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7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火井县》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丞相征蛮路,天纲遗爱祠。竹底人面拂,石滑马蹄迟。
       勋业空青史,仁声尚口碑。荒凉火井县,吊古一兴思。
      【按】《抑庵集》中,“石滑马行迟”一句为“石滑马蹄迟”,已改。

       傅燮诇:字去异,号绳庵,今河北正定灵寿县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知邛州,著有《琴台遗响》,诗词彬雅,任中政事清和。

       诗题
       火井县:火井县建县时间共668年。傅燮诇到任邛州后,对原先的火井县治地进行考查后所写。
      《旧唐书》:“火井,汉临邛地,周置火井镇,隋改镇为县。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改火井镇为火井县,划属益州。”
       1993版《邛崃县志》载:元世祖至元12年(1284),当撤销“火井县”建置时,因“乡人云,‘躬岩’山岩下的河水深处有一石,形如油榨……时冒水泡,状若油花”,故而将“火井”更名为:油榨沱。

       诗
       丞相征蛮路,天纲遗爱祠。竹底人面拂,石滑马蹄迟: 傅燮诇骑马到古火井县治地方的油榨场进行考查时,经过原马湖乡的“竹根坡”和油榨乡的“马岩顶”之石板道,了解到这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之路;又了解到“唐初火井县令袁天罡登相台山以相县治。”后来人们在古火井县治原址修建“天纲祠”祭祀袁天罡。
       清.嘉庆《邛州志》:“相台山,州治西七十里。旧火井县之东,唐袁天罡为火井县令,登之以相县治。”

       丞相征蛮路:诸葛亮南征时,主力部队由诸葛亮率领,经临邛至芦山县、西昌、云南建宁。另一支由李恢率领,经贵州至云南建宁,两军会师后,将孟获追赶至邛崃孔明乡“躲兵槽”内,第七次智擒孟获后,又于孔明乡的“欢喜坡”前释放,之后从邛崃班师回成都。
       见《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巂,而恢案道向建宁。”
       又见《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载:“建兴三年(225)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
       至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因诸葛亮出征时是“建兴三年春三月”,待平定了今邛崃火井一带(包括今芦山县和宝兴县)的羌人之乱后,于“五月渡泸”,此“沪水”指现称沪定段的“大渡河”水,之后去云南建宁“与亮声势相连”的李恢会师。
      《后汉书.西南夷传》李贤注:“泸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经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嶲州(现西昌)南。特有瘴气,三月、四月经之必死。五月以后,行者得无害。故诸葛亮《后出师表》云:‘五月渡泸’,言其艰苦也。”
       诸葛亮南征时,在邛崃地方留下三十余个三国文化地名如:固驿镇诸葛亮屯兵处的军田坝;城东武侯过辙坊;平乐镇下坝白木江段诸葛亮马军的洗马河 和 诸葛亮登高勘察地形的“老木地”山;油榨场“诸葛武侯驻师其上”的相台山;火井镇的黄忠洗甲溪、望羌楼;孔明乡第七次擒获孟获后又将其释放处的孔明庙、躲兵槽、欢喜坡……
       百度搜索结果:
     “南中平定后,诸葛亮收孟获及建宁人爨习、朱提人孟琰为官属,孟获在蜀汉官至御史中丞。
       1993版《邛崃县志》:“据清嘉庆《直隶邛州志》)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字孔明)率兵南征,曾驻师于此。后人立庙镌像祀之。清乾隆年间,又经邑人马登甲、李秀梅、李秀林等出资扩建,定名孔明庙。之后,以庙为中心,逐渐形成小集市。”
       《邛崃十方堂金牛庵供奉的夷王》蜀王杜宇(中)、川王李冰(左)、夷王孟获(右)
        
1707215072405.jpg
       《火井镇三国文化街打造》
          1707212324239.jpg         
          1707213719648.jpg
        
1707260508424.jpg          
            
       勋业空青史,仁声尚口碑。荒凉火井县,吊古一兴思: 傅燮诇说,诸葛亮南征西南夷时,对孟获采用“七擒七纵”的攻心策略,终于感化并安抚了欲造反的夷族人,奠定了“北伐曹魏”时后方安定秩序的基础,不仅意义重大,还在民间留下“仁”的口碑。傅燮诇特地到此凭吊诸葛亮。当发现火井地方很荒凉时,又思考如何振兴火井地方的经济。
       西南夷:根据国宝青铜器何尊上“宅滋中国”铭文记载,西周成王时,将位于西安附近的国都—镐京迁到今河南洛阳市,故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古称:中原。后世统治者将中原周边的民族大致分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其中西南地方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既有本地的“蛮”族,也有黄帝时期迁徙来的被黄帝战败的东方蚩尤部落,这些迁徙来的东夷民族 和 原著民族,在西汉时期被特别称为“西南夷”。见《史记》载:“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
       诸葛亮北伐曹魏前欲安定后方秩序,主要征服的是以孟获为首的“夷族”,而“夷族”祖先是古蜀国的一支—邛都国人。邛都国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从“古城山”的今蒲江县西来镇,被迫迁到今西昌地区,成为汉、唐、宋时期的“西南夷”,明代皇帝将其称为“夷族”。
       1956年,毛泽东将“夷族”改为:彝族。
       《百度图片》
        
1707214794565.jpg
       参考
      
沐川《夷太平暨安人安氏墓志铭》:“夷之先,鱼凫支子,割封沐川。秦并蜀,绝弗通。以汉唐,惟羁縻,以贵种自居其地。”
       羁縻:指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象征性向中原政权进贡,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南征》梗概
       三国蜀汉时,因“越巂夷王高定背叛”,被镇压后又出现新的夷王—孟获,原著民中的西戎—羌族人等也群起响应。诸葛亮因继先帝刘备遗志,欲北伐中原恢复汉室,急需要稳定后方秩序,故而亲自南征。
       勋业空青史:《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载:“……于是李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徒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
       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楼主| 发表于 2024-2-8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游》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点易洞、读书台、魏了翁遗迹也。
       公余邀胜友,随意坐渔艖。秫稻新抽穗,芙蓉乍着花。鸬鹚依短棹,童稚闹晴沙。
       更访闲贤迹,因过开士家。路回林莽里,山立䣢河涯。易洞荒难问,书台废可嗟。
       远汀宜宿鹭,老木试昏鸦。吊古秋声动,长歌日影斜。兴阑归骑晚,短策袅晴霞。
      〔注〕此诗按照《抑庵集.纪游》原作进行考释。

       傅燮诇:(见前注)

       诗题
       纪游:康熙二十三年(1684)傅燮诇到任邛州知州,首先邀请地方名流同游白鹤山,听他们讲邛州历史。《纪游》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了解和纪录历史,熟悉邛崃文化,为日后施政作纲领依据。

      
       公余邀胜友,随意坐渔艖。秫稻新抽穗,芙蓉乍着花。鸬鹚依短棹,童稚闹晴沙。更访闲贤迹,因过开士家: 当年六月的一个公休日,傅燮诇邀请益友乘坐小船沿南河上行,但见两岸田间糯谷抽穗,荷塘荷花含苞待放,阳光照耀下的沙滩上儿童在嬉戏,迎面不时驶来的渔船边上站着渔鹰。此行目的是访问乡贤和古迹,顺路到鹤林寺、幽居寺拜谒和尚。
       公余:古代官员公休日。即逢农历十日、二十日、三十日。若逢月大、月小,则以最后一日为准。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格外。
       胜友:即好友、益友。
       渔艖(音差):《扬子.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小舸谓之艖。”
       秫(音熟)稻:即糯稻,方言:酒谷。糯米可加工醪糟。
       芙蓉乍着花:六月间水稻分蘖,荷花含苞待放。
       鸬鹚:渔鹰。
       棹:1、船桨。2、船的代称。3、划船。
       童稚:儿童。
       晴沙:阳光照耀下的沙滩。
       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开士:菩萨的异名;对僧人的敬称。

       路回林莽里,山立䣢河涯。易洞荒难问,书台废可嗟。远汀宜宿鹭,老木试昏鸦。吊古秋声动,长歌日影斜。兴阑归骑晚,短策袅晴霞:  傅燮诇说,公孙城边“喻坎”段的䣢河(今称西河)以西之白鹤山中,西汉“胡安点易洞” 以及 北宋“常安民读书台”(在鹤林寺内)和 南宋“魏了翁读书台”(在幽居寺)都已荒废,他为此而叹息。
      
傅燮诇在兴尽骑马回程中,但见晚霞中队队白鹭归巢,端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按
       白鹤山:并非专指有鹤林寺的那座山头,而是一片群山,都在䣢河(西河)以西。
       林莽:草木深茂的地方,即丛林深处。
       䣢河:公孙城边的“喻坎”处为古蜀国时期的:䣢罂(音 籍英 或者 昨音)古渡。此段西河称为:䣢河 或者 䣢水。所以,临邛八景之《䢺水寒雁》又写作:䣢水寒雁。
       (参见宋.范镇《䣢罂古渡》考释)
       易洞:胡安先生点校《周易》的洞窟。在今“琴台森林大酒店”后门旁边。此处秋高气爽时的景色即临邛八景之《易洞秋风》。
       胡安:西汉临邛人,易学家。于“点易洞”中潜心研究周易,并在“琴台森林大酒店”后门内的“石⺁”(今作车库)内授徒,司马相如是其学生之一。后人根据宋人“胡安得道升仙”的传说,错将“点易洞”说成“仙人洞”。
       ⺁fán(音凡):人工开凿于山岩上,像抽抴的方形空腔。
      《蜀中广记》:“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明《易》、洞达天文、历象、阴阳之术,司马相如从之学。”
       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十六〈舆地〉:白鹤山之“翠屏阁前,山势峭立,翠屏当前,为一州胜览。今据实地考,这段地段的东南面,为高耸横亘的木鱼岗,即上述诗文所指。”
       书台:北宋神宗时的谏议大夫—常安民青少年时期“读书之庵”处的读书台,南宋时的魏了翁,在常安民的读书台边栽了两株丹桂,所形成的人文景观,称为临邛八景之《书台桂影》。而“魏了翁的读书台”在幽居寺内。
       (参见清末民初.宁缃《幽居寺访鹤山书台拜文靖公遗像》考释)
       远汀:远处水中的平地、小洲。指南河坎河中心原先约二里长的沙洲。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元.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吊古:对古代的历史事件或者遗迹进行怀念并感慨。
       兴阑:即尽兴。兴盛到尽头或者兴趣已经消逝。
       短策:短的马鞭。
       袅:烟气缭绕的样子。
       晴霞:明霞。
       骑:读“寄”音,方押韵。

 楼主| 发表于 2024-2-9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鹤林寺》傅燮詷
       考释:凡丁
     〔原序〕寺有魏了翁读书台、点易洞,后人复凿洞于其旁,名因洞云。
       寺望渔村远,林藏石磴斜。长风松外引,远水望中赊。
       古洞馀残碣,荒台遍野花。谁言伪君子?仰止欲生嗟。
      〔注〕方志中所载此诗无序,诗中错字、别字较多。现依照《抑庵集.鹤林寺》原作进行考释。

       傅燮詷:见前注。

       诗题
       鹤林寺:此诗应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傅燮诇到任邛州知州后,为了解邛崃历史文化而作的“纪游诗”系列之一。
       鹤林寺:清.嘉庆《直隶邛州志.寺庙》288p:“在州西七里,汉建。明天顺六年,僧心昱重修。”

       诗序
       寺有魏了翁读书台、点易洞,后人复凿洞于其旁,名因洞云: 傅燮詷说,白鹤山中有鹤林寺 和 魏了翁的读书台,还有西安胡安的点易洞。当点易洞于明万历年间荒芜以后,有人在鹤林寺后山岩的大佛旁边建了一座:胡安祠。还凿了一个4~5平方米的低矮洞窟,象征“故有的西安胡安点易洞”也叫“点易洞”。
       按
       依据傅燮詷《鹤林寺》诗序:“寺有魏了翁读书台、点易洞,后人复凿洞于其旁,名因洞云。” 释者将2013年国庆节期间,对邛崃人习丰所建胡安祠年代,从当时认为的民国初期更正为:明代晚期。
       关于胡安祠
       明万历年以后,一个叫习丰的邛崃人,因为南宋.陆游《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诗注〕说:“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升天,(白鹤)山以此得名。”宋人遂在“胡安点易洞”口旁镌刻上草帽大小的“仙人洞”三字,(1952年始修邛高路时尚存),之后,习丰在“漏米洞”的大佛旁建了一座三间屋的胡安祠,还砌有石案,案上放置石雕墨盒。
       砖柱上撰刻一联:
       会心在河图络书上;托迹于山林泉石间。
       也许,那只是“县人习丰”的写意之作,借以表达对胡安先生的崇敬和缅怀。
       因为
       清康熙和乾隆时,邛州政府也这样搞过,即:由于“翠阁秋阴,今无有也,八景缺一,特将州左观雨亭以补之,此写景之意也。”
       所以
       清.康熙和乾隆《邛州志.古迹》都说:“翠阁秋荫,在州治前三十步。”
       但是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临邛八景图》中的《易洞秋风》和《翠阁秋荫》景观,则是清代经过官方考证之后,严粛标注并且加以说明的。

      
       寺望渔村远,林藏石磴斜。长风松外引,远水望中赊:远水望中袤: 傅燮詷说,他站在鹤林寺现今“了翁祠”处,往南望见南河段“大渔村”的河水;又望见了点易洞旁“老槽口”通往鹤林寺后门的石梯路;还望见一片广袤的田野;耳边还传来阵阵松涛声。
       渔村:指明代“父子天官”的杨伸“天官坟”处的打渔村,谐音:大鱼村。
       石磴:石台阶。一指点易洞旁“老槽口”通往鹤林寺后门的石梯路;二指鹤林寺山门前的石梯路。
       长风:大风吹拂松林的情形。1960年,释者到鹤林寺山及松安桥一带拾柴禾时,整个白鹤群山主要树种为松树。
       引:多义之招来。
       袤:南北间的距离。
       赊:用于诗词,意为遥远。词出《古木卧平沙》诗句:“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王泠然 注释2、遥远。

       古洞余残碣,荒台遍野花。谁言伪君子?仰止欲生嗟: 傅燮詷说,点易洞前有几通残碑;北宋尚安民的读书台荒废以后长满野花;幽居寺中所供奉南宋魏了翁的像无人管理。傅燮詷为此对胡安、尚安民、魏了翁几位道德高尚的历史人物而感叹。
       古洞:指西汉胡安点校周易的《点易洞》。点易洞洞门向东,宽约1.25米,高约1.35米,洞深约8米,洞内最宽处约3米,高1.7-1.8米。主洞窟内左侧有朝向河边的支洞窟相通成T字形,现存面积接近40平方米。加上1952年以来数次扩路毁掉的部份,原来的点易洞窟总面积应有80平方米。1950年前,曾经有人钻进此洞,还未摸索到尽头,因听到河中的流水声便胆寒而退出。
       点易洞洞壁以均匀的点状圆形凹坑纹作装饰,现存部分有可供坐、卧以及存放东西的土台、土壁橱五处。
       点易洞旁通往鹤林寺的“老槽口”即胡安始修的“翠屏阁”,宋代时成为临邛八景之《翠阁秋荫》景观,明万历时犹存。
       《嘉庆志临邛八景荟萃图》
        
1707434440416.jpg
      《蜀中名胜记》卷十三记载:“翠阁秋阴景观,最迟明万历年间犹存。”
       清.康熙《邛州志》61p:“翠屏阁,州西七里,白鹤山西岩寺左,汉胡安先生创立,阁前山势峭壁,殊为胜览,宋陆务观(陆游)有‘把酒孤亭半日留,西岩独擅鹤山秋’之句。其阁久废,故址犹存。”
       残碣:被调查人彭沟的彭运钦说:“点易洞前原有数通碑碣,1952年始修“邛高公路”时被毁埋于路基。”
       荒台:指鹤林寺内北宋常安民的读书台 和 幽居寺内南宋魏了翁的读书台。
       伪君子:南宋理宗时,史弥远党当政,排斥理学家真德秀和魏了翁。宝庆二年,其党人梁成大 贻书称:“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伪君子。”事见《宋季三朝政要.理宗一》
       按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是与魏了翁齐名的南宋理学家。杨升庵云:“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庆元巳未(1199)第二人及第,与真西山齐名。”
仰止:仰慕;向往。
       嗟:感叹。


 楼主| 发表于 2024-2-1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齐口庵》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联辔山行竹径荒,满林新绿间残黄。参天松老枝枝古,似雪梅开处处香。
       云去云来山色改,溪分溪合水声长。诸君未尽探幽兴,僧舍清闲醉不妨。
      【注】
       彭宗继考证:《抑庵集》中,“云去云来山态改”一句为“云去云来山色改”。嘉庆《直隶邛州志》中“僧舍清闲醉不妨”一句为“僧含(含,疑为错别字)清闲醉不妨”。

       傅燮诇:见前注

       诗题
       游齐口庵:此诗亦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傅燮诇到任邛州知州后,为了解邛崃历史文化而作的“纪游诗”系列之一。
       齐口庵:在今平乐镇与水口镇交界处,(民国时期尚存,今无。)即:下坝大排山北面之白木江(今写作白沫江下同)与火井江汇流处,以下即:南河。古称:邛水。
       清.康熙《邛州志.山川》40p:“齐口,州治西二十里。庄子谓水之旋磨处曰齐,则此命命亦古矣。凡水合处俱称口,如江口、汉口之类,盖汇平乐、火井二江,东注入䢺水为:南河。”
       清.嘉庆《邛州志.祠寺》303p:“齐口庵,在州西二十里。因庵前二水相合,故名。明季,僧如昭建,国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僧善性重修。”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选中齐口为秘密训练水军伺机伐楚的基地之—。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意欲伐楚,司马错力主蜀有杰、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供兵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而天下并矣。”
       2009版《平乐镇志.齐口景区》251p:“距平乐市镇六公里,与水口镇域隔水相望。白木江与火井江汇合处名:齐口沱。民国《邛崃县志》记为:‘齐口潭,一名七里漫,水势平而多鱼,火井江至此与之合。’古代,官府曾征夫役,伐巨木,在齐口建造船泊,以及训练水军……”
       漫:水势盛大的样子。

      
       联辔山行竹径荒,满林新绿间残黄。参天松老枝枝古,似雪梅开处处香: 【分析】傅燮诇一行,应是从明清临邛城骑马出发,经梁机房、建昌营坝、盘陀寺后沿竹溪进入皂角庙沟到松安桥,再至齐口。时间是早春,沿途但见“满林新绿间残黄。参天松老枝枝古,似雪梅开处处香。”回程则沿南河东行进城。
       联辔:多人在山道上联骑行走。
       辔:音配。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竹径:竹溪岸边的道路。

       云去云来山色改,溪分溪合水声长。诸君未尽探幽兴,僧舍清闲醉不妨: 傅燮诇邀约好友一同到齐口观山望景,一路行来,但见山中云雾飘忽不定,致使群山的颜色不断变换。途中有竹溪水、皂角庙沟水、烂船溪水、松安桥处的天溪水汇入南河,到齐口后又见白木江、火井江在齐口会合成为:南河。
       这一次公休日探幽之旅,大家无拘无束。

       溪分溪合:发源于天台山的白木江,和发源于镇西山的火井江,(统属邛崃山脉)流到齐口汇合后古称:邛水。今称:南河。继续往下流入岷江、长江。
       清.康熙《邛州志.山川》40p:“邛水,州治南五里,俗呼:南河。源出邛崃山。《山海经》曰:‘崃山,邛水出焉。’”
       探幽: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
       僧舍:1、指僧人的住所。2、指寺院。

 楼主| 发表于 2024-2-11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游金龟山》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幽深涧壑盘回路,云远岭上松千树。小队却穿林莽去,几声戴胜,一行白鹭,引入幽深处。
       沉沉古庙无炎暑,散发剧谈斟绿醑。坐久不知天欲暮,谁催归辔,轻风缕缕,阵阵黄昏雨。
      【注】
       已按彭宗继考证:《绳庵集》中,“纵横涧壑盘回路”一句为“幽深涧壑盘回路”;“云绕岭上松千树”为“云远岭上松千树”修改。

       傅燮诇:见前注

       词题
       青玉案.游金龟山:“青玉案”为词牌名;“游金龟山”为题目。
       彭宗继考证:傅燮诇《绳庵集》中涉邛词作共十四首,其中《直隶邛州志》收录的仅有《青玉案.游金龟山》、《临江仙.云居寺》、《念奴娇.渔唱庵》三首。
       金龟山:在宋代邛州城—公孙城西十里;明清邛州城—现代临邛城西十五里地方。从张若城北之喻坎,经金龟山、包河扁、花置寺、王石盘、保胜场、水口、油榨、火井、镇西山、芦山县以远,此路为“古蜀身毒道”临邛起点之直道。
身毒(音丫毒):古印度的译音。

       金龟山有古庙名:凤朝寺。今人错作:凤巢寺。
       凤朝寺:始建于大唐贞元十四岁(640),始建之初属:盘院寺下院。其地为积翠岩,此寺载入《四川通志》。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复建时更名为:金龟凤朝寺。
      《盘陀寺重刊碑记》文:
     “大唐贞元十四岁(640)戊寅朝议,即 太子左贤善大夫前殿中尉史从侄马宇撰,高平徐清书。宋元佑丁卯二月八月,住持僧古,重刊流览前记,此地肇选之原委者,唐暨今千有余年,唯此寺载入《四川通志》,其地为积翠岩焉……
       既自明季燹,梁栋罄烬,御牍无存,唯石壁峭然,千古弗坠,虽空余佛像,瞻仰犹新。游览者……三叹不置焉。
       我朝定鼎以来,有下院凤朝寺僧德惠者,与徒孙真美于西岩左重修旧寺,并彩绘以及石龛,古迹炳遗至今,籍归凤朝寺管理为上院焉。”
       清代复建的:金龟凤朝寺。殿宇依山势坡度呈梯级而建,共分八个台层,两侧有配殿。东边是清末复建于此的:翠屏阁。民国时期,曾光爔于翠屏阁办翠屏书院讲学,培养多位川中军政要员。
       曾光爔:字礼蕃,邛崃西街人。清.光绪二十九年会试二甲第十八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钦点刑部主事。历湖南福安知县、武冈知州、四川盐源知县,成都尊经书院最后一位山长。
       1950年,因解放军进军西藏需从邛崃供给军粮,将城隍庙改做粮仓(后称城关粮站)时,组织劳改队将凤巢寺部分殿宇和寺前的石墓外露部分与和尚墓碑刻等石材,用于修建粮仓、监狱以及政府办公楼。
       1970年拆庙前的戏台 和“祭魂庄”处的金龟庙,用于修建提灌站。
       1990年拆除大雄宝殿等,用于重修鹤林寺,今仅残存山门前的石狮子一个半和古井一口。
       2004版《临邛镇志》载:“凤巢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据大殿中梁墨书,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庙宇规模较大……解放初期的四大任务时,庙里的建筑多拆去修看守所,公社化时再次遭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羽殿和张飞殿尚存。”

      
       幽深涧壑盘回路,云远岭上松千树。小队却穿林莽去,几声戴胜,一行白鹭,引入幽深处: 傅燮诇等一行人沿着唐沟,向林莽深处走去。这是1952年未修“邛芦公路”前通往水口、油榨、高何、芦山县以远乃至印度最近、最直的古道。沿途听到林中戴胜鸟叫,不时看到一行又一行的白鹭飞上青天。
       幽深:深而幽静。引申为遥远、久远;幽僻之处。
       涧壑:山涧沟谷,溪涧山谷。指金龟山旁的唐沟,有古道通往花置寺、水口、油榨、高何、镇西山以远,为古蜀国“䣢罂古渡”(在现今喻坎)通往印度的最直、最近之路线。
       (参见北宋.范镇《䣢罂古渡》考释)
       岭上松千树:1957年以前,金龟山一带多松树,金龟山寺庙后和尚墓园的古松林中不时有华南虎藏身。1958年起,因全县毁林开荒和砍伐作公共食堂烧柴,以及全民炼钢的土高炉燃料,之后处处荒山秃岭,华南虎在邛崃地区绝迹,现多为上世纪末植造的杂木林。
       林莽:指草木深茂的地方,即丛林深处。
       戴胜:鸟名。共有八个亚种。
       《戴胜的一种》网络图片
        
1707606535098.jpg

       沉沉古庙无炎暑,散发剧谈斟绿醑。坐久不知天欲暮,谁催归辔,轻风缕缕,阵阵黄昏雨: 傅燮诇说,金龟山古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还有送子观音殿,所以香火鼎盛。一行人游玩尽兴后一边畅谈,一边饮酒直到黄昏时分方归,途遇黄昏小雨,预示明日天气晴好。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山川》39p:“金龟山,在州治西十五里,为士民祈嗣之所,有圣母祠,其匾额有《带羯授矢》四字。”
      【按】康志中“羯”字为“韦”部旁的拼接,查无此字,疑为错字!
       而圣母祠匾额《带羯授矢》中,羯:为我国古代民族名,是匈奴的一个分支。矢:1、箭;2、发誓;约誓。
      《带羯授矢》意思为:“带领‘羯族’部落的首领参与盟誓。”
       这与“金龟凤朝寺”中“圣母祠”所供奉的“龟灵圣母”有关!
       又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有关!

【分析】
      “龟灵圣母”应是当时参与盟誓的,现今湖北、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八个部落方国中的一位女首领。这八个联合方国是: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这位女首领,抑或是今称的:白马藏族。(释者仅提供一个思路,供后来人研究。)
       关于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山川》39p:“金龟山有圣母祠”的圣母。
       经考
       圣母:指东方圣母。旧时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庙等。唐.鲍溶《送王炼师》诗:“圣母祠堂药树香,邑君承命荐椒浆。”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尝过小孤山,庙像乃一妇人,而勑额为圣母庙,岂止俚俗之缪哉。”
      《封神演义》中的“龟灵圣母”,其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至周朝初年。
       传说
     “龟灵圣母”原本是一只乌龟,通过修炼和积累灵气,最终成为一位美丽、善良、正义的女神,因拥有强大的法力,最终协助周文王和姜子牙建立周朝,成为受人尊敬和崇拜的神祇。
     “龟灵圣母”象征道德、正义、坚韧、善良、智慧、仁慈和长寿,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中广泛传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远的影响,历史上许多人向她祈祷,寻求庇佑和指引。
       在邛崃金龟山凤朝寺,人们纪念“龟灵圣母”的庆祝活动,后来演变成“抢童子”的传统节日,求嗣者络绎不绝,并形成“金龟凤朝寺”的会期。
       每年正月初八至初十,周边的蒲江、彭山、眉山、丹稜、洪雅、名山、大邑、崇州、新津、温江、双流、彭山,乃至成都、青白江、郫县、彭县、什邡等地的信众以及客商皆纷纷赶往,顿时,金龟山下的田地、路边,凡空处皆人山人海,成为各地方名小食、药材、竹编、百货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市场和观赏戏剧杂耍的场所,寺中供应的斋饭摆放达数百桌。而在“送子观音”的童子殿中“抢童子”活动尤其热闹。
       沉沉:深貌;盛貌;茂盛貌。《文选.司马相如》:“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散发:派发;发散出。
       剧谈:即畅谈。
       绿醑(音许):绿色的美酒。
       归辔(音配):将马匹收回马厩,卸下马鞍喂养。
       缕缕:一丝一丝地连续不断。
       黄昏雨(音汝):象征第二日天晴。民谚:“黄昏早雨大太阳。”
       雨:古汉语读“汝”,方押韵。


 楼主| 发表于 2024-2-12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酹江月.渔唱庵》傅燮诇
       考释:凡丁
       临邛南去,拂云影猗猗,万竿修竹。竹里招提幽径渺,门枕清波江曲,隔岸疏林,远滩荒荻,掩映渔家屋。轻舠个个,中流往来何速;
       日落收网归来,烹鱼煮酒,几缕烟凝绿。才掩禅关僧课晚,敲彻木鱼声续。数点鱼灯,一龛佛火,遥映如星簇。渔歌梵呗,两股音韵相逐。
      【注】
       已按彭宗继考证:《绳庵集》中,“竹裹招提幽径渺”一句为“竹里招提幽径渺”;“门枕清沙江曲”一句为“门枕清波江曲”;“轻船个个”一句为“轻舠(dāo,小船)个个”改正。

       傅燮诇: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邛州知州。

       词题
       调酹江月.渔唱庵:《调酹江月》为词牌名,上下阕字数不等;“渔唱庵”为题目。
       此首《调酹江月.渔唱庵》词,在清.康熙《直隶邛州志》210p中标示作者为:“前郡守”。
       但是
     “临邛郡”的设置和“郡守”职官,只存在于唐宋以前,现按彭宗继考证:此首《调酹江月.渔唱庵》在傅燮诇的《绳庵集》中,应是傅燮诇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邛州知州时所作,并题写在“渔唱庵”内墙壁上,现将作者实至名归。
       又
       植敏怀在清.康熙元年(1662)祖泽潜任邛州知州时,受邀题《古渔唱庵》匾额。
       植敏槐:(?~?)邛州人,号:白鹤先生。顺治八年辛卯科(1651)举人。明末战乱,邛州史料典籍俱毁于兵燹,植敏怀 凭记忆编写《礼记存要》一部,在北鹤山南麓筑室授徒二十余年,使邛州《礼记》复传,出了许多名士。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151p:“植敏槐,字樨青,邛州人。兵燹后,南蜀《礼记》一书只字无存,槐手辑《礼记存要》一部,邛之复传《礼记》始此。筑室白鹤山南,授徒二十余年,讲论不倦。邛属成名之士,多出其门,号为:鹤山先生。病卒,妻杨氏哭泣,累日不食,送柩至河,一泣而绝。”
       渔唱庵:原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邑民胡海舟之宅,由其孙—胡振祥舍宅为庵。“渔唱庵”之名取自“临邛八景”之《南河渔唱》景观。
       在《川南第一桥碑》东偏,今不存。过去有村名:渔唱。其范围城东南,现有一所幼儿园取名:渔唱幼儿园。
       按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江西赣州知县孔宗翰将赣州土城墙改筑成砖城墙时,把赣州自然山水归集为八个名胜景区绘在城楼,时贬谪江西的苏轼为之题《八境序》和《八境后序》并诗:“八景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孔宗翰首开“中国城市八大景观”先河后,渝州(今重庆)、羊城(今广州)、燕京(今北京)眉州、邛州等城市纷纷仿效。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42p:“南河渔唱,在州治南五里,举人植敏槐题有《古渔唱庵》四大字匾。”
       清.嘉庆《邛州志.方舆志》120p:“南河渔唱,州南五里南河岸,右有佛庵。明万历时邑民胡海舟故宅也,其孙振祥舍宅为庵,康熙间(1662)州牧祖泽潜至其地,闻渔歌,乐甚,遂以渔唱名庵。郡孝廉植敏槐题《古渔唱庵》四字。”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知州》117p:“祖泽潜,镶黄旗人,由进士于康熙元年(1662)任邛州知洲。”
       民国《邛崃县志》111p:“渔唱庵有联云:南河渔唱非翻水调歌头,望玉宇琼楼亦藉神功得呵护;西土佛临认是文殊师利,瞰金容宝像全凭善果妙庄严。”
       瞰(音看):俯视,往下看。

       词
       临邛南去,拂云影猗猗,万竿修竹。竹里招提幽径渺,门枕清波江曲,隔岸疏林,远滩荒荻,掩映渔家屋。轻舠个个,中流往来何速: 傅燮诇说,渔唱庵掩映在渔家屋中,寺中修竹万竿,
门前南河弯曲的地方渔舟往来。
       猗猗(音衣):柔美、美好貌。
       招提:民间私造的寺院。宋应麟《杂识》:“私造者为招提、若兰,杜枚所谓山台野邑是也。”
       江曲:江水曲折处。
       轻舠(音刀):小船;渔舟。宋.陆游《斋中夜坐有感》诗:“浣花江色绿如黛,春波滟滟浮轻舠。”
       《渔舟》网络图片
        
1707692787105.jpg
       中流:江河中央;水中。

       日落收网归来,烹鱼煮酒,几缕烟凝绿。才掩禅关僧课晚,敲彻木鱼声续。数点鱼灯,一龛佛火,遥映如星簇。渔歌梵呗,两股音韵相逐: 这是傅燮诇看到康熙时的《南河渔唱》景观。
       释者:
       南河集三江之水而水势平缓,河床及岸边的岩石、鹅卵石,形成大大小小的石窟。河中水草、饵料丰富,千百年来,数十种鱼类和水生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河中盛产鲤鱼、鲢鱼、鲫鱼、青波、土凤、鳖、乌龟、青鳝、小虾、蚌壳……要有尽有。
       而河中心那座由河水冲积形成的、长近两里的沙洲,恰是渔民们极好的天然码头良港,自然而然使南河坎成为一处渔业基地,也同时形成颇为驰名的“南河渔唱”景观:
       白天,河面上总有数十、上百条宽仅二尺、长达丈余、形如柳叶、仅容一人的渔船在河面穿梭般往来,渔人们忙着下网、捕鱼。他们个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篙杆在水中轻轻一点,那船儿便像离弦之箭,掠过水面,轻快无声。
       船舷两侧站着五、六只至十余只:黑羽如漆、长喙似鹰、眼疾胜鹞、脚蹼像鸭、大小类鸡,经过驯养的鱼鹰。它们脖颈上都拴着稻草,只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望着河水跃跃欲试。
       但见他们在渔人的指点下,迫不急待地纷纷潜入水底。这些专食鱼类的猛禽,只只都是潜水冠军。它们在水中两翅微张,头颈直伸,一双蹼足以每秒钟起码十次的速度疾速划动,使整个身体成纺锤形。其潜游速度之快,使生长水中的任何行动敏捷的鱼儿都自叹弗如!
       面对众多的鱼鹰阵式,鱼儿们显得张皇失措,鱼鹰则各自追逐一个目标,直到它们的铁喙又狠又准地啄住鱼头后才肯浮出水面。
       有时候也有三、四只鱼鹰,将一条数斤重的大鱼共同抬出水面的情形,显示它们的集体主义和互助精神。
       此时站在船上的渔人,用系有绳套的竹竿,连同鱼鹰和鱼一齐捞起,取下它们嘴上死死衔住的、还在挣扎的猎物,或者挤出咽下嗉囊中的小鱼丢入船舱的笆篓内,然后又将鱼鹰们纷纷抛下水中……
       傍晚,满怀着丰收喜悦的渔人收网了,沿河上下,几十里远近的渔船,纷纷朝那座长满芳草的沙洲驶来,数百只渔船将小岛围得密密匝匝,鱼鹰一群又一群地散布在渔民们各自搭盖的临时窝棚附近,妇女和儿童帮着修补渔网,给鱼鹰喂食,男人们则忙着跟鱼贩子讨价还价。
       入夜,处处窝棚升起篝火做起晚餐。此时岛上渔火处处,天上繁星点点,全都倒映在明晃晃的水面,并且交织成一片,使你分不清哪是灯光,哪是星光。
       如果是皓月当空,又别是一番景象,白茫茫地水天一色,滩头流水之声不绝于耳,千百只鱼鹰轮番扑打着翅膀,叽咕之声,此起彼落,偶尔还夹杂着渔人的歌声和小孩的欢呼声,一直到很晚很晚……
       (以上是对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南河渔唱》的描写。摘自凡丁回忆录《把往事留住》之〈南河变〉)
       禅关:入佛门修行者必须越过的关口。
       僧课:僧训课程,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
       木鱼:一种法器,多用于佛教、道教的功课与法会。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
       《木鱼》网络图片
        
1707640891761.jpg
       渔歌:古琴曲。曾名《山水绿》、《欸乃歌》,收录于《杏庄太音补遗》、《西麓堂琴统》等四十余部谱中。
       梵呗:佛教徒念经的声音。


 楼主| 发表于 2024-2-13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邛水泛舟》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雨过来邛水,中流一棹轻。衔鱼怜獭健,试马爱堤平。
       片片残云散,徵徵落照明。回头凝望处,竹木隐州城。
      【注】
       已按彭宗继考证:《绳庵集》中,“卸鱼怜獭健”一句为“衔鱼怜獭健”;“回头遥望处”一句为“回头凝望处”;“竹水隐州城”一句为“竹木隐州城”改正。


       傅燮诇:见前注。

       诗题
       雨后邛水泛舟:雨后在南河上行船游玩。
       邛水:广义的邛水,泛指发源于邛崃山脉的各溪流,下称青衣江、沫水入大渡河;狭义的邛水,仅指今称的火井江和白木江在齐口合流的下段至彭山县江口,现称南河。(参见《南宋邛州志.图经序》考释)
       泛舟:船只在水面上行驶或游玩。

      
       雨过来邛水,中流一棹轻。衔鱼怜獭健,试马爱堤平。片片残云散,徵徵落照明。回头凝望处,竹木隐州城: 一场夏雨过后,傅燮诇骑马到南河坎观看水势,但见江心一条渔船上的渔人(俗称打渔子),带着一只训练有素的水獭随波逐浪捕鱼,渔人不断从矫健的水獭口中取下捕捉到的大鱼,这个惊险的捕鱼场景,让傅燮诇对渔人和水獭感到莫名的揪心和同情。
       渐行渐远,回头一望晚霞中的明清临邛城被一片竹林树木遮掩。
       中流:水流之中。
       棹:船桨或撑杆。
       衔鱼:指水獭口中含着捕到的鱼。衔,本义指马嚼子,引申指用嘴含着或叼着。
       怜:1、哀怜;同情。2、珍爱;疼爱。
       《水獭含魚》网络图片
        
1707781051901.jpg
       獭:水獭。别称鱼猫、水狗、水毛子等,生活在水边的鼬科哺乳动物。头扁,耳小,脚短,趾间有蹼,善游泳,常在靠水边堤坡、灌丛、树根下、石隙内或杂草中筑洞,食物以鱼类为主,亦吃青蛙、螃蟹、水鸟或鼠类。
       水獭很容易驯化,驯化后的水獭可听从训练人的呼唤,并从人手中取食,历史上常被渔人圈养作捕鱼的得力帮手,其捕捉到的都是大鱼。当水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后,这种行为被禁止。
       《水獭》网络图片
        
1707781201486.jpg
       健:矫健;善于。
       试马爱堤平:南河堤岸平坦,适合骑马。
       徵徵:明也,火也。《礼.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疏》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风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为火,五常为礼,五事为视。凡归为事。
       落照:夕阳的余晖。
       凝望: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引申为远望。


 楼主| 发表于 2024-2-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量移临邛》傅燮诇
       考释:凡丁
       邛州口號:“鲁邛两地俱有琴台。”
       鲁阳淹滞几经秋,又向临邛万里游。
       可怜两地琴台月,偏向天涯照向头。

       傅燮诇:(1643-1706)字去异,号浣岚。河北灵寿人,康熙朝工部尚书傅维麟之子。 1654年以少保公 荫监官生(清代四品以上京官的直系、旁系子弟应乡试者),入国子监学习;1659年弃去举子业,始学捉笔;1670年充镶红、正蓝两旗教习;1676年任河南鲁山知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升四川邛州牧,政尚宽仁,革陋例,锄强梗,俱见实政。
       州牧:汉代至宋代的官名。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个刺史。清代的知州也称州牧,与知县并称“牧令”,但不可与汉、唐、宋代的州牧同日而语。明末.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

       诗题
       量移邛州:傅燮诇从河南鲁山知县升任四川邛州知州。
       量移:词出《资治通鉴》公文用语。原意为官员被贬谪到远方而遇到恩赦时,可以酌情调整迁往距离京城较近的地方任职。后来泛指一般意义上的职位迁换或调动。

       诗序
       邛州口號,鲁邛两地俱有琴台: 傅燮诇说,他康熙十六年(1676)始任河南鲁山知县时,发现鲁山县有一座琴台;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四川邛州任知州,发现这儿也有一座琴台。经过查阅史料获知:鲁山县的琴台,是唐代的元紫芝任鲁山县令时留下的;而临邛的琴台,是西汉词赋大家司马相如的“司马长卿宅”中故有的。当时,邛州地方出现了“鲁邛两地俱有琴台”的口號。
       口號:
       1、供口头呼喊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句子。
       2、古诗标题用语;亦指口号诗。
       始见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如 唐.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清.秋瑾《风雨口号》、《春暮口号》等。
       唐.王维《凝碧池》诗题:“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文忠公 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之句,天下传之。”

      
       鲁阳淹滞几经秋,又向临邛万里游。可怜两地琴台月,偏向天涯照向头: 傅燮诇说,河南鲁山县和四川临邛县虽然相隔万里,却都有一个琴台,但各自的文化内涵不一样,都应当广为宣传。
       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的古代地名。
       淹滞:拖延;久留。
       几经秋:诗词用语。意为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可怜:令人喜欢,讨人喜欢。
       两地琴台:傅燮诇《两琴台遗响自跋》:“量移临邛,取舆誌诸书披图览之,而临邛亦有所谓琴台者,盖汉司马长卿之遗迹也。长卿以琴心挑文君事本非佳,然其文章自堪千古。
       迨莅邛地访琴台之存亡,则久没于荒乱蔓草之间。然数千稔来犹可得其地而指之,岂非文章之不可泯耶!
       于予长短句,则仍其旧名,又安得长卿其人者!于悲风啸月,醉柳觞光之际,与之迭唱迭和耶,是亦予惕然于心而不敢漫焉者也。政事文章,予不能仿佛前贤于万一。抚心自问,未尝无则效之思,虽然司马之琴台则没于荒烟蔓草,而元公之琴台及今犹新。二者相较,元公为不可及矣。予亦欲于千载之下想见其遗徽于影响焉尔。”
      【注】
       元公:指唐玄宗时鲁山知县 元德秀 字紫芝。
       傅燮炯《琴台怀古》诗:“唐代元紫芝,执政在鲁山。三年政绩大,人称元神仙。”
       迨莅临邛:趁着来到临邛。
       迨:等到、趁着。
       莅:来到
       舆誌诸书:泛指舆地书籍包括地方志。
       数千稔:即数千年。《左传.襄二十七年》:“不及五稔。〈注〉稔,年也,熟也。谷一熟为一年。”
       长短句:宋词的本名;宋以后为词的别名。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1707792094676.jpg

       觞光: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春光明媚时,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鲁山琴台:位于鲁山县琴台街。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为鲁山百姓自发为县令 元德秀所建,为“鲁山八景”之一。
       元德秀:(约695~754)字紫芝,今河南洛阳人。少孤,背负母亲入京师考进士,及第后母亡,于墓侧结庐守孝三年。后任邢州(今河北邢台)南和县的县尉,因施政有名,升为龙武军录事参军;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调任鲁山县令,期间勤勉理政,为鲁山百姓争取免除了许多赋税和徭役,从而万民乐业,政通人和。鲁山人民为感谢这位喜弹琴的好官,自愿集资为其筑起一座琴台。于是,元德秀将读书、抚琴、理政的地点一并搬到琴台上,史称:“琴台善政。”
       元德秀为政期满后到陆浑山中隐居,唐天宝十三年(754),陆浑山连续七日爆发洪水,因与外界失去联系,元德秀饿死家中。
       门人谥曰:文行先生;学者高其行,称曰:元鲁山;鲁山人民称为:元青天、元神仙。
       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华为之撰《元鲁山墓碣铭.并序》;元结为之撰《元鲁山墓表》;由书法家颜真卿亲书;散文家、雕刻家李阳冰刻石。被称为“四绝碑”。
       历代诗人如元结、皮日休、孟郊、苏轼、梅尧臣、元好问、钱谦益等,和地方官吏如傅燮炯等,皆曾登临鲁山琴台并且留下不少诗作。
      《旧唐书.文苑传》将元德秀单独列传,全篇共424字。
      《新唐书》称“德秀善文辞。”
       所著《季子听乐论》及《蹇士赋》等,收载于《旧唐书.文苑传》中,为高人所称道。



 楼主| 发表于 2024-2-14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24-2-13 07:28
《雨后邛水泛舟》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雨过来邛水,中流一棹轻。衔鱼怜獭健,试 ...

      【更正】
       诗题
       雨后邛水泛舟:描写的是雨后邛崃南河上打鱼人和水獭捕鱼场景。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水.忆家》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家山万里隔秦关,宦游人霜点华颜。况在艳阳时,东风暗度丘园。危亭畔绿媚红嫣。料应有,旧日莺儿燕子,不放春闲。问双柑斗酒,谁个醉花前:
       高眠。连宵得佳梦,不离却赵北燕南。觉后见芳菲,满眼总异当年。古城荒远接蛮烟。愁烦甚,才把瑶琴欲鼓,恨断冰弦。动乡心滹沱,烟月冷鱼竿:
      【注】
       彭宗继考证:傅燮诇涉邛词作有十四首,其中《直隶邛州志》收录的有《临江仙.云居寺》、《青玉案.游金龟山》、《调酹江月.渔唱庵》三首,余下十一首在邛所作之词收入《后琴台遗响》中,傅燮诇在《感应篇疏断序》说:“四十二岁远迁临邛,五年之间,词多于诗。”
       释者将进行择录考释,此为新增的第一首。

       傅燮诇:(1643~1706)字去异。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人,康熙朝工部尚书傅维麟之子。 1654年以少保公 荫监官生入国子监学习;1670年充镶红、正蓝两旗教习;1676年任河南鲁山知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十二岁迁官四川邛州牧,政尚宽仁,革陋例,锄强梗,俱见实政。会清查地亩,他邑率以多报为能,公独谒抚军(巡抚)曰:“蜀罹兵燹已久,正赖休养,以渐清之可也。”抚军肯首曰:“牧诚留心民瘼者。”
民瘼:民众疾苦。
       傅燮诇迁官临邛五年中,留下诗词佳作约22首,为现代临邛人研究清初邛州历史和风土人情,提供了珍贵可靠的史料。

       词题
       高山流水.忆家: 傅燮诇此首《高山流水》词,表达了对家乡风物的怀念和对家人的思念情结。
       高山流水:词牌名,又名“锦瑟清商引”。定格为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上阕
       家山万里隔秦关,宦游人霜点华颜。况在艳阳时,东风暗度丘园。危亭畔绿媚红嫣,料应有,旧日莺儿燕子,不放春闲。问双柑斗酒,谁个醉花前: 已经头发斑白的傅燮诇,于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在临邛任所填写此首《高山流水》词,寄给远隔秦关的河北家人,问家人今年出去春游过没有?还问去年的候鸟—黄莺和燕子回到家乡了吗?
       家山:家乡的山。即故乡。
       秦关:1、指秦地关塞。2、指关中地区。
       宦游人:指已经为官但被派到远离京城或家乡的官员。一般来说,宦游人都是在仕途上不太得意的。他们在宦游的过程中,写下一篇篇著作,文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艳阳时:借喻壮年。上午8点半至11点时间段,阳光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天空逐渐明亮。
       丘园:1、指家园;乡村。2、隐逸。 3、坟墓。
       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
       双柑斗酒:春游的代称,为汉语成语。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引用《高隐外书》故事,讲述南朝时期一个名叫戴颙的人,每逢春天,便携带两个柑子和一大瓶酒去春游,以双柑佐酒,听黄鹂鸣叫,激发创作诗歌的灵感。

       下阕
       高眠。连宵得佳梦,不离却赵北燕南。觉后见芳菲,满眼总异当年。古城荒远接蛮烟。愁烦甚,才把瑶琴欲鼓,恨断冰弦。动乡心滹沱,烟月冷鱼竿: 傅燮诇说,他近来每晚都梦见家乡的景物,醒来后虽然临邛处处花香鸟语,但与家乡的景物格格不入。他还说临邛远接蛮荒之地,当思念家乡的时候,就弹琴或钓鱼来派遣乡愁。
       赵北燕南:文学作品中,将“燕赵”作为河北省的别称。22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今河北省北部为燕国地,南部为赵国地,以“燕南赵北”称呼这块土地表示历史悠久。
       芳菲:花草芳香、艳丽。
       古城:指临邛城。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草》34p:“邛为古蜀国。”第一座临邛城—张若城(在喻坎以南)始建于公元前310年。
       荒远:指遥远的地区。
       蛮烟: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山林中的瘴气。清.龚贤《扁舟》诗:“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
       冰弦:古代的名琴名,以冰蚕丝为弦,故名。
       冰蚕丝:王嘉《拾遗记》卷十:“员峤山,一名环邱山……有木,名猗桑,煎椹以为蜜。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
       滹(音乎)沱:水名。即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在献县和滏阳河汇合为子牙河。至天津市,会北运河入海。
       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

 楼主| 发表于 2024-2-16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述》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辽阔临邛郡,奔驰刺史官。山川开自汉,风俗半同蛮。
       火井遗踪旧,刀耕事业难。几经戎马躏,闾里尽凋残。

       傅燮诇: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十二岁时迁官四川邛州牧。

      
       辽阔临邛郡,奔驰刺史官。山川开自汉,风俗半同蛮: 傅燮诇说,临邛郡的建置始于秦汉,清康熙时的邛州军镇地域非常辽阔,他知邛州后,常常骑马在邛州大地上奔驰,发现邛州地方的汉人和当地少数民族在风尚、礼节、生活习俗方面互相融合而接近。
       奔驰:快跑;急走。
       刺史官:清代知州的别称,负有皇权赋予的监察所在州部的责任。
       风俗: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蛮:旧指我国古代南方的民族。
       临邛地方历史上主要民族有:汉族和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

       火井遗踪旧,刀耕事业难。几经戎马躏,闾里尽凋残: 傅燮诇还说,火井曾经的辉煌,被历史湮没。由于屡遭战争摧残,火井地方的农业生产倒退到刀耕火种时代,由于民不聊生而百业待兴!
       火井县:历史上的火井县域,包括今芦山县和大邑县的部分与古临邛县的西南部,含现今高何、火井、夹关、道佐、平乐、卧龙、孔明、水口、大同、石坡、西河等地,其中多处有盐井。
       芦山县建置沿革:“隋仁寿元年(601),置卢山镇。三年(603)改镇为县,名卢山县,属邛州。四年(604)改属雅州。大业三年(607)合雅州、邛州置临邛郡,卢山县隶之。”
       刀耕:刀耕火种,汉语成语。出自《旧唐书.严震传》表示生产方式落后。
       刀耕火种:古代耕种方法,即先将地上的树木杂草放火焚烧成灰做肥料,然后用石刀就地挖坑下种;或者将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其自生自灭。
        戎马躏:临邛与天全县和芦山县地界相连,明末清初受到张献忠“大西”军的践踏,人烟稀少,生产力倒退落后。
        民国《邛崃县志.兵事志》载:“夹门关观音岩,旧名洞上,因明末天台僧御流寇于此,遂称榨口庙,今之鱼龙庵也。此地险要,献贼攻之不破,乃由芦山青草坡入天台杀僧。”
       诗曰:
       天台武僧凭关守,拒敌当年张献忠。寺后坑中万人骨,遗恨引贼青草坡。
     “夹门关”两座山头夹一道河谷,形如门户,故名。并因之设“夹门镇”(现称夹关镇)而自古商贸繁荣,民间有“买不完的夹关,卖不完的夹关”之说。
       明末,张献忠率部从楚南入蜀,沿途大肆进行烧杀抢掠而官军难敌。方志称为“流寇”或“献贼”,民间称此事件为“张献忠剿四川”。
       天台山寺僧为了保护寺庙,组织寺僧凭借“夹门关”武力踞守,张部久攻不下,于是捉土人带路,绕道天全县境之青草坡攻入天台后山。为泄恨,张指挥部下将天台山中各寺尽毁,寺僧及村民尽杀,后有慈善者将尸骨集中置于一处山谷,俗称为:万人坑。
      “万人坑”呈墓室结构,像井台,有宝顶、石门,口小肚大,面积约有十几平方米。据天台山景区管委会职工高叔先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他专门用竹竿探测过,坑内累累白骨,寒气森森,呈絮状的白骨和粉状的骨灰厚达1米。
       这样的“万人坑”临邛有多处,包括大邑县在内的各大古寺,亦多毁于此段时期。遭受此番劫难以后,临邛人口锐减,到清康熙四年(1665)时,加上移民和盲流,共约1.5万人口,由于人口太少,清康熙时从明代的11个行政乡缩编为三里,即:封爱里、文台里、孝义里,从而实行“里甲制”。
       见以下史志记载
       康熙《邛州志》167p:“崇祯甲申年,流寇张献忠自楚南叛入巴蜀……”
       嘉庆《邛州志.乡镇》91p:“明时州分十乡(康熙志中多盘石乡计11个),共30个场镇。”
       民国《邛崃县志》46p:“明朝县治分十乡,清改十乡为三里:康熙四年改编保甲…定为三里:封爱、文台、孝义,又添制相台里,附入三甲中。”
       1993版《邛崃县志》137p〈历代人口〉:“清康熙四年(1665),州牧萧恒招集流亡,划全州为三里,约有户口3000来家,合计顶多不超过1.5万人。”
       嘉庆《邛州志.义塚》319p:“一在州小南门内,献贼屠戳,积尸盈城,楚人秦文广收拾枯骨,埋藏于此,立有万人碑记;一在州南杨天官花园内;一在东门外半里许,有义塚碑;一在南河岸上。康熙九年(1670)大邑县知县署州事李德耀奉文捡葬,置有碑记;一在州西一里漏泽园,明知州徐孔徒置,以收枯骨;一在州西二里路旁徏泽州。因漏泽园被河流冲毁,知州萧惟耀另徙一州,故名;一在州南五里土地坡,有山地一段,附贡生周阶奉捐买;
       又
       州西天池寺僧普湛,亦于土地坡 捐买山地一段作义塚;一在小南门外半里白骨塔,州吏目吴学周捐买,收检暴露尸骨。(笔者:天池山万人坑在山门旁。)
       大邑县义塚在县北城隍庙右。蒲江县义塚在城垣后山的 岱庙旁。
      (以上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夹门关旧事考〉》)
       戎马:戎者,兵器也。马者,战马也。“戎马”一词指从事征战,或者经过战争。
       躏:践踏。使用强制的力量欺负压迫、凌辱、残害。
       芦山县建置沿革
     “明.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改泸山县为芦山县,隶雅州。明末农民大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 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1646),芦山县属之。
       张献忠起义败亡后,芦山既有义军残部和南明军队,又有南下清军和吴三桂部队反复争夺;还有近邻(天全县)高、杨土司乘机攻掠,但仍属南明版图。”
       闾里:古代基层行政单位的名称。原始含义为古代城镇中用围墙围起来的住宅区域,借指平民;或者某个地方的居民;还可以指邻居。
       凋残:零落衰败。 1、花叶脱落。2、凋零、衰落。



 楼主| 发表于 2024-2-1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节长欢.含雪亭偶成》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亭敞留云,渐厌厌书,窗映晴曛。药栏花有相,石径竹生孙。棋枰敲处趁芳荫,罢局时树影缤纷。那更阑干屈曲,几榻无尘;
       客来随分开樽,残红落杯中,酒染余芬。醉击唾壶吟,翻旧谱偏教语句清新。酕醄后槐国里暂寄閒身。帘栊外雏莺乳燕,居然幽趣宜人

       傅燮诇:(见前注)

       词题
       八节长欢.含雪亭偶成: 傅燮诇填写《八节长欢》词牌,描述邛州衙署内新建的“含雪亭”景致。
       八节长欢:词牌名,正体双调九十八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九字的变体。
       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含雪亭:邛州衙署内的一处亭阁,由傅燮诇兴建。
       根据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20p载:“《翠阁秋阴》(代景点—瓮亭)在州治前三十步”分析:“含雪亭”应在州治内。而《含雪亭》之名,取自唐.杜甫在邛所作《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之诗意。  
      (参见傅燮诇《邛署偶成》诗考释)

       词
       上阕
       亭敞留云,渐厌厌书,窗映晴曛。药栏花有相,石径竹生孙。棋枰敲处趁芳荫,罢局时树影缤纷。那更阑干屈曲,几榻无尘: 傅燮诇说,由于“含雪亭”的环境太美好而无心在室内读书,于是陪着客人在树阴下下棋。
       渐厌厌书:逐渐厌倦读书。
       厌:因满足而讨厌。
       晴曛:日光照射。
       药栏花有相:花圃中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有相:富贵之相,指牡丹花。
       竹生孙:竹子长出小笋。
       棋枰:棋盘,棋局。
       阑干:1、纵横错落的样子。 2、同栏杆。
       屈曲:1、弯曲,曲折。2、指事物的原委本末。3、委屈、迁就。
       几榻:靠几与卧榻。泛指日用器具。
       几:搁置物件的小桌子。
       榻:明文震亨《长物志》“坐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奇,横一尺五寸,周设木格,中实湘竹,下座不虚,三面靠背,从背与两傍等,此榻之定式也。”
      《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

       下阕
       客来随分开樽,残红落杯中,酒染余芬。醉击唾壶吟,翻旧谱偏教语句清新。酕醄后槐国里暂寄閒身。帘栊外雏莺乳燕,居然幽趣宜人: 傅燮诇说,客人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饮酒,喝醉了就吟诗,再不然就在树下做一个南柯之梦,也是幽雅的趣味。
       随分:多义之随便;就便;随意;任意。
       开樽:举杯饮酒。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唾壶吟:吟诵唾壶的诗句。如:古来玉唾壶;唾壶虽缺璞更多;高歌唾壶缺;闲斋夜击唾壶歌;歌敲玉唾壶;把唾壶敲缺;唾壶空击悲歌缺。
       唾壶:又称渣斗、唾器。古代宴饮时盛放唾弃鱼骨或兽骨的容器。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形似尊。
       《唾壶            
       a5fbaba7bc0eb2499859a534a06aba5.jpg
       酕醄(音毛桃):大醉的样子。
       槐国:槐安国。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虚构的国家,成语“南柯一梦”出此。
      【大意】
       东平人淳于棼醉倒在一株古槐树下,梦见自己成为“大槐安国”驸马,与金枝公主生下五男二女,还被任命为“南柯太守”二十年。
       一次,槐安国与檀萝国交战,皇帝命淳于棼统率全国精兵与敌军作战被打败,皇帝下令将其削职为民,淳于棼羞愤中惊醒,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各是一窩蚂蚁。

       閒身:亦作“闲身”。指没有官职的人。
       帘栊: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帘子;窗户。
       雏莺乳燕:为汉语成语。指初生还在由亲鸟喂食的小黄莺、小燕子。作者填此词应在当年农历四月。
       幽趣:幽雅的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24-2-1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含雪亭偶成》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怪石崚嶒倚竹篱,清幽偏与懒相宜。炉烟细合茶烟碧,琴韵轻分竹韵奇。
       花映霁霞堪角奕,树啼春鸟伴吟诗。雪山爽气时侵几,栏外湘帘未肯垂。
       崚嶒:高耸突兀。指高峻的假山。
       炉烟: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茶烟:烧茶煮水、泡茶时产生的烟。“茶烟”一词时常出现在茶的文学作品中。好的陈茶茶水飘着一层烟雾,与茶品相关的茶烟乃一种感觉、一种诗意、一种境界、一种心情、一种生活。
       雪山爽气: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谓凉爽之气。
       湘帘:用湘妃竹做的帘子。
       此诗大意
       傅燮诇此首《含雪亭偶成》诗,描述“含雪亭”周边有用怪石堆砌的高耸假山;竹林和大树下有花圃;亭周围用湘妃竹做的帘子隔断;熏炉中溢出的香烟与茶碗中飘逸的茶烟和花圃中的芳香,与四姑娘雪山的爽气交融在一起;亭中有人弹琴、有人哦吟,树上还有小鸟伴唱。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庭芳》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新构小亭成,颜之曰《含雪》
       种竹移蕉,编篱开迳,小亭结构幽深。西窗才启,山色便来侵。近处重重苍翠,千秋雪遍积遥岑。炎天永,不须摇扇,清冷沁人心。
       沉沉别院静,群花弄色,高柳舒荫。爱宜风、宜月宜酒宜琴,宜向匡床一觉,醒来后满耳鸣禽。崚嶒石,更宜共语,相对一长吟。

       傅燮诇:见前注。

       词题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满庭花等。以晏几道《满庭芳·南苑吹花》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等变体。
       词序
       新构小亭成,颜之曰《含雪》:傅燮诇给刚建好的亭子取名,为之题《含雪》匾。意为:“含雪亭”将今称的“四姑娘雪山”尽收眼底。
       新构:用新理念设计的构筑物。
       颜之:题匾额。“颜”指两眉之间,后引申为额头、脸面。因匾额的位置与额头的位置相当,也指匾额。

       词
       上阕
       种竹移蕉,编篱开迳,小亭结构幽深。西窗才启,山色便来侵。近处重重苍翠,千秋雪遍积遥岑。炎天永,不须摇扇,清冷沁人心: 【词意】《含雪亭》设计别致,
竹片编织的篱笆外有茂林,内有芭蕉和修竹,夏天有雪山的爽气沁人心脾,好一个乘凉佳处!
      
编篱:用细竹竿或竹片编织成的篱笆。

       结构:连结构架,建筑式样,由组成整体的各部分搭配和安排。
       幽深:深而幽静,幽僻之处。
       西窗才启,山色便来侵:才把西边的窗户打开,群山便映入眼帘。
       按
      《含雪亭》的位置,在邛州大堂旁边,即原“三步石”的街口。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后,1936年,民国政府将邛州衙署(含瓮亭)改造成“新公园”时,将“邛州大堂”卖与刘俊卿和赵泽歧,合伙开办《大众食堂》至1950年前后;同时将“含雪亭”卖与王□□开办《如真像舘》,一直保持用竹片编织篱笆的风格,经营至公私合营,继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清洗底片的废水严重污染红荷湖水而搬出“瓮亭公园”。
       千秋雪:典出唐.杜甫临邛诗作《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窗,指杜甫在临邛茅屋的窗;清代邛州衙署的窗;傅燮诇新建《含雪亭》用湘妃竹做帘子的窗;还有老百姓住所朝向西边的窗。都可以坐在窗前就能望见“四姑娘雪山”亘古不化的积雪。
       比如
       清.道光临邛名士吴江《自宅后园楼房联》:
       西墙余地营成屋;背廓群山放入楼。
       又
       清.清康熙云贵总督高其倬在邛崃写的《望雪山》诗:“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到今尚存太始雪,盛夏早似初冬寒。”
       而现今大邑县根据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诗意自命名的“西岭雪山”上“季节性”的积雪,在临邛城中—特别是邛州衙署内是不可能望见的!!!
       (参见 傅燮诇《临邛偶题》及 高其倬《望雪山》考释)
        遥岑:远处陡峭的山崖。指邛崃能望见的“四姑娘雪山”,即临邛八景的《崃岭朝云》景观。
        《傅燮诇在“含雪亭”望见的“千秋雪”即“崃岭朝云”景观》摄影:叶时亮
        
1708213232318.jpg
       沁:渗入;透出。

       下阕
       沉沉别院静,群花弄色,高柳舒荫。爱宜风、宜月宜酒宜琴,宜向匡床一觉,醒来后满耳鸣禽。崚嶒石,更宜共语,相对一长吟。【词意】 《含雪亭》中满眼风光,而且环境清静别致,舒适宜人。
       匡床:安稳、舒适的床。由竹、藤、绳索等编制而成。一说方正的床。
       崚嶒石:高耸突兀、特出不凡的山石。
       《崚嶒石的构筑物》网络图片

         17082134032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24-2-18 07:17
《满庭芳》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新构小亭成,颜之曰《含雪》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后,1936年,民国政府将邛州衙署(含瓮亭)改造成“新公园”时,将“邛州大堂”卖与刘俊卿和赵泽歧,合伙开办《大众食堂》至1950年前后;同时将“含雪亭”卖与王□□,利用假山亭子和竹片编织篱笆风格开办《如真像舘》经营至公私合营,继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清洗底片废水严重污染红荷湖水而搬出“瓮亭公园”。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蝴蝶》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序】酬王子林、汪摄山、张字水相赠《含雪亭》之作,戏用前拙作满庭芳韵。
       恰是清和时候,园亭楚楚,竹木深深。绕屋蕉开,长叶翠影来侵。湘帘揭、轻风扫榻,岚光合、古雪凝岑。豁尘襟,良朋满座,奇句警心。
       檀沉。金凫手炷。篆飞窗外,香散花荫。投我珠玑,谱将新调入瑶琴。佐樽罍、巉岩怪石,秦歌管、嘲哳幽禽。酒频斟。尽拚沉醉,鼓掌重吟。

       傅燮诇:(见前注)

       词题
       玉蝴蝶:词牌名。分“玉蝴蝶令”和“玉蝴蝶慢”。慢词调以北宋柳永《玉蝴蝶》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二十一句,上段五平韵,下段六平韵。此为“玉蝴蝶慢”词。

       词序
       酬王子林、汪摄山、张字水相赠《含雪亭》之作,戏用前拙作满庭芳韵:【大意】《含雪亭》建成后,有王子林、汪摄山、张字水(皆无考)三友人,都步傅燮诇《满庭芳》的原韵写词庆贺,傅燮诇于是仍以“含雪亭”为内容,新填一首《玉蝴蝶》词回敬大家。

      
       上阕

       恰是清和时候,园亭楚楚,竹木深深。绕屋蕉开,长叶翠影来侵。湘帘揭、轻风扫榻,岚光合、古雪凝岑。豁尘襟,良朋满座,奇句警心: 【词意】当年四月的一个上午,临邛城天气晴明,《含雪亭》周竹木芭蕉繁茂,刚拉开湘妃竹帘,便有一阵清风袭来,但见西山云气和积雪凝结,引得到访的文友们诗兴大发,奇句惊人。
       清和:农历四月的别称。其时天气清明和暖,清静和平,气象升平。
       楚楚:多义之鲜明的样子;丛密繁盛的样子。
       深深:深沉貌、浓密貌、沉静貌。
       湘帘:即用湘妃竹做的帘子。
       榻:狭长的矮床。
       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
       古雪凝岑:亘古即有的积雪凝结山顶。
       岑:本义是小而高的山,泛指山,后引申出高,又引申出山顶等义。
       豁:1.开裂;破缺。2.舍弃。
       尘襟:世俗的胸襟。
       奇句:富有创意、出人意料、与众不同的句子。
       警心:戒慎;警惕。

       下阕
       檀沉。金凫手炷。篆飞窗外,香散花荫。投我珠玑,谱将新调入瑶琴。佐樽罍、巉岩怪石,秦歌管、嘲哳幽禽。酒频斟。尽拚沉醉,鼓掌重吟:【词意】鸭形的熏炉中散发着檀香和沉香悠长的香气。鸟语花香中友人们有的在吟诗,有的在弹琴、吹箫,有的在书法。酩酊大醉者在拍手称快说:“再来一次!”
       檀沉:檀香和沉香。檀香是檀香树的芯材,香味比较浓厚;沉香是特定树种的树脂与木质混合而成的固态凝聚物,香味悠长醇厚。
       金凫:鸭形的熏炉。也称睡鸭、宝鸭、香鸭、金鸭、香鸭等。常见诸于诗词作品中,如唐.李商隐《促漏》“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手炷:用手点燃、焚烧。
       篆飞:指“飞”体篆书书法。
       《“飞”体篆书》网络图片
        
1708296029898.jpg       
       珠玑:珠宝、珠玉。诗文中常用以比喻晶莹似珠玉之物,或形容声音婉转、清脆。
       瑶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等,为中国传统拨弦乐器。
       佐:辅助、帮助。
       樽罍:指酒杯。
       巉岩怪石:险峻,奇形怪状之山石。
       秦歌管:秦楼的箫声。【典故】秦穆公女儿弄玉喜吹箫,秦穆公特为之修建一座楼叫:秦楼。弄玉便整天在楼上吹箫作乐。
       嘲哳(音争喳):象声词,形容声音杂乱。
       幽禽:鸣声幽雅的禽鸟,如黄鹂、画眉。

      【小结】
       通过傅燮诇以上《八节长欢.含雪亭偶成》、《含雪亭偶成》、《满庭芳》、《玉蝴蝶》四首专门描述《含雪亭》的诗词,以及《临邛偶题》诗中“山送晴岚到郡衙”句述及在邛州大堂内透过窗户望见临邛八景之《崃岭朝云》景观。此外还有清.高其倬《望雪山》诗等若干诗人诗词的相关描绘,证实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于临邛绝非“孤证”!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锦江泛舟归临邛二首》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诗题
       锦江泛舟归临邛: 傅燮诇利用公休假日乘船去成都,回邛州衙署后,并未写对成都的认识观感,而是写从邛崃南河码头乘船到成都,又从成都锦江码头逆水行舟回临邛的过程,可知他是为了了解临邛与附近州县的地理联系。

       傅燮诇:(见前注)

       诗一
       梦为鸣榔觉,中流短棹轻。云铺含雪意,树老隐山情。泛泛澄波色,关关象鸟声。蓬窗开卷帙,心目一为清。【大意】傅燮诇从成都锦江码头泛舟归临邛南河码头后,梦见《南河渔唱》和《崃岭朝云》景观,感觉船好像在画中行驶一样。
       鸣榔(音郎):渔民敲击船舷发出响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文选.潘岳》:“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中流:江河中央。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指小船、渔船。
       云铺含雪:指南河上可见的临邛八景之《崃岭朝云》景观。
       南河码头处的《崃岭朝云》景观  拍摄:叶时亮
        
1708383143518.jpg
       泛泛:荡漾的样子、浮动的样子。
       澄波:清波。
       关关象鸟声:渔鹰和“象鸟”发出的叫声。
       关关: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关关雎鸠”,主流观点认为是渔鹰。
       象鸟:已知世界上存在过的第二大鸟类。能确定的是“象鸟”曾经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身高超过三米,体重可达半吨,生活在沼泽和森林中,灭绝于17世纪以前。
       不知傅燮诇在船上听到的“象鸟声”是否这种物种发出?!莫非当时南河岸上的森林中还有象鸟生存?!供生物学家去研究!!!

       南河:古名邛水。上游的火井河、夹关河于齐口汇聚后始称南河。又纳大邑䢺江、斜江以及蒲江河,到新津武阳镇入岷江。全长135公里;积雨面积3640平方公里。1980年以前是成都西部山区进入成都平原的重要水道,自古航运繁忙。现代由于河床淤浅,以及拦截河水修建电站和农业灌溉,现今大部分不能通航。
       卷帙:指可舒卷的书画。

       诗二
       公余买得锦江船,咿轧轻桡破晓烟。夹岸黄凋霜后叶,推蓬青漾水中天。惊凫击浪飞相逐,痴鹭依沙浴复眠。更倚棹声歌水调,风尘恍惚拟登仙。【大意】傅燮诇公务之余暇,买得从邛崃南河码头去成都锦江码头的来回船票,去时是早晨,顺水二百余里,不一会儿就在“惊涛骇浪”中抵达锦江码头(老南门的万里桥)了。
       回程主要是上水,靠纤夫在岸边拉纤或硬撑缓慢行船。傍晚时但见滩头上白鹭依沙而眠,耳中不断传来《纤夫号子》和掌舵艄公的吆喝声与船员努力的摇桨声,在众多人共同的努力下,这一只客船终于在当天晚些时候返回南河码头。
       傅燮诇回忆来回的过程,恍惚如登仙一般的艰难。
       释者特别引用一段民间调查材料供读者参考
       诗曰:
       船辞崃岭朝云间,三百里路半日还。涛声号子吼不断,忽到乐山码头前。
       这首诗由笔者根据受访者口述情形诌成,描述从事货运的木船,早晨满载货物。从南河码头出发到乐山码头,全程约180公里只须半天时间。
       这样的描写看似轻松,但其实充满艰险和有特具的条件:一是指的下水行船;二是要遇到涨水时借助洪峰顺水推舟。这种情形既惊险又刺激,轻不轻松全看船工的本领、经验和勇气。若是平水期,靠船工一篙杆一篙杆的撑,邛崃至成都需两三天时间。返程因是逆水行舟,仅新津至邛崃就需两天。
       无论下水或者返程,货船都要集队而行,依货运量多少,由码头上包揽生意的经纪人介绍船主,少则三、五只,多则一、二十只集队,以便于互相照应,船主也与船队同行。
       白沫江、火井江、南河上航行的货船比渡船长大,装载量5-8吨,设有船舱3-4个,舱上有蓬,以防雨水,蓬中间固定,两头可推拉;
       航行在南河上的货船称为长航船,专司来往邛崃、新津、成都、彭山、乐山的货运。最大运载量可达20吨,每只船有船工4-6人,两边设1-2对桡板(船桨):船头艄公撑篙,船尾舵手把握航向,正所谓:船载万斤,掌舵一人。
       载运5吨的船,只有艄公和舵手二人,载运7、8吨的船则需要三人。船头左、右侧各设桡板,艄公在浅水区时使用篙杆,深水区则使用桡板。
       货船一般只到彭山江口、成都万里桥(注)、或者乐山码头,由当地码头经纪人介绍给当地老板,再倒买倒卖至下一个大码头,商品就像传接力棒一般,被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到长江下游地区。大船在宜宾登陆,经高县进入南方丝绸之路。
       乐山以下为大船,最大的木船以载运盐为例,可载200至300引,(每一引50包,每包200斤)约合载重量2000至3000吨,使用船工达20人。
       邛崃长航船返程为上水,遇到滩口时则互相帮助,用自带的纤绳把船拉过滩口。一般载重5吨的空船,由三人拉纤、一人撑船即可。
       载货船则需多人拉纤,纤绳拴在船头上,此时的船工便是纤夫,领头呼喊号子的站在船上呼喊着号子,大伙背着纤绳,埋头踩着纤道上由众人踩踏出的脚板窝,边用力前行,边随声附和。如领:“大家一齐来吔!”应:“嗬-嗨!”领:“使劲拉哟!”应:“嗬-嗨!”领:“展把劲嘛!”应:“嗬-嗨!”领:“朝前走哇!”应:“嗬-嗨!”领:“抛对河(靠右)呀嘛!”应:“嗬-嗨!”领:“抛过河(靠左)呀么!”应:“嗬-嗨!”……
       为防止在纤道上打滑,纤夫都穿着粗草鞋,所以沿河两岸随处都有打草鞋卖的人家。
       乐山以下河道水急滩险,险滩处有以拉纤为业的地方专业队伍。在船上专司呼喊号子的就有两个,号子的调式有好几种,拉纤时扯开风帆以借助风力,由数十人拉纤的场面蔚为壮观,号子声的呼应令人震撼。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乐山,水运还十分繁忙,下水船靠‘放’,上水船靠‘拉’。拉船就要有‘纤’,乐山叫‘纤缆’,是用乐山所盛产的竹子划成竹篾编成的。纤夫们光着身子,仅在腰下围一小块布,背着纤,弓着腰,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摘自胡立嘉《西屋杂记》之<灯(五)>文)
       下水船所运大宗货物为粗纸、小耳纸、火把柴、窑柴、煤炭、大米、豆类杂粮、茶叶和竹子、木头制品,以及邛陶器皿等生活必需品。返程则运回绸缎、夏布、洋布以及煤油、盐巴、肥皂、火柴、黄、白糖等生活日用品和副食品。
       返程如果是空船,又假如船主这一趟生意能够赚到大钱,船主便连货带船一起卖掉,走旱路将钱带回,再请专门的造船师上门造一艘新船。
       造船材料选用青冈和玉兰木,因用青冈木做的船底越浸泡越硬,玉兰木做的船身不会变型裂缝。受访者说,造一艘新船,用今天(2008年)的价值做比较,相当于拥有一辆康贝司汽车,其寿命8至10年。
       万里桥: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设宴送费祎出使东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该桥由此而得名。
      【特注】
       此节摘自凡丁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中集》之〈古临邛—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首城〉中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邛崃段的运输”。被调查人有石灰包人:何兴明。原邛崃木船社船工,2008年时88岁;下坝人:徐春元(释者的同学,今健在。当时释者的手机没有录音功能,可惜未能录得何兴明饶有风味的《川江号子》原声。

       公余:公务之余暇。
       买得锦江船:买到从邛崃南河码头至成都锦江码头的来回船票。可知至迟在清康熙时,邛崃到成都的航运,已有了客船。
       咿轧: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
       桡:船桨。
       晓烟:清晨时分像青烟一样的雾气。
       黄凋:晚秋时节树叶泛黄凋落。
       推蓬:可推拉的船蓬。
       青漾:水波淡雅的绿色。
       惊凫击浪:比喻惊险。客船如鱼鹰在惊涛骇浪中搏击。
       痴鹭依沙:明.陈琏《桃源》:“薄暮至桃源,西山景渐昏。鹭依沙嘴静,人语渡头喧。”
       棹声:摇桨声。
       水调:本意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创作的《水调》,此外指船工和纤夫号子。
       风尘:比喻旅途艰辛劳累。


 楼主| 发表于 2024-2-21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归梁.鹤林寺》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绿嶂幽深古寺藏。门枕晴江,茂林夹岸郁苍苍。松针密、柳丝长;
       鹤山点易留遗洞。石涧陡,翠屏张。打鱼村晚带斜阳。看撒网、听鸣榔。

       傅燮诇:(见前注)

       词题
       燕归梁.鹤林寺:傅燮诇填《燕归梁》词,描写白鹤山周边景致。
       燕归梁:词牌名。多用于祝颂、抒情、写景。以北宋晏殊《珠玉词》为正体,双片五十一字,前段二十五字四句四平韵,后段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

       词
       绿嶂幽深古寺藏。门枕晴江,茂林夹岸郁苍苍。松针密、柳丝长;鹤山点易留遗洞。石涧陡,翠屏张。打鱼村晚带斜阳。看撒网、听鸣榔:【词意】描写白鹤山的鹤林寺和西岩之点易洞、翠屏阁,以及点易洞下南河的一段—“打鱼村”之风光。
       绿嶂:绿色的山峰。即在山的绿色部分中包含高耸和险峻的特点。
       门枕晴江:指鹤林寺的山门坐落在南河边的一座山岗上。
       晴江:晴朗天空下的邛江—即南河。
       鹤山点易留遗洞:指西汉临邛人——胡安点校《周易》之洞窟。(详见清.熊维芳《易洞秋风》考释)
       石涧陡:点易洞旁的“石涧”,当地人叫“老槽口”。陡直地通向鹤林寺的后门和北宋宣和二年(1120)始建的:西塔(清道光时复建)。而明代以前始建的“文笔山石塔”叫:南塔。清道光乙巳年(1845)时,复建为砖塔。(详见宋.范镇《䣢罂古渡》考释)
       翠屏张:指鹤林寺山门西侧的木魚岗(民间叫陈山,今属琴台森林大酒店)之西面,过去有“万竿翠竹”,如同一道张开的绿色屏障,西汉胡安始建“翠屏阁”于“老槽口”的石岩上,唐宋时形成临邛八景之《翠阁秋荫》景观。明.万历以后毁于战乱,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知州戚延裔 将邛州衙署前三十步的“瓮亭”,权当《翠阁秋荫》代景点,约于清嘉庆时将“翠屏阁”迁到金龟山的凤朝寺。(详见清.熊维芳《翠阁秋荫》考释)
       打鱼村:历史地名。以渔民集中居住地为名。在白鹤场镇一段南河的南边,谐音:大鱼村。
       鸣榔
(音郎):渔民敲击船舷发出响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文选.潘岳》:“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楼主| 发表于 2024-2-22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闷.偶述》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城枕文江,地近西山,满眼千秋古雪。更事简人闲,抚桐摹帖。卧理颇称藏拙,任鹊尾、手拈名香爇。空庭寂、静一帘花影,清风时揭。
       听彻。幽禽咽,种绕屋,奇葩四时相接。支枕高眠,悠悠蝴蝶。果是门堪罗雀。若个破、苔痕青如结。酌兰生、小醉花间,独劝峨眉山月。

       傅燮诇:见前注

       词题
       无闷.偶述:傅燮诇偶然填写《无闷》词牌,记述临邛历史文化和治理情形,相当于对五年邛州知州的成果总结。
       无闷:词牌名。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代表词作有朱彝尊《无闷.雨夜》等。

      
       上阕

       城枕文江,地近西山,满眼千秋古雪。更事简人闲,抚桐摹帖。卧理颇称藏拙,任鹊尾、手拈名香爇。空庭寂、静一帘花影,清风时揭:【词意】傅燮诇说,临邛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理位置靠近少数民族地区,一眼就能望见西山“到今尚存的太始雪”。因为明末战乱后,朝庭所制定安抚流民的政策得到落实,邛州地方治理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理政之余,时常焚香弹琴、临帖。
       城枕文江: 傅燮诇独创的词典。比喻临邛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致后来有人将“火井江”称为“文井江”,曾使不少邛崃人感到困惑。
傅燮诇说的“文井江”其实是南河
      【按】
       文井:全国有许多叫“文井”的地名,仅今成都地区即有88个。
     “文井”可以分别从两个字的含义理解。“文”本指丝织品上纵横交错的图案或花纹,后来扩展到代表文化、文明、文辞等方面;“井”指凿地挖成的可以取出水的深洞。故“文井”可以理解为:具有文化内涵和规律性、秩序性的事物或者现象。
       再如
     “文江”为一个汉语词汇。比喻文章的内容深广犹如大江。词出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文江散珠,圆波潄驪龙之穴。”以及 唐.皎然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州中重宴》:“九流宗〈韵海〉,七字挹文江。”
      (以上详见《百度百科》)
       又
       由于“枕”字含意为:1、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2、意为临近。比如 枕江 意为临江;枕河 意为临河;枕水 意为靠近水边;枕流 意为靠近水流。
       再如
       文革以前(抑或民国时期已有),邛崃出过《临江文学》的刊物,释者少时读过一期,不久即文革开始,释者当时理解“临江”即南河。
       西山:指岷山。汉唐至明清时期彝、藏、羌等民族与汉族分布的界线,大约为今都江堰市至天全县一线以西。
       (详见唐.杜甫《西山.三首》考释)
       千秋古雪:清.高其倬《望雪山》诗句:“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到今尚存太始雪,盛夏早似初冬寒。”
       (详见清.高其倬《望雪山》考释)
       抚桐:即弹琴。桐代指琴,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
       摹帖:以薄纸覆在帖上,依其笔画摹写。
       卧理:汉语词汇。指政事处理得简单明了,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治理。形容一个地方或国家的治理状态良好,人民生活安宁。
       藏拙:意为掩藏拙劣,不以示人,常用作自谦之辞。
       鹊尾:喜鹊尾形的香炉。
       《鹊尾香炉》网络图片
        
1708424908071.jpg
       爇(音入);焚烧;引燃。
       清风:清廉仁惠的风化。

       下阕
       听彻。幽禽咽,种绕屋,奇葩四时相接。任支枕高眠,悠悠蝴蝶。果是门堪罗雀。若个破、苔痕青如结。酌兰生、小醉花间,独劝峨眉山月。【词意】傅燮诇说,他任邛州知州期间,因为政清如水,以致邛州衙署大门前门可罗雀,还长出了青苔。他因此有闲暇打造出一座《含雪亭》来,还养了一只整天说话声音嘶哑的鹦鹉,无聊时便饮酒赏兰,醉卧花间做 “蝴蝶梦”,醒后难以解脱的是思乡情愁。
       幽禽:1、鸣声幽雅的禽鸟。2、特指鹦鹉。
       咽:嘶哑低沉。
       奇葩: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高眠:高枕安眠,指闲居。
       悠悠:1、长久、遥远;2、忧愁思虑的样子;3、从容自然的样子;4、也形容言语荒谬。
       蝴蝶梦:成语“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十分轻松惬意。醒后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自己。
       门堪罗雀:形容衙门冷清,无颂事。
       傅燮诇为邛州衙署大门撰题的楹联:
       同居井里,有甚深仇,小忿小嫌,相忘于杯酒,庶全亲戚之情,不进我门来也罢;
       一入公堂,无些好景,费心费力,或犯此科条,更切身家之虑,且归你屋去何如。

       若个破:那个来说破。
       苔痕:苔藓滋生之迹,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峨眉山月: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于李白初出四川之时,表达对家乡山水依恋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西禅寺》清.傅燮诇
       考释:凡丁
       万木阴阴一望齐,板桥渡去有招提。门环活活清溪水,路绕层层古石梯。
       夏近泥深忙紫燕,春残叶密语黄鹂。偷闲共坐幽篁里,暮霭遥连雪岭西。

       傅燮诇:见前注

       诗题
       游西禅寺:傅燮诇此诗描述临邛西禅寺的环境。
       西禅寺:全国有若干座西禅寺,最早的西禅寺,始建于隋代的邛都县,几经兵燹,又几度辉煌,今存。
       邛都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将临邛县“古城山”的“邛都国”迁往今西昌降为“邛都县”后,设“越嶲郡”下辖十五县(含“邛都县”)属益州;北周天和三年(568),“越嶲郡”改置: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将严州改为:西宁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嶲州,辖邛都县;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嶲州被南诏政权占领后设为:建昌府。后由“大理国”袭其建制;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建昌路,以罗罗斯宣慰司总之。

      (以上见《西昌市历史沿革》)
       唐天宝末年(756),在今蒲江县的“临溪县城”置‘行嶲州’,大历四年(769年)正式设置嶲州,将邛州的临溪、蒲江两县划属嶲州41年。
       贞元十三年(797)唐军收复嶲州,嶲州迁回凉山州西昌市。太和三年(829)南诏军队攻占嶲州,太和四年(830)嶲州再度迁到‘行嶲州’,仍以蒲江、临溪隶嶲州。太和六年(832)始移嶲州于台登城(今凉山州喜德县泸沽镇)。”

       (以上见蒲江文博《临溪县城遗址》;详见宇文绍奕《南宋邛州志.图经序》考释)
     【推算】
       当大历四年(769)正式在今蒲江县西来镇的“临溪县城”设置嶲州,并且将邛州的临溪、蒲江两县划属嶲州四十一年期间(769~810),原先“嶲州的西禅寺”迁建于邛州临邛县北三十里地方,有寺中凿于唐代的“八卦井”为证。

       《八卦井》网络图片
        
1708650436487.jpg
       邛崃西禅寺位于城北15公里处,今称:茶园古镇。古称:清泉;西禅。
       西禅:南方丝绸之路于商周时期由古蜀国人开拓,称为“蜀身毒(古印度音释‘丫毒’)道”。时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研究认为(大意):“佛教产生于古蜀国,通过古印度道传入印度并经升华之后,又于汉代‘出口返內销式’地从印度自西传回中国。”
       而“禅”为梵语“禅那”之略,原意静坐默念。
       (见2016年2月22日《成都日报》09版金沙讲坛:霍巍《说丝路 话成都》)

      
       万木阴阴一望齐,板桥渡去有招提。门环活活清溪水,路绕层层古石梯。夏近泥深忙紫燕,春残叶密语黄鹂。偷闲共坐幽篁里,暮霭遥连雪岭西:【大意】傅燮诇经过桑园的高桥去西禅寺,但见䢺江环绕,青山道道,石梯层层,耳旁莺歌,眼前燕舞。傍晚时,天边的雪山上依着一轮夕阳。
       阴阴:光缐陰暗,树木枝叶覆蔽的样子。
       板桥:用木板架设的桥。指桑园镇的场口
江上的桥,历史上为卵石墩上架设的木桩板面桥,名叫高桥。
       招提:1、寺院的别称;2、民间私造的寺院。
      【佛光大辞典】(术语)具名拓斗提舍,梵音Caturdes/a,译曰四方。谓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处,为招提僧坊。魏太武造伽蓝,以招提名之,招提二字,遂为寺院之异名。
       清溪:指䢺江。古西禅乡又称:清源。
       夏近泥深忙紫燕:春末夏初时节,寄居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忙着喂育雏燕。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暮霭遥连雪岭西:黄昏的云雾萦绕在天边的雪山上,形成一道夕阳红。
       暮霭:太阳西落时的云雾。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