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咏古》清.吴省钦
       考释:凡丁
       好片铜山属邓通,后来程卓并称雄。先驱负弩争谐汝,杂作当垆故恼公。
       车骑易因贤令重,琴丝难得美人同。犁田亦发耕夫慨,几瓮遗钱晕碧红。

       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八(1763年)癸未科进士,授编修,历四川、湖北、浙江学政,官至左都御史。

       好片铜山属邓通,后来程卓并称雄:汉文帝赐给邓通的“铜官山”在今雅安以南的荥经县。邓通将铜官山采矿权和铸币权转让卓王孙,所铸造的五铢钱流行于天下。程郑祖上也是秦始皇时赵地的移民,程、卓二人应有合作,都靠冶铁发家致富。
       按
       今荥经县的邛崃山之铜矿为国家管控资源,故名:铜官山。汉代时属于临邛县,因西汉时全国人口仅1300万,没有现在这么多山名和县名,故“铜官山”泛指土地坡以南的一片“邛来山区”。西延线山脚距离“秦筑张若城”和“西汉筑公孙述城”郊区的“石灰包”(今黄坝大桥)二里;距离“明筑临邛城”五里。
       清.道光时,罗衡斋所绘《川南第一桥图》中,将“铜官山”标注在“云居寺”的塔子旁边。
       因为“邛来山”和《崃岭朝云》景观已标注在“土地坡”上,只好将“铜官山”标注在“云居寺”的旁边。而清.康熙《直隶邛州志》39p所载:“古城山,在城南七里”,便没有地方标注了!
       按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39p载:“五面山,州治南十里,又名:古城山。”
       参见清.罗衡斋《川南第一桥图》(注:上为南方,下为北方)
      
1695246098082.jpg
       清.康熙《邛州志.山川》39p:“铜官山,州治南二里。《史记》‘汉文帝当尝梦欲升天,有黄帽郎推之甚力,时邓通棹船为黄帽郎也,有相者曰,通当饿死。帝曰富贵在朕。乃赐铜山,令自铸。’即此山也。”
      《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大意:汉文帝夜梦邓通助其升天后,宫廷相士观邓通相貌说:“通当贫饿死。”文帝不信,故赐铜山“令自铸铜钱。”
       此后邓通成为文帝的男宠。一日邓通陪同文帝午休,文帝醒后见邓通熟睡,头压着自己衣袖,文帝不忍心叫醒他,于时抽刀割断衣袖。此即成语典故:割袖之爱。
       汉文帝(前179-156)刘恒死后,汉景帝(前156-前140)刘启当政,立即下诏将佞臣邓通逐出宫廷,还断绝了各阶层人士对邓通的所有资助,邓通后来果然饿死街头。
       此前
       当邓通得到汉文帝赏赐铜官山“令自铸铜钱”的旨意后,以向卓王孙“岁取千匹”蜀锦的代价,将采矿权和铸币权转让卓王孙,卓王孙于是将“铜官山麓(今南河坎两岸)买为陶铸之所”,所以史载“卓王孙宅,基方十里。”卓王孙以邓通的名义所铸造五铢钱,从此流通天下。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卷三》:“临邛县郡西南二百里。本有邛民,秦始皇徙上郡实之。有布濮水(今白木江),从布濮来合火井江……有古石山(在今蒲江县西来镇),有石矿(即铁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祠(在邛崃十方堂金牛庵旁边)。
       汉文帝时,以铁、铜山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赀(音资)累巨万亿,邓通钱亦布天下。则是卓之富,又借之于邓也。”
       后来程卓并称雄:程,指程郑;卓,指卓王孙。二人祖上皆为秦皇岛时赵地移民,都靠冶铁发家致富。

       先驱负弩争谐汝,杂作当垆故恼公:司马相如曾经当酒保杂作,帮卓文君卖酒为生,使得岳父卓王孙很没面子而恼怒。  有趣的是,当司马相如被拜为中郎将后出使西南夷途经临邛时,曾促成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姻缘的县令王吉,却亲自背负弓弩在前引导,而卓王孙也后悔当初卓文君嫁给司马相如太晚了!
       谐:多义之滑稽有趣,引人发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故:原先、从前、曾经。

       车骑易因贤令重,琴丝难得美人同:时任临邛县令的王吉,后世称为贤令,列入文庙的名宦祠中祭祀。王吉与司马相如是故交,因有王吉的帮助,司马相如得与卓文君结为伉俪。
       晋《华阳国志.蜀志卷三》:“卓王孙女文君能鼓琴。时有司马长卿者,临邛令王吉与之游王孙家,文君因奔长卿。”

       犁田亦发耕夫慨,几瓮遗钱晕碧红: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后来被开垦为田地时,农夫常常拾到五铢钱。明.永乐十四年(1414),县官“门仲昌”新筑临邛城时掘得二瓮。大可容五石,皆贮五铢钱,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即:瓮亭。而“瓮亭”周边池中荷花格外红艳。
       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环宇记》、明《一统志》以及清.嘉庆《邛州志.古迹》皆载:“卓王孙宅在州南五里,基方十里,耕者往往得铜钱。”
       按
       州南五里:明初以前的邛州城是西汉公孙述所筑的“公孙述城”,秦制五里,约等于今制3.5里。
       唐代,“卓王孙宅址”开辟为“唐之水亭”,供人饯别;
       明.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讨伐称帝的明玉珍时,将“公孙述城”夷为平地;
       明.永乐十四年(1414),县官“门仲昌”用木栅栏将“故卓王孙宅”圈作新的临邛城时,“于池中掘得二瓮。大可容五石,色如漆,小口宏腹,脚有籀文,皆贮五铢钱,乃卓氏宅址,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名瓮亭。
       (皆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古迹》114p)
       晕碧红:瓮亭前的水塘,即 明代“文脉堰一脉灌三池”的上池。池中的荷花夏天开放时,风荡涟漪满池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晕:泛指色泽、光影。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君井》清.潘元音
       考释:凡丁
       感君一曲琴,怨君白头吟。凄凄复凄凄,一心复一心。
       司马岂无妇,王孙自多金。采葑无下体,采荼甘如荠。
       冷冷七弦时,破笑难为涕。古来失节人,相责频以礼。

       潘元音:字希声,号东庵,成都华阳人。乾隆庚辰(1760年)举人,乾隆乙未、丙申、丁酉(1775-1777)共三年掌教邛州鹤山书院,1792年任广东阳山县令,嘉庆十二年(1807)在“慈音寺”所建的“元音书院”现为: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有《东庵诗文集》传世。

       感君一曲琴,怨君白头吟。凄凄复凄凄,一心复一心:喜欢司马相如的是卓文君,埋怨司马相如的也是卓文君。最后与司马相如言归于好的还是卓文君。
       按

       汉代实行多妻制,司马相如在执掌孝文园令期间,曾欲娶茂陵人之女为妾,然而卓文君所追求的婚姻目标,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故文君作《白头吟》与之诀别。司马相如知错即改,以《报卓文君书》回复文君,二人皆以心换心,夫妻关系和好如初。
      《西京杂记》:“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卓文君《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
       五味虽甘,宁先稻黍。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布。诵子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
       (参见卓文君《白头吟》及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考释)

       司马岂无妇,王孙自多金。采葑无下体,采荼甘如荠:不是司马相如没有配偶,也不是文君家贫,而是相如有了二心。将无食用价值的“荼草”当成甘味的“荠菜”。
       采葑无下体:采摘野菜时,一般都采摘地上部分,没有考虑地下“根”的感受。
       采荼甘如荠:将苦味的、无食用价值的“荼草”当成甘味的“荠菜”。如同民间比喻包二奶的人心态:“家花没有野花香”。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葑:音封。和“菲”是两种野菜,根苦,茎叶可食。
       荼:音图。一种茅草的白花;
       荠:音剂。味甘。邛崃人俗呼为“甘油菜”,嫩叶可食。在古书上荼和荠分别比喻
小人君子
       《甘油菜》
        
1695342859408.jpg

       冷冷七弦时,破笑难为涕。古来失节人,相责频以礼:潘元音点评,卓文君曾经面对空空清冷的古琴哭泣,尽管后来夫妻关系和好。但是从宋代开始,人们受理学思想影响,认为男子讨小老婆是失去节操,觉得汉代的司马相如违反了宋代社会之公序良俗,因此屡屡遭到责备;而卓文君则不应该“破涕为笑”,责难她应该“破笑为涕”继续哭泣下去。
       破笑难为涕:成语“破涕为笑”的反义。
       破涕为笑:汉语成语。意思是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转悲为喜。出自晋.刘琨《答卢谌书》:“对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失节人:失去节操的人。
       频:屡屡。
       礼:1、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2、尊敬的言语或动作。
       宋.杨筠《题石藤二夫人庙》诗
       古藤阴锁石粼粼,死骨犹香庙像新。世上男儿轻失节,何颜祠下拜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经临邛》清.潘元音
       序
       余于乙未、丙申、丁酉掌教鹤山书院。
       诗
       欲贳临邛酒,文君意若何?白头吟不住,黄土恨偏多。
       谬托三年足,曾闻一曲歌。魏公祠上树,生意已婆娑。

       诗题
      《重经临邛》诗作于乾隆丙申年(1777)春。

       序
       潘元音字希声,号东庵,成都华阳人,乾隆庚辰(1760年)举人。自述“于乾隆乙未、丙申、丁酉(1775-1777)掌教邛州鹤山书院山长。”
       掌教:教官,主管教授。汉.徐干《中论·治学》:“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
       鹤山书院:南宋时邛州蒲江县人魏了翁,于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建在临邛白鹤山下历史地名“枕山”处的书院,南宋绍定五年,由理宗皇帝手书《鹤山书院》题字。几经辗转迁建,最后落地于原书院街口,现为前邛崃一中的教师宿舍。

       诗:
       欲贳临邛酒,文君意若何。白头吟不住,黄土恨偏多:我也想赊一碗临邛酒喝,不知文君意下如何?你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传颂千秋,只恨人的生命毕竟有尽期。
       贳:音世。多义之一,赊欠。
       白头吟:卓文君《白头吟》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盖棺论定的是:一场婚姻危机过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白头偕老,司马相如病逝时六十一岁;三年后文君亦悲卒,终六十岁。他们都努力又认真地共同为婚姻生活画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五味虽甘,宁先稻黍。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布。诵子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
       按
       丹青:分别指红色和黑色的两种矿物颜料,丹砂和青雘(音“霍”),用于绘画永不退色。相如借用“丹青”表示对文君的爱情坚贞不逾,后来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黄土:多义之一指坟墓。宋 梅尧臣《和韵三和戏示》:“莫计暄寒与风雪,古来黄土北邙堆。”洛阳北邙山一带分布许多西汉、曹魏等朝代的古墓葬。

       谬托三年足,曾闻一曲歌。魏公祠上树,生意已婆娑:潘元音自谦在任鹤山书院山长三年中成绩不突出。但是详细了解到司马相如抚《凤求凰》追求卓文君,以及后来发生的全部故事情节。写此诗时,是魏公祠的又一个春天。
       谬托:自谦词,指成绩不突出。出自王安石《游褒神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一曲歌:指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曲。
       魏公祠:即鹤山先生祠,又称:了翁祠。在学道街以北原先的考棚旁。明.正德十五年(1520),知州李廷昭将原本在白鹤山幽居寺内的了翁祠,迁建到学道街新的鹤山书院旁,改称:鹤山先生祠。又当鹤山书院迁到南街后,原址改建为:考棚。今为:邛崃市文昌中学。
       生意:多义之生机勃发。
       婆娑:树枝被风吹拂盘旋舞动的样子。

      【分析】
       潘元音的《重经临邛》诗写于了翁祠。写诗时间是乾隆丁酉年(1777)他任满三年邛州鹤山书院山长那年的春天,此时,了翁祠中的树木生气勃勃。
       清.康熙九年(1670),大邑县令李德耀到临邛撰写《鹤山先生祠》碑:“明.正德间于州治西北草木蒙耸中见穹碑,知为祠址,盖先生尝于城西白鹤山下读书,教授生徒,后人思先生不忘,遂香火焉。然去州稍远,正德戊寅(1518)侍郎苏公师郃按邛,允州守李公(李谳)详请,迁其祠于兹。”
       按邛:四川布政司按察使—苏师郃到邛州视察。
       按察使的职责为:“纠官邪,戢奸暴,平讼狱,雪冤抑,以振扬风范而澄清吏治。”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君井》清.章发
       考注:凡丁
       窈窕当垆只为贫,香泉酿出瓮头春。
       王孙悔后如填去,千载谁传卖酒人?

       章发:生平不详。根据清.嘉庆《邛州志.艺文》收载其诗三首,并排列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邛州的杨潮观《访黄崇嘏墓》诗之后分析,诗人可能是乾隆时期慕名到临邛的旅游者,所题三首《题壁诗》仅只留下姓名,别无其它信息。宋.欧阳欧修尝言曰:“观人题壁,而可知其文章。”现代人可以从中了解邛州历史和古人对邛州的认知。

       窈窕当垆只为贫,香泉酿出瓮头春:卓文君为了生存而凿井造酒,取名:瓮头春。宋.陆游将“卓氏旧汲”直接命名为:文君井。他说:“司马琴台与文君井确实两处,虽不远,亦不相连。”(参见宋.陆游《文君井》诗考释)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42p:“文君井,州治南街左,汉卓氏以凿造酒者。相传井有酒味,井在白鹤驿中,从上至底皆凿石为圈垒之,精细绵密。制作近世所有,信为卓氏旧汲,且其水甚清冽。邛井颇多,莫可同年语也。”
       白鹤驿:即秦汉时的驿站—都亭驿站。司马相如受县令王吉之邀赴临邛时即住在都亭驿站内,“文君夜奔”首先是到都亭驿站,然后乘车沿南河经新津回成都,今川南第一桥碑处历史地名叫:夜奔亭。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香泉:指文君井水。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古迹.文君井》114p:“州治南里仁街巷内,井侧有琴台。《采兰杂志》卓文君闺中庭内有一井,文君手汲则甘香,用以沐浴则滑泽鲜好。他人汲之,与常井等,沐浴亦不少异,至今尚存,即文君井也。”
       瓮头春:汉唐以来,文君酒肆中卖的众多临邛酒品牌之一。(参见明.唐寅《题相如涤器图》考释)

       王孙悔后如填去,千载谁传卖酒人:幸好卓王孙没有将文君当垆处的井填埋,才使“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因为有古迹为证而成为文化遗产,从而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出于安全和保护需要,如今,文君井的井口被封锁,请读者参考十方堂杜山碥处之《桂花井》照片。该井小口鼓腹,呈土坛子形,井口约0.7米,井腹部约1.5米,深约1.5米,井壁用卵石砌成。与“文君井”时代特征相同。史载:“卓王孙将铜官山麓”的十方堂“买为陶铸之所。”说不定“桂花井”也是卓王孙所凿!
       可惜“桂花井”于2016年被房地产商填埋,幸好,之前大石老师拍下照片。
       《桂花井口》拍摄:大石                 《桂花井壁》拍摄:大石
      
1695507965625.jpg       1695508057594.jpg
       桂花井水质特佳,常年满盈,旧时周边地县干旱求雨时,知县都会专程来取此井水,用于求雨的祭祀仪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河乡镇企业—麯酒一厂 和 临邛酒厂等,皆取桂花井水直接用于勾兑白酒。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卓文君二首》清.华方蓁
       考注:凡丁
       一、
       孤凰终与凤为群,燕侣莺俦品自分。黑白未明元御使,薛涛一例视文君。
       二、
       寂寞琴台没故基,纷纷轩轾尚存疑。品题借得元词句,才子佳人信有之。

       华方蓁(音珍):原邛崃拱辰乡(今属临邛镇)华山人。乾隆岁贡,任为雅州府训导。
       (见清.嘉庆《邛州志.30卷》544p)
       岁贡:即贡生。科举时代由郡县府贡入国子监的生员。
       训导:学官名。明清府、州、县学皆置,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诗一、
       孤凰终与凤为群,燕侣莺俦品自分:司马相如读到文君情真意切的《白头吟》后,打消了娶妾的念头,敬爱文君如初。
       孤凰:传说中的凤凰,雄为凤,雌为凰。
       燕侣莺俦(音愁):汉语成语,比喻青年男女相爱。

       黑白未明元御使,薛涛一例视文君:清.乾隆二十三(1768)年,知州杨潮观将司马琴台和文君井合并到一处,又将雍正十二年果毅亲王书写的北宋田况《琴台》诗碑展示于文君井。
       而果毅亲王题写的北宋田况《琴台》诗,是指东街“司马长卿宅”的琴台,清.乾隆时镌刻的诗碑,又没有将“琴台原先的位置”加以说明,所以华方蓁批评杨潮观此举,有误导游客之嫌!
       华方蓁还拿薛涛的情况作比较:薛涛(约768~832),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今陕西西安人。随做官的父亲薛郧来到蜀地,父亲死后一直居住成都,薛涛殁后葬于今望江楼公园一带,不知究里者认为薛涛是成都人。
       黑白未明:偷換概念,模糊不清。
       按
     “司马琴台”原本在“文君井”之北上百米,位置在今东街粮食局处。经过明末清初战乱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知州付燮诇看到当时的情景是:“司马琴台藏蔓草,文君酒井覆苔花。”
       清.乾隆二十三(1768)年,知州杨潮观将司马琴台和文君井合并到一处进行修缮,然后将雍正十二年果毅亲王书写的北宋田况《琴台》诗碑展示于文君井。华方蓁认为此举偷換概念,误导游客!
       元御使:指清.康熙帝第十七子—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1697-1738)于雍正元年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
       又于雍正十二年(1734)封为御使,赴福建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回程中巡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情况,经过临邛时亲笔书写北宋田况的《琴台》诗:
       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闳丽冠当时。
       游人不赏凌云赋,只说琴台是故基。
       按
       康熙帝名:爱新觉罗.玄烨。自号体元主人。“玄”又通“元”。《说文解字》:“元,始也。” 华方蓁故称“果毅亲王”为“元御使”。

       诗二、
       寂寞琴台没故基,纷纷轩轾尚存疑。品题借得元词句,才子佳人信有之:华方蓁说,清乾隆盛世时期,纷至沓来临邛的游客怀疑,文君井内的琴台不是故址。但是细细品味宋人田况《琴台》诗的内容后,都相信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对才子佳人的动人传说是真的。
       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车辆。
       元词句:指果毅亲王抄写的北宋.田况之《琴台》原诗。

 楼主| 发表于 2023-9-26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驷马桥》清.常纪
       考释:凡丁
       未沽临邛酒,先过驷马桥。
       如何卖赋后,忍听白头谣?

       常纪:(1728-1773)今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三面船镇人。清.乾隆丙子科(1756)举人,1767年任四川西充知县,1768年兼南充知县,1769年兼四川省府试考官,1771任平叛小金川军队的后勤总管,1772年兼任崇庆州知州,次年在平叛战争中殉职。著有《爱吟草》诗集。

       未沽临邛酒,先过驷马桥:【分析】常纪1772年任崇庆州知州 兼 平叛小金川军队后勤总管时经过临邛,当行至今邛崃市桑园镇与临邛镇交界处的“泉水河”时,作《驷马桥》诗,次年便在小金川的平叛战争中牺牲。
       临邛驷马桥:在临邛城北十里的东河上,为通大邑县并省城要路上的重要桥梁,始建于汉代,历代进行修葺。明末战乱东河失修封堵改道西河后,东河改称“泉水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复建的驷马桥因系个人捐资,于是更名为“泉水桥”。1772年,常纪经此桥时仍以《驷马桥》为名赋诗。
       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邛州津梁考〉载:“驷马桥,又名司马桥,在州北,今毁。”
       清.康熙《邛州志》57p载:“临邛驷马桥,州北十里,又名司马桥,今圮。”
       清.嘉庆《邛州志》355p载:“泉水桥,在州北十里,因沟多泉穴,故名。为通大邑县并通省城要路。桥长五丈五尺,高一丈二尺,阔九尺,乾隆三十三年(1768)州民胡飞龙、叶正海、徐正义、马成麟等公同捐修。”

       如何卖赋后,忍听白头谣:【诗人思考】为什么司马相如会在收取失宠的陈皇后百斤黄金报酬,为其作《长门赋》以图勾起汉武帝当初“金屋藏娇”的感情回忆之后,司马相如还会抛弃卓文君呢?看来,不是南朝人萧统搜集的《长门赋》不可靠,便是坊间盛传的《白头谣》歌曲不可信!
       (参见卓文君《白头吟》及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考释)
       按
      《长门赋》见南朝梁.萧统编纂的《昭明文选》中。
       其〈序〉曰:“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忍听白头谣:不忍心听以卓文君《白头吟》为歌词谱写的《白头谣》歌曲。
       忍听:诗词用词。1、不忍心听;2、勉强忍着听。
       例如
       宋徽宗赵佶北掳后所作《眼儿媚》词: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白头谣:指根据卓文君之《白头吟》诗谱出的歌谣。
       谣:不真实、不准确的留传叫:谣传。凭空捏造的话叫:谣言。古今好事者皆有之。
      《康熙字典》:“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徒歌:无乐器伴奏的清唱。

       按      
      《白头谣》从古至今都进行演绎,影响甚广,歌词或词意多取自卓文君《白头吟》诗: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参见唐.李白《相和歌辞.白头吟二首》考释)

       以上
       是诗人常纪的思考,并对断章取义者以《白头吟》歌词谱写的《白头谣》歌曲说不!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湘绮楼.情歌》清.王闿运
考释:凡丁
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蔫花不能语。
君不见卓女未尚长卿时,容华绝代不自知。簪玉鸣金厌罗谷,平生分作商人妻。
良吏贱商因重侠,笔底琴心春垒垒。一朝比翼上青宵,阙下争传双美合。
使节归迎驷马高,始才知貌胜钱刀。古来智士亦如此,胶鬲迁殷援云嚣。
卓郑从今识文理,有女先求天下士。锦水鸳鸯不独飞,春来江上霞如绮。
得意才名不久居,五年倦士谢高车。华阳仕女论先达,惟有临邛一酒垆。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咸丰二年(1852)举人,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含诗文、日记。

诗题湘绮楼:此诗由宁缃从王闿运的《湘绮楼》诗文集选入民国《邛崃县志》中。
民国《邛崃县志》66p:总编宁缃注:“《湘绮楼》者,湖南湘潭王闿运诗文集之名也。”


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曾为梁王刘武门客的司马相如,娶才女卓文君过程,好比《牛郎织女》故事一般。
厮养:供使役的人。司马相如曾为梁王刘武门客。
天孙:指卓王孙。汉代重农抑商,卓王孙父亲希望儿子出人头地,为儿子取名“王孙”,但不犯忌讳,没人批评卓王孙或他的老子,还被司马过写进《史记》中,说明大汉王朝是包容和开放的。
河鼓:星名。即牵牛星。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

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蔫花不能语。簪玉鸣金厌罗谷,平生分作商人妻:文君初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与商人为妻,还没过门丈夫便死了,成为十七岁的“望门寡”妇,在家守寡十年的卓文君“粉泪蔫花不能语”。
簪玉鸣金:指妇女头上的饰品—玉簪和金步摇。文君出生于商贾之家,又曾经嫁与商人,不愁吃穿,缺的是知音。
金步摇:古代妇女插在发际的饰物,垂流苏或坠子,走路时一步一摇。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马王堆汉墓即有出土。
《魏晋时期鹿角金步摇》国家博物馆藏图片

分作:分,通份。整体里的一部分。
史载“文君私奔”时27岁,相如31岁。二人年貌相当,都是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不是戏曲所编“文君私奔相如”时才十七岁!

司马相如元狩五年(前118)病逝,享年61岁。三年后文君亦悲卒,享年60岁。

良吏贱商因重侠,笔底琴心春垒垒。一朝比翼上青宵,阙下争传双美合:汉代看重贤能的官吏,商人没有政治地位,所以卓文君看上了会写文章的司马相如,认为他终究会飞黄腾达。果然,司马相如被汉武帝拜为“孝文园令”后,将卓文君接到长安,共同生活如一双比翼鸟。卓文君还在霸桥经营一处酒店,因“酒比蜀都饶”而惊动长安城。
明.高启《当垆曲》诗:
光艳动春朝,妆成映洛桥。钱多自解数,筝涩未能调。
花如秦苑好,酒比蜀都饶。深谢诸年少,来沽不待要。
(参见明.高启《当垆曲》诗考释)
民国《邛崃县志》416p:“《成都旧事》临邛令王吉夜梦一蟛蜞在都亭作人语曰:‘我翌日当舍此。’吉觉异之,使人于都亭候之,司马长卿至。吉曰:‘此人文章当横行一世。’”
蟛蜞:生活于河流泥岸处的小形药用蟹。《本草拾遗》:“有小毒。膏主湿癣、痈疮不瘥者,涂之。食(蟛蜞)肉能令人吐下至困。”
良吏:贤能的官吏。
笔底:梦笔生花的笔。
琴心:比喻柔情、儒雅。
比翼:《山海经.海外南经》:“比翼鸟在其东,其为乌青赤,两鸟比翼。”
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宫廷、京城。
双美合:古代婚姻贺联用词。恩爱自徵双美合;风光大好一年中。

使节归迎驷马高,始才知貌胜钱刀:司马相如拜为中郎将,驷马高车出使西南夷时,受到县令等官绅隆重接待,此时的卓王孙,才理解美貌又不缺钱的女儿为什么私奔相如,原来文化比金钱重要。
使节归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钱刀:古代的刀形钱币,指金钱。

古来智士亦如此,胶鬲迁殷援云嚣。卓郑从今识文理,有女先求天下士:王闿运将冶铁发家的卓王孙分给女儿的家财比着政治投资,好像商周时期的盐商—胶鬲资助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王朝一样。从此改变了富人们的思想观念,所谓门当户对不是指财产,而孟子曰“学而优则仕”才是硬道理。
卓郑:指临邛冶铁大户卓王孙和程郑。
胶鬲迁殷:历史典故。原为商纣王医生的胶鬲,因纣王昏庸残暴,胶鬲隐遁做盐和海产生意,后资助周武王灭商在“嚣”这个地方。胶鬲殁后供奉于山东泰州祭奠盐商袓宗的庙里,墓在无锡安镇的胶山,胶山由此得名。
云:文言助词。“如此这般”的意思。
嚣:嚣,古代地名,在河南郑州西北,今称郑州商城。

锦水鸳鸯不独飞,春来江上霞如绮。得意才名不久居,五年倦士谢高车: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像风景如画的成都锦江上的一对鸳鸯。后来在同乡杨得意推荐下,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出使西南夷而建功立业。五年后,汉武帝给他安排了一个轻松又体面的官职—掌守孝文帝陵园,俸禄六百石,于是相如将文君接到长安。
锦水鸳鸯:出自明.李本《孤雁》诗句:“ 锦水鸳鸯相并栖,画梁燕子双将雏。”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得意:指司马相如同乡蜀人杨得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天子大悦……武帝读《子虚赋》大为赞赏,遂召之作天子游猎之赋,得任为郎。数岁,拜中郎将……掌守孝文帝陵园,案行扫除,(俸禄)六百石。”
孝文帝陵园: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陵寝因靠近灞河称为灞陵或霸陵。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司马相如拜为孝文园令后卒于任上。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
《后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亭伯死於县长,相如卒于园令。”

华阳仕女论先达,惟有临邛一酒垆:由于卓文君的通达、勇气和智慧,換来“锦水鸳鸯不独飞,春来江上霞如绮”的美好结局,最好的见证便是文君井。
华阳仕女:指卓文君。以此分析司马相如家在成都华阳县。
华阳:古县名,与古成都县交界。有商家歇后语:“成都到华阳—县(现)过县(现)。”意思是生意买卖用现金交易,不赊账。

狭义的华阳,指现今天府新区华阳街道。
广义的华阳,指陕西华山以南的西南数省,即古蜀国。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纪录了古蜀国的历史。
论先达:首先通达事物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君井看竹》清末.宁缃
       考释:凡丁
       纵言文君井,准题卓氏垆。去此正不远,抑盍往观乎。
       门随墙北开,不能容肩輿。侧身走曲径,篁篠夹中途。
       绿荫深几许,隐约见门阁。篱落小轩敞,井畔一青梧。
       人游杂树中,只听说当垆。豈知金光草,古来曾有无?
       徒倚新琴台,旧井疑虚诬。纳凉与消夏,聊以竹同居。

       宁缃:(1846-1921)邛崃固驿白马庙(今属前进镇)人。清光绪戊子科(1888)举人,因父丧未参加铨选,诰封:奉政大夫。任咸安宫教习,官直隶丰润县知县、直隶祁州(今河北保定)知州。中华民国八年(1919)三月十四号,被邛崃县知事刘敻聘为:邛崃县志书局正局长。在“旧志之可因者不得其半”的情形下,“全赖新志加意网罗,速成令典。” 1921年农历三月,当家人将刚出版的《邛崃县志》报送至宁缃病榻前时,宁缃溘然而逝。

       诗题中的文君井:为西汉时期的古井,唐代称为“旧井”并设酒肆,又在“旧井”之北的“司马长卿宅”复建琴台,引来无数骚人墨客过寻凭吊,南宋时陆游将“旧井”直呼为:文君井。
      《大清一统志.疆土志.古迹》考:此井“甃砌异常,井口径不过二尺,井腹渐宽,如胆瓶然至井底,径几及丈,真古井也。”
       甃(音宙)砌:以砖石等垒砌。
       (参见陆游《文君井》诗考释)

       诗
       纵言文君井,准题卓氏垆。去此正不远,抑盍往观乎:清.乾隆二十三(1768)年,邛州知州杨潮观将司马琴台和文君井合并到一处进行修缮后,又过去了一百多年的清.光绪二十七(1901)年,知州陈嵩良再次重修琴台和文君井,剪彩之日,大家都在说“文君当垆”故事,从京城回临邛城文庙街安家不久的宁缃想,我何不也前去看一下呢?
       纵言:广泛谈论。
       垆:旧时酒店安放酒瓮的土台,也指酒店。
       抑盍:抑,遏止。盍,何不也。
       摘录
       清.光绪二十七年,知州陈嵩良《重修琴台文君井古瓮亭》碑记
     “邛州城南相传有长卿宅,距文君井不远,时久湮(没)。予(我)牧是邦之明年,民和岁丰,乃议修复故址。而其地向属汛防处,今千总张君履和闻予(我)有是举,慨然以此相让。因庇(备)材鸠工,于文君井之右侧为亭,中筑琴台,凿三面为池,种以芙蕖,横石桥于其上,以通往来。由井而左,构船厅三楹,缭以曲榭……环匝栏楯。”
       宁缃后来主修民国《邛崃县志》时,在〈古迹〉篇中指出:“司马琴台,旧志相传,司马相如抚琴处,南距文君井延袤数百步,荒废已久。清之季年,州牧陈嵩良淘汰文君井,于井北十余步補筑琴台,地颇狭隘,存古而已。民国二年,县知事戴赓唐又于井南十余步起妆楼,亦是写意。”
       淘汰:去掉不合适的保留合适的。此处指清除井底沉积的污泥杂物。

       门随墙北开,不能容肩輿。侧身走曲径,篁篠夹中途:整修后的“文君井公园”不是很宽,俗称:老公园。门开在里仁街的南面向北,由于人多,不能将轿子抬到门口,宁缃于是侧身走在人群中。
       按
       唐宋时期的文君井园林,北起东街口至抚琴街口;南至建设路以北。包括文君井、司马琴台和汉代的都亭驿(宋代改称为白鹤驿),既是官府驿站,又是公园性质的园林,明代初部分占作邛州治所及府库。清康熙起,逐渐将南街上段东面和东街上段南面,以及里仁街巷改、扩建为街坊。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公署》48p:“(明代)邛州治在南街近北,为古邛县,洪武九年建。”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驿递》50p:“(宋代的)白鹤驿,在(清代)城內州治(即今瓮亭公园)南,前有鼓楼三间,义门三间,正厅三间,左右廊房各三间,后寢室三间,今毁,奉裁。”
       肩輿:滑竿或者轿子。
       篁篠:篁竹和筱竹,也泛指密密的竹林。
       篠(音小):通筱。小竹也。

       绿蔭深几许,隐约见门阁。篱落小轩敞,井畔一青梧:宁缃七弯八拐之后,好不容易才发现右上角有一座小小的亭阁(见图片)。篱栅围着文君井,井旁种有一株小的梧桐树,左上边即复建的司马琴台。而“司马琴台”原本在东街的“司马长卿宅”位置。
       《文君井和新琴台》民国老照片
        
1695854151334.jpg

       人游杂树中,只听说当垆。豈知金光草,古来曾有无:【宁缃评论】园内没有奇花珍木,惟有一座耀眼亮光的司马琴台,但原先并不在此。大家无心观赏,只是争说文君当垆卖酒的久远传说。
       豈知:不知道。
       金光草:古代传说花光鉴人的仙草,借喻驰名的司马琴台。
       唐.戴孚《广异记》:“谢元卿至东岳夫人所居,有异草,叶如芭蕉,花光可以鉴。曰:此金光草也。食之化形灵,元寿与天齐。”
       清.赵执信《弃妇词》:“愿得金光草,与君驻长年。”

       徒倚新琴台,旧井疑虚诬。纳凉与消夏,聊以竹同居:宁缃靠着新仿建的琴台,不解为何要将原本在东街的古建搬到这里,此举让人产生怀疑—眼前这口井真是汉代的吗?转念又想,不过来这里的竹林下纳凉还是不错的,于是撰写《琴台联》抒发感想:
       井上风疏竹有韵;台前月古琴无弦。
       上世纪八十年代,此联曾木刻挂于象征性的琴台柱上,台上有司马相如抚琴、卓文君站在旁边听琴的
等身石膏塑像。
       徒倚: 徘徊,愁愤。
       词出屈原《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王逸注:“徒倚,彷徨东西,意愁愤也。”
       虚诬:虚诞、捏造。
       聊以:借以。
       聊:姑且、勉强、凑合将就。
       宁缃后来又到过文君井,不过他确实是前去“赏夏和纳凉”的,他认为“此间堪赏处,还是竹成林。”
       (参见宁缃《文君井赏夏》考释)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君井赏夏》清末.宁缃
       考释:凡丁
       买得文君酒,来寻司马琴。碧烟曳篁径,金井座桐荫。
       曲沼莲花浅,夕阳芳草深。此间堪赏处,还是竹成林。

       宁缃:见前注。

       买得文君酒,来寻司马琴。碧烟曳篁径,金井座桐荫:盛夏时节,从京城到临邛文庙街安家不久的宁缃,携酒来到文君公园赏夏,但见碧云凝挂天空,林下小路延伸,能够理解井边的梧桐树寓意招引凤凰,但没有见到复建的司马琴台上有古琴。
       按
       南宋淳熙四(1177)年,陆游《文君井》诗:“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其诗注曰:“司马琴台与文君井确实两处,虽不远,亦不相连。里仁街旧名文君巷,井与台隔巷。”
       文君酒:汉代以来,《文君酒》便是临邛酒的著名品牌。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诗话记》:“烧酒,酒名,其法始于卓文君。”
      《全唐诗.卷四十三》收载唐.李百药《少年行》诗:“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簘。”
       但是作为诗词用语,“文君酒”亦泛指临邛地方出产的好酒,比如明代起兴贤街“寇氏大泉烧房”首创、清代“余氏大泉烧房”传承的《邛崃茅苔酒》和 东门外“兰烧房”特产《过油大曲酒》品牌。
       其中,《邛崃茅苔》在1955年3月1日新币兑换旧币以前,学道街“闵家酒铺”的零售价为十六进位制500元/每市两。1956年公私合营入“邛崃县地方国营酒厂”后,因停止使用《邛崃茅苔》商标,后来方有《贵州茅苔》酒的出现。
       所谓“过油大曲”,即将菜油滴在酒面上时,油滴下沉而酒不混沌的烧酒,为出厂时检测白酒品质的独门方法。
       司马琴:双关语。1、指司马相如弹奏的绿绮古琴;2、指司马琴台。
       碧烟:青色的云。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辰极高居最上层,千重云树碧煙凝。”
       曳:拖拉。
       篁径:竹林中的小路。过去,文君公园内曾有君平竹、邛竹、慈竹、斑竹、黑竹等竹类品种,井边上种的是琴丝竹。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指宫廷园林中的井。
       宋.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柱,金井辘轳鸣晓瓮。”
       宋.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词: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识。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荫无人惜。
       桐荫:梧桐树下。寓意招引凤凰。
       梧桐: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息之木。《诗经.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曲沼莲花浅,夕阳芳草深。此间堪赏处,还是竹成林:文君公园中的池水和莲花都有点浅,野草却很丰茂,好在竹林下可乘凉。
       曲沼:曲折迂回的池塘。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君井纳凉》清.宁缃
       考释:凡丁
       渴饮井中水,醉眠台上琴。巡檐观蚁陣,依树听蝉吟。
       竹径望三益,桐轩生半蔭。文君何处去,莲发曲池心。

       宁缃:见前注。

       渴饮井中水,醉眠台上琴,巡檐观蚁陣,依树听蝉吟: 闲适恬淡的宁缃,又一次来到文君公园中纳凉消遣。
       巡檐:来往于檐前。
       蚁阵:两队蚂蚁战斗的阵势。
       《蚁阵》(网络图片)
      
1695942294480.jpg

       竹径望三益,桐轩生半荫。文君何处去,莲发曲池心:宁缃在竹径上和梧桐树阴下都没寻找到熟悉的人聊天,只好独自观莲,怀想文君。
       三益:友直、友谅、友多闻。语出《论语》。
       桐轩:高大的梧桐树。
       轩:高大。
       友直:1、关系密切、有交情的人;2、关系好,亲近的人;3、有亲近和睦关系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3-9-3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州长袁阜倩同游文君井赋此》民国.宁缃             
       考释:凡丁
       文君生长在临邛,古迹荒凉不可蹤。雅道夕阳风景淡,美人芳草露华浓。
       琴书到处琴千古,井水何如酒一锺?太守多情联韻事,那知遗老姓疏慵。

       宁缃:生活于1846-1921的清末至民国初年,从此之后十余首诗,皆作于民国时期。

       诗题

      《州长袁阜倩同游文君井赋此》为应酬之作,诗中宁缃夸张地将民国邛崃县的守军营长—袁昌俊称为“州长”和“太守”,貌似恭敬,实则貌合神离而勉强应付。
       因为民国《邛崃县志》165p:“民国改州为县,县设知事一员,比(相当于)知州;火井漕分知事一员,比巡检;警厅一员,比千把……”而营长在“千把总”之下。
      
州长袁阜倩:中华民国驻防邛崃县的守军营长—袁昌俊 字:阜倩。旧时代人交往不直称其名而称其字或号,以表示尊敬。
       民国《邛崃县志.中华民国驻防军》207p:“按任职时间顺序为:邓标长占云、戚营长、伍团长德明、张营长、袁营长昌俊等共十六位。”
      
             
       诗句      
       文君生长在临邛,古迹荒凉不可蹤:卓文君虽说是临邛人,但不知道在临邛有没有她的后代。
       蹤:同踪。脚印;行动留下的痕迹。
       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都某报社曾接待一位自称卓文君后人的中年女士,并拿出家谱为证。因当时报刊宣传中心任务为搞活经济,该女士留下材料后离开报社,此后无人闻津。当上世纪末兴起研究“文君文化”热潮后,报社相关人员方才想起,查材料已无踪影。
       又
       原《邛崃经纬》责任编辑罗友伦说:“道佐人骆其南老师曾向他讲起过上述内容,并补充说该女士家住重庆。按照族谱规定,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后代中,无论到哪一代,凡是男性皆随父姓司马,凡是女性皆随母姓卓。”
       当时,罗友伦曾要求骆其南提供材料或写一篇专题文章,但不久后骆其南便谢世了。


       雅道夕阳风景淡,美人芳草露华浓。琴书到处琴千古,井水何如酒一锺?太守多情联韻事,那知遗老姓疏慵:袁营长从军人角度分析,自己迟早会被派去雅安乃至更远的西昌地方去戍守的。因为去雅州的道路充满艰辛,文君公园却景色宜人。袁营长迷恋邛崃的宜居生活环境,想在邛崃安家而有求宁缃,因而邀请宁缃同游文君公园,宁缃婉拒“袁太守”说:“我这个前清遗老已经倦怠懒散不中用了,不值得你抬爱,我们还是在琴台上干它一杯吧。”
       雅道:从临邛至雅安的道路。历史上的临邛,是保证成都安全的屏障,可防御邛崃西南方的“六番诸部落之夷”骚乱。
民国《邛崃县志》199p:“临邛当蜀西南隅,与成都接壤,境以外接六番诸部落之夷,蜀倚邛为藩篱,屹然壮矣。”
       同《志》187p:“隋废西魏,邛州[从依政县(在牟礼两河口)]移于秦临邛故地(今临邛镇),临邛郡仍(为)蜀汉,(隋时,临邛郡治所设)在今雅州。”
       同《志》195p:“邛州旧志〈职官志〉有明副使张畹,天顺四年任,乃建昌兵备道也,驻建昌,不驻邛县。成化时邛县升直隶州后,邛州始有提学巡签,乃差遣官也,亦不常驻邛州。
       嘉靖十八年(1539)增设上川南道,领三州眉、雅、邛,八县、六卫、二司,开府邛州,建衙于兴贤街(都官祠),有杨慎碑文可证。……签事,之有表见者范钫、胡恒也,则驻邛州之上川南道。”
       美人芳草:比喻贤臣、君主或者忠贞贤良之士。借喻卓文君。
       酒一锺:干一杯。
       锺:指酒杯。
       太守:宁缃故意抬髙袁营长为一州之守。
       联韻事:联姻。
       韻事:风雅之事,风流韵事。
       遗老:前朝老人、旧臣。
       疏慵:倦怠懒散。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文君井》现代.郭沫若
       考释:凡丁
       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实系千秋佳话,故井犹存,令人向往。

       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
       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谅无比。
                                                                                                                                   1957年国庆节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 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

       文君井:1993版《邛崃县志》728p:“乃西汉时的遗井,井壁为粘泥拌和陶片及卵石砌成。井口直径0.5米,井深4.2米,井腹直径3.8米,井底直径1.5米。民国《邛崃县志.文君井条》云:“甃砌异常,井口径不过二尺,井腹渐宽,如胆瓶然。至井底,径几及丈,真古井也。
       文君井及园林建筑,早在唐代即有许多诗人为之讴歌。南宋以来,诗人题咏更多。到了清代已荒凉破败,康熙中期,知州郑燮诇《邛署偶成》诗曰:‘临邛自古称繁庶,乱后荒残亦可嗟。司马琴台藏蔓草,文君酒井覆苔花……’
       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州杨潮观对文君井进行维修,特建《吟风阁》,聚集艺人在此演出杂剧,盛极一时。此后园林又渐荒芜。同治末至光绪年间竟被军营所占,古井几成枯井。
       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州陈嵩良主持维修,疏淘古井,培植园林。民国二年,知事戴庚唐又倡导维修,在井南侧筑文君妆楼。民国二十年,驻军及县人进行扩建,增筑假山茅亭。到解放前夕又沦为荒园。
       1956年12月,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案,要求政府拨专款加以维修,并拟新辟文物陈列室,增设书场、茶园。计划从1957年动工,1959年竣工。
       1957年国庆节,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应邛崍县文化馆之请,为文君井题词:“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跋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实系千秋佳话,故井犹存,令人向往。”
       又
      《邛崃文史资料十四辑》魏朗《略谈开发邛崃旅游的人文资源》文:“1954年夏,著名考古学家张圣奘来邛,当时,文君井园林已经封闭多年,成为县委机关后院,但古迹尚存,绿树浓荫,修篁簇簇,古井犹存,琴台尚在,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

       【释者】
       1960年,郭沫若题词刻在清人王湘绮所题《文君井》之碑后,园林整修完毕正式开放,并于园内设茶肆,取文君井水烹茶,邛崃县曲艺队于园中演出,场场爆满。文革开始后,文君公园被邛崃县广播站占用。
       1979年恢复文君公园;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文君井”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魏朗:(1922-2001)字尚武,邛崃宝林乡魏河扁人,后迁临邛镇兴贤街。1943年考入四川省高等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旁听艺术系,学素描、色彩……画技日趋成熟。
       抗战期间,受聘参加爱国进步人士李欣奇开办的《友谊书社》工作,受其思想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利用工作之便,为在书社开会的地下党望风放哨。
       1949年春,担任中共邛崃地下党组织的“邛崃曙光合唱团”联络人。
       建国之初出任邛崃县文化馆馆长,全力推进邛崃文化事业的发展。如:办扫盲班;文化下乡;山区采风收集山歌、民谣、谚语;组织各乡镇高跷、龙灯、狮灯、牛灯等比赛,活跃民间文化;举办乡村文艺调演、机关学校歌咏比赛;配合中心工作办专栏、巨幅标语、宣传画;创办油印文艺从刊,发掘、培养文艺青年等。
       还餐风宿露下乡考查和收集各类文物和寺庙、古迹信息,并督促建立保护措施。
       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北街小学教导主任期间,兼任美术老师,并且以校为家,事必亲躬,帮助改进教学方法。
       尤其给邛崃人民办好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即1957年9月8日,身为邛崃县文化馆长的魏朗,向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写了一封“特请郭老能拨冗写《文君井》三字”的信,距发信不到一个月的1957年10月5日,收到郭沫若填《卜算子》词的《题文君井》之回信,同时建议保留清人王湘绮所题的《文君井》三字。
       (引自邛崃文史资料三十一期162p吴明瑶:《魏郎先生二三事》)

       按
       王湘绮:(1831—1916)名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湖南湘潭人,咸丰七年(1857)中举后入曾国藩幕府,后为“同治中兴”重臣肃顺的家庭教师,精通经史子集,世称:湘绮先生。在史称的“辛酉政变”中肃顺被斩后,王湘绮往来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成都尊经书院等讲学,成为一代名士。
       因对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授翰林院检讨,宣统三年(1911)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任命为清史馆馆长,当他发觉袁世凯欲称帝时,便请辞离任清史馆长,从而保全名士风骨并得以善终。所著《湘绮楼》含诗文、日记。
       1880年,王湘绮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期间题写的《文君井》三字,郭沫若之所以建议保留,不仅因为王湘绮是一个名士,还因为王湘绮在失偶后处理个人婚姻上,也是一个“离经叛道”者。
       王湘绮中年丧妻之后未再续弦,而是将佣人周妈扶正并且专宠,不仅公开偕同出入公众场合乃至官府之中而旁若无人,还公然记入《湘绮楼.日记》中!
       《魏朗给郭沫若的信》
      
1696115417120.jpg
       郭老同志:
       我县是卓文君的故里,文君井是卓文君当垆,司马相如涤器处。此地因年久失修,荒芜不堪。群众要求应当加以整理,以供游人瞻仰凭吊。借以进行爱乡土、爱祖国教育。
       我县正筹备培修。但在有关纪念方面,除原有琴台上刻有王湘绮题《文君井》外(并且现已脱落不全)已空无一物。虽然我们已搜集一些郭老的剧本《卓文君》、《三个叛逆的女性》和有关卓文君的戏曲、话本、绘画等,亦嫌纪念物太少,故特请郭老能拨冗写“文君井”三字,准备石刻(每字长宽约2公尺左右)。另请诗或文一幅,内容、大小,均按郭老意图。
       特寄上文君井照片一张,送给郭老。
       敬礼!
                                                                                                                             邛崃县文化馆 魏朗
                                                                                                                             1957年9月8日

       《郭沫若回信》
        
1696115589895.jpg

       《王湘绮题〈文君井〉碑后的〈郭沫若题词〉及魏朗先生》
        
1696115673286.jpg

       王湘绮所题《文君井》
        
1696115765559.jpg

       《郭沫若.题文君井》
      
1696115902462.jpg

       【词考】
       《题文君井》为郭沫若先生填《卜算子》词。
       上阕
       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当年“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传为千古佳话,历代皆有文人歌颂,被视为追求自由婚姻的典范。
       民国.顾隽卿亦有《卓文君》诗给以热情赞颂:
       奋身能嫁长卿贫,锐眼乾坤有几人?若以私婚科近代,自由先占卓文君。
       (见民国《顾隽卿诗存》28p)

       下阕
       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谅无比:推想面对千年古井,一边喝用文君井水所泡的文君茶场面,一定是一件赏心乐事。而用文君井中的水泡文君茶喝,其清除俗念的功效,想来没有别的能够相比。
       会当:应当、该当。
       凭吊:对着遗迹、感慨当年“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往事。
酌取:挹取、舀取,斟酌采取。
涤尘思:洗净、清除俗念。
谅无比:推想没有别的能够相比。

      【按】
       1960年春节至1966年文革开始之前,文君公园内设有文君茶社,挹取文君井内之水,泡天庆街国营邛崃茶厂生产的《文君牌》茉莉花茶,茶客们一边饮茶清谈,一边欣赏邛崃县曲艺队演出的曲艺节目,是一种高级享受,端的清逸无比。
“当时,那眼小口大腹的井之台沿,架设有高约4米的门字形圆木柱撑架,架上的横梁中间有一道铁环,环上系一根细长的杉木撑竿,撑竿尾端穿有一块约20斤重的红砂石穿,另一端系一根约4米长的斑竹竿,竹竿的下部有方形鼻子眼,木头水桶提梁上的棕绳套便穿孔而过系在竹竿上。
       打水的人双腿跨在井口沿上,用双手下拉竹竿将水桶送入井中,水桶在水面侧翻时将水灌满,然后双手轻轻将竹竿向上一提,靠木架上撑竿后端石块的重力和惯性,将水桶轻松提出井口后,把水倒入旁边半人高的红砂石水缸中,再通过衔接在缸底的竹管流入茶房烧开水泡茶。
       我想,两千年前的司马相如,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打水涤器的吧?
       那时候,文君公园内有一支十余人的“邛崃曲艺队”上演着曲艺节目,每日的中午和晚上各有一场。台下茶客满座,足有两百人上下,另外还有一、二百个不喝茶的站客,同时欣赏着小小舞台上上演的:四川清音、车灯、盘子、荷叶、相声、金钱板、四川道琴、当代歌舞、四川方言剧等,短小精干、活泼多样的曲目。”
       (引自凡丁《回忆录.老井》文片断)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指正
       文君井三字是曾光曦所题,在文君井大门左侧墙上还保留有曾光曦所题字的石刻,上有曾光曦三字。文君井照壁上原无字,后在维修时按曾字所刻。魏朗给郭写信中并附了曾写字的照片,故郭不再题。
       凡丁“按图索骥”拍得下图中《文君井》三字并无题款:
        
6322716cdd0cda23627b5266eb596ef.jpg
      【释者看法】
       既然无法确定作者,那就多给读者一种思考吧,总有一天会真像大白的!但无论《文君井》三字是否曾光曦所题,都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本土的近现代名人。
       曾光爔:(1867年7月16日~年3月24日)同治六年(1867)六月十五日~民國二十三年(1934)3月24日)字礼藩,原名光魯。四川省邛州直隶州外北九龙乡(原南君平乡)江山村人。祖籍广东长乐县,清初迁入四川简州文庙沟,后迁至邛州。
       曾光爔16岁入庠补廩生,以优廩生选入成都:尊经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殿試二甲末名,赐进士出身,授刑部主事。为父丁忧三年期间,主持邛州鹤山书院。
       光绪三十年,任邛州高等小学堂总理。
       光绪三十一年,改任邛州高等小学堂校長。
       光绪三十三年,兼中学堂監督并邛州教育会副会長。
       光绪三十四年,比照进士馆学员获中等毕业奖励。仍然任法部主事,不久外放湖南,查处洞庭湖水利纠纷,之后任安福县(今临澧县)知县、武岡州知州,辛亥革命后举家回邛。
       民国二年(1913)任四川盐源县知事,卓有政声。
       民国六年(1917)母逝,于金龟山结庐守孝期间,在凤朝寺内“翠屏阁”设馆授徒,三年后执教“邛蒲大联合中学”(即前邛崃一中)。
       民国十六年(1927)去南充,任二十八军罗泽州(原鹤山书院学生)师部高等顾问兼秘书長,后辞职返邛在县中和蜀才学校任教。
       曾光爔的书法融合赵孟頫、柳公权、顏真卿各家之长,独具一格,求字者不绝于门,举凡修庙、建桥,有求必应,且从不纳酬。现存遗墨有《文君井》和高何乡《石橋碑记》。
      【参考资料】
       邛崃文史资料第4辑 何学川《曾光爔先生年龄考》;邛崃县政协文史资料1990汇编第68p;1993版《邛崍县志》772~773p。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杯一饮文君酒》现代.启功
       考释:凡丁
       闻说临邛有酒垆,源源新酿到京都。
       举杯一饮文君酒,不数凌云马相如。

       启功:清.雍正皇帝第九代孙—爱新觉罗.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主要作品有《红楼梦注释》《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等。

       启功《举杯一饮文君酒》诗背景
       在1985年的品鉴会上,全国评酒专家评价文君酒:“窖香浓郁,浓中带酱,酒体醇厚,绵香爽口,协调尾净,余香长,味丰满。”启功先生现场欣然命笔题写《举杯一饮文君酒》诗,成为“当代的文君酒”广告。
       按
       邛崃古称临邛,西汉冶铸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时,在临邛县令王吉的促成下与名士司马相如结为夫妻。之后在原“里仁街”售卖自酿的美酒,后世传袭,或称临邛酒、文君酒、烧春酒、瓮头春等酒名。
       例如
       唐.李百药《少年行》诗:“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簘。”
       唐.罗隐:《成都寒食内宴》诗句:“数枝艳拂文君酒, 半里红欹宋玉墙。”
       五代.韦庄《河传》词句:“翠娥争劝临邛酒。”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诗话记》:“烧酒,酒名,其法始于卓文君。”
       清.宁缃《文君井赏夏》诗句:“买得文君酒,来寻司马琴。”
       清初,兴贤街始建于明.万历的“寇氏烧房” 转让与余氏经营后更名:大全烧房。所产的酒取名:䢺江大曲。
       清.光绪时,䢺江大曲更名为:邛崃茅苔。
       见1943年8月,朱自清《寿张志和四十九岁生日二首》之一诗:“斑衣娱母会宾侶,共醉䢺江水满瓢。”其注:“邛崃䢺江酒甚美。䢺江酒后更名:邛崃茅台。名闻遐尔。”
       1951年,兴贤街的余氏大全烧房 和 李氏集成烧房,以及东门兰氏的品成烧房 和 仁和烧房,合作成立:四川省邛崃县国营酒厂。
       1962年,邛崃县国营酒厂在厂长陈兴明带领下,改进配方和生产工艺,所产曲酒定名为:文君酒。
       1963年,文君酒评为:四川名酒。
       1966年,文革开始后文君酒改名为:临邛酒。
       1980年,复名:文君酒。
       1985年,文君酒荣获商务部金爵奖,邛崃县国营酒厂正式定名为:四川省文君酒厂。
       1988年,文君酒在巴黎第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3年至1994年,先后在多个国家及地区荣获十一枚国际金奖。
       2001年,国营四川省文君酒厂改制,由蓝剑集团收购。

       诗
       闻说临邛有酒垆,源源新酿到京都:听说在临邛的文君公园中,还复建保留着“文君当垆”时的酒台。如今的文君酒,源源不断地卖到了北京。
       酒垆:卖酒处安置酒瓮砌的台。亦借指酒肆、酒店。
       源源新酿到京都:双关语。
       1、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后,被汉武帝任命为:孝文园令。“掌守孝文帝陵园”,而孝文帝刘恒的陵墓在灞桥,卓文君是自立自强的女姓,她于是在长安的灞桥开店卖临邛酒,由于生意很好而“钱多自解数”,临邛地方出产的临邛美酒,便源源不断地运到京城长安。
       见明.高启《当垆曲》诗:
       光艳动春朝,妆成映洛桥。钱多自解数,筝涩未能调。
       花如秦苑好,酒比蜀都饶。深谢诸年少,来沽不待要。
       (参见明.高启《当垆曲》考注)
       2、指1985年,“文君酒”荣获商务部金爵奖后,在北京打开了销路,因此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

       举杯一饮文君酒,不数凌云马相如:【启功评论】文君酒厂赴京人员送达品鉴会的样品文君酒。往小处说,卓文君是一个成功的女商人,但卓文君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男人—司马相如;往大处说,《文君酒》品牌的做大做强,背后有无数的与司马相如一样有才干的科技攻关和营销策划者。
       不数:数不清;无数。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凌云: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后,认为“飘飘有凌云之气。”后代文人称其为“凌云赋”。
       马相如:即司马相如。因受七言诗字数的限制而简化为:马相如。比如“宗工巨匠”的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劳别子与》诗句:“马卿元自汉词宗,天子同时叹不逢。”其中“马卿”即“司马长卿”的缩写。
       《文君井》2023国庆前夕
       27c4a713e8e475d5109356337c44a27.jpg



6322716cdd0cda23627b5266eb596ef.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李旭葵老师》

凡丁

       李旭葵老师指正
       文君井三字是曾光爔所题,在文君井大门左侧墙上还保留有曾光爔所题字的石刻,上有“曾光爔”三字。文君井照壁上原无字,后在维修时按曾字所刻。魏朗给郭写信中并附了曾写字的照片,故郭不再题。

       凡丁答
       谢谢指正!
       造成我误解《文君井》由王湘绮所题原因,是魏朗给郭沫若的信中只提到王湘绮题《文君井》说:“除原有琴台上刻有王湘绮题《文君井》外,已空无一物。”
       决定
       前稿不改,补充如下更正:“文君井栏上《文君井》三字,乃邑人曾光爔所题。”至于未见题写者“曾光爔”的原因,是曾光爔为旧时代文人,恰逢当时反对封资修和才子佳人的社会风气,故复制时将其名隐去,特告读者!

       为此介绍曾光爔这位本土的近现代名人
       曾光爔:(1867年7月16日~年3月24日)同治六年(1867)六月十五日~民国二十三年(1934)3月24日)字礼藩,原名光魯。四川省邛州直隶州外北九龙乡(原南君平乡)江山村人。祖籍广东长乐县,清初迁入四川简州文庙沟,后迁至邛州。
       曾光爔16岁入庠补廩生,以优廩生选入成都:尊经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殿試二甲末名,赐进士出身,授刑部主事。为父丁忧三年期间,主持邛州书院街的鹤山书院。
       光绪三十年,任邛州高等小学堂总理。
       光绪三十一年,改任邛州高等小学堂校长。
       光绪三十三年,兼中学堂监督并邛州教育会副会长。
       光绪三十四年,比照进士馆学员获中等毕业奖励。仍然任法部主事,不久外放湖南,查处洞庭湖水利纠纷,之后任安福县(今临澧县)知县、武冈州知州,辛亥革命后举家回邛。
       民国二年(1913)任四川盐源县知事,卓有政声。
       民国六年(1917)母逝,于金龟山结庐守孝期间,在凤朝寺内“翠屏阁”设馆授徒,三年后执教“邛蒲大联合中学”(即前邛崃一中)。
       民国十六年(1927)去南充,任二十八军罗泽州(原鹤山书院学生)师部高等顾问兼秘书長,后辞职返邛在县中和蜀才学校任教。
       曾光爔的书法融合赵孟頫、柳公权、顏真卿各家之长,独具一格,求字者不绝于门,举凡修庙、建桥,有求必应,且从不纳酬。现存遗墨有《文君井》和高何乡《石橋碑记》。
       【参考资料】
       邛崃文史资料第4辑 何学川文《曾光爔先生年龄考》;邛崃县政协文史资料1990汇编第68p;1993版《邛崍县志》772~773p。
                                                                                             2023/1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邛才女部分】

       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在家从父姓,出嫁随夫姓,史籍中留下女性真名实姓者极少。又 封建礼教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中能留下个人作品的更是凤毛麟角。
       民国.宁缃突破“清规戒律”的封建束缚,公然在《民国邛崃县志.才女篇》299p中明确指出:“汉.成都司马相如之妻卓氏文君,善琴能诗,工词翰。临邛人,诗文见旧志;(五代)王蜀时女状元—黃使君之女崇嘏,能诗,故里在火井;明.冯氏能诗,邛州旧载《艺文志》列(其夫)刘道貞诗后,或以为刘揆度之妻,未详也!诗五首见旧志。”
       宁缃此举,推动国人重新审视、研究古代才女们的热潮,在当今网络评选的“中国古代十位才女”中,卓文君独占头筹!
       附
      《中国古代十位才女》(按时代排序)
      【注】民间评选无人统一标准,且限于十名,仅选取以下一组供参考:
        一、传世佳情—卓文君(西汉)
        二、史笔千秋—班昭(东汉)
        三、名垂千古—蔡文姬(三国)
        四、风韵高迈—谢道韫(东晋)
        五、璇玑绝唱—苏惠(前秦)
        六、多才风雅—上官婉儿(初唐)
        七、雁过留名—薛涛(初唐)
        八、道观哀艳—鱼玄机(晚唐)
        九、词国俊杰—李清照(南宋)
        十、断肠英女—朱淑真(南宋)
       【释者】
       有关临邛才女卓文君的作品及古人评论诗词,请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部分】阅读,本辑只选择与前蜀黄崇嘏和明末清初冯氏有关的诗词进行考释,共计九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狱中诗》前蜀.黄崇嘏
       考释:凡丁
       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
       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黄崇嘏:女,籍贯邛州火井县(今邛崃市火井镇)人,生活于晚唐至五代前蜀时期(883-924),父为官晚唐使君(州郡长官),殁后,因崇嘏之弟年幼,女扮男妆护送父亲灵柩归葬梓里,之后送幼弟于下坝石虎寺出家,崇嘏则与女佣同居终老。(注:此情节来源于2013年7月释者对石虎寺的调查,据管理者说,寺内原先有一通石碑记载此事。)由于火井地方向多天然气引发的火灾,崇嘏路过火灾现场,诬为纵火犯被囚,因作《狱中诗》向“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的周庠申诉。

       周庠:(约852~918)唐光启年间(885~888)任龙州(今四川平武)司仓参军。当王建(847~918)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刺史时,周庠前往拜谒,建议王建,首先攻取邛州以为根本,然后独占成都,统一两川。
       王建采纳其建议称帝后,先后任命周庠为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成都尹、迁御史中丞、中书侍郎、宰相,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
       光天元年(918)王建崩,时年71岁,子王衍继帝位,宠信奸佞,周庠切谏王衍不听,告老未几病卒,年六十六。
       清.嘉庆912p《邛州志.玉溪编事》:“蜀相周痒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时临邛县送失火人黄崇嘏,才下狱,便贡诗一章,周览诗,遂召见,称乡贡进士,祗对(回答应对)详敏,即命释放。
       后数日献歌,周极奇之,召于学院,翌日,荐“摄府司户参军”(正七品),胥徒畏服,案牍丽明。周既重其英聪,又美其风采,在任将逾一载,遂欲以女妻之,崇嘏袖封状(用衣袖掩口)谢,以《愿天速变作男兒》诗相辞,周览诗大惊,召见诘问,乃黄使君之女,幼失覆荫,惟与老妪同居,元未从人(从未婚配),旋乞罢归临邛之旧隐。”
      【按】
       邛南幕:邛南节度使幕府。《旧唐书.卷十一》“邛南防御使、邛州刺史柏茂林为邛南节度使,从杜鸿渐所请也。”
       留司:唐人称分司东都洛阳者为留司。前蜀沿用唐制,称邛州为:留司。意为邛州是前蜀的西都。
       献歌:奉献表示颂赞等的诗赋。因周庠“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掌宫廷乐舞之事。《后汉书.章帝纪赞》:“儒馆 献歌,戎亭虚候。”李贤 注:“献歌,谓 崔駰 游太学时上《四巡》等颂。”司府:官署名。唐代置。掌宫廷乐舞之事。
       又
       民国版《词海》收录有“黄崇嘏”词条。曰:“元杂剧《女状元春桃记》传奇,盖黄氏也,民间誉为女状元。”黄梅戏《女驸马》情节出此。

       诗
       偶辞幽隐住临邛,行且坚贞比涧松:黄崇嘏以诗陈述,我因偶然的原因,辞去京都长安的繁华,成为一个隐居未仕的人,我的品德操守好比山涧谷底的一棵青松。
       偶辞:偶然原因辞去。
       幽隐:隐居未仕的人。
       行:多义之品德、操行。
       涧松:涧谷底部的松树。比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为何世道清平,却让我这个无辜的人蒙受冤屈啊?
       政清如水镜:水代表公平公正,随时随地都保持平衡如明镜一般。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野鹤:成语“野鹤闲云”意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之人。
       深笼:喻牢狱之灾。

      【分析】
       此诗约作于公元907年,因为周庠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
       按
       五代前蜀时期为公元907~925年,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国号:大蜀。任用贤能、整顿吏治,善待百姓。
       范围包括今四川全省及重庆直辖市。历王建、王衍二主,计十八年。
       公元918年,王建病故,庙号:高祖。皇太子王衍继位后荒淫无道。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派兵六万攻打前蜀,王衍上表乞降,前蜀灭亡。

      【附录】
      《重立王蜀女状元黄崇嘏墓碑序》:“崇嘏山旧名铜鼓,以状元而得名也。状元身历遭王蜀之变乱,退隐山林,召对而力辞觅偶,入幕而笑却东床。冬岭青松,眉山雪白,其如是青超拔俗而完,其真欤!
       昔帝典将坠,伏生之女传经,汉书未成,班超之妹续史下,至露筋断臂,有节而风雅未娴。薛井文罅(薛涛),有才而瑕瑜莫掩,以及柳絮今成,椒花词丽,亦岂如状元之才节浑全,为亘古名媛所未见哉!
       故今数百年来,流风余韵,犹令后起景仰于勿衰。爰邀同人各捐钱乙百,共勒诸石,并建侍郎墓碑,以见潜德之幽光必发,而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畁也。”
       落款:郡庠廪生游祖、韩敬撰,增生杨沫敬书,石匠何金义刊,光绪十六年庚寅 闰二月中浣吉立。
       (引自高义奎《金台民间故事.夜盗崇嘏墓》)

 楼主| 发表于 2023-10-5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天速变作男兒》前蜀.黄崇嘏
       考释:凡丁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掾,未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黄崇嘏:见前注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黄崇嘏首先向周庠请求辞去“摄府司户参军”(正七品)官职,一心归隐家乡过田园山水生活。
       一辞:首先要求解除自己的职务。
       一:多义之表示专一和一心一意。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
       词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採明珠,或拾翠羽。”
       南朝梁.纪少瑜《游建兴苑》诗:“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
       唐.吴融《闲居有作》诗:“踏青堤上烟多緑,拾翠江边月更明。”
       元.赵善庆《落梅春.暮春》曲:“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
       清.纳兰性德 《踏莎美人.清明》词:“拾翠归迟,踏青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碧江:碧绿的火井江。
       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蓬茅:蓬草和茅草。自谦词。比喻低微、贫贱。
       清.嘉庆912p《邛州志.玉溪编事》:“蜀相周痒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见前注),时临邛县送失火人黄崇嘏,才下狱,便贡诗一章,周览诗,遂召见,称乡贡进士,祗对(回答应对)详敏,即命释放。
       后数日献歌,周极奇之,召于学院,翌日,荐“摄府司户参军”(正七品),胥徒畏服,案牍丽明。周既重其英聪,又美其风采,在任将逾一载,遂欲以女妻之,崇嘏袖封状(用衣袖掩口)谢,以《愿天速变作男兒》诗相辞,周览诗大惊,召见诘问,乃黄使君之女,幼失覆荫(失去父母的庇护),惟与老妪同居,元未从人(从未婚配),旋(立即)乞(请求)罢归临邛之旧隐(火井山区)。
       同《志》927p:“崇嘏墓在州西七十里陈家坝南高山上,因崇嘏葬地,遂名为:崇嘏山。讹为:铜鼓山。其坟生铁熔铸,隐见不常,人每于无心中见之。坟甚高大,亦有碑碣,见则家有喜庆。康熙初犹有石坊在路旁观音阁外,字迹漫灭,坊已摧残。父老皆云:‘女状元黄崇嘏坊也。’今无存矣。”
       黄崇嘏归隐火井41岁卒后,葬于铜鼓山,人们为了纪念黄崇嘏,将铜鼓山更名为:崇嘏山。并建:崇嘏塔。又将民国十一年(1922)复建的一道石桥命名为:状元桥。
       《状元桥》图片引自《四川女状元黄崇嘏史实考》作者:骆德章 吕礼
      
1696461047513.jpg
       桥联:
       乐善好施此事暂随民国举;累功积德他年更有状元来。

       《蜀女状元黄崇嘏墓碑》图片
       引自骆德章 吕礼《四川女状元黄崇嘏史实考》

        
1696461198403.jpg
       《崇嘏塔》图片引自高义奎《金台民间故事.夜盗崇嘏墓》
        
1696461317309.jpg

       自服蓝衫居郡掾,未抛鸾镜画蛾眉:黄崇嘏说,我表面虽是乡贡进士,身穿生员男装,为官署属员,原先行政级别九品,但暗地里时时对着镜子画蛾眉。
       蓝衫:多义之一—古代生员所穿藍色服装。
       乡贡进士:唐代地方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未能擢第或尚未参加考试者称为“乡贡进士”。
       清.嘉庆912p《邛州志.玉溪编事》:“蜀相周痒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时临邛县送失火人黄崇嘏,才下狱,便贡诗一章,周览诗,遂召见,称乡贡进士,祗对(回答应对)详敏,即命释放。”
       郡掾:郡吏的下属官吏,行政级别九品。郡为古代行政区域;掾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鸾镜:有鸾凤图案的铜镜。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明.唐顺之《铜雀台》诗:“鸾镜时犹照,蛾眉岁不同。”
       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二十场:“许多年在战场不亲鸾镜,今日里回家来旧课重温。”
       蛾眉:像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的眉毛。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黄崇嘏继而说,我本是没有瑕疵的女儿身,因为小弟年幼,为了孝道,不得不女扮男妆,千里迢迢护送父亲灵柩回梓里,意志像松树一样地坚韧不拔。
      【按】
       下坝石虎寺相传,黄崇嘏为黄侍郎长女,有一个幼弟在石虎寺出家,由此可知,黄崇嘏女扮男妆支撑黄家门面,实属无奈之举,也是唐末和封建时代的悲剧!
       立身:处世为人,立足安身。《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卓尔:超群出众。
       青松操:像青松一样坚韧不拔。
       操:志节、品行
       挺志坚然:大气、敏锐、魅力、稳重、睿智之意。坚定、不可动摇。
       白璧姿:没有瑕疵的白色玉璧。

       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黄祟嘏婉拒周庠道,我原本是一个女儿之身,你假若决定认我做女婿的话,我真希望老天爷把我重新变成男子汉,否则我也不必女扮男妆,千里迢迢地从长安护送父亲灵柩归葬火井故里了。
       幕府:指前蜀丞相周庠。当时,周庠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见前注)
       坦腹:成语典故“坦腹东床”。指东晋太傅郗信派人去王家挑女婿,郗信选择在东廂房床上坦腹而卧的王羲之。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因嫁女与焉。”
       后人遂称女婿为“令坦”或“东床”。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崇嘏》明.冯梦龙
       考释:凡丁
       珠玑满腹彩生毫,更服烹鲜手段高。
       若使生时逢武后,君臣一对女中豪。

       冯梦龙:(1574-1646)今江苏苏州市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

       黄崇嘏:今邛崃市火井镇人,善棋琴,妙书画。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卒于五代十国前蜀.王衍乾德六年(924)。其父黄侍郎为官晚唐使君(州郡长官),殁后,崇嘏女扮男装,护送其父灵柩回原籍安葬,期间被地方举荐为乡贡进士,尚未参加过考试,唐朝便灭亡。
       五代前蜀天复七年(907),被诬为失火犯,押解至邛州节度使幕府中,遇到时在邛南幕中组织宫廷乐舞之事的前蜀承相周庠,周庠获知其父黄使君为晚唐同僚,便当堂释放,并荐为“摄府司户参军”,任上胥徒畏服,案牍丽明。
       前蜀天复八年(908),黄崇嘏在“摄府司户参军”任上满一年时,周庠既重其英聪,又美其风采,欲招为女婿。崇嘏以衣袖掩口称谢后,当即作《愿天速变作男儿》诗,请求辞官归隐临邛火井。
       前蜀乾德六年(924),黄崇嘏卒,葬火井铜鼓山。次年(925),前蜀被后唐所灭。
      【注】
       摄府司户参军:摄政成都府司户参军,正七品。“府”为“道”之下、“县”之上的地方行政官。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始设成都府,辖今绵阳、德阳、简阳、资阳、仁寿、邛崃、崇州、茂县等地。
       胥徒:官府衙役。
      (参见黄崇嘏《狱中诗》及《愿天速变作男兒》考释)
      【录】
       清.嘉庆《邛州志.玉溪编事》912p:“蜀相周庠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时临邛县送失火人黄崇嘏,才下狱,便贡诗一章曰:‘偶离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向深笼。’周览诗,遂召见。称乡贡进士,年三十许,祗对详敏。即命释放。
       后数日献歌,周极奇之,召于学院与诸生侄相伴。善棋琴,妙书画。翌日,荐摄府司户参军。颇有三语之称,胥吏畏伏,案牍丽明。周既重其英聪,又美其风采。在任将逾一载,遂欲以女妻之。
       崇嘏袖封状谢,仍贡诗一篇曰:‘一辞拾翠碧江涯,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扳椽,永抛鸾镜画蛾眉。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周览诗,惊骇不已,遂召见诘问。乃黄使君之女,幼失覆荫,唯与老奶同居,元未从人。周益仰贞洁,郡内咸皆叹异。旋乞罢,归临邛之旧隐。”
      【注】
       三语之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晋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后以“将无同”指应对言辞耐人寻味。
       袖封状:以袖掩口的女人特征姿态。
       元未从人:从未嫁过人。
      
旋乞罢:随即请求罢其官职。              
       旧隐:旧时隐居处火井。      

       诗题
      《黄崇嘏》诗出自明.冯梦龙著《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故事简要
       五代蜀汉时,有一个女子,姓黄名崇嘏,是西蜀临邛人氏。生成聪明俊雅,诗赋俱通,父母双亡,亦无亲族。时宰相周庠镇蜀,崇嘏假扮做秀才,将平日所作诗卷呈上。周庠一见,篇篇道好,字字称奇,乃荐为郡掾。
       地方凡有疑狱,累年不决者,一经崇嘏剖断,无不洞然。屡摄府县之事,到处便有声名,胥徒畏服,士民感仰。
       周庠首荐于朝,言其才可大用,欲妻之以女,央太守作媒,崇嘏只微笑不答。周庠乘他进见,自述其意。崇嘏索纸笔,    作诗一首献上: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袍居郡掾,永抛鸾镜画娥眉。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幕府若教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庠见诗大惊,叩其本末,方知果然是女子。因将女作男,事关风化,不好声张其事,教他辞去郡掾隐于郭外,乃于郡中择士人嫁之。
       后来士人亦举进士及第,位致通显,崇嘏累封夫人。
       后人有诗赞云:“珠玑满腹彩生毫,更服烹鲜手段高。若使生时逢武后,君臣一对女中豪。”
      【释者按】
       明.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
二十八卷情节,系根据五代时期的前蜀.佚名《玉溪编事》资料进行的加工整理,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后来演绎成黄梅戏的《女驸马》就更离谱了。但是,冯梦龙的《黄崇嘏》诗,却是对“临邛才女”黄崇嘏恰如其分的评价。

       诗考
       珠玑满腹彩生毫,更服烹鲜手段高:冯梦龙说黄崇嘏很有政治才干,“治大国,若烹小鲜。”
       珠玑满腹:汉语成语,形容人很有文采。
       珠玑:圆润的珠子。
       彩生毫:成语“梦笔生花”典故。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444~505),今河南民权人,六岁能诗。传说早年时曾梦见自己的笔尖开出五色花朵,醒后才思泉涌,文采飞扬。
       更服:指黄崇嘏女扮男装参与政事。
       烹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

       若使生时逢武后,君臣一对女中豪:冯梦龙认为,假如黄祟嘏生活于武则天时期的话,可能不会有上官婉儿的份了!
       武后:指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称帝的女皇帝,当政四十余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被认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环节。
       君臣一对女中豪: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同时还启用“通晓文词,明习吏事”的罪臣上官仪之女—上官婉儿担任“内舍人”,常代其草拟诏书,百官表奏,多令参决,又曾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访黄崇嘏墓四首》清.杨潮观
       考释:凡丁
       一、
       东风不上蜀王台,环佩衣冠尽草莱。只有香名埋不得,梅花毕竟百花魁。
       二、
       恐是瞿昙幻化因,女郎花现宰官身。无端泄漏春光早,云破方知一月真。
       三、
       取次科名作戏看,锦城春色上眉端。不知旧隐人归后,翠袖携谁共岁寒。
       四、
       三尺孤坟幸未平,筑台应可对怀清。书生只解风流梦,赢得啼猿有四声。

       杨潮观:(1712~1791)字宏度,号笠湖,江苏无锡人,清代戏曲家。乾隆元年(1736)举人,入实录馆供职,历任山西文水、河南固始、杞县、林县知县,以及四川邛州、泸州、江苏邳州知州等16处地方官。
       乾隆三十三年(1768),杨潮观知邛州时政事宽平,隆重学校,修葺官舍,取名:小西园。(在文君公园旁,此地旧称:官家村。)并在文君公园中建:吟风阁。聚艺人演唱戏曲。
       乾隆三十九年辑成《吟风阁杂剧》四卷共32出短剧。1963年,上海中华书局将《吟风阁杂剧》出版。其中《寇准罢宴》《东方朔偷桃》《荀灌娘》等,为京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改编上演,成为传统剧目。
       参考材料
       1、袁枚(1716~1797)散文: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2、王凤仪(1864~1938)诗序:“笠湖杨邛州治邛州,于官舍葺屋三椽,公余啸吟其中。曰:吟风阁。嘱予为图,并系以诗。”
       乾隆三十五年(1770),杨潮观还为邛州陈氏祠堂题写《元龙胜槩》匾额,追溯邛州陈姓先祖—三国陈登(163—201)字:元龙。文韬武略,才智过人。
       《元龙胜槩》匾额  收藏:尚崇伟
      
1696633017342.jpg
       诗一
       东风不上蜀王台,环佩衣冠尽草莱。只有香名埋不得,梅花毕竟百花魁:古蜀王的思妻台和“五妇祠”早就被荒草掩埋了。只有黄崇嘏的名声和墓冢像经冬的梅花,还在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
       蜀王台:蜀王思妻台。
      《元丰九域志》:“梓潼五妇山,碑志存,有五妇庙”。
      《蜀记》:“梓潼县有五妇山。秦王遗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至梓潼,遇蛇拦路,即踏地大呼拽蛇,山崩,压杀五丁及五妇,蜀王至此,伤痛至极,乃登上山顶平台,将平台作思妻台,汉代建五妇祠。”
       环佩:女子所佩的玉饰。
       衣冠:缙绅的衣服和帽子。
       草莱:荒芜之地。
       梅花:象征苦寒。
       百花魁:指梅花。比喻美女和文坛领袖。宋.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诗:“分赠鹿巖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

       诗二
       无端泄漏春光早,云破方知一月真。恐是瞿昙幻化因,女郎花现宰官身:黄崇嘏原本佛门中人,与《十二游经》中“瞿昙幻化”的情节非常相似。若不是周庠想招她为婿,她的“宰官”身份会像被云雾一直遮掩的月亮。
       按
       黄崇嘏姐弟二人,幼失父母覆荫,崇嘏将其弟先送入下坝石虎寺出家,之后“元未从人”,为的是为父守墓。此等“瞿昙诚心,则天神将变血为人。左化作男,右化成女。”
       无端:没来由、无心意、无赖、无奈。
       泄漏:气体或液体由孔隙中冒出。
       瞿昙幻化:瞿昙,梵名。为印度刹帝利种中之一姓。
       东晋.西域沙门迦留陀伽译《十二游经》:“于久远劫时,有菩萨为王,早失父母,乃以国付与其弟,从一婆罗门学道,住于甘蔗园,时人称其师为‘大瞿昙’,称彼为‘小瞿昙’。
       其时国中有五百大贼劫取官物,于遁逃时路经甘蔗园,乃散其盗物于左右,捕贼者寻迹追至,以为菩萨即国中大贼,即以木贯射之致其身,血流污满地。
       大瞿昙以天眼彻见,悲哀涕泣,乃取土中之余血,以泥和之,还至园中,盛之于器,并分置左右而咒之,谓‘此瞿昙若有诚心,则天神将变血为人。’历经十月,左化作男,右化成女,遂以瞿昙为姓。”
       宰官:1、周代冢宰的属官。2、泛指官吏。3、特指黄祟嘏任成都府司户参军之职。

       诗三
       取次科名作戏看,锦城春色上眉端。不知旧隐人归后,翠袖携谁共岁寒:黄崇嘏的遭遇极富戏剧性。她千里迢迢护送其父黄侍郎灵柩回原籍安葬,守孝期间却被诬为纵火犯关进邛州大牢,恰遇蜀相周庠在邛州军政长官的府署中,周庠问明情况后当堂释放,并举荐任官成都府司户参军。
       在任将逾一载时,谁知周庠“既重其英聪,又美其风采,遂欲以女妻之。”黄崇嘏不得不“袖封状”自证其女人性别,不知道黄崇嘏后来有无伴侣?
       按
       黄崇嘏虽“元未从人”,但她的“后代”却漫山遍野生长着。
       邛崃人出于特殊的感情,将“松叶柏身”的冷杉称为枞树,还将随处可见的马尾松叫成“枞树”。两种树皆干高数丈,为优良的建筑和家具用材。并且都将松树和枞树的花果球称为方言“枞果朶儿”,诣音:崇嘏朶儿。邛崃人相信“枞果朶儿”就是“行且坚贞比涧松”的黄崇嘏之后代们!
       《枞树的“崇嘏朶儿”》网络图片
        
1696629637226.jpg
       《松树的“崇嘏朶儿”》网络图片
        
1696630205013.jpg
       取次:多义之随便、任意、草草、仓促。
       科名:科举取得的功名。
       旧隐:旧邛州火井县。
       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参见黄崇嘏《愿天速变作男兒》考释)

       诗四
       三尺孤坟幸未平,筑台应可对怀清。书生只解风流梦,赢得啼猿有四声:杨潮观认为:如果在崇嘏墓前筑一个“崇嘏台”的话,堪比巴寡妇清的“怀清台”。
       巴寡妇清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女企业家,曾为秦始皇陵提供朱砂和水银。《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三尺孤坟:黄崇嘏墓在火井镇,相传为铁墓,后称:状元坟。所葬之山后称:崇嘏山。
       怀清台:在今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上。
      《史记.货殖列传》:“巴寡妇清,其先(祖上)得丹穴(朱砂矿),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书生:杨潮观说《女状元》编剧徐渭是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
      
徐渭:(1521~1593)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四声:指明代戏剧家徐渭的四部历史剧集《四声猿》。1、《狂鼓史渔阳三弄》(简称《狂鼓史》);2、《玉禅师翠乡一梦》(简称《玉禅师》);3、《雌木兰替父从军》(简称《雌木兰》);4、《女状元辞凰得凤》(简称《女状元》)。
       其中《女状元》刻画黄崇嘏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因暴露女儿身而葬送闺阁。
       元.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条有《女状元春桃记》。
       明.杨慎《杨升庵外集》曰:“《女状元》知此剧大约是演蜀人黄崇嘏故事,本事见于《玉溪编事》。”
       1959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新编《女驸马》讲述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素珍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招驸马,洞房之夜实情相告与公主,被皇帝赦免,冯李终成眷属。
       以上戏剧无不有黄崇嘏的影子,编剧们都脱离实际尽情地演绎戏剧情节,为的是让观众发出凄厉如啼的感叹声。
       啼猿:猿声凄厉如啼。借以形容《女状元》等戏剧情节让观众发出的感叹之声。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