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玄龙门阵] 《成都太阳历大发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16(图来自百度并加注释)的部分图解提示:青铜大立人一双大脚以赤足的方式、直立于底座第一层四四方方的“变相‘小斗图腾’”之上(底座中共有四层不同结构的“变相‘小斗图腾’”);而被她率领的祭祀人员中,却有穿着鞋、袜的现象。这样的事实证明,不能用“古蜀国鱼凫王朝时期的气候较热,当地人习惯于不穿鞋、袜”的托词作理由,去简单地解释鱼凫女王为何在举国祭祀北斗神灵的、应当讲究仪式与礼仪的盛典中,却有意要赤足而立。因为这一原有“因为热”的理由,并不能成立;所以,需要去探寻能够更新的解释。 】
   
       1、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以足交通北斗”的背景文化

       (1)青铜大立人赤足指挥举国祭祀不是因气候所致

       有“王者之风”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结构与,是精美到极致的单体国宝级与单体国际级文物(据传,英国人曾出价十亿英镑、求购这一青铜大立人原件而未获答应);不能因上述“冷暖”的借口,轻易去解读王者“赤足”的逻辑。因为在三星堆青铜人物的雕像群中,就有他人穿鞋或穿袜子的证据。作为三星堆青铜雕像群的领袖,因为要特意“跣足交斗”而形成了“脚神秘”?所以,必另有更深刻的其它理由存在。

       第一,三星堆人物存在穿鞋子的证据一:见《高中历史》教材(新人教版选修五)第五单元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物。这个青铜群雕之中,有一位单脚下跪,双手放在右膝(腹)上,戴着双尖的武士帽,束腰,穿鞋……他的双眉、眼球及眼眶,均涂有一层黑彩(图17——见《三星堆》画册)。

       第二,三星堆人物存在穿袜的证据:《三星堆》画册第19页编号“5.青铜跪坐人像”图片下文的解释……商代中期……下穿着犊鼻裤……脚上套袜,两腕上各戴二镯,双手扶膝,坐姿(图18——见《三星堆》画册)。这件人像器物的神态气质,有可能表现是参与祭祀祈祷的特殊女巫形象;其特殊性,在于“下穿着犊鼻裤……”这可是仅有的遮羞裤(类似相扑体育运动员穿的裤子——此图形,在后面还有另行的专门介绍)。

       我们对此加深理解:此女巫形象的文物,是出土于三星堆的一号祭祀坑(商代中期约3500年前)鱼凫女王的亲信(比出土二号祭祀坑即商代晚期的青铜大立人要早两三百年);她的十三绺扁高髻发式,是古蜀人早已创作十三月太阳历的早期标记(后有金沙铜立人戴“太阳冠”的造型而后来居上)。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16(图来自百度并加注释)的部分图解提示:青铜大立人一双大脚以赤足的方式、直立于底座第一层四四方方的“变相‘小斗图腾’”之上(底座中共有四层不同结构的“变相‘小斗图腾’”);而被她率领的祭祀人员中,却有穿着鞋、袜的现象。这样的事实证明,不能用“古蜀国鱼凫王朝时期的气候较热,当地人习惯于不穿鞋、袜”的托词作理由,去简单地解释鱼凫女王为何在举国祭祀北斗神灵的、应当讲究仪式与礼仪的盛典中,却有意要赤足而立。因为这一原有“因为热”的理由,并不能成立;所以,需要去探寻能够更新的解释。 】
   
       1、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以足交通北斗”的背景文化

       (1)青铜大立人赤足指挥举国祭祀不是因气候所致

       有“王者之风”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结构与,是精美到极致的单体国宝级与单体国际级文物(据传,英国人曾出价十亿英镑、求购这一青铜大立人原件而未获答应);不能因上述“冷暖”的借口,轻易去解读王者“赤足”的逻辑。因为在三星堆青铜人物的雕像群中,就有他人穿鞋或穿袜子的证据。作为三星堆青铜雕像群的领袖,因为要特意“跣足交斗”而形成了“脚神秘”?所以,必另有更深刻的其它理由存在。

       第一,三星堆人物存在穿鞋子的证据一:见《高中历史》教材(新人教版选修五)第五单元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物。这个青铜群雕之中,有一位单脚下跪,双手放在右膝(腹)上,戴着双尖的武士帽,束腰,穿鞋……他的双眉、眼球及眼眶,均涂有一层黑彩(图17——见《三星堆》画册)。

       第二,三星堆人物存在穿袜的证据:《三星堆》画册第19页编号“5.青铜跪坐人像”图片下文的解释……商代中期……下穿着犊鼻裤……脚上套袜,两腕上各戴二镯,双手扶膝,坐姿(图18——见《三星堆》画册)。这件人像器物的神态气质,有可能表现是参与祭祀祈祷的特殊女巫形象;其特殊性,在于“下穿着犊鼻裤……”这可是仅有的遮羞裤(类似相扑体育运动员穿的裤子——此图形,在后面还有另行的专门介绍)。

       我们对此加深理解:此女巫形象的文物,是出土于三星堆的一号祭祀坑(商代中期约3500年前)鱼凫女王的亲信(比出土二号祭祀坑即商代晚期的青铜大立人要早两三百年);她的十三绺扁高髻发式,是古蜀人早已创作十三月太阳历的早期标记(后有金沙铜立人戴“太阳冠”的造型而后来居上)。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17、18(图来自《三星堆》画册并加注释)的部分图解提示:《三星堆》画册第19、21页的内容,就是本书中的图18和图17的图幅内容;即本书图17,举出了“穿鞋的青铜跪坐人像”之男性武士;图18,举出了“脚上套袜”的女性巫师。另外,在该画册第20页的内容,还有另一幅“有一位单脚下跪,双手放在右膝(腹)上,带着双尖的戴,束腰,穿鞋……”之男性武士的图片内容。这类实况,既有力反驳了“青铜大立人以赤足方式指挥盛大祭祀仪式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暖和”之不当解读,又鼓励本书继续去找出“三星堆人物另有穿鞋袜的更多证据”。】

       (2)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中有众多人穿鞋的证据

       《三星堆》画册“131:玉璋”图案中,11人~22人穿鞋、袜(图19——见该玉璋文物的一面图案,就是11人穿鞋;但是,此文物是双面相同的图案,若要看完整,则必为22人穿鞋)。

       三星堆出土的这一“玉边璋”,是被国家文物局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少量文物之一;可见其文物价值珍贵。

       此件文物,是有双面之分的物件,其正面与背面的纹饰相同。

       本书解读该物件的方法,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对于其正面与背面的每一面,均按“空白-图案-空白-图案-空白”,分成相对对称的五段。在每段有图案的内容中,皆由五幅小图组成。图案中,都是以人为主体(图幅高度相对较大);加上“山(图幅高度相对较小)与云雷纹(图幅高度相对较小)等”,作为固定的、正面与背面的两面纹饰格局。

       因为该文物在每一面有图案的两段空间内,在每段有图案的空间内中,整体构图内容(五幅小图)是大致相同;所以,只要解读其中的一段完整地示意图内涵,就不必再重复解读另一段了。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19的部分图解提示:《三星堆》画册第118页的内容,就是本书图19的图案来源;只是本书图19对原画册第118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新的编辑,即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些情况,特别有两处改动与两处需要做说明的地方。

       改动一,是对该“玉璋”有黑白图案而相对较清晰的一段“人物画面”(见图中左侧“有五个人、分两处存在”),进行了放大后另在其上置有一个分开的小图,以利于对比。   

       改动二,省略了该画册第118页“玉璋”原有一面的彩色图(不太清晰)。
       说明一,在该物件一面的图案中,共有11位女性;因该物件正面与背面的两面纹饰相同,则出现在该物件中的女性,共22位。此“22位女性”,均是穿着“脚穿翘头鞋,两脚外撇站或跪成一字形,明显地呈脚跟背向而立”。能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见到这样多“穿着鞋”的人数,已证明三星堆的古人并非习惯成自然地“不穿鞋、袜”。     

       说明二,如此“两脚外撇成‘一字形’的‘脚形器’式样”很特别,这种凡是突出表现“双脚脚跟背向”的文物,是具有特定地、指示其在进行“以脚交通北斗”的宗教仪式——这一文物具有明确地证实价值:三星堆鱼凫王朝的王者与臣民,皆重视对北斗神灵的信仰与崇拜。

       有网民“神之荣耀”在《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参观记(下)》对此玉璋文物的解读有“玉璋上组图:三星堆二号坑出土一件雕刻有人物图案的玉璋,玉璋图案中着力表现的内容,一是人物,二是山川。人物分为立式和跪式两种姿势,从穿戴和神态手势来看,似乎是巫祝和神灵的象征;山川则作重叠之状,并有云气缭绕。显而易见,玉璋图案描绘的是祭祀神山的情景,而且用多幅画面来加以表现,更具有渲染和强调的作用,充分说明这是古蜀国一项非常重要的祭典。”和“玉璋下组图:玉璋图案中在神山两侧刻画有插放的玉璋和悬置的象牙,表现的便是插璋祭山的情景。这是玉璋图案下边画面表现的主要内容。玉璋图案上边画面展示的则是通过灵山通往天界的含义,并在神山之间刻画了天门的象征符号,生动地反映了古代蜀人魂归天门这一主题观念。根据玉璋图案中表达的丰富内涵可知,这件玉璋主要是供古蜀国巫师作为法器使用于祭祀神山和祖先之类的大型祭典,或是用于隆重的葬礼以超度亡魂。”
笔者对这“上、下组图”内容先摘录于此,将在本书第二篇中再进行相关的专题解读。 】

       (3)“以脚交通北斗”的宗教仪式在彝族山区与古蜀皆有

       体态高贵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在模拟人神交通“祭北斗”的古蜀国祭祀仪式上,其跣足交斗的“脚神秘”意义,是要全面演绎由古蜀人创造的“十三月历、十八月历、十月历”三种古太阳历法,以表现大巫师虔诚敬神、带领族群去人心向神;而不是因当地气候暖和,才表现为不穿鞋。

       参与祭祀者、皆衣冠整齐,展现出不仅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祭祀场面,更是古蜀人间王国和神秘世界精彩生动的融合。祭祀者身上透露出人的生活气息超过了神的气息,大立人更是人、巫、神一体的精神象征。她,不可能在不怕热地穿着华丽、厚实“‘燕尾’国服”的同时,却偏偏不讲究礼仪去专门要别致地“打赤脚”、去降温减热?此旧解释,若是将该“不怕热”的前提条件改变为“不怕冷”,皆是不可信的。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20(图原出处《彝族人网》 2007-11-22发布)的部分图解提示:古蜀文化内部,本来就包含着这种人、神、巫一体的古奥气味或“气场”。这样的“气场”,不仅在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的众多文物先后传承着这类古韵(图22),而且也传承到了横断山区(图20);例如,彝族作者摩瑟磁火以发表《似曾相识三星堆》的文章,相对集中地介绍了彝族也有“脚跟背向祭北斗”图,展示了彝族民族英雄支格阿龙在毕摩经书或民间的传说中,也多样地表现其“两脚外撇成‘一字形’”的特有姿势,即在与北斗神灵进行交通的神技。

      虽然有文章称这类“脚形器”始于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我们却未见到相关实物图片。因而找到在古蜀显现于三星堆祭祀专用的“玉边璋”(图19),它的宗教信仰在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前)已经“由22位女性统一地“两脚外撇成‘一字形’、两脚跟相靠的式样”,做出了浓烈地具体体现。 】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2、受《用“脚”与斗神交通》启发以加深解读“祭北斗神”

       笔者从新角度认识巴蜀巫文化的特点,学习了《中国西部》杂志2010年第23期白剑《用“脚”与斗神交通——兼释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执规交斗的伏羲》文章(简称《用“脚”与斗神交通》)。

       (1)《用“脚”与斗神交通》启发理解三星堆有其古俗

       此文,启发理解“‘足’就是‘脚’、‘脚’与‘交’二字古音古义相通 ”和“‘背’字音意及图腾意向,就是表‘北’”的双重知识;借助于这双重知识的关联性,能支持去尝试部分解析“三星堆青铜大立人身份与行为之谜”(注:学习此文,主要是对这类专门知识进行加深解读,但我们不谈伏羲)。

      该文作者白剑称:“脚”曾被古人利用为交通神明的媒介之一。古人认为整个宇宙都被神灵统治着,人类不过是神灵统治的诸多物种之一。为求得神灵保佑,避免种种灾难,人类便通过祭祀和献牲方式讨得神灵的喜欢,并与神灵沟通。在此期间,出现了大量交通神灵的媒介:角、脚、牙(芽)等是最普遍的媒介之一。古汉浯发声中,就有“同音可能同意(义)”的规则。只不过这个“同意(义)”,是指某系统事物的“母项”同意(义)。同音一系的文字和语言,是其中分流的“子项”;所以“角、脚”音与“交”同。在无文字时代,人们只用口语表意,交、角、脚字在古代同音同意,都表“交”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字,至今还保留着它的基本原形。
   
      《说文》云:“交,交胫也”。“胫”就是人的小腿。“交”字构形就是人的小腿也亦“脚”相交成“×”状…… “交”字的“交胫”之形和行为,就是人类历史上一直利用“脚”充当交神媒介的高度概括和经典符号。

      该文章,突出介绍约万年前就有用“交脚”方式祭祀、以表交神的先民行为,是中国人在原始时期的共俗。所称“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古人类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双陶制的带脚掌的小腿形,而且既呈‘折角’矩形,又呈脚跟相背状……”它其实就是7000年前古人专门制造“以脚交神”的实物。此“双脚脚跟背向”,更体现同类图腾的古老共性:“背”字音意及图腾意向、就是表“北”,很多情况下直表“北斗”。

       我们在网上搜索河姆渡文化相关特征,未得其果;却见到红山文化特征中双脚脚跟背向的玉器(图21)代表,对此难辨时期的真假。但是,由本文图19却显现有商代晚期古蜀国鱼凫王朝的11~22个妇女图案(一定需要两面看),能证明三星堆遗址既存在其“双脚脚跟背向”的习俗,又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属同时期;这有力地说明由“脚跟相背状”文物所表达“以脚交神”的信仰,就是对“斗图腾”的崇拜。这样的崇拜,体现着在古蜀国也有同类图腾与习俗的古老共性,并且有直接表示“交北斗”之意。

       (2)古蜀“脚跟相背状”寓意“脚(交)斗”的祖源文化

       中国上古社会有多样的“双脚脚跟背向”文物,考古学原不识其内涵而称“脚形器”或“神技图”(如图19~23)。这类文物的名称与图样虽多,却共为反映“脚(交)斗”表象而出自同一祖源文化,皆是特有的、人与北斗“交神”姿式的一个个片花;即“双脚脚跟背向 ≈ 脚(交)斗”,是同一祖源文化的不同表达形式。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蜀国三星堆遗址的精神领袖青铜大立人和金沙遗址有名的青铜立人像,皆不约而同地站在倒置的或正向的“U”形斗的“属变相小斗图腾”上、与北斗神进行交通。这反映出古蜀国祭祀中,确实需要祭祀者特别去践行“脚(读音:交)斗”的古老习俗。这,已是古蜀巫神文化民俗的一种习惯行为。

       ①解读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与金沙青铜立人“交斗”意义的要领

       解读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与金沙青铜立人“交(读音:脚)斗”的意义,要结合古蜀“人神一体”的巫文化。
成都金沙遗址,也出土了一具表现青铜立人像站在“变相小斗图腾”上、与北斗神进行交通的、大致地同类文物:从这件青铜立人像的外表看,既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将中空的双拳置于胸前而非常相似,又在双足所站立“U”形斗图腾的表现形式上完全相反;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脚直立在倒置的、“U”形斗图腾的实心表面上,金沙青铜立人双足直立在缺口向上“U”形斗图腾、插件上部——后者所处的这一情景,似摇摇欲坠有危险;其姿势蹊跷,系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巫术形态。

       分析生成这样蹊跷形态的事实,应认识到这两个特别相似的文物、既隐藏有表“脚(交)北(斗)”而与神明交通的巫术共性,又要知道这两个铜人脚下所踩北斗图腾、方向恰恰需要相反的图语含义(可将图7、8、16三图和图24、25两图的图意进行比较)。

       古蜀虽有祭祀北斗神的传统,但不同遗址的文物表现会有不同:由杜宇王族遗留的金沙遗址与以鱼凫主人建设的三星堆遗址,二者虽同属古蜀国,但金沙政权的强大正是在于能推翻三星堆鱼凫王国没落的旧政权;新政权在祭祀北斗方面,即使不得不继承同族的、原三星堆王国青铜大立人的巫术表现仪式而必有其某些方面的共性,也可能会在执行祭祀仪式的形式上、有意安排金沙政权祭祀中的铜立人,要在所站“拟北斗斗图腾为底座”的朝向是向上的,即就是要体现与三星堆遗址有不同的差异:


       因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祭北斗时,已先以赤足方式,站在了倒向的“U”形北斗图腾实心表面上;所以,当金沙铜立人后来也要祭北斗却应体现与三星堆祭祀中的形态差异时,就只能站在正向“U”形北斗图腾边缘上方空心部位的两端(模糊地金沙铜人像让人看不清楚是穿着鞋还是赤足),故有了该项姿势呈现“悬吊吊地、似稳非稳地”金沙铜立人蹊跷的站立姿势。


       图25反映金沙铜立人以三股长发辫束于脑后,既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所梳的笄发在形式上出现了另一种不同发式,又疑此“三股长发辫束于一起”、隐喻古蜀共有“三种太阳历”组成其太阳历体系。

       站在“正向‘U型北斗图腾’”上的金沙青铜立人像,脑后有精心打理过的三股长发辫,经背部下垂到臀部并“绞”于一体。此“绞”于一体,当有特别地表双重“交(绞)斗”之意 【 一是以“脚(交)北(斗)”、二是以“‘背’部三股长发辫相‘绞’、而表交(绞)‘北’斗”】……通过揭示这样的双重意义,勾勒出这两种方式既隐匿有另类““脚(交)北(斗)”的图语,又在暗示创造有“三种太阳历”组成其太阳历体系;以反映“脚(交)斗”的巫、仙文化的文化传承链条。


       《说文解字注》三八六页下云:“ ,乖也……北者,古之背字,从二人相背……”在中国古代,“背、北”均为一字,“背”的古字就是“北”。“北”,为会意字。“北”字,由“匕”和反“匕”二部分组成。象背对着背的两个人。“北”的金文、小篆,皆从二人相背,当是“背”的古字。

       《说文解字注》三八四页上云:“匕,变也。从到人。”同页下云:“匕,相与比叙也。从反人。”三八六页上云:“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同页下云:“北,从二人相背。”我们理解:组成“北”字的反“匕”与正“匕”的象形字,就像“背对着背”的两个人。

       三星堆出土一件超过半米的玉边璋文物上,双面图案中各有十一位女性呈相似地双脚背向(图19只反映了该文物的一面图案);则共有二十二位女性呈相似地双脚背向,数量上已经可谓众多。

       金沙遗址商周“铜人形器”(图22),更是古蜀祭祀舞蹈中表演双脚“背相(向)”的代表性文物,亦成为早期中国多元一体祭祀舞蹈最经典的、代表祭拜北斗的一个专用肢体动作。

       《说文解字注》二三四页上云:“舞,乐也,用足背相。从舛,無声。”同页前面一字为“舛,对卧也。谓人与人相对而休也,引申之足与足相抵而卧亦曰舛。其字亦作亻舜。王制注释,交趾云:浴则同川,卧则同亻舜,足是也。又引申之,凡足相抵皆曰亻舜……相背,犹相对也。”

       ②本文,有相似于《用“脚”与斗神交通》文章的基本观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赤脚之下的器物,很多人将其称“底座”;它,其实是倒置或反向安置其“U”形斗图腾连续呈四相变化的表现。金沙遗址青铜大立人底座的文物意义,则是将北斗之斗正向收缩为“U”形后、再安置的“斗图腾”。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蜀国三星堆遗址的精神领袖青铜大立人和金沙遗址有名的青铜立人像,皆不约而同地站在倒置的或正向的“U”形斗的“属变相小斗图腾”上、与北斗神进行交通。这反映出古蜀国祭祀中,确实需要祭祀者特别去践行“脚(读音:交)斗”的古老习俗。这,已是古蜀巫神文化民俗的一种习惯行为。

       ①解读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与金沙青铜立人“交斗”意义的要领

       解读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与金沙青铜立人“交(读音:脚)斗”的意义,要结合古蜀“人神一体”的巫文化。

       成都金沙遗址,也出土了一具表现青铜立人像站在“变相小斗图腾”上、与北斗神进行交通的、大致地同类文物:从这件青铜立人像的外表看,既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将中空的双拳置于胸前而非常相似,又在双足所站立“U”形斗图腾的表现形式上完全相反;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脚直立在倒置的、“U”形斗图腾的实心表面上,金沙青铜立人双足直立在缺口向上“U”形斗图腾、插件上部——后者所处的这一情景,似摇摇欲坠有危险;其姿势蹊跷,系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巫术形态。

       分析生成这样蹊跷形态的事实,应认识到这两个特别相似的文物、既隐藏有表“脚(交)北(斗)”而与神明交通的巫术共性,又要知道这两个铜人脚下所踩北斗图腾、方向恰恰需要相反的图语含义(可将图7、8、16三图和图24、25两图的图意进行比较)。

       古蜀虽有祭祀北斗神的传统,但不同遗址的文物表现会有不同:由杜宇王族遗留的金沙遗址与以鱼凫主人建设的三星堆遗址,二者虽同属古蜀国,但金沙政权的强大正是在于能推翻三星堆鱼凫王国没落的旧政权;新政权在祭祀北斗方面,即使不得不继承同族的、原三星堆王国青铜大立人的巫术表现仪式而必有其某些方面的共性,也可能会在执行祭祀仪式的形式上、有意安排金沙政权祭祀中的铜立人,要在所站“拟北斗斗图腾为底座”的朝向是向上的,即就是要体现与三星堆遗址有不同的差异:

       因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祭北斗时,已先以赤足方式,站在了倒向的“U”形北斗图腾实心表面上;所以,当金沙铜立人后来也要祭北斗却应体现与三星堆祭祀中的形态差异时,就只能站在正向“U”形北斗图腾边缘上方空心部位的两端(模糊地金沙铜人像让人看不清楚是穿着鞋还是赤足),故有了该项姿势呈现“悬吊吊地、似稳非稳地”金沙铜立人蹊跷的站立姿势。

       图25反映金沙铜立人以三股长发辫束于脑后,既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所梳的笄发在形式上出现了另一种不同发式,又疑此“三股长发辫束于一起”、隐喻古蜀共有“三种太阳历”组成其太阳历体系。

       站在“正向‘U型北斗图腾’”上的金沙青铜立人像,脑后有精心打理过的三股长发辫,经背部下垂到臀部并“绞”于一体。此“绞”于一体,当有特别地表双重“交(绞)斗”之意 【 一是以“脚(交)北(斗)”、二是以“‘背’部三股长发辫相‘绞’、而表交(绞)‘北’斗”】……通过揭示这样的双重意义,勾勒出这两种方式既隐匿有另类““脚(交)北(斗)”的图语,又在暗示创造有“三种太阳历”组成其太阳历体系;以反映“脚(交)斗”的巫、仙文化的文化传承链条。

       《说文解字注》三八六页下云:“ ,乖也……北者,古之背字,从二人相背……”在中国古代,“背、北”均为一字,“背”的古字就是“北”。“北”,为会意字。“北”字,由“匕”和反“匕”二部分组成。象背对着背的两个人。“北”的金文、小篆,皆从二人相背,当是“背”的古字。

       《说文解字注》三八四页上云:“匕,变也。从到人。”同页下云:“匕,相与比叙也。从反人。”三八六页上云:“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同页下云:“北,从二人相背。”我们理解:组成“北”字的反“匕”与正“匕”的象形字,就像“背对着背”的两个人。

       三星堆出土一件超过半米的玉边璋文物上,双面图案中各有十一位女性呈相似地双脚背向(图19只反映了该文物的一面图案);则共有二十二位女性呈相似地双脚背向,数量上已经可谓众多。

       金沙遗址商周“铜人形器”(图22),更是古蜀祭祀舞蹈中表演双脚“背相(向)”的代表性文物,亦成为早期中国多元一体祭祀舞蹈最经典的、代表祭拜北斗的一个专用肢体动作。

       《说文解字注》二三四页上云:“舞,乐也,用足背相。从舛,無声。”同页前面一字为“舛,对卧也。谓人与人相对而休也,引申之足与足相抵而卧亦曰舛。其字亦作亻舜。王制注释,交趾云:浴则同川,卧则同亻舜,足是也。又引申之,凡足相抵皆曰亻舜……相背,犹相对也。”

       ②本文,有相似于《用“脚”与斗神交通》文章的基本观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赤脚之下的器物,很多人将其称“底座”;它,其实是倒置或反向安置其“U”形斗图腾连续呈四相变化的表现。金沙遗址青铜大立人底座的文物意义,则是将北斗之斗正向收缩为“U”形后、再安置的“斗图腾”。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26(图来自百度并加注释)的部分图解提示:前面读图6、图7的部分图解提示中已指出,学者们早就有视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由“上为人像、下为底座”两部分组成的通俗说法……在本书中,我们将其改为“上为人像、下为复合的四个‘不同的变相斗图腾’底座或祭台”的新说法;或改为青铜大立人文物由“其人像大致表示北斗斗杓的三颗星、其底座表示北斗斗魁的四颗星——所以,这一文物的底座只能是、也必须是‘四层结构的变相斗图腾’”。

       此文物底座能表示北斗的斗魁,魁中的每颗星都有能代表北斗斗魁拟“斗图腾”的巫文化元素;即当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能以人像表示北斗斗杓的三颗星时,其余剩下北斗的“斗魁”神形,正是呈四次连续倒置、代表一年北斗在星空四个不同方位的“U”形斗图腾,并可构成其符号复合体。 】

       这一“符号式”复合体,很可能在古蜀神巫文化中有“视‘斗图腾’以四个不同变相的连续表达”……在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的象意中,该人像以赤脚立在斗魁上的特殊姿势,并非在一般“交斗”、而是以“脚(交)斗”;疑该人像用一双赤脚拟北斗斗杓的“开阳、玉衡”二星、以北斗斗魁“天权”这颗星拟文物底座的第一层斗图腾——这,很可能是表现某位鱼凫女王兼大巫师在“跣足踩斗”或“跣足脚(交·角)斗”文化环境中、所能接近真实和模拟当时的一种文化场景之“现场”。

       图7、图8中大立人脚下底座,是虚拟的“北斗‘魁’图腾”,可分解为四个不同的小斗图腾,从上到下有四层:第一层,为“开口向下、五面(上面与前、后、左、右四面)封闭的四方小斗图腾”(如图16);第二、三层,均有装饰花纹及其开口处,皆具特定象意的“斗图腾”(其第二层含有疑似“正‘5’与反‘5’字的巴蜀图语”、第三层含有似“正‘1’与反‘1’字 和‘8’字的巴蜀图语”);第四层,是“开口向下、上略小而下略大的较大斗图腾 ”(如图 7、图26的最下方)。

【趣味阅读:汇编《百度百科》中有关“字符·图符·符号·标志·图语”的基本释义

       一、字符    1.一般以相连或相邻的笔画在空间排列成的图形来表示数据或标记,如字母或数字。2.相邻位的一个小集合,以表示一段作为一个单元编址或处理数据,经常对应一数字或字母……

       二、图符(一般指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是指以图形为主要特征,用以传递某种信息的视觉符号。它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提醒人们注意或给以警告等。图形符号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便于信息的传递,使不同年龄,具有不同文化水平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因而它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图符,是以图形为主要特征,信息传递不依赖语言的符号(表达一定事物或概念,具有简化特征的视觉形象)。

       三、符号(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    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俗成,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符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它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

       在符号中,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是统一不可分的。例如,十字路口红绿灯已不是为了给人照明,而是表示一种交通规则。符号与被反映物之间的这种联系是通过意义来实现的。符号总是具有意义的符号,意义也总是以一定符号形式来表现的。符号的建构作用就是在知觉符号与其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呈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通常可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这两大符号在传播过程中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传播中都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
“符号”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符号,一般指文字,语言,电码,数学符号,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但符号学里的符号范围要广泛得多,社会生活中如打招呼的动作,仪式,游戏,文学,艺术,神话等等的构成要素都有是符号。总之,能够作为某一事物标志的,都有可称为符号。符号伴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就是借助于符号才能得以形成的。在各种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符号系统。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抽象性、普遍性、多变性。

       由符号构成的认知体系,虽有个体或群体的区别,都表现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或象意、像意;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四、标志符号    标志用图形符号是指用于图形标志上,表示公共、安全、交通、包装储运等信息的图形符号,例如,道路交通标志、消防安全标志、公共信息标志等。标志用图形符号主要是通过由符号、颜色、几何形状(或边框)等元素组合而成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一定的事物或概念。

       五、图语(巴蜀图语)    是战国到西汉在巴国与蜀国青铜器等器物上的符号。这些器物包括兵器、乐器、玺印等等。它们和甲骨文不同,也与后来的巴蜀文字不一样;这些符号被专家认为可能是古四川早期文,将它称为“巴蜀图语”。巴蜀图语与古彝文有无关系,现正处于文化讨论中。】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