、自然地贴放在左腿旁,右手从白色袖口伸出、握有一折叠扇弯举至右侧头部以扇风降温,盖头哭嫁而坐;待嫁新娘坐在木凳上,双脚穿着增厚的白色“斗”形鞋(图31反映了中国的戏剧鞋不乏“斗”形鞋,而新娘此时穿着增厚型鞋如图32、仅以近似“斗”形为宜)。

        此新娘穿着与整套大红服装呈鲜明色彩比对的白色袖口与白色“斗”形鞋,就是要强烈地引起来宾予以认真注意;很显然,新娘穿其白色的、近似“斗”形的增厚形鞋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要为该女子增加视觉上的高度,而在于要含蓄表示穿上此鞋子就是在拟敬仰北斗神(这里的“白”与“北”谐音,具有可分析这二字“音同意近”的古代汉语语义表达意向):她左脚落地,右脚踩在一只用红纸复面装饰的木制品方形斗上而“以脚去双相交斗(新娘之脚穿着‘斗’形鞋、右脚踩在木制斗上)”,其身旁的墙壁边,有家人特意竖立的尺子、称杆等用具配套;既寓意今后新娘过日子会运用“度量衡(所谓度、是指用尺测量物体的长短,所谓量、是指用斗或斛等容器测量物体的体积,所谓衡、则是指用秤等衡器去测量物体的重量)”,表示娘家人在教导新娘要善于计量与盘算生活、学会精明能干;又意味此新娘在实践按“上小(新娘穿着白色的近似‘斗’形的鞋子、属于小‘斗’)下大(指新娘右脚踩着木制的‘方形斗’、属于大‘斗’)构成复合斗图腾”的民俗,履行着以‘脚(交)斗’和‘双相斗图腾’崇拜”的婚俗表现。

        白剑在《用“脚”与斗神交通》文章中评价此番“踩斗哭嫁”之行为,称:“实际上是女子嫁前向斗神报告和祈祷的仪式,脚触木斗,是与斗神交通之行为矣!”

        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古镇“交斗哭嫁——塘河婚俗”中的新娘,必须要经过“脚踩木斗、哭诉一场”的仪式后,才能离开娘家。

        新娘的这个“哭嫁”,主要是面对“斗”神和先祖牌位哭诉;哭诉中既有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也有对历代先祖的感恩,更有面对斗神的祈祷和表示效法先祖的教育、坚决执行斗神指示的表态。

        新娘的这个“脚踩木斗”之“脚”,在古人眼中本身就成了表交之物;此新娘之所以用右脚踩斗,更是遵循了后世约定俗成“男左女右”的习惯。

        请在此予以注意,此婚俗有多重民俗演绎的过程:

        第一,这一“‘双相斗图腾’崇拜与新娘‘交斗’”的民俗情形,既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足下为“上小(人像底座第一层方形所‘拟之方斗’小)下大(底座第四层素色中空所‘拟之方形斗’大)之‘双相斗图腾’”的结构相似,又与青铜大立人站在“拟北斗斗杓与斗魁结合部的‘双相斗图腾’法坛之上层”的情景(同拟“当事人要以脚接触于‘斗’形之上”)相近;此出嫁的新娘与青铜大立人女巫师共有的这类以“脚(足、交)斗”的行为,就是按“脚接触于斗”而与斗神交通之习俗而行为,即都是隐形地表示“在与斗神交通”之行为目的。

        此新娘穿增厚鞋拟“斗”并再“踩斗哭嫁”之俗,则是后世巴人“‘双相斗图腾’崇拜”的传俗表演。这类表演,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脚站立于“拟北斗斗杓与斗魁结合部的‘双相斗图腾’法坛之上层”的情景相比,此两者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相互承继关系、却有多重相似的表现;究其内在原因,应当归于因为传继着共同的“北斗信仰与北斗崇拜祖源文化”所致。

        第二,该图片反映在新娘坐凳的背后,还有一位穿着蓝花短衣短裢的男孩背靠而立,这就是当地流行“交斗哭嫁”的特点之一:此男孩,是新娘的弟弟或亲人;“男孩背靠在新娘背后之‘背相’而立”的这一特点,在我们看来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相当有意义——这里“背靠”或“背后”、“背相”的“背”,意思谐“北”。北斗位在北方,两背或两足相背,皆表达“北”之图语〖回看图19~21的两足相背、“北”之图语〗;加上该图片现场实物,又是在“脚(交)斗”;双向联系起来就是“交北斗”!而“交斗哭嫁”新娘背后的男童,就是“子”意。如此“交斗哭嫁”婚俗,还发展了“交北”、“交子”之双重目的……这正是白剑在文章中所强调“交子”才是人类与斗神相交最根本的目的。

        第三,面对此番出嫁喜事,其名称就是“交(角、脚)斗哭嫁”或“踩斗哭嫁”。红色衣着的新娘装束中出现在双手双脚处配以白色袖口或白色的“增厚形‘斗形’鞋”,应当是有讲究的:如此红白相配的色调,其红色之“红”,不言自明代表婚配的喜事;其白色之“白”,特别表示有与北斗之“北”相谐音的语言关系。当将这样的语言关系结合于“交斗哭嫁”民俗中予以考察,这里白色的“斗形鞋”,就是专门在为“以脚交‘斗’”而穿戴、而且是为双重“交斗”在服务的。  】

【 趣味阅读:“重庆市塘河古镇交斗哭嫁图片中‘新娘坐椅背后背靠而立一位男孩’”有何意?

        据当地人解读该图片这一情景,含有“交子”目的之期待;这应是对此类婚俗的一般解释。这一解释在我们眼睛中、还可能有新解,但需要向后面再联系——下面,在本书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2……有“②青铜大立人背部方形孔与右腋下两孔似同为该女巫人像可能背有一非青铜构件的襁褓而设计”的内容,表述了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女巫师站在祭祀台底座之上指挥祭祀仪式时,特别地背有一婴儿”的推测。这一推测虽只以简约形式在陈述,却概括了古代最核心斗图腾系统在三星堆遗址文物中典型的体现。此概括仅依靠在“青铜大立人人像既有在背部设计出方形孔与右腋下两孔的客观存在”,则推测理应在青铜大立人像背后可能背有一物件,方产生了“将该物件视为一非青铜件之襁褓”即婴儿的设想。

        因为仅从文物寓意与文化演绎的逻辑关系,演绎我们做出了上述“联想推测”,却未言其必然正确;目前仅是一种设想、一个迥然不同于过去曾长期缺失有这类设想的“文学考古”之一例。由此,成为指认三星堆国宝青铜大立人像是女巫的重要依据之关键(指认此国宝是女巫像,还有其它的理由)。

        三千多年过去了的现在,通过对图31“交斗哭嫁”中出现“新娘与一位男孩背靠背”而拟两足相背与表达“脚(交)斗”之图语解读,能让人有所感动;若将此图片再去与“三星堆大立人女巫师背上婴儿、拟两足相背和双背相背”之穿越时空而想象,去描绘其古奥情景相通的联想:具有如此震撼而共同“与斗神交通”之行为,正是在北斗文化方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相似情节。此两两相似体现着北斗的风俗史,能以强大的民俗力量在巴蜀古今之地遥相呼应、去进行“具有相似元素而探赜索隐、钩沉致远”的文化探索,似乎已存在某种穿透的可能性。此类推测,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第三节    对本章”科技与文学考古”发现的小结

        25.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作为王者,既穿着通体夔龙纹饰的尊贵装束,又配以夔纹或夔首去拟该人像足下底座中间所铸动物形象的兽首,让整个文物在层次中体现共通一致:具有“先以‘夔纹夔首’、通假北斗‘魁’部位”的用意,再进入到“以‘夔’通‘(北斗之)魁’”而出神入化的奇异境界。

        26.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背后铸一孔与右腋下铸两孔,疑同为背负一“襁褓”而设计的构件。

        27. 青铜大立人人像耳部轮廓像个“3”字,既近似于某种巴蜀图语或数字符号的意义,又有这样“3”字的形状、成为了现代彝族文字中的彝文符号。

        28. 川渝今日仍保存有新娘“交斗·交子”出嫁的古老婚俗,呈现“既脚踩木斗、又与一位男孩背靠背”而拟两足相背之形式;解读此形式与“脚(交)斗”之图语有关,可推测与“三星堆大立人女巫师背上婴儿、拟两足相背和双背相靠”之古老文化传统有关。

        29. 阆中民间的《北斗谣》与“重庆市塘河古镇交斗哭嫁”,同是巴地的北斗文化遗产;能与蜀地存在“三台县、三台山和斗山、斗城”的北斗文化遗产遥相呼应。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    三星堆文物隐含蜀夷(彝)太阳历(古三历)体系大格局的灵魂

        三星堆遗址的镇馆之宝,是赫赫有名的青铜大立人像。此大立人像与遗址内的青铜神兽、神坛和青铜太阳轮、青铜神树等文物,是我们考查三星堆青铜重器文物群中的重点对象。通过从特有“与天文历法有关”的角度、去仔细观察这些文物,尤其是去研究在以往认识中人们很少注意的天文细节,却能获得曲径通幽之路;于是乎,疑已触及到古蜀鱼凫人在夏商的祭祀文物中,创造有被巫术刻意隐匿的“太阳历体系大格局灵魂”之所在。该历法的灵魂,首指十月太阳历;又在金沙遗址中经太阳神鸟金箔文物载体被升华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之后,更将十月太阳历的光辉与灿烂置于再放大的进程中。

        这,也许就是在半人半神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古蜀文化中那一半、属于“半人”内容所在之一或之二的亮点,诱人去探骊得珠。

        观察青铜大立人像的涵义,重在研究由其体态、举止等所可能表达的身份与行为意义。而现实中对该大立人的认识,他人似乎以喜欢搞旁征博引的形式占主导,却一直似未如愿寻对门路;找来找去不得要领,反而与事实真相越来越远。原有关于大立人像文化氛围的“手崇拜、脚神秘”之神秘感觉相叠加与交错,更是呈现越来越多地臆测或越是一团乱麻。

        面对传说史料与文物考察的现实,本书以图解方法,去直面经选择后的三星堆遗址有关文物图片为主要媒介,又辅以金沙遗址有关文物图片进行相关地穿插式对比。先图解青铜大立人像身上多项与太阳历有关之“秘”,剖析求证青铜神兽、青铜神坛表现有不同太阳历的文化寓意;图解出青铜太阳轮,是如何成为古蜀十月太阳历由来的科技基础;再试析着与商代同期的三星堆青铜神树文物的本义,是在张扬太阳历体系中的“十日文化”、而非以往普遍解释为“十日神话”是《山海经》的附庸……

第一章   发现青铜大立人的身份与行为之谜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发现青铜大立人的身份与行为之谜

        第一节  青铜大立人的身份意义需要探讨

        三星堆博物馆有《蜀世系表》(见图58),将古蜀时代分为五大阶段:蚕丛(数百年)、柏灌(数百年)、鱼凫(数百年)、杜宇(约始于商后期)、开明(十二世),至秦统一巴蜀(公元前316年)。

        三星堆遗址是建有鱼凫王朝神庙和宗庙的都邑旧地,两大祭祀坑出土有鱼凫王朝繁荣时期(属三星堆文化第二、第三期,年代为公元前1700~前1200年)的上千件青铜重器、金器、玉器和象牙等。因两坑本身是大型宗教礼仪活动之产物,表明三星堆此时的故地不仅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中心,而且是最杰出的代表。

        据《百度百科》:三星堆文化的第一期末尾,已属鱼凫王朝初期;所建有已知鱼凫最早的古城遗址,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现仍依稀可见城墙遗迹。1996年,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会同温江文管所对该鱼凫古城试掘证实:此城距今约4000年,早于广汉三星堆现有遗址,属新石器晚期。

        三星堆遗址青铜重器的代表——青铜大立人像,作为世界“铜像巨人”轰然现身三十年了。面对这件惊世骇俗的国宝级文物,由考古界、史学界和文化界乃至于民间学者等对该人像的身份之谜的认识,进行了长期探寻,但是至今所获得的真知并不多;即便一些专家学者在文论中对大立人身份已有几近合理地某些推测,却更少有人去解析出该著名青铜大立人的行为之谜。

        一般认为:此青铜大立人是国王、或掌握神权的大巫师、或是国王兼大巫师在主持祭祀等;这些评价,将此人像描述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而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两相结合的象征……种种推测,看似在理,却都不尽合理;有的言论与我们的推测相去甚远。

        首先,原有推测中大量描述了该大立人像有浓厚“巫文化”特征的背景、并称为“群巫之长”;但是有关此大立人像究竟是男是女,却无一人对其性别的事由去予以直接肯定。虽然已有一些文章假设青铜大立人像为远古华夏圣王(伏羲、黄帝、大禹、周文王等)的男性代表或蜀国国君、蜀王(或为女性、但少以明说),几乎均赋予其人像为巫文化身份代表之“巫”、却不是称为“觋”。这类状况表明,原有的推测者对“青铜大立人人像是男性的觋还是女性的巫”之身份,其称谓多含糊其辞;或对认识有关大立人的手、足所处位置或形态特征等肢体行为之秘,更表现出普遍的茫然。

        其次,我们部分同意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身份“是统帅三星堆青铜文化寓意整体的‘王巫合一、人神一体’首领”之推测,但此巫师的身份首先应属女性、而非男性。她的身份,既是多代鱼凫女王之一的代表或综合后的形象(鱼凫王朝跨有数百年时期、必有多个鱼凫女王先后继任王位),亦是以天赋异禀的特定历法大师傅行为,带领着族人进行蜀国的“天地人三界”大祭祀,以敬拜天地与祖宗、还同时张扬着蜀国创造有太阳历体系的文化精华。

        第三,由三星堆遗址文物所体现的神秘感和所表达其文明巅峰的繁盛,已经无数的文物证明而无可非议;这让很多人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所获得的实况感受中,重新认识了巴蜀文化。由三星堆遗址记载上古的巴蜀文化,与历史界记载的有很多不同;所以,不少人在经过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后,便会萌生这样的初级认识。

        本书,正在首次实践在上述这样的初级认识基础之上,别开生面地以逻辑与线索皆为连贯地方式,以天文历法的角度专项研究已锁定的部分文物群:既公布所选择三星堆遗址中与太阳历历法有关的系列文物作为“图解”对象,去展示古蜀国在距今数千年前就已逐步创造出“一年十三月历、或一年十八月历、或一年十月历”的太阳历内容,既去说明它们在古蜀文化中的发展历程,又揭示其发展已循序渐进成为了成套的历法体系;还将说明上古蜀国成套历法形成于三星文化时期而最终铸就实用的十月太阳历历法,再延续于鱼凫文明后的金沙文明——以“太阳神鸟金箔”文物,作为集大成者完成的。

        此“太阳神鸟金箔”文物,经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5日第15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核心;这已是广而告知的已知文化意义。此文物具有的另一新意,经本书另辟蹊径、特别地指出该金饰图案或金箔物品是表现“古蜀十月太阳历科学与艺术复合体达到登峰造极的文物经典”;该金箔文物所具有的太阳历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文化品味,都远胜于由商代推行的阴阳历历法水平而有两大实质性不同。

        一是能用事实区别商与古蜀各自历法形式在内容上皆有不同,二是各自历法的科学性质不同:

        其一,古蜀创造的太阳历,在历法编制中属于闰日的历年;而商代推行的阴阳历,是闰月的历年;在历法中实行闰日的简便方法,一定胜过闰月的种种烦琐。

        其二,古蜀太阳历以“闰日”方式去处理四年一闰的闰年,就比商代阴阳历以“闰月”的安排去处理“十九年共七闰”的闰年,会更加显得有多样性的简便——太阳历比阴阳历优越,正在于此。

        古蜀的太阳历相比商代的阴阳历,在历法编制单位的精密度与得当的置闰方法这两大原则中,能够更加恰当地吻合。

        本书所作出上述的连续推测,理由在于能从人们已观察过“青铜大立人人像的外表形象”中,挖掘出与其身份、行为等相关的潜在细节;能用特定知识的穿透力,去发现与这些细节有关联的肢体动作、图案意向;能抓住别人未抓住的细节去跨越同属古蜀文明之三星堆与金沙两地遗址的时空差异与文物类型的分隔,去揭示在古蜀的不少文物之间明显存在着指示历法寓意的物质与文化共性。

        当我们把其青铜大立人像本身以跣足方式等作为交通神明的媒介或女王与女巫的双重职能,站在“拟北斗斗杓与斗魁结合部的‘双相(或四相)斗图腾’的法坛底座上,指挥着群巫与之一道、将古蜀之地夏商时期天文系统贡献有三种历法(可简称‘古三历’)、尤其是创制了‘蜀夷(彝)夏十月太阳历’的经历与成果予以联播”、即逐一“再现”出来,就会在古今时空中,产生出一幅幅若明若暗天文历法之画卷,遥遥指向象征“蜀夷(彝)十月太阳历”之辉煌的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

        因为本部分与本章的主题,是以梳理三星堆的文物为主;所以,本书论述与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的多种联系与文化意义,将大部留在后面第三篇内容中阐述。本篇与本章若能用系列证据,分别将前所未有的这些新认知对象逐一与青铜大立人人像的综合意义串联起来、去让人们看得懂该文物的蕴涵;即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有关青铜大立人“穿着龙服、半人半神、女性巫师、演绎历法;手拟圭尺、敬奉太阳、跣足交斗、神通天地”所概括的丰富内涵与逻辑关系,基本展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观瞻大立人“穿着龙服、神通天地”的形象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者、百家讲坛人物王仁湘,写有《三星堆出土青铜高台立人像观瞻小记》。其文采与笔锋,皆受到本书的亲睐。该文头两句“青铜高台立人像,是三星堆出土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它光华熠熠、体势巍峨,它蕴意奇诡、气韵磅礴,在考古家而言,它在中国古物中真是前所未见。”其短小精悍的开篇语、神采飞扬,当获读者的喝彩与点赞;文章中三个提纲挈领的标题“稳步远眺  姿容庄严、衮衣绣裳  华服嵬冠、 神耶王耶  身地高崇”,表达出全文对青铜大立人居崇高地位的肯定,体现着高贵与权威。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33(图来自《百度》并加注释)的部分图解揭示:图中正面衣着图示最左侧与背面衣着图示的最右侧,共有几个类似空心表示阿拉伯数字“8”的隐性存在——(这就是一彝文“”)。青铜大立人像衣着长袍的正面与背面图示中,既存在“上、下皆有夔龙‘伸吐长舌’”的半身纹饰,更是在该半身纹饰中发现了神奇的“0~9”共十个全部单一数的草书数字符号。

        上面左图,为正面衣着的图示,上、下“夔龙”皆有两只紧握为拳的龙爪拟为的巨爪(巨手);上面右图,为背面衣着的图示,上、下“夔龙”皆有一只紧握为拳的龙爪拟为的巨手(图中还未反映出夔龙的后肢皆有“巨足”)。 】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