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州县叹》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苦将牧令称监督,事事提前期迫促。行政不难筹款难,旁人错比为公仆。
       自请绅粮自办公,印文纸片一张空。催符满地蒲鞭短,害马群嘶百草中。

       宁缃:见前注

       苦将牧令称监督,事事提前期迫促:本应是主管军政大事的邛崃县知事或者县长,却将精力用在催收各种摊派或税款上,故民间通常将国民党称为“刮民党”者。
       牧令:清代,临邛地方长官称:州牧 或者 知县。主管地方军政大事。民国初期称为:县知事,责任变成监督各项筹款和派捐的推行。
       县知事:辛亥革命后,废府、州,仅设县,置县知事为一县行政长官。国民党执政后易名为:县长。
       监督:对现场或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
       行政不难筹款难,旁人错比为公仆:民国政府不注重休养生息,肆意搜刮民脂民膏,行政作为玷污了人民公仆的形象。
       行政:执掌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
       筹款:筹集款项。
       旁人:其他的人—包括其它国家的人。
       公仆:词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即:为人民服务。
       自请绅粮自办公,印文纸片一张空:行政长官认可有财有势的地主豪强充当政府官员,不需要盖有公章的文书聘用。
       比如
       1982年10月30日版《孔明乡志.孔明乡大事记》:“民国时期,我乡政权由团、联保到乡(称为乡保甲制),掌握在称为‘杨家天子简家将,封氏堂上称霸王’的地主阶级手里。”  
       此管中窥豹,所见一斑。
       绅粮:有地位有财势的地主。
       印文:盖有公章的文件。
       催符满地蒲鞭短,害马群嘶百草中:民国时期,在一群“害马”的统治下,老百姓民不聊生。
       催符:道教若干符箓中有催生符、护身符、催命符、催财符等,此处的“催符”借指催缴各种摊派和苛捐杂税的通知。
       蒲鞭:以蒲草为鞭。用以表示刑罚宽仁。“蒲鞭短”比喻当政者不施仁政,苛政猛于虎也。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君民叹》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延长缩短运由天,宪法颁行第五年。四百兆人忙不了,君民皆不似从前。
       新政纷纷次第兴,国民担任力难胜。谘来议去皆筹款,但见捐输日日增。

       宁缃:见前注

       延长缩短运由天,宪法颁行第五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当政三年便宣布退位,但是五年后的1917年7月1日,原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张勋。拥戴溥仪第二次登基成为皇帝,当时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12天后张勋复辟失败,宣统年号又再次被废除。
       延长: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宣统年号停止使用。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戴溥仪第二次登基后,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缩短:十二天后,张勋复辟失败,宣统年号再次废除。
       宪法:指《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中华民国二年(1913)十月三十一日,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拟定:中华民国宪法会议为发扬国光,巩固国圉, 增进社会之福利,拥护人道之尊严,制兹宪法,宣佈全国,永矢咸尊,垂之无极。(后略)
       【注】
       国圉:圉,音与。指国家边境。
       永矢咸尊:永远都要遵守。
       垂之无极:永垂不朽。
       四百兆人忙不了,君民皆不似从前:1917年7月1日,溥仪第二次登基成为皇帝后,溥仪与老百姓之间为君民关係,老百姓眼看要回到一年缴纳两次田赋即“忙银”的时代,但很快就不了了之,因为十二天后张勋复辟失败了。
       四百兆人:即四亿人。1913年10月,全国人口统计为四亿。
       忙:多义之一指“忙银”。为清代田赋名,即每年上忙(上半年)和下忙(下半年)时各征收一次赋税。
       新政纷纷次第兴,国民担任力难胜:民国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增添了许多捐税。
       比如浙江宁波鄞县
       1914年至1929年,征洋广货捐银元134.25万元,船货捐135.21万元,闽货捐8.89万元,草席捐17.44万元。
       其他货捐,鄞县局17.51万元,余姚局36.47万元。茶捐9.27万元,丝捐3.45万元,花捐18.53万元,茧捐3.12万元。
       厘金开征后,到处设卡,多次重征,民怨日深,1931年裁废。后相继开征货物税、矿产税、营业税。所得税、利得税、遗产税、印花税等。
       (引自财经领域创作者:爽朗谈财经《民国时期的税收种类有哪些》文)
       新政:指民国新政。1913 年,苏州法政专科学校主讲财政经济的贾士毅,调任财政部会计司长后,创立财政预算制度,编制民国预案40 余册。规定负责收、拨款的机关必须按预算,分月收拨清楚,促使民国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谘来议去皆筹款,但见捐输日日增:民国政府因财政困难,常常组织动员,号召大家捐输筹款。
       谘:商议、征询。
       捐输:因国家有困难,将财物捐助缴纳给公家。
       还有就是预征农业税,比如邛崃孔明乡,1940年时便将农业税提前征收至1995年。
       【引用】
1982年10月30日版《孔明乡志.孔明乡大事记及年代》

(摘录)

       1981年(孔明乡)粮食总产量1218万斤,为1949年的3.3倍,人平分粮607斤,农副业收入209.7元。
       1918年,川军刘成阶的部队,在我乡派粮、派款。
       1925年,杨
□□□□“川战”,在我乡预征田赋。
       1935年10月,为阻击红军,国民党政府征集青壮八百人,自带口粮、工具,砍树木、拆牌坊、土砖墙,在十里桥修碉堡三个。
       1936年冬,国民政府在我乡征集民工一百多人,自带工具,吃火米(饭)和盐开水修建川康公路二郎山段,共58天,死亡八人。
       1939年10月至1940年秋,征调我乡民工300人左右,第一次修桑园机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冬月23日,国民党左翼人物孙鸿图(邛崃牟礼人)因反对国民党驻军预征钱粮到1949年,组织道佐、平落等地农民抗捐抗粮,在我乡的孙坡被捕,因押回邛崃请赏途中,发现前方有成群结队学生,便杀害于南河坎。
       1940年,我乡预交田赋55年至1995年,每两田赋银折合纸币52.3元,折合银元10.648元。民国时期,共计征田赋银486两。
       1941年,改征田赋为实物,每元折合2市斗,另加购黄谷与田赋相等,每两田赋共上黄谷209.2斗;1944年改购为借,等于白交。
       1942年5月,征调我乡民工160人扩修(新津)旧县机场。
       1944年春至1945年,赵□□带我乡民工300人第二次扩修桑园机场,榨取上拨的修机场经费“关金卷”六、七千元。
       1945年前的民国前期实行:分兵制。抗日战争期间改行:征兵制。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共赴国难。共拉走壮丁365人。1937年国民政府规定,每个军人家庭优待黄谷一担(100斤),所发的《支令》(纸条)用来抵扣派粮。
       ……
       又比如
       1944年桑园机场建成,为运送机场设施,需扩建川康公路邛崃段,其中从五板桥至东门计约十里路段,勒令兴贤街集成烧房(李家大院)老板李毓兴(1900-1960)捐资修建,当工程完工后,集成烧房宣告破产。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闻警》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壓听千言万语,徒为动魄惊心。过去未来见在,憂懼纔到而今。
       而今更复憂懼,憂懼岂不更生?如果憂懼以死,何如快乐以生!

       宁缃:(1846-1921)详见前注。

       诗题《闻警》背景
       宁缃被邛崃警务长传唤到北街陕西会馆中审讯以前,还在讴歌家乡气候山水,他在《在川言川》诗中吟道:“川南川北水东西,气候川中向不齐。炎燠清凉昏旦变,山云随处有高低。”
       炎燠:燠音玉。即炎热。
       谁知风云突变,将他推到晚年人生的谷底!
       1911年秋,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时驻邛巡防军邬字营书记周鸿勋率部起义响应,随即在州牧文德龙的眼镜盒内搜出宁缃回复文—想将家属安顿在宁宅中躲藏的函件(不知回复内容),邛崃警务长遂将宁缃拘禁于北街陕西会馆中审讯,同时查抄宁宅,却未搜出文德龙家属,三日后判罚宁缃交五百块银元方才释放。
       期间,地痞流氓闯进宁宅,进行趁火打劫,观过楼中的藏书和宁缃平生所著《遇园丛书》文稿,连同财物以及名贵花草,皆被地痞抢掠。
       宁缃回家后见状作此诗,描述其内心恐惧,担心并思考:“如果忧惧以死,何如快乐以生。”
       查
       清末官制改革已新设巡警道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清政府谕令各省总督、巡抚,从原绿营巡防各营中精选,新设巡警各军。光绪三十一年(1906)开始在全国推行。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各省增设巡警道,专管全省巡警、消防、户籍、营缮、卫生诸事务,置司道一人领其事。
       光绪三十四年三月,民政部(清末新设之部,专管各省巡警,最高长官为尚书)上奏议准,拟定直省巡警道官制,制定分科办事细则十五条。
       巡警道的下属机构
       各省巡警道设在省会所在地,其衙门称为:警务公所。
       警务公所下设四科,各设科长一人(正六品),副科长一人(正七品)。各科视事务繁简,配备科员三至五人不等,品级为正八品。
       各省所属的府、厅、州、县,设警务长一人,并划分所管辖之地方为区,分设区官若干名,在巡警道及地方官员的指挥与监督之下,负责该管地区内的警政。
       警务长为正六品,负责辖区内的警察、消防、户籍、卫生等事务,并按照民政部关于地方巡警之定章,设立巡官、巡长、巡警若干名,分职治事。
       警务长可以理解为市、县公安局长。
       民国《邛崃县志》166p:“警厅在前清守备营署千总驻防之区。(按即今称的都官巷一带)”
       文德龙:被周鸿勋枪毙在衙门口十年后,邛崃县知事罗金元表其忠意,同县人一道在“古瓮亭”的西边捐建一座专祠:文公祠。
       民国《邛崃县志》184p:“古瓮亭西新建文公祠。查清之将亡,年逢辛亥(1911),八月初九日,州守文德龙被巡防军邬字营书记枪毙于大堂(县衙前),州人哀之。中华民国元年(1912)四月二十二日,制造神牌,附祀于南桥凤公祠,已十年矣。知事罗金元有表忠之意,同县人捐建专祠于古瓮亭之西,时则辛酉岁(1921)也。”

       诗注
       壓听千言万语,徒为动魄惊心:世道不公,宁缃当时处境困苦。
       壓听:壓,压的繁体。强制听取审讯。
       徒为:无奈。白居易赠刘禹锡诗句:“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过去未来见在,憂懼纔到而今:过去的已经过去,但未来的忧愁才刚开始。
       过去未来见在:过去、将来和现在。
       憂懼:忧愁和惧怕。
       纔:才的繁体。
       而今更复憂懼,憂懼岂不更生:惊魂甫定的宁缃,思考如何躲避可能会再次降临的灾祸。
       更复:更加。
       岂不:难道不?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吟》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一个石头顽且痴,自小磨礱至老时。石头有心心不怡,磨出睛光欲何为?
       此心唯有日月知,不如抱璞还九嶷。讬体山阿養灵奇,千秋万岁不转移。

       宁缃:见前注

       一个石头顽且痴,自小磨礱至老时:宁缃自比顽石,从小到老都在接受磨练。
       磨礱:多义词。磨石、磨治、磨练、折磨。
       石头有心心不怡,磨出睛光欲何为:宁缃因为不是色盲,能看清纷繁复杂的世界,使这块“顽石”的心高兴不起来。
       不怡:不乐、不高兴。
       睛光:为经外奇穴名,位於眼内眥角上0.3寸處,主治色盲症。
       此心唯有日月知,不如抱璞还九嶷:宁缃幼习诗书,志向远大,但因仕途受阻,报效无门,晚年又遭劫难,想到归隐山林。
       抱璞:比喻怀才不遇。
      《韩非子.和氏》记:“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文王即位,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
       九嶷: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中国名山之一。
       托体山阿養灵奇,千秋万岁不转移:宁缃自比一块没用的顽石,最好的归宿是在山林泉石间。
       山阿:山的曲处。
       但是
       宁缃想在归隐山林前,将所遭受的不公正处罚和财产被抢劫,到上一级管理部门—设在成都的“四川省巡警道衙门”的“警务公所”去申诉,看是否能得到纠正。他正走在成都的路上时,妻子托人追上他捎来书信劝他回家,此时正是北雁南迁的季节。他在《秋雁》一诗中说:
       秋雁南来夜有声,家书说得太分明。
       纵然蔽帚千金值,不到成都事不成。
       其中
       蔽帚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由于是自己的,却看得很宝贵,宁缃坚持要到成都去讨一个说法。

       大约是落难的宁缃申述无门,或者申诉无果,在成都期间囊中羞涩,于是他打算回家重建家园。宁缃在《叹失》诗中感叹:
       失却黄金印,豪无自度权。刀枪新世界,瓦砾旧林泉。
       身外成都酒,囊中杜老钱。何时归故里,重补女娲天。
      【注】
       失却黄金印,豪无自度权:清政府刚刚灭亡,宁缃投诉无门。
       自度权:自行检查约束的的权力。
       刀枪新世界,瓦砾旧林泉:当时全国局势混乱,军阀混战,到处一片瓦砾。
       身外成都酒,囊中杜老钱:宁缃想喝酒解愁,但囊中羞涩。
       杜:涩也。
       何时归故里,重补女娲天:宁缃这时想回家,担当支持家庭的责任。
       女娲补天:比喻重建家园。
       相传远古时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斩神鳖之足撑起四方,万物生灵得以安居。
       但是
       宁缃归途中,由于战火蔓延,新津渡停止摆渡,于是他想到青城山去避难,结果不行。
       他在《鹿麂篇》诗中说:
       鹿麂复鹿麂,无荣亦无辱。荣辱诚可驚,死则不如活。死者长已矣,活者行且独。
       江湖水乱流,道路泥汚浊。泥溅伤我衣,水寒伤我脚。无衣犹自可,无足将杀我。
       愁过新津渡,怕见成都火。贲园与龙楼,避地无一可。欲登青城山,依違又不果。
       风雪天严寒,独立于道左。雛鹤空中来,带有云一朶。去去勿復陈,山林愁煞人。
      【注】
       鹿麂:比喻逃难求生的人群。鹿和麂子处于动物食物链低端,遇到猛兽或猎人,惟一的生路就是逃避。
       愁过新津渡,怕见成都火:当时称为“五津口”的新津河渡口,因为战火蔓延而停航。
       欲登青城山,依違又不果:宁缃想去青城山出家或避难,结果不行。
       依違:依顺、依仗。
       不果:没有结果。

       宁缃想去青城山出家或避难结果不行,于是他沿着山边行走,经大邑山区进入邛崃,因没有寻找到世外桃源,于是辗转归家。他在《山行》诗中说:
       访胜寻幽在此行,崎岖径路石纵横。西河水口藏鱼洞,双涧山头听鹤鸣。
       有屐不愁泥滑滑,无言空对鸟嘤嘤。要寻世上桃源境,唯愿春来雨洗兵。
       其中
       西河水口:指大邑县的西河,即斜江河之上游。
       藏鱼洞:大邑鹤鸣山二十四洞之一。
       双涧山:在大邑县城西12公里的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为大邑八景之一的《鹤鸣双涧》所在地。东涧,即雾山河,西涧,即斜源河。双涧在天柱峰下老君殿前汇合。
       宁缃《游胜会寺》诗:
       渊明五日游晴川,我独何人慕昔贤。胜会寺前双涧水,风光是否義熙年?
       其中
       胜会寺在大邑县境的东涧—雾山河畔。
       義熙年:意义为安康吉祥、前程似锦。
       宁缃《燕子》诗:
       燕子来时山水春,梵天雾裹问前生。
       去年谁系红襟去,青帝如今是主人。
      【注】
       燕子来时山水春,梵天雾裹问前生:1912年春,已进入中华民国元年,宁缃在大邑雾中山的胜会寺中求神问卜,预测结果吉祥。
       梵天: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佛教中所说仁慈无比、有求必应的神灵,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
       青帝如今是主人:预测的结果是:现在已经改朝换代,灾难已经过去。于是,宁缃决定回家。(敬请关注《壬子春归观音阁前住宅感赋三首》考证)
       青帝:先秦时期祭祀的神,为五方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
       其说法是
       周代时秦襄公西迁建国,祭祀西方之神白帝。从秦宣公开始,祭祀东方之神青帝。
       汉武帝时,祭祀的主神换成太一,青帝等五方天帝降为配祀神。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壬子春归观音阁前住宅感赋三首》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一、
       屋瓦尚存窗户稀,蟏蛸所在见伊威。草见粪溷梅初落,梁上巢空燕未归。
       黄犬有情随我至,青猫无主向谁依。绿荫门巷犹完好,久寄人家亦觉非。
       二、
       人似飞蓬转故乡,不堪回首是沦桑。携来新砚安方桌,收得残书觅破箱。
       入室重寻稽锻竈,呼童借補管藜床。平生事业今休问,愁听旁人说短长。
       三、
       能复归来亦自难,入门先到遇园看。春风为我留香草,秋雨谁人铲牡丹。
       犹有数枝红芍药,却无一串素珠蘭。去年花木多遭刧,笼竹青青耐岁寒。

       宁缃:见前注

       壬子春:为1912年春。
       屋瓦尚存窗户稀,蟏蛸所在见伊威:宁宅遭劫难后仅残存破烂的房屋,但见蜘蛛在室内墙壁间结网,宁缃认为是吉兆。
       蟏蛸:一种蜘蛛。身体细长,脚长。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通称喜蛛或蟏子,民间认为是喜庆的预兆。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长跂》:“蟰蛸也,身小足长,故谓长蚑,小蜘蛛长脚也,俗呼为蟢子。”
       伊威:喜蛛在捕食。
       草见粪溷梅初落,梁上巢空燕未归:形容宁家劫后荒草空巢残破景象。
       草见:草头加一见是苋字。 如马齿苋,为一年生野生草本植物。
       粪溷:形容残破的景象。
       绿荫门巷犹完好,久寄人家亦觉非:宁缃遭劫难后,仅存绿荫下的门巷,家人寄居他处,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人似飞蓬转故乡,不堪回首是沦桑:宁缃归家后,家人们像一团团遇风飞旋的蓬草般奔回宁宅。
       飞蓬:1、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2、比喻轻微的事物。3、比喻蓬乱。
       携来新砚安方桌,收得残书觅破箱:宁缃首先买来笔墨纸砚放在方桌上,接着清点残书剩卷,于三年后石印出版了《蘦芗草堂》文集。
       入室重寻稽锻竈,呼童借补管藜床:宁缃安排儿子修起炉灶,又将破床收拾好。
       稽锻竈:三国魏.嵇康任中散大夫,因不满时政,栖居山阳(今河南修武),常和向秀在宅前柳树下锻铁。后指名士隐遁,自得其乐。
       管藜床:藜茎编的简陋床榻。
       北周.庾信《小园赋》:“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坐;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平生事业今休问,愁听旁人说短长:宁缃在各种闲言碎语中继续生活着。
       能复归来亦自难,入门先到遇园看:宁缃一家人历经艰苦归家后,首先是关心宅中的花园怎么样了。
       遇园:为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1056-1121)晚年知南京溧水县时所建居宅。宁缃晚号:遇园老人。因他将营建于观音阁的宅院视为:遇园。
       春风为我留香草,秋雨谁人铲牡丹。犹有数枝红芍药,却无一串素珠蘭:整个花园中只有几丛发芽的香草和几枝芍药花在春风中绽放。
       芍药:唐韩愈《芍药》诗: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珠蘭:以其花型小,圆如珠,黄色如粟米,又名珍珠兰、鱼子兰、茶兰等,有浓郁幽香,花期8~10月。
       去年花木多遭刧,笼竹青青耐岁寒:名贵花本被人盗挖、糟蹋后,还有一笼竹子顽强的活着。
       去年花木多遭刧:1911年秋,驻邛巡防军邬字营书记周鸿勋响应辛亥革命率部起义,在知州文德龙的眼镜盒内搜出宁缃回复文德龙的信件,遂将宁缃拘禁于北街陕西会馆,同时查抄宁宅。期间,地痞流氓趁火打劫,所有财物以及名贵花草皆被抢掠,仅存瓦屋。

 楼主| 发表于 2023-3-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泳髪》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白发萧疏七十翁,频年櫛沫风雨中。豈有千钧扛汉鼎,要留三握梦周公。
       头如见责休开口,身倘不闻枉躹躬。五族共和天地窄,国民自取自由衷。
       【原注】“《世说新语》有〈头责子羽〉文。”

       宁缃:见前注

       豈有千钧扛汉鼎,要留三握梦周公:诗句表达:我宁缃固然没有太大的才能,但还是心存被伯乐发现的理想和抱负。即曹操谓:“烈士墓年,壮心未已。”
       果然,中华民国八年(1919)三月,宁缃被邛崃县志事刘敻聘请任命为:新修邛崃县志书局的局长,于1920年底修成民国《邛崃县志》,为当代人留下许多珍贵史料。
【附录】
      新修邛崃县志书公牍
      邛崃县志事刘敻为照会事
      志乘之作,上古重之。其礼教政刑,上固有所承,而境有异宜,俗固不同,则所以率斯民者,岂能一概而悉臻乎?况当耄旧懿美,后进之仪范,曩(昔)时之治忽,将来之师资。苟令阙(缺)疑无考,后有作者,将奚(疑问代词“怎么样”)所本?……昔旧志存书逾百年矣……历年多则惧于忘轶,今而修之,维其时矣……
       为此
       照会志书局正局长宁云若先生。
       中华民国八年三月十四号

       汉鼎:汉代的鼎为国之重器,借喻江山社稷。
       三握:成语典故“三握三吐”出自《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其中“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是周公对儿子伯禽说的:“我的地位已经是很高了,但我有一次洗头时,曾有三个贤士求见,我三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接见他们;有一次吃饭时,又遇到三个贤士求见,我于是三次吐出口中食物,立刻去接待他们。”后以“三吐三握”形容求才殷切。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之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两次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营建东都洛阳,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三国.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三国.曹操《短歌行》:“山不在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头如见责休开口: 意为宁缃自己进行反省;亦借指宁缃有寃无法申述。
      《世说新语》〈头责子羽〉:为西晋张敏的讽刺文章。描写秦子羽的头,责备秦子羽安于陋巷,不思求取功名。
       摘录
     “维泰始元年(265),头责子羽曰:‘吾托子为头,万有余日矣。大块(父母)禀我以精,造我以形。我为子植发肤、置鼻耳、安眉须、插牙齿,眸子摛光(放射光芒),双颧隆起。每至出入之间,遨游市里,行者避易,坐者竦跽(跪坐)。或称军侯,或言将军,捧手倾侧,伫立崎岖。如此者,故我形之足伟也。
       子冠冕不戴,金银不佩,钗以当笄,帢(丝帽)以代带(腰带),旨味(美味)弗尝,食粟(小米)茹菜(吃菜),隈摧(曲受摧折)园间,粪壤污黑。岁暮年过,曾不自悔……’”
       身倘不闻枉躹躬:宁缃向讯问的警官申辩,自己与知州文德龙的书信来往没有错,但警官视若枉闻,宁缃不愿屈从。
       不闻:成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为看见了如同没有看见,听见了如同没有听见,即视若枉闻。
       躹躬:低头、弯腰、屈膝,表示尊敬、屈从。
       五族共和天地窄,国民自取自由衷:宁缃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偌大一个“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对民间私信往来却得不到法律保护!
       按
       1912年开始实施的中华民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总统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清皇朝、军阀割据和混战、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日本侵华等原因没能实际执行。
       五族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强调中国的五大族群汉、满、蒙.回.藏和谐相处,共建共和国。
       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回族(白);藏族(黑)。


       《中华民国五色国旗》网络图片
       1678071535350.jpg
       由衷:出自内心,发自肺腑。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宴一体堂楼座即景》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一体堂前旧学宮,庠门画掩鸟呼风。萋萋芳草供游牧,籊籊渔竿作钓翁。
       白雨跳珠荷叶上,红云点翠藕花中。是谁酒后留佳句?醉倒小楼墙角东。

       宁缃:(1846-1921)清光绪戊子科(1888年)举人,因父丧未参加铨选,诰封:奉政大夫。任咸安宫教习,官直隶丰润县知县、直隶祁州(今保定)知州,晚年仕途与生活挫折,但凭着渊博的学识,于生命的末期担纲主修:民国《邛崃县志》,从而实现了老骥伏枥的报负。这种精神品格,令人油然生敬!

       诗题《宴一体堂楼座即景》:民国时期,邛崃县的慈善组织《同善会》设在一体堂内,宁缃应是《同善会》的重要成员,故参加该会的工作检查后之聚餐,时间应是六月。
      《同善会》的成员,为分布各乡镇的商界老板和乡绅、医生、市民等。民国时期的会长为德生园(文君街醬园作坊)的老板孟相成[(约1892—1960)字:之明。卧龙乡杜桅杆“孟大院子”人];张和尚(佚名)任管事。
       所有成员,平时寻访搜集民间疾苦之声,并及时将救济物品如衣服、器物、大米、腊肉等物资发放到贫困人户,对死后无力下葬的人家还施给棺材。
      【见2022/3/8《邛崃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同善会》 讲述:孟永儒、封家炳、姚德珍  整理:凡丁】
       链接地址:https://bbs.mala.cn/thread-16312029-1-1.html

       一体堂前旧学宮,庠门画掩鸟呼风:一体堂在邛州文庙的南面,文庙中过去有数百株古柏和桢楠树,生态环境很好。
       一体堂:全称“一体堂宅仁医会”。为有明一代全国性社会医学团体分会之一,约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
       民国时期,邛崃县的慈善组织设在一体堂内;1956年,一体堂划为邛崃县木材公司驻地;1963年,木材公司迁至南河坎镇江王庙后,一体堂划为邛崃县广播局驻地;如今拆建为商住楼。
       谭光前[(1904-1988)学道街人]《临邛风物赋》:“……大成殿(注)之照壁,重道崇儒。护国庵(注35)中,创建济贫医馆(注36);月儿塘(注37)畔,落成一体善堂(注38)。”
       其中
       大成殿在文庙内,为祭祀孔子的殿堂,因孔子被后世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庙前的月儿塘前有照壁。
       注35:【原注】“护国庵在南岳寺内,地址在今电信局内。”
       注36:【原注】“护国庵在南岳寺内,地址在今电信局内。”
       释者:清末民初,护国庵改作济贫医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50年前,有封营的封国权在此对付不起药费的患者进行施药。封国权殁后,其妻李正果坚持到1950年。
       另外,封营黄鹤堂寺庙中设有:恤体堂。为封国权发放“飞纸米”的地方。
       飞纸米:一是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期;二是腊月春节前。封国权四乡串访,当遇到求助人时填写数量于表格后签章,求助人以此为凭,到同善会或封营的恤体堂领取大米,称为“放飞纸米”。
       注37:【原注】“月儿塘为原文庙前的泮池。”
       释者:泮池象征孔子的洗墨池。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建为体育场,今建为商住楼房。
       注38:【原注】“一体堂地址在原邛崃县广播局。”
       释者:一体堂在原文庙前的泮池西边,今建为商住楼房。
       按
       一体堂全称:一体堂宅仁医会。始创于明代,是中国最早的社会医学团体,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民间科技团体。创建者:明代医家—徐春甫。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2023-02-17  作者:甄雪燕
       引用原文
       一体堂有两方面的深意。一是同门、同道。医道同门,授受相传,原本是一体;二是医患一体,医者应该视患者的疾病犹如自身的疾病,才能尽其所能去医治。“宅仁”指“宅心仁厚”,既是医会建立的宗旨,也是“医乃仁术”理念的体现。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祁门(今安徽歙县)人。出身于诗书之家,后因体弱多病改习医业,拜祁门名医汪宦为师。在汪宦的精心指导下,徐春甫博览医著,认真钻研《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精通内、妇、儿诸科。后来寓居京师,开设“保元堂”行医。因医技精湛,在嘉靖年间应诏治愈了穆贵妃危症,被授予太医院吏目。
       徐春甫在整理古代医籍的基础上,撷取各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古今医统全书》100卷,概括了明代以前中医学的主要成就,被列为我国十大医学全书之首。
       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医道》中,提出“学问始乎诚意”的观点。他认为读书要有“纯一不二”的精神,必须细心揣摩书中的道理。在阅读医书时,对书中记载的一诊一视、一方一药,都要穷其要领而后用。
       明.隆庆二年(1568),他利用任职于太医院的机会,效仿当时儒家孔门“文会”的形式,与志同道合的医界同仁一起在顺天府(北京)组织成立了“一体堂宅仁医会”。
       宅仁以为会
       一体堂宅仁医会共汇集皖、苏、浙、闽等8省客居京都的名医46人,其中包括太医院院使、院判、吏目、御医、冠带医士、医士和户部郎中、儒士、廪生等。
       一体堂宅仁医会的《会录》包括会员的姓名、会款、会约和医学箴言等条文,已具备了医学学术团体应包括的所有要素。
       医会的条款共有22项,即: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
       一体堂宅仁医会作为切磋技艺的学术组织,促进了京城乃至全国的医学学术交流,对规范医德、提高医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亦为后世科技社团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注】
       甄雪燕:女,1976年12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副教授。主要承担留学生、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生的《中国医学史》、《世界医学史》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宮:旧指官办的学校,分别称为府学、州学和县学。邛州学宫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后,邛州学宮改称:文庙。原先叫的“学街”改称为:文庙街。
       庠门:学宮之门,亦即文庙之门。
       萋萋芳草供游牧,籊籊渔竿作钓翁:清代,月儿塘南边曾是训练清兵的场所,当地人称为“南校场”。民国废弃后长满了萋萋芳草成为一处牧场。建国后开垦种蔬菜,纳入铁花村的地盘,包括现今的邛崃市文物局在内。
       而面积十亩的月儿塘,民国时期是钓鱼人消遣的好去处。
       籊籊:长而细的钓鱼竹竿。
       白雨跳珠荷叶上,红云点翠藕花中:面积十亩的月儿塘上空,忽然撒下的雨珠在菏叶上滚动,池塘中有绽放的荷花。
       白雨:夏季毫无征兆忽然降下的稀疏阵雨。
       红云点翠:指一片碧绿的荷叶中开放的荷花。
       是谁酒后留佳句?醉倒小楼墙角东:参加宴会的人中有人烂醉如泥,宁缃却赋诗给现代人留下研究民国邛崃历史的线索。

 楼主| 发表于 2023-3-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岁》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大兵之后有凶年,老氏此言殊不然。风雨时来非歉岁,郊原晴穫好收天。
       市声腾涌物虽贵,人语含和夜得眠。如此中华从古少,干戈不似满清前。

       宁缃:(1846-1921)晚年生活安定下来的宁缃老骥伏枥,想在有生之年能像元代的汪克宽和赵汸,被明代洪武皇帝请出来修《元史》一样,也被民国总统请出来参与修《清史》。
       本篇共以《乐岁》、《此日》、《述怀》、《癸丑上元》四首诗考证上述观点。

       大兵之后有凶年,老氏此言殊不然:老子曾说“战乱之后必是凶年”,但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4月卸任大总统职后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中华民国出现短暂的昇平景象。
       由于宁缃不能预测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复辟称帝,孙中山又于1913年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故宁缃心存幻想。
大兵之后必有凶年:语出《老子.道经.第三十章》意为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一定会出现荒年。
       风雨时来非歉岁,郊原晴穫好收天:1912年,邛崃地方风调雨顺,秋天收成很好。
       市声腾涌物虽贵,人语含和夜得眠:当年市场繁荣,虽然物价较高,但大家和睦相处,社会秩序安定,晚上能睡安稳觉。
       如此中华从古少,干戈不似满清前:宁缃写此诗时感觉“干戈不似满清前”,他非常珍惜当下的安定日子,又担忧未来的日子不再如此。
       宁缃在《此日》诗中写道:
       此日足可惜,此日去无跡。来日日又来,勿再如此日。
       勿再:不再。

       宁缃还在《述怀》诗中表达:有生之年若有机会的话,像明代史学家—汪克宽、赵汸被洪武皇帝请出来修《元史》一样,能有机会参与修《清史》,但现实使他如同“秋风落叶依栏杆”般的落寞。
     【按】《清代通史》在抗战期间由萧一山(任教东北大学)在四川三台县完成。1945年2月商务印书馆重庆初版,后在上海重版。
       萧一山:(1902―1978)江苏铜山人。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中央大学讲授史学。1923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全卷共四册。

       宁缃《述怀》诗:
       烦疴消散一身安,白昼端居待两餐。独抚新醪嫌酒薄,频搜旧稿惜诗残。
       应刘葉魏谈交尽,汪赵非明徴聘难。燕子不来人寂寂,秋风落叶依栏杆。
     【原注】:“汪克宽、赵汸,元至正间遭兵劫,转徙怡然。”
     【考注】
       烦疴消散一身安,白昼端居待两餐:宁缃自述,由于心态很好而身体康健,他想重抄旧笔,给后人留下文化遗产。
烦疴:扰人的疾病。
       应刘陈魏谈交尽:宁缃认为民国时期的人,应该抓紧修订清代史,以免旷日持久之后人才逝去。
     【出处】《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役,亲故多离其灾,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释义】应玚与刘桢并称:应刘。还有陈琳等同列三国曹魏时的“建安七子”之中。后以“应刘陈魏”借指文士。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唐.王维《送熊九赴任安阳》诗句:“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宋.陆游《幽居初夏》诗句:“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汪赵非明征聘难:宁缃认为,汪克宽和赵汸,如果不是身逢英主朱元璋的话,不可能被征聘参加修《元史》!
       汪克宽:(1301-1372)字德辅。亦作德一、仲裕。元代经学家,著有《经礼补逸》、《易经程朱传义音考》、《诗经集传音义会通》、《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春秋作义要诀》、《通鉴纲目凡例考异》、《春秋诸传提要》、《周礼类要》、《六书本义》、《左传分纪》、《环谷集》共11种。大学士程敏政评价:“六经皆有说,而春秋独盛;平生皆可师,而出处尤正。其道足以觉人,其功足以卫圣。”
       明初,朱元璋征聘汪克宽编辑《元史》,修史结束后朝廷将授官职,汪克宽以老疾为由辞归,明.洪武五年(1372)卒。
       赵汸:(1319-1369)字子常,安徽休宁县人。师事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隐居著述,作东山精舍以奉母。洪武二年(1369)召修元史,后乞还,未几卒。有《东山存稿》七卷,《周易文诠》四卷,以及《师说》、《左氏补注》、《春秋集传属辞》传世。

       宁缃《癸丑上元》诗:
       共和民国上元天,一州城市尚依然。衣冠人物非秦汉,灯火楼台自管弦。
       故里平居怀旧俗,新春无恙过华年。谁把阴阳昏晓割,历数中原早失传。
     【注】
       共和民国上元天:即癸丑上元。也即1913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衣冠人物非秦汉,灯火楼台自管弦:改朝換代以后服饰都变了,大家都追求生活享受。
       故里平居怀旧俗,新春无恙过华年:当年邛崃人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谁把阴阳昏晓割,历数中原早失传:是谁推翻了帝制的滿清统治,使中国步入五族共和的时代呀?千万不要忘记中华历史上,中原地方曾经多次沦陷啊!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报》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西藏东蒙渐数平,联和五族共同盟。
       内政八条纲领大,天心疑属袁项城。

       宁缃:(1846-1921)见前注

       关于标题《阅报》
       宁缃在当时能够阅读到的报纸应该是:1898年在成都创办的《蜀报》或者1911年创办的《蜀江报》、《西顾报》等。
      
       此外还可能是: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的《申报》、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创刊的《新闻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的《大公报》中之一。
       但是
       中华民国成立后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间,报纸出版风起云涌,据统计全国达500家之多。
      《邛崃报》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其报社地址:学道街59号,报社主要股东名叫:詹善元(音),家住学道街51号:詹家大院。
       报纸在东街的“邛崃石印厂”印刷。其位置在今粮食局以西,公私合营时加入邛崃印刷厂,厂址:学道街69号的杨家楨故居。龙门子前有石狮子一对,先后改作邛崃法院及印刷厂,于近年的“棚户区改造”时拆除。
       杨家楨:字浩澄,学道街人。
       1939年春任西康省保训人员训练所训练处副处长,同年冬任西康省军管区司令部上校科长;1942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1942年任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1943年秋任第24军驻重庆办事处主任;1945年冬任第24军参谋长,曾参与掩护中共派驻该军的地下电台开展秘密工作;1949年12月9日,与刘文辉等策划西康雅安起义。任解放军雅安军管会委员,后协助军长指挥起义部队抗击胡宗南部的进攻,并阻击胡部南逃;1950年后,任西南军政大学眉山分校副校长,川西军区高级参议,南京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教员、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四川省第四、五届政协常委。
      【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詹善元:1962年刑满出狱后来我家坐过,当时年纪约五十岁左右,有一兄弟在师范校教书。
      【注】释者家住学道街54号。

       西藏东蒙渐数平,联和五族共同盟:经过多次协调商议之后,“五族联和” 的国策定下来了。
       西藏:指今西藏自治区。
       东蒙:内蒙的一部分。一般称满洲及热河省辖境内的蒙古地区。
       联和五族: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论,即:“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国旗定为五色旗,代表五族联合。
       1912年,孙中山又在“五族国民合进会”成立时说:“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

       内政八条纲领大,天心疑属袁项城:袁世凯代表孙中山等人公布《八大政纲》后,对政治敏感的宁缃,意识到袁世凯将会称帝。
       天心: 1、天意。2、君主的心意。3、本心。4、天空中央。出处 《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
内政八条:1912年9月25日,袁世凯公布和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商谈拟定的中华民国《八大政纲》内容:
      (一)立国取统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海陆军人才;(四)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五)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农林工商;(六)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七)迅速整理财政;(八)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各国承认之根本。

       袁项城: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为河南项城人,人称:袁项城。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授意段棋瑞、冯国璋联络北洋军官,通电反对共和。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电告袁世凯:“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民主、君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是公论。文承各省推举,暂词具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有诱致之意,则误会矣。”
       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公开表示:“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民国元年(1912)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临时大总统。
       1915年12月,袁世凯拟成立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在云南起义讨伐袁世凯。
       1916年3月,称帝八十三天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同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中华帝国国旗》网络图片
        
1678405569598.jpg

       【以上根据历史材料归纳】


 楼主| 发表于 2023-3-11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寻乐》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序】
       甲寅(1914)暮春,晏集医馆,有感于同仁之言,作寻乐诗。
       注
       甲寅暮春:1914年农历三月。
       晏集医馆:宁缃为民国时期邛崃慈善组织《同善会》成员,1914年农历三月与同仁在今南岳街的济贫医馆宴会时,有感而作《寻乐》诗。
       济贫医馆:在今电信局位置,明代时叫:南岳寺。民国初改称:护国庵。邛崃慈善组织《同善会》的“济贫医馆”设于内。(参见宁缃《宴一体堂楼座即景》考注)
       同仁:同行仁德者。词出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杨燕奇)夫人清,渔阳郡长史献之女,先公而殂。有男四人,女三人;后夫人河南郡夫人雍氏,有男一人,女二人。咸有至性纯行。夫人同仁均养,亲族不知异焉。”
     【诗】
       世上苦人多,我寻苦中乐。苦乐本由心,生死随造物。
       生不过百年,死终有一日。当其未死时,未免为物欲。
       人道由来短,神明安能復。存我以形骸,失我之面目。
       容华不可再,前修徒自勗。曳杖难远游,饮酒待近局。
       壮心徒不已,暮年安托足。
       注
       世上苦人多,我寻苦中乐:世间从事劳苦工作而生活困难的人很多,自己的困难比他们容易克服,宁缃在同仁们的发言感召下表达要献爱心,在苦中寻找欢乐。
       苦人:从事劳苦工作而生活艰困的人。
       苦乐本由心,生死随造物:宁缃认为人活的是心态,如果沉浸在痛苦中,就觉得痛苦,如果想得开,放得下,则使人天天快乐。
       佛陀在《胜天五般若波罗蜜经》中开示:“一切法中心为上首,若善知心,悉解众法。世间种种皆依心生,皆由心造。若善若恶,皆由心起,心性回转,如旋火轮,易转如马,能烧如火,暴起如水。作如是观,不随心行,令心随己。若能伏心,则伏诸法。”
       造物: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当其未死时,未免为物欲: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意为生物在难以保全自身生命的情况下,会用尽全力争取,以至不择手段。宁缃认识到,穷人多了会增加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物欲:物质享受的欲望。《朱子语类》卷七一 :“众人物欲昏蔽,便是恶底心。”
       人道由来短,神明安能復:人总会死的,该死的时候神也恢复不了。
       人道:佛教语。犹言人界。佛教谓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因果报应,在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中轮回。
       存我以形骸,失我之面目:人死入土后,可存的是遗像。
       形骸:外貌、容貌。借指遗像。
       《宁缃遗像》
      
1678487305733.jpg
       容华不可再,前修徒自勗:宁缃自勉:人的生命有限,在生时应像前代的修德贤士一样,一生只做善事。
       前修:前代修德的贤士。
       徒:副词。多义之一,仅仅。
       自勗:自勉。勗,音序。
       曳杖难远游,饮酒待近局。壮心徒不已,暮年安托足:我已经老了,虽然还有理想未实现,但值得作身后的安排托付了。
       曳杖:拖拉住拐杖。
       壮心:宏大的志愿、壮志。
       安托:安排托付。
       足:多义之一,值得。

 楼主| 发表于 2023-3-1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民国《邛崃县志》177p:“南岳寺为明.隆庆庚午年(1570)乡官刘云衢(孝廉)建。明天启、崇禎间归于僧家,前后添修殿宇竟似佛庙。近将俗僧淘汰,州人自行经理,匾曰:《护国庵》。施药者衡于斯,名:济贫医馆;施棺者衡于斯,号忠恕善堂;年终施米亦衡于斯。”

 楼主| 发表于 2023-3-12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州长袁阜倩同游文君井赋此》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文君生长在临邛,古迹荒凉不可蹤。雅道夕阳风景淡,美人芳草露华浓。
       琴书到处琴千古,井水何如酒一锺?太守多情联韻事,那知遗老姓疏慵。
       宁缃:见前注
       州长袁阜倩:中华民国駐防邛崃县的守军营长—袁昌俊字:阜倩。旧时代人交往不直称其名而称其字或号,以表示尊敬。
       民国《邛崃县志》207 p:“中华民国駐防军:(按任职时间顺序为)邓标长占云、戚营长、伍团长德明、张营长、袁营长昌俊……(共十六位)”
       诗题《州长袁阜倩同游文君井赋此》为应酬之作,诗中宁缃以夸张的笔墨,邛崃县的守军营长—袁昌俊称为“州长”和“太守”。
       从末联诗“太守多情联韻事,那知遗老姓疏慵”中看出,宁缃对袁营长貌似恭敬,实则是讽刺,貌合神离而勉强应付。
因为同《志》165p:“民国改州为县,县设知事一员,比(相当于)知州;火井漕分知事一员,比巡检;警厅一员,比千把……”而营长在“千把总”之下。
       文君生长在临邛,古迹荒凉不可踪:卓文君虽说是临邛人,但不知道在临邛有没有她的后代。
  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都某报社曾接待一位自称卓文君后人的中年女士,并拿出家谱为证。因当时报刊宣传中心任务为搞活经济,该女士留下材料后离开报社,此后无人问津。当上世纪末兴起研究“文君文化”热潮后,报社相关人员方才想起,查材料已无踪影,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有否后代,至今成谜。
【记得该内容曾刊发在某期《文君文化研究》中,因有些资料外借后未收回,未能确定是那种刊物的哪一页和确切题目。】
     《邛崃经纬》责任编辑罗友伦说:“骆其南老师曾向他讲起过上述内容,并补充说该女士家住重庆。按照族谱规定,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后代中,无论到哪一代,凡是男性皆随司马姓氏,凡是女性皆随卓姓氏。”
       当时,罗友伦曾要求骆其南提供材料或写专题文章,但不久后骆老便逝世了。
       不可踪:没留下痕迹。
       雅道夕阳风景淡,美人芳草露华浓:去雅州的道路充满艰辛,而刚经复建的文君井公园内景色宜人。
       雅道:从临邛至雅安的道路。从营长的军人角度看,袁昌俊迟早会派去雅安乃至西昌地方守土的。因历史上的临邛,为保证成都安全的屏障,要随时防御邛崃西南地区的“六番诸部落之夷。
       民国《邛崃县志》199p:“临邛当蜀西南隅,与成都接壤,境以外接六番诸部落之夷,蜀倚邛为藩篱,屹然壮矣。”
       同《志》187p:“隋废西魏,邛州[从依政县(在牟礼两河口)]移于秦临邛故地(今临邛镇),临邛郡仍(为)蜀汉,(隋时,临邛郡治所设)在今雅州。”
       同《志》195p:“邛州旧志〈职官志〉有明副使张畹,天顺四年任,乃建昌兵备道也,驻建昌,不驻邛县。成化时邛县升直隶州后,邛州始有提学巡签,乃差遣官也,亦不常驻邛州。
       嘉靖十八年(1539)增设上川南道,领三州眉、雅、邛,八县、六卫、二司,开府邛州,建衙于兴贤街(都官祠),有杨慎碑文可証。……签事,之有表见者范钫、胡恒也,则驻邛州之上川南道。”
       美人芳草:借喻卓文君。
       太守多情联韻事:双关语。1、袁营长主动结识宁缃;2、袁营长迷恋邛崃,想在邛崃安家,或有求于宁缃。
       太守:讽喻袁营长为太守。
       韻事:风雅之事。组词风流韵事。
       那知遗老姓疏慵:宁缃委婉地向“袁太守”表示,我这个前清遗老已经倦怠了,不值得你“抬爱”。
       疏慵:倦怠懒散

 楼主| 发表于 2023-3-1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引证材料】
      《邛崃文史资料》中卷790p兰华荣〈邛崃的报纸〉(摘录):“邛崃的第一张石印报纸是《邛崃周刊》。该报是国民党县党部于1936年秋季创办,每周星期四出版,启智石印厂代印。
       1947年,民办的《自力周刊》创刊,由文元斋和大昌两家石印社承印。名誉董事长方瀛西(邛崃县参议员 学道街方家大院人),发行:詹善源。主编:管昌庆、叶曼峰。编辑:林序成、陶学渊。发行宗旨:“为人民喉,不偏不倚,无党无派,自力更生,□□□□,移风易学。”

 楼主| 发表于 2023-3-16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邛来县》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原序】
       三代时制,分州贡赋,郡县而后。州,乃军镇之名。邛州自唐以来,郡县以军镇并行。元人废郡县,专用军镇之名,到今称之。遂使古邛、巴邛、邛水、临邛眜没,而独存邛州,数千里山川含混不清矣。愚(自谦)昔撰:《邛州迤南山川圻界考订》正为此也!
       昨闻中华民国改邛州为:邛来县。盖因“邛来山”而命名。然则古称“临邛”是也,今称“邛来”亦是也。若元之称“邛州”,明之称“邛县”则非。
       诗以记之
       《1990年夏宁缃孙宁稚武手抄本〈蘦薌草堂集〉(局部)图片》
        
0ee735540deda951c3738f09a6f6ec2.jpg
       按
       前清遗老宁缃,虽然没有像明代史学家—汪克宽、赵汸被洪武皇帝请出来修《元史》一样参与修《清史》,但在他生命的末班车中,终于在中华民国八年(1919)三月十四号,被邛崃县知事刘敻聘请为:邛崃县志书局正局长。担纲主修民国《邛崃县志》,在“旧志之可因者不得其半”的情形下,“全赖新志加意网罗,速成令典。”实现了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1921年农历三月,当家人将刚出版的《邛崃县志》报送至宁缃病榻前时,宁缃溘然而逝,走得很安详。
       此《诗序》后来收录在民国《邛崃县志.卷首》中,并加以扩展指出:“邛者,山名也、水名也、部名也,从部工声。           邛是卬字,崃,当成来,两字皆误于元人,明与清朝沿误!
       此地秦名:临邛。临邛不得谓之邛,亦犹临海不得谓之海,临洮不得谓之洮(水),临川不得谓之川。
       三代时制,分州贡赋,郡县而后。州,乃军镇之名。邛州自唐以来,郡县以军镇并行。元人废郡县,专用军镇之名曰:邛州。明朝以州为升阶,不知临邛之义。清,亦然。遂使古邛、巴邛、邛江—即贵州邛江县(和)临邛眜没,而独存邛州,又讹为:卬州。”
       注
       眜没:晦暗,模糊不清。
       卬:音昂。1、人称代词指我。2、同昂。
       注
       三代时制,分州贡赋:夏、商、周三个朝代,从大禹时开始,中国分为九个州,分别进行收取赋税。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其中,梁州范围最广。
       清《钦定书经图说》之《九州总图》供图:董伟
      
1678921955379.jpg       
       梁州地域涵盖华山以南,直到黑水(今称怒江),包括今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和四川全省,以及贵州、云南大部和湖北西部与重庆市地区。
       三代:夏、商、周三朝的合称。
      《尚书.禹贡》:“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商并梁(州)于雍(州),周职方(周代掌管地图与四方的职官)以梁入雍,其地为蜀国。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文王置蜀郡,地属之。”
      《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注),地称天府,原曰华阳……四渎(河川)则汶江出其徼。故上圣则大禹生其乡,媾姻则黄帝婚其族……
       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注
       州乃军镇之名,郡县以军镇并行:唐代开始称的“州”指军事重镇的地方。比如“临邛”既是军事重镇称为:邛州(管辖数县)。同时又是“邛州”管辖下的临邛县。但是州的治所 和 县的治所,不在同一处地方办公,职官分知州和知县等。
       比如
       民国《邛崃县志.官廨篇》160p :“官廨清与明异,民国又与清异。民时分巡上川南道驻邛州,衙署在县治东兴贤街,大门、正堂、寢室俱极壮丽。”
       古邛、巴邛、邛水、临邛:其中“古邛”指来至东方的古邛人部落;“巴邛”分别指巴人、邛人,以及各自建立的巴国、蜀国。巴国和蜀国在公元前315年先后被先秦灭国后统称:巴蜀地区;“邛水”又称:邛江。今称:南河。特指今火井江、白沫江及以下直至新津河的一段。另外,今贵州地方有:邛水县。
       南河的北岸,有大邑县高山镇古城村考古发掘出的、距今4600年的古蜀国城市。南河的南岸,有今蒲江县西来镇的“古城山”,以及 2016至2017年,成都市考古队在蒲江县鹤山街道金马村二组出土的战国船棺和古“巴蜀图语”铜印章14枚,涉及盐业、渔业、蚕桑业、农业、织造业、建筑业等方面管理的印章,集中反映了古蜀国的社会生活。应是先秦灭蜀国后允许保留的一支蜀王成员。
       《蒲江出土的部分巴蜀图语印章》网络图片
      
1678921972410.jpg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这支蜀国王室成员组建的“邛都国”,迁至今西昌(古称越西)降为:邛都县。
       由于战乱,唐天宝末年(756)和大历四年(769年),以及太和四年(830),三度在西来(南北朝西魏始建的临溪县城)设置嶲州治所,太和六年(832年),始移嶲州治所于台登城(今凉山州喜德县泸沽镇)。

       数千里山川含混不清:广袤的邛来山地区,由于山水之名含混而模糊不清。
       按
       邛来山为邛人部落迁徙所经之山,古籍称为:邛来山。
       邛州迤南山川圻界考订:指民国《邛崃县志.山水志》84p:“古临邛之南百里而遥,有三山,中为邛来大山,左为蔡山,右为蒙山。其北百里而遥有二山,左曰雪山,右曰雾山……其水则南有蒙水,北有濮干水。邛都县(指西昌)之邛水远在宁远,邛来山之邛水流入青衣(雅安河古称青衣江),此地之邛水,则以火井江为中干……”
       若元之称“卬州”,明之称“邛县”则非:按元朝人和明朝人的说法,“卬州”和“邛县”都是原则上的错误!

      【诗】
       西夷归化至邛来,山尽南天到此开。
       临城东望平蕪远,郡县如今亦壮哉。

       考注
       西夷归化至邛来:原先生活在东方的若干个民族,经过中原地方来到中国西南地方,历史上称为“西南夷”。其中一支称为:邛人。建立了:邛都国。即清.康熙《邛州志.沿革》34p记载的:“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公元前2315年张若所建的临邛城,因临近邛都国的都城,故名。
       山尽南天到此开:邛人入蜀后建立了古蜀国,土著民族将邛人所经之山称为:邛来山。邛来山自北而南约呈L形,至离城五里的土地坡为止。
       清.康熙《邛州志》39p:“邛来山,直走千里,至邛州城(指公孙述城)南八里(土地坡)而尽……”
       西夷:作为诗词用語,宁缃将“西南夷”简称为“西夷”。
       归化:词出《汉书.匈奴传》:“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化,扶伏称臣。”
       现代解释:“归化”指出生国籍以外,自愿、主动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行为。
       按
       古代的中原王朝统治者将生活于山东、安徽一带的民族称为:东夷。将吴楚之地的民族称为:南蛮。将北方草原民族称为:北狄。将生活在青藏高原和边沿的民族称为:西戎。将经邛来山通道南迁至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东方民族如:邛人、笮人、爨(音串)人、苗人等民族统称为:西南夷。其中邛都国的夷人,在建国后由“夷族”改称:彝族。
       临城东望平蕪远,郡县如今亦壮哉:爬上临邛城东门城楼往东望是一马平川,红砂石砌筑的城墙使临邛城显高大雄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围城九里三”的城墙
全部拆除。)
       郡县:先秦时期实行郡县制,当时的临邛县属于蜀郡,隋代时的临邛郡,郡治所设立在今雅安,管辖至西昌地区。
       而明代的上川南道开府邛州,领三州眉、雅、邛,以及八县、六卫、二司。范围广至四川西南地区,所以历代诗人歌吟邛州时,所描述景物和风土人情及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等,大大地超过今人对临邛的地理认知范围。


 楼主| 发表于 2023-3-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杜凝台观察登雅州城楼》(其一)清.曹焜
       考注:凡丁
     【诗题】和杜凝台观察登雅州城楼:邛州知州曹焜 陪同 四川布政使杜玉林登上雅州城楼,回答杜玉林的提问,从而即兴作诗三首,此为其一。

       曹焜:(?-1793)字素为。号小牧,又号秋渔。浙江嘉善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户部员外郎,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邛州知州,历官嘉定知府,改户部员外郎。善画兰,有《小牧吟稿》、《楚游草》。
       时任邛州知州的曹焜,在军镇上管轄的职权范围,广至四川省的西南部。

       杜玉林:(?-1786)字凝台,江苏金匮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外授江西南康知府,三迁四川布政使。乾隆四十四年,内擢刑部侍郎(从二品)。
       四川布政使:在巡抚之下,主管一省之人事、行政和财赋,与主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
       观察:明清时期对各道道员的尊称。 
       道员:即道台。清代称布政使为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时任四川布政使的杜玉林,职权在邛州知府的曹焜之上。

     【诗一】
       独据胡床啸远雯,冉駹邛笮望中分。划开玉斧浮春涨,凿破铜山閟夕曛。
       阃外量沙才似斗,渡头挥扇气如云。风流江左今谁属,谈笑还应冠一军。

       诗考
       独据胡床啸远雯: 杜玉林是曹焜的上司,杜玉林“独据胡床” 撮口发声,曹焜只能站在旁边恭敬地回答问题,此诗即回答的内容之一。
       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胡床》网络图片
      
1679016133111.jpg
       啸:撮口发声。啸歌或者吟咏。
       远雯:远处空中花纹状的云彩。
       冉駹邛笮望中分:雅安市荥经县境的大相岭为东西向,分隔北面的四川茂汶地区和南面的西昌地区。
       冉駹(音芒):《中国文化史词典》:“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四川茂汶地区。游牧为生。产牦牛,出名马。有羚羊,能解毒。又有食药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以其地置汶山郡。”
       邛笮:亦作邛筰。汉时西南夷邛都、笮都的并称。分别指今四川的西昌和汉原地区,后泛指西南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
       划开玉斧浮春涨:历史典故“宋挥玉斧”出自《大观楼长联》,喻指北宋初年,赵匡胤用“玉斧”划大渡河为界。
唐朝后期,南诏屡犯西川,唐王朝沿大渡河设防,依河为界,阻击南诏攻掠各地。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大理国辖境直接相连。大理国旋即派建昌城(即西昌)的守将到成都祝贺,表达愿与宋王朝通好。赵匡胤鉴于过去南诏与唐王朝的关系,用玉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遂与“大理国”划江而治,此后双方均无意扩张疆域。
      《僰古通纪浅述校注》:“时宋以大理内附,或请于大渡河外置城市,以便互市,诏问得失。知黎州宇文常言:‘太祖观地图,画大渡河为境,历百五十年无患。今于河外置城邑,边衅开,非中国之福。’乃止治黎州(治所在汉源)。”
       《古代象征王权的礼器—玉斧》
        
1679024325944.jpg

       凿破铜山閟夕曛:宋王朝曾经秣马厉兵,本想统一南昭国,但限于国力不济,经过慎重考虑后划大渡河而治了。
       见宋.苏轼《寄刘孝叔》诗(摘录):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閟夕曛:经过慎重考虑后,放弃了美好的蓝图。
       閟:慎重、珍重。
       夕曛:晚霞。

       阃外量沙才似斗,渡头挥扇气如云:曹焜夸赞杜玉林,此番曾深入到今攀枝花地方视查邛州的防卫工作,其成效十分卓著。
       阃外:阃,音捆。1、京城或朝廷以外;2、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
       渡头:指金沙江古渡口,即今攀枝花市。位于四川最南端的川、滇结合部,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连云南丽江、大理。
       清.同治八年(1869)因渡口有一株古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树村。村名见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川康边政资料辑要》之中。
       1965年4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
       1987年1月23日,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按《禹贡》九州分区,今攀枝花市古代属于梁州。
       (以上见《攀枝花市历史沿革》)
       按
       民国《邛崃县志.卷首》18p指出:“三代时制,分州贡赋,郡县而后,州,乃军镇之名。邛州自唐以来,郡县以军镇并行。元人废郡县,专用军镇之名曰:邛州。明朝以州为升阶,不知临邛之义。清,亦然。”
       总而言之
       当时的邛州知州曹焜,在军镇上管轄的范围广到今攀枝花市。而四川布政使杜玉林到雅州和渡口检查工作,邛州知州曹焜要一路陪同。

       风流江左今谁属,谈笑还应冠一军:原本邛州知州曹焜率领的军队,当负责人事的四川布政使杜玉林来邛州检查工作期间,等同 “冠于一军”之上,也是二人谈笑中的敬词,巧的是两人都是“江左”人。
       风流江左: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长江自九江至南京一段的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古人将以东的江南地区称为:江东。包括今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等沿江东部。
       而曹焜为浙江嘉善人,杜玉林为江苏金匮人,二人皆为“江左”人。
       冠一军:冠于一军之上。


 楼主| 发表于 2023-3-19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杜凝台观察登雅州城楼》(其二)清.曹焜
       考注:凡丁
       千叠碉门落照中,旌旗犹记汉时功。横磨十万边尘暗,直指西南使节通。
       出塞风云思壮士,登坛剑珮识元戎。圣朝声教原无外,未忍蛮陬阻会同。

       曹焜:(?-1793)浙江嘉善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直隶邛州知州。
       直隶州为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单位之一,其建置最早出现于元代。明清时期以直隶于布政司而得名,与一般隶属于府的州不同。
       明朝的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与府(相当于地级市)平级;散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与县平级。
       清政府针对明代的府辖县过多弊端,有选择地增设直隶州,即直隶州为地方二级统县政区,与府平级,同隶于省,下辖散州及县。
       清朝直隶等级的州,为统治人口多,事务杂繁者。就编制上,直隶州与府的等级相同,辖下知州(正五品);州同(从六品);州判(从七品)。

       1910年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杜玉林:(?-1786)江苏金匮人,乾隆十九年进士,三迁四川布政使。主管一省之人事、行政和财赋,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到邛州视查工作。

       千叠碉门落照中,旌旗犹记汉时功:古碉门寨在山峦重叠的天全县。天全古为斯榆(古国名)地,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司马相如受命略定西南,斯榆之君请为内臣(归附西汉),以故徙都(今始阳镇)置徙县,为天全建县之始。清朝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置天全州,州治在今城厢镇,隶雅州府。
     (引自《天全县历史沿革》)
       汉时功:《史记.西南夷列传》:“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
       碉门:古地名。战争年代为重要军事关隘,和平年代为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贸易口岸,为四川边茶西出的最大集散地。
       旌旗:旗帜的总称,碉门在战争年代遍插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中国历史大辞典》:“碉门寨,即今四川天全县。险固可守,为茶马市贸易、通吐蕃要道所经。”
       引用供参考的《碉门路及地名示意图》作者:李韶东
      
1679040393122.jpg
     【原注】底图来源:示意图根据《雅安智慧旅游导图.雅安交通旅游》改绘,(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15年版。
       李韶东:(1974-)男,四川成都人,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致力于康藏陕商及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横磨十万边尘暗:指发生在清.乾隆十二年(1747)至四十一年(1776年),断续2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先后共投入近60万人力,死伤逾万人,耗库银7000万两,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被列入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第二。
       横磨十万:其中乾隆三十五和三十六年的金川之战中,共计出动了十万人伕。
       横磨:长而大的利剑,比喻精锐善战的士卒。
       按
       曹焜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邛州知州,写此诗时战争尚未结朿。又据曹焜《和杜凝台观察登雅州城楼》(其三)诗句曰:“从军两度阅秋冬,蕉鹿偏教得失重。”分析曹焜此诗写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
       直指西南使节通:曹焜的驻防地在雅安,既要接应“大小金川之战”的前线,又要提防云南和贵州地方的“西南夷”趁机起哄。一方面说明“邛州军镇”在历史上战略地位之重要。另一方面,朝庭又派使节出使西南夷进行安抚。
       出塞风云思壮士,登坛剑珮识元戎:清庭所浱出使西南夷的使节,为军队的主将,有胆识。抑或曹焜就曾经担此重任。
       出塞:远出边塞。按,邛州自唐代以后为边关,称为:邛来关。出邛来关即为出塞。
       壮士:出邛来关的使节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
       登坛剑珮:宋.范祖禹《王开府挽词三首》句:“康宁五福备,出入四朝安。 剑佩逼台室,旌旄登将坛。”
       元戎:(1)大的兵车、大军、主将,统帅;(2)兵器、武器;(3)军事;(4)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圣朝声教原无外,未忍蛮陬阻会同:我大清皇帝声威远播,不容许破坏或阻挠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行为!
       圣朝: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为圣朝。亦作皇帝代称。
       声教:声威教化。《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未忍:不容忍。
       蛮陬(音邹):南方边远地区人民聚居处。
       阻会:凭险阻挡、阻挠、阻拦民族统一。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杜凝台观察登雅州城楼》(其三)清.曹焜
       考注:凡丁
       从军两度阅秋冬,蕉鹿偏教得失重。叱驭未妨过峻阪,诧牛曾此劝春农。
       朝开毳帐炎风入,夜草边书冻墨浓。惭愧白衣犹领职,扬舲三月下巴賨。

       曹焜:(?-1793)浙江嘉善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直隶邛州知州。
       杜玉林:(?-1786)江苏金匮人,乾隆十九年进士,三迁四川布政使。主管一省之人事、行政和财赋,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到邛州视查工作。

       从军两度阅秋冬:分析曹焜此诗写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此时曹焜已任直隶邛州知州两年。因知州主管军务,故曰从军。
       蕉鹿偏教得失重(音从):曹焜谦逊地向杜玉林汇报,工作中有得有失,劳而无功。
       蕉鹿:历史典故。《列子.卷三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护城河)中,覆之以蕉(芭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叱驭未妨过峻阪,诧牛曾此劝春农:曹焜向杜玉林汇报,自己为了报效国家,不畏艰难险阻,翻越九折阪到大渡河的河谷组织军民进行屯边戍守。
       屯边:始于明.洪武年间实施的“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即调派大量军户、民户进行屯田戍守,巩固边疆。
       叱驭:《汉书.王尊传》:“汉琅邪(人)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来(山)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因折返。及王尊为刺史,至其阪……王尊叱其驭(驾车者)曰:‘驱之!’(因为)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后以“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
       未妨:不妨碍。
       峻阪:指邛来山脉的九折阪。在今荥经县西南大相岭,山道七十四盘。
       诧:夸耀、宣传。
       朝开毳帐炎风入,夜草边书冻墨浓:曹焜还向杜玉林汇报屯边生活条件艰苦,当夏天打开帐篷后,大渡河谷的干热空气便吹了进来。而冬季又十分寒冷,喂过马匹夜草后回帐篷书写家信时,墨水又冻成冰了。
       毳(音脆)帐: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夜草:夜间供给牲畜的饲料。
       边书:寄自边地的书信。
       惭愧白衣犹领职,扬舲三月下巴賨:曹焜自谦:“从军两载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应该立刻下岗回江东老家。”
       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借指尚未建立功勋。
       扬舲(音灵):即扬帆。
       巴賨(音从):巴人和賨人。借指巴东地区。汉.扬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
       下巴賨:出四川顺江回江东。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注】
       芦山吕国宾提供:以上三首诗都是乾隆三十八年五月,曹焜和吴省钦陪杜玉林登雅州城楼写的,另有一个巫山知县段玉裁。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邛州宿百丈驿》清.吴省钦
       考注:凡丁
      【原序】
       驿后有栖霞山。
      【注】
      栖霞山位于百丈古镇的东南,山形如莲花,有古栖霞寺。
      《栖霞山位置》网络图片
      
1679351996597.jpg

      【诗题】发邛州宿百丈驿
       其中
       邛州:全称为“直隶邛州”。是明、清政府有选择地增设的直隶州,与府平级,隶属于省,在“军镇”上,下辖川西南地区的“散州”及县。可理解成“哪里需要就到哪去!”而且“见官高一级”。
       百丈驿:在名山县境内的百丈关内,距邛州西南八十里。今称:百丈古镇。

      【诗】
       日出城鸟飞,喜色动徒御。渐移画堞阴,遂截采舟渡。
       流泉浸良苗,淡烟隐远树。颇觉所历高,罢饭大塘戍。
       前峰知几重?点点引凉鹭。複翠生柴扉,孤青下松路。
       废县虽不存,孤馆幸如故。亭亭绿曲屏,座后作环护。
       江南一发山,僧绍渺何处?笳鼓且勿喧,迢迢梦归去。

       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八(1763年)癸未科进士,授编修,历四川、湖北、浙江学政,官至左都御史。因与和珅善,嘉庆四年和珅伏诛,恐被人列款弹劾,奏请致仕回籍,有《白华初稿集》传世。
       根据乾隆三十八年五月,曹焜和吴省钦曾陪同杜玉林登雅州城楼的记载,分析吴省钦此诗亦作于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因吴省钦和曹焜的诗,所描述的时间背景一致。
       学政: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每省一人,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
其办事衙门称:提督学院。

       日出城鸟飞,喜色动徒御:吴省钦任四川学政时,一次巡历考察直隶邛州和雅州的“师儒优劣,生员勤惰”情况。当早晨从临邛城出发时太阳已出,城中大树上棲息的所有鸟儿也飞出觅食了,吴省钦也兴冲冲地从邛州州治东的“来凤驿”出发,骑马到雅州。
       来凤驿:清.嘉庆《直隶邛州志.驿传》367p:“来凤驿在州治东,旧名:白凤驿。马十匹。”
       按


       旧名的白凤驿,明代时在南街近北的州治处,即今市委一带。清代的州治所,设在今瓮亭公园内—原三步石街的东边,“来凤驿”应设在八宝街口。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二十日开办“大清邮政官局”后,来凤驿废除改为民居。
徒御:驾车、御马的人。
       渐移画堞阴,遂截采舟渡:吴省钦骑马出城到南河边,回望临邛城如海市蜃楼。当时南河上没有石桥,于是选了一艏渡船过河上土地坡。
       画堞阴:临邛城在土地坡的北面,山之北为阴。
       画堞:参见宋.沈括《海市蜃楼》:“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堞:城墙上齿状的矮墙。
       采舟:选择一艏渡船过河。
       采:多义之一,选取。
       流泉浸良苗,淡烟隐远树:描写五面山的景致。土地坡以南的一段邛来山,小地名:五面山。(见前注)
       颇觉所历高,罢饭大塘戍:吴省钦感觉已走了很远,于是决定在蒲江县的大塘铺吃午饭后換马再走。
       大塘铺不仅是驿站,还是唐代划定的军事区划,驻有守边的士兵。因为古临邛从唐代开始就是边关,大塘铺配有马四匹,说明其地理位置重要。
       戍:清.嘉庆《直隶邛州志.驿传》367p:“大塘铺,腰站,马四匹。” 同《志》371p:“大塘铺,在蒲江县西四十里。”
       戍:《汉语字典》:(1)守边,防守。(2)守边之事。(3)守边的士兵。(4)边防驻军的城堡、营垒。(5)唐代军事区划名。
       前峰知几重,点点引凉鹭:往南走地势渐高,不时出现山峰,水中散布觅食鹭鸶。
       凉鹭:鹭鸶常在水中觅食,故称。
       複翠生柴扉,孤青下松路:沿途都是松树,偶见农家小院。
       複翠:重複的翠绿色。
       柴扉:用树枝做的门。
       孤青:孤高而清净的松树。
       废县虽不存,孤馆幸如故:蒙山县废掉以后,只有孤零零的驿馆还在。
       废县:查【名山县历史沿革】:“西魏废帝二年(553)置蒙山郡,辖始阳(今天全县)、蒙山二县,为名山建县之始。隋.开皇十三年(593),将蒙山县改为名山县,因蒙山久负茶叶盛名而得名:名山。”
       学富五车的四川学政吴省钦指出:早年的蒙山郡治所设在百丈驿。隋.开皇十三年蒙山县更名为名山县时,县治所迁移,故曰:废县。
       百丈不仅是一处关隘,而且位于交通要道的十字口:其地东接邛州;西通康藏;往北二十里的夹门关与天全县仅隔一道山;往南是眉山、乐山。
       1935年九月,国共两军之间发生的著名“百丈关战役”即于此。2016年底修建: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园。
       按
       吳省钦从邛州的来凤驿出发到百丈驿,途中需经过南河坎的大通铺、十里桥铺、卧魁铺(今卧龙场)、蒲江的大塘铺、甘溪铺,名山的黑竹关。再往南十三公里,就属于雅安地界了。
       铺:古代传递公文或信件的驿站。明代前称为驿,明代起改称为铺,后多形成为地名。
       其中邛州的铺,“额设铺司兵三十六名,每名月给工食银五钱;蒲江的铺,“额设铺司兵十八名,每名月给工食银五钱。”(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驿传铺递》367p)
       亭亭绿曲屏,座后作环护:百丈驿在百丈关下,百丈驿东南面高耸的棲霞山和观斗山,如同一道弯曲的屏障环护着百丈驿。
       亭亭:形容高耸。
       曲屏:弯曲的屏障。
       江南一发山:指邛江以南的邛来山。
       江南:南河古称:邛江。江南,即邛江以南。

       一发山:百丈栖霞山,山形如九瓣莲花。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34p:“邛为古蜀国。”
       2016年,邛江北岸的大邑县高山镇古城岗,考古发掘出四千六百年前的古蜀国城址。邛江南岸的蒲江县西来镇,有邛都国的“古城山”,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邛都国迁到今西昌降为:邛都县。
       始建于先秦时期的临邛城,因临近邛都国故名。
       僧绍渺何处:查“僧绍”为南朝梁武帝时期的高僧,生卒年不详。曾于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奉敕编集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
       根据诗句分析:僧绍是栖霞寺和尚,后不知所踪。
       和尚:指德高望重之出家人,即高僧。
       栖霞寺:位于百丈古镇东南的栖霞山,山形如九瓣莲花。汉代始建栖霞观;唐末改建延禧观;明.弘治时期易名为:栖霞寺。成为释、儒、道三教寺院。历史上有诸多官员文人留下诗文。如明.弘治年间雅州学使王舜田《栖霞寺留题》、《玉液泉回文诗》;清.康熙年间名山知县范时鸣《栖霞寺碑记》、《游栖霞寺》,雍正年间名山知县徐元禧《游栖霞寺题诗》,光绪年间名山知县赵懿《题栖霞晚钟》、《题玉液泉诗》等。
       栖霞寺曾毁于明.崇祯甲申(1644)年战火,清.康熙年间重修。20世纪90年代修复、扩建。(引自雅安市名山区方志办 )
       笳鼓且勿喧,迢迢梦归去:吴省钦在彻夜的笳鼓声中慢慢入睡。
       笳鼓: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表现战备状态。明.沉采《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


 楼主| 发表于 2023-3-2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阳台》民国.周岸登
       考注:凡丁
      《高阳台》为词牌名。
      【题目】过邛崃九折坂
       按
       此首词作于民国二年(1913)夏,故将邛来写作:邛崃。
       宁缃《崃岭朝云》诗句:“邛来何故作崃山?南北相蓬路几千。”
       意思:为什么要把“邛来山”写成“邛崃山”呀?邛来山是邛人迁徙所来之山,自青藏髙原以东往南直走千里,又从荥经往北约呈L形,左有蔡山,右有蒙山。至临邛城南五里的土地坡而尽,盘曲的山路有几千里。
       清.段玉裁《登雅州城楼》诗:
       雉堞嵯峨矗素雯,登临豪兴百寮分。滩声不厌喧终古,山色从来媚夕曛。
       洛沫异源同赴海,蔡蒙高处独干云。圣朝声教原无外,偶为筹边誓六军。
       其中
       洛沫异源同赴海:发源于陕西西南的黄河支流—洛水,和发源于青海的岷江支流—沫水(又称大渡河),都奔流入海。
       蔡蒙高处独干云:蔡山和蒙山中最高的山峰—蒙顶山高入云霄。
       民国《邛崃县志.卷首》18p:“邛者,山名也,水名也,部(落)名也,从邑工声。(而)邛是卬,崃当成来,两字皆误于元人,明与清朝沿误……”
       清.康熙《邛州志》39p:“邛来山,州治南八里。派自沉、黎之地(今汉源、荥经),直走千里,至州环抱为镇。”
       民国《邛崃县志》〈山水志〉:“邛来山,北来之山,至临邛之南五里而尽。地名土地坡者,即是邛来山之山麓。缃案:邛来山乃邛来大山,零高坡与邛来山九折阪相距甚远。”
       民国《邛崃县志》87p:“邛崃山自邛过笮(今汉源),北来之山,至临邛之南五里而尽,地名土地坡者即邛崃山之麓。”
       按
       大相岭属邛来山脉,南北走向的邛来山,至荥经地方时转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称为:大相岭。大相岭的平均海拔3000米,横亘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形成北面是多雨的荥经、雅安,南面是干热的汉源、西昌、会理等截然不同的气候分界线。
       九折坂在荥经境内的大相岭隘口,山势盘曲甚险,为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处。
       《神奇的大相岭示意图》见央视〈地理中国〉节目
        
0687cfc129428da4141344ec868370d.jpg
       【词】
       雪嶂参霄,冰苔篆树,山深寂不知春。谷响云孤,高寒路隔红尘。回车旧辙今犹昔,上青天、叱驭如闻。算千秋,通道西南,终属词人。
       长卿自有凌云气,纵长门谏猎,未称高文。谕蜀何功,端宜笔扫千军。南荒更续《骖鸾录》,绣弓衣、愁染蛮熏。待归来,城上芙蓉,红竞秋旻。

       周岸登:(1872-1942),字道援,号癸叔,威远严陵镇人。16岁以童生及第秀才。光绪十八年19岁时中举人,工词曲。历任广西阳朔、苍梧知县,全州知州。
       民国二年(1913)任会理县知事,之后分别任四川省蓬溪,江西省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
       1927年赴厦门大学讲授词曲;1931年秋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到重庆大学讲授词曲与金石学;1935年转四川大学执教。
       1942年病逝,著有《曲学讲稿》、《楚辞训纂》、《征日记》、《贤女传讲稿》、《韩民血泪史》、《莞子故训甄》等。
      《高阳台》词,应作于1913年周岸登赴任四川会理县知事的途中。
       县知事:官名。负责一县的行政官员职务。清以前称知县,辛亥革命后仅设县,置县知事,为一县行政长官,国民党执政后易名县长。

       会里《历史沿革》
       商周至战国之时,为西南夷邛都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建会无、三绛二县,隶属赿巂郡(今西昌)。
       唐.贞元九年(793),南诏归附唐朝。长庆三年(823)南诏复叛唐,会理仍属南诏。
       后蜀.明德四年(937)属大理国,置会川府。下辖:泸州、隆州、黎溪、永昌、会理五个州。
       南宋.宝祐六年(1258)会川归附忽必烈。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平定月鲁帖木儿之乱后,改设:会川军民宋御千户所。隶建昌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升为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清.康熙元年(1662),改设:会川卫军民守备。隶属建昌监理厅;康熙二十九年(1690)复置会理州;宣统元年(1909),州内披砂、苦竹、者保、通安、会理五土司改土归流。
       民国二年(1913)改为会理县。
       1950年5月1日,会理县人民政府成立,属西康省西昌专区。
       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建制,会理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2021年1月31日,设立县级会理市。
       《会理古城》网络图片
        
1679447572229.jpg

       【注释】
       雪嶂参霄,冰苔篆树,山深寂不知春:大相岭的平均海拔为3000米,有的山峰终年积雪直插云霄,难分冬夏。
       谷响云孤,高寒路隔红尘:大相岭之南的汉源草鞋坪垭口海拔2900米,是一处风口,经年大风不断。汉源县旧名清溪县,荥经属雅安,西昌旧称建昌。民谚“清风、雅雨、建昌月。”精准概括大相岭之南北不同的气候特色。
       回车旧辙今犹昔,上青天、叱驭如闻:1913年夏,周岸登为了赴任四川会理县知事,来到如上青天的九折阪。
       回车旧辙:汉代益州刺史王阳护送先人遗体,欲经九折阪回山东原籍,因山道太险,怕摔掉遗体望而退却。
叱驭如闻:汉代益州刺史王尊,要经九折阪去成都赴任,因而不畏艰险,叫驾车者冲过去!
      《汉书.王尊传》:“汉琅邪(人)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来(山)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因折返。及王尊为刺史,至其阪……王尊叱其驭(驾车者)曰:‘驱之!’(因为)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后以“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
       算千秋,通道西南,终属词人:西汉著名的词赋家—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成为千古佳话。
       长卿自有凌云气,纵长门谏猎,未称高文:司马相如字:长卿。曾作《凌云赋》、《长门赋》和《谏猎赋》,然而这些不算佳作。
       谕蜀何功,端宜笔扫千军:令人称道的是《谕巴蜀父老书》,不费一兵一卒就将邛、笮地方十余个县纳入西汉版图,建了千古奇功!
      《史记.西南夷列传》:“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
       周岸登词《满庭芳》摘句:“回首邛池事,影蛮熏重,愁损相如。曾传谕,三巴父老,锦样话成都。”
       其中“邛池”指西昌。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邛都国迁至西昌降为邛都县后,同年西昌地震,地陷为池,称为:邛池。今称:邛海。
       南荒更续《骖鸾录》:周岸登打算将沿途所见记录下来,以供后人研究。
       骖鸾录:为宋范成大在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时,途中纪行之作。
       绣弓衣、愁染蛮熏,待归来,城上芙蓉,红竞秋旻:周岸登刚接到赴会里任县知事通知时,因担心不适应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计算三年任期满后回省城时,应该是芙蓉花盛开的秋季了。
       绣弓衣:佩戴弓的文人。

弓衣:装弓箭的袋。      
       蛮熏:民风习俗。
       城上芙蓉:北宋.赵抃《成都古今记》:“孟蜀后主于成都城上尽种芙蓉,每至深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
       秋旻(音林):秋季的天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