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天池寺》清.朱芳谷
       考注:凡丁
       独上天池寺,峰峦一望收。始酬香火愿,消尽古今愁。
       云与人争路,月随僧上楼。炉烟吹不散,偷出小檐浮。

       朱洪儒:(1863-1922)字莹玉,号芳谷。原火井乡甘山子(今南宝乡秋园村)人,光绪时贡生,有《卧云诗草》传世。
     《卧云诗草》作于光绪十一年(1885),共集诗131首,多为寄情家乡山水,抒发热爱闲适生活的恬淡之志。该诗卷为毛笔手抄本,2008年7月,经火井小学高级教师高义奎校注后付印。
     (以上见高义奎《朱芳谷与〈卧云诗草〉》文)
       贡生别称:明经进士。喻义为明习五经的饱学之士。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甘山子朱氏“鼻祖公(后名:朱明朝)原籍江苏南京,乃明.崇祯皇帝第三子。”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随二哥(后名:朱明虎)趁宫城大乱出逃。清.顺治二年(1645)跟随湖北孝感乡移民入川,于天全州芦山县十六甲地名“干山子”(今属邛崃市南宝乡)处落籍。
       干山子:地近今芦山县大川镇,原本无名,朱姓先祖初到时见此山荒芜缺水,因名:干山子。经朱姓人世代开垦种植后,荒山成为美好家园,故将干山子更名为:甘山子。
       民国初,甘山子划属邛崃县。
     (见《甘山子朱氏谱序》)
       清《皇朝通志卷三十.天全州》:“雍正七年升府,领州一县五,雅安附郭。雍正七年设天全州。名山、荥经、芦山三县属本州。”
       按
       甘山子朱氏
       现今的甘山子朱氏鼻祖公,乃明.崇祯皇帝第三子;二伯鼻祖公(后迁出甘山子)为崇禎帝次子。
       1644年三月十七日,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二伯鼻祖携鼻祖出逃,隐姓埋名于湖广一带。清.顺治二年(1645),弟兄二人跟随移民入川,于天全州芦山县十六甲地名 “干山子”处落籍。
       为躲避清军追查,二伯鼻祖公更名为朱明虎,鼻祖公更名为朱明朝,弟兄二人在干山子拓荒垦地,扩展林界,面积达三千余亩,逐渐形成为人丁财富两旺的大姓豪户。
       如今邛州东门外、高何乡高山村、王家村、火井二郎坝、朱岗、茶板坡、油榨堰平村、南宝山大、小胡椒、夹关王店、    下坝朱山碥、芦山县大川镇、蒲江县大塘铺等地,皆为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脉相传。
       其七代祖公朱洪儒,曾在新津县开设锅厂和木材行,盈利颇丰,于民国五年丙辰(1916年)独资创建朱家祠堂于甘山子。
       清初朱氏所立排行:
       明奉崇成世  奇洪怀吉祥  文才留泽远  祖代发科长
     (引自《甘山子朱氏族谱》
及调查  由周开良调查,凡丁 整理

     【诗注】
       独上天池寺,峰峦一望收:登上据说是九百九十道的天梯后,上到天池山顶,放眼四望,一览众山小。
       天池寺:在油榨乡以北的天池山顶,旧名:复回寺。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寺庙》:“复回寺,魏太和五年建。”
       查“魏太和五年”为东晋海西公司马奕年号,即公元370年。今山门外尚存一道牌坊,匾额即:复回寺。
       历代皆以复回寺为基础进行增建和维修,民间笼统地称为:天池寺。
       同《志》293p:“天池寺,在州西七十里,宋时建,因寺内有池,故名,明末倾圯,国朝乾隆间,僧满荣、觉祥、海润募众重修。外有杨永辉捐修石梯大道数百丈。”
       同《志》292p:“天池寺宋建,六峰寺明宣德建。中峰寺在六峰寺侧,成化建。塔院寺在中峰寺前,内有开山祖师—如添肉身塔。”

       始酬香火愿,消尽古今愁:明.宣德时所建的六峰寺中圣母宫,因明.万历皇帝宠妃陈妃求子果举,大明万历皇帝从此再也不愁无人接位。
       鸠工庀(音匹)材:成语。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六峰寺的圣母宮,俗称:娘娘庙。供奉后土娘娘、碧霞元君、顺天圣母。
       后土娘娘位于正中,主宰大地山川,俗称:地母。
       碧霞元君居左侧,为东岳大帝之女儿,亦称:泰山娘娘。百姓称为:送子娘娘。
       顺天圣母陈靖姑居右侧,又称:天仙圣母、临水夫人等,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神。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293p:“六峰寺在州西七十里,明.宣德时建,因前山六峰排立,故名。万历年间,后宫陈妃,眉州人也,有宠而无子,素闻邛西六峰寺有圣母宫,祈祷辄应,因遣宦官者至寺设醮祈求,逾年果举一子,乃降懿旨鸠工庀材重修殿宇;金碧辉煌,甚为宏丽。其佛前所供万岁牌,雕镂精密,尤非时工所及。”
       民国《邛崃县志》128p:“旧志天池寺、六峰寺皆在州西七十里,或因山顶有池,或因前列六峰得名,由来自宋,显于明清,此犹齐鲁之青未了矣……杨半山有中峰福田寺,有招讨土司铸铁钟一口,或名大冲庵、保胜寺,皆在成化万历年间随时命名,塔院和尚如添肉身在天池寺小院。”
       即
       明.成化(1465-1487)始建的中峰寺、塔院寺,明.隆庆(1570)至万历(1573-1619)初年始建的灵光寺,明.洪熙年复建的大冲庵、保胜寺,明.万历末年修建的万松寺等,皆随时命名。
       按
       作为明宗室后裔的朱芳谷,一定知晓上述宫廷历史,所以写出“始酬香火愿,消尽古今愁”的典故来。
       即便清王朝的统治者,也对朱芳谷的身世了如指掌,由于崇祯皇帝三子(后名朱明朝)没有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编演的“朱三太子”谋反情节。而真实的“朱三”从未威胁到过清王朝的政权,所以,朱芳谷在北京国子监读书期间,光绪皇帝降旨划给朱芳谷公家山林二千余亩,加上祖业三千余亩的林地,致使朱芳谷有实力到新津开设木材行。
       所以朱芳谷的《卧云诗草》共131首,多为寄情家乡山水,抒发热爱闲适生活的恬淡心情。
     (见《甘山子朱氏族谱》与 高义奎《朱芳谷与〈卧云诗草〉》记载)

       云与人争路,月随僧上楼:形容天池山高耸入云。

       炉烟吹不散,偷出小檐浮:天池山为皇家山,天池寺为皇家寺庙,常年香火旺盛,以至炉烟直接从庙檐下冒出来,连风也吹不散。
       炉烟:1、指熏炉或香炉中的烟,天池寺香火旺盛,终年不断;2、指道士炼丹的炉火,因天池山寺中有道观;3、指宫殿前丹墀所设焚香炉的烟,因自从万历陈妃求子果举,鸠工庀材重修殿宇后,天池寺成为皇家寺庙,天池山成为:皇家山。
       偷出:意为直接。
       偷:形声。从人,从俞,古代象形文字“俞”像一座房屋,人和俞联合,表示走捷径。
       按
       1570年,万历皇帝朱翊钧之兄(法名万松)因一心想为僧,让皇帝位于弟后,遍访天下名山,当云游到天池山时,见此山龙脉朝迎,于是发愿重修复回寺,之后更名为:灵光寺。并增供万岁牌位。
       灵光寺建成后,各地僧尼蜂拥而至天池山,一时间天池山下香客车水马龙。
       万历宠妃陈妃重修六峰寺后,天池山共计有殿宇四十八重,建筑风格采取北京皇宫营造法式,殿宇金碧辉煌,颇具宫殿气度。后来万松的母亲—万历帝朝的皇太后,到天池山看望其长子万松,后薨葬于天池山。
     (见《天池山寺庙的昔与今》 由周开良调查 凡丁整理)

 楼主| 发表于 2023-3-25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人风筝》清.朱芳谷
       考注:凡丁
       化身刚趁落花风,一线丰神便不同。未必留仙来掌上,岂因奉诏立云中?
       得时会使人争仰,高视才知色是空。但令嫦娥相接应,翩翩直入广寒宫。

       朱芳谷:见前注

     【诗题】
       美人风筝:风筝又叫纸鸢,相传东周时期墨翟(音则,即墨子)以木头制成会飞的鸢(鹰科类的猛禽),鲁班用竹子改进,后来人们将糊在竹架上的绢改为纸,称为:纸鸢。再后来在纸鸢上加装竹笛,当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
       今山东潍坊被称为:风筝之都。
       风筝的形状很丰富,如鸢、燕子、龙、蜈蚣、金鱼、蜻蜓、人物等。其中有一款设计成美人的样式。红楼梦第七十回中,贾宝玉放的风筝,便是林大娘送给他的十分精致的“美人风筝。”
       朱芳谷这首诗说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邛崃地方,也有放“美人风筝”的习俗。

       古时放风筝的目的是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因放风筝的季节最好是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后发展成一项季节性娱乐活动,尤其受儿童喜爱。

       清.高鼎《村居》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鲁能公馆风筝彩绘》网络图片
      
1679696199088.jpg
       《美人风筝》网络图片
        
1679696269313.jpg
     【诗考】
       化身刚趁落花风,一线丰神便不同:设计成美人形象的风筝,在阳春三月的季节放飞空中,其风貌神情,像似飞翔的神仙—即佛教中的飞天。
       化身:设计成美人形象的风筝,像似美人的化身。
       丰神:风貌神情。
       落花风:阳春三月的风。
       宋.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海棠花谢后,在满树绿色的叶片中露出瘦果,此时正是适宜放风筝的季节。
       未必留仙来掌上,岂因奉诏立云中:放美人风筝的人,可能想将美好的愿望留在手中,绝非天帝的安排。
       未必:可能是。
       岂因:反问词,难道是?。
       奉诏:接受皇帝或天帝的命令。
       得时会使人争仰,高视才知色是空:时令适合的时候,大家争看美人风筝的风采,思路宽一点的话,会想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家语来。
       其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告诫人们面对女色时要能抵挡得住诱惑。而是说要以辩证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事物,不可执着于过去,停留在当下,要顺应时代。比如放飞美人风筝要“得时”,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合。
       得时:顺应天时,适合时令,机缘遇合。
       高视:往高处看,使眼界宽一点。
       但令嫦娥相接应,翩翩直入广寒宫:但愿嫦娥能将那些如飞天一般的纸鸢,收入广寒宮中玩耍,免得天天寂寞。
       但令: 倘能、倘若、但愿。


 楼主| 发表于 2023-3-26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栽秧歌》清.朱芳谷
       考证:凡丁
       清寒陌上普晴光,一片歌声趁夕阳。
       滑滑香泥人影乱,万家争与插新秧。

       朱芳谷:见前注
     【诗题】
       栽秧歌:即秧歌 或 扭秧歌。
       古代的农民在插秧、拔秧艰辛劳作中,为了放松心情,男女田间的对唱山歌(即秧歌),逐渐演变成:扭秧歌。舞步有原地扭、十字步、斜身步、抖肩步、三步一跳等。可以化妆后腰拴长绸,或手拿霸王鞭等道具,在锣鼓、铙钹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有规律的舞蹈。
       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则上百人。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这两种形式在今邛崃夹关地方皆有保留。
       1969年全国性庆祝九大胜利召开时,笔者在夹关粮站工作,曾即兴参加游行队伍中的“徒手”扭秧歌。
       参考 夹关王文才《夹门关山歌》视屏
       链接地址:
      
https://mr.people.cn/appstatic/m ... 471e4c2arctrans.mp4       宋.周密《武林旧事》中称这种民间舞队为:村田乐。
       清.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记载清代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
       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名录。
       《扭秧歌》网络图片
        
1679714214962.jpg
       清寒陌上普晴光,一片歌声趁夕阳:每年五、六月份为栽秧季节,此时的山区早晚还有寒意,趁太阳落山前,农民们一边栽秧,一边对唱秧歌,当扯秧人赶不上栽秧人的时候,栽秧人便在田间小路上即兴扭动起来。
       陌上:田间的小路。南北走向的路叫:阡。东西走向的路叫:陌。

       滑滑香泥人影乱,万家争与插新秧:农忙时季既要抢收,又要抢种,亲戚邻里都出动互相帮助,就像建国初期农村的互助组一样:有的犂田,有的往田间泼肥,有的扯秧,有的插秧,有的收割小春作物,挑糞的、担秧的,还有学种瓜的小儿……看似人影零乱,其实有条不紊,好一幅农忙画景!
       滑滑香泥:水田中散发出泥土的芳香。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夹关万福桥联》民国.李阳生
       考注:凡丁
       安步自江上行来,喜春日踏青,夏风祛署,秋宵对月,冬岭探梅,肘后背行囊,槛旁排酒具,游目骋怀,漫道此间无乐土;
       举首向楼头望去,看群峰拱璧,双虹卧波,一水中流,两街并立,门前植垂柳,桥下数归舟,山光浪影,庸知是处即秦淮。

       李阳生:夹关人,生平不详。

       万福桥:由杨绍涟筹款所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九月始建,民国甲寅年(1914)春三月二十八日竣工。
       民国《邛崃县志》135p:“夹关之踏水平桥(指中桥:庆元桥;上桥:五福桥。)不知始于何时。新修桥楼(廊桥)长二十三丈,石洞七,高二丈,阔半之。阁道二十三间,成于宣统元年,号:万福桥。邛州伍肇龄命名;名山吴之英书碑;纂江县举人—邛州训导戴纶哲撰序。
       序文云:‘夹门关在邛南八十里,首受蒙水(发源于名山县)分导之,北流而下,注于火井江前。予忝铎是邦,因杨氏建坊,偶至其地,见两山夹岸如门,中横一水。旧置石桥二,皆矮小,夏秋溪流暴涨,溺者恒众,予谓绍涟杨生曰:‘下许可建一高桥以利往来。’生曰:‘此吾先生(父或兄)邦林公志也,行当竭力谋之。’……
       今春得(杨)生来函,谓斯桥告成,综费一万余金,其中困难,莫可言状……予顾谓诸子(庠生们)曰:‘有志者事竟成,杨生之谓也。’……
       始于前清己酉年(1909)秋九月念四日,竣工民国甲寅年(1914)春三月二十八日。”
       按
       杨绍涟:人称“杨善人”。其修建万福桥的事迹,有一个民间传说:
       杨善人不仅继承有祖业,而且克勤克俭,因而积累着相当大的家产,但是杨善人仍然省吃俭用。
       一天,杨善人领着独生儿子去赶集,老子穿的一双草鞋,儿子穿一双千层底的新布鞋,当过一条溪时,老子弯腰脱下草鞋别在腰间,光着脚丫淌过溪流。儿子却不耐烦,穿着新做的布鞋,连蹦带跳涉水而过。
       老子怒不可遏,认定儿子不是持家守成的材料,他想,与其日后家业败落在儿子手中,还不如行善积德,悉数捐出家财为乡亲们修建一座桥梁。
       主意一出,受到众多乡民的赞赏和支持,不足部分由杨善人发起募捐将新桥修成,取名为:万福桥。人们为了纪念杨绍涟,于是在桥头塑立了杨善人手捧圆盘,盘内置元宝和金蟾蜍的化缘立身像,可惜此桥毁于1948年的一场特大洪水中。

       【上联考注】
       安步自江上行来,喜春日踏青,夏风祛署,秋宵对月,冬岭探梅,肘后背行囊,槛旁排酒具,游目骋怀,漫道此间无乐土:夹关河的两岸可“春日踏青,夏风祛署,秋宵对月,冬岭探梅”,请别说这儿不美好!
       按
       夹关河:南源发源于名山县的蒙溪西分水;北源发源于天台山南麓,二水在李冰治水时开凿的“夹门关”处汇流,之后下纳发源于名山县的蒙溪东分水,古称:笮水。后称:白木江。
       安步:缓步徐行。
       槛旁:栏杆旁。
       槛:门框下部贴近地面的横木或石条。
       游目骋怀:成语。意为放开胸怀,朝远处看,往远处想。
       漫道:不要说、休说。
       民国《邛崃县志》88P:“秦太守李冰自莋道与蒙溪分水。按莋道(即今汉原县)与严道(即今荥经县)相接,邛来山与蒙山相连,其分水之处,在今名山县连山西南。”

       【下联考注】
       举首向楼头望去,看群峰拱璧,双虹卧波,一水中流,两街并立,门前植垂柳,桥下数归舟,山光浪影,庸知是处即秦淮:若拿夹关河与秦淮河相比的话,夹关地方的历史更加悠久。
       群峰拱璧:两岸青山如一大块翠绿的璧玉。
       双虹卧波:民国时期的夹关河上,除了新建的万福桥外,还有两道不知始建于何时的石桥,中桥叫:庆元桥;上桥叫:五福桥(一名永寿桥)。
       一水中流,两街并立:民国时期之夹关河沿岸,所建吊脚楼形成的街市长达两里,水路货船下达成都以远,市场非常繁荣。
       民国《邛崃县志》57P:“城西夹南八十里夹门镇,关在山边,水出其间,市肆列两岸,中流白木江,货船不少,水面宽二十余丈,两岸市口约二里长,交通两岸……南界名山八里(同时与天全、芦山连界)……(下游)七十里王店,明之回龙场,清嘉庆时之王店……”
       归舟:指商船和渔船。夹关河不仅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最上段,而且鱼资源丰富。
       庸知是处即秦淮:谁知道古代的夹关,历史非常悠久并且经济繁荣呀?夹关河简直就像秦淮河一样,许多人不知道这儿还曾经诞生过一个夷人建的国家!
       民谚: “一平二固三夹关”是说:“平乐坝的人多;固驿镇的神(庙子)多,夹门关镇的生意多。因当四县交界之地,素有“买不完的夹关,卖不完的夹关”之说。
       按
       夹关河和火井江古称:笮水。古笮人曾建笮国,后迁都于今汉原称为:笮都国。笮人建的桥称为:笮桥。如今平乐和油榨地方,仍留有几处 “笮桥”的地名。
       民国《邛崃县志》135p:“王店南山下有白马太子庙,夷酋(即笮都夷)太子也,以(守)寸土死难,土人立庙祀之祈,祈晴祷雨,灵验如响。”
     【汉原县历史沿革】:“笮都夷:古部族名。又称笮人、笮都夷。笮又写作筰。秦并蜀于笮地,设吏治理。汉武帝时置定笮县(今盐源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兵杀邛、笮等部首领 ,于笮都设沈黎郡(今汉源县)。天汉四年(前97)罢郡,置都尉。”
       庸知: 哪知?哪懂得?哪了解?哪理会?
       秦淮:秦淮河在江苏省南京市中部,为历史文化名河,是古都金陵的起源。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安祠联》民国.席丰
       考注:凡丁
       会心在河图络书上;
       托迹于山林泉石间。

       习丰:民国邛崃人。自筹经费在白鹤山漏米洞旁边一个约4平方米之佛窟外面,修建一座三间木屋的胡安祠,之后将《胡安祠联》榜于楹间,借以表达对胡安先生的崇敬和缅怀。
       因为
       明.万历五年(1577),州守鞠文谷在胡安点易洞旁新建的点易书院、露亭、梅竹轩、复建的翠屏阁等,皆毁于明末战乱,后踪迹难觅。
       清.康熙《邛州志》61p:“翠屏阁,州西七里,白鹤山西岩寺左,汉胡安先生创立,阁前山势峭壁,殊为胜览,宋陆务观(陆游)有‘把酒孤亭半日留,西岩独擅鹤山秋’之句。其阁久废,故址犹存。”
     《蜀中名胜记》卷十三:“翠阁秋阴景观,最迟明万历年间犹存。”
      清.嘉庆《邛州志》:“翠阁秋阴,今无有也,八景缺一,特将州左观雨亭(即古瓮亭)以补之,此写景之意也。”
      同《志》114p“瓮亭,年久亭圮,康熙三十五年重修,更名曰大公亭;乾隆四十五年,署知州觉罗续林更名观雨亭。”

       胡安:西汉临邛人,明《易》、洞达天文、历象、阴阳之术,曾隐居于白鹤山西岩的石窟中从事《易》的研究,并创建:翠屏阁。又聚徒讲经传授,有司马相如从之受《易》,后世之人建过:明易堂。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40p:“点易洞,在周西七里白鹤山,汉胡安先生授徒讲学、点《易》于此。”
      《易》本伏羲所画卦图,有交易、变易之义。经过周文王姬昌十余年研究后,推衍出六十四卦和卦辞作为占卜之用,称为《周易》;经老子研究之后发展为道家的易。孔子赞《周易》以后,被奉为儒家圣典,列为六经之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显然,西汉临邛人胡安先生从事的是研究伏羲所画卦图,是如何经过与黄帝同时期的炎帝研究后,推导出二十四节气,成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所以关于“胡安学道白鹤山西岩,得道后跨鹤升天”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而黄帝曾在邛崃玉皇观之处修道(见南宋.宇文绍奕《邛州志》),之后又在青城山设坛传道,所以黄帝实为道家始祖。
     【按】
       黄帝与炎帝分别是南方部族首领,黄帝与炎帝联姻娶嫘祖生昌意,之后,入主中原统一华夏,应是当初黄帝和炎帝共商为统一华夏做准备,分工研究伏羲的《易》,从此便开始划分出《易学》的“两派六宗”来。

     【上联考注】
       会心在河图络书上:指西汉临邛易学家胡安先生认真领悟“河出图,洛出书”的真谛。钻研周《易》的理论和精义及其奥妙所在。
       会心:领悟、领会。
       河图洛书:即古籍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
       《河图洛书》网络图片
      
1680006696955.jpg
       其中的“河图”和“洛书”是《易》数理的表达方式,是古人制作历法的两种工具,河图表五行相生,洛书表五行相克。
       河图、洛书分别刻于玉石、龟板之上,上古时天子禅让要举行“河出图,洛出书”的交接仪式。
       而“河出图、洛出书”中的“河”与“洛”,指炎帝古都长沙之湘江两条支流—刘河和渌水。并非北方的黄河与洛水。因为古代的天文历法中心在湖南,故“河图洛书”诞生于长江流域而不在中原。
     “河水”与“洛水”
       指炎帝古都长沙之湘江两条支流—刘河和渌水。并非北方的黄河与洛水。因为炎帝部落中心在湖南,故“河图洛书”诞生于长江流域而不在中原。
     (见刘俊男:《河图洛书本义及原生地考》)

     【下联考注】
       托迹于山林泉石间:赞颂西汉胡安先生,艰苦从事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研究精神。
       托迹:遁身世俗事务之外,寄身山野。
       山林泉石间:有修养的人隐居林泉,以使杂念平息。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城隍庙戏台联》民国.佚名
       考注:凡丁
       电章台闪出优伶,一步一娇,秀态蹁跹蝴蝶舞;
       鹤声班吹来凤管,乍扬乍抑,余音缭绕杏花天。

       邛州城隍庙戏台:挂匾《電章臺(电章台)》
       电章台较高,远看如亭,两边和下面可行人。台上额匾《電章臺》,喻意为传统川剧《雷打章继保》第六场景中的:清风亭。
       【剧情简介】
       薛荣的妻妾不和,二夫人周桂英不堪大夫人虐待,于是将亲生子与血书、金钗包裹抛弃路边,被年老无子,卖豆腐为生的章元秀夫妇拾得,取名:章继保。并供其读书。继保十三岁时知其身世出逃,二老追至清风亭,遇周桂英亭内避雨,经询问后得知继保是当年抛下的孩子后相认。
       周氏领子上京与丈夫薛荣团聚,后来继保得中状元,衣锦还乡,至清风亭避雨时见沿门乞讨的张元秀夫妇,继保拒不相认,二老悲愤碰死亭前,此时雷公下界将章继保电死于亭上。故清风亭又名:电章台。
       据说该剧人物原型在崇州,各剧种间推广时将“章继保”改为:张继保。

      【上联考注】
       电章台闪出优伶,一步一娇,秀态蹁跹蝴蝶舞:戏台上的演员演技一流。
       电章台:城隍庙前的戏台,以“电章台”命名。位置在城隍庙与三步石街的北口相交处。三步石街原先直通西街,南口即新牌坊街,北口即邛州城隍庙的大门。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进军西蔵,邛崃成为解放西藏的后方,为了保障军粮供给,地方政府将城隍庙改作粮仓—即后来的城关粮站。当其时,将三步石街的北口即城隍庙正门封断,将学道街的城隍庙侧门改为城关粮站的大门,同时将城隍庙前的戏台拆除修建砖砌的粮仓。
       优伶:优,指男演员,伶,指女演员。优伶,泛指戏曲演员。
       秀态:秀美的姿态。
       蹁跹:形容轻盈的舞姿。
       蝴蝶舞:形容演员的舞姿如蝴蝶飞舞。

      【下联考注】
       鹤声班吹来凤管,乍扬乍抑,余音缭绕杏花天:舞台上的川剧锣鼓声和台上演员的优美唱腔,在春天的空间远远传播。
       鹤声班:1、川剧剧班的名字;2、形容川剧演员的嗓音条件好,清亮如鹤呜。
       鹤声不等于“鹤唳”,不是贬义词。而是形容演员嗓音条件好,感情丰富,曲牌优美,时而高亢入云,时而低沉入海,余音绕梁。
       唐.姚合《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诗句:“云水计程千里远,轩车送别九衢空。鹤声高下听无尽,潮色朝昏望不同。”
       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泛指台后乐手配合演员台前演唱时所使用的各种乐器。
       杏花天:古人将春季称为杏花天。杏花开放时节为三月底到四月中旬。

      【附】
       《邛州城隍庙区域平面示意图》及说明
         绘画:聂葆光 说明:凡丁              
         1680129747245.jpg       
       图片说明:
       此图经张平轼、熊纪福、李玉明等人确认准确无误。
       1、图书馆即原湖广会馆,号三楚公所,奉祀大禹;
       2、图中“现在的三步石街”,为城隍庙改建成仓库后,从学道街新辟进入三步石街的巷子,在“泰山石敢当”以南。
       3、白衣庵以北为张家楼,即今邛崃市科协。
       4、白衣庵以西的“大众食堂”原为:清代的邛州衙门(明代的邛州衙门在南街今市委驻地)之大堂。民国时期,刘俊卿与赵家(两家是郎舅关系)共同买下邛州衙门的大堂后改做餐馆,取名:大众食堂。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42p:“《翠阁秋荫》(代景点)在州前三十步。”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14p:“瓮亭,州治西。”
       同《志》120p:“《翠阁秋荫》(代景点),州治西三十步,今废。”
       同《志》116p:“水亭(明代复建后称古瓮亭),州治内。唐.唐逑有《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诗。”
      【按】此上记载说明,清代邛州治所在西街,范围包括今之瓮亭公园。
       5、城隍庙后殿供奉城隍老爷和城隍娘娘,正殿是阎王殿,前殿和两侧回廊是阴曹地府中的十殿。正殿后回廊陈列碑刻和以川剧:目莲救母、劈山救母、活捉王魁、刘石氏打杈、清风亭、李慧娘、郗氏醋等剧情为原型的泥塑人物,造型逼真生动,旨在奉劝世人行孝积德。
       6、庙南的戏台即:电章台。民国时期,在“电章台”西边设过米市。台前的坝子俗呼“扯谎坝”,因时有耍枪弄棒卖“祖传膏药”的。
       7、城隍庙东边是武庙(即关羽庙),西边奶奶庙,背后是祭祀火井县令张睢阳的土主庙 和 秦三庙,另外有可供休憩的煖阁数间。
       8、城隍庙之西是文脉堰,东边是鹤山祠及考棚。南边的三步石街有两道牌坊,“三步一石”为方便有的虔诚香客三步一跪进入庙区。三步石街直通新牌坊街达西街,曾经是一条主街,十分热闹。
       9、三步石街口西边即湖广会馆(又称禹帝宫,祭祀大禹)和三皇阁。街口东侧即邛州大堂及衙署,以及白衣庵。西南方书院街有鹤山书院,东北方有鹤山祠、邛州考棚、玉皇观,东南的棉花街有:川主庙、火神庙,加上北街的五显庙、陕西馆等,大小共十余座祠、寺、庙、院,共同组成明清时期临邛城西北角的庙宇群落。
      【附录】
       民国《邛崃县志》168:“邛州城隍庙南向,有大堂、二堂,在州治西北,庙后逼近城垣,与考棚等,庙前街道穿池塘石路,亦与考棚、学道街等。其建置朝代必在明.隆庆以前。左为关岳庙,右为福德祠(即土地祠”)。”
       同《志》173p:“城隍庙之左关帝庙,雍正七年建,雍正三年加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一切照文庙仪注,号称武庙。”
       同《志》182p:“邛州在明末清初人户稀少,外省人之移来者,江西、湖广,陕西为多,远者者广东、福建,或农或商,建五省会馆,立客长,江西馆,南门内路西,号万寿宫,主祀许真君;湖广馆(原文化馆)在城隍庙前之右,门对水亭,号三楚公所,主祀夏禹王;陕西馆在北街路东,号秦晋公所,主祀关帝;广东会馆在北街路西,号南华宫,主祀陆祖(羽);福建馆在南街,号天上宫,主祀天后(妈祖)。凡铺户居民人等,小有牙角(矛盾),即会五省客长,四街街保评议是非。”
       同《志》184p:“古瓮亭西文公祠:辛亥八月,洲守文德龙被巡防军邬字营书记周鸿勋枪毙,州人哀之,附祀南桥凤公祠,辛酉岁知事罗金元捐建专祠于瓮亭西。”







 楼主| 发表于 2023-3-31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枝词六首》民国.顾隽卿
       考注:凡丁
     【序】丁丒年元日临邛公园开园。
       一、
       几椽新屋卖茶家,不爱闲游此吃茶。最好临池倚槛座,得来香气胜梅花。
       二、
       波云勃勃眼星星,化出时装妬尹邢。领略风光无限好,寻春先上复兴亭。
       三、
       满架牙签利市民,瓮亭西去报书陈。怪他浪子浑无赖,不看图书只看人。
       四、
       不同浪苑比清华,便拟蓬壸也不差。更有乐亭能遣乐,闲来此处听琵琶。
       五、
       行过假山见小桥,沿溪分种竹梅蕉。竹初解萚蕉尚卷,惟有梅花色最高。
       六、
       别饶风味是乡娃,青布裙衫白玉钗。为睹公园开眼界,今朝初试扎花鞵。

       顾隽卿:(1913-1945)原名诗棠。字召苃(音友),号惜华生。邛崃八宝街人,出生书香门第,祖籍湖南武陵。善诗词,兼书画。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文坛。抗战初期奔赴成都参加爱国救亡活动,因病英年早逝。
       生前自辑《惜华山馆诗鈔》数卷,诗六百余首,历经岁月大部份散佚。1961年起,顾氏后人及生前好友魏尧西先生等人,历三十年时间搜集,于1992年再整理成《顾隽卿诗存》一册,在顾隽卿逝世七十周年后的2015年出版,共计存诗462首。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本巴、渝一带民歌。唐.刘禹锡将民歌变成诗体:一类是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写出的七言绝句,冠之以“竹枝词”。

     【序考】
       丁丒年元日临邛公园开园:1937年元旦,临邛公园开园。
       丁丒年元日:即1937年元旦。

       临邛公园:民国时期由官方命名的公园。
       过去的人们,都把卓文君当垆卖酒处的“文君井”叫:老公园。把卓文君的娘家—卓王孙宅,又即唐之水亭、清之邛州衙署改建的“临邛公园”称为:新公园。新中国初改称:人民公园。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后改称:瓮亭公园。

     【诗考】
       诗一
       几椽新屋卖茶家,不爱闲游此吃茶。最好临池倚槛座,得来香气胜梅花:不喜游逛的人选择设在湖面上的茶座,可闻听花香鸟语。
       几椽新屋卖茶家:新公园始建之初,在“文公祠”处新建了一个茶社,这个茶社持续至今,只是环境发生了变化。
       文公祠:祭祀辛亥革命中被管营官周鸿勋枪毙的邛州知州文德龙,1921年,文德龙被列为忠臣,县政府在瓮亭西建立祠堂。
     (见民国《邛崃县志》184p)
       倚槛:靠着栏杆。

       诗二
       波云勃勃眼星星,化出时装妬尹邢:开园这天,在古瓮亭上举办过一场曲艺表演,曲艺的形式包括清音、车灯、盘子等,女演员的妆化得特别漂亮,即便汉武帝美貌的宠妃—尹妃和邢妃见了都要嫉妒。
       波云勃勃眼星星:形容女演员化妆后神采奕奕的样子。
       尹邢:汉武帝的宠妃尹夫人和邢夫人,二人皆貌美,汉武帝为防互相嫉妒,不让二人见面。
       领略风光无限好,寻春先上复兴亭:进入新公园的游人,都冲着古瓮亭而去,因这儿正在表演曲艺。
       复兴亭:指古瓮亭。唐代人将“卓王孙宅”改造成一处供人游宴的:水亭。有晚唐诗人唐逑《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诗为证。(见前注)
       明初新筑临邛城时,将“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圈建为新城,建城过程中挖出“卓氏钱瓮”后埋于“唐之水亭”下,遂将 “水亭”更名为:古瓮亭。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知州戚延裔将古瓮亭更名为:大公亭。端阳节时在大公亭上观赏龙舟竞赛。有戚延裔《乙亥五日大公亭观竟渡》诗为证。(见前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知州觉罗续林将“大公亭”更名为“观雨亭”,因临邛八景中的“《翠阁秋阴》今无有也,八景缺一,特将州左观雨亭以补之,此写景之意也。”
       清.嘉庆时,将观雨亭复建到金龟山凤巢寺中,观雨亭“复兴”,复称:古瓮亭。

       诗三
       满架牙签利市民,瓮亭西去报书陈。怪他浪子浑无赖,不看图书只看人:公园中陈放有便民的牙签,还有书报栏,但是吸引年青人眼球的是歌舞表演。
       浪子无赖:此处指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放荡不羁的年青人。
       不看图书只看人:这些“浪子无赖”光去欣赏曲艺表演。

       诗四
       不同浪苑比清华,便拟蓬壸也不差:新公园内两个荷池相通,中间隔一条路,湖有石桥相连。西湖上建有水榭,东湖中心堆的小岛似蓬莱仙岛,池水碧绿,堪称:清浪雅苑。
       浪苑:清浪雅苑。
       清华:指景物清秀美丽。《南史.隐逸传论》:“岩壑闲远,水石清华。”
       便拟蓬壸也不差:瓮亭前的“日”字形荷花池中,原先堆有圆形的假山,象征海中三山的蓬莱仙岛,池中广种荷花,周植垂柳,景色绝佳。
       蓬壸:即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晋.王嘉《抬遣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州也。形如壶器。”
       更有乐亭能遣乐,闲来此处听琵琶:乐亭指临时舞台—瓮亭;琵琶为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此处指琵琶演奏和曲艺表演中的所有乐器。

       诗五
       行过假山见小桥,沿溪分种竹梅蕉。竹初解萚蕉尚卷,惟有梅花色最高;流经公园内的文脉堰上处处亭阁,沿岸种有竹子、梅花、芭蕉等园林植物,时值元旦,梅花盛开。
       假山:用疏浚湖池淤泥堆起的土丘。
       解萚(音脱):竹笋脱壳。

       诗六
       别饶风味是乡娃,青布裙衫白玉钗。为睹公园开眼界,今朝初试扎花鞵:农村少女特意身着新衣,头插玉钗,足穿绣花鞋来逛这座由清代邛州衙署改建而成的公园。
       乡娃:农村少女。俗呼:“么姑娘”。
       扎花鞵:即绣花鞋。
       鞵音谐,同鞋。邛崃方言,“鞋子”音“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23-3-3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瓮亭公园》网络图片
16802272202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4-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下妇》民国.顾隽卿
       考注:凡丁
       乡下妇,携儿长街鬻。自语少人听,滴泪满鹑服。夫主业耕种,良农治家屋。
       去岁兵过疆,强令充夫役。堂上遗舅姑,盎中无斗粟。索租谁应门,催科乱手脚。
       膝下累此几,今年才五六。不敢计宗嗣,愿卖做童仆。苟得換鹰洋,强能奉米菽。
       偿债与完粮,未免衙门辱。边说徐徐行,低头见儿哭。儿且解伤心?但苦腹饥馁。
       朔风西北寒,败者委沟壑。官阀倚楼看,煮酒方行乐。

       顾隽卿:见前注

       乡下妇,携儿长街鬻。自语少人听,滴泪满鹑服。夫主业耕种,良农治家屋:一个衣着破烂的农村少妇领着五六岁的孩子进城,边走边哭说自己是良家妇女,要将亲生儿子卖掉。
       鬻(音碧):出卖。
       鹑服:破烂的衣服
       夫主:丈夫。
       良农:善于耕种的农夫
       去岁兵过疆,强令充夫役:这位携儿长街卖子的乡下妇人说,她的丈夫去年被“抓壮丁”拉走了。
       夫役:又称工役。本指旧社会官府按照坊郭﹑乡村民户丁口多寡,或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二,进行征调丁夫,从事劳役的制度。而“强令充夫役”即国民党时期“抓壮丁”的普遍现象。
     【引史】
       民国26年(1937)7月,各县开始按照国民政府《兵役法》和行政院制定的暂行办法办理兵役。而权势之家和城乡富户,凭借各种关系上下勾结,弄虚作假,让其适龄子弟逃避兵役,致使“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的原则成为空话,以抽签确定服现役人员流于形式。
       国民政府为战争需要,常一年几征,并以额征、特征、加征等名目,层层下达任务,为完成征兵任务,各基层便开始“抓壮丁”。乡、保公职人员趁此机会敲诈勒索老百姓,只要交钱即可免除兵役。他们放出风声,随意说出应征壮丁数量,借各种方式透露“如要子弟得免,只有出壮丁米(一般5~10石)给我们雇请。”于是家境贫苦、应予免征的农民子弟便拉去顶替。
       乡、保人员想尽办法,神出鬼没,不分白天黑夜四处抓丁,抓不到青年就抓壮年,抓不到壮年抓老年,抓不到本保的抓过路行人,不服从者打死打伤。壮丁被抓到后,即五花大绑押到乡公所关押,待达到一定数量则用棕绳将几人十几人连在一起武装押运。
     (见广安市地志办材料:《 民国政府“抓壮丁”》)
       又见
      《邛崃孔明乡志.大事记》
       1927年4月,国民党21军、24军在土地坡拉夫,共达365人。
       1933年,国民党21、25、28军追击24军,各军在我乡境内拉夫、抢劫财物。
       1935年10月,为阻击红军,国民党政府在孔明乡征集青壮八百人,自带口粮、工具,砍树木、拆牌坊、土砖墙,在十里桥修碉堡三个。
       1936年冬,国民政府在我乡征集民工一百多人,自带工具,吃火米(注)和盐开水修建川康公路二郎山段,共58天,死亡八人。
       1939年10月至1940年秋,征调我乡民工300人左右,第一次修桑园机场。

       堂上遗舅姑,盎中无斗粟。索租谁应门,催科乱手脚:少妇说,家中还有公婆,坛子头没米了。因为丈夫被拉壮丁走了,催租收税的上门来时全家人手脚无措。
       舅姑:此处指公婆。
       盎:腹大口小,装粮食的坛子。
       索租:田税曰租。
       催科:催收租税。
       膝下累此儿,今年才五六。不敢计宗嗣,愿卖做童仆:少妇抚摸着五六岁儿子的头说,现在他成为生活的累赘,不指望他传宗接代,谁需买去做奴仆吧。
       宗嗣:宗族继承人;子孙后代。
       苟得換鹰洋,强能奉米菽:万不得已,想将孩子換成鹰洋。
       苟得:不当得而得。
       鹰洋:当时在中国流通的墨西哥银圆。晚清民国年间,外国银圆输入中国者,属墨西哥鹰洋最多。据清.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墨西哥鹰洋》网络图片
      
1680314380505.jpg
       米菽:菽,豆类。米菽即半菜半粮。泛指粗劣饭食。
       偿债与完粮,未免衙门辱。边说徐徐行,低头见儿哭:少妇边走边哭诉,卖孩子目的是想用換得的鹰洋交租纳稅,以免被告到公堂。这时候,孩子也哭了!
       儿且解伤心?但苦腹饥馁:孩子哭的原因是饥饿,因为今天还没有吃过东西。
       朔风西北寒,败者委沟壑:孩子如果没卖成的话,这一家人结局是赶出家门用房屋抵债纳税,死后填沟壑。
       沟壑:指山沟,借指野死之处。
       朔风:指冬天的风,也指寒风、西北风。
       官阀倚楼看,煮酒方行乐:就在乡下妇哭诉地方的餐馆楼上,当官的正和军阀一起煮酒行乐看稀奇,好像与他们无关!
      【按】
       此诗反映了民国时期“抓壮丁”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旧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


 楼主| 发表于 2023-4-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饿犬行》民国.顾隽卿
       考注:凡丁
       小犬卧篱边,见人骤狂吠。主去屋园空,残羹谁馈赠?我非公治流,犬吠谁理会?
       继至访旧家,老妪亦含泪。让座复进茶,隐征陈琐碎。虽莫得亲详,颇中言外味。
       犬主本良农,耕食除官税。鼓腹作息余,哪思荣与贵。则之顺帝谣,饱暖苦无愧。
       嗟天亦姤人,祸弱欺无罪。前年哀父丧,去岁儿家坠。弟战死前方,韶龄未婚配。
       哀痛捣心肝,毛发变憔悴。忽值特工程,地保难私讳。点去弗敢停,三日劳殂废。
       妻哭去无音,下堂竟相背。我欲再诘言,笑声震邻里。邻里有豪绅,朝朝晏客醉。
       裂眦告出门,复遇民工队。回顾夕阳中,饿犬垂头睡。

       顾隽卿:见前注
       小犬卧篱边,见人骤狂吠。主去屋园空,残羹谁馈赠?我非公治流,犬吠谁理会:顾隽卿访友途中,遇见一只失去主人的小狗,不知有没有人可怜它给点残汤剩饭。
       公治:孔子学生公治长,传说懂鸟兽语言。
       继至访旧家,老妪亦含泪。让座复进茶,隐征陈琐碎。虽莫得亲详,颇中言外味:到世交的朋友家后,朋友的母亲接待了他,当问及朋友情况时,老人家有苦难言,说话吞吞吐吐。
       旧家:犹世交,即两家两代以上有交情。
       隐征:隐去事实,讳言情况。
       琐碎:很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事。
       犬主本良农,耕食除官税。鼓腹作息余,哪思荣与贵:朋友家世代务农,原本小康之家。
       犬主:指男主人。老人家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旧社会男人当家,妇女夫在从夫,夫死从子,故曰“犬主”。
       良农:1、善于耕种的农夫。2、占田较多的农民。
       官税:官府所征收的租税。
       则之顺帝谣,饱暖苦无愧:不料因为人正直,招来大祸。
       则之:以这为准则。
       顺帝谣:东汉顺帝末期的京都童谣。作者无名氏:“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历史典故》:顺帝时,大将军梁翼专权。太尉李固反对,被梁翼所杀,弃尸路边。而当时附和梁翼的胡广等人却被封侯。
       嗟天亦姤人,祸弱欺无罪:老人家仰天长叹:“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行却遇打头风。”
       嗟天:仰天叹息。
       姤人:招人忌妒、忌恨。
       祸弱:意为“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行忽遇打头风。”
       前年哀父丧,去岁儿家坠。弟战死前方,韶龄未婚配。哀痛捣心肝,毛发变憔悴:老人家说,前年公公才去世,去年三儿子因抗拒拉壮丁被打死,抗拒的理由是二儿子已经“三丁抽一”去抗日死在战场,牺牲时才十七八岁,按理说不应该再拉老三当壮丁。
       当问到朋友近况时,老人家更加悲伤,脸色变得很难看。
       抓壮丁:见《乡下妇》中“抓壮丁”注。
       家坠:家坠丧乱。
       韶龄:十七八岁的青年人。
       憔悴: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忽值特工程,地保难私讳。点去弗敢停,三日劳殂废:老人家悲痛地说:“地保明知我家两个儿子都死了,却有意为难大儿子,被强拉去修桑园机场,三天前就已经累死在工地上了。”
       特工程:【原注】指修筑飞机场。(见《顾隽卿诗存》208p)
       1993版《邛崃县志》〈桑园机场的兴建和扩建〉53p:“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在四川修建一批飞机场,加强空军基地建设,决定修建桑园飞机场,设立:特种工程管理处。”
       地保: 清朝和民国时期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
       私讳:此处指顾隽卿的朋友。封建时代,当家人的名字为:私讳。
       劳殂废:辛劳过度死亡。
       妻哭去无音,下堂竟相背:儿媳妇遭此巨变,一去不回头。
       我欲再诘言,笑声震邻里。邻里有豪绅,朝朝晏客醉:顾隽卿想再问一下其它情况,邻家忽然传出笑声,原来这个邻里即迫害她家的地保,地保和土豪劣绅勾结,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豪绅:旧时指地方上有声望但仗势欺人的人。
       诘言:追问、盘问。
       裂眦告出门,复遇民工队。回顾夕阳中,饿犬垂头睡:老人家闻听地保家传出的笑声怒不可遏,顾隽卿于是告别老人家。出门后又遇见一队拉去修机场的民工,再看那只失去主人的可怜小狗,饿得昏睡在窩里。
       裂眦:因发怒而眼睛睁得极大,形容极其愤怒的神态。《淮南子.泰族》:“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直冲冠。”
       民工队:服公役的民夫队伍。民夫:被征募服劳役的人民。

      【作品时代
背景】
       见1993版《邛崃县志》53p〈桑园机场的兴建和扩建〉(摘编)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在四川修建一批飞机场,加强空军基地建设,决定修建桑园飞机场,设立:特种工程管理处。四川省政府分令邛崃、大邑、崇庆、郫县、夹江、青神、眉山七县征集民工2.5万人,其中邛崃3000人,是年十月破土动工。
       邛崃分摊工程地段地势低洼,冬水田多,靠锄头扁担施工,劳动强度大,民工每天操作十多小时,于1940年8月工程告竣。
       1943年春,中美商定,由美国空军派出重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但四川的飞机场不适应重型轰炸机起降,因此决定扩建新津、桑园两个机场。同年12月,省内29县成立征集小组,紧急征调民工。
       参加扩建桑园机场的民工来至邛崃、大邑、崇庆、蒲江、丹稜、洪雅、名山七县,计8.6万人,其中邛崃2万人。于1944年1月开工,限期四个月建成,需用石量9万余立方米。
       民工代遇以食米计发,每个标准工1.2升(约4斤),由于层层贪汚,民工食不饱腹,监工、管理员动辄打骂,加之工程卫生条件差,缺医少药,病号日增,时有民工死亡。”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袭二首》民国.顾隽卿
       考注:凡丁
      【序】辛巳(1941)闰六月拂晓,闻警报披衣即起,敌机已临市空,仓皇疏散者势如潮涌。惊报至中午始解除。惊定之余而机格格声犹仿佛在耳。是日也,虽死亡二人,伤一人,而市民几为饿殍矣,因作二章。
       一、
       诗情惊鼓角,闻警兀萧萧。西土谁为虐?东亚自解嘲。
       豕蛇终在劫,鸡犬太平骄。渐得风声紧,搴衣欲渡辽。
       二、
       穷愁聊自慰,烽熢忒惊心。闭户畏天漏,垂堂测座箴。
       依然山水秀,难免竹林深。患汝何时戢?吾将泽畔吟。

       顾隽卿:(1913-1945)爱国主义诗人。1935年即奔赴成都参加爱国救亡活动,因沉疴在身,未能亲上前线杀敌,但他常常写诗高呼抗日,鼓励血性男儿报国奋身,从戎杀贼。
        
e2f5f4292d6cd6c495814d2302bec91.jpg

       他的《感时》诗:
       抗日高呼彻斗牛,中华版籍未全休。借将今日燃眉急,誓雪频年切啮仇。
       报国奋身求戳敌,从戎杀贼耻封侯。一身叱咤风云变,虎视龙居捣石头。
       捣石头:指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南京政府迁都重庆。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同时又写《七七事变六周年感赋诗》:
       抗战于今已六秋,男儿莫作杞人忧。生存百战开新局,奋斗一场为上谋。
       待扫虾夷归鬼窟,好请虎伥奠神州。堂堂大国争花发,计日和平解自由。
       按
       虾夷:指侵华倭寇。北海道古称虾夷。虾夷人是古代日本的族群之一。根据其地理分布分为东虾夷、西虾夷、渡岛虾夷、渡觉虾夷等。虾夷是指他们毛发长如虾须。
       归鬼窟:日本鬼子滾回虾夷!

       鬼窟:鬼之洞穴。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

      【诗题】空袭
       桑园机场始建于1939年,扩建于1944年1月。给以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遭到日本空军的报复,每当警报拉响,老百姓便都就地躲蔵。
       据调查
       1945年某日,日机飞到桑园机场上空欲炸毁美军机,见机场空荡荡的,于是胡乱地丢下一些炸弹飞走了。原来日机来临之前,桑园民众已齐心协力,将二十架美制重型轰炸机机推到机场边的一片楠木林中掩藏,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一场后果严重的空袭。
       1993版《邛崃县志》55p〈桑园机场的兴建和扩建〉:“桑园机场扩建后,美空军卡尔中校率领的B29重型轰炸机(时称超级空中堡垒)及其它战机,即以此为基地。最多时停放的B29飞机达20架。曾多次夜间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的八幡、门可、九州、东京等处的钢铁基地和工业中心;还对日本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以及在东南亚的军事设施实行穿梭轰炸,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顾隽卿另有《城头乌鸢.记日寇轰炸成都》诗,记录侵华日军在“成都大轰炸”中的一次罪行:
       笛呜呜,机穀穀,铁雷雨下地皮剥,火奋风掀鬼神哭。血肠挂树生者悲,芥视黄金销白骨。
       骨未收,喙怒张,翾飞列阵犬皇皇。城头坏屋荒凉地,半是乌鸢啄食场。
       大意:
       警报刚拉响,日本军机就飞到成都上空,投下的炸弹像下雨一样密集,以致剥掉了一层地皮。还来不及收尸,日机又急速飞来,连狗也仓皇地躲避,成都城成为乌鸦啄食的场地。
       按
       成都大轰炸:抗日战争期间,成都是日军空袭轰炸的重要目标。自民国27年(1938)11月8日日机首次空袭成都起,至民国33年(1944)12月18日,日寇先后对成都进行了31次大轰炸。期间共出动飞机921架次,投弹2455枚,造成5337人死伤(其中死1762人,伤3575人),炸毁房屋15208间。城内盐市口一带几成废墟,少城公园、猛追湾一带,市民死伤尤其惨重。

      【注释】
       诗一
       诗情惊鼓角,闻警兀萧萧:诗人的梦魂被战鼓和号角惊醒,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地在中国大地上横行。
       诗情:1、诗人的灵魂。 2、指诗人的梦魂。
       鼓角:军队中用来发出号令或报时的战鼓和号角。
       闻警:词出明.王稚登《闻警》诗题
       全诗
       交河十月水潺潺,虏骑秋高过黑山。六郡平时元近塞,一夫谁个可当关。
       云中太守须重起,日逐贤王未肯还。空抱平胡二三策,书生无计谒龙颜。
       兀:高耸突出。
       萧萧:形容马嘶鸣声。
       西土谁为虐?东亚自解嘲:德国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使欧洲各国蒙受灾难;日寇在亚洲发动的侵略战争,有中国人奋起扺抗。
       西土:泛指西方国家。
       东亚: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菲律宾等国家。
       豕蛇终在劫,鸡犬太平骄:侵略者始终在施暴,老百姓生活不得安宁。
       豕蛇:成语“封豕长蛇”意思是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施暴者、侵略者。
       终在劫:无穷尽的劫难。
       鸡犬太平:成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渐得风声紧,搴衣欲渡辽:局势紧张,百姓准备外出逃难。
渡辽:即远行。词出金代王寂《渡辽》诗:“我家河朔望咸平,飞鸟犹须半月程。尽道辽阳天样远,渡辽何况更东行。”

       诗二
       穷愁聊自慰,烽熢忒惊心:老百姓在日军空袭的警报声中提心吊胆地生活。
       穷愁:穷困忧愁。
       烽熢(音朋):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忒:意思是太、特别、非常。
       闭户畏天漏,垂堂测座箴:住在屋子中怕炸弹从天而降,坐在屋檐下怕瓦片掉下来伤到人。
       天漏:本抬暴雨,借喻炸弹从天而降。
       垂堂:意为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用以比喻危险境地。
       座箴:“天漏”和“垂堂”的成语可作座右铭警示。
       依然山水秀,难免竹林深:有人跑到竹林内躲藏。
       患汝何时戢?吾将泽畔吟:汉奸们什么时候停止向日寇奴颜婢膝?我这个失意人在此表达强烈愤慨!
       患汝:讽刺汉奸对日本皇军低头哈腰。
       后汉平阳曹世叔妻班昭,和熹邓太后赐号为:曹大家。皇后及诸贵人皆师事之。曹大家所作《女诫》列诸卷首,为教女者守则。如:卑弱第一……敬顺第三……曲从第六……
       戢:收敛、停止。
       泽畔吟:在湖泽旁边吟颂。形容诗人失意时所写作品。《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顾隽卿还有《战局日危长句代哭.读十一月六报有感》诗鼓励全民抗日:
       长衡柳桂告随沦,桴鼓宁无一气申。几见亡羊求馁虎?最杂扪虱话流人。
       皇皇五族惟添足,衮衮诸郎要奋身。自力更生留半局,当疑鵩鸟在承尘。
       其中
       长衡柳桂告随沦,桴鼓宁无一气申:南京沦陷后,长沙、衡阳、柳州、桂阳也接着沦陷了。
       桴鼓:鼓槌与鼓,比喻响应迅速。
       几见亡羊求馁虎:何曾见逃亡的羊求餓虎饶其性命而不死?
       几见:何曾见?
       亡羊:逃亡的羊。
       馁虎:饿虎。
       最杂扪虱话流人:摸着虱子,毫无顾忌地说背井离乡的日本鬼子。
       最杂,指人种最杂的日本人。
       扪虱:按着虱子,毫无顾忌地说。典出《晋书·王猛传》:“东晋王猛面见桓温,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流人:背井离乡的日本浪人。
       皇皇五族惟添足,衮衮诸郎要奋身:中华民族站起来,万众一心,前仆后继。
       皇皇五族:泛指中华民族。辛亥革命后称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五族。
       衮衮诸郎:年青人相继不绝,前仆后继。
       自力更生留半局,当疑鵩鸟在承尘:从头收拾旧山河,要防汉奸当道。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消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样一来,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留半局:分别指西汉和东汉第十二个皇帝留下的残局。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东汉的都城在洛阳,借指民国政府的首都南京和陪都重庆。
     “留半局”词出《佚名诗》:“十二帝东十二西,天留半局待英雄,骑牛逐得中原鹿,莫怪冯侯不论功。”
        鵩(音服)鸟: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比喻奸佞。
        承尘:屋顶的天花板叫:承尘。

 楼主| 发表于 2023-4-5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鼻子》民国.顾隽卿
       考注:凡丁
      【序】
       俗呼欧美人为高鼻子,以其隆准(鼻尖)若鹰也。明.李梦阳诗有“高鼻胡奴入汉关。”因以为题。
       明.李梦阳《帝京篇.高鼻胡奴入汉关》
       高鼻胡奴入汉关,皂旗千队射雕还。君看万古昏星月,洗出中华叠翠山。
       李梦阳:(1473-1529)字献吉,自号空同子。陕西庆阳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 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
       瑾诛:被诛杀之后得到平反,按照原来的级别制度给予安葬和祭奠。

     【诗】
       家鸡藏,野鸡死。城中竟住高鼻子。来去踪迹迅如风,接吻抱腰失廉耻。
       或系耳闻或亲见,体具魁梧阳更健。腥膻个个有胡臊,蜂虿之毒尤难犯。
       一人言,十人问,市俱闻,乌足信。君不见重洋访美蒋夫人,怀璧归国多文明。

       家鸡藏,野鸡死。城中竟住高鼻子:良家父女怕“高鼻子”而躲着,“高鼻子”便进城嫖娼,娼妓们只能接待。
       家鸡:1、喻指妻。 2、喻指亲生子女。
       野鸡:暗妓私娼,尤指沿街拉客的。
       来去踪迹迅如风,接吻抱腰失廉耻:“高鼻子”因有军纪约束,来去如风,一见娼妓就抱着亲吻,不像中国人那样知道羞耻。
       廉耻:廉操与知耻。
       或系耳闻或亲见,体具魁梧阳更健:外观上,“高鼻子”身材高大,听说阳具很大。
       腥膻个个有胡臊,蜂虿之毒尤难犯:诗句说,“高鼻子”因食性不同,身上散发出的体味特殊,男女之欢时会犯难。
       腥膻:牛、羊肉刺鼻的气味。
       胡臊:像尿或狐狸的腥臭气味。
       蜂虿之毒:比喻恶物虽小,但能害人。
       一人言,十人问,市俱闻,乌足信;大家都这样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乌足信:何足信。
      【按】
       1993版《邛崃县志》〈桑园机场的兴建和扩建〉55p:“……美军来邛后,虽有军纪约束,但也有少数士兵酗酒滋事,调戏、奸污妇女,在群众中留下不良影响。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美军撤走时,一些士兵将桑园民间少女带走。八十年代中美建交后,始有个别在美的该乡妇女寄信回乡,询问亲属。”
       君不见重洋访美蒋夫人,怀璧归国多文明:这联诗颇具讽刺意味!
       蒋夫人:指民国总统蒋介石的“第一夫人”—宋美龄。
       怀璧归国:成语典故。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蔺相如诸大臣谋……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摘引】
       纪实《1943年宋美龄访美7个月 名声急剧而下》2023-02-27 22:23
       美作家:她爱装女王。
       1943年11月,宋美龄秘密踏上了美国之行,为中国抗日争取援助。
       她的行程安排得非常满,一边盛装打扮参加各种宴会,一边到处采购高档羊毛面料、成衣、鞋子、皮草大衣等。
       她的疯狂消费当然逃不过一直关注着她的美国记者们。
       宋美龄回国的时候,美国是派军用飞机为她保驾护航的。她携带的大量行李要在阿萨姆转移到其他的飞机之上,因要飞驼峰航线,必须保证乘机者的安全。
       美国士兵在机场一件件搬运她的行李箱,不小心摔了一口箱子,满满当当的箱子根本不经摔,箱子一裂,化妆品、内衣全部倒了出来,甚至还有一大包一大包的零食。
       美国士兵见此情景异常气愤,现在战事正是紧张的时候,给宋美龄送大量行李本身就让他们心不甘情不愿。之前已经有不少美国飞行员,为了将物资送到中国而牺牲,而所谓的“亚洲第一国母”—这个来美国求援助的蒋夫人,竟然用军用飞机装零食!
       宋美龄在抗战时期的这次访美活动,曾被中外媒体大肆赞扬,美国报媒称她是“抗战夫人”。宋庆龄更是以妹妹为荣,曾这样高度评价:“她为中国做了最广泛的宣传,中国必须为此感激她!”

       而实际上,在美国和宋美龄接触过的人,上到官员下到白宫的服务人员,都留下了不太美好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厌恶。
       1942年11月到1943年6月,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特使,前往美国访问,在美国留了7个多月。
       他们将宋美龄描绘成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是蒋介石的患难妻子,是和平的使者,调停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
       在美国人的固有印象之中,蒋介石就是军阀出身,连英语都不会讲。但宋美龄受过美国教育,不仅英语说得好,还信基督教。
       她曾说过:“The only thing Oriental about me is my face。”( 我身上唯一具备东方特点的就是我的脸。)
       这7个月,宋美龄周游全美,在美国国会等诸多场合发表演讲,还回到了母校威尔斯利学院参观,在美国掀起“宋美龄旋风”。
       而美国人完全高估了宋美龄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很快,美国社会出现了对宋美龄批判的声音。
       奢侈傲慢令白宫反感
       最重要的是,在这7个月里,宋美龄本人没有表现出谦虚的姿态、民主的态度和想要改变这个国家的决心。
       宋美龄在出访美国期间,罗斯福夫妇极为重视,也相当热情,让她直接住进了白宫里面。
宋美龄搬进白宮时兴师动众,单单是衣服,就有十几箱。

       宋美龄到底有多少件旗袍,现今无人能统计出来。她的老裁缝一年到头只有除夕一天休息,其他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做衣服,而且只为宋美龄一个人做。
       大小官员们送宋美龄的都是绫罗绸缎,她在美国每天穿不同的新衣服,戴不同的奢侈首饰,鞋子前后镶嵌着珍珠和玛瑙……
       这些都让美国的人对她所说的国家贫困产生质疑。这是一位身陷战火的国家的“第一 夫人”吗?
      1943年2月,嗜烟如命的宋美龄,从英国订购了一批香烟,她打发人去找白宫方面,希望美国能对这批香烟免税。因为战争原因,这批香烟在路上耽搁了很久,卸货又晚了几天,宋美龄让随从不停打电话向白宫追问。
       这件事被美国的媒体报道之后,宋美龄在他们心中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华盛顿邮报》甚至评论说:“当这个国家的人民还在饿着肚子抗击敌人时,他们的第一夫人却在万里之外享用飞机运来的免税香烟。”
       白宫内的工作人员是最接近宋美龄的一批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对宋美龄产生了反感。
       宋美龄在白宫的卧室之中是有电话的,也有召唤铃,如果她有任何需要,使用任意一种方式,工作人员都会迅速赶来。
       但宋美龄偏不喜欢用这个,而是坚持用她在国内的方式,每次需要服务的时候,都会站在门口拍手召唤。
       这种行为在旧中国可能没有多么突兀,但在白宫工作人员看来是非常让人不适的,这是旧时代主子召唤仆人的方式。
       宋美龄这种高人一等的生活习惯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国民政府已经下令禁止民众在公共场合抽烟,但宋美龄照抽不误。
       在宋美龄官邸效力多年的副官曾经说:“我所了解的宋美龄, 是一个洋化、强悍、好享受、爱权力的贵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3-4-8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工》民国.顾隽卿
       考注:凡丁
       麦已黄,秧未插,田户隐深忧,加工更紧急。
       有冤有苦说不得,初征少壮继老弱。揽去床头金,割去心头肉。
       肉尽不教哭,遑论肥与瘦。轻担重担一肩挑,全家吞声走于役。
       加工急,百姓面黄心颇赤。
       东胡如火复如汤,举国摧枯财物竭。闻得当局吁远阍,天门騞然忽双辟。
       加工急,十里平原已嫌窄,寒袄燥湿沮洳浸,地保为监两腿折。
       快努力,莫休息,工得完,秧待插,齐拼流汗与流血。
       吁嗟乎,此何时?君不闻,胜利之前夕。

       顾隽卿:(1913-1945)爱国主义诗人。1935年奔赴成都参加爱国救亡活动,因沉疴在身,未能亲上前线杀敌,但他常常写诗高呼抗日,鼓励血性男儿奋身报国杀贼。

       麦已黄,秧未插,田户隐深忧,加工更紧急:农民眼看就要抢种抢收了,但必须马上完成下达的加工任务。
       加工:包括军粮的深加工,如干粮和皮蛋、醬品,以及服装鞋袜等军需物资。
       笔者调查
       1、文君街的孟相成“德生园醬园坊”(今市委驻地)就曾为国军生产皮蛋和醬菜,建国后继续为解放军生产军需品;
       2、南河坎一个曹姓人,人称“曹櫑子”,也曾为国军专门加工作为军粮的方便食品—火米。其加工方法是将黄谷煮熟、烘干,之后用木片捆扎的“櫑(音累)子”除去谷壳作为携带上战场的干粮。大约是邛崃人不喜食北方面食的原因。
       有冤有苦说不得,初征少壮继老弱:邛崃老百姓深明大义,不论年龄纷纷从军抗日。
       揽去床头金,割去心头肉:留在后方的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支援抗日。河南唱豫剧的常香玉用义演所得购买一架飞机支援抗日。而邛崃县水口乡彭家营的保长彭天禄,也捐出夠买一架飞机的银元,蒋介石为其题《天下第一保》匾。
       肉尽不教哭,遑论肥与瘦:面对入侵的日寇,只有把他们彻底消灭!
       肉尽:成语“担中肉尽”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喻意为:彻底消灭侵略者。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遑论:不消说。
       轻担重担一肩挑,全家吞声走于役:老百姓深明大义:没有国,哪有家?因而都忍辱负重,积极参与抗日行动。
加工急,百姓面黄心颇赤:加工任务紧急,老百姓虽然面黄肌瘦,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个个赤胆红心。
       东胡如火复如汤,举国摧枯财物竭:由于日寇的侵略,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致使国民经济萧条。
       东胡:历史上东北亚一支族属的名称。诗人借喻东洋、东夷、倭寇、日寇。
       抗日儿童歌曲《只怕不扺抗》为笔者小学音乐课歌曲,歌词中即有“东洋”一词:
       吹起小喇叭,达的达的打。打起小铜鼓,得隆得隆咚。
       手拿小刀枪,冲锋上战场,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
       不怕年纪小,就怕不抵抗,就怕不抵抗!
       还有一首《大刀进行曲》反应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局面,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机关单位还在传唱。
歌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是工农的子弟兵,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我们团结一心勇敢前进,把它(日寇)消灭!把它消灭!!冲啊!!!
       闻得当局吁远阍,天门騞然忽双辟: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呼吁援华抗日,很快就有军用物资飞机和飞虎队战机,经驼峰航线飞到桑园机场。
       驼峰航线: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为打击日本法西斯起到重要作用。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云贵高原后到四川省。全长500英里,平均海拔5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群的峰背故名。其中一个“驼峰”海拔7000米,高度高于当时美制飞机最大爬行高度,发生过多起撞机事故。
       吁远阍: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请求援助抗日。
       騞(音忽)然: 疾速、突然。
       加工急,十里平原已嫌窄:邛崃老百姓紧急生产的各种物资,堆满了桑园机场的空隙。
       十里平原:桑园机场纵深十里。
       寒袄燥湿沮洳浸,地保为监两腿折:前方子弟兵初春出川抗日时,穿的是草鞋,称为“草鞋军”,虽然对敌作战英勇顽强,屡立奇功,但是他们缺乏衣服和鞋子,难以适应北方寒冷气候。地保们为执行政令,组织老百姓紧急加工生产衣服、鞋子而跑断了腿,特别是千层底的布鞋,要动员所有妇女参与勒鞋底。
       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共出军350万,伤亡达三十万之多。
       网络图片
        
1680865944660.jpg
       沮洳浸:低湿的环景。
       快努力,莫休息,工得完,秧待插,齐拼流汗与流血:大家加油啊,前方将士在流血,后方人民加工任务完成后,还要抢收小春抢栽水稻而流汗。
       吁嗟乎,此何时?君不闻,胜利之前夕:诗人在生命晚期感知,当全民参与抗日时,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
吁嗟乎:表示有所感。

       紧接着,顾隽卿写了一首《小病》诗:“小病如遇劫,春城老杏花。渐因愁夜雨,每觉误年华。时事看浓雾,乡情着薄纱。哀今失公道,生亦困龙蛇。”
       不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正式签署投降书时,顾隽卿先生尚在世否?!

      【按】
      《顾隽卿诗存》选注到此结束,感谢诗人为今天的年青人们,留下那些民国邛崃史!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赠黄绍祥》现代.魏尧西
       考注:凡丁
       爱读醜斋録鬼薄,才人强手业岐黄。能为净末丒生旦,妙用君臣佐使汤。
       公论千家推药石,婆心一片是慈航。填词莫道风云扫,时有佳篇压锦襄。

       魏尧西:(1917年4月-1998年11月)四川邛崃宝林乡魏河扁人。早年就读私塾,乡中呼为神童,就读邛崃县中,继而游学成都,先后于成都建国中学、大邑文彩中学与新都师范学校任教。1958年以历史反革命罪开除公职,八十年代落实政策。
先生博雅清通古典文学,对陶瓷史、中医史,均有精深研究,于戏剧史著力尤甚。1993年《宋杂剧金院本新证》完稿,〈自序〉:“是编资取,务在新知与新材料。故题曰:宋杂剧金院本新证。”1994年刊出油印本,2022年10月,其子邓小军整理出版。
       该书以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相结合,并结合自身观摩戏剧的深厚修养,系统地讨论了宋金戏剧史、宋杂剧、金院本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学术创见。
       留世有《魏尧西文选》、《别鹤琴操诗词集》、淸.王培荀《听雨楼随笔》点校、《李清照年谱》、《邛窑志略》、《邛崃县文物志》等,并参与1993版《邛崃县志》的编纂。
       另有《访邛雅驿道遗址》、《唐代邛雅驿道上的重大军事活动和商业运输》、《南方丝绸之路邛雅段古驿道遗址》等大量考证川西人文古跡历史的文章见诸报刊。
       《魏尧西先生像》
      
a192b2e9081aa83b4c0e7881db7cccc.jpg
     (引自佚名作者《祭临邛先师魏尧西先生》文 )
       注
       邓小军:魏尧西次子,1951年生于成都,从母姓。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诗题中的黄绍祥
       黄绍祥:(1911—1963)字悟吾、号节庐,平乐镇人。先后在双流县维新小学、邛崃平乐镇小学、云吟女中、蜀才中学、敬亭中学、邛崃师范、以及省立邛崃中学任教。讲授算术、语文、历史、地理、代数、几何、三角、生物、美术、音乐、劳作,乃至英语。
       因其通经史、工诗文、晓数理、明医术、擅丹青、顾音乐,又曾新编川剧《魁星卖笔》剧本,讽刺旧社会的腐败黑暗,被世人誉为“多宝道人”。据传,解放前美国人曾预付巨资,欲购买先生死后头颅,以研究其为何身怀众多绝技。
       一九五七年“反右”时,被错误“内定”为“右派”。
     (引自黄世明、黄亮永《忆黄绍祥先生》文)

     【诗考】
       爱读醜斋録鬼薄,才人强手业岐黄:魏尧西视黄绍祥先生为良师益友,过从甚密,十分赞赏黄先生人品。此联诗赞扬黄绍祥是天才,兴趣广泛,不仅业余创作川剧,还钻研中医学。
       醜斋录鬼簿:元.钟嗣成(约1279-1360),号醜斋。曾多次参加“明经”考试不中。于是杜门著书《录鬼簿》,高度评价有才华的戏曲家是“不死之鬼”、“虽死而不鬼者。”该书为元代戏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才人强手:技艺高强的人。
       岐黄:指中医始祖黄帝和岐伯。后来用“岐黄”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能为净末丒生旦,妙用君臣佐使汤:此联诗说黄绍祥先生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及疑难杂病,由于屡起沉疴,名噪远近,病家相互推介,有时在课堂上课,病家便在教室外守候。校方破例应允先生中午休息时在南街《济通》药铺坐堂应诊。
       净末丒生旦:本指戏曲中的五大行当。借指中医处方配伍。
       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为方剂学术语,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公论千家推药石,婆心一片是慈航:病患者及其家属有口皆碑,说黄绍祥业余行医不收脉理钱,有时在街上被病人拦着为之诊病,因没有纸笔,先生便问清病情、地址,回家后开好处方叫小儿分别去送,并叮嘱:“不准问人家脉礼(方言:即处方费)!”
     【见黄世明、黄亮永《忆黄绍祥先生》文】
       慈航:佛教用语。指以慈悲心普渡众生,出生死海,有如舟航。
       填词莫道风云扫,时有佳篇压锦囊:黄绍祥先生时将诗词佳作珍藏,文革之初被家人付之一炬,仅存一联一诗。(参见下篇:黄绍祥《为庆祝抗战胜利作对联》考注)
       锦囊压轴:成语。将佳作用玉轴装裱后藏于锦囊中。指对书画作品的珍爱程度。

       1963年,黄绍祥与魏尧西皆身处不公正待遇之中,当黄绍祥先生辞世时,魏尧西先生仍作《哭绍祥》诗沉痛悼念:
       切磋痛失它山助,惊厥难求秦赿医。
       欲向江头焚笔砚,海天从此赏啬薇。
       其中
       惊厥难求秦赿医:黄绍祥先生辞世后少了一个儿科良医。
       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小儿常见疾病,可危及患儿生命,或使患儿遗留严重后遗症。
       曾有一对夫妇抱着患急病的小儿到某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人都没气了,医不好了。”夫妻俩哭哭啼啼地走到鼓楼口,一位热心人建议:“黄老师医术好,你快抱去找黄老师给看一下嘛。”夫妻俩急忙抱着孩子找到黄先生,经仔细检查后说:“还有救!”于是赶快开好处方。一段时间后,夫妻俩抱着孩子来向先生表达谢意,并送给先生一张小孩病愈后胖嘟嘟的照片。
     【引自黄世明、黄亮永《忆黄绍祥先生》文】
       秦赿医:扁鹊(前407-前310年)本姓秦,名越人。号:卢医。又号:扁鹊。与《禽经》中“灵鹊兆喜”说法有关。比喻医生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带来喜讯。后指医术高明的医生为:“华佗再世,扁鹊重生。”

       〔《别鹤琴操诗词集》(油印本)中的〈赠黄绍祥〉及〈哭绍祥〉诗〕
       微信图片_202304011648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赠黄绍祥》诗中:“时有佳篇压锦襄”应为“时有佳篇压锦囊。”

 楼主| 发表于 2023-4-1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庆祝抗战胜利作对联》现代.黄绍祥
       考注:凡丁
       德意日于兹投降,想当年东吠西嚣,毕竟轮流归瓦解;
       英美苏与我联合,当此际南安北定,居然结果见成城。

       黄绍祥:(1911—1963)字悟吾,号节庐,平乐镇人,1957年前的邛崃县政协委员。
       1938年,黄绍祥毕业于“宁雅师范学校”,先后受聘于双流县维新小学、邛崃平乐镇小学、云吟女中、蜀才中学、敬亭中学、邛崃师范、省立邛崃中学任教,曾任邛崃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分别讲授算术、语文、历史、地理、代数、几何、三角、生物、美术、音乐、劳作,乃至英语,每课皆精。在教授生物课时,曾经一边面朝着学生讲课,一边背朝黑板,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讲课涉及的植物或动物,常引起学生们惊叹。
       先生在乐器方面亦很在行,尤擅箫笛与风琴。一日,一位年轻音乐教师在校内当众演奏风琴,博得学生们阵阵掌声。恰巧先生路过,有学生要求先生演奏一曲。先生爽快应允,反向坐在风琴前反手演奏一曲,顿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先生博学广闻,才思敏捷,具超群之智慧。因其通经史、工诗文、晓数理、明医术、擅丹青、精音乐,世人誉为“多宝道人”。据传,解放前美国人曾预付巨资,欲购买先生死后头颅,用以研究其为何身怀那么多绝技。
       1942年元旦,黄绍祥与诗友顾隽卿、魏尧西等人在西街“云吟女中”席间唱和。顾隽卿称先生豁达多才,赋诗云:
       华烛筵开小阁东,奉梅独逞故年红。已惊乐事添新岁,更喜多才拜下风。
       名播满城传叔度,酒香同日醉元龙。勿倾肝胆论时辈,共剪哀梨一样工。
       其中
       叔度:东汉.黄宪(109-156)字叔度,号征君。汝南慎阳人,著名贤士。
       元龙:东汉.陈登(163-201)字元龙,江苏下邳人。曹操谋士,加伏波将军。
       哀梨:汉代秣陵人哀仲,所种之梨,果大味美,时人称为“哀梨”,后用以比喻流畅俊爽的文辞。
       1957年“反右”时,黄绍祥被“内定”为“右派”,工资随之降级,导致生活十分拮据,外出时常一身粗布旧衣,脚穿草鞋,手里捏着一个玉米馍馍,一边走一边啃。
       1963年先生病故,1981年县委组织部出具“甄别”通知。
       《小记》
       一九六二年某日,先生叫小儿一起到南门外孔明公社,去向一户姓简的农民讨债,以解燃眉之急。赶到那户农家时,主人紧张地跑出来拉着先生的手说:“黄老师,快到屋里坐!”进屋后但见债主家徒四壁,先生笑着对他说:“我今天来主要是想把我们的账一笔勾销,从此不再提了!”主人当时感动得哭了起来。
       回家途中,先生对小儿说:“对人要有爱心,不要斤斤计较,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苦日子不会太长的。”并随口吟出一副对联:“世界局势,东风压倒西风;历史车轮,后代超过前代。”
       先生曾在《四川日报》、《工人日报》、《体育报》等报刊上发表如:《说梦》、《夏日话蝉》、《食菌和毒菌》、《给菊花新品种取名》、《萤》、《药酒》等科普作品,另有《数学猜解》、《各种教材及教学法纲要》、《生物适应性》、《验方一束》、《医案》、《魁星卖笔》(讽刺旧社会的腐败黑暗)、读书笔记等,惜皆在文革中付之一炬,仅觅得一幅联一首诗。
       其中《悲秋》诗曰。
       月明如水照书窗,远寺钟声断续撞。
       寄语枫枝稍待我,且留红叶到明朝。
       《黄绍祥先生像》
        
1680926650793.jpg      
     (以上引自黄世明、黄亮永《忆黄绍祥先生》文)

【对联考】
       上联
       德意日于兹投降,想当年东吠西嚣,毕竟轮流归瓦解: 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后英、法对德宣战,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在总共长达十四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中,德国、意大利、日本先后战败。
       德意日于兹投降:1943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战败。同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经过长达八年的国共两党合作艰苦抗日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想当年东吠西嚣:指1931年,日本鬼子像一群饿狗侵略我国东北领土。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政策,还叫嚣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后,英、法对德宣战,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毕竟轮流归瓦解:(见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记载)
       1945年8月6日,美国军机从新津机场起飞,在日本广岛投掷代号为“小男骇”的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上午,中国战时陪都重庆举行了庆祝大会和游行活动。9月9日9时,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受降签字仪式。

       下联
       英美苏与我联合,当此际南安北定,居然结果见成城:在英、美、苏的支持、援助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英美苏与我联合:(见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记载)
       1941年12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抵达华盛顿,在召开“重庆联合军事会议”的同时,讨论全球局势。会议确认:战争的主要敌人是纳粹德国,同时认为:反击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战争,同样是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精神,规定该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当此际南安北定:八年艰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收复了沦陷的东北三省和台湾领土,全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后话】
       接下来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着解放西藏,全国社会秩序安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居然结果见成城:中国人民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尊严。
       但是
       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总人数高达5500万。其中军人3200万;约有3500万人负伤;4500万人被捕或放逐。
       其中,中国军队伤亡2,050,000人。平民伤亡人数17,000,000以上。
       成城:用血肉筑起的长城。词出聂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冠顶山.三首》佚名
       考注:凡丁
       口述:黄树明 邓大友 杨本遇
       一、
       雅州一脉吊临邛,横有烂田二三丘,西河南河朝海水,鹤林文笔锁咽喉。
       中间铁牛镇九州,还用冠顶做枕头,如果哪个来葬到,保他代代出王侯。
       二、
       雅安一脉吊临邛,吊到烂泥二三丘。左有西河锁斗口,右有鹤林锁咽喉。
      上有冠顶做枕头,下有文笔作案头。谁人葬到这处地,儿子儿孙出王侯。
      三、
      雅安一脉吊邛州,吊在邛州烂泥沟。前有金牛对竹叶,后有黄鹤做枕头。
      右有文笔锁水口,左有鹤林镇九州。如若有人得此地,儿子儿孙做诸侯。

     【注】
      黄树明、杨本遇、邓大友:各为原十方堂村及土陶村村民。2016年,笔者调查十方堂历史时分别认识。其中:黄树明家住陈巷子,公社化时曾任十方大队大队长,调查时年86岁;杨本遇家住十方堂的严坝,调查时年84岁;邓大友为土陶村村民,家居土地坡上,调查时年83岁。

     【诗题】冠顶山:在十方堂邛窑遗址公园以南的胡山碥,有一座山头因形如头冠,故名:冠顶山。山上原先有一座古寺,名叫:冠山寺。与鹤林寺、竹叶寺、云居寺齐名。又与竹叶寺同时期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而未经修复。寺内原有砖塔一座,数年前尚可辨识塔基残址,并留有残砖,是否有地宫不得而知。
       杨本遇说:“冠山寺是上志书的。”查清.嘉庆《邛州志.诗卷》1209p,有明.张石塘《九日登冠子山》诗,末联诗为:“把笔为纪登临时,壬寅之年九月九。”
       传说
       古代有一位风水师(注),根据地下“脉气”的走向,自南而北追寻到土地坡一线的汪山扁(土旁,下同)、胡山扁,欲寻找一处最佳墓穴,称为“撵脉气”。
       据这位风水师说:他为了撵(追寻)这处墓穴,从雅安北上撵到邛崃的十方堂。大约这处墓穴点在一处沼泽中,要入葬很难,总之他没有详细透露,只是留下一首《勘舆》诗,在传颂过程中成为版本略异的三首诗谜。
       按
       堪舆:即风水。堪,天道;舆,地道。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风水师:也叫阴阳先生,为具备风水知识,受人委托对宅基地和坟地等地理形势风水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计算、规划、选择以及处理的一种职业。

     【诗考】
       因三首诗内容基本一致,皆传为古代风水先生留下的诗句,现进行混合考注。
       雅州一脉吊临邛,横有烂田二三丘:这处墓穴的脉气发源于雅州地区,墓穴点在附近有几个小土丘的沼泽中。
       按
       汪山脚下有一口古井名叫:桂花井。该井井口约2尺,井腹部约4尺,深约4尺,井壁用卵石砌成。与 “文君井”形状相似。该井水质极佳,过去每遇天干之年,周边州、县官皆来此取水用于求雨仪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临邛酒厂及南河公社数家乡办酒厂皆来此井取水作勾兑白酒之用。
       此井水源据说来自八十公里外的雅安,过去淘井人发现有井壁洞穴内涌出的砂粒,为雅安特有的暗红色沙子。井中不时出现雅鱼,下井捕捞则钻进井壁缝隙之中。可惜该井于2018年6月因开发房地产的需要,被开发商用砂石填埋。
       《桂花井口》拍摄:大石                 《桂花井壁》拍摄:大石
      
1681348479746.jpg     1681348507646.jpg   
       而冠子山前坝子中,有一块名叫“泉水烂”的烂田,烂田以北三、四百米处,有一个叫“龙凼子”的泉水,周边有几个土丘。池中泉水长年不竭,泉水每年皆用于灌溉稻田,农闲时,当地人常在“龙凼子”的沼泽中钓、捕到雅鱼(也有其它鱼类),但皆不知这种本地绝无的细鳞鱼为何出现于此!
       《雅鱼》网络图片
       雅安河特产,体形似鲤,鳞细如鳟,口感爽滑,肉质细嫩。
        
1681179039420.jpg

       查民国《邛崃县志》对“邛来山”的记载,似可理解雅安与临邛之间的地下,可能确实有一条地下水脉相通。
       民国《邛崃县志.卷首》18p:“邛者,山名也,水名也,部(落)名也,从邑工声。(而)邛是卬,崃当成来,两字皆误于元人,明与清朝沿误……”
       清.康熙《邛州志》39p:“邛来山,州治南八里。派自沉、黎之地(今汉源、荥经),直走千里,至州环抱为镇。”
       民国《邛崃县志》〈山水志〉87p:“邛来山,北来之山,至临邛之南五里而尽。地名土地坡者,即是邛来山之山麓。缃案:邛来山乃邛来大山,零高坡与邛来山九折阪相距甚远。”
       民国《邛崃县志》87p:“邛崃山自邛过笮(今汉源),北来之山,至临邛之南五里而尽,地名土地坡者即邛崃山之麓。”
       以上大意
       先秦至西汉的临邛县,区域包括今雅安地区,自隋唐以来,郡县以军镇并行,隋代的临邛郡,治所设在今雅安,管辖至西昌地区。
       而明代的上川南道开府邛州,领三州眉、雅、邛,以及八县、六卫、二司。范围广至四川西南地区,所以历代诗人歌吟邛州时,所描述景物和风土人情及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等,大大超过今人对古临邛地理范围的认知。
     【辅证】
       释者家住学道街54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城内居民盛行打压水井,当时家兄请人将钢管打至出水层时,接在盆中的第一管水中竟有几只通体透明的白色虾子游动!众人惊愕之余,分析钢管正好打在水脉上,而该水脉通西河,过去的西河又盛产虾子,当虾子卵粒随地下孔隙进入地下水网孵化后,因长期不见天日而通体透明。又,科学探测地下洞穴时,亦常发现白色透明的生物物种。

       左有西河锁斗口,右有鹤林锁咽喉:西河在地名石灰包处汇入南河。西河的右边有白鹤山镇压江边。
       斗口:中国古代建筑专业术语。即平身科斗拱坐斗,在面宽方向的刻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鹤林:指鹤林寺的山头。按,火井江以南的山,属于“邛崃山系”中的蒙山;火井江以北的山,属于岷山山系的雾山。
       民国《邛崃县志.山水志》84p:“古临邛之南百里而遥有三山,中为邛来大山,左为蔡山,右为蒙山。其北百里而遥有二山,左曰雪山,右曰雾山……”

       上有冠顶做枕头,下有文笔作案头:冠顶山在十方堂南边的胡山扁(土旁)形如枕头;文笔山如筆架可供书案。
       冠顶:指冠顶山。冠顶山下原是一片烂田,曾经有农人插秧时用脚在烂泥中探到过一段石梯,可能是登上冠山寺的石梯坎,更有可能是南河故道的一处码头。
       据说“龙凼子”的泉眼旁边一块名叫“泉水烂”的烂田中,有一扇水碾磨坊中的大石磨,亦说明南河故道在此一线。
       又,1958年,全县数个公社在此挖取泥炭做肥料时,曾挖出许多堆积的竹木,也说明南河故道曾经在此。
       文笔:指文笔山。文笔山原名:南山。山顶的塔原为石塔,始建年代不晚于明代,清.道光复建时改为砖塔。

       前有金牛对竹叶,后有黄鹤做枕头:这处墓穴点在金牛庵和竹叶寺之间,后边是封营的黄鹤山,黄鹤山因有古庙黄鹤堂,故名。
       黄鹤:指黄鹤堂。清.嘉庆《直隶邛州志》291p:“在州西南七里。明进士任常州府知府黄得贵遗宇,僧鉴随始建寺名。”
       金牛:指始建年代不晚于汉、晋的金牛庵。
       竹叶:指始建于晋的竹叶寺。位置在原电机厂,该庙毁于明末张献忠剿四川。
       民国《邛崃县志.寺塔桥渡》110p:“城南二里为南河南……山边有竹叶寺,河边有金牛庵,皆古庙也。”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山川》39p:“古城山(今称五面山)州治南七里。《方與记》:山麓有铁祖祠,铸铁之家皆祀之。”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临邛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祠。汉文帝时,以铁、铜山赐(与)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赀(资)累巨万亿,邓通钱亦布天下。则是卓之富,又借之于邓也。”
       以上记载,既说明“铁祖祠”始建年代不晚于魏晋,又辅证了《史记》:卓王孙将“铜官山麓买为陶铸之所”以后“通假民卓王孙”之手铸造钱币的一段史实。
       通假民卓王孙:卓王孙每年交给邓通一千匹绢后,以邓通的名义生产“五铢钱”发行,之后在全国流通使用。
       假:从人从叚,叚,借也。
       另外
       1973年生产队在制药厂门前开荒种红苕,出土藏有八尊佛像的陶罐,装饰八条龙和蛙,状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推测金牛庵始建年代在汉晋时期,铁祖祠与之同年代。
       1957年,古金牛庵拆建为地方国营邛崃制药厂。现存的金牛庵为古庙残余部分,所供奉的:蜀王杜宇、川主李冰、蛮王孟获,解放初破除封建迷信和文革破四旧时,分别被当地村民藏于荒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村民供奉于石台之上,仍称:金牛庵。
       《金牛庵》
       蜀王(中)、川王(左)、蛮王(右)
        
1681349387974.jpg
       其中
       蜀王杜宇(又称:谷王)
      《华阳国志》〈蜀志〉记:“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川王李冰(又称:川主)
       先秦时期不仅兴修都江堰,还在什邡“凿瀑口,导洛水”入平原,后世名:朱李火堰。又凿开汉源县离崖的离堆,并且通正崇州文井江,以及临邛白沫江、火井江、南河,下至宜宾水道。
       以上水道原本是秦惠文王准备“乘大舶船以往”伐楚的战备水道,后来成为水上商道直达扬州。因李冰兴修水利造福于民,被川人尊为“川主”而敬祀之。
       民国《邛崃县志》〈山水志〉87p:“南河从流溯源,其水路皆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所通正开导……邛、笮(火井江和白沫江)导沫泄蒙,始于邛蜀守李冰。凡地志所称天台、相台、马崖、孤石、七盘、罗绳(即镇西山)诸山,皆是蒙山脉络。”
       夷王孟获(又称:蛮王)
       是三国时期夷人首领,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曹魏之前,为了后方安定,经过临邛,南征造反的西南夷,最后在孔明乡地名“躲兵槽”内,第七次擒获彝人首领孟获,之后又于“欢喜坡”再次释放,孟获有感于诸葛亮天威和仁慈而归附蜀汉,此后蜀地安定,临邛人于是又祭祀夷王孟获。
       孟获原本邛人。
       2016年,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在紧挨前进的高山镇“古城村”考古发掘出距今4600年的邛人所建古蜀国城址。史籍称为:邛都国。“临邛县”之命名,为临近邛都国之意。
       杨刚祥《蜀地印迹|高山古城:成都史上第一城》文摘要:“通过采集高山古城遗址大量土样标本进行浮选,考古人员初步鉴定为水稻、粟、黍等植物种属,并确定当时高山古城遗址的先民主要食用水稻和粟。”
       该文还曰:
     “高山古城遗址,是宝墩文化系列的八处古城遗址之一,虽然较前七处遗址发掘最晚,但年代最为久远,达4600多年。城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可以说,高山古城是古蜀文明之源,更是成都历史上的第一座城。
       高山古城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能直接地为进一步了解古蜀人的来历提供依据。通过考古发现,高山古城遗址遗物非常丰富,表明先民来源和组成的复杂性。”
     【按】
       邛都国在公元前315的先秦时期,迁到今蒲江县西来地方,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邛都国又被迫迁到今西昌地方降为:邛都县。邛都国的邛人,此后在各典籍中被称为“西南夷”,并以“夷”为姓,建国后改“夷”为“彝”。
       《彝族》网络图片
        
1681349756269.jpg

       引用蒲江文博宣传:
       1、《临溪县城遗址》
     “临溪县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白马村12组。南北朝时期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置临溪县。唐天宝末(756年)在此置“行嶲州”,大历四年(769年)正式设置嶲州,将邛州临溪、蒲江两县划属嶲州41年。
       贞元十三年(797年)唐军收复嶲州,嶲州迁回凉山州西昌市。太和三年(829年)南诏军队攻占嶲州,太和四年(830年)嶲州再度迁此,仍“以蒲江、临溪隶嶲州”。太和六年(832年),始移嶲州于台登城(凉山州喜德县泸沽镇)。”
       2、《2016年9月蒲江县发现战国晚期高等级大型船棺墓葬群》
       2017年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这一考古成果。据介绍,此次考古共发现60座墓葬。在已经发掘的43座墓室中,共出土了300多件铜器、漆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专家推测,这批墓葬极可能是蜀地最高权力机构派驻蒲江控制盐矿的高级官员们的家族墓地或聚落公共墓地。出土的11枚刻有神秘图案符号的“巴蜀印章”,将为解答古代蜀国是否拥有文字提供研究实物。此外,出土的“蜻蜓眼”饰品,也再度证明四川早已对外展开经贸和文化交流。
       《蒲江出土的部分巴蜀图语印章》网络图片
        
1681349934704.jpg
       又
       沐川《夷太平暨安人安氏墓志铭》载:“夷之先,鱼凫支子,割封沐川。秦并蜀,绝弗通。以汉唐,惟羁縻,以贵种自居其地。”
       再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山川》39p:“古城山,州治南七里……邛来山,州治南八里,派自沈、黎(汉源、荥经)之地,直走千里,至州环抱为镇。”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山川》312p:“古城庵,在州东六十里(回龙镇内),明.天启七年,邑人傅儒林舍宅为庵。”
       依据以上史料推知:
     “夷之先,鱼凫支子”的一支“邛人”所建的“邛都国”,或者说成都金沙人,曾经迁都于邛江(今称南河)以南的蒲江县西来地方。
       邛都国迁走后,在蒲江西来镇东南六里留下“古城山”地名。而相邻的邛崃市回龙镇境内,则有一处“古城庵”。
       清.嘉庆《邛州志.祠寺》312p:“古城庵,在州东六十里。明.天启七年,邑人傅儒林舍宅为庵。”
     【特别引证】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34p:“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周职方(掌天下地图及四方职责)以梁(古代九州之一的梁州)合(并)雍(州),其地为蜀国。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王置蜀郡,(古蜀国)地属(蜀郡)之。”
       晋《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注),地称天府,原曰华阳……四渎(河川)则汶江出其徼。故上圣则大禹生其乡,媾姻则黄帝婚其族……
       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关于金牛庵
       晋《华阳国志.蜀志》:“周显王之世,蜀王(指开明氏)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蜀王悦之,使请石牛,惠王许之。蜀遣五丁开道迎石牛。道成秦人寻路灭蜀。”
       所以,金牛庵初期祭祀蜀王杜宇,反映古蜀国灭亡历史。后来增加祭祀川王李冰和夷王孟获,极富地方文化特色,在四川乃至西南、全国都独一无二,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和历史研究价值,应当进行保护和重建!

       关于铁祖祠和铁牛
     《方與记》载:“古城山有铁祖祠,铸铁之家皆祀之。”源于卓王孙发明以水作动力,带动鼓风机冶铁炼铜的“水鞲鞴法”,此技术的应用,既降低了冶炼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力,故汉晋时期在铜官山麓始建:铁祖祠。此后“铸铁之家皆祀之。”
       卓王孙在进行冶铸的同时,还从事砖瓦和陶器生产,即史载的“卓王孙将铜官山麓买为‘陶铸之所’。”此后方才有南北朝至宋代的邛窑兴盛期。
       陶铸:《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指烧制陶器和铸造金属器物。”
       铁牛:分析当年卓王孙冶铁铸造铁钱或铁器过程中,遭遇战争或政治突发事件,工人慌乱离岗后,造成炉中铁液凝结。因铁的颜色呈水牛那样的黑色称为铁牛。2018年10月惊悉铁牛被盗。
       《被盗前的铁牛》拍摄:董伟
        
1681350435260.jpg
       又铁器的出现,对青铜器来说无异于一场革命。铁在制作农具、兵器、生活器具等方面皆优于铜器,故古人在铁牛旁边建:铁祖祠。1950年“铁祖祠”改建为民居。
     【按】
       北魏(386-451)高隆之任尚书期间,由于推广使用卓王孙发明的水力鼓风冶炼技术,被当地人尊为“冶铸老祖”,而发明水力鼓风炼铁的卓王孙,比高隆之早约六百年!

       如若有人得此地,儿子儿孙做诸侯:那位风水先生说:“这处墓穴很好,如果那个死者葬到此处,其后代会出高官。”然后又有一个风水先生说:“常言道天机不可泄漏,如今诗都说破了,没用了!”
     【按】
       笔者无意宣传封建迷信,只是借解读以上诗谜来说明:十方堂一带不仅是一处风水、风景宝地,更是临邛的历史文化根脉区域。在开发这片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时,应当光大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特殊价值!

       参见清.罗衡斋《川南第一桥图》所标注的竹叶寺、金牛庵、铁祖祠(铁牛旁)、邛崃山、铜官山(云居寺旁)等历史地名。
        
16813506986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季夫人》现代.郭沫若
       考注:凡丁
     【序】
       吊高何季叔平
     【诗】
      暮鼓东皋月,铮鸣何处家。
      天涯看日落,相思寄横霞。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集结《郭沫若全集》分为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
       民国时期任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等职。
       1949年首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 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品背景
       民国二年(1913),郭沫若与季叔平同时参加四川高等学府正科赴京考试,郭沫若自费留学日本;季叔平官费留学法国,回国后皆在国民党的政界、军界任职。1935年,季叔平英年早逝,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闻讯后,发电报致此首悼亡诗。

       高何季叔平:季宗孟(1889-1935)字:叔平。今邛崃市高何乡人。清.光绪庚子科(1900)秀才,获省附生。清宣统元年(1907)高等正科考试给举人科衔。
       民国二年(1913)参加四川省高等正科考试名列第二,奖官费留学法国。期间公举为:中国旅欧中国同学会负责人。获法学和政治经济学博士,法国政府授奖章一枚,著有《游法记程》等书。
       1918年,季叔平归国后任职于外交部。
       1922年,由外交部派驻四川交涉署任交涉员(注)。
       1922年,应学生刘湘之邀,任四川总司令部高等顾问 兼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
       1926年初,任刘湘二十一军高等顾问、督办参军、航空副司令 和重庆海关监督,主管通商、外交事务。
       同年6月聘任为:三军联合总部高等顾问。三军指24军刘文辉;28军邓锡候;2军田颂尧。
       四川坊间曾经流传:“三师九旅十八团,当不住何场一个交涉员。”
       1926年8月,在朱德、陈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党代表)的建议下,杨森(川鄂边防总司令、四川省省长)敦请季叔平全程参与当时震惊中外的“万县九、五惨案”之外交工作。
       1935年,季叔平病逝于重庆,英年46岁。
       (引自《民国实业家—季宗孟年谱》由唐文栋搜集  凡丁整理 )
      【注】
       交涉员:北洋政府时期,因办理与外国交涉事务的需要,于各省省会设特派交涉员,官署称为交涉署。由外交部特派,接受外交总长之命,受该省行政长官的监督,办理全省外交行政事务。

     【诗考】
       暮鼓东皋月,铮鸣何处家:傍晚时分,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听到日本寿昌山祗园寺中传来暮鼓之声,同时惊悉好友季叔平英年早逝的噩耗。
       暮鼓:成语晨钟暮鼓。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使人警觉醒悟。
       东皋月:东渡日本的中国僧人祗园寺中的月亮。
       清初,今浙江金华人蒋兴俦(1639-1694)字:心越。别号:东皋。
       东皋八岁时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后归隐杭州永福寺。清.康熙十五年(1676),经普陀东渡扶桑抵九州驻长崎兴福寺,后应水户藩王德川光国迎请,为新建的寿昌山祗园寺主持,成为曹洞宗寿昌派开山祖师。
       东皋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擅长音乐。是自唐.鉴真东渡以来,对日本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东渡日本时携带七弦古琴三张,其中“虞舜”琴现存东京博物馆。《日本琴史》云:“琴学盛于日本,宝师(东皋)之功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94)九月三十日东皋圆寂,舍利分葬于清水寺、达摩寺,碑铭曰:“寿昌开山心越大和尚之塔”。
       铮鸣:敲击铮的声音,铮圆形如铜锣。唐.张籍《祭韩愈诗》:“顷息万事尽,感情多摧伤。旧茔盟津北,野窆动鼓铮。”
       何处家:双关语。
       1、指季叔平祖籍地—民国时期的邛崃县何家乡。历史上高兴乡和何家乡共赶一场合称:高何。1955年高兴乡和何家乡合并成高何乡。(见1993版《邛崃县志》888p)
       2、指路途遥远。
       词出宋.沈端节《菩萨蛮.春山千里供行色》:
       春山千里供行色。客愁浓似春山碧。幸自不思归。子规心上啼。
       芳意随人老。绿尽江南草。窈窕可人花。路长何处家。

       天涯看日落,相思寄横霞:郭沫若在日本获悉季叔平逝世的噩耗时在下午,他遥望中国的方向写下《致季夫人》诗,并用电报发送给季夫人表达哀思。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距离很远。
       横霞:意为傍晚时分。指郭沫若在日本遥望中国方向天空的晚霞。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1、“2军田颂尧”应是: 29军田颂尧;2、陈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党代表)应是:(时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4-16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句联》现代.郭沫若
       考注:凡丁
     【题款】恭义先生 嘱
       集联
       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落款】郭沫若 知

       郭沫若《集句联》供图:何成志
        
1681604403600.jpg
       郭沫若:(见前注)

      【背景】
       1935年季叔平逝世后,季叔平的表侄儿黄恭义 和 郭沫若侄儿郭培谦共同帮助季夫人照管其家业。
       1938年,郭沫若从日本归国落脚重庆,从事抗日民族的救亡运动,寓居领事巷2号季叔平公馆至1941年,期间由黄恭义照料其生活。
       郭沫若为宣传抗战,白天常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在季叔平公馆聚会,夜晚便奋笔疾书撰写学术文章,并由郭培谦誊写。
某日,常在郭沫若身边伺候的黄恭义买来宣纸,请郭沫若留下墨宝,郭沫若欣然挥毫,写下一幅长四尺的集句联。
       上联
       谋在于众,断在于独:出自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意思是:天下的事,贵在考虑周详,并努力实践。谋划靠众人,决策靠自己。
       下联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意思是:有机会就出山发挥自己的才智,机会不成熟就隐藏起来静观变化。
       当时,郭沫若还乘兴墨书《致季夫人诗》相送。

       黄恭义:(1910---1992年)邛崃县高兴乡人。(1955年与何家乡合并为高何乡)
       1929年进汉阳兵工厂当学徒工,期满,先后于上海、重庆兵工厂、四川航空修理厂及渠县石油厂从事车、铣、磨、钳工,技术全面。
       季叔平逝世后,协助季夫人管理季叔平在重庆市的公館至1941年,期间,郭沫若寓居重庆季公馆。

       附录1
季宗孟年谱

材料:唐文栋 整理:凡丁

       季宗孟:字叔平(1889-1935),邛崃县何家乡(1955年与高兴乡合并称为高何乡)人。清.光绪庚子科(1900年)秀才,获四川尊经书院附生。宣统元年(1907年)高等正科考试给举人科衔。

       民国二年(1913),参加四川省高等正科考试名列第二,奖官费留学法国。期间公举为:中国旅欧中国同学会负责人。获法学和政治经济学博士,法国政府授奖章一枚,著有《游法记程》等书。
       1918年,归国后任职于中华民国外交部。
       1922年,由外交部派驻四川交涉署任交涉员。四川坊间流传:“三师九旅十八团,当不住何场一个交涉员。”
       1922年,应刘湘之邀,任四川总司令部高等顾问兼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
       1926年初,任刘湘二十一军高等顾问、督办参军、航空副司令和重庆海关监督,主管通商、外交事务。
       同年6月,聘任为:三军联合总部高等顾问。(三军指:24军刘文辉、28军邓锡候、29军田颂尧。)
       1926年8月,在朱德、陈毅的建议下,杨森(川鄂边防总司令、四川省省长)敦请季叔平全程参与当时震惊中外的“万县九、五惨案”(注)之外交工作。
       1935年于重庆病逝,英年46岁。
      【注】
       万县九、五惨案
       1926年9月5日,英国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四川万县,屠杀中国军民,死亡604人,伤398人,被毁民房千余间,财产损失时值2000万元。

       陈良慧讲述季叔平
       陈良惠:1925年生,凡丁的启蒙老师,如今健在。当《季宗孟年谱》写出后曾呈请恩师过目无误。
       之一
       季宗孟与黄犬的故事
       我的公公季宗卿与季宗鲁、季宗孟是亲兄弟,季宗卿排名老二,季宗孟字叔平,排名老三,我叫他:幺爸爹。
       长辈们说,幺爸爹小时候聪明神奇,考上秀才时他才11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季家养有一条黄犬,与季叔平无比亲热,每天用嘴叼住小篮子装的书包送他去私塾堂上学,下午又准时到私塾堂门口等候放学。
       有一年,高何地方闹土匪,不少人家都遭遇过这伙土匪抢劫,全家人欲带黄狗一同外出躲避,但这条黄狗就是不走,家人只好将黄狗留下,数日后归家时见家中安然无恙,但忠诚的黄狗片体鳞伤,眼泪纵横,奄奄一息,想必是与土匪竭力厮咬时受伤,季叔平一把将黄狗抱在怀里放声大哭。
       几天后黄犬死去,季叔平将这条义犬葬于祖坟,墓前用木牌做墓碑,写下这条义犬的简介。
       之二
       力行实业救国
       成都尊经书院的老师曾告诉季叔平,现在科举这条路是行不通了,只有出国留学才能救中国。后来他考取官费留学去法国,学的是政治经济学,会好几种外国语。回国看见国家满目疮痍,就想到创办实业救国上来。
       于是他一边从政,一边先后在北京、天津、武汉、重庆、成都等地开办多家工厂,这些工厂后来大都成为中国企业的翘楚,或者行业的发端。季家好些亲戚,都前去找他安排工作。
       他认为,当时我们中国被列强凌辱,国家经济实力疲弱是重要原因。便在安排求职者工作的同时,告诉他们:“要立志救国,必须学好一门技术与手艺。”
       他讨厌军阀混战造成的社会动荡,非常希望有一个安宁和平的社会环境,故于北京、天津等地得到友人资助后,与天津荣氏实业的荣毅仁、童之生、上海兵工厂厂长李拨俄,共同合作开办:开明大戏院、新民电影院,以及制片公司。不久又与童之生、李拨俄在上海、汉阳、重庆办兵工厂。
       1923年,季叔平任外交部四川交涉署交涉员时,兼四川省自贡自流井盐务局局长,因他的灵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使自贡盐业走向巅峰。
       同年,又与同乡段班级(时任成都市卫戍司令)、邓蜀才(时任川康边边防司令李家钰部旅长)等集资新办:新民电影院、清阳冰厂、崇华玻璃厂(在彭县海窝子)、启明电灯公司,还扩建:成都少城公园。
       1929年,季叔平在重庆开办:四川航空修理厂。在渠县开采石油,办:叔平石油公司。
       1930年,季叔平在重庆创建钢铁厂、环球大戏院。
       1935年,季叔平去世之后,他名下的:成都青羊冰工厂、成都新民电影院,转与家婆的侄儿周永开经营管理。
       1946年,季叔平家属因不愿看见国共内战,愤而退出所有股份。
       之三
       钟情教育事业
       季叔平不仅热衷实业,还钟情于教育事业。
       1922年,他接任刘湘总司令部高等顾问的同时,兼任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
       1930年,应同乡邓蜀才(时任刘文辉二十四军师长,成都市警卫司令)之邀,全程参与规划并资助建成:私立邛崃县蜀才小学(现为邛崃三中)。还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邓蜀才落实该校的房产权属,又对该校的教育提出纲领性建议,都被邓蜀才采纳实施。
       之四
       赴法国为抗日将领刘湘买飞机
       上世纪二十年代,刘湘(注)坐镇重庆,眼见日寇侵我中华(注),欲取得军事上的优势进行抗日而筹建空军。他一边修建飞机场,一边从浙江杭州笕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招募飞行员,又通过幕僚联系时任重庆海关监督的季叔平,之后亲自拜访季公馆,委托季叔平到法国联系购买飞机事宜。
       1921年初,季叔平登上香港“伊丽莎白王后号”邮船往法国,与军火商洽谈,签订合同后购回一批飞机。为防泄密,将飞机拆成零部件装入大木箱,再打上法国洋行的商标和货单,伪装成普通货物首发上海港,之后搭载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小火轮,用近两个月时间,秘密转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
       之后,由英国飞行员和法国机械士安南等人,在重庆广阳坝机场(注)将这批飞机安装调试完备。检阅之日,刘湘遍邀川东三十六县的师、旅、团长和重庆市的绅、商、学界代表参与。军号吹过,英国飞行员登上飞机,马达轰鸣腾空而起,场面蔚为壮观。
       季叔平此行,还与法方就飞机维修、配件制造等相关事宜进行谈判,为1929年在重庆开办“四川航空修理厂”未雨绸缪。
      【注】
       刘湘:(1888—1938)
       四川大邑人,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二十一军军长、四川省主席,四川善后督办、川东边防三军司令。
       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为该校发展做出很大贡献。1931年9.18事变后,刘湘出川抗战。1938年因病在汉口去世,逝前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日本侵华及抗日战争
       1900年,日本作为八国联军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27年,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确立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此展开了持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广阳坝机场
       重庆第一座飞机场,在长江边,1921年12月竣工。
       重庆解放后由川东军区接管,1956年10月移交重庆市体委航空俱乐部,后转为体委训练基地,其中部分土地开垦为农场。现计划建成集水、陆、空、体育健身并休闲度假、旅游娱乐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际休闲娱乐中心。
     (注释参考网络材料整理)
       之五
       季叔平与郭沫若情谊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季叔平参加四川高等学府正科赴京考试时名列第二,获官费留学法国,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
       郭沫若(注)与季叔平同榜,获自费留学日本,学医学。
       二人因同榜,又是四川籍老乡,回国后皆在国民党的政界、军界任职,交往遂深。
       其间,季叔平曾安排郭沫若的侄儿郭培谦,到自己开办的:重庆无线电培训班。学习无线电技术。
       后来,季叔平的孩子季怀辅(清华大学教授)、季怀民(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季怀志、季怀玲(女)读书时,都得到过郭沫若先生的帮助,使能读到清华、北大等名校。
       我的丈夫季怀德,儿时在重庆上幼儿园,后来又去过重庆多次,曾与郭沫若合影,还保留有郭沫若与季叔平的许多合影与单人照,其中一张是季叔平从四川尊经书院毕业,考上公费留学生后与恩师的合影。但众所周知的原因,全都被我销毁于文革时期。
       1935年,季叔平英年早逝,当时寓居日本的郭沫若闻讯,发电报哀悼并致悼亡诗:
       附
       郭沫若《致季夫人》
       暮鼓东皋月,鸣铮何处家。天涯看日落,相思寄横霞。
       1938年,郭沫若从日本归国,从事抗日民族的救亡运动,落脚重庆,寓居领事巷2号季叔平公馆至1941年。
       当时,季家只有季叔平的表侄儿黄恭义(注)和郭沫若侄儿郭培谦帮忙照管其家业。
       郭沫若为宣传抗战,白天常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在季叔平公馆聚会,夜晚便奋笔疾书撰写学术文章,并由郭培谦誊写。
       受其熏陶,一次,常在郭沫若身边跑上跑下的黄恭义买来宣纸,请郭沫若留下墨宝,郭沫若欣然挥毫,写下四尺长的《老子集句楹联》:
       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同时,又乘兴墨书:《致季夫人诗》条幅。

       附录2
墨宝传真情

作者:凡丁

       何成志:1947年生,邛崃县高兴乡人。(1955年与何家乡合并为高何乡)
       1960年进入高兴乡铁器社当学徒,拜黄恭义为师;
       1965年随黄恭义调到邛崃阀门厂工作;
       同年应征入伍到云南,学会汽车驾驶技术;
       1975年复原,安排到邛崃五金厂工作,同年调邛崃二轻局任小车驾驶员,常带礼物探望恩师黄恭义,并带他外出游玩。
       因黄恭义是被政治边缘化的人物,文革中备受歧视,原先四个徒弟中,只有何成志把他当亲人对待,垂暮之年的黄恭义,遂郑重地把郭沫若《楹联》传与何。
       由于《楹联》和《致季夫人》条幅,1954年时曾被乡政府征集布置办公室,因办公室墙壁长期潮湿,1955年取回时,楹联中的“藏”字朽坏模糊;而《致季夫人》单条,办公室的唐建英说被盗了。
       1976年,与何成志同部门的康兆明(工艺美术大师、邛崃二轻局土陶厂厂长)无偿帮他把破旧的楹联修复并重新装裱后说:“个人认为几近完美,与郭老的笔法及整体章法气韵一致。”
       还说:“这幅优秀书法作品,得以在我手中修复实乃一生的荣幸,能这样近距离赏析郭沫若的书法艺术是我的眼福!”
       郭沫若《老子集句楹联》(略 参见前图)
       黄恭义:(1910-1992年)邛崃县高兴乡人。
       1929年进汉阳兵工厂当学徒工,期满,先后于上海、重庆兵工厂、四川航空修理厂及渠县石油厂从事车、铣、磨、钳工,技术全面;
       1943年回何家乡,土改后娶一个原先是地主的小老婆为妻,一生无子女;
       1957年参加新办的:高兴乡铁器社。任技工师傅;
       1965年调邛崃阀门厂工作;
       1992年病逝。
                                                                                                                                  2020/10/4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