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长袁阜倩同游文君井赋此》民国.宁缃 考注:凡丁
文君生长在临邛,古迹荒凉不可蹤。雅道夕阳风景淡,美人芳草露华浓。
琴书到处琴千古,井水何如酒一锺?太守多情联韻事,那知遗老姓疏慵。
宁缃:见前注
州长袁阜倩:中华民国駐防邛崃县的守军营长—袁昌俊字:阜倩。旧时代人交往不直称其名而称其字或号,以表示尊敬。
民国《邛崃县志》207 p:“中华民国駐防军:(按任职时间顺序为)邓标长占云、戚营长、伍团长德明、张营长、袁营长昌俊……(共十六位)”
诗题《州长袁阜倩同游文君井赋此》为应酬之作,诗中宁缃以夸张的笔墨,将邛崃县的守军营长—袁昌俊称为“州长”和“太守”。
从末联诗“太守多情联韻事,那知遗老姓疏慵”中看出,宁缃对袁营长貌似恭敬,实则是讽刺,貌合神离而勉强应付。
因为同《志》165p:“民国改州为县,县设知事一员,比(相当于)知州;火井漕分知事一员,比巡检;警厅一员,比千把……”而营长在“千把总”之下。
文君生长在临邛,古迹荒凉不可踪:卓文君虽说是临邛人,但不知道在临邛有没有她的后代。
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都某报社曾接待一位自称卓文君后人的中年女士,并拿出家谱为证。因当时报刊宣传中心任务为搞活经济,该女士留下材料后离开报社,此后无人问津。当上世纪末兴起研究“文君文化”热潮后,报社相关人员方才想起,查材料已无踪影,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有否后代,至今成谜。
【记得该内容曾刊发在某期《文君文化研究》中,因有些资料外借后未收回,未能确定是那种刊物的哪一页和确切题目。】
又
《邛崃经纬》责任编辑罗友伦说:“骆其南老师曾向他讲起过上述内容,并补充说该女士家住重庆。按照族谱规定,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后代中,无论到哪一代,凡是男性皆随司马姓氏,凡是女性皆随卓姓氏。”
当时,罗友伦曾要求骆其南提供材料或写专题文章,但不久后骆老便逝世了。
不可踪:没留下痕迹。
雅道夕阳风景淡,美人芳草露华浓:去雅州的道路充满艰辛,而刚经复建的文君井公园内景色宜人。
雅道:从临邛至雅安的道路。从营长的军人角度看,袁昌俊迟早会派去雅安乃至西昌地方守土的。因历史上的临邛,为保证成都安全的屏障,要随时防御邛崃西南地区的“六番诸部落之夷。”
民国《邛崃县志》199p:“临邛当蜀西南隅,与成都接壤,境以外接六番诸部落之夷,蜀倚邛为藩篱,屹然壮矣。”
同《志》187p:“隋废西魏,邛州[从依政县(在牟礼两河口)]移于秦临邛故地(今临邛镇),临邛郡仍(为)蜀汉,(隋时,临邛郡治所设)在今雅州。”
同《志》195p:“邛州旧志〈职官志〉有明副使张畹,天顺四年任,乃建昌兵备道也,驻建昌,不驻邛县。成化时邛县升直隶州后,邛州始有提学巡签,乃差遣官也,亦不常驻邛州。
嘉靖十八年(1539)增设上川南道,领三州眉、雅、邛,八县、六卫、二司,开府邛州,建衙于兴贤街(都官祠),有杨慎碑文可証。……签事,之有表见者范钫、胡恒也,则驻邛州之上川南道。”
美人芳草:借喻卓文君。
太守多情联韻事:双关语。1、袁营长主动结识宁缃;2、袁营长迷恋邛崃,想在邛崃安家,或有求于宁缃。
太守:讽喻袁营长为太守。
韻事:风雅之事。组词风流韵事。
那知遗老姓疏慵:宁缃委婉地向“袁太守”表示,我这个前清遗老已经倦怠了,不值得你“抬爱”。
疏慵:倦怠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