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诗》唐.唐求
考释:凡丁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蜀闗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道路连天逺,笙歌到晓愁。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唐求:(?~约906)或作唐俅、唐球。今崇州街子镇人,与邛州文人过从甚密,留下与邛州有关的诗共六首。
唐求生逢乱世,晚年为表达他的无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使用“漂流瓶”的人。
王建占据蜀时,召唐求为参谋而不就。人谓之唐隐、唐山人,又被称为“一瓢诗人”。每写成一诗,即搓成团,塞入葫芦中。晚年时将葫芦投于味江(下入崇州西河)任其漂流而去并许愿说:“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
葫芦漂至新津,有识都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可惜诗稿多已浸润损坏,仅得诗三十五首半,全唐诗录为一卷。
新津:都江堰的外江—崇州金马河是新津河主要水系。另有崇州的西河,以及邛崃的南河,在新津汇集后到彭山江口与从成都府河(即内江)汇合,之后在乐山与大渡河汇合进入长江。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载:“求,隐君也,成都人。值三灵改卜,绝念钟鼎,放旷疏逸,出处悠然,人多不识。方外物表,是所游心也。酷耽吟调,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所行览不出二百里间,无秋毫世虑之想。有所得,即将捻稿为丸,投大瓢中; 或成联片语,不拘长短,数日后足成之。后卧病,投瓢于锦江,望而祝曰:‘兹瓢傥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尔。’瓢泛至新渠,有识都者见曰:“此唐山人诗瓢也。”扁舟接之,得诗数十篇。求 初未尝示人,至是方竞传,今行于世。后不知所终。”
诗题
邛州水亭夜宴 送顾非熊之官:公元845年,顾非熊 受到唐武宗关注,追令其为进士后到邛州做幕僚时,唐求 等人在邛州水亭设宴为其接风,之后又送他到任所。
邛州水亭:在今“瓮亭公园”内的“瓮亭”处。邛州水亭原本西汉卓王孙宅址,唐代辟建为公共园林,有池塘和亭阁、楼台。
清.嘉庆《邛州志》114p:“明时池中掘得二瓮。大可容五石,色如漆,小口,宏腹,脚有籀文,皆贮五铢钱,乃卓氏宅址,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名:瓮亭。年久亭圮(毁坏、倒塌),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州戚延裔重修,更名曰:大公亭。乾隆四十五年(1780)更名叫:观雨亭。”
因临邛八景之《翠阁秋荫》久圮,乾隆时作为《翠阁秋荫》代景点,之后将“翠屏阁”迁至金龟山凤朝寺内。1936年,民国政府以瓮亭为中心辟为:新公园。今名:瓮亭公园。
顾非熊:(约796~854)今江苏吴县人,晚唐诗人。多次赴考不中,会昌五年(845)又应进士举,唐武宗久闻其诗名,亲自调阅试卷,追令及第,此后长期做幕僚。唐宣宗大中年间授为盱眙主簿,但他不乐为吏,弃官归隐于茅山。著录有《顾非熊诗》1卷。
厉玄《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诗:
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仪曹籍:泛指为官之人。
仪曹:官名,礼部郎官的别称。
挂冠:即辞官、归隐。
厉玄:唐文宗大和一年(827)进士,官终侍御史。《全唐诗》存诗5首,《补遗》1首。
贾岛(779年—843年)《寄顾非熊》诗:“知君归有处,山水亦难齐。犹去潇湘远,不闻猿狖啼。穴通茅岭下,潮满石头(南京)西。”
之官:1、上任;2、前往任所。
诗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蜀闗蝉已噪,秦树叶应秋。道路连天逺,笙歌到晓愁。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顾非熊 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进士及第后,到临邛做幕僚。时值初秋,一帮文友在水亭为其接风洗尘之后于月下送到任所。
邛城:唐、宋、元时期的邛州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的:公孙述城。而“卓王孙宅”在“秦筑张若城”之南五里,因“秦筑张若城”是军事城堡(在“喻坎”南今存遗迹),故居民和工商业区离城五里。明初,朱元璋将“公孙述城”夷为平地后,把新城迁建于“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处。
寒塘:指水亭前的池塘。水源为文脉堰。
庾楼:水亭旁唐代的楼台名。
蜀闗:特指邛崃关。古临邛介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唐代时称为:边关。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冠盗》161p:“天宝中(742~755),异牟寻悉众二十万入盗,与土番并力侵黎、雅,叩邛崃关。
大历十四年(779)十月,南昭合土番三十万众,三路入寇。一路自黎、雅、邛崃关,陷诸郡邑……”
蝉已噪: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数至十数年后,每每于夏末秋初爬出地面蜕壳为蝉,“蝉噪”为蝉求偶时的鸣声。
秦树:生长在秦岭的树木。
分袂(音妹):袂,衣袖。分袂即分手。
残月:下半月像蛾眉形状的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