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邛传瑞物》宋.梅尧臣
       考释:凡丁
     〔序〕李才元学士守临邛日,有谷一茎九穟者数,芝三数。
       临邛传瑞物,太守在郡时。既多九穟谷,复有三秀芝。
       芝以保万寿,谷以丰东菑。更看芙容叶,并蒂照清池。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宋仁宗时迁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职掌刑狱,佐督军事、屯田,为李才元的上司。

       诗题
       临邛传瑞物:李才元任邛州知州后,临邛地方传来瑞兆的好消息。
       李才元: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知邛州。

      
       李才元学士守临邛日,有谷一茎九穟者数,芝三数: 李才元任临邛郡守的次年(1057),临邛地方又出现奇异的祥瑞景象,即计有数棵水稻上分别抽出九穗,另外还出现三柄同朶的灵芝和并蒂莲。
       此前的宝应元年,也出现过相同的祥瑞现象,邛州人还在州治西(公孙城西)三里(现在的喻坎)修了一座“三瑞阁”。
       清.嘉庆《邛州志.古迹》116p:“三瑞阁,州治西三里,旧州圃。《明一统志》‘宋宝元二年(1039)有莲、禾、芝三瑞。嘉佑二年(1057)复有并蒂莲、九穗禾、双犊牛三瑞,故名。阁创于宝元(1039),茸于乾道(1165~1173),至醇熙十年(1183),州守李大正复新之。’”
       州圃:州衙署内的园林。

      
       临邛传瑞物,太守在郡时。既多九穟谷,复有三秀芝。芝以保万寿,谷以丰东菑。更看芙容叶,并蒂照清池: 梅尧臣盛赞李才元治理邛州时人们安居乐业,物阜民丰的政绩:“既多九穟谷,复有三秀芝。”不由联想到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反映出的北宋时期升平景象。
       太守在郡时:宋代称知州为太守,因北宋时,邛州又设临邛郡,故曰“太守在郡时”。1993版《邛崃县志.建制沿革》78p:“北宋时,邛州改为邛州临邛郡,初归西川路管辖。”
       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袭不变。隋初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宋代以后改郡为府或州,知州也叫太守。
       九穟谷:穟,同穗。九穗谷,一株稻分蘖出九根谷穗。形容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三秀芝: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卷二注:“三秀,谓芝草也。”芝,古书上指灵芝。三柄灵芝,为祥瑞之兆。
       东菑(音栽):泛指田园,亦指初开垦的田地。
       芙蓉:别名芙蓉的植物有陆生的木兰花、木芙蓉 和 水生的莲藕荷花,此处指荷花。
       并蒂:即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宋.吴文英《天香》词句:“碧藕藏丝,红莲并蒂,荷塘水暖香斗……”

       以上祥瑞现象在北宋时期出现过两次
       一、宋宝元二年(1039);二、宋嘉佑二年(1056)。
       清.嘉庆《邛州志.祥异志》899~900p:“宋宝元二年(1039)产并蒂莲,九穗禾、五色芝之瑞,因于州西(公孙述城西)创有三瑞阁;嘉佑二年(1056),产双犊、九穗禾、并蒂莲。”
       阁:供人游玩远眺的建筑物。多为两层,四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8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宋.王安石
       考释:凡丁
       朝廷孝治称今日,方才元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
       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独我尚留真有命,天於人欲本无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仁宗末年(1063),曾作《上本朝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1064)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
熙宁二年(1069年)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被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病逝于钟山。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和经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诗题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 历代《邛州志》都缺载“李才元知邛州”之事。综合梅尧臣《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分析,李才元曾两任临邛郡守和邛州知州。第一次在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第二次在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

       又依据本诗内容分析,该诗作于北宋嘉祐八年(1063)四月三十日—即赵祯皇帝薨后,各大臣讨论决定赵祯皇帝“庙号:仁宗。”随后王安石散朝回家之时。
       而赵祯在位期间称:本朝皇帝。历史上称:天子。


       李才元:(参见前注)但是,他在此诗中不叫“学士”,王安石称他为“校理”。
       校理:李才元第二次出任邛州知州时在嘉祐八年(1063),出任时,李才元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之管理事务。

      
       朝廷孝治称今日,方才元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 王安石说,当今天确定赵祯皇帝的庙号后,我才读你写给我的诗。我能想象,当你再次到任邛州时,受到当地绅士和百姓欢迎的场景。
       朝廷孝治: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共42年,为戏剧《狸猫換太子》中的男主角,以孝著称。追谥: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
       史家将其统治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赵祯善书法,尤擅飞白书。有《御制集》一百卷。
      《宋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在其统治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第一次兴学运动出现,科举制度不断改革,宋学勃兴,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称今日:今天(1063年4月30日)确定赵祯皇帝的庙号为:仁宗。
       方才元知邛州诗:李才元到任邛州后,曾向同僚王安石寄过诗,待王安石将仁宗皇帝丧事处理完毕后,方才写诗回复李才元。
       关吏: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
       按
       邛州城又称邛崃关,为拱卫成都安全的西南屏障。
       清.康熙《邛州志.理乱志》161p“天宝中,异牟寻悉众二十万入寇,与吐蕃并力,侵黎、雅,叩邛崃关。”
       里儿:人群聚居地方的儿童。
       旄麾(音毛灰):指旗帜。

       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独我尚留真有命,天於人欲本无私: 经学家王安石夸奖李才元政绩显著,而自己还没有建功立业,但是自己不强求,无怨无悔。
       北堂:多义之一,母亲的代称,借指临邛地方的乡亲父老。
       夸三釜:比喻邛州百姓丰衣足食,乐不可支,感谢好州官。
       三釜:《辞典修订版》:“一釜为六斗四升。”
       南亩:指农田。
       两歧:一株麦苗上长出两穗,寓意农业丰收。
      《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清.嘉庆《邛州志.古迹》116p:“三瑞阁,州治西三里,旧州圃。《明一统志》‘宋宝元二年(1039)有莲、禾、芝三瑞。嘉佑二年(1057)复有并蒂莲、九穗禾、双犊牛三瑞,故名。阁创于宝元(1039),茸于乾道(1165~1173),至醇熙十年(1183),州守李大正复新之。’”
       旧州圃:原先邛州衙署内的园林。
       宋.梅尧臣《临邛传瑞物》诗:
     〔序〕李才元学士守临邛日,有谷一茎九穟者数,芝三数。
       临邛传瑞物,太守在郡时。既多九穟谷,复有三秀芝。
       芝以保万寿,谷以丰东菑。更看芙容叶,并蒂照清池。

       并蒂莲:两朶莲花长在一根花茎上。
       九穟禾:一种吃了可以不死的植物。
       东晋.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卷一《炎帝神农》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三秀芝:寓言故事《封神演义》说的一种草药,古籍对“三秀芝”的解释是“岁复三华”,即一年开三次花。
       双犊牛:双胞胎的牛犊。
       以上皆为李才元任邛州太守时出现的祥瑞之兆。
     〔上一篇梅尧臣《临邛传瑞物》同类考释依此篇为准〕
       真有命:命中注定;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认命。
       佛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又常言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天于人欲:指纲常伦理和人们的生活欲望之间,应当对立统一。
       天理,指纲常伦理;人欲,指人们的生活欲望。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钱驾部之邛州》宋.梅尧臣
       考释:凡丁
       细雨梅初熟,轻寒麦已秋。路危趋剑道,梦隐过刀州。
       秦栗非呉食,巴粳类越畴。当垆无复旧,试似长卿求。

       梅尧臣:(1002~1060)参见前注

       诗题
       送钱驾部之邛州: 梅尧臣送钱丕郎中去邛州视察工作。此诗作于“细雨梅初熟,轻寒麦已秋(黄熟)”之时,约是农历五月间。
       钱驾部:名钱丕,字简之,杭洲人。钱惟治之子,五代吴越王钱弘俶从孙。雍熙中(984-987),北宋太宗(赵匡义)以其世家子,特召试内署,授秘书丞,赐金紫,累迁驾部郎中。其父卒后以“将作少监”起复,不久为三司户部判官,卒于光禄少卿。
       驾部:兵部官职名。为尚书省驾部曹长官,从五品上,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
       之邛州:往邛州检查工作。
       之:《说文解字》“之,出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
       将作少监:官职名。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
       其父钱惟治:(949-1014)字和世。吴越忠逊王钱弘倧长子,五代十国最后一位吴越国王—钱弘俶养子。乾德四年(966)授宁远军节度,太宗嗣位时进检校太尉。累加左骁卫上将军、左神武统军,卒赠太师。

      
       细雨梅初熟,轻寒麦已秋。路危趋剑道,梦隐过刀州: 分管农业的屯田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告诉主管交通的钱丕,江南梅子成熟时,正是北方抢收小麦的时节。你去蜀中的道路虽然艰险,但会有好梦成真。
       梅初熟:农历5月底至6月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
       麦已秋:小麦成熟。
       剑道:通往剑门关的蜀道。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
       梦隐:隐藏在梦中的潜意识愿望。
       刀州:指益州,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三国时期的益州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典故《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又增加)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
       按
       王浚所做之梦看似不祥,其实是升官的吉兆。

       秦栗非吴食,巴粳类越畴。当垆无复旧,试似长卿求: 梅尧臣又说,虽然秦国的土特产—板栗不适合做你这个东吴地方人的主食,但是巴蜀地方所产的稻谷与钱塘江下游两岸地区一样。梅尧臣接着预测钱丕说:“你此一行,也会像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一样为国建功立业的。”
       秦栗:秦地所产的一种板栗,另有坚实的含义。
       吴食:江南菜肴和主食。
       巴粳:巴蜀地方所产粳稻,泛指稻米。
       类:大扺相似。
       越畴:吴越地方的田畴。
       当垆:指“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典故。
       试似:亲自体验渐入佳境的感觉。
       宋.文同《师鲁推官惠甘蔗戏谢》诗:“满节甘滋渗齿寒,醍醐谁与酿琅玕。不知佳境何时入,试似前人取倒餐。”
       长卿求:像司马相如一样人生有追求。
       司马相如字长卿。他的《谕巴蜀父老书》笔扫千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将邛、笮地方十余个县纳入西汉版图,建立了千古奇功!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如南夷:指汉武帝时,将“古滇国”降为“云南县”纳入益州范围。
       按
       汉武帝统一西南夷时所设益州共辖:临邛、犍为、天全、汉源和云南县等,一共二十个县,范围为现今四川西南部和整个贵州省以及云南全省,也即古蜀国势力范围。当“滇王”归附西汉后,整个“古滇国”降为:云南县。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之五】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
       《滇王之印和益州太守章封泥》出土地—河泊所遣址

        
1703811057507.jpg
       《益州太守章封泥》
        
1703811150782.jpg
       《滇王之印》
        
1703811239498.jpg
       由于汉晋时的临邛县,以及后来的临邛郡 和 邛州军镇地域广大,所以当清道光邛崃人罗衡斋 绘制《川南第一桥图》时,依据史实将现今雅安市荥经县境内的“铜官山”标注在“云居寺”的塔子旁;还将纵贯川西直走千里的“邛崃山”标注在今人称的“土地坡”上。过去有人认为我的考释是“错把他乡当故乡”,但对历史无知才是现代人真正的悲哀!
       请查看罗衡斋 《川南第一桥图》中标示的“铜官山”及“邛崃山”位置
       17038113715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杨子充知资阳县》宋.梅尧臣
       考释:凡丁
       家近古临邛,闻多木兰树。其人袭芳馨,乃有相如赋。
       成名三十年,始见列鹓鹭。出为资阳长,秋鬓已点素。
       天子爱黔黎,归与蜀民谕。当时同洛阳,过半作丘墓。
       屈指今所存,无如君最故。唯酒可饯行,不饮车空驻。
       梅尧臣:(见前注)


       诗题
       送杨子充知资阳县
       杨子充:杨愈,字子充。宋仁宗天圣末(1031)官河南府户槽参军,后转河中府观察判官,晚年任四川资阳知县。早年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陈经、张谷、王复、王曙志趣相投,常以“八老”相互品题。

      
       家近古临邛,闻多木兰树。其人袭芳馨,乃有相如赋。成名三十年,始见列鸳鹭。出为资阳长,秋鬓已点素: 梅尧臣对携家带口到资阳任县令的杨愈说,你住的地方与临邛县接近,临邛地方的木兰树很多,木兰花的芳馨与司马相如一样很驰名。司马相如成名三十年后方才进入朝廷为官,如今你出任资县令也已头发斑白。
       家近古临邛:资阳今称资阳市,在四川盆地中西部,距离成都87千米,但是杨愈可能决定将家属安置在成都。
       木兰树:原产于中国中部的一种高大乔木,高度可高达15米,其花两色,分别称白玉兰和紫玉兰。紫玉兰,即中药材中的辛夷花。
       区别:除花色不同外,紫玉兰盛花期比白玉兰花晚,紫玉兰盛花期为每年3月份,花叶同时开放;白玉兰花的盛花期每年2月份,先花后叶。
       《白玉兰》(网络图片)              《紫玉兰》(网络图片)
      
1703891270349.jpg    1703891360676.jpg    
       历史上的临邛颇多木兰,因其树干笔直,胸径可达一米,材质坚硬耐腐蚀,古代多用于建宫殿、造车、造船。用木兰树干造的船称为:兰舟。邛崃历史上水运发达,木兰树作为造船用材,株高大者早已砍伐殆尽。
       唐.李商隐《木兰诗》:“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其人:临邛地方的人。
       袭芳馨:承袭,浸淫在花的芳馨之中。
       乃有:因而有。
       相如赋:指词赋大家司马相如所作的赋。
       列鹓鹭:鵷鶵和鹭鸶飞行有序,比喻位列朝班的朝官。
       资阳长:资阳知县。
       秋鬓已点素:双鬓已经斑白。

       天子爱黔黎,归与蜀民谕。当时同洛阳,过半作丘墓。屈指今所存,无如君最故。唯酒可饯行,不饮车空驻: 梅尧臣将杨子充比作司马相如,鼓励他到资中后,能像司马相如一样安抚地方百姓。他又悲伤地说,我们志趣相投的“八老”如今多半已作古,现在劝君更饮一杯酒,不饮的话再也没人与你送行了。
       天子爱黔黎:当今皇帝爱老百姓。
       黔黎:穿黑色衣裳的黎民百姓。
       蜀民谕:谕,通喻。意为说明、告知。指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文:“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遥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我)中郎将往宾之……”
       当时同洛阳,过半作丘墓:如今,我们原先志趣相投的“八老”多半已作古。
       同洛阳:指河南洛阳的邙山陵墓群。该处 汇集有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数十万个,传言“无卧牛之地”。
       丘墓:坟墓 或称 土馒头。
       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李公素同年使北》宋.司马光
       考释:凡丁
       云愁雪欲零,四牡出郊垌。古塞烟华紫,寒沙日气青。
       金门秘鸡树,朱节耀龙庭。几夜天街北,遥占汉使星。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庆历八年(1048),官大理寺丞,召试,授馆阁校勘。累除知制诰,改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朝,任龙图阁直学士,改右谏议大夫。神宗时,擢翰林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拜资政殿学士。
       因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四年(1071)离朝退居洛阳,致力编撰《资治通鉴》。哲宗即位次年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废除新法。同年卒,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诗题
       送李公素同年使北: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司马光 送 同榜进士李公素出使辽朝,谈判两国续修《澶渊之盟》的条件。
       辽朝:公元907~1125年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共传九帝,1125年被金朝所灭。
       参考北宋、契丹、西夏版图(网络图片)
        
1703977850186.jpg
       李公素:(1012~1052)名李珣,邛州依政(今牟礼镇)人。嘉庆《邛州志》499p:“李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庭试第三(探花),官龙图阁学士。”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出使辽朝,谈判两国续修《澶渊之盟》条件。
     《历史词典.李珣》:“字公素,用和第三子,以荫为閤门祗候(官名),迁均州防御使,知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与河北临漳县一带)。仁宗赐诗‘飞白字’以宠其行出使契丹,还,又赐黄金及《李珣忠孝》四字。熙宁中,迁宣州观察使。哲宗初,进泰宁军留后、提举万寿观,复知相州,卒。”
       同年:科举同榜的人互称同年。
       使北:出使北方的契丹。

      
       云愁雪欲零,四牡出郊垌。古塞烟华紫,寒沙日气青。金门秘鸡树,朱节耀龙庭。几夜天街北,遥占汉使星: 李珣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代表朝廷持节出使北方辽国,续修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与辽国在澶州缔结的“澶渊之盟”条约。因局势危急,司马光数次占卜,为李珣此番出使预测吉凶。
       澶渊之盟: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秋至次年元月,在河南濮阳(宋朝称为澶渊郡)缔结的盟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 每年送给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划定白沟河为边界,双方在边界上互通贸易。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契丹乘北宋与西夏交战的机会,又向北宋勒索土地。在此情势下,宋仁宗赐与李珣“飞白字”诗,宠其出使辽朝。谈判结果:北宋每年增加给辽朝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宋仁宗很满意,赐给李珣黄金及《李珣忠孝》四字。
       飞白字:宋仁宗亦是书法家,由他习得的一种特殊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匠人用刷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云愁雪欲零:李珣出行的那天气象不好,也隐喻北宋与西夏的战局胶着,战况不佳。
       四牡:四匹公马拉的车。
       郊垌(音洞):郊外田地。
       古塞:边界上险要地方,指黄河边的澶州。
       金门秘鸡树,朱节耀龙庭:皇帝和中书省秘密安排李珣与辽朝续签《澶渊之盟》。
       金门:金马门或金明门的省称,代指宮庭。金马门,汉代宫门名;金明门,唐代宫门名。
       秘:不公开,难测知,不使人知道。
       鸡树:1、古代中书省的意思。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朱节:红色的使节。
       龙庭:本指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借指契丹所建的辽国。
       天街:帝都(开封)的街市。
       占:占卜,推测吉凶。
       使星:古人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使星”或“星使”。


 楼主| 发表于 2024-1-1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哭公素二首》宋.司马光
       考释:凡丁
       一、
       负书游上国,拾芥取荣名。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
       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
       二、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
       儿痴缠过龀,亲老不胜扶。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司马光:(见前注)

       诗题
       哭公素: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官升起居舍人的李珣,年方四十病逝于家,天章阁待制司马光 悲其“功可大施而寿禄不遐”,因做诗二首怀念。
       起居舍人:中书省执掌记录皇帝日常言行及国家大事的职官。皇帝御殿时,郎左、舍人右,对立于殿中,其记载于每季末送交史馆。

       李公素:(1012~1052)名李珣,邛州依政县(今牟礼镇)人。三岁丧父,由长兄李網教之书,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庭试第二名(一说第三)。初通判邠州,后调集贤院,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出使辽朝,成功谈判两国续修《澶渊之盟》。继而历开封府推官、京西转运使、判三司盐铁勾院、荊湖南路转运使,又召还修起居注,纠察在京刑獄,知制诰,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事。皇祐四年(1052)终于家,年四十。
       龙图阁直学士:官名,从三品。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置,多以特恩加赐内外官,位在枢密直学士下,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带此职者享受超迁官阶的优待。

       诗
       负书游上国,拾芥取荣名。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 司马光说,李珣背着书箱赴京赶考,很容易就考了个探花,其风度高雅,文章盖世,为人豁达大度,好以酒交友,因之酗酒伤身而亡,我为之涕泪滂沱。
       负书:背负书籍。
       上国:对祖国的爱称、敬称。
       拾芥:比喻功名取之极易。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地芥:地上的杂草。
       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
       雅度:高雅风度。
       津涯:1、岸;水边。 2、范围;边际。
       纵酒: 酗酒,肆意狂饮。
       忍使:忍心使。
       泉台客:指地下人。人死后所在之处。
       悁(音眷):忧郁,愁闷。汉.刘向《九叹.惜贤》:“劳心悁悁,涕滂沲兮。”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儿痴缠过龀,亲老不胜扶。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正值壮年的李珣逝去,好比一匹红色的骏马停止了奔跑,又好比秋天还未来临,兰草和白芷便不在发出芳香。李珣辞世时,子女尚幼不懂事,而老母年迈,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如今家境如此凄凉,还不如当初科举考试未中之时。
       按
       李珣病危时,曾上表宋仁宗“言母老不终养,以是累陛下。上哀之,赙恤甚厚。时之士大夫无不惜公智有余而寿不给也。”
       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成年后,各有结果。(见司马光《龙图直学士李公墓志铭》)

       赙(音父)恤:抚恤助丧的财物。
       丹旌:旧时出丧所用的红色铭旌。
       輤(音庆)车:运灵柩的车。
       骅骝顿:赤色的骏马停止奔跑。
       茝(音采)兰:白芷与兰草的合名,泛指具有香气的草本植物。
       儿痴缠过龀,亲老不胜扶:李珣去世时,子女尚幼小不懂事,而老母年迈,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
       痴:发呆,幼小不懂事。
       龀:小孩脱乳齿换恒齿。
       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如今家庭冷清悲凉,宁愿他像当初科举考试未中之时。
       按
       当宋英宗朝择吉安葬李珣棺廓时,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撰写墓志铭。

       摘录
       司马光《龙图直学士李公墓志铭》
       公讳珣,字公素。其先,唐之宗室,避难入蜀,家于邛州之依政……父讳宪……公生三岁而孤,性警敬敏过人,兄網教之书,严其课程而出……一过立诵数千言,稍长,能属文,尤工诗歌,气格豪迈。景祐五年(1038)举进士为天下第二。除大理评事,通判邠州(今陕西彬县)事……公锐精为治,所处画皆出人意表,吏民大惊。
       会夏,虏寇西鄙(西郊)……时州无守将,公即发民治州城……乃亲度材庀用,不三旬而毕,仁宗闻而嘉之。下诏他州守备,当完者视邠为比。官满召试,除(任)集贤院,历开封府推官,修起居注,失执政意,出为京西转运使、判三司盐铁勾院(户部勾院)……久之溪蛮(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寇荊湖(襄阳、荆州、常德地区),朝庭议择有材智者以为转运使镇抚之……乃除(任命)荊湖南路转运使……遣使就蛮居谕以祸福,群蛮感悦,皆罢共受约束。
       又召还修起居注,纠察在京刑獄,遂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官院,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事……皇祐四年(1052)八月癸未终于家,年四十。官累迁至起居舍人。公为人疏明乐易,倜傥不羁,饮酒尽数斗不乱,视金帛如糞壤,厚于交友……
       仁宗春秋浸高,未有继嗣,公因侍祠高禖,还奏赋,大指言:“王者修身治国家,远嬖宠,近柔良,则神降之福,子孙繁衍。”上 深嘉纳。命内侍石全育宣诏慰抚之。
       公家至贫,及病,亟自为表,言母老不终养,以是累陛下。上哀之,赙恤甚厚。时之士大夫无不惜公智有余而寿不给也。
       夫人张氏封南阳郡君;子男三人:(李)稷 太子中舍;秬 大理寺丞;秠 太常寺奉礼部。女四人,长适皇城使刘永吉;次适进士谢少微;次早妖;次未嫁。

       光与公同年进士也……铭曰:材气以为实,文学以为华,孤举秀出以大其家……功可大施而寿禄不遐。呜呼,天实使然,其又奚嗟!
       (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345p)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文与可通判邛州》宋.王安石
       考释:凡丁
       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司马唱成都,嗣音得王扬。
       荦荦汉守孙,千秋起相望。操笔赋上林,脱巾选为郎。
       拥书天禄阁,奇字校偏傍。忽佹崧沓蹬,陇正缥繁霜。
       中和助宣布,循吏缀前芳。岂特为亲荣,区区夸一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仁宗末年(1063),曾作《上本朝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1064)任为翰林学士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
       熙宁二年(1069年)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被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病逝于钟山。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历史评价
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和经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诗题
       送文与可通判邛州: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文同出任邛州通判时,舒州通判王安石与之唱和之作。
       文与可:(1018~1079)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西汉时文翁之后,人称石室先生。今绵阳市盐亭县人,与苏轼是从表兄,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等人赞许。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1078)任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时,世人称为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赴任途中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
       李旭葵 著《邛崃通史》152p〈文与可三仕邛州〉:“皇祐二年至皇祐五年(1050~1053),被放官赴邛州任军事判官(通判);皇祐四年(1052)文同代任蒲江县令,不久又改任大邑县令,在大邑任期内留下许多诗作;皇祐五至六年(1060~1061),文同再次任邛州军事判官;又宋治平二年(1065)夏秋,从汉州(今广汉)来摄邛州事,故曰‘三仕于邛’。”
       通判: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同时负有对州府长官的监察责任。

      
       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司马唱成都,嗣音得王扬。荦荦汉守孙,千秋起相望。操笔赋上林,脱巾选为郎: 王安石说,自从西汉蜀郡太守—文翁 兴办教育以后,蜀地一方才开始出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这样的词赋家。你这个西汉教育家的后代,学而优选为“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的郎官,从此走上仕途。
       文翁:(前187~前110),名党,字仲翁。今安徽庐江县人,汉景帝(前156~前143)末年为蜀郡太守,兴水利、发展农业、兴办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优秀者推举为郡县官吏。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汉平帝刘衍下诏建文翁祠,今为文翁石室中学。并作为西汉循吏(清官)载入史册。
       司马:姓氏,此处特指司马相如(前179~前118),曾师从文翁。
       唱:唱和、倡导。《说文》:“唱,导也。”桂馥义证:“或借倡字。郑司农云:‘乐师主倡也。’”《荀子.乐论》:“唱和有应。”由领唱引申出倡导、歌唱等义。
       嗣音:《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
       王扬:司马相如以后,汉代文学家王褒(资阳人)与扬雄(成都人)并称:王扬。
       荦荦:音诺诺。光明磊落的样子。
       汉守孙:文同为西汉教育家—文翁 之后代。
       操笔赋上林:文同任集贤校理时抄写《上林赋》,表现出文学功底和耐性。司马相如《上林赋》全篇4184字,字难写且生僻。
       脱巾:脱下头巾,改戴官帽,进入仕途。
       郎:古代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拥书天禄阁,奇字校偏傍。忽佹崧沓蹬,陇正缥繁霜。中和助宣布,循吏缀前芳。岂特为亲荣,区区夸一方: 文同每天在天禄阁中校书,忽然接到出任邛州通判的任命,当他按规定的路线—今人称的岷山道,又即红军北上之路途经陇西时,已是深秋霜降时节。王安石最后谦逊地说,我写的诗,只说到你的一个方面而挂一漏万。
       天禄阁:汉代国家图书馆,借指宋代国家藏书楼。
       奇字校偏傍:文同曾在秘书省 从事校勘书籍。
       奇字:不常见的生僻字。
       忽佹崧沓蹬:文同上任途中要翻过重重叠叠高山。
       佹(音鬼):重叠。
       崧:高大的山。
       沓蹬:沓,重叠。蹬,踩踏。
       陇: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
       缥:音飘。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中和:中庸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循吏:正史中记载的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在处民富,被后世追念的州县级地方官。在元杂剧中称为“清官”,《汉书.循吏传》起首即文翁。
       缀前芳:延续前人美好的德行和名声。
       缀:连接。
       岂特:难道只是;何止。
       区区:多义之旧时谦辞—我。
       一方:多义之事物的一个方面,挂一漏万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文与可通判邛州》宋.范镇
       考释:凡丁
       半刺为官美,临邛自古名。何言缇轼宠,要侍版舆行。
       仙籍新年贵,宾僚旧日荣。壶浆故父老,应在半途迎。

       范镇:(1007~1088)字景仁,华阳县(今双流)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举进士第一(状元),翰林学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与范祖禹、范冲(均为华阳县人)修编《新唐书》,成为中国史学界“三范修史”佳话。宋哲宗元祐二年(1088年)卒,谥号忠文,赠:右金紫光禄大夫。

       诗题
       送文与可通判邛州:宋皇祐二年(1050),集贤校理—文同放官邛州通判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的状元—翰林学士范镇 写诗相送勉励。
       翰林学士: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任免将相 和 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
       文与可:(1018~1079)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集贤校理:掌整理图书,供职一至二年后,许带职补外,并可超迁官阶。

      
       半刺为官美,临邛自古名。何言缇轼宠,要侍版舆行: 临邛地方自古就非常重要,而邛州通判相当于半个州的行政长官。这个职位固然荣耀,但要行使好监察之职。
       半刺:通判的职权,相当于半个刺使。
       刺使: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西汉中后期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何言缇轼宠:何必说邛州通判的职位荣耀。
       缇:穿着橘红色衣装的驾车者。
       轼:车前横木。
       宠:尊崇;荣耀。
       要侍版舆行: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要侍:皇帝的重要侍者。
       版:指临邛地方。
       舆:指车。

       仙籍新年贵,宾僚旧日荣。壶浆故父老,应在半途迎: 范镇想象文同到邛州上任时,受到宾客、幕僚和父老乡亲们热情欢迎的场景。
       仙籍:指文同的老家—四川盐亭。  
       宾僚:宾客、幕僚。
       壶浆:茶水、酒浆。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䣢罂古渡》宋.范镇
       考释:凡丁
       䣢罂古渡水西头,东面一亭无限幽。
       火井江潮盘附郭,浮屠天际表吾州。

       范镇:(1007~1088)华阳县(今双流)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状元,翰林学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与范祖禹、范冲修编《新唐书》。

       诗题
       䣢罂古渡:䢺江上一处古蜀国时期即有的渡口。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34p:“(临)邛为古蜀国。”
       按
       唐宋时的邛州城为西汉所筑“公孙述城”,位置在今西河边的“龙兴寺”以北。“䣢罂古渡”约在省汽车64队以北的“戴店子”地方,“戴店子”隔西河的对岸即“秦筑张若城(遗址)”之北的喻坎。经喻坎、金龟山、唐沟、花置寺、保胜场、大唐沟,至水口、油榨、火井、高何、芦山县后,可北至长安、西通西藏、南接印度,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捷道。
       唐.唐求《晓发》诗即描写䣢罂古渡场景
       旅馆候天曙,整车驱远程。几处晓钟断,半桥残月明。
       沙上鸟犹在,渡头人未行。去去古时道,马嘶三两声。
       (参见唐求《晓发》诗考释)

      
       䣢罂古渡水西头,东面一亭无限幽: 翰林学士范镇说,西河西边(现今喻坎)北宋时有一座历史名叫“䣢罂”的古渡口,渡口东边的戴店子(在今文脉堰取水口以南)一带,有一座亭子环境十分的幽静。
       䣢罂(音 籍英 或者 昨音)古渡:䢺江上的一处古渡口。本意为:“古蜀国时期即有的渡口”。
       按
       䣢: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韻】【集韻】秦昔切,音籍。

      【說文】蜀地。又【集韻】疾各切,音昨。義同。
       又
       现代人称的“西河”,旧志皆为䢺,水名,音出。即䢺江。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山川》40p:“䢺水,州治西三里,源自大邑凤凰山来至州西,俗呼西河,南合邛水(今称南河),以发源地名䢺坝,故名。《考异》云:‘䣢字旧志皆䢺,无点水’。”
       然而
       宋代以后的元人,错误地将“䣢”字代替“䢺”字,还有人想当然地在“䣢”字旁边加上三点水,成为所有字典上都查找不到的那个“加了三点水䣢”的别字!
       罂: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罂,缶也。甖卽罂。罂谓之㼰。瓮、罂也。史记.汉淮阴侯传曰。‘信乃益为疑兵。乘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木罂缶者、以木为罂缶状。实兵於其中。不欲人知。故不为盆状。韦昭云。以木为器如罂缻以渡军。无船、且尙密也。韦说是也。罂缶器之大者。从缶。賏声。”
       木罂缻:汉语词语解释为“用木柙夹缚众罂缻而成的浮渡工具。”即在树干下梱绑上众多大腹小口陶器的浮桥。
       而“䣢罂古渡”则是古蜀国时期即有的渡口。也难怪先秦所筑张若城 和 西汉所筑公孙述城,皆选址于“䣢罂古渡”的两岸,是为了扼守这处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

       东面一亭:在“䣢罂古渡”东边的“戴店子”一带,有一座亭子。

       火井江潮盘附郭,浮屠天际表吾州: 从西而来的火井江和从北而来的䢺江下段—西河交汇共称南河,两河交汇处即古临邛城。而西河和南河,像临邛城的外廓,护卫这座古城。在南河的上下游两岸,宋代时有多座宝塔耸立。
       火井江:发源于天台山东麓,与发源于邛崃西山的白木江,东流会于马湖齐口后古称:邛水。清代人称为:南河。在黄坝大桥处和䢺江交汇后仍称南河,绕临邛城郭东流,至新津武阳镇入岷江,长135公里,为长江支流岷江的右岸支流。
       盘附郭:盘,回旋,回绕。
       郭:泛指城市;外部,外周。老百姓常住的地方,内城叫城,外城叫郭。《释名.释宫室》:“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
       参见下图
       《邛崃市区俯瞰图》拍摄:大石 (凡丁手机翻拍自《邛崃市地名录》)
        
1704409901023.jpg
      
浮屠:为音译之讹略,即佛塔。汉文音译全文是“佛陀堵波”。       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表:显示出来。
       吾州:即我大宋王朝的邛州。
       范镇(1007~1088)是古蜀国的华阳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状元,又是翰林学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有这种资质和口气表达“浮屠天际表吾州”的气概!
       明.何景明《吾州》诗:“辽邈吾州地,名从申伯来。通淮一水下,入楚万峰开。旧国无遗庙,寒城有废台。秋郊独临眺,怀古意悲哀。”

     “浮屠天际表吾州”的六座塔
       1、下坝大排山慈恩寺塔
       下坝白木江边的大排山塔始建于唐代,原名:慈恩寺塔。明代复建后更名为:汇川塔。清代为使象征汇聚西南文气,又更名为:文峰塔 或者 文风塔。因为位于大排山顶,民间俗称:大排山塔。
       民国《邛崃县志》131p:“下坝场之大排山塔,培西南文风,故大排山下小河子有文风桥。”
       清.潘元音〔(1775~1777)邛州鹤山书院山长〕《文峰倒影》诗:
       文峰倒影满江霞,翠竹青青隔浦沙。欸乃一声人不见,渔舟归去夕阳斜。
       清.徐守恭〔(1836-1909)下坝洗马村人,清末贡生〕《大排山塔》诗:
       群山莽莽拥云雾,奔走北方不回顾。谁把凌云笔一枝,矗立孤峰出烟树。
       此笔何年初造成?卓然一塔耸峥嵘。指天欲撼星辰落,立地要使神鬼惊。
       一幅云蓝开下坝,长虹远作珊瑚架。惊风惊雨几春秋,银管辉辉本无价。
       百丈洪涛脚底流,冲波巧作文澜浮。谁是人间拿云手,高峰擎出最上头。
       君不见洪肇题名慈恩寺,至今登第成故事。由来地灵人以传,兰亭梓泽千秋记。
       慈恩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而敕令修建,全国多地皆有。
       2、白鹤山西塔
       此塔始建于宋徽宗时期,毁于明末战乱,清道光时期复建时,发现“宣和二年(1120)庚子字号”的纪年砖。
       3、冠顶山塔
       在十方堂邛窑遗址公园以南的胡山碥,因山头形如头冠,故名:冠顶山。山上原先有一座古寺,名叫:冠山寺。与晋建的鹤林寺、竹叶寺(在土地坡)齐名。又与竹叶寺同时期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而未经修复。寺内原先有一座砖塔,数年前释者踏访时,尚可辨识塔基残址,并且满地残砖,是否有地宫不得而知。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209p载明.张石塘《九日登冠子山》诗,末联诗为:“把笔为纪登临时,壬寅之年九月九。”
       4、文笔山南塔
       文笔山塔古称:南塔。原为石塔,明代改称:文笔塔。系儒学风水之塔,清嘉庆时石塔歪斜,道光乙巳年(1845)时,复建为砖塔。
       清.康熙《邛州志》38p:“段瑜《书南门楼壁》:‘文笔参天,写出飞云飞雾。’”
       同《志》60p:“聚奎楼,州东南角城上,系儒学风水。明嘉靖间知州张纪建。万历间知县鞠以正重建,后知州牛大伟重修。上祀奎星,今毁。”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922p:“临邛城旧有小南门宣通文风,科甲甚盛。明季,献贼据成都,全蜀震动,此门遂关……由顺治至乾隆初,垂一百年,文武中式者仅数人,岁癸亥,州绅王明经源,屡请州牧—常山王公荣命,欲复旧制以通文风……
次年孙公世璋、王公一心,两人中试,孙连捷乙丑进士,遂得不塞。自乾隆甲子至嘉庆丙子七十余年,文武中试者五十余人。文峰振起,皆王明经力也。”
       州绅王明经源:邛州绅士王源 是 明经进士。
       明经进士:科举时代称殿试以文考取的人为明经,以才考取的人为进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网络图片
       1704410627766.jpg       
       5、云居塔
       古代时此处山头“白云闲闲”,山下即“大南河第一堰—拦江堰”。古人先建云居塔,成为一处风景区后,元代始建云居寺,遂称:云居寺塔。今仅存半截砖塔。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289p:“云居寺旧名广福寺,始于元时。明.洪武乙丑(1385)僧永常重修,因白云闲闲岛屿之间,遂改今名。”
       6、回澜塔
      【提要】始建年代不晚于宋代,初名:回澜塔。为古“拦江堰”的配套设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复建更名为:镇江塔。由郡进士杨伸撰写《镇江塔》碑记;清代历三朝于光绪年间再次复建完成后复名:回澜塔。今为《回澜倒影》的著名景观。
       宋.晁公遡《嵩山集》卷三十八〈程邛州(敦书)墓志铭〉曰:“邛州拦江堰,久废。公治之,民溉田增多。岁饷汉中诸军百万缗,实八十万。前为守者,尝先一岁取民输以充赋,民力竭不能输,公(程敦书)上其状且失劾,未报,则戚以悲,既闻有议复除,则喜过于其民之得复除也。其后卒除十万缗,而公以乾道三年(1168)正十六日卒,年六十七,民恨公不及见,叹息以泣。
       程敦书:字通守(1100~1167),眉山人,宋孝宗乾道间(1165-1167)守邛州。文中称‘邛州拦江堰,久废。’从‘久废’二字,则可知拦江堰并非宋代所建,年代久远,建于汉唐。”
       附录
       清.张怀泗《回澜塔砖》诗
       序:“旧传州东有塔,不知何处,方议修塔,适见贾秋漪书屋后,及开元寺后墙,娘娘庙后圃废砖,皆有‘回澜塔’三字,朗朗可识,贾次裴有诗和韵。”
       百里方州展席平,曾闻宝塔峙孤城。云嵌老佛诸天净,江卧长虹彻底清。
       一自沧桑经劫后,谁将金薤辨分明?残砖尊重回澜意,重修应须复此名。
       按
       唐建开元寺邛州有两处,有一处在今高埂镇境内;另一处在盘陀寺。娘娘庙在文君井旁边,即原城关镇福利医院,今为临邛镇政府宿舍。
       金薤:(薤音泄)唐.韩醇注:“金薤,书(体)也。古有薤叶书。
       张怀泗,汉州(今四川广汉)人。《续修汉州志》载:“张怀泗字环甫,号临川,晚号枣核老人。乾隆乙亥(四十四年)举人,官宛平知县,年八十三,著有《榴榆山馆诗钞》。”
     〔此节内容引用邛崃文物局蔡友仁2015第六期《邛崃经纬》46p〈回澜塔与栏杆堰名称的由来〉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题醒心亭》宋.常安民
       考释:凡丁
       我爱昌黎湖上聚,醉来直上醒心亭。
       宿醒不待山风解,卧读残碑已自醒。

       常安民:(1049-1118)字希古。北宋临邛人,年十四入太学,春试第一,主司见其年少,欲下之,判监告王安石,安石命学者视以为准。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知长洲县。元祐初(1086)擢大理寺卿、鸿胪丞。历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等,绍圣初(1094)拜监察御史。
       绍圣二年(1095),因谏阻御史董敦逸弹劾苏轼、苏辙兄弟,奏议:“二苏负天下文章重负,恐不当尔。”反被董敦逸弹劾,贬为 监滁州酒税,历温州通判、提点永兴军刑狱。
       哲宗元符元年(1098)因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巧足以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之是否……”蔡京用事,将安民列入反对变法的元佑党籍被革职,流落二十年后于政和末年(1118)卒,年七十。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赠:右谏议大夫。
       【以上根据清.嘉庆《直隶邛州志.人物》627p记载整理】

       诗题
       题醒心亭:此诗作于常安民罢官后四处流落期间。
       醒心亭:在安徽滁州。
        
1704495725869.jpg
      
       诗
       我爱昌黎湖上聚,醉来直上醒心亭。宿醒不待山风解,卧读残碑已自醒: 被蔡京革职后的常安民,有时在河北昌黎湖上与文友聚会,有时又到安徽的醒心亭上醉卧,冷眼观看时局,思考历史。
       昌黎湖:在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今称七里海。属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潟湖,最大水域面积可达20平方千米,是大量候鸟迁徙线路上的重要停留地,并作为观赏鸟类的重要地点而享誉国内外。
       据《中国沿海最大的潟湖:秦皇岛昌黎七里海(最大水域面积20平方千米)》一文说:“七里海的确切形成时间不详,可能源于12世纪,金朝和元朝时期。这期间滦河改道至今七里海一带入海,带来的大量泥沙在近海区域被海风和海潮冲积,形成了宽阔、高大的沙丘,使七里海与大海分离。”
       而据常安民《题醒心亭》诗,昌黎湖(七里海)在北宋时期就形成了。
       按
       昌黎县有秦始皇“遣韓终候公生□等携童男童女入海,求灵丹妙药”的碣石处和残碑。该碣石自汉末起逐渐沉没海中;明代修复的残碑毁于文革,近年重塑。
       《秦始皇求仙碣石处的碑记》凡丁手机拍摄
        
1704495932842.jpg
      《尚书.禹贡》:“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遗篇:残碑。
       卧读:伏在亭阁上读。
       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说文解字注:“卧,伏也。卧与寑异,寑於牀,卧於几。孟子隐几而卧是也。”
       残碑:秦始皇求仙碣石处的碑记。
       录
       宋.陈宾《醒心亭》诗
       亭以醒心名,心与亭何与。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岘山峙丰碑,见者皆堕泪。
       推类尽其余,庶表名亭义。我昨发莆阳,春光正明媚。肩舆撼顿间,思虑杂劳勚。
       行行复行行,至此若沾醉。振衣蹑斯亭,四顾足清致。芳树布繁阴,晴山荐空翠。
       时有幽禽来,且无俗驾至。物我方两忘,情景亦相会。天君始泰然,万境绝纤翳。
       后乐与先忧,虚灵良不昧。揭扁端在兹,夫岂无所试。尚期知我者,他时来作记。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寄临邛致政常郎中》宋.范纯仁
       考释:凡丁
       东海抛官勇退时,邦人留止任牵衣。三朝报国丹心尽,万里还乡一棹归。
       身向清闲添寿考,德因潜隐更光辉。常思把酒亲高议,何日单车遂扣扉。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父殁后始出仕知襄城县令,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元祐元年(1086)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列为元佑党人被罢相。卒后追谥:忠宣。
著有《范忠宣公集》。

       诗题
       寄临邛致政常郎中:年长常安民二十二岁,同样被罢宰相
范纯仁,元符元年(1098)七十一岁时给受蔡京迫害而解除政务辞官归家的常安民写诗。
       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即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
       常郎中:常安民曾任大理寺卿、太常博士、拜监察御史,为帝王侍从官,属于郎中级别,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
       蔡京:(1047~1126),字元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末年权相、书法家。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任为舒州推官,元丰年间(1078~1085)升为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宋徽宗时期,交结童贯,以书画达于禁中,讨宋徽宗欢心,数次任相、罢相。蔡京主政期间,借继承宋神宗新法之名,政治上持续大规模打击以元祐党人为主的不同政见者,最终致使朝廷几无可用之人。金兵攻宋,率家南逃,被宋钦宗放逐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东海抛官勇退时,邦人留止任牵衣。三朝报国丹心尽,万里还乡一棹归: 常安民忠心耿耿历仕北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因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巧足以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之是否……”被蔡京列入反对变法的元佑党籍,哲宗朝开除公职于浙江提点永兴军任上,临别时老百姓依依不舍。
       东海抛官:常安民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贬职,监滁州(在安徽)酒税、温州(在浙江)通判、提点永兴(在浙江)军,此三处皆靠东海。哲宗末年,蔡京将其列入不同政见的“元佑党籍”而被革职。
       元佑党籍: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用章敦为相,严酷打击元佑党人,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遭流贬。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赵佶继位,崇宁元年(1102)用蔡京为相,重拾王安石熙宁新政。令中书省进呈元佑中反对新法及在元符中有过激言行的大臣姓名。蔡京以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范纯仁、韩维、苏辙、范纯礼、陆佃等二十二人,待制以上官苏轼、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程颐等四十八人,余官 秦观等三十八人,内臣 张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献可等四人,共计一百二十人,分别定其罪状称奸党。由宋徽宗书写姓名,刻石于端礼门外,称:《元佑党人碑》碑上人物永不叙用,子孙不许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
     “元祐党人”后来增为三百零九人,由蔡京手书姓名发往各州县,仿京师立碑“扬恶”。
       《广西桂林七星岩摩崖宋刻〈元祐党籍碑〉》
        
1704497618742.jpg
       邦人:国人;百姓。
       留止:挽留。
       三朝报国:常安民历仕北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
       —棹归:乘船归家。棹,撑船用的篙杆。

       身向清闲添寿考,德因潜隐更光辉。常思把酒亲高议,何日单车遂扣扉: 范纯仁宽慰常安民无官一身轻,你的品德大家都知道,我打算适当时候,亲自前往临邛上门拜访,与你把酒畅谈。
       扣扉:敲门。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江阳杨君画像赞》宋.黄庭坚
       考释:凡丁
       显允临邛,吏师文宗。能者述之,德宇恢恢。疏而不失,有物实之。
       於义当然,确乎不夺。强者屈之,爱民如子。曰予用威,谁其恤之。
       图像如生,虽不能言,谁敢忽之。其事在人,岁月其逝,勿坠失之。
       後有南董,询事考言,尚其笔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皤。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参加《神宗实录》的修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其词追攀苏轼,具有豪放风格,书法成就亦高。著有《山谷集》、《山谷词》等。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章敦为相,严酷打击元佑党人,1095年,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遭流贬,黄庭坚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赵佶继位后被赦罪还京。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用蔡京为相,重拾王安石熙宁新政。蔡京以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范纯仁、韩维、苏辙、范纯礼、陆佃等二十二人,待制以上官苏轼、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程颐等四十八人,余官 秦观等三十八人,内臣 张士良等八人,武臣 王献可等四人,共计一百二十人,分别定其罪状称奸党。由宋徽宗书写姓名,刻石于端礼门外,子孙不许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
       1103年十一月,以“幸灾谤国”罪除名,羁管广西宜州(今宜山县)。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死于宜州贬所。
       1131年,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
       1265年,宋度宗追赠谥号:文节。

       诗题
       故江阳杨君画像赞:黄庭坚贬谪广西宜州路过临邛时,在邛州文庙名宦祠为唐代所绘西汉临邛县令杨君画像题诗,借以抒发感想。
       故江阳:今四川泸州市。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建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置江阳郡。粱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建置泸州,故曰“故江阳”。
       杨君:今泸州市江阳区人。杨君是西汉教育家—文翁的学生,遵循“奉职循礼,亦足为治,何必威严”的居官律令,因为卓有建树,唐人将其画像入祀临邛学宫名宦祠中。

      
       显允临邛,吏师文宗。能者述之,德宇恢恢。疏而不失,有物实之: 杨君是西汉教育家—文翁的学生,文翁 推荐其为临邛县令后,政声很好,有事迹和遗物证实。同时借以隐喻感慨自己“今君之德宇,何不宽裕也?!”
       显允临邛:在临邛地方政声很好。
       显允:英明信诚而显扬。
       吏师文宗:杨君是西汉教育家文党的学生。
       吏师:《教育学》中名词。秦代实行以政府官吏承担教师职责的制度,但只允许士民以吏为师,学习的内容仅限于法令。
       文宗:汉景帝末年,今安徽庐江县人—文党(前187~前110),字仲翁。任蜀郡太守期间,兴教育、举贤能、建立文学精舍讲堂,成绩优良者荐为各郡县吏,被公认为:公学始祖,一代文宗,后称文翁。
       能者述之:指杨君画像的作者《题跋》。
       德宇:德泽恩惠的庇荫。《国语.晋语四》:“今君之德宇,何不宽裕也?”
       恢恢:形容广大。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疏而不失:比喻公平正义。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为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有物实之:不是虚构,有事迹或者遗物证实。

       於义当然,确乎不夺。强者屈之,爱民如子。曰予用威,谁其恤之。图像如生,虽不能言,谁敢忽之。其事在人,岁月其逝,勿坠失之。後有南董,询事考言,尚其笔之: 黄庭坚说,杨君大义凛然,不畏强暴,爱民如子,有图画作者将其画像和事迹传之后世而发扬光大。也希望后来的史官考证北宋史料,进行归纳整理,还原“元佑奸党”的历史真像!
       曰予用威:杨君说“别人叫我应该对百姓威严。”
       予:代词,我。
       谁其恤之:杨君回答“那么谁来体恤百姓呢?”
      《武侯高卧图》题跋:“癸巳,颁《宽恤之令》,省灾伤,宽马政,免逋欠薪刍,招流民赐复一年,罢采买,减官田旧科十之三,恤工匠,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岁月其逝,勿坠失之:岁月虽然流逝,但榜样的作用不能忽略。
       後有南董:黄庭坚希望后来有优秀的史学家—“南董”研究北宋这段历史。
       南董:春秋时期齐国史官南史 和 晋国史官董狐合称“南董”。皆以直笔不讳著称,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宋书.自序》:“臣远愧南董,近谢(谢绝)迁(司马迁)固(班固),以闾阎(民间)小才,述一代盛典。”
       询事考言,尚其笔之:希望后来的史官考证史料进行归纳整理。
       尚其:《易传.系辞传上.第十章》:“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尚:多义之 注重。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西湖》宋.石安期
       考释:凡丁
       先生宴坐西湖曲,水上青山削寒玉。
       日光浮动山影来,酿作一壶春酒绿。

       石待问:(?~1051)字则善,号安期。北宋眉山人,出生于书台世家。其父石昌龄五代后蜀时“即其居构层台贮书,以经术教子弟,里人化之,弦颂日而号:书台世家。
       石安期少以诗赋名,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景德三年(1006)以广德军判官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第四等,授殿中丞,通判明州(今宁波)。大中祥符三年(1010)以太常博士上《时务策》得罪责,降滁州团练副使。仁宗即位改判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阶州(今甘肃武都),未几辞官,卜居芜湖,有《谏史》百卷,皇祐三年卒。
       《邛州西湖》诗收在《石待问诗词全集》。事见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三一。

       诗题
       邛州西湖:又名芙蓉洲。在白鹤山幽居寺以东,开凿年代不晚于唐代,系导引大柏树竹溪之水灌注,今无。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芙蓉洲,即魏了翁《读易亭》畔之所荷池,因环植芙蓉,故名。”


      
       先生宴坐西湖曲,水上青山削寒玉。日光浮动山影来,酿作一壶春酒绿: 北宋时的石安期,与唐代神仙张远宵籍贯相同,石安期追寻其脚迹,特意到邛州进行叩问,了解到邛州西湖为张远宵垂钓之地,从而使邛州西湖多了一层人文文化内涵。并且不奇怪为什么南宋蒲江人魏了翁,要到邛州西湖畔环植芙蓉,建《读易亭》、读书台和鹤山书院。
       先生: 多义词之一,指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此处指张远宵先生。
       张远宵:为民间所供奉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42p:“西湖池,白鹤山左,即张远宵垂钓之地。”
       清.嘉庆《邛州志》812p“张远宵,唐代眉山人,寓居邛之崇贞观。”
       南宋.宇文绍奕《邛州志》:“崇真观,世传轩辕修炼于此。”

       按
       北街小学前身即始建于唐的:崇真观。明代复建时叫:玉皇观。
      《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即少昊),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边);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旁),昌意娶蜀山氏,生子颛顼。”
      《蜀记》:“青城县因山得名,山上有黄帝授道坛。”
      《明一统志》载:“挾仙樓:在州北,崇真觀後。昔有仙人張逺霄常往來於此,毎挾彈,視人家有災者為擊散之,此其故居也。”
       又载:“玉皇樓在州北。甃石為臺,髙數丈。登樓於上,憑髙望逺,可極山川之勝。”
       按
       玉皇楼又名:挟仙楼。清代时为:藏经楼。楼后两株古柏直干虬枝,台前二棵古香樟树五、六人方能合抱。1960砍伐修建“南街大礼堂”,后改为:邛崃电影院。
      《青城山志》:“张远霄,五代时眉山人。修炼于青城山中,后得道成仙,时人称为张仙,或张四郎。”
      《眉山县志.张仙注》:“张仙,指唐眉山人张远霄,曾师事陆修静,后居邛崃崇真观,观中有石刻像,相传有求嗣者,祷之则应,此为苏洵在庆历八年(1048)所写。”。
      《续文献通考》和《四川通志》载:“张远霄,唐代道士。眉山人。一日,见一老人(即陆修静)持一竹弓、三铁弹,卖与他要价三百千,说:‘吾弹能辟疫病,当宝而用之。’再见老人,遂授度世法。熟视老人,见其目各有两瞳子。”
       宴坐:多义词之一,闲坐、静坐。唐.白居易《病中宴坐》诗:“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
       曲: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水上青山:西湖水面倒映的白鹤山。
       寒玉:比喻西湖之水清冷雅洁如绿玉。
       一壶春:为宋代酒名。壶,谐音湖。指湖水如“一壶春”酒的绿色。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新醅酒:淡绿色的米酒。指没有过滤的米酒上浮的绿色泡沫。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宋.范成大
       考释:凡丁
       序:西湖在西关外。
       闲随渠水来,偶到湖光里。仍呼水月舟,径度云锦地。
       谁云不解饮,我已荷香醉。湖阴玉婵娟,敻立红妆外。
       何须东阁梅,悠然自诗思。惊风入午暑,水竹有秋意。
       采菱不盈掬,兴与蒪鲈会。遥知新津宿,魂梦亦清丽。

       范成大:(1126-1193)南宋江苏省吴县的新津人,为北宋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字:至能。晚号:石湖居士。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礼部员外郎 兼 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被虜诸帝陵寝之地,并力争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
       泛使: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人称“布衣宰相”。所以,清.康熙《邛州志》177p将此诗作者称为:范大臣。意为南宋的大臣;而在清.嘉庆《邛州志》1181p将此诗作者称为:范成大。
       范成大后来历官中书舍人、静江知府、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相继知明州、建康府,晚年加资政殿大学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及《骖鸾录》、《吴船录》、《桂海虞衡志》、《吴郡志》等。

       诗题
       西湖:此诗分别载于清.康志《直隶邛州志》177p 和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181p。为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时所作。
       然而
       网络上将该诗题附会为:“蜀州西湖”,说描绘的是“蜀州西湖景色”。
       按
       蜀州即今崇州,蜀州的《西湖夜月》为“蜀州八景”之一。该诗曰:“惟爱西湖夜月圆,万年灯火影相连。光明照耀无人管,胜似桃源别有天。”
       又说
     “西湖夜月”原本是城东南角的“东湖夜月”。
       还说
     “大约从清初开始,由于东湖水干涸,湖面逐渐缩小,在乾隆州志绘制的‘州城八景图’中,此处已是一片农田。所以,清代乾隆《崇庆州志》记述和绘图标示的‘八景’,便以地处州城西北隅的‘西湖夜月’取代了地处州城东南角的‘东湖夜月’。”
       并且特别强调
“明末清初时尚称‘东湖夜月’。清康熙《崇庆州志》记载:‘东湖夜月,治左。’其方位大致在今正东街幼儿园以东一带。乾隆州志记述:‘东湖,《通志》在州东南,旁有亭馆,为州景胜外,今废。’”
       以上描述,与北宋.石安期《邛州西湖》诗:“先生宴坐西湖曲,水上青山削寒玉。日光浮动山影来,酿作一壶春酒绿。”大相径庭!
       所以
       笔者按照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古迹》42p记载:“西湖池,白鹤山左,即张远宵垂钓之地”进行考释!
       清.嘉庆《邛州志》812p:“张远宵,唐代眉山人,寓居邛之崇贞观。”
       西湖池又名:芙蓉州。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41p:“芙蓉州,即魏了翁读易亭畔之荷池,因环植芙蓉,故名。”
       清.康熙六十年进士马维翰《临邛杂诗八首.之一》:“邛崃作镇万峰趋,邛竹高低覆芋区。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
       (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224p)

      
       西湖在西关外:西湖在唐宋时的邛州城“公孙城”以西的白鹤山麓。
       唐宋时期的“公孙城”为西南边陲的邛崃关。扼守北往长安、西通西藏、南接印度(南方丝绸之路)的古蜀时期即存在的“䣢罂古渡”之咽喉!
       (参见宋.范镇《䣢罂古渡》考释)
       邛崃关:清.康熙《直隶邛州志.理乱志》161p:“唐天宝中,异牟寻悉众二十万入寇,与吐蕃并力,侵黎(汉源)、雅,叩邛崃关。”

      
       闲随渠水来,偶到湖光里。仍呼水月舟,径度云锦地: 范成大闲情逸致地顺着竹溪,偶然来到一处湖边,此时已是傍晚,湖水映照出晚霞和初升的月亮,漂亮极了,原来这里就是邛州的西湖。
       闲随:闲暇时刻跟随着。
       渠水:邛州西湖水导引发源于小柏树之竹溪水灌注,之后流入南河。
       湖光:湖水泛出的波光。
       水月舟:湖水中倒映的弯月如舟。
       径度:径直度过。
       度:通渡,由此及彼。
       云锦地:绚烂如云霞。比喻邛州西湖上空傍晚天空的云霞似云锦。
       云锦:传统的丝织品,因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

       谁云不解饮,我已荷香醉。湖阴玉婵娟,敻立红妆外: 谁说我不会喝酒呀?我已经被荷叶的芳香醉倒了,况且,湖的南岸还站着一群美女。
       不解饮:不会喝酒。
       湖阴:湖的南边。古人称谓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
       玉蝉娟:“玉翼蝉娟”为汉语成语。指身着绿色衣裳,如碧玉一般的美人。
       敻立红妆外:妇女远远地站立,与男性分开。古代男女着妆颜色有别,所谓“红男绿女”指此。
       敻(音雄):廣闊遙遠。
       红妆:指美女。

       何须东阁梅,悠然自诗思。惊风入午暑,水竹有秋意: 范成大说,这儿如今已是初秋时节,风景很美,用不住“东阁梅”来凑数。而在此引用“东阁梅”典故,不过是做诗的思路和情致,将思绪、情感寄托于诗中罢了。
       东阁梅:泛指梅花,并非特指蜀州的所谓“东阁官梅”。
       典源出处
       南朝梁.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句:“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东阁官梅:官署中的红梅。中唐时,祟州的东阁在官署内东边,故名。晚唐时“东阁”成为公众场所叫:高阁红梅。宋代成为崇州八景之一。
       后以此典咏梅如:
       宋.苏轼:“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宋.张元干:“遮莫胡僧问劫灰,且陪东阁赋官梅。”
       元.萨都拉:“地僻民安业,官清县少衙。江南贤令尹,东阁赋梅花。”
       诗思:做诗的思路、情致。也可理解为将思绪、情感寄托于诗中。

       采菱不盈掬,兴与蒪鲈会。遥知新津宿,魂梦亦清丽: 范成大看到邛州西湖生长的菱角后,联想起故乡的大蘘荷藕和四个腮的鲈鱼,从而想到自己的老家—江苏苏州吴县的新津住处和家人来。
       菱: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池沼中,水面的叶子略呈三角形,黄或白色花。嫩茎可做菜蔬,果实的硬壳有角,果肉可以吃。此诗说明,菱在宋代时,邛崃有栽培。
       《菱和菱角》网络图片
        
1704753289680.jpg
       盈掬:一满把。
       兴与蒪鲈会:思乡的典故。
      《晉書.張翰傳》张翰“見秋風起,乃思吴中松江蒪羹鱸鱠,命駕歸。”目的是为了吃到家乡的蒪和鲈鱼两种美味,后用以形容游子思乡的情结。
       蒪:音粕。蒪苴,大蘘荷名。《楚辭.大招》:“膾苴蒪只。《註》雜用膾炙,切蘘荷以爲香。”
       鲈:魚名。《正字通》:“巨口細鱗似鱖,長数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魚。以七八月出吳江,松江尤盛。天下之鱸皆两腮,惟松江四腮。”
      《神仙傳》:“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处。”
       新津宿:范成大出生地—在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分置长洲县时,“以枫津河为界的新津”。并非网络上对范成大《西湖》诗曲解的四川省新津县!
       宿:居住、住宿的地方。
       参见:枫桥街道(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辖街道))_石塘网

       释者已向“古诗词网”提出完善意见如下:
       此诗分别载于清.康志《直隶邛州志》177p 和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181p。为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时所作,描写的是邛州西湖景色,标题为:邛州西湖 或 西湖。为唐代眉山道人张远宵寓居邛崃祟真观时垂钓的地方,南宋魏了翁在湖畔建:读易亭。历代诗人如石安期、范成大、马维翰有吟咏。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邛崃作镇万峰趋,邛竹高低覆芋区。
       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

       马维翰:(1693~1740)字默临,又字墨麟,号侣仙,浙江海盐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雍正六年(1728)命赴四川清丈田亩,同行者四人,时年35岁的马维翰分赴建昌(今西昌)道属(含临邛),逾年事竣。期间计留诗22首,成为现代邛崃人认识和研究清初邛州地方历史的重要佐证。

       诗题
       西湖:为马维翰“临邛杂诗八首”之第一首,收载于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224p,概括记述邛州西湖周边的地理环境。此首诗说明,历史上著名的“邛州西湖”至迟在清.雍正六年(1728)还存在!

      
       邛崃作镇万峰趋,邛竹高低覆芋区:临邛县依恃邛崃群山的险阻,成为一处军事重镇,历史上对护卫成都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邛崃地方竹资源极丰富,覆盖整个岷山。
       镇:多义之用武力据守的军事要地。比如邛崃与芦山交界处,便有一座三国时期即闻名的:镇西山。史载诸葛亮曾駐师其上,而芦山县城三国时期叫姜维城 或 镇维城。皆是扼守“西戎南蛮”入侵的关隘。另外还有:火井坝、石盘戌、望军顶、夹门关、黑竹关(今蒲江)、百丈关(今名山)、金鸡关(今雅安)等关隘。(参见清.嘉庆《邛州志.关隘》91~95p)
       万峰趋:指无数山峰相拥的邛崃山脉。
       邛竹:泛指邛崃山区普遍生长的竹类,包括高低不同的各种竹类品种,如高大的楠竹和慈竹、斑竹、金竹、苦竹,低矮的白夹竹、观音竹、水竹、紫竹、箭竹、风尾竹和筇竹等,(参见清.康熙《邛州志.物产.竹类》103p)既可供建筑用材和造纸原料或制作手杖、竹笋餐用,还为大熊猫的食物、栖息、繁衍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比如
       1969年秋,高何公社九大队三队村民在玉林山上,发现有大熊猫在地头吃红苕,被“打山子”(猎户)张清伦 用沙枪猎杀后,将熊猫肉分送给各村户品尝。
       1984年秋末,与下坝乡相邻的马湖乡七村,发现一只百多斤重的大熊猫,大家前往追捕、围堵于冬水田内,最后关入木笼,不幸于当夜死亡。
       鉴于当时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皆未给予处分。一九九二年五月,邛崃山区被省、市政府列为大熊猫重点保护区。
      (注:此节内容采信自芦山县呂国宾老师)
       芋区:生长芋头的地方,借指岷江流域的临邛。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流寓》147p:“卓王孙,其先,赵人也,秦破赵,卓氏乃避乱西川,闻岷山之下凶年以蹲鸱为粮,不复疫疠,遂家临邛。”
       先:先辈、上代。
       蹲鸱(音敦蚩):即芋头。因状如蹲伏的鹞子,故名。
       鸱:鹞子,一种猛禽。
       大意:卓王孙父祖辈为河北赵国富人,秦始皇灭掉赴国后将富人迁至蜀地,卓氏夫妇了解到临邛地方出产铜、铁、煤矿,巴不得到临邛安家重操冶铸之业,但却掩饰道,听说岷山脚下的临邛盛产芋头,不会饿死,于是推着车子来到临邛落户,经过几代人从事冶铸业,到卓王孙时成为全国首富。

       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 历史上的临邛,计有寺庙上千座,分布在南方丝绸之路沿线,有些寺庙形成群落而“上寺云生连下寺”;但“南湖萍涨入西湖”只是诗词对仗用语。
       上寺云生连下寺:古临邛位处南方和北方丝绸之路的中间点,对佛教东西和南北方向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历史上寺庙众多,几乎每隔数里就有一座,往往在一些地方形成数十乃至上百座寺庙的群落,如:雾中山、天池山、天台山等。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省地名普查小组调查寺庙数量(包括已毁的)
       广汉56个;彭县85个;什邡50个;大邑76个(其中有女娲庙);双流91个,共计358个。其时间大致从黄帝-西周-汉-晋-唐-宋-元-明-清等。
      【见成都理工大学张如柏、张玉玉《四川广汉古蜀国惊现佛像实物及佛像载体的重大意义—对佛教起源的新思考》】
       而据我市唐文栋不完全统计,现今邛崃境内,历史上曾有大小寺庙八百余座,如果加上大邑县和蒲江县寺庙的话,总数当上千座。
       所以,马维翰形容清初邛崃县的寺庙多到“上寺云生连下寺”一点没有夸张!
       南湖萍涨入西湖:为满足诗词格律对仗用语。
       南湖: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凿。因在当时的邛州城“公孙述城”之南,故名。当明代新筑临邛城后,湖的位置在城东约一里的蜚虹村内,便更名为“东湖”,上世纪六十年代尚残存,今无。(参见清.康熙《邛州志.古迹.东湖池》)
       马维翰另一首《无题.二》诗句:“天柱南湖影,云吟北寺钟。”是说大邑县鹤鸣山前的天柱峰,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能倒映在南湖湖面上,南湖今无,无法印证。
       清.嘉庆《邛州志》105p:“天柱峰,在大邑鹤呜山前。状如天柱,东西双涧,出其两腋,中有大穴,流水双通,八景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山揽胜》宋.郭印
       考释:凡丁
       序
       邛州西岩轩阁陋甚,抡仲知府舍人侍殿撰公来游,惜其颓敝,乃更新之。既成,以书招印同游,因成一章。
       鹤山争揽胜,此地独超然。秀巘修屏立,枯崖半屋悬。
       团云绕翠竹,鸣玉落清泉。自得高人赏,佳名日益传。

       郭印:卒年八十岁以外。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成都人,宋徽宗政和(1111~1118)进士。累任仁寿、铜梁县令,永康军通判等职。高宗绍兴十八(1148)年,因举荐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家居十八年,与秦桧虽曾同窗,然绝不与通。
       性嗜水竹,工诗。与曾慥、计有功、蒲瀛(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等交游甚密,有《云溪集》及《四库总目》传世,《四库全书》收录其诗693首。

       序
       邛州西岩轩阁陋甚,抡仲知府舍人侍殿,撰公来游,惜其颓敝,乃更新之。既成,以书招印同游,因成一章: 邛州知府余抡仲,将西岩寺的“翠屏阁”修整后,发公文邀请郭印等一帮文士游赏,郭印因写此诗。
       西岩:西汉胡安《点易洞》处的山岩,古代有西岩寺,寺中有胡安始建的翠屏阁。位置在今:琴台森林酒店后门内。
       清.康熙《邛州志》63p:“西岩寺,州城西七里,与幽居、鹤林比美。今废。”
       清.康熙《邛州志》40p:“点易洞,州治西七里白鹤山,汉.胡安先生授徒讲学,点《易》于此。”
       抡仲知府:邛州知府姓余,字:抡仲。曾在朝廷内侍省拱侍殿中,外放邛州知府。
       舍人:官名。四品以上官职。周礼:“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秦、汉有太子舍人; 魏、晋有中书通事舍人;隋、唐又置起居舍人;宋有阁门宣赞舍人。
       侍殿:“于御前侍坐,有官奏事,必起立。奏毕,复坐。”
       撰公来游:余知府以公家名义,邀约大家来游。

       诗
       鹤山争揽胜,此地独超然。秀巘修屏立,枯崖半屋悬: 白鹤山西岩在南河岸边,山势峭立,建有翠屏阁,陡立的石峰上建有露亭,露亭下的南河上舟船来往,堪称“一州胜览”之处。
       鹤山:即白鹤山。广义的白鹤山,指白鹤乡境内的山,与原水口乡交界。 狭义的白鹤山,指有汉建幽居寺、晋建鹤林寺、西岩寺以及西汉胡安《点易洞》,并且始建《翠屏阁》的山。
      晋.史学家陈寿《益都耆旧传》载:“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司马)相如从之受(易)经。”
      宋.魏了翁《邛州鹤山营造记》:“白鹤山自随唐及今,庵院凡十四所,远有胡安先生授《易》之洞……西岩翠屏,万竹之景,皆山中胜处。”
     《点易洞》原有洞窟面积约80平方米,1952年兴修邛高路(今称:邛芦路)时被毁部分,之后路基又经多次拓宽,现残存约40平方米。
       西岩与鹤林寺山门以西的木鱼岗相交呈“Y”字型,当地人称为:老槽口。从前有坡路通往鹤林寺后门。如今,两山之间是琴台森林酒店的仓库,西岩山和木鱼岗,均是该酒店用地范围。
       木鱼岗:因山形如木鱼,故名。公社化时,因山上居住几户陈姓人家,民间称为:陈家山。
       木鱼:一种法器,多用于佛教、道教的功课与法会。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形制有二:一为挺直鱼形,用来粥饭或集众、警众,悬挂在寺院走廊上。二为圆状鱼形,诵经时所用,放在案上。
       白鹤场上的叶占文说: 他曾在森林酒店仓库石墙处建房屋居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挖取耐火石粉出售,先后在西岩山和木鱼岗山脚挖出被泥土掩埋的洞窟6个,出土有碗和陶器,当时邛崃县文管所曾来人现场鉴定,说是古人生活的场所。
       其中最大的一个石⺁在木鱼岗山脚,约宽3.5米,高3米,深4.5米。与《点易洞》相隔不到40米。应是司马相如从胡安先生受《易》处,如今是该酒店小车库!

      《点易洞》两边山崖上,另有人工开凿的洞窟至少四个。
       石⺁:山岩上开凿的,抽屉状的空腔。
       ⺁(音凡):“抴也,明也,象抴引之形,虒字从此。”
       争揽胜:可以尽情地将胜景收揽于眼底。
       清.康熙《邛州志》61p:“翠屏阁,州西七里,白鹤山西岩寺左,汉胡安先生创立,阁前山势峭壁,殊为胜览,宋陆务观(陆游)有‘把酒孤亭半日留,西岩独擅鹤山秋’之句。其阁久废,故址犹存。”
       秀巘(音眼):大山上的小山。
       修屏:汉.胡安始建“翠屏阁”的前面,峭壁又高又长如屏风。
       修:又高又长。
       枯崖:没有树木的陡立石峰,上面修有《露亭》,为胡安收集露水研磨朱砂批注周《易》所用,有明吏部文选司主事—杨伸 所题《滴露研硃》摩岩石刻。还有一种叫鹘的猛禽筑的巢,当地人叫“老鹘石”。
       1950年,张平轼老师(已故)读高中,署假时曾亲见之。
       1952年,劳改队始修邛高公路时,“鹘起危巢”的“枯崖”,被炸为平地。西汉胡安的《点易洞》亦被挖去一半。
       鹘(方言音贯):即隼。鹰一类的猛禽。
       杨伸:夹关杨湾人。《西蜀杨世安族谱.方志简录》503p:“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科进士;明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余煌榜:官吏部文选司主事。”
       半屋:石峰上悬的半边木屋,称为:露亭。
       清.康熙《直邛州志》卷十三:“明.万历五年(1577),州守鞠文谷在点易洞旁新建点易书院、修露亭、建梅竹轩、恢复翠屏阁。洞侧有明.史部文选司主事杨伸书《滴露研朱》四字摩岩石刻。”
       清.嘉庆《邛州志.古迹》115p:“点易洞,州西七里。《旧志》汉.胡安先生授徒讲学点易处,明万历时杨伸书《滴露研朱》四字刻于洞侧。”
       清.康熙钱塘国学仲名世《游鹤林寺眺点易洞棋盘山诸日生》诗:“春深着屐上高峋,中有茅亭荫绿筠。丰草长林寻幽径,悬岩古洞绝嚣尘。”

       团云绕翠竹,鸣玉落清泉。自得高人赏,佳名日益传:《翠屏阁》上空浮起积雨云,阵雨过后发出玉佩相击般的流水声音
有高士说这儿适合修道,认为胡安得道跨鹤升天了。
       宋.陆游《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诗序载:“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上升,山以此得名。”(详见该诗考释)
       团云:积雨云。
       翠竹:白鹤山中生长的各种竹类品种,1960年前后,释者经“老槽口”上白鹤山上检拾柴禾时,发现成片生长的白夹竹,直至鹤林寺后门。
       鸣玉: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
       清泉:清冽的泉水。
       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高人:思想行为高尚的人;言论行动高明的人。
       佳名:好名声,美名。指宋代时,胡安《点易洞》被民间神话传说为所谓的“仙人洞”后,好事之人便在《点易洞》的洞口镌刻草帽大小的“仙人洞”三字,遂使著名的胡安《点易洞》逐渐隐没于历史之中。
       然而
       所谓的“仙人洞”,在汉.胡安《点易洞》上游两公里处的“烂船溪”之棋盘山上。
       清.嘉庆《邛州志.山川》99p:“棋盘山,州治西十里。山腰有仙人洞,山下有烂船溪。《旧志》有一樵夫(民间传为米商)过渡经仙人洞,有石如盘,两人对奕,侍立观之,局竟而归,至溪边,所渡之船已烂,其事与《烂柯》相似。”
       按
       十年前,释者在彭沟村民彭运钦(已故)带领下,从鹤林寺后山翻上棋盘山,见这个所谓的“仙人洞”为人工开凿的石窟,洞口方形,高约两米,几近山顶。
       这种洞窟在孔明、下坝,还有白鹤乡葫芦湾沿河一带以及油榨地方较多,很规整,有的设有火塘、土坑、壁厨,以及放置灯盏的小石框,有的还出土过生活器皿。即便胡安的“点易洞”也一样。不过“点易洞”特别宽大,而且有石门。附近有高大、宽敞、明亮的石⺁,应是高等级古蜀人的居室和聚会的地方,西汉时被胡安利用为点校和教授周易的场所。
       但是以上许多石室,过去都被个别专家界定为“东汉崖墓”。


      【声明】
       2013年,释者八次调查“点易洞”时尚未使用手机和照相器材,不能提供图片,读者不访亲自前往“琴台森林宾馆”后门,进门察看石⺁和大小六个石窟。当时的保安是西街人,其祖父是清末民初著名武师“小燕青”,轻功更是了得!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送计敏夫赴阙》宋.郭印
       考释:凡丁
       衣冠半知识,喜君天下士。奥学沧溟深,高谈风雨驶。胸中富经纶,忧国心屡痞。
       誓言排阊阖,开口献天子。时绌道不伸,倦怀归故里。盘礴曾几时,九天飞诏旨。
       春风饱征帆,一苇吴江水。见晚上应嗟,使华聊复尔。丞相君之甥,风流酷相似。
       彤陛看摩肩,笑谈销敌垒。君家有世臣,名实耀国史。奇谋付子孙,鞭笞馀马箠。
       行增前德光,更雪中朝耻。事成岂因人,碌碌焉能比。我昔缀僚末,高山日仰止。
       穷达两悬殊,星辰视泥滓。平生白眼多,君独挂牙齿。更须假扶摇,南溟将一徙。

       郭印:(?~1166)成都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宋高宗绍兴十八(1148)年,在 “永康军通判” 任上时,因举荐不当削职为民,虽与宰相秦桧是同榜进士,但居家十八年间到死也不向秦桧(1091~1155)通关系。
       永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永安军置,治所在导江县(今都江堰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

       诗题
       送计敏夫赴阙:郭印与计有功友谊深厚,郭印罢官居家期中,送计有功入朝见皇帝。
       计有功:(?~?)邛州临邛人。字敏夫,号:灌园居士。为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的从舅(张浚母亲之叔伯兄弟),在张浚幕府中时,被张浚推荐到宋高宗行在奏对,同时献所著《晋鉴》。以右承议郎 知简州(今简阳),后提举为“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所撰《唐诗纪事》八十一卷,见《四库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凡一千一百五十人先后编次,包括大家名篇和僧人、妇女地位低微者的佳作。又辑集本事与品评,兼记世系籍里,既是唐代诗歌总集,又是唐宋有关诗评的汇编,为研究唐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赴阙:入朝见皇帝。
       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指南宋京城临安,即今杭州。
       奏对: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衣冠半知识,喜君天下士。奥学沧溟深,高谈风雨驶。胸中富经纶,忧国心屡痞: 郭印评价计有功是一个有真正学识的为官之人,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并且忧国忧民。
       衣冠:本指衣服和帽子,借指缙绅、名门世族。
       半知识:无标准答案的,能随机性奏对的知识。
       奥学:高深的学问。
       沧溟深:指学识渊深的人。
       经纶:比喻筹划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痞:比喻胸中懑闷郁结。

       誓言排阊阖,开口献天子。时绌道不伸,倦怀归故里。盘礴曾几时,九天飞诏旨: 计有功被张浚推荐向宋高宗奏对时,趁机献上自著《晋鉴》一书,宋高宗当时没表态只好回家。不久后忽然接到通知,叫计有功进京接受聖旨,赴任“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阊阖:借指京城、宫殿、朝廷。
       时绌:困难的时候。
       盘礴:多义词,此处意为盘腿坐待。
       九天:借指宫庭。

       春风饱征帆,一苇吴江水。见晚上应嗟,使华聊复尔。丞相君之甥,风流酷相似: 郭印祝福计有功赴京途中一帆风顺,他说,你和你外甥都是很有才华的杰出人物,如果你去晚了,皇上一定会不安而叹息。
       征帆:指远行。
       吴江水:计有功赴任的地在今江苏省吴江地区。
       使华:使臣。《诗.小雅.皇皇者华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丞相君之甥:计有功的外甥张浚,当时为“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即与中书、门下二省协商处理政务,为宰相官衔。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时称:紫岩先生。今四川绵竹市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著有《紫岩易传》等。在宋高宗时发生的“苗刘兵变”中勤王有功,又积极主张北伐抗金,累赠太师,谥号:忠献。
       风流:有才华的杰出人物。

       彤陛看摩肩,笑谈销敌垒。君家有世臣,名实耀国史。奇谋付子孙,鞭笞馀马箠: 郭印说,计用章家世代皆有职官或文名,子孙都引以为荣,鞭策自己。
       彤陛:即丹墀(音迟),借指朝廷。
       君家有世臣,名实耀国史: 计有功的祖父计用章,官都官员外郎。计用章以下至六世孙,皆有职官或文名,如:计良辅,用章子,庆历三年(1043)进士;计有功,用章孙,号灌园居士,著有《唐诗记事》行于世;计孝聃,用功子,号青溪居士,著有《青溪文稿》;计仲谟,用章六世孙,有文名。
       奇谋付子孙:计用章,字虞卿。临邛人,经学醇深,年十八登天禧三年(1019)戊午科王整榜进士。康定中(1041)通判延安时,河南通判范雍为帅,章劝其修城练兵,以备不测,雍不听,及元昊召问策,用章以一死报国对。后大雪,围解,知龚州,历官都官员外郎。所著有《迁遗集》。
       (以上分别见清.康熙《邛志州.人物志》143p;清.嘉庆《直隶邛州志志》499p:)
       鞭笞:引伸意为鞭策。
       马箠(音垂):指马鞕、马杖。

       行增前德光,更雪中朝耻。事成岂因人,碌碌焉能比。我昔缀僚末,高山日仰止。穷达两悬殊,星辰视泥滓。平生白眼多,君独挂牙齿。更须假扶摇,南溟将一徙: 郭印感叹自己碌碌无为,止步于“永康军通判”的低级僚属,别人都瞧不起我,只有你看到我时仍然露齿微笑,希望你以后多多关照。
       缀僚末:止步于低级僚属。
       仰止:仰慕和向往。
       穷达:困顿与显达。
       更须假扶摇,南溟将一徙:客套话,希望你提携。
       南溟:《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计敏夫》宋.郭印
       考释:凡丁
       序
       计敏夫送酒四壶,有诗,和之二首。
       一、
       万象森罗总是诗,神机一动即天随。寒梅把酒真游戏,妙意纵横十二时。
       二、
       何须著意苦吟诗,未动毫端万景随。千载骚人还把手,谁云陶谢不同时?

       郭印:(?~1166)成都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宋高宗绍兴十八(1148)年,在 “永康军通判” 任上时,因举荐不当削职为民,虽与宰相秦桧是同榜进士,但居家十八年间到死也不向秦桧(1091~1155)通关系。

       诗题
       和计敏夫:郭印与计敏夫互相唱和的诗。
       和诗:附和的诗。由两首或者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有步韵,依韵,用韵。必须要跟原唱形式上保持一致 。

       计有功:(?~?)字敏夫,号:灌园居士。绍兴五年(1135)以右承议郎 知简州(今四川简阳),不久之提举为“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管控茶、盐物价。
       常平:古代一种调节物价的方法。
       公事:公家的事;集体的事。

       诗序
       计敏夫送酒四壶,有诗,和之二首: 计有功于绍兴五年(1135)负责“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时,千里迢迢派人送给家居成都的郭印四坛绍兴酒。郭印收到礼物后依照原韵回诗,共计二首一组。第一首是计有功写给郭印的;第二首是郭印附和回复计有功的。
       绍兴老酒:是浙江绍兴的著名特产。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今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

      
       一、计有功原韵
       万象森罗总是诗,神机一动即天随。寒梅把酒真游戏,妙意纵横十二时: 计有功感叹人生无常,冥冥中蕴含天机,一通百通,灵妙无比。
       万象森罗:汉语成语,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景象。
       神机:多义之机运,时机。
       寒梅把酒:诗人感慨冬去春来,岁月流转。
       真游戏:真人的游戏。
       真人: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的人。《洞元自然经诀》曰:“道言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妙意:灵妙的意想,灵感。
       十二时:每日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其余类推。

       二、郭印步韵
       何须著意苦吟诗,未动毫端万景随。千载骚人还把手,谁云陶谢不同时: 郭印对计有功说,你的机遇来了,而我还闲散在家。我和你的身份好比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是东晋末年隐士,仅当过县尉,而谢灵运在南朝初出仕为大司马行参军,后历任记室参军、太尉参军、中书黄门侍郎、康乐侯、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等职。他两人虽不同时,但都是诗人,被后人并称为:陶谢。
       何须:何必,何用。表示不赞同、不认可,持否定意见。
       著意:用心、有意、留意、在意。
       毫端:细毛的末端即笔底、笔端。南朝.梁.庾肩吾《序》:“其转注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万景:景星庆云、良辰美景。
       骚人:泛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东晋末年和南朝初的诗人,并称为:陶谢。

      【按】
       郭印与计有功虽然身份不同,但是友谊深厚牢固,都豁达开朗,常“寒梅把酒真游戏,妙意纵横十二时。”故二人皆长寿。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县楼独酌》宋.文同
       考释:凡丁
       向晚无公事,身如太古闲。县楼明月照,樽酒对南山。
       放意利名外,游心天地间。生来不能饮,到此学酡颜。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今绵阳市盐亭县人,西汉教育家文党(即文翁)之后,与苏轼是从表兄,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等人赞许。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1078)任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时,世人称为文湖州。
       李旭葵 著《邛崃通史》152p〈文与可三仕邛州〉:“皇祐二年至皇祐五年(1050~1053),被放官赴邛州任军事判官(通判);皇祐四年(1052)文同代任蒲江县令,不久又改任大邑县令,在大邑任期内留下许多诗作;皇祐五至六年(1060~1061),文同再次任邛州军事判官;又宋治平二年(1065)夏秋,从汉州(今广汉)来摄邛州事,故曰‘三仕于邛’。”
       通判:为正六品官职。多半设立在边陲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宋代为制衡各地权势过大的藩镇,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军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职掌粮运、农田、水利和兵民狱讼,还负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贞程度的任务。

       诗题
       县楼独酌:宋皇祐二至五年(1050~1053)文同初到邛州担任通判时,公事之余,爬上三层高的“公孙述城”城楼,一边饮酒,一边观山望水。
       公孙述城:因䢺江下段的西河,有古蜀国时期的“䣢罂古渡”渡口,为了扼守这处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所以,先秦时期张若所筑张若城 和 西汉公孙述所筑公孙述城,皆选址于“䣢罂古渡”的两边。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哀帝时以父任为郎,后为导江卒正,居临邛。更始元年(23)起兵,恃地险众附,自立为蜀王,不久又称帝,号成家。尽有益州地。建武十一年(35)光武帝命岑彭征蜀,述兵败被杀。

      
       向晚无公事,身如太古闲。县楼明月照,樽酒对南山。放意利名外,游心天地间。生来不能饮,到此学酡颜: 临邛在唐宋时期为拱卫成都及中原安全的一处边关,史称:邛崃关。
       文同 担任邛州通判,其主要职责便是管理军事,并且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职掌粮运、农田、水利和兵民狱讼。因此,他在向晚时候登上高高的县楼,目的是观察“邛崃关”的地形地貌和农田水利设施,并非无公事的太古闲人。
       太古:指距今六~五亿年的寒武纪时期,当时地球上还没有诞生脊椎动物和人类。
       县楼:古代代表各县地标性的建筑。此处指宋代的临邛县城—西汉公孙述所筑“公孙述城”三重的城楼,能“一览众山小”,起瞭望和警报的作用。因邛州治所设在临邛县,又叫:邛州城。
       (参见唐.唐求《发邛州寄友人》诗考释)
       陆游《登邛州谯门》诗序:“邛州谯门门三重,其西偏有神仙张四郎画像,张盖隐白鹤山中。”
       诗曰:
       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
       车马细如蚁,纷纷衢路间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
       谯门:1、建有瞭望楼的城门。2、城门上用以望远的高楼。
       大意:公孙述城南城墙上的谯楼有三层,登上最上层看脚下是浮云,丝绸古道上的车马像蚂蚁列队行进。
       (参见陆游《登邛州谯门》诗考释)
       樽酒:1、杯酒。 2、代指酒食。
       南山:公孙述城南的山。现称的土地坡一线以南之山叫:邛崃山。又称古城山 和 南山、五面山。文笔塔古称:南塔。文笔塔旁寺庙古称:南山寺。白鹤山古称:西山。鹤林寺后山顶宋代始建的砖塔,古称:西塔。除此而外,文同还能在县楼上望见冠顶山塔 和 宋代始建的回澜塔。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98p:“旧志误以‘古城山’为古石山,不知‘古城山’自是五面山之名耳。”
       宋.范镇《䣢罂古渡》诗:
       䣢罂古渡水西头,东面一亭无限幽。火井江潮盘附郭,浮屠天际表吾州。
       原来
       范镇所说的“东面一亭无限幽”的亭子,文同说叫做《赏丰亭》。其位置在戴河坝与金河坝之间。2010年前后,释者调查王沱处的“镇江王爷庙
时,该庙主持人叶某(女 万河坝人)说,金河坝地名“五墩子”处,过去有一片主干巨大的青㭎树林,为古代的一处风景区,1950年前后,仍有许多学生和游客到此参观游览,上世纪末将青㭎树砍掉后开采砂石。
       由于
       䢺江下段计有六道人工开挖的古堰,其中的第六堰,以司马相如姓氏命名:司马堰。桥名:司马桥。六道堰共同灌溉大邑王泗、新场以及邛崃桑园、君平、拱辰、东安、宝林、前进、固驿若干万亩田畴,成为古临邛的稻谷主产区。
       浮屠:即佛塔。
       (参见宋.范镇《䣢罂古渡》诗考释)
       酡(音沱)颜:酒后脸上泛红的容貌。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赏丰亭 并序》宋.文同
       考释:凡丁
       赏丰亭,太守窦公为而名之也。摸景画意,群贤皆榜诗其上,同
隶大莫,理亦当有记述,遂为此百五十言尘于其间。然句断甚俗而文辞不深者,盖欲使沟垅之下耕夫饷妇读易晓通易记用,而歌太守之德也,易传尔。故不惧人之指笑而敢以献云。
       人之创亭意,大率繇己便。夫何我公有,所作异他见。临邛郡东北,井井画群甸。
       其民喜施力,无岁不登衍。公因到城上,有此多稼羡。而云彼嘉谷,诚我民所擅。
       如其每用此,岂不乡土恋。伊我牧其众,胡尔惧流转。遂兹谋栋宇,显显向一面。
       题为赏丰字,义不止营缮。当时命僚侣,于时歌管荐。高谈诧上瑞,衮衮莫之倦。
       擎酒揖大野,指顾一欣汴。田夫各相语,我辈谁曰贱。太守亦为我,今日又张燕。

       文同:(1018~1079)北宋皇祐二至五年(1050~1053)任邛州通判,和临邛郡守共同管理政事,除职掌粮运、农田、水利和兵民狱讼外,还负有考察、监督郡守对朝庭忠贞程度的责任。
       临邛郡:历史词典解释
       西魏废帝二年(553)置,属邛州,治所在临邛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唐天宝元年(742) 改邛州复置,治所仍在临邛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大邑、蒲江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邛州。隋大业三年(607)置雅州,雅州治所及临邛郡治所在严道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荥经、汉源、天全、卢山、名山、蒲江、邛崃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雅州。唐天宝、至德时又改邛州为临邛郡。治所在临邛县,辖境同邛州。
      【补充】
       宋代为邛州临邛郡,属成都路(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沿革表》86p)


       诗题
       邛州赏丰亭并序: 文同任邛州通判期间,郡守窦公提议在州城东北建一座《赏丰亭》,由窦公题写《賞豐亭》名;文同以诗的形式做《赏丰亭记》。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16p:“赏丰亭,邛州城(公孙述城)东北,宋太守窦公题名,文与可有序并诗,俱详《艺文志》,今废。”
       宋.范镇《䣢罂古渡》诗句:“䣢罂古渡水西头,东面一亭无限幽。”
       范镇:(1007~1088)字景仁,华阳县(今双流)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状元,翰林学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赏丰亭,太守窦公为而名之也。摸景画意,群贤皆榜诗其上,同
隶大莫,理亦当有记述,遂为此百五十言尘于其间。然句断甚俗而文辞不深者,盖欲使沟垅之下耕夫饷妇读易晓通易记用,而歌太守之德也,易传尔。故不惧人之指笑而敢以献云。
      〔大意〕
      《赏丰亭》是太守窦公主张而建,许多名士皆跃跃欲试题诗在碑上。我文同也题五言诗共三十句,但是我的水平有限,只是想让农夫农妇都易读易记,广为宣传窦公的德政,在此献丑了。


       诗记
       人之创亭意,大率繇己便。夫何我公有,所作异他见。临邛郡东北,井井画群甸: 文同对窦郡守说,你要建一座供公众游览的《赏丰亭》我不反对,但我的《赏丰亭序》是诗,不是散文。接着说《赏丰亭》在宋代的邛州城东北郊外,那儿的村落像在图画之中。
       创亭意:窦郡守打造《赏丰亭》的创意。
       创:《唐韵》始也,造也。
       亭:《说文》民所安定也。《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
       大率:大概、大致。
       异他见:与其它《序》和《记》的形式不一样。
       他:它的异体字
       繇:多义词,通“由”。
       夫何:夫复何求的简语。意为还有什么要追求的呢?
       公有:公家所有。
       井井:指每一处村落。古制八家为一井。
       甸:古时指郊外。

       其民喜施力,无岁不登衍。公因到城上,有此多稼羡。而云彼嘉谷,诚我民所擅: 文同感叹临邛农夫为了五谷丰登而付出极大的劳动,眼看又是一个丰年,窦郡守登上城墙观望而发出赞叹。
       施力:实行、出力。
       登衍:丰收。《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年詔曰:‘昔岁五穀登衍……’”李贤注:“登,成也。衍,饶也。”
       公:指窦郡守。
       稼羡:禾穗。泛指田地里的农作物。
       嘉谷:五谷的总称。
       擅:善于;长于。

       如其每用此,岂不乡土恋。伊我牧其众,胡尔惧流转。遂兹谋栋宇,显显向一面: 文同对窦郡守说,如果各地的人都像临邛人肯干而丰衣足食,不是大家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而让社会安定了吗?如今临邛地方在你我的管理下欣欣向荣,大家都在盖新房,你不用担心老百姓会流离失所。
       如其:如果,假如。
       伊我:伊,用于词语的前面,加强语气。
       伊我牧其众:你我共同管理临邛郡

       伊:多义之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牧其众:指挥、领导、管理老百姓。
       胡:疑问代词。
       尔:人称代词“你”。
       流转:流动转移。
       遂兹:养育;滋养。《国语.齐语》:“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韦昭 注:“遂,育也。滋,长也。”
       谋:1.主意;计策;计谋。2.设法找到或取得。3.商议。
       栋宇:泛指房屋。
       显显:盛明貌。

       题为赏丰字,义不止营缮。当时命僚侣,于时歌管荐。高谈诧上瑞,衮衮莫之倦: 窦郡守认为,修建《赏丰亭》意义重大,下命同僚们准备《赏丰亭》建成后举办歌舞庆祝,大家都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的提出各种方案。
       营缮:修缮;修建。
       僚侣:同僚。
       歌管:谓唱歌奏乐。 南朝.宋.鲍照《送别王宣城》诗:“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
       荐:推举;介绍。
       高谈: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诧:惊讶;觉得奇怪。
       上瑞:最大的吉兆。出处唐.韩愈《贺庆云表》:臣所领州,今月十六日申时有庆云现於西北……斯为上瑞,实应太平。
衮衮:说话滔滔不绝。

       擎酒揖大野,指顾一欣汴。田夫各相语,我辈谁曰贱。太守亦为我,今日又张燕。 文同说,修建《赏丰亭》的提议一出,同僚们都对着广大的田野行拱手礼,农夫们感动地说,原来我们农民不下贱!窦郡守这时对文同说,今天安排宴席,大家都来喝酒。
       擎酒:上托酒杯。
       揖:拱手礼。
       大野:广大的原野、田野。
       指顾:指点顾盼。
       欣汴:喜悦。
       田夫:农夫。
       我辈谁曰贱:古代重农抑商,在士农工商中排名第二。
       太守:郡守亦称太守。
       张燕:安排酒宴。表示宴饮、安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