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8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嘏山》清.熊维芳
       考释:凡丁
       西山云气涌高岗,生长深闺姓字香。千古才名高卓女,一官文篆遇周庠。
       井溪素觅清心水,幕府空留坦腹床。白璧无瑕姿皎皎,前生明月在池塘。

       熊维芳:字春浦,邛州知名学者,邛崃平乐安乐村人。生于1796年,卒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生性聪慧,自小勤奋苦读,道光年间推为岁贡,清.同治元年(1862)举孝廉方正,赐六品(知州级别)章服,因年事已高,未能赴京授职而终老故里。曾在大碑山杨湾的杨姓墓碑留下;“邛南恩刺史熊维芳拜题”字样。有《雨化堂诗集》存世。
      (见2007版《平乐镇志》835p)
       举孝廉方正:清.雍正元年(1723)特设的科举科目,取汉代孝廉、贤良方正科目之意而命名。后每遇皇帝即位,即荐举一次,诏直省各府、州、县、卫,荐举孝廉方正之士,赐六品章服,以备召用。
       章服:以纹饰为等级标志的礼服。清道光时文官六品为“鹭鸶纹缂丝补子”。
       《鹭鸶纹缂丝补子》
        
qingdailiupinwenguanbufu_5233071.jpg
       《雨化堂诗集》供图:熊仕文
       1696721410216.jpg 1696721479487.jpg
       崇嘏山:在火井镇。

       西山云气涌高岗,生长深闺姓字香。千古才名高卓女,一官文篆遇周庠:
火井山中涌出一团云气,象征出现了一代才女,而且阴差阳错地被前蜀丞相周庠所发现。
       西山云气:邛崃西部群山泛称《云吟山》,由南宋魏了翁命名。所涌出云气即《临邛八景》之《崃岭朝云》景观。
       生长深闺姓字香:黄崇嘏,女,今邛崃市火井镇人,生活于晚唐至五代前蜀时期(883-924),父亲黄敏为晚唐礼部侍郎。
       侍郎:古代官名。初任尚书称为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
       千古才名高卓女:据骆德章、吕礼《四川女状元黄崇嘏史实考》一文考证:前蜀王建的“大蜀武成四年(公元907年)秋八月,大蜀国在贯休、周庠主持下,按历代王朝贯例开科取士,考场设在成都南较场。黄崇嘏以相府馆师身份,着男装赴考。黄崇嘏的锦绣文章赢得贯休国师和丞相周庠及蜀中文士韦庄、郑谷等人的一致好评,定为头名状元。时年黄崇嘏已三十四岁。”
       《状元桥》图片引自《四川女状元黄崇嘏史实考》作者:骆德章 吕礼
        
1696721667994.jpg
      【按】
       公元907年为“大蜀武成四年”,同年王建称帝,国号蜀,为前蜀元年。时年黄崇嘏二十四岁。而骆德章、吕礼《四川女状元黄崇嘏史实考》中说“时年黄崇嘏已三十四岁”应是笔误。当年,黄祟嘏高中状元后,被周庠擢用为“摄府司户参军”。
与清.光绪十六年《重立王蜀女状元黄崇嘏墓碑序》相吻合:“崇嘏山旧名铜鼓,以状元而得名也。状元身历遭王蜀之变乱,退隐山林,召对而力辞觅偶,入幕而笑却东床。冬岭青松,眉山雪白,其如是青超拔俗而完,其真欤!”
       (引自高义奎《金台民间故事.夜盗崇嘏墓》)
       卓女:指西汉才女卓文君。
       一官文篆遇周庠:清.嘉庆《邛州志.玉溪编事》912p:“蜀相周痒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时临邛县送失火人黄崇嘏,才下狱,便贡诗一章,周览诗,遂召见,称乡贡进士,祗对(回答应对)详敏,即命释放。”
      【按】
       依此记载,又与骆德章、吕礼《四川女状元黄崇嘏史实考》一文考证情节相吻合,即:“公元907年秋八月,大蜀国在贯休、周庠主持下,按历代王朝贯例开科取士,考场设在成都南较场。黄崇嘏以相府馆师身份,着男装赴考。赢得贯休国师和丞相周庠及蜀中文士韦庄、郑谷等人的一致好评,定为头名状元。”
       但是,黄崇祜不仅仅是以“相府馆师身份”,更可靠和重要的是以“乡贡进士”的身份直接赴考而录取为“头名状元”的。
       乡贡进士:见前注。
       至于前蜀宫廷的《玉溪编事》中未记载黄崇嘏考中状元的情节,应是古代科举制度只为参考的男性秀才和贡生开设,而黄崇嘏女扮男装参考犯有欺君之罪,故而将她的功名革去。可想而知,黄崇嘏为此曾承受相当大的社会压力,故而英年早逝。
所以,明.冯梦龙在《黄崇嘏》诗中感叹道:“若使生时逢武后,君臣一对女中豪。”
       文篆:用小篆字体书写的公文。

       井溪素觅清心水,幕府空留坦腹床。白璧无瑕姿皎皎,前生明月在池塘:在唐末的战乱中,丧失父母的黄崇嘏,原先朴素单纯的想法是寻一处安静的地方隐居,谁知阴差阳错之下被前蜀丞相周庠擢用为“摄府司户参军”,随后又欲招为女婿,崇嘏只好请求罢官归隐临邛火井,她不长的人生如池塘中的明月毫无缺点,至少该负责任的是社会而不是她!
       井溪:水名。指火井镇的盐井溪。
       素觅:朴素单纯地寻找。
       清心水:词出宋.王迈《挽宁宗皇帝章六首》诗:
       至道天同大,清心水不浑。六宫行幸少,尺宅炼真存。
       厌代金鉴殿,收魂玉帝垣。星辰罗上界,还奉太微尊。
       坦腹床:成语“坦腹东床”见前注。
       白璧无瑕:成语。意为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点,比喻人或事物毫无缺点。
       唐.孟浩然《陪张丞相登荆州楼.因寄蓟州张使启及浪泊戍主刘家》诗:“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参见黄崇嘏《狱中诗》及《愿天速变作男儿》考释)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峨山尼衲索扇》明.冯氏
       考释:凡丁
       家居峨眉南,未陟峨眉顶。
       碧空影峨眉,翠色落万倾。
       横坡水墨图,奇趣遥可领。
       明月映长江,孤灯随只影。
       千古雪中人,六月骨应冷。

       冯氏:邛崃地方志中仅记载为“邛州刘揆度夫人。”
       按
       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在家从父姓,出嫁随夫姓,封建礼教又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故而史籍中记下的女性真名实姓者极少,能够留下女性个人作品并保留姓氏者亦属凤毛麟角!
       根据本首诗中“家居峨眉南”分析,冯氏出生于眉州书香门第,自幼喜诗习画,素有才名,被民国《邛崃县志》总编宁缃先生列为继西汉卓文君、前蜀黄崇嘏之后临邛地方的第三个才女。
      【分析】
       清.康熙《邛州志》收载其《送杨夫人入秦省亲》诗时,特别注名作者“冯氏为邛州刘揆度夫人”。
       查 刘揆度的父亲—刘道贞是邛州举人,祖籍平乐镇下坝,家住临邛城中。为明.天启元年(1621)辛酉科举人,世袭黎州(今汉源)戍屯指挥使,正三品职衔。家庭百余人口,门第显赫。
       清.康熙《邛州志.忠烈》150p:“刘道贞,邛州举人。其族世袭黎州(今汉源)指挥……妻王氏、子揆度并家属百余人。”
       清.康熙《邛州州》191p:《送杨夫人入秦省亲》作者“冯氏,邛州刘揆度夫人。”
       民国《邛崃县志.才女》299p:“明.冯氏能诗,诗五首见旧志。”与西汉卓氏文君、王蜀女状元黄崇嘏共同列入才女篇。
       民国志367p:“张献忠之破成都者,贼将四出,邛州举人刘道贞御之,战于城外之东北,死之。案,刘道贞字墨仙,家世袭黎州指挥,好文学,能诗,与邛州孙之益为中表。天启元年举人,遂以子袭指挥,而自家于邛。明崇祯末年,流贼纷起……道贞败绩而阵亡,家属之居城者,闻变逃奔西山。”

       诗题
       峨山尼衲索扇:峨眉山上的女和尚请冯氏画题扇面。
       尼衲:即女和尚。和尚—德高望重之出家人,为大寺庙的住持。
       衲:和尚服装。

       诗
       家居峨眉南,未陟峨眉顶:冯氏说,我的娘家在眉州,但是未爬上过峨眉山的金顶,所以,我绘的扇面是峨眉山水写意图。
       陟:登高。

       横坡水墨图,奇趣遥可领。明月映长江,孤灯随只影。碧空影峨眉,翠色落万倾:该幅《峨眉山水图》是水墨画,意境是晴朗夜空上圆圆的月亮倒影在江水中,水面有—只渔船,船头有渔火,月光下朦胧的峨眉山脚碧波万倾。
       水墨图:水墨绘成的图画。
       峨眉: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支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南北绵延23千米,面积约110平方千米。主要山峰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其中大峨山海拔3099米。
       峨眉山佛教、道教、武术蓬勃发展,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篇,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倾:百万亩,百亩为一顷,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水墨山水画》(网络图片)
         1696799906168.jpg

       千古雪中人,六月骨应冷:峨眉山海拔1000-3099米,山顶终年有雪,是避暑胜地。住在庙中的僧尼们其实用不住扇子,她们只不过是为了观赏把玩和消遣而已。
       唐.郑谷《峨眉山》诗
       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夏消江峡满,晴照蜀楼寒。
       造境知僧熟,归林认鹤难。会须朝阙去,只有画图看。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杨夫人入秦省亲》明.冯氏
       注释:凡丁
       遥忆华山雪正飞,梅迎瑞色送春晖。无情岐路马蹄健,有意阳关雁影稀。
       九转肠回思故园,十年心苦卷征衣,重逢得慰严亲意,班采相随自委蛇。

       冯氏:见前注

       诗题
       送杨夫人入秦省亲
       杨夫人:无考。但从诗句“十年心苦卷征衣”分析,丈夫应是驻邛州或者黎州(今汉源)的一名武官,与刘睽度是战友,从军十年后回陕西老家探亲,冯氏以诗相送杨夫人
入秦省亲
       秦: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拥有今陕西大部和甘肃东部地盘,后来灭六国统一中国。

       诗
       遥忆华山雪正飞,梅迎瑞色送春晖。无情岐路马蹄健,有意阳关雁影稀:杨夫人随丈夫回陕西省华阴县老家探望公婆,时间在冬季。一行人当时要经过甘粛省西南的阳关,和陕西省宝鸡市东北的歧山县地界,到家之时正是寒梅映雪雁影稀的隆冬。
       华山:指古华阴县,今为:华阴市。因位于华山之北,“山之北为阴”,故名“华阴”。华山以南即:华阳。故古蜀国又叫:华阳国。晋.常璩《华阳国志》即记录古蜀国历史。
       华山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会西安东北120千米。南接秦岭,北瞰渭河。
       岐路:岐山县之路。岐山县在陕西宝鸡市的东北。岐山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又是秦国崛起的地方。
       阳关:西汉时置关,在今甘肃省西南部。是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亦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九转肠回思故园,十年心苦卷征衣,重逢得慰严亲意,班采相随自委蛇:杨夫人的丈夫十年没有回家了,此时脱下军装换上花俏的衣服,随行者亦穿着喜庆的服装,一行人蛇行在山道上,兴冲冲赶回老家给父母尽孝。
       心苦:思念双亲之苦。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
       严亲:指杨夫人的公婆。
       班采:班,同斑;采,同彩。1、斑斓的色彩。2、成语斑衣戏彩。指穿着五彩衣服逗父母高兴,以尽孝道。
       西汉.刘向《孝子传》:“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着五彩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
       委蛇(音威夷):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蛇。比喻探亲的队伍在山道上像蛇一样绵延屈曲行进。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日即事》明.冯氏
       考释:凡丁
       闲步小桥东,黄莺处处逢。
       梨花春雨后,人在绿杨中。

       冯氏:见前注。

       诗题
       春日即事:冯氏春游即兴诗,表现古临邛和平年代闲适恬静的场景。可窥其诗才。亦可知冯氏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深庭院中的少妇,而是不受封建礼教束缚随意出游,见多识广的女诗人。

       诗        

       闲步小桥东,黄莺处处逢。梨花春雨后,人在绿杨中:邛崃地区的梨花在每年三月间开放,当是春风杨柳万千条,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的时节。加上黄莺处处逢,正所谓莺歌燕舞,一派祥和景象。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乱后归二首》明.冯氏
       考释:凡丁
       一、
       飘泊馀年掩泪归,萧萧征路逐霞晖。寒光过水星初落,呜叶惊人鸟乍飞。
       二、
       回首荒城不忍看,一潭江水映山寒。幽怀暂解调饥意,采得松花进晚餐。

       冯氏:为明.天启七年(1626)丁卯科举人、黎州(今汉源)指挥使(世袭戍屯,正三品)刘道贞之子—刘睽度之妻。娘家在眉州,书香门第,自幼喜诗习画,有才名,峨嵋山尼衲曾求其在扇面上绘画题诗。
   
       诗一
       飘泊馀年掩泪归,萧萧征路逐霞晖。寒光过水星初落,呜叶惊人鸟乍飞:冯氏夫家门第显赫,原本衣食无忧,不料崇祯末年发生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大起义。崇祯十四年(1644)八月,张献忠攻陷成都后建立大西国,十月初五日又攻破邛州并且乱杀无辜,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冯氏随人流在外逃难飘泊数月,于次年丙戌岁(1645)春天归家,因公公刘道贞为黎州(今汉源)指挥使,负责管理屯田并守卫地方平安,当张献忠攻陷成都和邛州时,忠于职守的他领兵抵抗,劳累过度战死汉源,婆婆王氏和丈夫及百余口亦被张献忠杀害,冯氏望着空空如也的庭院,不禁掩面痛哭。次晨的寒风,吹拂庭院中“呜叶树”树叶发出的响声,使人如惊弓之鸟。
       馀年:指晚年、暮年、或者其他年分,此处指漂泊年分。
       萧萧:1、形容马的嘶鸣声。2、风声。《战国策.燕策》:“风萧萧兮易水寒。”3、冷落凄清的样子。
       征路:征途。
       逐霞晖:指刘道贞去世,追逐夕阳余晖到了西天。
       霞晖:早晨或者夕阳落山时的云彩。
       呜叶:生长南方包括四川地区的一种药材树,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瘀、解毒杀虫等作用。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理乱志》167~168p:“崇祯甲申年(1644),流寇张献忠自楚南叛入巴蜀,八月初八日陷成都,十月初五日破邛州……乙酉岁(1645)贼横滋甚,四方兵起,邛州举人刘道贞领黎、雅兵至邛城下,力图克服,贼执其妻王氏并其家百余口以招贞,贞不顾,挑战益烈,贼遂杀王氏并其家属。”
       同《志》169p:“崇祯甲申年(1644)十一月流贼复来,流民与土司军相聚为土贼者亦至,逃难士民妇女不下数十万,流贼杀于前,土寇掠于后,失散流离伤残满道……丁亥岁(1646)本朝大师(指清军)入蜀,射杀献忠,贼患乃息。”
       同《志》167-168p:川西举人郝孟,旋亦起兵复雅州,与道贞合兵复邛,不克,旋住雅州,而贞以力战劳瘁,卒于黎城。”
       同《志.忠烈》150p:“刘道贞,邛州举人。其族世袭黎州指挥,时因献贼攻成都,贞弃家赴沉黎,大破贼于小关山,又领兵至邛,与贼力战……妻王氏、子揆度并家属百余人俱死于贼。”
      《百度文库》:“刘道贞:献贼乱蜀,文光偕邛州举人刘道贞、芦山举人程翔凤、雅州诸生傅元修、洪其仁等举义兵,奉镇国将军朱平檙为蜀王。”
       按
       朱平檙(音呈)是明末蜀王的同母弟—富顺王之次子,封为镇国将军,因崇祯上吊宫后煤山,蜀王宗室尽皆被张献忠诛杀,朱平檙至荥经时,刘道贞、曹勋等,晚明将领拥戴为盟主,称:蜀王。欲复兴明室未成。

       诗二
       回首荒城不忍看,一潭江水映山寒:冯氏不忍心看战乱后荒凉的临邛城,于是出城来到塔子坝,这儿原有的《回澜倒映》景观也消失了,但只见大南河第一堰—拦江堰处的水面“一潭江水映山寒”。
       拦江堰:为大南河第一堰,与都江堰同时期,亦由先秦时期李冰所筑,共计灌田二十余万亩。
       参考图片(拦江堰 与 下图形式相同,但规模要小。)
       《巧妙利用自然条件修建的都江堰示意图》网络图片
      
1696981277759.jpg
       民国《邛崃县志.山水志》96p:“拦江堰,县东南七里,俗所谓大南河第一堰也,在塔子下。”
       同《志》93p:“昔李冰壅江作堋,开二渠以沃野。蜀人堰水灌田,即由此兴。”
       二渠:发源于蒙山脉络的白沫江,和蔡山脉络的火井江。两江合流后统称:南河。
       同《志》87P:“南河从流溯源,其水路皆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所通正开导。冰又识其水脉,盐泉伏利,皆冰所发。”又曰:“邛笮导沫泄蒙,始于秦蜀守李冰。”
       同志88P:“查旧志天台山两山夹岸如门,一水中流,崖开小径,甚险。然则夹门关者,非限峦隔夷之关,乃(李冰)导沫泄蒙之口也。”
       宋《程敦书墓志铭》:“邛州拦江堰,久废。公治之,民溉田增多。岁饷汉中诸军百万缗,实八十万。前为守者,尝先一岁取民输以充赋,民力竭不能输,公(程敦书)上其状且失劾,未报,则戚以悲,既闻有议复除,则喜过於其民之得复除也。其后卒除十万缗,而公以乾道三年(1168)正月十六日卒,年六十七,民恨公不及见,叹息以泣。”
      (引自2015年6期《邛崃经纬》文:《回澜塔 栏杆堰名称的由来》作者:邛崃市文物局蔡友仁)
       回澜塔:汉唐时旧名叫:镇江塔。为拦江堰的附属设施,起镇压南河水患的作用。明洪武至万历间复建后更名为:回澜塔。明末,经过张献忠之乱时被毁,清代从“大清六年”(约1650)起,至道光年间,历170余年重建后复名:回澜塔。1980年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1993版邛崃县志 及 蔡友仁2015年6期《邛崃经纬》之《回澜塔 栏杆堰名称的由来》文)
       回澜塔在拦江堰上的倒影称为:《回澜倒影》景观,极为驰名。
       邛崃火井镇青年诗人陈启林,曾写诗赞颂南河岸边的《回澜倒影》和《文笔擎天》景观,今录部分:
       回澜古塔插蓝天,摇动清波倒影悬。
       虹桥拱架通南北,丝路蜿蜒出夹关。
       文笔擎天城增秀,流水高峰天台山。
       《回澜倒影》景观 乙筱拍摄于2002年
        
1696981569966.jpg       

       幽怀暂解调饥意,采得松花进晚餐:冯氏肚子饿了,没有吃的,只好经过“大南河第一渡”的“季筢子”到云居寺的山上采摘松树的花朶充饥。说明冯氏在乱离后回家的时间在春季,与头一年春天所写《春日即事》诗中闲情逸致的光景对照,真是天上人间!
       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松花: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等的花粉,别名:松黄、松粉、松花粉。
      《新修本草》:“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
      《本草图经》:“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本草纲目》:“松树二、三月抽蕤生花,长四五寸,采其花蕊为松黄。结实状如猪心,叠成鳞砌,秋老则子长鳞。”
       《松花》网络图片
        
1696941313506.jpg
      【释者】
       清.康熙《邛州志》共收载冯氏诗五首,但绝对不是说她平生只作了五首诗,而是只选取与邛州相关的。收载目的也不为冯氏出生名门,而是因其才气横溢,又工诗,且善画,其中诗的造诣尤其高,作为她丈夫的刘揆度,却未见有诗文被记载下来。
       按
       冯氏生活在明末清初,生活的积淀和巨变,让她目睹了由治世到乱世,乃至改朝换代过程,饱经战乱后的她,忍受丧家失夫之痛,之所以《乱后归.二首》与历史互为印证,当得起西汉卓文君和前蜀黄崇嘏之后临邛的第三才女!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君平部分】


       严君平:汉代隐士。本姓庄名遵,字子陵。约出生于西汉元帝(刘奭)永光四年(前39),约卒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后56),终年约95岁。
       出生地:浙江余姚。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七年(后41)复特征不至”时,年已八十,于是对外谎称“终于家”,然后到蜀地临邛“万石坝”隐居,改姓严,名君平,字子陵。
       今浙江桐庐有严子陵钓台,余姚有严子陵祠、客星山、客星桥、客星庵、高风亭、《高风千古》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遗迹。当范仲淹“来守是邦”时,曾重修严先生祠堂,并撰《严先生祠堂记》。
       又曰
       汉.严遵,字君平(前87-后7)临邛人。本姓庄,因避讳东汉明帝刘庄(在位时间公元58-76)之名,故改姓严。
       比如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隐逸》148p载:“汉.严遵,字君平,临邛人。本姓庄,因避汉帝讳,故改姓严。邃于易,卜筮成都,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市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即庄子)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从之学……年九十余而卒,成都鸿安与君平友善,君平卒,安诔之曰:‘无营无为,澹然渊深。’今州东万石坝,即其故里。”
       再如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典籍志.谷神子序》827p:“严君平者,蜀郡成都人也,姓庄氏,故称庄子。东汉章和之间,班固作《汉书》避明帝讳,更之为严。庄严亦古今之通语。君平生西汉中叶,王莽纂汉,遂隐遁,盖上世之真人也。”
       真人:为人处世低调,韬光养晦的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隐士严君平像》
          1697152410795.jpg
       由于严君平是一位隐士,行踪漂忽,故各种史籍对他的本名和籍贯以及事迹各有各的说法。
       无论哪种情形,严君平皆曾经于临邛、成都、彭县、绵竹、广汉等地卜筮为生。所著《老子注》、《老子指归》收载于清.纪晓岚主修的《四库全书》中,与1973年湖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内容相符。

       释者综合见到的多种记载大体梳理后,倾向于—严君平本姓庄名遵,字君平。西汉元帝永光四年(前39)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后55)间人。原籍浙江余姚,定居临邛万石坝后,在成都周边地县卜筮为生,终生从事周易研究,于西汉末年稍前完成《老子注》、《老子指归》及《易经骨髓》等共十余万言。
       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奉汉明帝刘庄(在位时间公元58-76)之命,作西汉开国至王莽时期的《汉书》时,[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约49~120)续完]因避讳刘庄之名,故而将“庄君平”改称为:严君平。
       释者在与严君平相关的八首诗、铭中,将分别引用不同史料进行考释,供读者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座右铭》汉.庄尊
       考释:凡丁
       夫疾形不能遁影,大音不能掩响。默然托荫则影响无因。常体早弱则祸患无萌。口舌者祸患之门,灭身之斧。言语者天命之属,形象之部,出失则患入,言失则亡身。是以圣人当言而慄,发言而憂,如赴水火,履危临深,有不得已当而后言。
嗜欲者溃腹之矛;贷利者丧身之雠;嫉妒者亡躯之窖;谗佞者刎颈之兵;残酷者绝世之殃;险害者灭嗣之场;淫戏者殚家之堑;嗜酒者穷馁之薮;忠孝者富贵之门;节俭者不竭之源。吾日三省,传告后嗣万世无遗。

       庄尊:字君平。因避讳东汉明帝刘庄之名,被东汉史学家班固改称为:严君平。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人物志》:“君平精于《易》,卜筮成都市,日阅数人,依卦辞教人以忠孝,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今州东万石坝,即其故里。”
       严周:即庄周(庄子姓庄名周),因犯东汉忌讳改姓严。
       同志893p:“临邛为古名郡,历代以来,人文蔚起著述甚丰,其最著名者严君平、张文铙、魏华父三家。”
       民国《邛崃县志.文学志》232p:“严遵,本庄氏,避汉讳曰严,字君平,万石坝人,精于易数,卖卜成都,百钱闭肆,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又依庄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目录见于旧志者有《周易骨髓》一卷、《道德旨归论》六卷,今案《汉书.地理志》称‘严遵文章冠天下。’其著述当不只此,盖佚。”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铭文】
       夫疾形不能遁影,大音不能掩响:有病的人,从外表看得出来,而美妙的乐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所以,话说多了未必是好事,比如《鬼谷子.本经符》曰:“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疾形:病态。
       疾:病也。
       遁影:隐藏形影。
       大音:美妙的乐音。词出《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
       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

       默然托荫,则影响无因。常体早弱,则祸患无萌:少说话多做事和不去争强斗胜者,不至于招来灾祸。
       默然:少说多做。
       托荫:托福祖先积下的阴德、阴功。
       常体:平素的风格。
       早弱:先天性格软弱。

       口舌者祸患之门,灭身之斧。言语者天命之属,形象之部,出失则患入,言失则亡身。是以圣人当言而慄,发言而憂,如赴水火,履危临深,有不得已当而后言:语言虽然是先天赋予的秉性,但口舌会引来杀身之禍,所以大智慧的人谨言慎行,在不得已情形下发生的争论,事后再作解释。
       口舌: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圣人:指德高望重、有大智慧、达到完美境界的人。
       天命之属:指语言是先天赋予的秉性。
       当言而慄:比喻慎言。说话时要当心祸从口出。
       慄:骇怕而颤抖。
       发言而憂:说话时要忧虑、思考,如同面对危险一样,。
       履危临深:比喻慎行。语出《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言:以后再作解释。

       嗜欲者溃腹之矛;贷利者丧身之雠:淫荡的人等于自己剖腹而死;放高利贷的人谨防杀身之祸。
       嗜欲者:贪图身体感官方面欲望的人。
       溃腹:剖腹而死。
       矛:尖端锋利的兵器。
       贷利者:指放高利贷的人。
       雠(音仇):仇的异体字。

       嫉妒者亡躯之窖;谗佞者刎颈之兵:忌恨比自己强的人谨防短命。比如周瑜三十五岁临终之前还大喊:“既生瑜,何生亮?”舌上有龙泉,说人坏话与谄媚的人,等于杀人不见血的杀人犯。
       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窖:1、贮藏物品的地坑。2、埋藏;贮藏。
       谗佞:说人坏话和用花言巧语谄媚。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六》:“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龙泉:古代剑名,泛指凶器。

       残酷者绝世之殃:险害者灭嗣之场;淫戏者殚家之堑;伤天害理的事千万不要做,否则断子绝孙;凶恶残忍的人会禍及子孙;而恣意淫乐嬉戏的人,等于自己挖坑埋葬自己。
       残酷:残忍、冷酷、虐待、摧残。
       险害:凶恶残忍。
       淫戏者殚(音丹)家之堑:
恣意淫乐者会耗财丧命。
       滛戏:恣意淫乐嬉戏。
       殚:用尽、竭尽。
       堑:深坑、壕沟。

       嗜酒者穷馁之薮;忠孝者富贵之门;节俭者不竭之源:俗话说“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只有以忠心和孝心作为立身原则和节俭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贵。
       嗜酒:酗酒。
       馁(音垒):饥饿、冻馁;
       薮(音数):通数。

       吾日三省,传告后嗣,万世无遗:严君平说,自己每天从各个方面多次地检查自己,后代子孙们要完整地继承。
       省(音醒):组词反省。
       成语:“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君平赞》唐.李华
       考释:凡丁
       先生冥冥,隐于卜肆。宗施老氏,精究易义。爰衣爰食,止足非利。
       垂帘燕居,默养真气。诲人不倦,人悦其风。皎昧柔钢,在我域中。
       心与世远,世与人同。不臣大君,不友上公。在贵反贱,齐明若蒙。
       辽哉远哉,微妙元通。弋者何为,仰慕飞鸿。

       李华:(约713-774),字遐叔,今河北赞皇县人,著名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安史之乱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隐居,与萧颖士、颜真卿共倡古义,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诗题
      《严君平赞》为唐人李华歌颂汉代严君平的四言诗。
       四言诗: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古体诗范畴。每句四字,朗朗上口。
       严君平:(前39~后55)本姓庄名遵,又名光,字君平。班固(公元32~92)作《汉书》时,因避讳东汉明帝刘庄(在位时间公元58~76)之名,改称为:严君平。曾于成都、郫县、绵竹、广汉等地以卜筮为业,导民以善。著《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及《易经骨髓》等计十余万言,汉.扬雄师之。
       班固《汉书.卷72王贡两龚鲍传》3056~3057p:“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
       严周:庄子姓庄名周,也因犯汉讳,被改姓严。
       庄子:(前369~前286)名庄周。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子:古人对有道德、学问的人,在姓氏后加一子字表示尊敬。
       旨:主张、意旨、意图。

       诗
       先生冥冥,隐于卜肆。宗施老氏,精究易义:严君平先生立志高远,大隐于市,以卜筮维持生活,业余宗法老子,潜心研究《周易》的义理。
       大隐隐于市: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独善其身,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
       先生: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朱熹集传》:“先生,首生也。”
       冥冥:形容高远;深远。
       卜肆:卖卜的铺子。
       宗施老氏:宗法老子。
       宗:宗法。
       施:实行。
       老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丹),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现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精究易义:精心研究《周易》的义理。
      《周易》:包括《易经》、《易传》。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爰衣爰食,止足非利。垂帘燕居,默养真气:严君平为人卜筮时知无不言,但不是为了钱财,在能够维持生活的情形下即关门闲居,静养刚正之气,或者读《周易》和著书。
       爰衣爰食:衣服和食物。
       爰:助词,放在句首或句尾。
       燕居:闲居。
       默养真气:静养以主观意志培养出来的浩然正气。出自孟子《论养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知言:知无不言。
       真气:指刚正之气。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人物志》:“君平精于《易》,卜筮成都市,日阅数人,依卦辞教人以忠孝,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今州东万石坝,即其故里。”

       诲人不倦,人悦其风。皎昧柔钢,在我域中。心与世远,世与人同:严君平卜筮很讨人喜欢,他不知厌倦地教诲求卜人,反复说明事物的是非明暗,让其内心安定下来,感受到人世间的存在。
       诲人不倦:成语。意为乐于教诲人而不知厌倦。
       皎昧柔钢:展现是非明暗,刚柔並济。
       皎昧:明暗。
       域中:寰宇间;国中。
       心与世远,世与人同:人与世界的心灵相通。明.王阳明心学理论:“人心即宇宙,宇宙即人心。”

       不臣大君,不友上公。在贵反贱,齐明若蒙:严君平大智若愚,虛怀若谷。不愿意当国君的臣子,更不去结识官高显爵者。
       按
       东汉光武帝刘秀(前5~57),末当皇帝前,曾与严君平(字子陵)相遇同游,刘秀执政后,曾经三次征召君平辅佐不至,后来干脆隐居临邛,却对外宣称说自己死于家中,并且立了一个严子陵祠堂。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不臣大君:不做国君的臣子。
       大君:指天子、国君。
       不友上公:不去结识高官显贵。
       上公:周制指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
       齐明若蒙:大智若愚、心怀若谷。
       浙江余姚人宣传(梗概)
       建武元年(25),光武帝刘秀下旨绘严君平(又名严光)形貌进行寻访。齐地报称有人在泽中垂钓,刘秀疑是严光,即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严光卧躺不起,刘秀抚摸严光肚子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上车叹息而去。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事迹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探讨
       以严君平“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推算严君平出生于西汉元帝(刘奭)永光三年(前38),隐居临邛万石坝十四年,卒时94岁,卒年应为公元56年,时年为建武中元元年。刘秀61岁;严君平80岁。

       附一、
       东汉刘秀《与子陵书》:“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痏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
       附二、
       南朝.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加封)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398-445),字蔚宗,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曾官新蔡太守,迁秘书丞,后贬为宣城太守。元嘉二十二年(445),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辽哉远哉,微妙元通。弋者何为,仰慕飞鸿:遥远的过去,严君平好比浩瀚长空中领头的鸿雁,首先探索并彻底懂得深奥玄妙的老子思想,李华对其敬仰崇拜有加,爱屋及乌,对射鸟的人说:“不要打在天上飞的领队的头雁!”
       辽远:遥远。
       微妙:深奥玄妙;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元通:首先彻底懂得。
       元:为首的;居第一位的。
       通:全都了解;彻底懂得
       弋者:弋者:成语,射鸟的人。
       何为: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
       仰慕:敬仰崇拜和思慕。《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於墙,食则覩尧於羹。”
       飞鸿:飞行中的鸿雁。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君平卜肆》唐.岑参
       考释:凡丁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
       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岑参:(718-769)字嘉州,河南南阳人,天宝三年(744)进士,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代宗时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卒于成都。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严君平是老子思想的推行者,受到当代和后世的尊崇。他在研究老子《道德经》的同时,需维持基本生活,故选择卜筮为业,但仅“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并针对不同的求卜者,“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
       所著《老子注》、《老子指归》收载于清.纪晓岚主修《四库全书》中,与1973年湖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内容相符。
       其中许多经典注释如:“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等。
       死而不亡者寿:生命的意义在于存在的价值。身前对社会有过杰出贡献或民族大义者,哪怕人生在世时间不长,但会被人们永远怀念,这样的人即为长寿。比如南宋的文天祥(1236-1283),现代的刘胡兰(1932-1947)。
       卜肆:卖卜的铺子。成都有君平街;广汉有严君平卜台。

       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西汉时期的货币“五铢钱”,一直流通到初唐“开元通宝”出现才停止使用。
       杖头钱:买酒钱。亦指汉代钱币—五铢钱。
       五铢钱: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面文“五铢”二字被称为五铢钱,约3.5克一枚,一直流通到初唐以前。
       《五铢钱》网络图片
      
1697332476234.jpg
       《开元通宝》网络图片
        
1697339280733.jpg
      《晋书.阮脩传》“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后因以“杖头钱”称买酒钱。
       阮脩:(270年~311年),字宣子,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名士阮咸从子。好《易》、《老》,善于清言。个性简约任性,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所谓“支机石”为古蜀人对石头崇拜现象。
       支机石:传说为汉.张骞寻找长江源头时带回的一块石头,问于严君平,说是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
      《太平御览卷八》引南朝宋.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按
       张骞(前164~前114)与严君平(前39~后55)不同时代,二人不可能相遇!
       单说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寻找长江源头应是有的。但是限于当时条件,张骞误将长江支流—岷江发源地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当成长江的发源地,故今崇州古称:江源县。
       明代探险家徐霞客,将长江源头溯源至金沙江上游;现代科考将长江源头定在青藏高源的三江源地方。
       又
       所谓“支机石”为一块大石,与古蜀文明有关,为古蜀人“大石崇拜”的产物。因古蜀人的一支来源于古羌人,传说大禹出生于“石纽”,妻子涂山氏生下孩子“启”后,涂山氏也化为“启母石”。今岷江上游的羌人大多喜欢在窗台、围墙上放一块石头避邪。
      “支机石”原先在“支机石街”,1958年移到成都市青羊宫的文化公园内。
       《文化公园支矶山上的支矶石》网络图片
         16974182366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尊画像赞》北宋.宋祁
       考释:凡丁
       君平沉冥,卖卜肆中。子以孝言,臣以告忠。日足百钱,闭门著书。
       十余万言,黄老其徒。李疆牧州,喜欲吏君。揖让而惭,禁语于唇。
        还谓子云,子诚知人。九十寿终,身暨而明。

       宋祁:(998~1061)字子京,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号:景文。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庄尊:见前注

       君平沉冥,卖卜肆中。子以孝言,臣以告忠。日足百钱,闭门著书。十余万言,黄老其徒:严君平针对不同的求卜者进行劝导,是道家思想的传播者。
       沉冥:隐居的人。
       黄老:黄帝和老子。中国道教创始人。南宋.宇文绍奕《邛州志》载:“崇真观,世传轩辕修炼于此。”崇真观俗呼:玉皇观。有石台高数丈,名:玉皇楼。楼后两株古柏直干虬枝,台前二棵古樟树五、六人方可合抱。1950年改建为北街小学,后拆迁,位置在今棉花街与善政街交汇口。

       李疆牧州,喜欲吏君。揖让而惭,禁语于唇。还谓子云,子诚知人。九十寿终,身暨而明:益州牧李疆想聘用严君平为僚属,最终不好开口,事后对扬雄说:“你了解你的老师,真是一个光明刚毅的人。”
       李疆:杜陵人,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乡人。清.康熙《直隶邛州志.隐逸》148p:“杜陵李疆拜益州牧(辖川西)。”
喜欲吏君:李疆欲聘请严君平为从事,扬雄对李说:“君备礼待之,彼可见而不可得诎。”
       从事:州郡长官自行聘任为僚属。
       诎:屈服。
       暨:多义之1、太阳初出。2、果断刚毅貌。
       子云:扬雄字子云。(前53年~后18年)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思想家,少从君平学。
      【分析】
       扬雄 生活于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但《后汉书.严君平传》说,严君平生活于公元前38年~公元42年。从理论上说,扬雄不可能“少从君平学”。
       有两种可能:
       1、扬雄与严君平是“亦友亦师”的关系。
       2、各种史籍都没有把“隐士严君平”的真实年龄搞清楚,“本位主义”地“推算”和记载各不相同的生卒纪年和事迹。
       如果清.康熙《直隶邛州志.隐逸.严遵》148p说:“扬雄少从君平学”没有问题的话,严君平应当要比扬雄年长三十岁以上。
       综合分析
      《后汉书.严君平传》说,严君平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2)终,年八十。”《临邛镇志》568p说:“严君平大约生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其寿长应当是128岁。这对“宗施老氏,精究易义”,深谙道家养身之术的严君平来说,当然有可能!
       列举:
       2003版《临邛镇志》568p:“严君平大约生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卒于新莾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
       范晔《后汉书.严君平传》:“严君平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推算严君平生于西汉元帝(刘奭)建昭元年(前38),卒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
       郫都人说:“严君平,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一说临邛,一说彭州市丽春镇)人,于王莾居摄年间(约公元6~7年)去世,葬于横山(又称平乐山),时年95岁高龄。”按此推算,严君平生卒年月:公元前88~公元7年。
       郫都人还对扬雄《拜师学艺》情节如是描述:“严君平隐居平乐山时,开办‘横山读书台’,一日,扬雄上山拜师,行过跪拜之礼后,按照传统礼仪给老师递上束脩(十条腊肉),一番谈论过后,收下了这个弟子,扬雄便住进了横山,这一待就是八年。”

       以下史料原文照录,提供读者研究。
      (一)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隐逸.严尊》(148p)
       严遵,字君平,临邛人。本庄姓,因避汉帝讳,故改姓严。邃于易,卜肆成都市,日阅数人,每依卦辞教人以忠孝,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
       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从之学。曰:“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亦近古之逸民也。”
       有富人罗充馈以车马衣食,劝之仕。却之曰:“我有余,君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充曰:“我家万金,子无担石之储,何谓有余?”曰:“吾曾宿子家,见昼夜孜孜,未曾有足,今我卖卜,不下床而钱至,则我有余而子不足也。’且谓之曰:‘益我贷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时为名言。
       已而扬雄仕显,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
       杜陵李疆拜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待之,彼可见而不可得诎。”疆以为不然,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年九十余而而卒。成都鸿安与君平友善,君平卒,安诔之曰:“无营无为,澹然临深。”今州东万石坝即其故里,后裔至明崇祯末年乱离它所。
      (二)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南朝.宋字号:蔚宗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398~445),字蔚宗,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君平卜台.七绝》宋.陆游
       考释:凡丁
       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台。
       乞得寒泉濯肝肺。真诚万里不虚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锁厅考试(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第一,因秦桧孙秦埙居二,秦桧降罪主考官而除名。次年参加礼部考试时,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乾道元年(1165),陆游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
       乾道七年(1171),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辖县)幕府。
       乾道八年(1172),幕府解散,陆游被任为蜀州(今崇州市)通判。五月又改调嘉州(今乐山市)通判。
       淳熙元年(1174)二月,陆游又调任蜀州通判。在任期间,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四川制置使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于是躬耕于成都浣花溪畔。
       淳熙三年(1176)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
       嘉泰二年(120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因陆游一生主张抗金而未实现,嘉定二年(1210年)临终前留下绝笔《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文秩》466p载:“南宋,通判陆游。”应是指陆游先后任蜀州和嘉州等处通判,没有说陆游任过邛州通判。
       该志《艺文志》收录陆游歌咏邛州景物、人物诗共计二十五首。另外,当时夹关出土的瓦棺、邛窑生产的省油灯 和 用牛车运竹炭进城炼铁情节,收录于《老学庵笔记》中。
       《陆游成都石刻像》(网络图片)
        
1697757866461.jpg

       诗题
      《严君平卜台.七绝》为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该诗体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成熟于唐代。
       严君平卜台:严君平卜筮处之一。在今广汉市飞鸿桥西北,现名君平街。明万历年间,知州王大才建君平祠,为汉州八景之一。
      《汉州志》宋.郭印〈卜台记〉:“汉州雁桥东,有真君卜台,高丈余,若印形。相传州治多火灾,真君凿井于市,上应七星,构指南方,以压胜之,故称仙井。真君之德荫被广汉尤厚。自昔至今,越千百年,卜台、仙井,湮没久矣。后州人往往逢灾,太守王公,乃如其说,汰故湮井,于是灾悼不作,民皆安堵。便筑台修祠,绘真君像于其上。
       君平卜筮,极数知来,洞照吉凶,使人知其趋避而已,旨为教化。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日得百钱自足,则闭肆下帘,而读《老子》。
       民国4年(1915)县知事李立成慨古迹湮没,造房三间,塑君平像,高约米许。并悬《卜台》二字。”
       以后,房亭失修,建像被辍。四十年代,四川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钟体道在卜亭下立石碑,上刻“严君平卖卜处”,并建有方形卜亭,亭高两米七。当时有不少人前去焚香化纸,依红挂彩。五十年代初,县文物部门曾拍下卜台照片。卜台两米见方,高约米许。六十年代卜台被开为菜地。
       (引自“至真斋主”的微博)
       雁桥东:广汉雁桥以东的地方。三国时发生过“雁桥之战”。当时张任与刘璋之子刘循退守雒城,刘备进军围之,张任出兵战于雁桥,军败被擒。
       七星:指北斗七星。
       真君:对神中位尊者的敬称。中国民间信仰中道教对神仙的尊称。唐李商隐《寓怀》诗:“长养三清境,追随五帝君。”
       五帝君: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见于《周礼.天官.大宰》)
       简言之为: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五帝君暗含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互为相生相克。道家理论:“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极数知来:谓占卜。《易经》的占筮之术由蓍得卦,从卦相中预知未来。
       蓍: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锯齿草。茎直立,花白色。全草可入药,也可制香料。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前1056)被商王囚禁期间,用蓍草的茎,在獄中推演出八卦。

       诗
       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台。乞得寒泉濯肝肺。真诚万里不虚来:南宋乾道八年(1172),浙江人陆游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时,听说汉州(今广汉市)有严君平的卜卦台,于是虔诚地前往拜谒,并写下此诗。
       蜕氛埃:蜕化尘世的俗念。
       蜕,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留下形骸,魂魄成仙叫“蜕”。
       旧卜台:严君平曾经卜卦过的土台。
       乞得寒泉濯肝肺:用泉水清洗肝和肺。表示虔诚。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绝句》宋.魏了翁
       序
       将作监栽竹,徐直翁清叟俾予书《植贤亭》三大字,以诗见贻。
       诗
       气端解使四时青,万物彫零独典型。
       严子高风扶汉鼎,包胥劲节撼秦庭。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人,少时游学临邛。庆元五年(1199)进士第二名。历官眉州、泸州知州、潼川知府、福建转运使、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等职,并由宋理宗赐金带。
       在为生父—夹江人高孝璹(音熟)丁忧期间,于临邛白鹤山麓的“枕山”创办:鹤山书院。
       南宋绍定五年(1232),某日退朝后,理宗皇帝御书唐.严武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遗沙场匹马还。”并书《鹤山书院》题字赠与。
       清.嘉庆《邛州志》918p:“《真西山题跋》云:‘鹤山先生母夫人坐蓐时,其先公昼寝,梦有人朝服入其内,因问为谁,答曰:陈了翁(名陈瓘)。觉而鹤山生,所以用其号而命名。’”
       一百二十年后,魏了翁21岁时登进士第二名。
       按
       陈瓘,字莹中,号了翁,福建沙县人。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23岁登进士第三名,宋徽宗年间历右司谏、权给事中。崇宁年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列为元祐党人而除名,编隶台州,移楚州卒。靖康年间,赠谏议大夫。著有《了斋集》。
       明状元杨升庵云:“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庆元己未(1199)第二人及第,与真西山齐名……”
       按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与魏了翁齐名的南宋理学家。
       魏了翁一生除开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鹤山长短句》等外,还是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经其手鉴定并题跋的书、帖、拓片、字、画,列入清.嘉庆《直隶邛州志》的即有四十四件,其中《题谢道韫一犂春雨图》诗中的《一犂春雨图》作者,经他鉴定为东晋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
       (以上见清.嘉庆《邛州志》1282p—1286p)
       其收蔵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真迹,为现代人争议岳飞《满江红》词是否伪作划上了句号!
       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了翁卒,赠太师,谥号:文靖。墓在苏州市枫桥镇,并诏赐第宅于苏州南宫坊,现名:书院巷。
       元灭南宋后,为了拉拢汉族文人士大夫,元明宗于至顺元年(1330)敕令虞集题写《鹤山书院》额于其苏州第宅。
       (全篇参考《魏了翁评传》 作者:四川社科院研究员蔡方鹿)

       诗序
       将作监栽竹,徐直翁清叟 俾予书《植贤亭》三大字,以诗见贻:吏部郎中徐直翁名清叟,让我为他题写《植贤亭》扁额并赋诗,贻笑大方之家。
       将作监:官署名,秦置。至北齐时为将作寺,隋开皇二十年改为将作监。唐宋因之,亦为官名。
       徐直翁清叟:徐直翁,字清叟,官司封。南宋.刘克庄《转调二郎神(三和)》词“……徐直翁为司封,余为侍右,同在南廊。”
       司封:吏部诸司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
       俾予书:让我为其题写《植贤亭》扁额。
       俾:音比。动词,使的意思。

       诗
       气端解使四时青,万物凋零独典型:竹子乃“岁寒三友”之一。魏了翁 用“气端”之说,解释竹子四季长青的奥秘,说竹子是不畏严冬的代表性植物。
       气端:人体穴位,在10个脚趾的尖端,能通络、开窍、止痛。元气由脚趾的尖端开始向上运输,故名:气端。
       气:指元气。
       凋零:形容事物衰落或耗减,多指草木花叶。
       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

       严子高风扶汉鼎,包胥劲节撼秦庭:隐士严君平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再三征召辅佐的时候不屈服;而春秋时的楚国大夫申包胥却为救祖国,在秦宫前哭了七天七夜,各自的行为只说明人各有志,皆无可厚非。
       南朝.范晔《后汉书.严光传》说:严君平少有高名,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时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于建武元年(25)下令绘严君平形貌寻访。当得知严君平在齐地的一处泽中钓鱼时,即遣使备车,三聘而至京都洛阳,严光卧躺不起,刘秀抚摸严光肚子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君平说:“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于是上车叹息而去。
       刘秀接着又任命严君平为谏议大夫,严君平仍然不屈,耕种于富春山中,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再三特征不至,八十岁时终于家,刘秀于是下诏地方赐钱百万,谷千斛。
       巢父洗耳:表示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典出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听说尧要让位给自己,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临水洗耳。
       严子:指严君平先生。见前注。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称有道德、学问的人。
       高风:高尚的风操。
       汉鼎:汉代的鼎。借指汉代社稷。
       包胥劲节:申包胥为春秋时的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前506),吴国用伍子胥计谋攻破楚国后,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在秦国的宫前痛哭七昼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州杂诗二首》明.瞿汝稷
       考释:凡丁
       一、
       世岂弃君平?君平自弃世。生阙希世资,讵符风物志。
       独抱羲皇心,卖卜成都市。垂帘日翛然,国爵屏其贵。
       二、
       伊余偶乘会,一麾寄江澨。讼庭横高霞,质成澹无事。
       因之问夫子,宁以章甫异。廓落非所嗟,沈冥有深契。

       瞿汝稷:(1548~1610)字元立。号那罗窟学人、幻寄道人、槃谈等,今江苏常熟人。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榜眼,《永乐大典》总校官瞿景淳之子。幼秉奇慧,博览强记,以父荫受职,历湖北黄州知府、福建邵武知府、辰州(今湖南怀化)州守、长芦(河北沧州)盐运使,三迁至刑部主事,累官至太仆少卿。著有《石经大学质疑》、《兵略纂要》、《瞿冏卿集》《指月录》三十卷等。

       诗题
       黄州杂诗二首:作于瞿汝稷任湖北黄州知府期间。

       诗一、
       世岂弃君平?君平自弃世。生阙希世资,讵符风物志:由于严君平选择隐居,称为:隐士。世人不完全了解严君平的身世和生活轨迹,因而各级史志的记载互不相同,明显存在疏漏。
       弃世:1、离开人世,指人死亡。2、超凡绝俗,疏世独立,放弃世俗生活。
       生:多义之未成熟的,未处理的。引申为不了解、不成熟、条件不足。
       阙:通缺。多义之疏失、空缺、缺少、残缺、不完善。
       讵符:岂符;不符合。
       讵:《说文》讵,犹岂也。
       符:符合。
       希世资:词出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希:通“稀”。本义为麻布织得不密,引申为疏漏。
       风物志:记载地方风景和物品的书。

       独抱羲皇心,卖卜成都市。垂帘日翛然,国爵屏其贵:严君平以卜筮为职业,时时以赤子之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之道,而对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授予的“谏议大夫”爵位却不感兴趣!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除:中国古代把担任新职离开旧职称为“除”,后授官也称为“除”。
       羲皇:人文始祖伏羲。统一华夏各个部落后,定都在今河南淮阳和安徽亳州一带的陈地,封禅于泰山。
       相传,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翛然:无拘无束,超脱的样子。
       国爵:国家授予的爵位。
       屏:遮挡。

       诗二
       伊余偶乘会,一麾寄江澨:《后汉书.严光传》说,严君平曾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同游相识,当刘秀继位后严君平隐身不见。一次,刘秀听说严君平在一处江边钓鱼,即刻遣使备车,三请而至京都洛阳,君平说:“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唐尧着德,巢父洗耳:见前注
       伊:他或她。此处指汉光武帝刘秀。
       余:指某种情况、事情以外或以后的时间。
       乘:多义之治理、继承、秉承。
       会:多义之时机。
       一麾:发令调遣。
       麾:下命令行动。
       江澨:江边。

       讼庭横高霞,质成澹无事:由于严君平卜筮时依卦辞诲人不倦,“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人悦其风,及时疏导、调解了许多民间纠纷,起到类似于现代基层对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以致当时没有人到官府去打官司,颂庭上都升起了霞光彩云。
       讼庭:打官司争讼之堂。
       高霞:彩色的光或云
       质成:请人判断是非而求得公正解决。
       澹:安静。

       因之问夫子,宁以章甫异。廓落非所嗟,沈冥有深契:严君平声名远播,新上任的益州太守李疆欲聘其为僚属,但是被严君平拒绝。李疆后来对扬子云说,你太了解你的老师严君平了。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隐逸.严尊》(148p):“杜陵李疆拜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待之,彼可见而不可得诎。’疆以为不然,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章甫:古代一种礼帽。《论语.释名.释首饰》:“章甫,殷冠名也。甫,丈夫也。服之所以表章丈夫也。”
       廓落:空旷、空寂、豁达、宽宏。
       嗟:叹息。
       沈冥:亦作“沉冥”。谓幽居匿迹;指隐居的人。
       深契:深厚的交情。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邛竹及邛竹杖部分】



      “邛竹”亦写作:筇竹。表示为竹类中带地域特色的特殊品种,原产地在今大邑县高山镇(今属三叉镇)甘泉寺一带。

       《大邑三叉镇甘泉村的筇竹》(网络图片)
         1698189518592.jpg         
       2003年,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对大邑“高山镇古城埂遗址”进行考古,证实“据今4600年,是成都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城。”
       2019年10月7日,高山古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34p:“邛为古蜀国。”即古蜀国的主要族属为邛人,所建之国本名:邛都国。因在今陕西华山之南,被东晋史学家—崇州人常璩称为“华阳国”并作《华阳国志》记录古蜀国历史。
      《华阳国志.蜀志》:“赧王五年(公元前310), 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 高七丈;郫城, 周回七里, 高六丈;临邛城, 周回六里, 高五丈。”
       当时所筑的临邛城,因临近邛都国,故名。邛都国的特产—高节竹叫:邛竹。用邛竹加工的手杖因名:邛竹杖。
       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印度发现邛竹杖,当他后来又奉使追溯长江源头时,在今大邑三岔镇甘泉寺一带见到高节竹后,移植于邛来山的其它地方。
       清.嘉庆《邛州志.物产》435p:“邛杖,出邛崃山,《山海经》:‘邛来山出邛竹杖。’《蜀记》:‘汉张骞奉使穷河源,得高节竹,植于邛山,堪为杖’。”
       清.嘉庆《邛州志.物产》447p:“邛竹,僧赞宁《笋谱》:‘邛竹笋,出蜀中临邛,故曰邛竹。其笋春生。’”
清.乾隆时,大邑县令宋载作大邑八景之《甘泉筇竹》诗:
      【序】旧传岁生枯竹一竿,新者解箨,则旧者无存。
       槭槭微风缕缕烟,幽篁次第溯甘泉。
       昔经汉使移栽后,曾说新枝与岁迁。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邛竹杖赋》南北朝.庾信
       考释:凡丁
       沈冥子游巴山之岑,取竹于北阴。便娟高节,寂历无心。霜风色古,露染班深。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沈沈。文不自殊,质而见赏,蕴诸鸣凤之律,制以成龙之杖。
       枝条劲直,斌色滋和,轮人之不重,待羽客以相贻。青春欲暮,白云来迟,谋于长者,操以从之,执末而献,无因自持。
       诸蔗虽甘,不可以倚。彼藜虽实,不可以美。未若处不材之间,当有用之始。鲁分以爵,汉锡以年。昔尚尔齿,今优我贤。
       书横机,玉尘筵,则函之以后,拂之以前。尔其摘芳林沼,行乐轩除,
尊卑之垂悦,随上下之游纡。
       夫寄根江南,渺渺幽潭,传节大夏,悠悠广野。岂比夫接君堂上之履,为君座右之铭,而得与绮绅瑶,出芳房于蕙庭。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北周文学家。曾任南梁第二位皇帝萧纲的东宫学士,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期间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
庾信是由南朝入北朝的著名的诗人,故其文学作品“穷南北之胜。”

       赋名
      《邛竹杖赋》:为南北朝人庾信,研究筇竹及其制品—筇竹杖的心德,并作为座右铭,希望永传后世。

       赋体
       沈冥子游巴山之岑,取竹于北阴: 庾信说,筇竹是一个隐居的人在巴山的北面发现后用来做手杖的。但是庾信没有提供隐居者姓名及其生活年代的证据,譬如“五柳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一样,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而可以肯定的是古人以“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的山,指今称“土地坡”以南“直走千里的邛崃山”,山之北即:邛都国。
       沈冥子:隐居的人。
       沈冥:沈,通沉。亦作:沉冥。犹幽冥。佛教语。谓幽居匿迹,亦指幽冥中人。
       岑:音陈。小而高的山。
       巴山:狭义的巴山指大巴山脉。位于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但是上古时代“巴蜀同囿”,特别是秦惠文王吞灭巴蜀以后。
       杨代斌《四川之赋》曰:“天府之国,巴蜀四川。盘华夏腹地,踞神州西南。毗邻巫巴,东融荆调楚辞湘音;背依青藏,西眺喜玛祁连昆仑;携手云贵,南挽怒江乌江苗岭;极目秦陇,北聆陕腔……
       自从盘古开天地,蚕丛鱼凫开蜀国之先;三皇伏羲妊女娲,嫘祖大禹传炎黄之衍。巴蜀殷周见传;川渝实为一片。巴蜀同囿,肇于人皇;三星金沙,文明起源。蚕丛柏灌鱼凫开山,杜宇成鹃,凛君化虎;禹娶涂山,鳖灵治水,文明传承万古流传。秦设郡守,劝课农桑,汉初修文,媲美齐鲁;武帝图治益州统辖,秦汉湮灭三分其一;刘后治国,源远流传……”
       按
       巴蜀同囿:今成渝地区在人类起源时代分别出现巫山人和资阳人。战国以前,巴、蜀 分别为两个方国:巴的区域涵盖今重庆、川东及鄂西、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区域涵盖四川中西部,南至现今贵州、云南两省,北至青海、甘肃南部以及陕西华山以南。为大禹时划分的九州之一:梁州。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篇》34p:“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商并梁于雍,周职方(掌管地图与四方的职官)以粱合雍。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王置蜀郡,(古蜀国)地属之。”
       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中传说为天皇之孙、地皇之子。古代中国部落首领,古越族,前6084-前4724年在位,据说定都良渚古城(今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
       凛君化虎:相传巴人的祖先廪君死后,其魂魄化为白虎。 1987年,四川宣汉罗家坝出土的战国青铜剑上有虎头纹,证明白虎与巴文化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阴:山的北面。古人以“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的山,指土地坡以南“直走千里”的邛崃山。

       便娟高节,寂历无心: 轻盈美好的邛竹,原产地在“邛为古蜀国”即“邛都国”的今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附近的:甘泉寺。竹节明显高于其它竹类,故又称:高节竹。
       按
       邛都国即古蜀国,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迁到今西昌降为:邛都县。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34p:“邛为古蜀国。”
       唐《十道志》曰:“越巂郡,本益州西外夷,汉初为邛都国。”《汉志》曰:“越巂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属益州。应劭曰:‘故邛都国也。有巂水。言越以此水障,休盛也。’”
       便娟:轻盈美好貌。
       寂历:寂静、冷清。
       无心:指无意,没媚俗。
       高节:邛竹竹节明显高于其它竹类,故又称:高节竹。原产地在今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附近的:甘泉寺。(今属三叉镇)与邛崃君平乡和前进镇接壤,先秦至唐初一直属于临邛县,唐及以后的邛州,包括现今的大邑县等地域。
       清.嘉庆《邛州志.物产》435p:“邛杖,出邛崃山,《山海经》:‘邛崃山出邛竹杖。’《蜀记》:‘汉张骞奉使穷河源,得高节竹,植于邛山,堪为杖’。”
       清.嘉庆《邛州志.物产》447p:“邛竹,僧赞宁《笋谱》:‘邛竹笋,出蜀中临邛,故曰邛竹。其笋春生。’”
       赞宁:北宋高僧,法名:通慧。
       清.乾隆时大邑县令宋载“大邑八景” 之《甘泉筇竹》诗:
      〔原注〕旧传岁生枯竹一竿,新者解箨,则旧者无存。
       槭槭微风缕缕烟,幽篁次第溯甘泉。
       昔经汉使移栽后,曾说新枝与岁迁。
       诗意
       春风吹拂下,甘泉寺里的邛竹笋,一棵接一棵地沿着甘美的泉水至甘泉湖畔冒出来,长成茂密的竹林。张骞奉使追溯长江源头时,得到“堪为杖”的临邛高节竹,之后移植于邛崃山的其它地方,又进一步繁衍到江南其它地区,由于与原产地的土壤、气候差异因素,原始的邛竹形态产生了差异和变种,成为不同地域的“邛竹”品系。
     (参见【邛竹及邛竹杖部分】)

       霜风色古,露染班深。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沈沈。文不自殊,质而见赏,蕴诸鸣凤之律,制以成龙之杖: 邛竹斑纹如经霜浸露渍过一般,显露古色古气韵味,懂艺术的人将其制作成龙头形拐杖,作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人群助行之器。
       霜风色古,露染斑深:古色古气,斑纹如经霜浸露渍一般。
       龙钟之族: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人群。
       幽翳沈沈:严重的年老眼花者。
       幽翳:意为隐蔽。翳,眼球上所生障蔽视线的膜。
       沈:通沉。
       蕴诸鸣凤之律,制以成龙之杖:懂艺术的人将筇竹制作成龙形的拐杖。
       蕴诸: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共五蕴。
       鸣凤之律:指善知音律、懂艺术的人。
       成龙之杖:成语故事。
       晋.葛洪《神仙传》:“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枝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枝条劲直,斌色滋和,轮人之不重,待羽客以相贻。青春欲暮,白云来迟,谋于长者,操以从之,执末而献,无因自  持: 筇竹劲直、文雅的样子不适宜做车辆,但筇竹杖在道人、和尚及文人雅士中却很流行。还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筇竹杖用于助行,此外没有别的原因。
       斌色:文雅的样子。
       轮人:古代制作车轮的工匠。
       羽客:泛指羽士、真人、神仙、道人。
       相贻:互相赠送。贻,赠送。
       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诸蔗虽甘,不可以倚。彼藜虽实,不可以美。未若处不材之间,当有用之始。鲁分以爵,汉锡以年。昔尚尔齿,今优我贤: 甘蔗虽然有点像筇竹,但只能吃,不能当拐杖依靠;蒺藜藤条虽然可以做拐杖,但没有筇竹做的拐杖高雅;筇竹用途比不上木材,但品位很高。过去的人希望返老还童,如今在老人中推崇使用筇竹杖。
       蔗:甘蔗。
       藜:音藜。多年生藤本植物,茎直立,可以做拐杖。
       未若:不如,比不上。
       不材:犹不才、不成材,自谦之辞。
       鲁分以爵:西周时的爵位制度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汉锡以年:锡,通赐。赐年,上天赐予的年祚,表示久永。
       昔尚尔齿:过去崇尚返老还童。
       尔齿:即 儿齿。老人牙齿脱落后再长出的新牙。
       今优我贤:现在老人选用品位很高的筇竹杖。
       贤:才能德行均好。

       书横机,玉尘筵,则函之以后,拂之以前。尔其摘芳林沼,行乐轩除,
尊卑之垂悦,随上下之游纡: 庾信将写在丝帛上的《邛竹杖赋》装入匣中,封好口后扶着筇竹杖说:“筇竹杖取自林沼,却可在室内做陈设。还可以不分尊卑年龄作为传家之物留传后世,帮助后人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行走。”
       书横机:在丝帛上作书或画。
       横机,织机。借指丝帛。
       玉尘筵:丰盛的筵席不如素食。
       函之以后:庾信将《邛竹杖赋》装在匣或囊中,供后来人参考。
       函:封套。
       拂之以前:扶持在胸前。
       拂,多义之一,与弼同。辅也,辅助的意思。
       林沼:林木与池沼。
       轩除:指房室或圈养。
      
:意为淹没不分。
       垂悦:愉快地传留后世。
       游纡(音淤):游走在曲折的路上。

       夫寄根江南,渺渺幽潭,传节大夏,悠悠广野。岂比夫接君堂上之履,为君座右之铭,而得与绮绅瑶,出芳房于蕙庭: 啊!筇竹生长在江之南一处幽远的甘泉池边,由于筇竹杖极受文人雅士和僧侣们的喜爱,在中华大地上普遍传布,乃至成为珍贵礼物传输到山东和朝鲜地方,岂仅当成拐杖助行!
       由于筇竹杖美好的名声出于兰蕙之庭。于是庾信将《筇竹杖赋》作为座右铭,给予其极高的文化评价。
       夫:语气助词。
       渺渺:幽远。
       传节大夏,悠悠广野:笻竹杖不仅传遍华夏,还出现在古印度和古韓国地方。
      晋.王羲之《与周益州(益州刺史周抚)书》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杨雄)皆有后不?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否?为欲广异闻。”
       唐.高骈《筇竹杖寄赠》诗:
       坚轻邛竹杖,一枝有九节。寄与沃州僧,闲步青山月。
       沃州僧:即唐代朝鲜僧人。
       沃州:勃海国置,为南海府治。治所在沃沮县(今朝鲜咸兴市),辽代废。
       岂比夫接君堂上之履:岂仅仅是当拐杖助行?
       为君座右之铭,而得与绮绅,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起激励、警诫、提醒作用。
       绮绅:美丽的丝绸衣带。
       瑶出芳房于蕙庭:笻竹杖的美好名声出于兰蕙之庭。
       瑶:本义指美玉。形容美好的事物。
       芳房:房屋中间叫正室,两旁叫房。芳本义指花草发出的香气,引申泛指花卉;又指贤德之人的芳名。
       蕙庭:兰蕙之庭。
       蕙: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绿色花,气味香,供观赏。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邛竹杖铭》魏晋.苏彦
       考释:凡丁
       安不忘危,任在所杖。秀矣云竹,劲直筱簜。节高质贞,霜雪弥亮。
       圆以应物,直以居当。妙巧无功,奇不待匠。君子是扶,逍遥神王。

       苏彦:北朝孝武帝时期(454~465)为北中郎参军,仅见《七月七日咏织女》、《西陵观涛诗、《秋夜长》、《邛竹杖铭》诗四首,别无它考。

       诗题
       铭: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的一种文体。表示纪念;比喻深刻记住。《邛竹杖铭》为一首四言诗(见前注)。
       说文解字《释名.释典艺》:“铭,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
       诗题中的邛竹杖
      《山海经》:“邛来山出邛竹杖。”
       晋.左思《三都赋》:“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大夏之邑:指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国—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张骞出使西域时到达大夏地方,途中在印度见到蜀地的邛竹杖和“蜀布”,即麻布。
      《蜀记》:“汉张骞奉使溯河源,得高节竹,植于邛山,堪为杖。”
       蒟酱流味于番禺:蜀地产的一种调味品,出现在当时的南越国—现今广州番禺地方。
       南宋《邛州志.图经序》云:“山曰邛来,浸曰邛水,渊曰邛池,毛曰邛竹,东接大城。”邛池:在今西昌;大城:指成都。
       毛:指所有植被,其中著名的是筇竹。以筇竹制作的筇竹杖,深受历代文人的追捧而吟颂。1958年,邛崃竹器厂曾专门为朱德等首长制作过筇竹杖。

       铭文
       安不忘危,任在所杖。秀矣云竹,劲直篠簜。节高质贞,霜雪弥亮: 历经风霜雨雪的筇竹,更加显得高风亮节。手中平时间拄着的筇竹杖,还担负着身体平安的重任。
       安不忘危:汉语成语。意为身处平安的环境时,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语出《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篠簜(音小样):指竹。篠,小竹;簜,大竹。引申为使高尚、美好。
       词出《尚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齿革羽毛惟木。”
       霜雪弥亮:历经风霜雨雪的筇竹更显高风亮节。
       弥:1、充满;遍布。2、填满;缝合。3、副词。更加。

       圆以应物,直以居当。妙巧无功,奇不待匠。君子是扶,逍遥神王: 邛竹细劲端直,便于拿握、把玩和陈放。其形盘曲、纠结、自然天成,古色古气,工匠不须刻意进行加工,随型制成的手杖,很受文人雅士和德高望重者欢迎;僧人、道士拄上一根筇竹杖显得仙风道骨;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者拄着它能使精神倍增。
       圆以应物:圆转之器,适宜拿握。
       宋.姚铉《唐文粹》载:“元结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
当:恰当;合适。
       匠:有专门技术的工人。
       君子:指才德出众, 人格高尚的人。
       神王:精神旺盛。王,通“旺”。
       语出《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蘄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唐代杰出的道家学者成玄英《疏》:“心神长王,志气盈豫。”



       《邛竹杖铭》魏晋.傅咸
       考释:凡丁
       嘉兹奇竹,质劲体直。
       立比高节,示世矜式。

       傅咸:(239~294)西晋泥阳县(秦置,故址今甘肃宁县米桥乡,后迁徙到今陕西耀州区)人。字长虞。号傅玄子。刚简有大节,好属文论。晋武帝咸宁初时袭父爵,拜为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左丞。数上书言事,建议裁并官府,静事息役,惟农是务。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被晋惠帝拜为司隶校尉,屡劾权贵,京都肃然。卒于官,能诗文,今存《傅中丞集》辑本。

       铭文大意
       傳咸 于当时当地撰写铭文,赞美筇竹杖犹如高节操人中的楷模。
       嘉:赞美;夸奖。
       兹:这里、现在、此时。
       示世:昭示世人。
       矜式:1、敬重和取法。 2、犹示范。 3、犹楷模。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8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筇竹杖寄僧》唐.高骈
       考释:凡丁
       坚轻筇竹杖,一枝有九节。
       寄与沃州僧,闲步青山月。

       高骈:(821-887)字千里。今河北景县人,出生于禁军世家,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职。唐宣宗咸通七年(866)~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任西川节度使,曾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被唐僖宗加授 诸道行营兵马都统 兼 江淮盐铁转运使。任中收复南诏国全境,奠定了临国越南和缅甸等国境线的基本格局。
       唐昭宗时(889-903)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五镇节度使。任内修筑成都大罗城,封渤海郡王。后拥兵自保,导致黄巢起义军顺利渡江、两京失守,朝廷削其兵权和财权。晚年嗜好装神弄鬼,唐僖宗光启三年(887)为部将毕师铎囚杀,《新唐书》将其列入《叛臣列传》。

       诗题
       筇竹杖寄僧:高骈在唐宣宗咸通七年(866)~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任西川节度使期间,得到喜爱的筇竹杖后,及时分享给曾从朝鲜到唐朝游方交流佛学的僧人,同时附此诗作为信件寄到“勃海国”的沃沮县(今朝鲜咸兴市)。

       全诗大意
       高骈选择了一根有九节的,既坚硬又轻巧的筇竹杖,寄给“勃海国”南海府治所的沃州(今朝鲜咸兴市)友人—一位和尚。
       和尚: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后作为对高僧的尊称。
       沃州僧:唐代勃海国(今朝鲜)僧人。沃州为南海府治,即今朝鲜咸兴市。
       此诗反映筇竹杖在唐朝时便已蜚声朝鲜半岛。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8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枕杖铭》唐.罗衮
       考释:凡丁
       序
       黄帝作巾几之法,孔甲有盘盂之诫,太公陈觞镜之铭,所以昭成败而防溃阙也。衮不敢追绩圣贤,辄取枕、杖二物而为之铭。亦古之贱士不忘君心也。”
      【序考】
       铭:铸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有的歌功颂德,有的申明鉴戒。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尊为“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名:轩辕,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孔甲:(生卒年不详)姓姒,名孔甲。夏朝第十四任君主不降死后,由孔甲的叔父扃继位。扃死后,由扃之子—孔甲堂兄弟廑继位。廑死后,由孔甲继位。据《竹书纪年》记载,孔甲在位9年,去世后由其子皋继位。
       盘盂之诫:盘盂是古代盛水和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在上面刻文,纪录功绩或自励,铭文有多种。
       太公:姜子牙(约前1128~前1016)的尊号。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姜太公、师尚父、太公望、吕望。今河南许昌人,或说河南卫辉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西周开国元勋。

       中国古代的“铭”举例
       黄帝《巾几铭》:“毋翕弱,毋俷惪,毋违同,毋敖礼,毋谋非惪,毋犯非义。”
     〔释义〕
       黄帝告诫自己,不要欺凌弱小,不要败坏道德,不要违背承诺,不要轻视礼节,不要谋求不道德的事,不要触犯不义的事。
       周.武王《觞铭》:“乐极则悲,沈湎致非,社稷为危也。”
       周.武王《衣铭》:“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损故,后必寒。”
       周.武王《镜铭》:“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
       周.武王《几铭》:“安无忘危,存无忘亡,熟唯二者,必后无殃。”
       周.武王《杖铭》:“辅人无苟,扶人无咎。”
       周.太庙《金人铭》:“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毋多言,毋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周.太公望《剑铭》:“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福,废则覆。”
       周.太公望《车铭》:“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返。”
       唐.罗衮《栉铭》:“尔(你)有发,旦夕思理。有心焉,有身焉,胡不如是?”
       唐.罗衮《门铭》:“金枢玉键何足牢,止盈修德后必昌。”

       枕铭
       或枕或欹,有安有危,或邪其私。

       枕铭大意
       枕头在平安时可以垫着头睡觉,还可以将身体斜靠着思考一切,而且枕头不会向他人泄露心中的隐忧。
       枕:垫着。
       欹:斜靠着。
       邪:有多种解释。
       1、读音“琊”。秦汉时山东有琅邪郡、琅邪县、又有琅邪山。
       2、读音“耶”。用在句尾时,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词。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后从篆书演化为隶书过程中“隶变”出“耶”字。
       3、读音“斜”。意为不正。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4、用在句中时,作“私心”解。如《吕氏春秋.审分》:“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

       杖铭
       身之疲,杖以扶之;国之危,贤以图之。

       罗衮:晚唐邛州临邛人,字:子制。文学渊博丰富,德操志高。唐昭宗大顺元年(890)进士,工诗善文。初任左拾遗(谏官),哀帝天祐间(904)为起居郎。五代后梁后太祖开平年间(907~911)任主客员外郎,官至礼部员外郎。

       杖铭大意
       罗衮亲历了晚唐王朝的衰落后,心身疲惫地进入五代乱世时期,想到“存不忘亡,安不忘危”的谚语,于是在筇竹杖上刻下《杖铭》抒发感慨。此时坚硬正直的筇竹杖品格,成为罗衮忧国忧民的寄托。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人惠拄杖》五代.齐己
       考释:凡丁
       邛州灵境产修篁,九节材应表九阳。造化已能分尺度,保持争合与寻常。
       幽林剪破清秋影,高手携来绿玉光。深谢鲁儒怜潦倒,欲教撑拄绕禅床。

       齐己:(863~937)俗姓胡,名得生。今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出生于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六岁多在为寺庙放牛时,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被寺里和尚发现收为弟子,剃度为僧后赐法名:齐已。曾自号:衡岳沙弥。成年后云游各地,写下许多诗作。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峨嵋途中路过荆州龙兴寺时,被荆南国主(当时的南平国王)高从诲(字季兴)挽留,任命为僧正。
       937年,齐己病逝于江陵。死后以诗歌《白莲集》传于世。
       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的官名。十六国后秦始立,南朝历代亦设。唐以后于州立僧正。
       高从诲:(891~948)字遵圣。今河南三门峡市人,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唐末,高季兴割据南平建立荊南国,高季兴去世后,高从诲嗣位为第二位国君。
       后汉乾祐元年(948),高从诲去世,谥号:文献王。

       诗题
       谢人惠拄杖:齐己被南平国主高从诲强行留在湖北荆洲龙兴寺期间,有一位儒家名士前往拜访并赠送筇竹杖一根,齐己深表感谢而写此首《谢人惠拄杖》诗。

      
       邛州灵境产修篁,九节材应表九阳。造化已能分尺度,保持争合与寻常:邛州大邑县甘泉寺生长的筇竹,是自然界创造化育出来的,并且成为鉴别筇竹的标准—包括其外型特征以及长度、端直度、光泽度等。
       按
       公元前315年建置的临邛县,地域涵盖今大邑等县,唐代初年始建的大邑县,民国以前皆属邛州管辖。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84p:“唐咸享二年(671)析置大邑县,属邛州。”
       同《志》121p:“安仁废县,唐置,《元和志》武德元年(618)割临邛、依政、唐兴(隆)等县(部分地方)置,贞观十七年(644)废,咸享元年(670)复置,《九域志》元初,并入大邑县。”
       灵境:庄严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庙所在的名山胜境。
       修篁:修竹,长竹。
       九节材:九是数之大者,九节材引申为多节的邛竹杖,不一定刚好九节。
       表九阳:外表光泽明亮。
       表:多义如旌旗、显扬、表彰、标准、榜样和正直。《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治人。”高诱注:“表,正也。”
       九阳:
       1、天地的边沿。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
       3、太阳。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5、山名。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化育,物竞天择的进化。
       尺度:指准绳,分寸,衡量长度的定制,引申为看待事物的一种标准。
       争合:两个或数个合一个的情况, 即为争合。
       寻常: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六尺为常。比喻短或小。 2、平常;普通。3、经常;平时。

       幽林剪破清秋影,高手携来绿玉光。深谢鲁儒怜潦倒,欲教撑拄绕禅床:出家人齐己晚年去朝峨眉山时,途中被南平国王高从诲强行留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的龙安寺中,是年秋天,有一个儒家名士前去拜访,赠送齐已一根经过盘玩,表面带有如绿玉一般温润光泽的筇竹杖。
       幽林:指幽深茂密树林中的龙安寺。
       高手:指在某方面技能突出的人;精通某一领域,或在该领域排名较高的人,即名士。
       绿玉光:软玉中翠青玉的光泽。
       《翠青玉摆件》网络图片
      
1698485676731.jpg
       《筇竹光泽》
        
724f842553eb38298c53adbc90f7c37.jpg
       鲁儒:1、鲁地(今山东省)的儒生。2、亦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
       禅床:出家人坐禅时用的床。
       《唐代禅床》网络图片
         169848487216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陈天常屯田斑邛竹二枚》宋.梅尧臣
       考释:凡丁
       客初西蜀来,遗我双邛竹。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尝闻帝魂哀,嚎血滴草木。
       春露洒更鲜,殷痕侵粉緑。截为扶衰杖,万里出洛谷。今来入我手,君勤意有嘱。
       区区四十年,重趼生两足。冠丱三男子,且与诗书读。翁虽文章穷。尚以字遮目。
       忍弃不以教,携归事樵牧。故兹九节赠,用助老追逐。杨朱非为岐,贾谊非为鵩。
       及其悲恸时,岂不沾盈掬。挥之傥著物,无迹染林麓。因持此竹纹,勿叹前人独。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今安徽宣城人。自幼跟随叔父梅询宦学于各地,天圣六年(1028年)以叔父梅询荫补太庙斋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为建德县令,历任河南河阳主薄,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盐税。庆历八年(1048)为国子博士。皇佑三年(1051)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经欧阳修举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时称“梅直讲”、“梅都官”。
       其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其诗文被编为《宛陵集》60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另有《唐载记》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1卷等。
       国子监直讲:官名,辅助博士讲授经学。《新唐书.百官志三》:“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国子监:晋 称国子学;北齐 称国子寺;隋、唐、宋、元、明、清 称国子监。清.光绪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诗题
       得陈天常屯田斑邛竹二枚: 梅尧臣收到门生陈天常从万里之遥的蜀西托人带来的两根邛竹杖后,作此诗回复。
       陈天常:西蜀临邛人,国子监博士,梅尧臣的门生,后投笔从戎参加临邛定远军屯田,于垦荒中得珍稀的筇竹,挑选二枚制作成手杖后派人送给恩师。
       屯田:西汉起,历代王朝组织军士或民工在官山、官地上开垦耕作的生产组织形式,称为屯田。分军屯与民屯,以军屯为主,战时打仗,闲时耕种,使边防军兵士粮食自给。
       邛州自古即为拱卫成都等内地的边关,在多处实行屯田,今固驿和前进地方遗留三国时的军田坝、官田村地名;在山区遗留有较多的官山、官田、官地地名。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理乱志》161p:“唐天宝中(742~755),异牟寻悉众二十万入寇,与吐蕃并力,侵黎(汉源)、雅,叩邛崃关。”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596p:“唐元和间(806~820)蛮盗冠边,剑南东川节度使路严力为拊揗(即调度),置定远军于邛州,扼大渡河,由是西山八国来朝。
       太和三年(829)复陷邛西,逼成都,劫子女玉帛以去。
       乾符元年(874)劫西雅间,破黎州入邛来关,掠成都。西川节度使高骈逐至大渡河,夺铠马,执囚长五十斩之,收邛来关,南昭遁还。明年始修邛来关、大渡河诸城栅。”
       同《志》90p:“旧州志,前通沉黎(今汉源)越西之邦,后接秦塞笮都之境。屏蔽川蜀,扼控西番。邛崃灵关(今属芦山县)道资羽翼之势,清溪大渡遥为肩背之形,使任得其人,未使不可以靖西山峰火,战南昭之戈矛也。说者谓唐制定远军……”
     〔分析〕
       此诗作于宋.皇佑三年(1051)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经欧阳修举荐为国子监直讲期间的1054年前后。

      
       客初西蜀来,遗我双邛竹。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尝闻帝魂哀,嚎血滴草木: 梅尧臣收到回西蜀屯田的陈天常派人送来的两根筇竹杖,见上面黑红色的斑块,不同于产自湖南的“湘妃竹”。
       西蜀:指现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和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即三国时蜀汉王朝疆域所及。也即古蜀国的疆域—大禹时期九州中的梁州。
       三国张松即西蜀临邛人,墓在高何左家坡;陈天常亦西蜀临邛人。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卷一沿革》34p载:“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商并梁于雍。周职方以梁合雍,其地为蜀国。慎靓王五年,秦惠王置蜀郡,地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置临邛县,取邛来山以为名。”
       清.光绪版《九州总图》供图:董伟
      
1698618348407.jpg
       遗:多音多义字,此处念“胃”音,组词:遗送。即赠送。
       红泪斑:邛竹上特有的黑红色斑块。
       《邛竹上黑红斑块》
        
3c8b5ce6a3a40448081fc92735c90ca.jpg
       断非:绝对不是。
       湘娥哭:产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的湘妃竹,上面布满褐色的紫斑如泪痕,与邛竹的斑纹有别。
       尝闻帝魂哀,号血滴草木:传说,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追寻舜帝到湖南岳阳君山,闻听舜帝已崩,二人于是抱着竹子痛哭,流泪成血,滴在竹上形成斑点,称为:“泪竹”或“湘妃竹”。
       嚎血:大声哭叫而眼出血。
       《湘妃竹斑点》网络图片
        
1698618267991.jpg

       春露洒更鲜,殷痕侵粉緑。截为扶衰杖,万里出洛谷。今来入我手,君勤意有嘱: 梅尧臣曾经托付投笔从戎的门生陈天常帮他找一根筇竹杖,当陈天常赴临邛定远军组织军屯时,派人将两根粉绿色带有殷红色斑痕的筇竹杖,经陕西洛水的河谷,送到京城河南开封的梅府,还附信嘱咐老师保重。
       殷痕:黑红色的斑痕,指邛竹特征。
       重趼:趼音茧。手或脚上磨的厚茧,也作重茧。
       洛谷:洛河流经的山谷。洛河在陕西省,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的草梁山。
       君勤:忧勤国事。《吕氏春秋.不广》:“勤天子之难。”
       嘱:1、吩咐;告诫。2、托付。3、吩咐或告诫的话。

       区区四十年,重趼生两足。冠丱三男子,且与诗书读。翁虽文章穷。尚以字遮目。忍弃不以教,携归事樵牧。故兹九节赠,用助老追逐: 梅尧臣(1002-1060)说自己四十岁前在各地游学和做官,双脚磨出很厚的趼子,此时收了三个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其中一个是来自西蜀临邛的陈天常。他谦逊地说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好,字也见不得人,因此三个学生弃他而去从事定边军军屯,但是没有忘记给自己送来心心念念的筇竹杖两根,每一根有九节。
       区区:多义之形容微不足道。
       重趼:手上或脚上磨的厚趼子。
       冠丱(音灌):即才从少年进入青春期的男子。
       冠:帽子。
       丱:小孩头发分束成两角突出的样子。
       忍弃不以教:指陈天常等三人离开老师梅尧臣去从军。
       携归:谓陈天常等三人携手返回临邛。
       事樵牧:从事打柴放牧。指陈天常在定边军中从事组织军屯,建功立业。
       樵牧:斫山畲田,打柴放牧。
       故兹:意为故而、所以、便、就。
       九节赠:陈天常送给老师的两根筇竹杖,每根有九节。

       杨朱非为岐,贾谊非为鵩。及其悲恸时,岂不沾盈掬。挥之傥著物,无迹染林麓。因持此竹纹,勿叹前人独: 梅尧臣对陈天常所送的两根筇竹杖大喜过望,他兴高采烈地挥着筇竹杖,将“贵己”、“重生”而不能的杨朱 和 短命的贾谊之遗憾尽情抛洒甩掉,还告䜣陈天常,说要像王羲之一样将另一根筇竹杖分享他人。
       杨朱:(约前395-前335)字子居,魏国人,思想家、哲学家。主张“贵己”、“重生”。
       岐:岐黄,指中医的医术。
       贾谊:(前200~前168) 今河南洛阳人,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汉书.贾谊传》:“谊为长沙傅三年,有鵩(音胡)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
       盈掬:满捧,两手合捧。
       挥之:表示将发生过的事情抛洒、甩出。
       傥著物:意外得来的著名高贵礼物。
       傥:多义字,此处作傥来,即意外得来,偶然得到。
       因持此竹纹,勿叹前人独:梅尧臣对陈天常所送的两根筇竹杖大喜过望,准备学王羲之将另一根送给其它士人。
       前人:以前、过去、以往的人。指处指东晋的王羲之。
       晋.王羲之《与周益州书.邛竹杖帖》:“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