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30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许浑》许浑的友人
       考释:凡丁
       还家乐事我先知,羣童竹马交相迎。
       二老兰觞初见日,乡郡荣归及壮时。

     【大意】许浑的友人到任邛州知州后,巧妙地将监察御使许浑的《送人之任邛州》诗经剪辑后向许浑报告。不失为下级向上级答诗的尊重方式,也说明这位邛州籍的知州是一个写诗高手。
       答诗:回复别人的诗。也称为献诗,表示敬意或赞美。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李少府之任临邛》唐.释无可
       考释:凡丁
       邛南方作尉,调补一何卑。发论唯公干,承家乃帝枝。
       山长风袅栈,江荫石和澌。旧井王孙宅,过寻独有期。

       释无可: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贾,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元和间(806-820)卓锡金州草堂寺,大和年间(827~835)为白阁寺僧。与姚合交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余不可考。《全唐诗》辑其诗两卷。(见《九江历代僧诗偈颂铭集》)
       卓锡:又称 住锡。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卓锡,即立锡杖于某处之意。
       金州: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市中南部。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唐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建国后设金县。1987年设立金州区,隶属辽宁省大连市。
       白阁寺:唐代寺庙。在江西九江,今无。

       诗题
       送李少府之任临邛: 释无可写诗相送一位李唐王室成员到临邛县任县尉。
       李少府:查清.嘉庆《直隶邛州志.秩官》466p:“唐县尉李署,唐宗室。”推知 李少府名:李署。
       少府: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之任:赴任,上任。

       诗
       邛南方作尉,调补一何卑。发论惟公干,承家乃帝枝。山长风袅栈,江荫石和澌。旧井王孙宅,过寻独有期: 【大意】释无可同情李唐王室的李署,因为提过唐宪宗李纯“迎佛骨”的反对意见,被贬为临邛县令的佐官—县尉。揣测他走在入蜀栈道上时,听到风和流水如呜咽一般的心情。转而安慰他说:“到临邛后,去寻觅一下卓王孙、卓文君以及司马相如的旧迹吧,那儿可是值得留恋的好地方啊!”
       邛南:总的来说,无论是临邛郡,还是邛州,或者临邛县,皆位于剑南道之南。词出唐.杜甫《草堂》诗句:“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35p:“西魏废帝二年(553)置邛郡,领邛州;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改临邛郡为临邛县(含今大邑、安仁);炀帝大业四年(608)复改为临邛郡,并雅州来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为临邛县隶雅州,其年复置邛州,割雅州属县依政、临邛、蒲江、临溪、火井以隶之。”
       尉:古代掌管军事或刑狱的官员。
       县尉:《汉官仪》“大县两尉,长安四尉,分左右部。五代时,尉皆军校为之,建隆闲诏诸县,置尉一员,在主簿下。”
       调补一何卑:释无可叹息说,唐朝宗室的李署,从高官职位降级调任临邛县尉,未免太卑微了。
       调补:调任官职。
       发论唯公干:释无可说,李署 从高官职位降为临邛县尉,是由于他在朝堂上公开发表言论,反对唐宪宗“迎佛骨”的结果。
       发论:发表议论。
       公干:多义之公务、公事。
       承家乃帝枝:释无可说,李署是李唐王朝的宗室成员,本有继承江山的可能。
       承家:承继家业。
       帝枝:帝王的宗族。
      【时代背景】
       释无可与韩愈同时代。韩愈(768-824),字退之,贞元八年(792)进士,累官监察御使。历 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三年(818)因《谏迎佛骨》被贬谪至潮州。
       释无可又与王室成员 李署 同时代。
      〔分析〕
       李署 之所以被降级调补临邛县尉,与其参与支持韩愈《谏迎佛骨》事件有关。
       谏迎佛骨;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底,深信佛教的唐宪宗,拟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迎陕西凤翔法门寺的佛骨入宫供养三日,并且决定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捧香料鲜花,从光顺门进入皇宫,之后送往各寺展示佛骨。
       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相告,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引起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反对意见。
       韩愈于是写《谏迎佛骨》表,上奏宪宗不应迷信佛教,还列举历朝信佛的皇帝皆“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唐宪宗大怒,要处死韩愈,当时大臣裴度、崔群等出来说情,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以鼓励忠臣提意见。
       宪宗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但他说东汉以后,信奉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
       最终,在众多大臣的说情下,韓愈被贬谪为潮州刺史。一些替韓愈说话的官员,亦遭受到贬谪。
       元和十五年(820),主张“迎佛骨”的唐宪宗卒。
       佛骨:释迦牟尼火化所留下的遗骨,又称舍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了头顶骨、牙齿、中指骨和84000颗舍利子。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四枚舍利震惊中外,其中一枚被认为是佛祖中指骨。
      《谏迎佛骨表》韓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韩愈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卒后二十一年,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秋七月,诏天下佛寺僧尼并勒归俗。”史称:会昌灭佛 或者 会昌佛难。
       次年(846)五月,唐武宗卒。唐宣宗“诏上京增置八寺,复度僧尼”。


       山长风袅栈,江荫石和澌:山风吹过栈道的响声与江水冲击巨石的响声交织。
       袅(音鸟):风声缭绕。
       栈:木头栈道。
       澌,流水的声音。
       旧井:指文君当垆处的汉代井,今称文君井。
       王孙宅:卓王孙宅。《史记》:“卓王孙宅基方十里。”其中包括文君井在内。上世纪末因城市建设考古,于“文君井以北”的东街菜市场发掘出汉至明清层次的城市建筑基址—包括汉代排水系统。现陈列于兴贤街北段向公众展示。
       过寻:到那儿去寻访、查找。
      【推知】
       释无可此首《送李少府之任临邛》诗,写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的京城长安,当时,李署 被贬谪准备前往临邛任县尉。而无论怎么说,唐宪宗在元和十四年(819)正月迎接法门寺的佛骨入宫供养,是佛门的一件大事,当时在金州草堂寺卓锡的释无可,不可能没到京城长安目睹这场盛会。
       而释无可与韓愈—包括一帮朝臣、文士对宮庭倡导“迎佛骨”的做法持相同见解,是完全有可能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捷西蜀 题沱江驿》唐.唐彦谦
       考释:凡丁
       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
       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归。

       唐彦谦:(?~893)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二年(861)进士。乾符末年(879)兵乱,在今湖北襄阳鹿门山隐居。中和中期(883),王重荣镇守河中时聘为从事,累迁河中节度副使;晋、慈、绛三州刺史;阆、壁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唐彦谦被责贬为汉中掾曹。
       王重荣:(?~887)河中太原郡人。荫其父官职为列校,中和元年(881),黄巢攻陷长安,僖宗奔蜀。河中节度使李都降巢,黄巢升任王重荣为副使,王重荣劝李都归唐,前往蜀中僖宗行在,自为留后,掌河中军政大权。僖宗遂任命王重荣为节度使。后擢升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封琅琊郡王。
行在:1、天子所在的地方;2、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王重荣后来与李克用联合,共同讨伐朱玫,杀李煴,迎僖宗复位。后因王重荣性格残暴,侮辱部将常行儒,光启三年(887),常行儒引兵夜攻节度使府,杀王重荣。
阆州:即今阆中市,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
壁州:唐武德八年(625)置,天宝时改名:通江。

       诗题
       春天捷西蜀 题沱江驿:唐彦谦任河中节度副使时,曾领兵抗击过黄巢义军,当黄巢起义失败后,逃往西蜀四年的唐僖宗重回长安,时在川东镇守的唐彦谦在沱江驿站墙壁上题写此诗,表达未有机会到临邛畅饮临邛酒的遗憾。
      【历史事件】
       广明元年(880)十一月,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十二月逼近长安。唐僖宗君臣逃往四川。黄巢 进入长安建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唐僖宗在川西躲避四年期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包括河中节度副使唐彦谦)等,积极组织对黄巢的打击,黄巢派驻同州重镇(辖今渭南诸县)的防御使朱温,在中和二年(882)九月投降后,黄巢在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自杀。
       光启元年(885年)正月,唐僖宗自西蜀启程,三月重返长安。

       捷:胜利、成功、捷报。
       西蜀:绝非成都,而是指邛州。今大邑县境有“唐王坝”地名,谐音“逃王坝”,传为唐王驻跸之地。
       驻跸之地:1、皇帝和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的地方。跸,指帝王车驾。2、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3、泛指与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沱江驿:约在金堂县赵镇。
       沱江:全长712公里。从源头至金堂赵镇为上游,长127公里,称绵远河。从赵镇起至河口称沱江。

       诗
       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归: 唐彦谦说,我原本是一个隐居山野的人,没有资格乘马车跟着皇帝跑,况且而今我投笔从戎,有军机要务在身,只是遗憾没有机会到临邛,去访问文君和司马长卿宅,并痛饮文君酒!
       野客: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唐彦谦曾隐居今湖北襄阳鹿门山中躲避战乱。
       轺(音尧):古代一匹马驾驶的小车。
       况将儒服报戎机:意为投笔从戎。彦谦出身晚唐进士,却担任相当于副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的河中节度副使。
       儒服:古代儒者的服饰。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戎机:战争;军事机宜。
       临邛酒:唐代名酒品牌。或称文君酒、烧酒、瓮头春等,其法始于卓文君。
       唐.李百药《少年行》诗:“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簘。”
       五代.韦庄《河传》词句:“翠娥争劝临邛酒。”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诗话记》:“烧酒,酒名,其法始于卓文君。”
       (参见现代.启功《举杯一饮文君酒》考释)

 楼主| 发表于 2024-4-6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友人之蜀》唐.李频
       考释:凡丁
       天际蜀门开,西看举别杯,何人不异礼?上客自怀才。
       夜涧青林发,秋江渌水来,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李频;(818—876),字德新,今福建建德李家镇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大中八年(854)进士,调校书郎,任安徽南陵县主簿,又升任陕西武功县令,一生诗作甚多。

       诗题
       送友人之蜀:李频送一个朋友从江西沿水路经湖南到蜀地临邛旅游。
       之蜀:到临邛去。

      
       天际蜀门开,西看举别杯,何人不异礼,上客自怀才。夜涧青林发,秋江绿水来,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大意】李频 举起酒杯朝古蜀国的方向对朋友说,你是有知识的人。古蜀国门户在华山之南的汉中,晋代时称为华阳国。古籍上说“临邛为古蜀国。”你到临邛去,只须从这片苍翠的树林出发,顺着渌水自东往西到湖南,再沿湘江北上入长江,之后经三峡继续西上即可到达临邛的南河码头。但是,你可千万不要贪恋那方好山好水啊,临邛虽然好,不如早还家!
       按
       李频的生活时代,距离安史之乱已数十年,当时的蜀中临邛又成为旅游热点。
       天际蜀门开: 【历史典故】晋.常璩《华阳国志》载:秦惠文王欲得蜀,诈言有“夜能粪金”的天降石牛,表示愿馈赠石牛与美女给从楚地来的—金沙蜀王开明氏,以通友好。贪婪的开明王为迎回美女和石牛,便派五丁日夜劈山开凿道路。秦人于是循道入蜀灭掉蜀国,此路后称石牛道或金牛道。
       又
       金沙的蜀开明王灭亡后,秦国将古蜀国版图全部并入,仅保留蚕丛氏的一支“邛都国”作为附属国,地址在今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
       汉武帝元鼎十一年(前111),邛都国被迫迁到今西昌降为:邛都县。
       现今西来镇“铁牛村”残存有土城墙遗迹,即清.康熙《直隶邛州志》中说的“古城山”。1982年被蒲江县人民政府列为:蒲江县文物保护单位(插图附后)。
     “邛都县”在南北朝时建为:趆雋郡。唐天宝时“云南的南昭国”入侵,唐政府将南北朝时始建的“临溪县”划作“行雋州”,即民间称的“蛮子城”。
       蒲江文博宣传:
     “临溪县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白马村12组。南北朝时期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置 临溪县。唐天宝末(756年)在此置“行嶲州”,大历四年(769年)正式设置嶲州,将邛州临溪、蒲江两县划属嶲州41年。
       贞元十三年(797年)唐军收复嶲州,嶲州迁回凉山州西昌市。太和三年(829年)南诏军队攻占嶲州,太和四年(830年)嶲州再度迁此,仍“以蒲江、临溪隶嶲州”。太和六年(832年),始移嶲州于台登城(凉山州喜德县泸沽镇)。”

       蜀门:指今陕西汉中市,为古蜀国的门户。
       汉中:古称梁州、南郑、兴元、天汉,后因汉水而得名汉中。为古蜀国的门户,亦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与“汉族”称谓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汉中位置在今陕西省西南部,北与宝鸡市、西安市毗连,东与安康市接壤,南与四川省的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相连,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
       而招致古蜀国被秦灭国的金牛道,后来成为四川连接秦岭以北的中原、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的唯一道路。
       异礼:特殊礼遇。
       上客:尊贵客宾。
       怀才:有知识的人。
       青林:苍翠的树林。
       渌水:发源于今江西省杨歧山千拉岭的南麓,西流经过湖南醴陵渌口镇汇入湘江。干流长度168公里,总流域面积5713平方公里。
       附图
      《仰视古城山的残城址之城墙》手机拍摄:凡丁
       17123649278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临邛元天观》元.张三丰
       考释:凡丁
       等闲钓罢海中鳌,一笑归来祖晋陶。花吐碧桃春正好,笋抽翠竹叶还高。
       心怀凤阙龙鳞会,身寓龟城马脚劳。何必终南论捷径,宦情于我似鸿毛。

       张三丰:可考在世时间1247~1407年,共计160载。而清.康熙《邛州志》154p《张三丰传略》说他“往来于峨眉山中,入天谷洞不出,年已三百余岁矣,后遂不知其迹。”
       张三丰名通。又名彭俊、全一、君宝、思廉、玄素、玄化、三仹、三峰。字君实、铉一、蹋仙、居宝、昆阳。号三丰子、玄玄子。世称:隐仙。为道教学者、思想家、丹道学家,中国道教武当派开山祖师。
       一说今辽宁阜新人;一说今辽宁锦州市黑山县人;一说沙陀国(今宁夏灵武地区)人;一说浙江天目人。生于元.定宗二年(1247)四月初九日子时。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任 博陵(今河北定州一带)县令。约1268年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入明朝(1368)后自称“大元遗老”、“大元逸民”。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817p:“张三丰,沙陀国(今宁夏灵武地区)人,旧传张道陵后裔也。或曰天目(浙江西北部)人,名君宝,字元一。”
      《明史.方伎列传》:“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
       金末元初至明永乐时期显世。
       元顺帝(庙号 惠宗):(1320~1370)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1403~1424)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号: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敕封: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及其它头衔。
       赐号:赐给名号、封号。
       刘秉忠:(1216~1274)今河北邢台人,蒙元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十七岁为邢台节度府令史,之后(约1268年)一度弃官隐居,拜虚照禅师为师。后入忽必烈幕府,至元八年(1271)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

       诗题
       题临邛元天观:张三丰在临邛元天观墙壁上题的诗,说自己行踪飘忽。
       临邛元天观:位置在今“西校场路”的邛崃三中校。始建于晋代。唐代名天师观;元代称元天观。供奉道教创始人—天师道祖师张道陵。明洪武间重建改名:天庆寺。民国时期由邓蜀才改建为:蜀才学校。
       清.嘉庆《邛州志》287p:“天庆寺,晋建,唐宋历有培修……本唐天师观,寺后有文与可跋。”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字辅汉,张良八世孙,江苏丰县人,于古临邛鹤鸣山(唐初划属大邑县)创天师道。
张天师第六十五代后裔—张金涛 为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诗
       等闲钓罢海中鳌,一笑归来祖晋陶。花吐碧桃春正好,笋抽翠竹叶还高。心怀凤阙龙鳞会,身寓龟城马脚劳。何必终南论捷径,宦情于我似鸿毛: 【大意】 张三丰说,时值晚春,花褪残红,竹抽新竿,刚才我到海中钓了一阵龟鳖,现又来到临邛元天观拜望天师道祖师张道陵。平常间我在成都青羊宮落脚,经常被皇帝召见,但我大隐于市,不屑于做官。
       等闲:平常。
       鳌: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祖晋陶:效法东晋陶渊明隐居。
       祖:多义之效法,承袭。
       凤阙:指皇宫。
       龙鳞会:与帝王相会。
       龙鳞:指皇帝。《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触犯)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后因以“龙鳞”指人主。
       龟城:成都的别称。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頽。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省称:龟城。
       终南论捷径:比喻谋求官职的便捷途径。〔典故〕唐.卢藏用因早年求官不得,特意到终南山“隐居”并唆使人散布消息,引起唐玄宗的注意而召入宫,被司马承祯讽刺为:“终南捷径”,后成为成语“终南捷径”。
       宦情:做官的志趣和意愿。
       鸿毛:比喻极轻,微不足道。
      〔附〕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154p《张三丰传略》
     “张三丰不知何许人,洪武中(1368~1398)入蜀,侨寓环卫姜指挥家。寒暑惟一箬笠,笠甚大,即小户出入不碍。系铁线条,极工致,朝夕居一磐石上。曾取梅枝插土即生,花皆下垂,故成都夕年(过去)犹遗‘照水梅’种焉。
       永乐中(1403-1424)游内江,寓明玉道人家,诡云(假称)庞姓,微示与异,尝履极险不坠,涉水无少濡。而玉(明玉道人)善符咒,多奇验,欲以授庞(三丰),庞笑曰:“我以道奉公,公乃以法授我耶?”乃作道法,会同疏一通兕之。居岁余,胡潆物色之,遂同玉(明玉道人)见胡,不知所终。
       或曰天目(浙江北部)人,名君实,字元一,居陕西宝鸡县。洪武末召见异之,赐以玉环。后至成都,寓青羊宫。月余,入鹤鸣山修炼,山有石鹤,鸣则有人成仙。三丰在山,石鹤复鸣,人咸惊异。居半载,往来于峨嵋山中,入天谷洞不出,年已三百余岁矣,后遂不知其迹。”
       兕之:幻化出老子所骑的青牛。
       兕:音四。古代像犀牛的动物,相传为老子坐骑。
       胡潆:《明史.胡潆传》:“字源洁,武进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迁户科给事中,惠帝(建文帝)崩于火,或言遁去,帝(永乐)疑之,五年(1407)遣潆遍行天下州郡乡驿,隐查建文帝安在……卒年八十九岁。”

      【综述】
       张三丰生于元.定宗二年(1247)四月初九日,明.永乐五年(1407)尚寓居内江明玉道人家,当朱棣遣胡潆遍行天下州郡乡驿,暗查出逃的建文皇帝时,被“胡潆物色之”,从此不知所终,可考在世时间为一百六十年。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鹤鸣山》明.张三丰
       考释:凡丁
       沽酒临邛入翠微,穿崖客负白云归。
       逍遥廿四神仙洞,石鹤欣然啸且飞。

       张三丰:《张三丰全书》说他“元.定宗二年(1247)四月初九日生,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四年(1416)五月,武当山一百六十八岁老隐士张三丰入朝。”
       《张三丰全书》网络图片
        
v2-7f2a010833140930196918343df890a9_r.jpg
       张三丰《将之云南先寄故人并序》
     “余自洪武二年己酉至二十四年辛未,居武当二十有三年矣。其间着丹经,舒清啸,晦迹韬光,云来鹤往。近闻沈三山得罪朝廷,徒于滇上,株连其婿余君。西南之约,吾其行乎?爰为作此,先慰天南海曲之迁戍者。
       壶中日月洞中春,二十三年静里身。遥知远徒云南客,蠢雨蛮风忆故人。”
       张三丰《答永乐皇帝》
     “皇帝陛下,福德无疆。臣本野夫,于时无益,荷蒙宸翰,屡下太和,车马数驰,猿鹤相讶。伏愿陛下,澄心治理,屏欲崇德,民福主福,民寿主寿。方士金石,勿信为佳。恭进一诗,乞赐一览。外附口歌三章,皆义山人祛欲修身之道,毋视为异术,则臣幸甚。
       地天交泰化功成,朝野咸安治道亨。皇极殿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鼓钟清。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若有情。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明永乐成祖文皇帝《予张三丰书》
     “皇帝敬奉 书眞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眞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奉香致书,遍诣名山虔请。眞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疎庸,道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清,恭候雷车凤驾惠然而来,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
       敬致书。”

       诗题
       鹤鸣山:在大邑县西偏北三十五里。清.嘉庆《邛州志.大邑县.山川》105p:“其山起伏轩翥(飞举的样子),状类仙鹤,故名。山上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每逢一节,则气生一洞。余皆闭塞。《广宇记》又云有七十二穴,应七十二候。岩穴中有石鹤,鸣则仙人出。昔广成子修炼于此,石鹤一鸣;汉.张道陵登仙于兹,石鹤再鸣;明.张三丰得道于兹,石鹤又鸣。  李元《蜀水经注》山如覆瓮,其形似鹤。”

       诗
       沽酒临邛入翠微,穿崖客负白云归。逍遥廿四神仙洞,石鹤欣然啸且飞: 【大意】张三丰说,他在今大邑县的鹤鸣山中修炼时,常腾云来临邛文君酒肆沽酒到鹤鸣山中喝,期间
游二十四个洞窟,听到过“石鹤”鸣叫,因而得道于兹。
       兹: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丰像赞》明. 胡滢
       考释:凡丁
       若有人兮,出世匪常。曩自中土,移居朔方。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爱寻师而问道,岁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诀于散圣,复续派于瓜王。全一眞之妙理,契未判之纯阳。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参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释,曰老曰庄,皆潜通其奥旨,乃怀玉而中藏。长绦短褐,至于吾邦。吾不知其甲子之几何,但见其毛发之苍苍。盖久从赤松之徒,而类夫圮上之子房。

       关于赋名及作者
       此《张三丰像赞》在清.康熙《直隶邛州志》217p 和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296p各有收载。作者皆为明代逸名。查《张三丰全诗集》获知作者为明代人胡滢。
       胡滢:字源洁,武进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历官礼部尚书,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迁户科给事中,惠帝(建文帝)崩于火,或言遁去,帝(永乐)疑之,五年(1407)遣滢遍行天下州郡乡驿,隐查建文帝安在……卒年八十九岁,谥忠安。”

       赋题
       张三丰像赞:作于明.洪武十七(1384)年夏天。在清康熙和嘉庆《直隶邛州志》中皆为:张三丰像赞。而《张三丰像赞》在《张三丰全诗集》中,两字之差为〈题三丰仙像赞〉
       抑或
       胡滢亦到过临邛的天庆寺(见张三丰《题临邛元天观》考释)寻访张三丰不遇,从而将访“武当山祥符寺”和“安徽天庆观”不遇张三丰而作的《题三丰仙像赞》内容,一字不差地题写在临邛的天庆寺中,被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收载极有可能。因张三丰行踪不定,胡莹没有张三丰的联系方式,只好到处将《张三丰像赞》留下!
       按
       张三丰《隐镜编年》中说:“洪武十七年甲子夏,诏求故元退老、一百三十七岁老人、武当山隐士张三丰,不见而作。
       胡滢《祥符寺访张三丰先生不遇》诗:
       明帝访三丰,十年不可得。闻在南山南,已往北山北。
       到处乐逍遥,奇名称邋遢。广莫即吾乡,太和为我宅。
       是时方士流,自献何纷沓!先生愧励之,墨中独见白。
       天海落云声,风尘难物色。飞龙又潜龙,隐显谁能测?
      《隐镜编年》载:“三丰,懿州人。元定宗二年生,至元间以博陵令致仕。访道于终南、太白之间,得希夷正传。其学以忠孝慈恭为体,河洛易象为用。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三丰已百二十岁矣。戊申闰七月,元数已终,明太祖承天受命,三丰遂遯迹深山。十七年,大封功臣,华夷宾服,诏求德高寿尊之士。闻元张三丰隐武当山,一百余岁,至是诏之,不见。”
      【纲】永乐五年(1407)丁亥,命胡濙访求隐士张三丰,十年不见。
      【目】户科给事中胡滢,旧与三丰相识。成祖慕三丰高风,至是命胡滢求之,遍巡天下,兼察建文帝所在。去十年,始还。
       金氏曰:史称访张三丰为觅建文所在,其实非也。夫隐士名动前朝,成祖在藩邸久闻其事,安知不慕其德高寿尊,急思立之于阙下,如宋太宗之得见陈希夷以为快者?兹曰:『兼访建文所在』,庶乎曲达成祖之心也。
      【纲】永乐十四年(1416)五月,武当山一百六十八岁老隐士张三丰入朝。
      【目】帝以愿见之心,切切难得,乃命胡广至武当山泣祷。三丰闻之,卽藏其身于洞中,引出阳神,化为隐士,戴竹冠,披鹿裘,飞入金殿,稽首阶前。时帝王御朝,望而异之,询知为三丰,卽钦问长生之道。三丰曰:『寡欲澄心,澹神汰虑,此陛下长生之道也。』帝曰:『先生数不见朕,今何轻身至此?』三丰曰:『臣本野夫,于时无用,故能修辟谷,出泥丸,今见陛下,乃臣阳神耳。昔太祖高皇帝不能溺周颠于江上、制冷谦于麾前,皆法身非色身也。臣今一见,特酬苦索之心。』言讫,隐去。帝封为『飞龙先生』。及胡滢、胡广诸臣还朝,闻三丰已来谒帝去矣。
      【纲】天顺三年春,隐仙张三丰来朝。
      【目】帝素敬道德之士,三丰鉴其诚,乃现全神晋谒。紫面凝朱,修髯如戟,髻垂脑后,若玄武然,腹大肩厚,腰绦首笠而来。稽首言曰:『臣三丰愿陛下修己安人,黜邪崇正。』忽隐去。帝亲制诰文裦之,封为『通微显化大眞人』。
       金氏曰:隐士称为『隐仙』,所以表高人之不死也。一谒一封,均有明文可证,古人岂欺我哉!自是而神仙之名,永颂不诬也。
      【纲】成化二十二年春,诏特封前太和山隐士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眞仙』周颠为『宣猷辅化眞仙』。
      【目】时僧道两徒,滥窃封诰,贪纵不法,帝厌之,因科道官进奏,遂削僧道两徒国师、眞人之号,特封三丰为『韬光尚志眞仙』,周颠为『宣猷化眞仙』。
      【发明】书『前太和山隐士』,表其高风峻节,不问方士之卑污也。『眞仙』,黜伪道也。
      【纲】嘉靖四十二年秋,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眞君』。
      【目】帝晚年颇好元秘,闻三丰显化南京,遍索其书,得《玄要篇》。阅之,叹曰:『我朝眞仙也。』遂封为『清虚元妙眞君』,并勅于三丰旧栖处,建清虚观祀之。
      【发明】『清』则不染于物,『虚』则太空同体,二字甚佳。
      【纲】天启三年(1623)秋,张三丰 神 现宫廷,晋封『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眞君』。
      【目】帝因时事多故,宫廷中设箕求仙,忽见红光覆座,光中现三丰眞容。帝叩曰:『眞仙教我,眞仙护我。降语甚宻,移时隐去。』帝感之,照前『飞龙先生显化眞人』,晋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眞君』。
梦九氏曰:“先生清蛟之光,照耀明朝也至矣。”
      《永乐皇帝访三丰书》
       皇帝敬奉书:眞仙三丰张先生足下,朕久仰眞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奉香致书,遍谒名山虔请。眞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疎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龙车凤驾,惠然而来,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
       三丰托孙碧云转《奏书词》
       圣师亲口诀,明方万古遗。传与世间人,能有几人知。衣破用布补,树衰以土培。人损将何补,阴阳造化机。取将坎中宝,金花露一枝。庆云开天际,祥光塞死基。归已昏昏默,如醉亦如痴。大丹如黍米,脱谷证无为。优游天地廓,万象掌中珠。人能服此药,寿与天地齐。如若不延寿,吾言皆是非。
       金丹重一斤,闭目静存神。只在家中取,何劳向外寻。炼成离女汞,吞尽坎男精。金丹并火候,口口是元音。

      
       题张三丰像赞:若有人兮,出世匪常。曩自中土,移居朔方。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爱寻师而问道,岁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诀于散圣,复续派于瓜王。全一眞之妙理,契未判之纯阳。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参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释,曰老曰庄,皆潜通其奥旨,乃怀玉而中藏。长绦短褐,至于吾邦。吾不知其甲子之几何,但见其毛发之苍苍。盖久从赤松之徒,而类夫圮上之子房:
      【大意】
       胡滢说,张三丰先祖张良原是中原韓国人,子孙后来移居北方。张三丰身材高大,气质不凡,乃文乃武。重阳节将到之时,他按永乐皇帝朱棣旨意,到安徽天庆观寻访张三丰,因其行踪不定,南北飘忽,只好在他的塑像旁边题写《三丰仙像赞》赋。赞扬张三丰精通儒家、佛家、道家教义,就像他的先祖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一样。

      【按】
      《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桥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王朝。
       张三丰亦是人中奇材,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任 博陵(今河北定州一带)县令。辞官出家修道后成为神仙,仙寿170岁到218岁(史学界目前无定论)期间在所游历的全国各大道观寺院乃至皇宮中留下诗词上百首。
       匪常:非常。匪,通非。
       曩:音馕。即从前,过去。
       中土:指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与南阳盆地为中心的地域概念。
       朔方:北方。《尔雅》“朔,北方也。”
       奇骨森立,美髯戟张:史载,张三丰“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距重阳其未远:重阳节之前。
       虚靖:指北宋道士张继先。
       张继先: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北宋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627)三十六岁羽化,葬安徽天庆观。
       遗芳:留下的盛德美名。
       皎皎乎冰雪之肠:形容张三丰心胸坦荡明亮。
       爰寻师而问道:更换老师学道。
       爰:多义词,其一为变更、更换。
       遑遑:匆忙。
       既受诀于散圣,复续派于瓜王:张三丰开初向
正一教受禅旨得法,继而成为全真教出色人物。
       散圣:犹散仙。指道教中的正一教。
       全一真:道教分类有全真教 和 正一教。全真吃素,正一不忌口;全真蓄发,正一不一定留发;全真住庙,正一不一定在庙里;全真不允许结婚,正一可以结婚;全真不崇尚符咒,正一以符咒为主……
       瓜王:比喻超越常人的人。
       契未判之纯阳: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相似。吕洞宾称为:纯阳子。
       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南北东西行走。
       曰儒曰释,曰老曰庄,皆潜通其奥旨:说张三丰精通儒家经典,佛家、道家教义。
       长绦短褐:张三丰粗布短衣上拴着长带子。
       绦:用丝线编织的带子。
       褐:初布短衣。
       至于吾邦:从元朝至大明王朝。
       赤松之徒:修道的人。
       赤松子: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
       类夫圯上之子房:张三丰为张良第58世孙。张良,字子房。《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桥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
       类夫:相似。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进士张于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元.揭傒斯
       考释:凡丁
       邛心山前负弩迎,去年曾是一书生。天寒剑阁犹车马,雪满绳桥正甲兵。
       即恐徵求民力竭,莫将忧患并客心。六千余里关河路,不尽深期远别情。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号贞文,今江西丰城杜市镇人,延佑初(1314)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修辽、金、宋三史时为总裁官,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

       诗题
       送进士张于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大意】成都人张于高,赴元大都(今北京)考中进士后得授邛州判官,张于高准备顺便回一趟成都老家,翰林国学士揭傒斯写诗送别。
       进士张于高:元仁宗二年(1313)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共计录取进士1139人。张于高应是元代第一科进士。
       从而分析此诗作于1315年。
       邛州判官:为邛州知州的僚属,辅助知州处理政事。元代各州府都设有判官。

       诗
       邛心山前负弩迎,去年曾是一书生。天寒剑阁犹车马,雪满绳桥正甲兵。即恐徵求民力竭,莫将忧患并客心。六千余里关河路,不尽深期远别情:揭傒斯对张于高说,你到邛州上任,一定会受到地方官的欢迎和重视。此时此刻,四川抗元和统一战争还未结束需要军费,你千万不要辜负朝廷对你的信任,要加紧征税。去吧,任重道远,希望你保重!
      【历史背景】
       从南宋淳祐二年(1242)起,四川“抗蒙斗争”前后历时52年,南宋君臣在崖山海战全殁之后又支撑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期间,以金堂云顶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奉节白帝城、合川钓鱼城、南充青居城、剑阁苦竹城这八座城池(统一称之为“山城”)为中心,外围安置各类营寨堡垒,内部则发展农业、寓兵于农。蒙古大军一旦到来,则依托外围营寨逐次抵抗,核心重镇予以协调支撑。形成弹性防御。
       另一方面,在蒙古军队受困于坚城之下时,也是依靠这些中心城市聚集兵力实施战略反击的。
       依据诗中:“天寒剑阁犹车马,雪满绳桥正甲兵。” 〔分析〕元仁宗四年(1315)剑阁苦竹城和邛州局部地方,仍在进行民间抗元和蒙军的统一战争。整个“抗蒙斗争”应是南宋淳祐二年(1242)至元仁宗五年(1316)期间,共计约达七十四年!
       邛心山:元代地理名称。应是指公孙故城以西的群山,地接蒙山脉络。
       因为
       广义的邛来山,南北绵延约250公里,呈L形,现称“邛崃山脉”。而临邛西部群山在邛江(今南河)及火井江之北,恰在L形邛崃山的弯钩心位置。东偏北是古蜀国的“高山古城遗址”;东偏南是现今蒲江县西来镇“古城山”的“古邛都国”。(参见《邛都国和古城山》一文)
       再说
       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的汉人揭傒斯,不可能不知道秦始皇始置“临邛县”名的含义!更不可能将古今著名的“邛来山”错写成“邛心山”!
       怪只怪张献忠明末肆意杀戮临邛原住民之后,“湖广填四川”的后代们浑然不知临邛还有一座唐、宋、元时期的邛州城之“公孙述城”!自然不知道“公孙述城”西的“白鹤群山”原先叫“邛心山”!

      《后汉书.郡国志五》注引《华阳国志》佚文云:“邛来山本名邛筰, 故邛人、筰人界也……邛人自蜀入, 度此山甚险难,南人毒之, 故名邛来。”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39p:“邛来山,直走千里,至邛州城(指公孙述城)南八里(土地坡)而尽。”
       民国《邛崃县志.山水志》84p:“古临邛之南百里而遥,有三山,中为邛来大山,左为蔡山,右为蒙山。其北百里而遥有二山,左曰雪山,右曰雾山。”
       其中
       左为蔡山:指发源于名山县东的蒲江山脉络。
       右为蒙山。指发源于名山县西的天台山脉络。
       雪山:在直走的邛崃山脉中。
       雾山:指大邑县山区。
       而“邛心山”的“白鹤群山”隔一条邛江(即南河),在L形邛来山转弯处之大相岭北延的弯钩之中心。
       《中为邛来大山,左为蔡山,右为蒙山的约略图》网络图片
        
1713045862736.jpg
       负弩迎:县令背着弓箭前往迎接。比喻地方政府高规格的欢迎礼仪。
      【典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后“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天寒剑阁犹车马:揭傒斯 送 张于高到邛州任判官时在冬春之交,此时川北剑阁苦竹城还在打仗。
       车马:多义之比喻战争,如象棋中车马对阵。
       雪满绳桥正甲兵:邛州地方也在扺抗蒙元军队。
       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指披坚执锐的士卒,亦泛指军队;也用作军事的代称。
       绳桥:用藤条或竹绳 连结两岸,铺以木板而成的桥,又称笮桥。为古笮人的发明,临邛并西南地区很多。
       比如
       唐宋至元、明、清代的“故公孙城边”的䢺江上即有一道绳桥。唐.唐求《晓发》诗、北宋范镇《䣢罂古渡》诗、南宋.陆游《自山中泛舟归郡城》诗 和 清.雍正时到邛州清丈田亩的康熙六十年进士马维翰皆有诗描述。
       其中
       马维翰《渡䢺水历邛南诸山》诗:“萧萧萍末风,磊磊江间石。绳桥架何危,簸荡长流碧。揽轡稍迟回,性命赌轻掷。”(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220p)
       《簸荡长流碧的绳桥》网络图片
        
1713046197261.jpg
       另外
       北宋.顿起赴甘肃天水的秦州任通判,经过火井县时,也描写过今油榨一段的火井江上之笮桥。见顿起《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过邛州火井县三友堂小酌》诗句:“细云散岩色,细迳度危笮。”
       其中“危笮”即绳桥。
       即恐徵求民力竭,莫将忧患客心并: 揭傒斯对张于高说:“你作为朝庭命官,即使你担心多征赋税会使老百姓更穷,也要顾全大局。”
       即恐:即使恐惧。
       徵求:征收、索求赋税。《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杜甫《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宋.秦观《进策.论议上》:“故杨炎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莫将忧患并客心:不要把防患与初心相提并论。
       忧患:本该有的忧患意识。《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本意,忧虑则使防患于未然,安于现状便会落后衰亡。
       客心:与本心、初心相对。一方面朝廷需要征收更多赋税以满足军需,而作为朝廷命官,如果顾全大局,又对不起初心。譬如臣事人主,忠孝不能两全。
       六千余里关河路:修辽、金、宋三史的揭傒斯计算,张于高从元大都(今北京)到邛州上任,需要星夜水陆兼程赶往。
       总路程六千余里信息:一、指元代长度单位(一尺约为31.68cm)的里程;二、需绕路避开诸如川北剑阁苦竹城等战区;三、古代官员上任按照吏部规划的路线计算到任日期,避免游山玩水。
       关河:关隘与河阻。

      【释者】
       此诗从侧面反映出,元代统治者曾因统一战争需要,不顾邛州百姓死活而进行横征暴敛,继而遭到邛州人民的抵抗。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游绿云观》明.刘应宸
       考释:凡丁
       黄堂清暇结山游,云拥高旌翠欲浮。鹫岭遥开千叠障,龙宫别是—轮秋。
       樽前水月盟佳兴,眼底乾坤羡独收。指日定封难借冠,还期寄语为山留。

       刘应宸:邛州人,享年七十三岁。明.隆庆时(1567~1572)举人,授都察院都事,孝侔其父,终身不仕,兄弟九人,友于甚笃,尤多隐德。教子纲纪俱成名,童仆之女亦皆为具奁嫁之,崇祀乡贤,墓在州西四十里小凤溪山。(分别见清.康熙《邛州志》149p以及清.嘉庆《邛州志》670p)

       诗题
       游绿云观:明.隆庆时(1567~1573),邛州举人刘应宸受邛州知州赵方立(同榜进士)之邀,同游大邑县之《绿云禅关》时所作。
       赵方立:陕西周至县举人,隆庆五年(1572)任邛州知州。
       绿云观:又名绿云禅关。在大邑县东北二十四里,中贮经藏,绿云缭绕,紫气环围,青松翠竹,溪壑清莹。亦邑中一大幽静禅林,成都太守冀应雄题以《万松山房》。(见清.嘉庆《邛州志》323p)
       另据笔名“麻郎子”的《雾中山“雾锁三关”古景之“绿云禅关”寻找记》文(剪辑)说:“绿云观,在大邑县东的一条山沟中,今天的地图已经没有了这个地名成为无人区。
       绿云观在过去规模宏大,道人上百,庙宇数十重。明末损毁了部分,清同治四年(1865),知县徐震翱重修后在绿云观中建:绿云书院。县境既广,书院之教有不及贫远者,又苦无师,于是复置学,初以学使试岁科诸生高第者任之……命运止于1956年全民炼钢运动,铁钟铜佛及庙宇的柱梁统统献身于火红的年代。”

      
       黄堂清暇结山游,云拥高旌翠欲浮。鹫岭遥开千叠障,龙宫别是—轮秋。樽前水月盟佳兴,眼底乾坤羡独收。指日定封难借冠,还期寄语为山留: 【大意】明代举人刘应宸说,邛州太守赵方立于某年八月,邀请他同游大邑县的绿云禅关。诗中说,大邑县整个山区都属于古灵鹫山范畴,为佛教和道教圣地。
       继而说,绿云观内一处潭水很清澈,月亮倒映潭中形成“眼底乾坤”景象。他预测,以后肯定会有大人物为“绿云观”扬名,还希望所写《游绿云观》诗对后人研究古灵鹫山有所启发。

       黄堂: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借指邛州太守本人。
       清暇:清闲之时。
       高旌:高高的道观宮门。
       唐.法振《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诗:
       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鹫岭:古代山名—灵鹫山的山岭。包括大邑县东北二十四里的:绿云禅关;大邑县西50里的雾中山;邛崃市西南部群山;还有今芦山县境内的群山。《芦山县志》载:“汉.司马相如镂(刻)灵山(山名),宋建光相寺,明代更为:灵鹫峰寺。”
       灵鹫山地名的产生:
       1、可能是古代这一片山区中生长一种兀鹫而名;
       2、与东汉时,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为什么会到古临邛选址创建“大光明普照寺”有关。因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闍崛。山中多鹫名:灵鹫山。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经》等,故佛教以为圣地,简称“灵山”或“鹫峰”。
       比如
       大同镇古代即称:灵山。意为佛教圣地。这一带地方古代有许多寺庙。
       唐.武后天授二年(691)即在今大同镇“景沟”开凿佛祖和观音神龛等摩崖石刻,计历经116年完工。始称:灵山大佛。(见《大同灵山大佛碑记》)现称:唐代石笋山摩崖石刻。2006年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大佛碑记》(原文
       王皇上金,禹貢大興永徽三年元秋,杞王上金册益州大都督,唐皇高宗玉薦典薄王皇后婂,臨邛西貢靈山,册慈冠孖。
西有南堂罜印佛塔,東有近岠香尨衵馥石笋幺(六)數,聚洛陽、長安紫雲皇氣,肸(蠁)數日。
       益州時有靈山三仙之氣象,龍有根源,三江九州,禹繼生龍脈子世根,咱兀築殿,固萬裏九州。
       永隆二年,行拃禮儀,隨接蓮花尊者。
       永昌三年,築禪定印啟典。正大曆三年計曆,計經時紀元豐,孝武一百一十六年,餘複末黎題具。
       初夏吉時,定靈山西迎佛祖、觀音神龕,壁涒䣢。
       唐大曆三年四月十九日紀自《太宗正錶》:“高宗示王皇后曰:‘邛有靈山仙地也。’即永徽時上金奉後至,朝臣誣脫逃,此天佑四年哀帝止。
       趙宋至盛開寶年,祖至江南國(乃)制昇元年。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欲密毒殺之,遇……逃邛,複靈山上金舊處。”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
       今芦山县和蒲江县境内,尚且分别保留下“灵鹫山”地名。
       后来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地名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明.宣宗时期(1426-1435)将大邑县“大光明普照寺”更名为“雾中山开化寺”后,“雾中山”和“绿云禅关”的名声鹊起,逐渐掩盖了原先的“灵鹫山”本名。
       幸好
       明.隆庆时的临邛人刘应宸,在《游绿云观》诗中留下“鹫岭遥开千叠障”诗句,给现代人研究古临邛与周边地名的衍变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千叠障:形容高险,山峦重叠像屏障。比如,大邑县雾中山号称七十二峰,其主峰海拔1638米;今邛崃天台山主峰海拔1812米;今邛崃 南宝山主峰海拔2025米。今芦山县灵鹫山主峰海拔1568米;今蒲江县灵鹫山(后名长秋山)主峰海拔898米。
       龙宫别是—轮秋,樽前水月盟佳兴:刘应宸说,绿云观中有一处深深的水潭,传说潭里有龙宫。一轮中秋圆月映照潭中,他和王太守在水潭边亭中饮酒,诗兴大发。
       佳兴:有兴味的情趣。指雅兴。
       眼底乾坤:地上的池中有天空的月亮。天为乾;地为坤。
       指日定封难借冠:明代举人刘应宸预测,以后肯定会有高一等的人为这里传名!果然,清康熙六年(1667),成都知府冀应雄就亲自为“绿云观”题写了《万松山房》匾额。
       冀应雄:河南举人。康熙六年(1667)任成都知府。修举废阙,气象一新。工书法,尤长榜书。
       万松山房:冀应雄说,绿云观之所以叫绿云观,是因为这儿漫山遍野的古松将云“染”成绿色。
       山房:山中的寺宇。
       指日:为期不远,即将到来的日子。
       还期寄语为山留:刘应宸期望留下此诗,作为后人考证的凭证!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试临邛诸生》明.郭庄
       考释:凡丁
       秋风彩笔试群雄,巴蜀千章雅颂同。汉代抡才推狗监,清时文运属蚕丛。
       欲求华国蓝田玉,重辟真儒白鹤宫。桂向半帘看战蚁,闲将题品兆非熊。

       郭庄:字还一,徽县(今甘肃省陇南市)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以庶吉士授御史。隆庆辛未(1571)巡案四川,有富民胡里七者,黄缘权右,放债网利,设水牢以锢民,有司莫问。庄廉得实,即移檄擒之。里七倩人来徽,密馈以金,庄长子师曾逐之。寻,飞章上闻,捶杀之。蜀人感德,图像祀之。又凿通蜀道朝天峡,至今称便。丁丑(1577)掌河南道,主计吏人不敢通馈问。督学吴中,除纤巧,祟醉雅,士风翁然。
       清.康熙《邛州志》51p:“郭庄,四川学道,陕西人。”
       学道:即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主持四川省教育工作。
      《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诗题
       试临邛诸生: 郭庄任四川学道时,给临邛诸生出的考题,要求考生依照原韵进行和诗。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诗
       秋风彩笔试群雄,巴蜀千章雅颂同。汉代抡才推狗监,清时文运属蚕丛: 【大意】郭庄鼓励所有秋季参考的临邛生员妙笔生花,交一份完美的答卷,他准备从古蜀地的临邛选拔人才,推送给当朝的万历皇帝。
       秋风彩笔:郭庄将金秋的风比作彩笔,用于点染斑斓的世界,描绘丰收的人生。同时, “风”又寓意《诗经》中的〈风〉部分。
       雅颂:《诗经》由〈风〉〈雅〉〈颂〉组成,〈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合起来是四部分。
       北宋.苏轼答复辽国使者的绝对:
       辽使出上联:三光日、月、星;
       苏轼对下联:四诗风、雅、颂。
       汉代抡才推狗监:郭庄说,汉代识人才者,当首推狗监—杨得意。
       抡才:亦作抡材,即选拔人才。
       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始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清时文运属蚕丛:郭庄说,古蜀文化始于蚕丛开国的太平盛世。
       清时:指清平之时和太平盛世。
       清.康熙《直隶邛州》34p:“邛为古蜀国。”
       释者
       现代考古证据不断更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陈旧观念。中华五千年文明多元一体,人群之间互相会聚融合,铸就现代中华民族。
      【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小军,在央视[考古公开课]之《城河遗址》节目中说(剪辑):“2011年,湖北荊门‘城河遗址’考古,证实为五千年以前的史前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对黄河流域和北方的文明产生影响。他们跟大汶口人都向中原地区的仰韶人,进行了丰富的互动;跟北方、跟西高地的这样一批人,极大地融合到了陕西关中;而且还有人通过汉水流域北上中原,甚至赿过黄河到达晋南盆地。”
       附
       《考古公开课.城河遗址》图片
        
8912f6446e63385df152c943aed7d04.jpg

       欲求华国蓝田玉,重辟真儒白鹤宫。桂向半帘看战蚁,闲将题品兆非熊: 【大意】郭庄鼓励考生们说,他准备在蜀地的临邛寻找人才作储备,希望临邛再出一个魏了翁第二的大儒,就看谁能胜出去蟾宮摘桂。
       华国:“华阳国”的简称。指蜀地。因以临邛为核心的古蜀国位于陕西华山之南,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所以,晋.常璩所修蜀志取名《华阳国志》。
       蓝田玉:为中国四大名玉“蓝田、和田、岫玉、独山玉”之一,比喻人才。《汉书.地理志》:“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
       真儒:真正的儒者,犹大儒。魏了翁被称为:真儒。
       白鹤宫:指鹤山书院。由南宋.魏了翁始建于邛崃的白鹤山下,明.正德年间,首次迁至学道街北,后辗转迁至书院街。魏了翁四代孙魏起亦说:“曾大父(即曾祖父)所建鹤山书院,故(过去)在邛(邛崃)不在蒲(蒲江)!”
       桂向半帘看战蚁:将窗帘卷起对着月宫,看谁取胜后到蟾宫折桂。
       战蚁:郭庄将考生比作一群战斗的蚂蚁,优胜劣汰。
       宋.宋庠《郡斋无讼 春物寂然书所见》诗:
       阁铃无响昼辉迟,短发山巾尽日欹。战蚁群行开蛰后,暝禽相语欲栖时。
       闲将题品兆非熊:看谁出现好的兆头。
       兆非熊:指隐士将被起用的预兆。
       唐.胡曾《咏史诗.渭滨》:“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当时未入非熊兆,几向斜阳叹白头。”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田道中》明.蔡文范
       考释:凡丁
       西风萧瑟见田庐,处处青山绿水居。赛社客来成市肆,斜阳鸟去识村墟。
       银丝鲤鲶池边斫,秋亩蹲鸱雨后锄。漫说邛崃真沃土,倦游人早似相如。

       蔡文范:字伯华,江西新昌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除刑部主事。出为湖广学使(即学政 三品衙门),升广东参议(中书省属官)。有《缙云斋稿》、《甘露堂集》,此诗为代表作。
       湖广:元代置湖广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湖广省。管辖今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大部、四川一部分以及广东雷州半岛。
       明代为直属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曾被称为鄂州行省,潭州行省,湖广行省。为全国十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湖南大部、湖北部分,广西、海南全省 及 贵州大部、广东及雷州半岛。下辖武昌、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兴国等30路。
       明代时,今湖北、湖南西部、陕西南部地区属于四川行省管辖。
       《明代的湖广省》网络图片
      
1713262568234.jpg
       清代的湖广省,只辖今湖北、湖南,但仍沿用“湖广”这一称呼。
       而清初“湖广填四川”人员,则来自今湖北、湖南、广东、江苏、江西和陕西等。

       诗题
       横田道中:道路两边的农田。

      
       西风萧瑟见田庐,处处青山绿水居。赛社客来成市肆,斜阳鸟去识村墟: 【大意】明代江西人蔡文范来临邛旅游,是秋收后农闲时候,当他走到金龟山一带时,发现这儿风景独特:耳中传来风吹白鹤群山的松涛声;眼前处处青山绿水;又遇到金龟山凤朝寺庙会仿佛如集市,当太阳快落山人散以后,才确定这是一处村庄。
       西风:即秋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萧瑟,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赛社客来成市肆:旧俗,每年春节或农闲,邛崃各村社自发进行祭祀活动;寺庙则有庙会,民间相与欢庆;有的地方政府则主办物资交流大会成为临时市场。
       赛社:我国古代的遗俗之一,源于周代十二月的蜡祭。人们在农事结束后,陈列酒食祭祀田神,并相互饮酒作乐,称为“赛社”。
      【比如】
       民国时期的金龟山凤朝寺庙会,日期正月初八至初十。其时临邛周边的蒲江、彭山、眉山、丹稜、洪雅、名山、大邑、崇州、新津、温江、双流、彭山,乃至成都市、青白江、郫县、彭县、什邡等地信众以及客商皆纷纷赶往,山下的空田地、路边,凡空处皆人山人海,成为各地方名小食、药材、竹编、百货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市场和戏剧、杂耍的表演场所,庙中供应的斋饭摆放田地中达数百桌。而在“送子观音”殿中“抢童子”的活动尤其热闹。
       此段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之〈金龟凤朝寺和翠屏书院〉文,能印证明代蔡文范《横田道中》诗的描述。
       市肆:指市场或市中的店铺,泛指市镇。
       村墟:村庄。亦指乡村集市。

       银丝鲤鲶池边斫,秋亩蹲鸱雨后锄。漫说邛崃真沃土,倦游人早似相如: 【大意】农家主人用银丝鲤鲶红烧芋头,款待蔡文范这位宦游的远方来客,使他产生鸟倦归林想法。
       《银丝鲤鲶》网络图片
        
1713307332822.jpg
       银丝鲤鲶:鱼身银白却像鲶鱼的鱼,应产自金龟山旁的唐沟。
       金龟山山势平缓如枕,形如马鞍,属于白鹤群山中一支从北至南走向的条形山,东北面环绕唐沟水,西南面围抱石子岗,山前有古井和大片农田,背后靠高岗,为“左环右抱、前照后靠”的风水吉地。
       唐贞元十四岁(640)始建的凤朝寺,毁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之会昌法难;明代复建时,结合金龟的传说取名:金龟凤巢寺。因寺庙正前方建有大型石墓,故将山门开在侧面的东边。继而毁于明末战乱,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建时,在石墓上搭建戏台一座。
       金龟山位于长腰山以西的条形盆地边沿,钟灵毓秀,物阜民丰。清代以前,西出临邛的商贾,首选西汉时期所筑“公孙述城”往西,经喻坎、长腰山、金龟山、盘陀寺、花置寺、水口至芦山县以远;或从金龟山往北经:石坡、大同、双河等,至汶川县以北;亦可从金龟山朝南经:鹤林寺、葫芦湾、尖山子、平乐、夹关、太和,至芦山、西昌等地。
       故
       金龟山当地,过去曾有许多替人赶马和背背子为生的,据说马背物资定量120斤,背夫所背物资定量60斤,但加上途中应自带的粮食、行李,总重量达200斤以上,日行二、三十里,一趟耗时少则七、八天,多则数月。
       金龟山本地特产是竹器,罗筐、背夹子、烧箕等,精致又结实,非常出名。
       1950年,因解放军进军西藏需从邛崃供给军粮,将城隍庙改为粮仓(后称城关粮站)时,组织劳改队将凤巢寺部分殿宇和寺前的石墓外露部分拆除,用于修建粮仓、监狱以及政府办公楼。
       1970年拆除戏台、童子店、和尚墓及碑刻,用于修建提灌站。
       1990年拆除大雄宝殿等,用于重修鹤林寺,今仅残存山门前的石狮子一个半和古井一口。

       (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之〈金龟凤朝寺和翠屏书院〉文)
       斫(音啄):用刀砍;
       秋亩:秋收后的空田地。
       蹲鸱(音登蚩):今称芋头,邛崃土特产,春种秋收。
      《史记》:“卓氏之先,赵人。秦破赵,卓氏夫妻推辇而行,曰‘吾闻岷山之下,凶年以蹲鸱为粮,不复疫疠(瘟疫)。’遂家临邛,即山铸铁。”
       漫说:别说。其实是想说。
       沃土:肥沃的土壤。
       倦游:谓仕宦无定,使人厌倦。宋.苏轼《哨遍.为米折腰》:“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鹤林寺》明.王来贤
       考释:凡丁
       欲览邛崃胜,登临亦快哉。鹤飞仙驭动,龙抱石光回。
       点易终余洞,读书空有台。诸天钟磬响,同听棹歌回。

       王来贤:安徽合肥县人。明.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6名进士,明代刻书家。万历初任贵州提学官;万历十三年刻刊金代刘完善撰《刘河间伤寒》等三书。
       提学官:明代地方教育行政长官之统称,正统元年(1436)置。全称提学风宪官。简称提学官、督学官、提学、督学。
各省置提督学道由按察司副使、佥事或布政司参议充任;设在南京、北京的提学官,由都察院御史充任,称提学御史。

       诗题
       鹤林寺:根据诗意为泛指白鹤山中的所有寺庙。
       宋.魏了翁《邛州鹤山营造记》载:“自随唐及今,庵院凡十四所,远有胡安先生授《易》之洞……西岩翠屏,万竹之景,皆山中胜处。”
       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十六〈舆地〉:“翠屏阁前,山势峭立,翠屏当前,为一州胜览。今据实地考,这段地段的东南面,为高耸横亘的木鱼岗,即上述诗文所指。”

       诗
       欲览邛崃胜,登临亦快哉。鹤飞仙驭动,龙抱石光回: 王来贤听说,临邛白鹤山为风景荟萃之地,特意前往一睹为快。但见西汉胡安《点易洞》前,有一块光溜溜的巨石上长有一棵古树,盘根错节的根部像一条龙。
       鹤飞仙驭动:宋代人说,胡安在点易洞内修道成仙后,骑着白鹤离开了,因而在《点易洞》口左边镌刻“仙人洞”三字。
       2013年10月,释者实地调查时,据时年逾七旬的彭沟人彭运钦说,1952年始修邛高公路时,《点易洞》被炸毁一半,草帽子大小的“仙人洞”三字没有了。
       宋.陆游《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诗注:“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上升,(白鹤)山以此得名。”(详见陆游《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诗考释)
       龙抱石:点易洞口原先有一棵“龙抱石”树。即光溜溜的巨石上长有一棵古树,根部盘绕其上像龙形。这样的景观石在南京燕子矶也有,见明.宗臣《登俯江亭》诗句:“帝城秋色逐人来,吴楚东南首重回。风起大江龙抱石,日高天柱客登台。”

       点易终余洞,读书空有台。诸天钟磬响,同听棹歌回: 身为提学官的王来贤叹息道,西汉临邛人胡安的《点易洞》被谣传为“仙人洞”;北宋监察御史常安民的读书之庵,明隆庆时却成为南宋魏了翁之“读书台”;真正魏了翁之读书台,却在幽居寺内闲置着。王来贤在白鹤山十四座寺庙同时敲响的晚钟声中,无赖又遗憾地乘船离开了鹤林寺!
       点易洞:西汉胡安先生点校并教授《周易》之洞。
       北宋时,《点易洞》和胡安始建的《翠屏阁》均被列入“临邛八景”之中,成为〈易洞秋风〉和〈翠阁秋荫〉景观,历史上极符盛名。
       晋.陈寿《益都耆旧传》载:“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司马)相如从之受(易)经。”
       明.万历五年(1577),州守鞠文谷新建点易书院、修露亭、建梅竹轩、恢复翠屏阁。洞侧有明.天启进士杨伸书《滴露研朱》四字摩岩石刻。
       清.康熙《邛州志》61p:“翠屏阁,在州西七里白鹤山西岩寺左,汉胡安先生创立,阁前山势峭壁,殊为胜览。宋.陆务观(陆游)有‘把酒孤亭半日留,西岩独擅鹤山秋’之句。其阁久废,故址犹存。”
      《蜀中名胜记.卷十三》:“翠阁秋阴景观,最迟明万历年间犹存。”
       (以上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下》之〈胡安点易洞调查〉)
       读书空有台:“了翁祠”和“了翁读书台”原在幽居寺内。明隆庆六年(1572)在知州赵介石授意下,迁至鹤林寺中常安民的读书之庵。从明代提学官王来贤起,至修《民国邛崃县志》的宁缃止,历代颇有微词。(详见清.戚延裕《登读书台》诗考释)
       常安民:(1049~1118)北宋临邛人,字希古。年十四入太学,春试第一,主司见其年少,欲下之,判监告诉王安石,安石命学者视以为准。熙宁六年(1873)举进士,知长洲县,元祐初,擢用为大理寺卿、鸿胪丞.历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等,绍圣初拜监察御史。
       绍圣二年(1095),因谏阻御史董敦逸弹劾苏轼、苏辙兄弟,奏议:“二苏负天下文章重负,恐不当尔。”反而被董敦逸弹劾,贬为监滁州酒税,历温州通判、提点永兴军刑狱。
       宋哲宗末年(1199),因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巧足以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之是否……”蔡京用事,将安民列入不同政见的元佑党籍被革职,流落二十年后于政和末年卒,年七十。南宋建炎四年(1130)赠:右谏议大夫。
       诸天:佛教语。指神界的众神位。此处泛指白鹤山中诸寺院。
       钟磬:佛教法器中的钟﹑磬之声。
       棹歌:船夫行船时所唱的歌。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鹤山》前郡守(张表)
       考释:凡丁
       别是神仙境,天成妙化工。奇峰凌碧汉,修竹引长风。
       易洞传胡子,书台表魏翁。山川毓灵淑,不朽与人同。

       前郡守:此诗见清.康熙《直隶邛州志》186p,排在国朝(清代)部分。分析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84)邛州知州戚延裔新修《康熙邛州志》前的两任知州—温廷橒 和 张表之一,释者倾向于张表。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国朝知州》118p:“温廷橒,字若华,河南人,由选贡康熙四年(1665)任;张表,陕西朝邑人,己丒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左迁,康熙七年(1668)任,今奉裁。
       朝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东部地区。
       奉裁:吏部奉裁,改调此处之官,奉旨裁去,缺分则将现任此官者改补该处之缺。

       诗题
       白鹤山:清康熙《邛州志.山川》19p:“州治西七里。常璩云‘临邛名山曰四明,亦曰群羊。’即此山也。山之北有孤石耸立,高百丈,常有鹤巢其上,故名。又云‘山似鹤形’故名。四明山在浙之东,今此山亦名之,以其景物有相似者。山颠有塔,今废。”
       按,“山颠有塔,今废。”指宋徽宗时建的西塔,清道光时复建,称为:西塔。同期复建的文笔塔称为:南塔。
       (参见南宋.郭印《鹤山揽胜》诗考释)

       诗
       别是神仙境,天成妙化工。奇峰凌碧汉,修竹引长风: 知州张表说,白鹤山的奇峰翠竹自然天成,山中胜处是道教修仙的境界。
       神仙境:道教修仙的境界。
       天成:合于自然;也指不假人工,自然而成。
       妙化工:巧夺天工。
       奇峰凌碧汉:指陆游“临邛十日游”时,以“家乡天台山玉宵峰”命名的“天台院玉宵峰”,说临邛白鹤山的玉宵峰,若与浙江天台山的玉宵峰相比的话,有过之而无不及。(参见陆游《天台院吟》考释)
       碧汉:碧天银汉。词语出处,隋.江总《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
       修竹引长风:指白鹤山西岩的翠屏阁。宋.魏了翁《邛州鹤山营造记》:“白鹤山自随唐及今,庵院凡十四所,远有胡安先生授《易》之洞……西岩翠屏,万竹之景,皆山中胜处。”

       易洞传胡子,书台表魏翁。山川毓灵淑,不朽与人同: 知州张表又说,点易洞是西汉胡安先生点校周易之处;还有南宋魏了翁的读书台虽然标志错了,但是白鹤山钟灵毓秀,孕育出两个光辉不杇的伟大人物。
       易洞:即点易洞。
       胡子:指点注《易经》的西汉临邛人胡安。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如孔子、先秦诸子。
       书台表魏翁:今鹤林寺中“了翁祠”处的书台,为北宋常安民读书台。《宋史.常安民传》:“常公,名安民,宋邛州人,北宋神宗熙宁六(1073)年进士,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被赠为谏议大夫。”
       民国宁缃《遇园随笔》:“了翁祠中的魏了翁塑像,经与清宫所藏之历代名人画像对照,考证为常安民像,非魏了翁像。而魏了翁读书台乃在幽居寺内。”
       南宋魏了翁《白鹤山营造记》亦说:“近有常公谏议读书之庵。”常安民读书台前,早先的两株桂花树为魏了翁手植,1953年前后尚存活。
       表:标记。《康熙字典》:“标也。《晋语》置茅蕝,设望表。注:谓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
       魏翁: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邛州蒲江人,青少年时期在白鹤山幽居寺读书求学,21岁考中进士后成为南宋股肱之臣。
       山川毓灵淑:山川灵秀如美女。
       淑:善良,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邛新春》明.杨慎
       考释:凡丁
       己亥新岁,张梦山大守约游鹤林寺,郡博苏豊泉与李东趆联骑。即夕,席上偕刘安夫、刘起莘、刘元在、王子卫、张衡、张文柬六友醉中赋止。
       开岁倏五日,升阳来初春。嘤鸣迥出谷,招提遥绝尘。
       折简枉明牧,广筵散嘉宾。灌坛河润旧,临邛车从新。
       登山复临水,乐事且良辰。持觞不惜醉,悁悒忽行津。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人,明.正德辛未(1511)状元,明代三才子之首,著名文学家,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卷入“大礼议”案被杖责流放云南永昌卫(今保山),期间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
       嘉靖三十年(1551)赦罪回四川编修《四川通志》和《全蜀艺文志》时,受邛州州官之邀主修《明嘉靖邛州志》,收于《四川通志》中。
       嘉靖三十七年(1559年8月8日)逝世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追谥:文宪。

       民国《邛崃县志》19p:“杨升庵《全蜀艺文志》之刻,篇章全载,有似诗文总集,后来府厅、州、县志皆沿以为例,实非志例也,地志篇幅尤非史志可比,志艺文不便。”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儒行〉147p:“杨慎,新都人,正德辛未(1511)状元。嘉靖中至邛,有《游鹤山诗》刻石鹤山祠中;又因兵巡陆北川公请至书《坦上翁传》,亦刻石鹤山祠中。与举人王葵善,曾于新贤街置有宅舍。”
       其间夫人黄娥跟随,现今兴贤街197号名:升庵巷。应属于历史名人旧居。

       诗序
       己亥新岁,张梦山大守约游鹤林寺,郡博苏豊泉与李东趆联骑。即夕,席上,偕刘安夫、刘起莘、刘元在、王子卫、张衡、张文柬六友醉中赋止: 杨慎说,嘉靖三十一年(1552)正月初五日,他应邛州太守张梦山之邀,与郡博士苏豊泉等人到白鹤山赴宴而作此诗。
       己亥新岁:嘉靖三十一年(1552)正月初五。
       大守:即太守。古汉语中,大、太相通。
       即夕:至傍晚。
       郡博:即郡博士。为府学学官。

       诗题
       临邛新春:此诗作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新春。头年,杨慎赦罪回四川,邛州兵巡道按察副使陆北川,转达邛州太守张梦山的邀请函,请其主修《明.嘉靖邛州志》同时书写《坦上翁传》刻于学道街的鹤山祠中。
       次年正月初五立春之日,太守张梦山邀请杨慎到鹤林寺赴答谢盛宴,陪同的有郡博士苏豊泉等一帮文人(详见诗序),是日,杨慎心情特别舒畅而作此诗。

       兵巡道:又称兵备道。明代各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为其长官,一省又分为数道,道设“按察分司”,以按察副使、按察佥事任其职,掌分察府、州、县,称谓分巡道。其兼兵备职者,仍兼副使、佥事等衔。

      
       开岁倏五日,升阳来初春。嘤鸣迥出谷,招提遥绝尘。折简枉明牧,广筵散嘉宾:杨慎说,这一年正月初五就立春了,这一天大太阳,太守张梦山约自己和陆北川等人(见诗序)骑马同游白鹤山,老远就听到白鹤山中传来鸟的和鸣声,从而公开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即邛州州牧张梦山,曾经通过邛州兵巡道按察副使陆北川,转达他邀请其写《明万历邛州志》的信函。
       开岁倏五日,升阳来初春:这一年正月初五立春,天气晴朗。
       升阳:立春之日阳气开始上升。
       倏(音书):忽然。
       嘤鸣迥出谷:远处传来山谷中的鸟和鸣之声。
       嘤鸣:鸟相和鸣。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迥(音窘):释义为远。
       招提:指白鹤山寺院。
       遥绝尘:白鹤山寺院远离尘世。
       折简枉明牧,广筵散嘉宾:杨慎说,贤明的邛州州牧张梦山,通过邛州兵巡道按察副使陆北川,转达他邀请其写《明万历邛州志》的信函。
       折简:指书札或信笺;谓裁纸写信。
       枉:本义是弯曲。后引申指绕弯。
       牧:指邛州州牧(即太守)。“牧”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指管理。
       广筵:盛大的筵席。

       灌坛河润旧,临邛车从新。登山复临水,乐事且良辰。持觞不惜醉,悁悒忽行津: 【大意】当年立春出游的地方—鹤林寺,要经过今称的“十方堂”,因为明代时的临邛城在南河边,西河边的“张若城”是兵营,禁止通行。如果经过公孙城、喻坎、金龟山、小柏树沟到鹤林寺的话,就太远了!
       所以杨慎看见了“大南河第一堰—拦江堰”,而古代拦江堰的蓄水直达白鹤山以上,故“登山复临水”,是日杨慎心情特别舒畅,喝醉之后回程是乘船。
       灌坛:原为地名,后用以代指有德行的地方官吏。
       河润旧:指地方官兴修的古代水利工程。先秦时期,李冰在治理都江堰的同时,也治理了临邛火井江、白木江和南河,并兴修“俗所谓大南河第一堰”的“拦江堰”。
       民国《邛崃县志》86-87p:“昔李冰壅(塞)江作堋(堰),开二渠(内江、外江)开二渠以沃野,蜀人堰水灌田之法即由此生。”
       民国《邛崃县志》96p:“火井江之南河为中干矣,从流溯源,其水路皆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所通正开导。”
       宋.晁公遡《嵩山集》卷三十八〈程邛州(字敦书 眉山人)墓志铭〉:“邛州拦江堰,久废。公治之,民溉田增多。”
       临邛车从新:杨慎说,地方官给配备的车骑和侍从辉煌、华盛。
       唐.温庭筠《鸿胪寺四十韵》:“锡宴得佳致,车从真炜煌。”
       登山复临水,乐事且良辰:杨慎说,立春之日骑马经过“十方堂”顺南河而上,再登上鹤林寺,登山又玩水,真是赏心乐事。
       持觞不惜醉,悁悒忽行津:杨慎说,喝醉之后乘船江上,心情十分畅快。
       持觞:举杯。
       觞(音商):酒杯。
       悁悒:忧郁。
       行津:摄津。中医理论,气能生津、行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江仙》明.杨慎
       考释:凡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人,明.正德辛未(1511)状元,著名文学家,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卷入“大礼议”案被杖责流放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嘉靖三十年(1551)赦罪回四川编修《四川通志》和《全蜀艺文志》时,受邛州大守张梦山之邀主修明.嘉靖《邛州志》,同时书《坦上翁传》刻石鹤山祠中。
       1559年8月8日逝世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追谥:文宪。

       词牌
       临江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解读】
       嘉靖三十年(1551)赦罪回四川编修《四川通志》和《全蜀艺文志》时,经泸州码头有感而作。当他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时,顿起“是非成败转头空”感慨,如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由叹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词后用于《廿一史弹词.说秦汉》开场词;明末清初,毛宗岗点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时引用《临江仙》作开篇词;1994版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用为片头曲歌词,由谷建芬作曲,杨洪基演唱;2008年12月16日,《三国演义》片头曲被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意】杨慎自比饱经风霜的老渔人和樵夫,看透了尘世,因而将所有过往都付笑谈中。
       白发渔樵:老渔人、老樵夫。
       江渚(音主):江中小洲,亦指江边。
       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在泸州码头应是遇到了一位故人 或者 前往迎接他的人,从而作此《临江仙》词。
       浊酒:醪糟酒,既混浊,又微酸。杨慎借以比喻当时心中的酸楚。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岔驿》明 杨慎
       考释:凡丁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杨慎:(见前注)

       诗题
       三岔驿:南宋.陆游《八月十四夜三叉市对月》诗中记为三叉市,意为三叉路口处的集市。明代社会稳定,人流量大增,原先的三叉口集市,发展成为十字型路口的驿站。
       三岔驿北通大邑、崇州、汶川;东通延贡驿、新津、双流成都;南通蒲江、名山、雅安;西至临邛、芦山以远。
       三岔驿在今大邑县南,唐代以前属临邛县;唐.武德元年(618)属安仁县;元初并入大邑县。
       清.嘉庆《邛州志》121p:“安仁废县,唐置,《元和志》武德元年(618)割临邛、依政、唐兴(隆)等县(部分地方)置,贞观十七年(644)废,咸享元年(670)复置,《九域志》元初,并入大邑县。”
      【分析】
       此诗作于嘉靖三十年(1551),杨慎从云南永昌卫(今保山)贬所回四川成都编修《四川通志》期间,邛州兵巡道按察副使陆北川,转达邛州太守张梦山的邀请函,请其主修《明.嘉靖邛州志》后,杨慎从成都赴临邛经过三岔驿时所作。

       诗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大意】杨慎感叹自己大半生长亭更短亭的颠沛流离命运。
       扬扬拥盖:形容车水马龙,交通拥挤。
       拥盖:马车上设置的伞盖。
       短亭长亭: 汉语成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出自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雾中山》明.杨慎
       考释:凡丁
       悉堵灵波隔,兜罗色界分。禅生唐宝月,仙吏汉朱云。
       龙象偕新侣,鸳鸯偶旧群。诸天尘梦少,燕座勒清芬。

       杨慎:(见前注)

       诗题
       游雾中山:大邑雾中山开化寺住持邀请杨慎题写《雾中山开化寺碑记》时,杨慎 去雾中山游览找寻感觉而作。
       雾中山:又名大光明山、天诚山。主峰海拔1638米,方圆数十里,号称七十二峰。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西距县城25公里。山有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的佛教寺庙,系由印度高僧摩腾 和 竺法兰两位尊者,经南方丝绸之路来古临邛县选址创建。
       汉明帝刘庄以佛光普照之意敕赐寺名:大光明普照寺。仅晚于我国第一座汉传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六年。东晋时更名为:显应寺;明宣宗(1426~1435)时更名为:开化寺。鼎盛时期“大和尚万万五,小和尚不可数。”
       明末,雾中山寺庙群落尽毁于张献忠之乱。
       1965年,以“大光明山”命名的“邛崃县光明公社”(包括天宫庙、三坝和西岭雪山)划属唐.咸享二年(671)析置的大邑县。
       《大邑县䢺江镇志》
        
1713742072344.jpg
       1992年8月,大邑县人民政府批准按照规划重修开化寺、接王亭、莹华殿等,并由峨眉山高僧—普观大师任住持,果章大师任监院,将遗址开放作为佛教活动点。
       杨慎《雾中山开化寺碑记》(摘录)
     “邛州大邑蜀之望县也,斜江乾溪合流于其前。鶴鸣、雾山环绕于其后,沃野千里,名于三蜀,仙佛同源,萃于二山鶴鸣二十四洞張道陵之所登真也。
       雾山一百八盤,僧騰蘭之所卓锡也,今鶴鸣为芥蒼之墟,而雾山拥庄严之美,则又系于护法演敎之隆替也。惟茲雾中之山去县治北四十余里……《刘向别録》有西方撰集,则玉像之传,沿自周昭王而生于异域金人之梦,不待汉明帝時已闻中华矣!
       至汉永平十六年始建,住持则摩騰、法蘭两尊者游历所止……陳僧伽佛谶云:“此山三百年后兵燹劫空,香火断絶,七百年后重興建造,轮奐復宏,则有蜀州江源。”
       (见清.嘉庆《邛州志》1060-1061p)
       陳僧伽佛:自言何国人,因以何为姓。江苏南通(为南朝陈国地方)“狼山广教寺”开山祖师,生年不详,圆寂于唐中宗景龙四年三月(公元710年3月)
       轮奂:屋宇高大众多。
       谶语:指事后应验的话。泛指预言。
      【按】
       杨慎在《雾中山开化寺碑记》中引用的“陳僧伽佛”谶语:“此山三百年后兵燹劫空,香火断绝。七百年后重新建造,轮奂复宏,则有蜀州江源。” 应当是公元700年前后,“陳僧伽佛”预言大光明普照寺在唐末五代时(906~960)毁于战乱;明宣宗时(1426~1435)重建,更名为“开化寺”;明末清初(1645~1680)又毁于兵燹;清康熙时(1662~1723),大邑县一度划属晋原县,原“大邑八景”改为“晋原八景”的一千年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晋原县:古县名。北周时以多融县改名,治所在今崇州市西北怀远镇。属犍为郡。后移治今崇州市。

      
       悉堵灵波隔,兜罗色界分。禅生唐宝月,仙吏汉朱云。龙象偕新侣,鸳鸯偶旧群。诸天尘梦少,燕座勒清芬: 杨慎说,开化寺中有一座塔子建在水波荡漾的鸳鸯池边,布局恰到好处。寺中供奉有唐代大邑县诗人宝月像;还供奉有汉代直臣朱云像。与供奉的众多罗汉等神像相应成趣。杨慎坐下来略加思索题写《雾中山开化寺碑记》和《天国名山坊》联。
       其中《天国名山坊》联为名联:天下无双地;雾中第一山。

       悉堵:即塔子。
       兜罗:收拾。
       唐宝月:唐代大邑本土诗人宝月,生卒年月及籍贯生平皆不详。
       仙吏汉朱云:汉代朱云像。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仙吏:比喻职位高的大臣。旧时,中央王朝称为天朝,天朝的大臣故称仙吏。
       直臣:直言谏诤之臣。
       龙象偕新侣:开化寺中不仅有罗汉像,还有如朱云、宝月一般的人物像。
       龙象:龙与大象。因水行中龙的力大,陆行中大象的力大,佛教借喻诸阿罗汉中最大能力者。
       鸳鸯偶旧群:塔旁的池叫:鸳鸯池。
       唐.李商隐《鸳鸯》诗:“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诸天:指佛教众神。
       尘梦:尘世的梦幻。
       燕座:燕通宴,即闲坐、静坐。
       勒:勒石。
       清芬:美名、美景。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雾中山盘陀石》明.杨慎
       考释:凡丁
       昨过灵灯净土,兹长云顶磐陀,三百六十飞升,八万四千窣坡。
       诸峰须弥纳芥,众水阿耨多罗。何处昭涛清转,似滨鱼山梵歌。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辛未(1511)状元,嘉靖三年(1524)卷入“大礼议案”,被杖责流放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嘉靖三十年(1551)赦罪回四川编修《四川通志》和《全蜀艺文志》时,邛州太守张梦山邀请其主修《明.嘉靖邛州志》后收于《四川通志》中。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追谥:文宪。
       大礼议案: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到嘉靖三年(1524)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病重时因无子嗣,特下旨选取其十五岁的堂弟朱厚熜继统,史称:明世宗。但朱厚熜称帝后,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更成亲兄弟关系,从而遭明世宗抵制。
       正德十六年(1521)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上奏支持明世宗,认为明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继统不继嗣”,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建议明世宗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
       在奉迎生母蒋妃入京的礼仪上,明世宗坚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礼,遭到杨廷和反对后痛哭流涕,表示愿意辞位,奉母返回安陆,杨廷和无奈之下只得让步。
       三年后,在杨廷和力主下贬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与同僚桂萼上《疏》明世宗重提旧事。明世宗下诏两人入京,封两人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礼仪事项。
       嘉靖三年(1524)正月,明世宗召集群臣集议,杨廷和见明世宗有意变更前议,请求辞官获准。
       群龙无首的礼部尚书汪俊、主事侯廷训据宗法作《大礼辨》,吏部尚书乔宇等人据此率群臣两百五十人一同进言,反对明世宗以兴献王为皇考。明世宗下令更多的官员参与议论。给事中张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郑本公等三十一人都抗章力论。明世宗恼羞成怒,进言之人,均被斥责、罚俸、甚至罢黜。
       结果
       嘉靖三年(1524)七月十二日,明世宗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
       状元杨慎亦称:“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随后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在金水桥拦阻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等又号召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明世宗改变旨意。
       明世宗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杨慎等人撼门大哭,声震阙庭。
       朱厚熜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人,其他人更为激动,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朱厚熜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
       七月十六日,明世宗为生母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
       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大臣,明世宗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反对的官员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
      《中文大辞典》认为:“大礼议是明世宗时追尊皇考典礼之廷议。”
      《辞海》说:“大礼议是明代宫廷中争议世宗本生父尊号的事件。”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是“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

       诗题
       雾中山盘陀石:为一首描写大邑县雾中山盘陀石周边环境之六言诗。
       参考明.王圻(1530~1615)《游雾中山记》(摘录):
       雾中开化寺者,古大光明普照寺也。山脉发于昆仑,常有云雾上覆,故曰雾中。创于东汉之永平,唐宋以降,旋圮旋葺。迨我宣宗时,番汉僧普达舍耶释噶叭重建,请于我朝,始更今额。
       山距大邑治四十里而遥,路经鹤鸣观、龙洞涧而东。入径穿篱,渐北渐窄。悬藤挂刺,时牵裾盖者十里许……
       北有涧水绕流,戒僧智安伐石为桥,名:漱云。桥头镌石观音一尊,桥左有高阜一大石,智安建一石亭,上安韦驮神像于内,倾立净土。
       桥之北,即开化寺也……
       寺之左有八功德水,水从地起。僧.觉议为(伪)造小石瓶鼎琢九龙,令水腾跃而上,从龙口中出,涓涓不息。
       折而北为盘陀石,大石盘旋蹲伏,广逾五六丈,屋其上者三楹……

      
       昨过灵灯净土,滋长云顶磐陀,三百六十飞升,八万四千窣坡。诸峰须弥纳芥,众水阿耨多罗。何处昭涛清转,似滨鱼山梵歌: 杨慎回四川后,受开化寺长老题写《雾中山开化寺碑记》的邀请,他从开化寺山门一路踏勘而来,看见一处山顶滋长出的一块巨大稳固岩石上,建有四柱三间的盘陀寺院,里边供奉许多佛像;鸳鸯池边还有一座供奉佛祖舍利的佛塔;雾中山的七十二峰形如须弥座,将盘陀寺拱托其中,而微小的盘陀寺亦有容乃大。远处的松涛声和流水声,像似从各寺院里传出的诵经之声。
       灵灯:寺院中的长明灯。
       净土:没有被尘世污染的地方。
       磐陀:厚而大的石头。巨石、稳固之义。
       三百六十飞升:佛门中有许多修炼成佛的。
       三百六十:表示多而全的数字。
       八万四千窣坡:佛教中有许多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的佛塔。
       八万四千:表示多而全的数字。
       窣(音苏)坡:窣堵坡的简称,即佛塔。
       诸峰须弥纳芥:雾中山的七十二峰形如须弥山,但都可以容纳在一粒芥子中。
       须弥山:在印度,既高且广。
       须弥纳芥:佛家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比喻小中有大,有容乃大。譬如读书破万卷的人,知识都贮存在“脑海”中一样。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种子,全国各地皆产。
       成语“芥子纳须弥”故事
       唐.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是不可能的吧?”
       智常:“你真的‘读书破万卷’吗?”
       李渤:“我何止读万卷书啊!”
       智常:“你读的万卷书在哪里呢?”
       李渤:“都保存在脑海中。”于是恍然大悟。
       众水阿耨多罗:众水无上,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阿耨多罗:梵语的译音。意为无上。
       何处昭涛清转:这是什么地方,大水如此碧绿透彻,还发出阵阵涛声?
       昭涛:美好、显著的大波大浪之声。
       似滨鱼山梵歌:好像从鱼山传出的诵经声。
       鱼山梵歌:相传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230),曹植游山东省东阿县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太子瑞应本起》始著《太子颂》(今浴佛赞)而“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传为“鱼山梵”或“鱼山呗”,简称“梵呗”。
       梵歌:和尚念的经卷,系用梵文写成,因每个梵文都有音调,朗读时像唱歌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游云居寺》明.王廷简
       考释:凡丁
       扁舟乘兴到幽林,谷口春深万树森。陟磴凌虚呼皓月,披襟跌坐趁繁阴。
       闲云出岫新入目,倦鸟归林惬我心。读遍词宗悬彩笔,不妨荒谫一赓吟。

       王廷简:邛州人,嘉靖三十年(1552)以举人身份参与新都太史杨慎主持的《邛州志》修纂。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160名,赐同进士出身。初知江陵(今湖北荆州)时,即抵抗权相严嵩之命,得劣移(贬官),后历升广西副使、简官按察使,所在有惠政。方壮年勇退,家居三十余载,虽然晋阶二品,仍屡荐不出。因令德懿行,乡里则之(榜样),从祀乡贤。著有《惊愚笔记》。(主要根据《邛州志》145p整理)

       诗题
       游云居寺:清.康熙《邛州志》63P: “云居寺,州城南六里,上有呼月亭,为游玩之所,多名公吟咏。”
       呼月亭:清.康熙《邛州志》61P:在“州城南云居寺旁,凭高望远,景最轩豁,为四时游玩之所,上多名人吟韵。”
       民国《邛崃县志》113p:“云居寺始建于元,胜于明,旧名广福寺,因白云闲闲岛屿之间,遂改今名。山上有呼月亭,今无亭而有塔,名曰:云居塔。”

       诗
       扁舟乘兴到幽林,谷口春深万树森。陟磴凌虚呼皓月,披襟跌坐趁繁阴。闲云出岫新入目,倦鸟归林惬我心。读遍词宗悬彩笔,不妨荒谫一赓呤: 【大意】王廷简从大南河第一堰—拦江堰(见前注)下的季筏子渡口乘船过河,即到了云居寺山的谷口。他沿山而上云居寺的呼月亭中,将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地坐着观看山中树木和云气直到一轮明月出现。还说他读过许多诗坛、词坛泰斗歌颂云居寺景色的佳作,但是依然写出这首咏赞云居寺呼月亭的诗。
       扁舟乘兴到幽林,谷口春深万树森: 民国《邛崃县志》145p:“大南河季筏子为第一渡,此渡通南山北坝。上游葫芦湾、仙人洞、大鱼村、石灰包,小渡。”
       陟磴(音志凳):意两脚交替沿山而上;
       凌虚:凌驾云霄。
       呼皓月:云居寺山有呼月亭。
       跌坐:像佛像的坐姿一样,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
       岫(音秀):山或山洞。
       词宗:词坛泰斗。
       彩笔:生花之笔;
       荒谫(音剪):荒疏、浅薄。
       赓呤(音令):继续小声咏赞。
       呤呤:小声细语。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子夜四时欢歌》明.邓云霄
       考释:凡丁
       欢向临邛去,经年不寄书。
       还及浮瓜节,初看燕乳雏。

       邓云霄:今广东东莞人,字玄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长洲(今属广西梧州)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诗题
       吴子夜四时欢歌:“子夜吴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为晋代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此首填词属于夏歌。

       诗
       欢向临邛去,经年不寄书。还及浮瓜节,初看燕乳雏: 邓云霄说,临邛地方人居环境很好,一整年都乐不想家。又到一年一度的夏天浮瓜节,看到乳燕都在学习飞行准备回南方的时候,才想起广东老家。
       浮瓜节:1、指农历初夏的六月间;2、借指夏日游宴。
       成语“浮瓜沉李”,意为以冬藏之冰雪所化之水浸泡瓜果,做成消暑食品。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韩翃《送蓨县刘主簿楚》:“寒水浮瓜六月时,把君衣袖长河曲。”
       唐.杜甫《解闷诗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绍,通夕而罢。”

      【释者】
       通过此诗,了解到明代时的临邛人,也用冬季收藏的冰雪“冰镇”瓜果消暑。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