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鹤桥石碑联》清.吴江
考注:凡丁
读书台犹存,题柱定多清贵客;
洗墨沼并峙,成标刚值小阳天。
吴江:(1786-1861)字春帆,号过海神仙,别号临邛道士,诗人、书法家。嘉庆二十一年(1816)入庠,拔恩贡,后遍历燕、赵、吴、楚、两广、海南,题吟甚多,有《草亭存草》、《航海归来集》等。
吴江故居在南街下段,解放初作过邛崃人民银行,继被邛崃二轻局布鞋厂占用,2019年打造文脉巷时被拆毁。吴江与其子吴宗南墓,在西外建昌营坝地名“弯青杠”地方,毁于1958年公社化时改土造田。
2004版《临邛镇志》载:“吴江:号春帆,清嘉庆、道光年间诗人,少小聪明,五岁能诗,九岁作擘窠书(注),二十岁有诗名,二十八岁应试入庠。后游历燕赵吴楚等地,并两游南粤,一去琼州,脚迹半天下,作有《云海问津图》纪其事。回邛后徜徉山水间,对家乡名胜古迹多有题咏。著有《航海归来集》、《二十六友传》及《草亭存草》四卷。
其子吴宗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举人,历官至盐运使。诗承父风,亦有盛名。”
擘窠书: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的大字。
入庠:明清时,儒生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
拔恩贡: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的贡生,简称拔贡。入选者经考试合格,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
诗题《题白鹤桥石碑联》:清.嘉庆二十年(1816),当州人募众重修白鹤桥竣工时,时年三十岁的吴江早已名声在外,从而受邀题写《白鹤桥碑记》并撰碑联。
白鹤桥:为明清四名桥之一。即南门:十里桥;东门:天官桥;北门:驷马桥;西门:白鹤桥。
清.康熙《邛州志.津梁》57p:“白鹤桥,州西七里。”
清.嘉庆《邛州志》354p:“白鹤桥,在州西七里,因白鹤山得名。桥侧有魏文靖公(了翁)读书台碑碣。嘉庆二十年(1816)州人募众重修。”
白鹤桥横跨于竹溪(即小柏树沟)之上,溪水合南河,桥离河口约百米。此桥单孔、卷洞,桥长约12米,宽4.5米,卷洞顶离水面高约7米,卷洞两边雕饰有螭首,桥两侧有石栏杆,桥两端的引桥石梯直上桥顶。
读书台犹存,题柱定多清贵客:吴江认为,在紧邻魏了翁鹤山书台的白鹤桥上题柱,肯定会引来文人士大夫们的关注。
清贵客:指文人士大夫。清.郑燮(号板桥)《题李鱓蕉竹图》:“君家蕉竹浙江东,此画还添柱石功。最羡先生清贵客,宫袍南院四时红。”
读书台:魏了翁的读书台在幽居寺内。明.隆庆六年(1572),幽居寺的鹤山书台和了翁祠,在时任邛州太守赵介石的主张下,迁至鹤林寺中常安民的读书之庵处。但旧台尚存,直到民国时期。
民国《邛崃县志.古迹考》75p:“魏文靖公书台,在治西七里白鹤山幽居寺。明.弘治丙辰年(1496),州牧汪中建。肖像木刻,须少无髯,铁脚纱帽,紫袍金带皂鞾。是为文靖为华文阁待制时冠服,台上有鹤山先生魏公刻像。《碑记》为成都徐礻啇撰、郡人刘源书,石刻塑在台右。”
2004版《临邛镇志.卷二十六.文化遗存》:“幽居寺殿后左走,上若干石阶,即是魏文靖读书台遗址。”
洗墨沼并峙,成标刚值小阳天:白鹤桥建成时间是1816年的农历十月,刚好是秋末冬初的小阳天气。建成后的白鹤桥及碑记,与西湖池畔的读易亭相对。
洗墨沼:指唐代道士张远宵钓鱼处的西湖池,南宋时由魏了翁在池边建读易亭,常约一帮文士在此哦吟,故将西湖池当成洗墨池,荒废后成为一处沼泽,称为:洗墨沼。
并峙:西湖池畔的读易亭,与白鹤桥碑相对耸立着。
成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指此处高大的白鹤桥石碑,已然成为一处地理标志。
小阳天:即小阳春。指农历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