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鹤山》清.戚延裔
       考释:凡丁
       别是神仙境,天成妙化工。奇峰凌碧汉,修竹引长风。
       易洞传胡子,书台表魏公。山川毓灵淑,不朽与人同。

       戚延裔:康熙二十一年(1682)首任邛州知州,当其时,捐献俸禄重修明.杨伸 始建的御虹桥。不知何因,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傅燮詷接替邛州知州。
       康熙三十年(1691)戚延裔复任邛州知州时,重建鹤山书院;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修文庙两庑廊 和 墙垣;康熙三十三年(1695)疏浚瓮亭前水池并种莲池中,周植桃柳;康熙三十四年(1696)新修康熙《直隶邛州志》并重修云居寺之呼月亭;康熙三十五年(1697)重修文昌宫。
       上述工程,系挪用“日用菜蔬银一万四千四百两,照枉法律,拟绞。后于康熙四十四年,祝兆麒、芮钰、陈尧智、柴豫、戚延裔、吴中和捐修兴安州城垣,完日免罪,复还原职。”
       两庑廊:文庙大成殿前两侧的廊屋。
        
1716590104511.jpg
       附图: 文庙大成殿西侧庑廊(网络图片)

      
       别是神仙境,天成妙化工。奇峰凌碧汉,修竹引长风。易洞传胡子,书台表魏公。山川毓灵淑,不朽与人同: 【大意】白鹤山卓尔不群,不仅有奇峰修竹,还有胡安点易洞、魏了翁读书台,以上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是由这座钟灵毓秀的峰峦孕育出来的!
       天成妙化:不假人工,合于自然,卓尔不群。
       奇峰凌碧汉: 指鹤林寺后天台院的“玉宵峰”。宋.陆游《天台院咏》序:“天台院自小阁下临官道,予为名曰:玉宵峰。”(详见陆游《天台院咏》考释)
       修竹引长风:《翠屏阁》前的竹子,被清风吹拂。
       易洞:指西汉易学家—临邛人胡安点校周易之洞。
       胡子:指西汉易学家胡安。
       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如孔子、孟子。
       书台:指魏了翁之读书台,在幽居寺内。(详见民国.宁缃《幽居寺访鹤山书台拜文靖公遗像》考释)
       表:多义之榜样;模范;表率。
       魏公:指魏了翁。
       毓:本义为生育,养育。引申为孕育、产生。
       灵淑:聪慧、秀美。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居寺书僧扇》明末清初.张仁敏
       考释:凡丁
       山自高兮水自流,老僧坚卧白云头。裁成秀句吞江月,划去寒烟脱敝裘。
       身外有身君早觉,梦中无梦客迟留。他年铁笛如相唤,人在天台第一楼。

       张仁敏:清.康熙《邛州志》记为:“郡人,监生。”别无详考。释者暂将张仁敏的生活年代划入明末清初。
       按
       宋代以后,临邛或为州、或为县,并无“临邛郡”的建置,而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邛州志》编者,将一些诗作者归入“前人”、“郡人”或者“前郡守”之中。
       监生:明清时,将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为:国子监生员,简称:监生。

       诗题
       幽居寺书僧扇:张仁敏在幽居寺内为僧人题写的扇面诗,分析这位国子监生员在当时已颇有名气。
       幽居寺:始建于汉,历代题咏甚多,南宋.陆游“赴临邛十日游”时所选景点之一。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288p:“幽居寺在鹤林寺左。建于汉,盛于唐宋。乾隆年间,僧慈容重修,有新白鹤书台,亦文靖公(魏了翁)读书处。景最幽雅,题咏尤多。”

      
       山自高兮水自流,老僧坚卧白云头。裁成秀句吞江月,划去寒烟脱敝裘: 【大意】张仁敏与老僧互勉,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你我都在书写人生而坚守信念,有朝一日定能达到目的。
       坚卧:指隐居。
       秀句:优美的文句。
       寒烟:寒冷的烟雾。
       敝裘:破旧皮衣。

       身外有身君早觉,梦中无梦客迟留。他年铁笛如相唤,人在天台第一楼: 【大意】张仁敏赞扬幽居寺老僧置身世外潜心研究佛学,认为他将来会取得很高成就。
       身外身:佛教语。出自《老子》第七章:“是以圣人……外其身而身存。”
       梦中无梦:睡觉踏实。《庄子》:“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铁笛:铁制的笛管。相传隐者、高士喜吹铁笛,笛音响亮非凡。
       天台第一楼: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最高境界,并非邛崃天台山上的楼。
       按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始于河南净居寺,盛于浙江天台山,故称天台宗,并于九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
       天台宗学统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以慧文禅师为初祖,因尊奉《妙法莲华经》也称:法华宗。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金龟山子母宫》前人
       考释:凡丁
       尽道龟山胜,清幽果出群。远峰林外秀,曲径竹间分。
       不有坤元感,安来拜祷殷?曰生惟大德,广被仰慈云。

       前人:康熙时期的无名氏。

       诗题
       题金龟山子母宫: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复建金龟凤朝寺后,诗人在凤朝寺 子母宮墙壁上题的诗。
       金龟山:1、山形如龟;2、山有金龟。
       金龟:学名中华龟。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生长的为正宗。
        
1716611688718.jpg
       图1  中华龟(网络图片)
       2017年4月,村民王绍伦去“祭魂庄”处的大柏树下整理土地时,从落叶和荒草中刨出一窝金黄色的乌龟,大小数只纷纷逃窜,王在慌乱中抓到一只大的,重950克,上东街菜市场卖了一百元钱,看来此处金龟山名不虚传。
       金龟山的凤朝寺
       乃川西地方著名庙宇,清代时为儒、释、道合—的寺院,僧、尼、道、姑与读书人同一庙门进出,蔚为大观。
       凤朝寺与盘陀寺,皆始建于唐代。凤朝寺在积翠岩下,始建于大唐贞元十四岁(640),始建之初,凤朝寺为盘院寺的下院。明末,凤朝寺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复建时更名为:金龟凤朝寺。同时将“盘陀寺籍归凤朝寺管理”,即:凤朝寺为上院,盘陀寺为下院。
       按
       金龟山南北朝向,因山头有茴字形的大型石墓,故清代复建的凤朝寺之山门,开在向东一侧,疑为唐末五代战乱被毁后,金龟山头开掘成一处墓穴,意为“独占鳌头”。
       鳌:海里的大龟。
       金龟山山头的石墓
       2017年,笔者四次踏访金龟山,获知:金龟山凤巢寺山门左侧的山脚,原有一座四道红砂石门的墓室,长宽各约10米,高约2.5米。四壁和顶部用长约4米、宽约0.7米、厚约0.2米的红砂石条构筑,上面夯筑黄土,清代在封土堆上建戏台。
       墓室内约呈“茴”字型结构,每道回廊都有石门,室内皆安放石桌、石凳。民国后期,戏台下出现盗洞。1950年“四大任务”(清匪、反霸、减租、退押)期间,扏勤的汪玉林、汪玉明、唐贵树等五十多名儿童团成员,曾分批次手捧蜡烛从盗洞深入到第七重门,见一具棺木用铁链悬于室顶,众皆大惊而退出。
       墓前有一块半圆形似香炉的土地,面积近1分,历史地名:香炉田。过去凡来朝山的信众皆先到此处烧香。香炉田边有一口古井,石墓之南两三百米即:祭魂庄。
       据
       了翁先生晚年《自述》:“嘉定(1209)二年,余以心制里居,宅兆未卜,闻资中王直夫雅善青囊之术,即具书帛致之,居三日,余(我)表兄高南叔拉与登‘隈支山’,过蟠鳌镇,历马鞍山。”
       心制:即控制心意,不轻举妄动。 犹心丧。
       心丧:亲自奉祭。

      《益都方物赞.隈支赞》:“隈支挺干既修,结花兹白,戟外泽中,甘可以食。注云:隈支生邛州山谷中,树高丈余,枝修弱,花白,实似荔枝,肉黄肤,甘味可食,大若爵卵。”
       民国《邛崃县志.语小略》曰:“隈支 今名酸枣子。”
       临邛《西河乡志》载:“金龟山,因山酷似金龟、马鞍型,故名。”
       推理
       南宋时,魏了翁生父高孝璹(夹江人)卒后,将生父尸骨安葬于金龟山头。又在距墓葬二百米之外建祠堂祭祀,民间称为“祭魂庄”。了翁为生父守孝三年期间,利用祠堂做“鹤山书院”讲授义理之学。
       如果说
       了翁生父墓在夹江县,而守孝期间的魏了翁,大老远跑到临邛办《鹤山书院》讲学的话,不仅不符合极为提倡“心制”的宋代礼法,还必然招致谏官弹劾,理宗皇帝也不可能为其题写《鹤山书院》的匾额!

       上述观点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邛州鹤山书院考据》
       该文链接 https://bbs.mala.cn/thread-16289038-1-1.html
       又如
       民国十七年(1929),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光曦为母丁忧期间,因为祖墓在凤巢寺旁地名“洋槐树”地方,于是在金龟山凤朝寺的《翠屏书院》讲学。二十世纪川中军政要员如:张治和、段班级、张代芳、杨家楨、罗泽洲,周进吾、杨听阶、张开阳等为其门生。
       历史记载
       清康熙《邛州志》39p:“金龟山,州治西十五里。为市民祈嗣之所。有圣母祠,其扁额有《带□授矢》四字。
       清嘉庆《邛州志》:“金龟山寺,在州西十里,以山形为名。明复建。庙中有圣母像,俗多于此祈嗣。”
       2004版《临邛镇志》:“凤巢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据大殿中梁墨书,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庙宇规模较大……解放初期的四大任务时,庙里的建筑多拆去修看守所,公社化时再次遭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羽殿和张飞殿尚存。”
       子母宫:指金龟山庙中的圣母祠。民间俗呼为“观音殿”。称此“观音”为“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实则祭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并非从西方传入的“基督教之聖母” —耶稣的生母玛利亚。
      《说文解字》圣母:“(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

       圣母祠原本家族祭祀的宗庙,后演变庙宇,遍布全国各地,或单独成庙,或附于佛寺道观等庙宇。
       金龟凤朝寺的会期为正月初八至初十,其时周边的:蒲江、彭山、眉山、丹稜、洪雅、夹江、名山、大邑、崇州、新津、温江、双流、彭山,乃至成都、青白江、郫县、彭县、什邡等地信众以及客商皆纷纷赶往,寺中供应的斋饭摆放田地中达数百桌。而“圣母殿中”的“抢童子”活动尤其热闹。
       附
      《盘陀寺重刊碑记》(摘录)
“大唐贞元十四岁(640)戊寅朝议,即□太子左贤善大夫前殿中尉史从侄马宇撰,高平徐清书。宋元佑丁卯二月八月,住持僧古,重刊流览前记,此地肇选之原委者,□□□唐暨今千有余年,唯此寺载入《四川通志》,其地为积翠岩焉……
       既自明季燹,梁栋罄烬,御牍无存,唯石壁峭然,千古弗坠,虽空余佛像,瞻仰犹新。游览者……三叹不置焉。
       我朝(清代)定鼎以来,有下院凤朝寺僧德惠者,与徒孙真美于西岩左重修旧寺(盘陀寺)并彩绘以及石龛,(盘陀寺)古迹炳遗至今,籍归凤朝寺管理为上院焉。”
        
1716678041783.jpg
       图2《盘陀寺重刊碑记》 (供图:董伟)

      
       尽道龟山胜,清幽果出群。远峰林外秀,曲径竹间分。不有坤元感,安来拜祷殷?曰生惟大德,广被仰慈云: 【大意】大家都说金龟山境界出众,但是如果没有大地产生万物感应的圣母殿的话,哪会有这么多前来求嗣的人呢?感恩上天给人类生命,让人类繁衍生息,遍及世界众生。
       胜:多义之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出群:出众。
       坤元感:《易经.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拜祷:祈求;祈祷。
       殷:众多。
       曰生惟大德:“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出自《易经》,体现中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礼赞,感恩上天给人类生命,让人类繁衍生息,由此衍生出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视。
       慈云:佛教语。比喻慈悲心怀如云之广被世界众生。
       广被:意思是遍及。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公柏》清.工德纯
       考释:凡丁
       古柏翘然技插天,撑持风雨更多年。不随弱柳乘时好,爱结长松耐久缘。
       岁序频迁柯不改,冰霜几历干弥坚。梢头无限青青籽,应作炉香绕圣烟。

       工德纯:今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人,痒生。此诗见康熙《邛州志.艺文志》196p,说明 工德纯 是清康熙时人,应是一位赴邛旅游者。
       痒(音祥)生:即秀才。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古代学校称“庠”,学生自称“庠生”。

       诗题
       张公柏:工德纯 赞颂明代邛州学正张问仁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在学宫后种植的柏树之风格。
       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邛州志.古迹》41p载:“张公柏,学宫后有柏树数百余株,系学正张问仁手植以培文脉者。至今葱郁,远望如翠屏青障。后人就中立石,题曰:张公柏。
       先有以作爨(音串,即烧火炊饭)或 伐以作器者,故郡人刘应宸有:‘国柱不堪家用伐,文林岂为宦炊哉’之句。郡侯 谭天相 因为之立石,勒数(条)列举罪状,以禁斧斤。
       按,五峰先生长嗣(长子)讳:拱文。不数年登甲第,旋任 川南兵宪,祭乃公于柏林,人以为植柏之报。
       又按,先有伐木作器者,俱罹灾殃,或叹有灵异云。”
       学正:秩正九品,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
       张问仁:号五峰先生。云南太和县人,明万历十八年(1590)任。
       爨(音串):即烧火炊饭。
       关于邛州学宫
       邛州文庙在不同时期分别称为:儒学、学宫、文庙。因祭祀大圣先师孔子,故又称:圣庙。
       邛州儒学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元代毁于战乱。明洪武甲子年(1384),张郁(同知邛州)重建,永乐壬申、成化甲子、成化庚戌、万历五年、万历三十六年分别修缮和扩建,明末甲申(1634)年毁于张献忠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六年(1667)、二十三年(1685)、二十九年(1691)、三十二年(1694)又分别重修或扩建;乾隆年间又重修。
       康熙四年(1665),儒学改称:文庙。文庙前的街称为:学街。光绪时期改称:文庙街。
       嘉庆《邛州志.街巷》136p:“学街,州治学署前,左达兴贤街,右通正南街。”
       邛州文庙与文脉堰
       文庙坐北朝南,大门前有照壁。照壁之南有半月形池俗呼:月儿塘。既象征孔子的:洗砚池。亦象征月亮。与瓮亭前的日池,以及按北斗七星布局城中的水凼,共同象征:三光日月星。
       按
       明代及以前,邛州文昌宮在公孙城西的喻坎,为了方便读书人在祭祀孔子的同时祭祀文昌帝君,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文庙旁建“梓潼帝君祠”,乾隆十四年(1749),喻坎的文昌宮东迁至文庙旁,与“梓潼帝君祠”同称:文昌宫。
       乾隆29年(1764)冬,重建毁于明末战乱的小南门之:聚奎楼。挂匾《文笔擎天》后与文脉堰、文庙、文昌宫和塑有“魁星点斗”像的《聚奎楼》,还有文笔山上文笔塔,共同组合成一道宏观的:临邛文脉。
       又
       上世纪七十年代,邛州文庙主体尚存在,县招待所利用的是文昌宮部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释者在南河制药厂工作时厂领导组织参观过,大略映像如下:
       大成殿为庑殿式,形制如天安门城楼:红墙黄瓦,庄重、宏伟、霸气,只能用于皇宫及皇家寺庙。因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故独享此殊荣。
       大成殿东西两侧是庑廊;记得正中有一道汉白玉的桥,下面是水池,如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分为三道,进出者走两侧辅道。
        
1716719470089.jpg
       图1、 大成殿(网络图片)
       桥前有一道高大厚重的戟门:又称启圣门 或 仪门;门前正中为棂星门和照壁(当时皆已拆除末见);照壁前即象征“孔子洗墨池”的泮池,呈半月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填平建作“灯光球场”,今为商铺。
        
1716717371566.jpg
         图2、 文庙照壁(网络图片)
       大成殿祭祀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先儒。每年农历八月廿七为孔子诞辰日,由职官按照规定的祭文和专用的祭器,配以专业的乐队演奏成组的专门乐谱,进行祭孔大典,一切经费由财政拨付。
       根据记载
       文庙大成殿后面是启圣宮(又名崇圣祠),祭祀南宋时南迁的孔孟先贤;
       之后是名宦祠,祭祀政绩突出的四川全省历代名宦,以彰其得;
       再后是乡贤祠,祭祀本土中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敬重的人。
       文庙西侧的文昌宮和文昌祠,六十年代辟建为县招待所,释者未见到过此前的全貌,只在参会时,见过一些木结构的房屋。
       据说
       现今还保留有邛州文庙的局部,但笔者未曾有机会入内参观!


      
       古柏翘然技插天,撑持风雨更多年。不随弱柳乘时好,爱结长松耐久缘。岁序频迁柯不改,冰霜几历干弥坚。梢头无限青青籽,应作炉香绕圣烟: 【大意】张公种下的柏树已经百余年,历经风雪仍然枝干挺立,不像柳树那样随风摆舞。如今柏树籽粒青青满树,应当收集起来做祭祀孔圣人的焚香材料,让柏籽的香气在大成殿中萦绕。
       翘然:特出貌;挺直貌。
       岁序:岁月更替。
       柯:树木枝茎。
       柏树籽:柏树果实如桑椹大小,青色,发出淡淡的清香,有安神、助眠、黑发的效果,可煎水服用或者做枕头。用来焚香在邛州学宫中萦绕,是工德纯的奇思构想。
        
1716691538710.jpg
         图3、《青青柏树籽》 (引自直来直去拍摄)
       圣烟:祭祀孔圣人时焚烧的香煙。
       附
       嘉庆《邛州志》1086p:段以信《重修圣庙碑记》(摘录)
       临邛黉序(学校)创自宋初,迨明洪武甲子(1384)重建,规模始扩。迭惧兵燹,仅剩余踪。我朝定鼎以来,历经补残修废,率皆随宜了局。越十年来又不免为风雨飘零矣……
       甲申岁量移兹土,而工犹未竞,亟为督率,先后告竣。大成殿、启圣宮(祟圣祠)及东西两庑、丹墀、泮池、戟门、棂星门,并乡贤祠、名宦诸祠,无不煥然高广。祭品、乐器咸俱……是举也始于乾隆辛未(1751),落成于丙子岁(1756),费计二千余金……”
       量移兹土:调任邛州知州。
       丹墀:大成殿前的红色台阶。
       戟门:文庙入口处的门,又称启圣门 或 仪门。因祭孔时在门两侧陈列仪仗性兵器而得名,是文庙重要的礼仪性建筑。
       棂星门: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寓意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读书台》清.戚延裕
       考释:凡丁
       晏坐读书台,登临亦快哉。千山争秀丽,一笑吊兴亡。
       鹤影穿云出,秋香带月来。樽前重骋望,怀抱逐天开。

       戚延裕:字显伯。山东泰州黄县人,生平不详。应是慕名而来临邛的旅游者;抑或是康熙三十年(1691)任邛州知州的山东黄县人—戚延裔本家弟兄。

       诗题
       登读书台:分析此诗作于康熙壬申年(1691)中秋之日。根据诗意,戚延裕登上的读书台,是北宋常安民的读书台。
戚延裕 应当是读过王圻题写的《重修魏了翁读书台记》的,所以他“一笑”之后,感叹常安民生前和死后的遭遇!

       按
       邛崃白鹤山中有两处读书台:一处是北宋谏议大夫常安民青少年时的读书台,在白鹤山“常安民读书之庵”处;另一处是南宋理学家、端明殿学士魏了翁的读书台,在白鹤山的幽居寺内。
       康熙三十年(1691)春,时任邛州知州的戚延裔作《壬辰春率子兆琳、兆琅游鹤林寺拜文靖公像》诗:“别是神仙境,天成妙化工。地以名贤著,山因理学开。斯文今盛矣,吾道昔详隆哉。白鹤巢何去,青骢缓辔来。祠前勤虎拜,仰止共徘徊。”
        当时,戚延裔认为拜的是南宋 端明殿学士 魏了翁像,其实,拜的是北宋谏议大夫—常安民像!
      (详见戚延裔《壬辰春率子兆琳、兆琅游鹤林寺拜文靖公像》考释)
        常安民:(1049-1118)字希古,北宋邛州人,青少年时曾借宿鹤林寺中筑台读书。年十四入太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中进士。历官长洲知县、大理寺及鸿胪寺丞、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监察御史、监滁州洒税、温州通判、提点永兴军刑狱。
       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因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巧足以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之是否……”蔡京用事,将其列入不同政见的元佑党籍,即“反改革派”被革职,流落民间二十年后,于宋徽宗重和二年(1118)卒,年七十。
       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常安民平反,赠:右谏议大夫。“后人悲其遇,于鹤林寺书台肖像以安之,礼也。
       即 鹤林寺读书台处的肖像,绘的是常安民!
       南宋.魏了翁《鹤山集卷五十》之〈邛州白鹤山营造记〉:“白鹤山,庵院凡十四所。近有常公谏议读书之庵。为四时登眺之所,有名公吟咏。”
       清嘉庆《邛州志.八景附》120p:“书台桂影,州西白鹤山。有桂二株,为华父(魏了翁字华父)先生手植,古干婆娑,每经秋发,香闻数里。”
       清同治举孝廉方正 熊维芳《书台桂影》诗:
       桂是先生手自栽,几枝秋影射书台。香飘窗外随风舞,子曳阶前簸粟开。
       半面描成云色补,全神出现月光来。登临高处抬头望,招得翩翩白鹤回。
       其中
      “子曳阶前簸粟开”典故,即指戚延裔错将北宋常安民的塑像,当成南宋魏了翁塑像进行拜谒。
       造成此错原因
       明隆庆六年(1572),幽居寺的鹤山书台和了翁祠,在时任邛州太守赵介石主张下,迁至鹤林寺常安民读书之庵。有邛州州判王圻题写的《重修魏了翁读书台记》为证。
       该《记》曰:“工始于壬申岁(1572),不一月而告成,或曰:‘神不两栖,迹必寻旧故台’,新台无作焉。是役也,主之者太守赵介石君也,同游于斯而相与赞成之者,赵君、胡培斋君、盛心所君;董其事者,僧正如常、有直也。(其理由是)白鹤山乃邛西之胜景,而魏了翁读书台,又鹤山所重,传为胜事。骚人志士之履斯境也,以台故(即荒废)欲至其处,新台无作焉……”
       其中“新台无作焉”,即只是将“常安民读书之庵”改造成“了翁祠”,还将《常安民像》当成《魏了翁像》进行宣传,又将“常安民读书台”当成“魏了翁读书台”。
       王圻:(1530-1613)字元翰,上海人,明代学者。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隆庆六年(1572)任邛州州判,后官至陕西布政司参议。
       上述“古迹造假案”,直到民国时期才由宁缃纠正,并记入民国《邛崃县志》中。
       民国《邛崃县志.古迹考》75p:“州西七里白鹤山鹤林寺,肖像泥塑系是长髯,高山冠与介导红袍,而又盖玄端手执如意,宋无此制,从前(常安民)书台肖像,系是台谏仪服”。
       宁缃还在《遇园随笔》中指出:“此为常安民像,台是常谏议读书台,至于魏了翁读书台,乃在幽居寺。”
       民国《邛崃县志.古迹考》又曰:“魏文靖公书台,在治西七里白鹤山幽居寺。明弘治丙辰年(1496),州牧汪中建。肖像木刻,须少无髯,铁脚纱帽,紫袍金带皂鞾。是为文靖为华文阁待制时冠服,台上有鹤山先生魏公刻像。《碑记》为成都徐礻啇撰、郡人刘源书,石刻塑在台右。”
       现今鹤林寺中的《了翁祠》
       1983年,邛崃县在白鹤山的鹤林寺中新建《了翁祠》时,仿照蒲江县《魏公祠》的形制,由:
       王庆宇塑魏了翁像。
       杨玉光集联:
       忧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心十二时。
       悬挂魏了翁《云吟山》真迹。
       复制清.四川学政高赓恩所题《昌道西南》匾额及楹联:
       三千年经义重明,湖湘江浙,丕振儒风,即此邦才重马扬,谁复词华艳西汉;
       四百里大贤踵起,濂洛关闽,力肩道统,虽当日谤兴朱李,何禁俎豆续南轩。
       1994年,冯广宏题联书:
       身了鹤山心存魏阙;祠留邛府道重儒林。
       张阳德 书 张开阳联:
       易洞秋风劲;书台桂影香。
       1995年,马识途书《了翁祠》匾额。
       同期,在新建之《了翁祠》处勒石,说明此处原为:北宋常安民之读书台。
      〔说明〕
       此部分引自蒲江文博—了翁文化系列报道(五)《揭开尘封的历史:邛州鹤山书台与了翁祠》一文。

       诗
       晏坐读书台,登临亦快哉。千山争秀丽,一笑吊兴亡。鹤影穿云出,秋香带月来。樽前重骋望,怀抱逐天开: 【大意】当年八月中秋节,戚延裕登上常安民的读书台,一边感叹常安民的生前身后事,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白鹤群山云蒸霞蔚的美景,直到月亮东升,桂子飘香,对对白鹤归林。
       晏坐:指安坐、闲坐。
       秋香带月来:戚延裕此诗写于中秋时节,他闻到的秋香,来自南宋魏了翁手植于北宋常安民读书台前的两株桂花树。    1958年前,魏了翁手植的两株古桂花树尚且存活,如今的两株桂花树为现代人补种。
       樽:酒具。
       骋望:放眼远望。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筒车》清.王前驱
       考释:凡丁
       本是长林竹几枝,河干成器自矜持。转身破浪非蛮力,举首为霖即雨施。
       吞吐不持一己溺,周旋总为万民饥。槁苗莫叹江河下,挽挹中流彼注滋。

       王前驱:邛州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官江西万安县知县。曾经参与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康熙《邛州志》的编修。

       诗题
       筒车: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水力自动提水灌溉设施。此诗拟人化歌颂筒车的献身精神。
       有说筒车始于春秋,有说发明于汉代,另说发明于隋朝。
       又说汉代的毕岚,是我国历史上“翻车”的“创造”者;三国时的马钧,是翻车技术的“改进”者。
       此处的“翻车”,即邛崃人说的龙骨车,虽然原理都是将水从低处朝高处提灌,但龙骨车靠人力踩踏或手摇,而筒车则利用水力自动提水。
        
1716935024322.jpg
         图1、 《筒车》网络图片
        
1716935130488.jpg
         图2、 《龙骨车》网络图片
       清乾隆时期,临邛兴贤街人—孙仕璋任山东沂州府日照县知县时,曾将筒车技术传到山东地区。
       孙世璋:乾隆乙丑科进士,乾隆文学侍从,人称:孙翰林。
       清嘉庆《邛州志》:“清乾隆乙丑科(1745)进士,授山东沂州府日照县知县。适遇蝗灾,奉文赈济,躬亲散给,全活甚多,相田野,教人河边扎筒车取水灌溉,民受其泽。后归,授徒终老,卒年七十有八。”

       诗
       本是长林竹几枝,河干成器自矜持。转身破浪非蛮力,举首为霖即雨施。吞吐不持一己溺,周旋总为万民饥。槁苗莫叹江河下,挽挹中流彼注滋: 【大意】此诗描述筒车的工作原理—以水流的动力代替人力,实现自动化浇灌农田。同时拟人化歌颂筒车不辞劳苦,舍己为人精神。借以安慰枯槁的禾苗不要伤心,会有筒车源源不断地从江河中舀水为你们灌溉。
       本是长林竹几枝,河干成器自矜持:邛崃地区的筒车多用常见的竹子扎成,外地不产竹子的地方则用木材制作。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有的直径达十米以上,过去在山区和平原的溪谷、河流上随处可见,形成一幅幅田园风光画景。
       河干:河边、河岸。
       蛮力:粗笨的气力。
       吞吐:吞进和吐出。指筒车靠水流自转时舀取河水,至一定高度时自动倒入水槽导入田中。
       周旋:多义之盘旋、回旋。
       不持:“危而不持”为汉语成语。原义为人即将跌倒而不搀扶,引申义为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运转。《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槁苗:枯干的禾苗。
       挽挹:挽,向上卷起。挹,把液体舀出来。
       中流:指江河中央、水中。
       注兹: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补充不足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渡䢺水历邛南诸山》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南岳敞灵祠,夹道交竹柏。扣关且无心?念此王事迫。
       萧萧萍末风,磊磊江间石。绳桥架何危,簸荡长流碧。
       揽轡稍迟回,性命赌轻掷。盘纡上山椒,顾眄澄沙白。
       中田忽野鸥,惊起飞拍拍。盖茅三两家,阑木作豚栅。
       薙草液横流,稔此腴不瘏。芜秽乍一侵,中恶气上逆。
       长讴行路难,未尽羁愁客。人生历嵚岖,但愿纤毫益。
       尺寸正可效,谁甘性所适?勉旟导前旌,溟倖天向夕。

       马维翰:(1693—1740)字默临,又字墨麟,号侣仙,浙江海盐人。康熙六十年(1722)进士。雍正元年(1723)授吏部主事,转员外郎,考选陕西道御史。雍正六年(1728)命赴四川清丈田亩,时同奉使者四人,马维翰负责建昌(今西昌)道属(包括邛崃),逾年事竣。
       期间计作《自成都至临邛杂咏五首》及《渡䢺水历邛南诸山》等诗共二十五首,记录所见所闻,收载于清嘉庆《邛州志》中。
       清丈:仔细丈量土地。明.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书》:“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务为一了百当。”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成给事中在省中无他建白,惟请遣官清丈蜀省田,增加赋税。”

       诗题
       渡䢺水历邛南诸山:马维翰带领一队人马度过䢺江码头处的绳桥,往临邛西南山区进发推行雍正颁布的《清丈田亩法令》时,用诗的形式记录沿途所见并艰险经历。

       诗
       南岳敞灵祠,夹道交竹柏。扣关且无心?念此王事迫: 马维翰说,邛崃西南山区地理位置属于南岳,沿途有许多寺庙,所见以竹子和松柏为主,如此大费周遭扣开“邛崃关”来到这里,是因为王命在身,要抓紧清丈田亩。
       按
       历史上的“邛崃关”为一组关群,包括今雅安地区和蒲江县,如蒲江黑竹关、雅安金鸡关、芦山灵关等,而张若城和明清临邛城是“邛崃关群”中最后一道防线。根据诗意,马维翰叩的关,是西河边喻坎的“张若城关”。(详见宋.范镇《䣢罂古渡》考释)
       南岳:清初全国人口不多,邛崃位处大西南,广义地说属于南岳地方,今特指湖南衡山。
       灵祠:神祠、神社、寺庙。
       扣关:敲击关门或城关而有所求。
       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萧萧萍末风,磊磊江间石。绳桥架何危,簸荡长流碧。揽轡稍迟回,性命赌轻掷。盘纡上山椒,顾眄澄沙白: 【大意】马维翰描写清丈田亩的工作队度过喻坎处绳桥的惊险场面。当时,大风吹得绳桥摇晃起来,桥下江涛拍岸,乱石惊空,当人马艰难地过绳桥后回头一看,原来大风是从沙滩上的一片萍草上吹过来的。
       萍末风:大风生于河滩上的苹草之间。词出战国.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清.熊维芳《䢺水寒雁》诗:“好将雁字写秋寒,水问源头䢺坝宽。几阵冲开红蓼草,一书催出白萍滩。”
       萍:蘋也。水草也。
       江间石:江中的大石、怪石、乱石。
       绳桥:又称笮桥。即用绳索连结两岸,铺以竹木而成的桥。邛崃下坝和油榨地方皆有。据说喻坎处的绳桥,民国时期还有马帮通行,渡船只摆渡单人独骑。
        
1716971035867(1).jpg
       《绳桥》1(网络图片)
        
1716971674282.jpg
   《绳桥》2(网络图片)
       揽轡(音配):拉住马缰绳。
       盘纡上山椒,顾眄澄沙白:马维翰的马队几经折返才走到对岸再回头看河滩。
       盘纡:形容回绕曲折形态。
       山椒:山顶。
       顾眄:回头看、转头看。
       澄沙:较细的河沙。

       中田忽野鸥,惊起飞拍拍。盖茅三两家,阑木作豚栅。薙草液横流,稔此腴不瘏。芜秽乍一侵,中恶气上逆: 【大意】马维翰的马队惊起田中的一群鸥鹭后,看到几家茅草屋和横七竖八木头围起来的猪圈,圈中饲喂的青饲料混合着猪糞尿遍地横流。地里的庄稼不缺肥,倒是长得不错,但酷暑和秽气,使不少人中暑后昏厥。
       阑木: 用木头围起来。
       阑:纵横交错的样子。
       豚栅:即猪圈。唐.王驾《社日》诗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薙草液横流,稔此腴不瘏:遍地污秽,但庄稼长得健壮。
       薙(音剃)草:割的野草。
       薙:剃或割。
       稔(音忍):庄稼成熟。
       腴:肥胖、丰满、肥沃。
       瘏(音图):疲劳致病。
       芜秽:1、形容乱草丛生。2、荒芜、杂乱。3、污浊、污秽、玷污。
       中恶:病名。又称客忤、卒忤。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后突然厥逆,不省人事。

       长讴行路难,未尽羁愁客。人生历嵚岖,但愿纤毫益。尺寸正可效,谁甘性所适?勉旟导前旌,溟涬天向夕: 【大意】马维翰为了鼓舞士气,给大家朗诵起李白的《行路难》诗,鼓励大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大家还是一筹莫展。马维翰继续鼓励大家,人生道路崎岖不平,眼下正是为国效力的机会,哪个甘心庸碌一生呢?于是大家振奋起来,推着旗帜飘扬的车朝太阳落山的方向进发!
       长讴:大声地唱着歌。
       行路难:唐.李白《行路难一》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羁:多义之约束;拘束;停留;寄居在外。

       嵚(音钦)岖:险阻不平。
       纤毫益:极其细微的益处。
       勉旟(音于):古代一种绘有隼鸟图案的军旗,后泛指旌旗。
       溟涬(音性):混混茫茫的自然之气。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诗八首1~4》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一、
       邛崃作镇万峰趋,邛竹高低覆芋区。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
       二、
       沙雁秋风落远汀,五铢钱色古苔青。从知寂寞君平里,不及王孙有瓮亭。
       三、
       驿亭遗瓮文君井,阑覆梧桐细草齐。毕竟琴台汉时月,夜凉仍照廓东西。
       四、
       石佛何心宝相开,相台遗迹亦尘 埃。劫灰未会搜遗稿两冷落清泉闭绿苔。

       马维翰:见前考

       诗题
       杂诗八首:1728~1729年,马 维翰命赴四川清丈田亩,在负责邛崃清丈田亩期间,以所见所闻作杂诗八首。释者分为1~4和5~8 两部分考释。
       清丈:仔细丈量土地。明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书》:“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务为一了百当。”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成给事中在省中无他建白,惟请遣官清丈蜀省田,增加赋税。”

       诗一
       邛崃作镇万峰趋,邛竹高低覆芋区。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大意】峰峦叠嶂的邛崃山到处都有关隘确保一方平安;邛崃地区的特产是邛竹和芋头。古道将山上和山下的寺庙连接起来;雨后的南湖水位增高,西湖水位亦增高,好像二湖相通。
       邛崃作镇:邛崃关镇守一方,保境安民。《文选.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作镇於近。” 刘良 注:“澶漫靡迤,宽长貌。言此原陵为国之近镇。”
       芋区:邛崃在汶山脚下,为芋头主产区。《文选.左思〈思都赋〉》:“其圃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
       芋头古称蹲鸱。《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鸱,民至死不饥。”
       上寺云生连下寺,南湖萍涨入西湖:诗词用语。其实南湖在公孙述城之南,西湖在白鹤桥以北。
       南湖:五代孟昶时开凿,位置约在老车站地方,今无。因在唐代的邛州城—公孙述城之南,故名。明代新临邛城建成后在城东一里,又称:东湖。今无。
       西湖:在白鹤山下。唐代时神仙张远宵垂钓之处,宋魏了翁在白鹤山读书时叫:芙蓉池。今无。

       诗二
       沙雁秋风落远汀,五铢钱色古苔青。从知寂寞君平里,不及王孙有瓮亭:【大意】西河(䢺江)坝的河滩上有雁荡平沙;藏有五铢钱的瓮亭长满青苔;严君平隐姓埋名以卜筮为生,死后大家只知道“万石坝”是他的故里,而卓王孙装满五铢钱的攒钱罐,还埋藏在瓮亭底下。
       远汀:远处的河滩。
       君平里:严君平故里。汉光武帝刘秀与严君平曾经在一起游学,刘秀当皇帝后于“建武十七年(41)复特征严君平不至。”祖籍原本在今浙江慈溪的严君平谎称“终于家”,然后躲到蜀地临邛“万石坝”隐居,并且改名庄遵,注释《老子》和《道德指归》等。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后55)卒,享年九十四岁,被后人称为:隐士严君平。
       从知:指朝廷除授官职。

       诗三
       驿亭遗瓮文君井,阑覆梧桐细草齐。毕竟琴台汉时月,夜凉仍照廓东西:【大意】西汉时的驿站—都亭驿附近有口小腹大如瓮的文君井,井栏上栽种有梧桐树和花草;文君井 以北的“司马长卿宅”之琴台上,仍然高悬着西汉的明月。
       按
       都亭驿:在现今南街口。司马相如初至临邛时入住此驿站,与文君夜奔成都时亦从此驿站出发。(参见司马相如《凤求凰》考释)

       诗四
       石佛何心宝相开,相台遗迹亦尘埃。劫灰未会搜遗稿,冷落清泉闭绿苔。【大意】不知什么原因要开凿大同的灵山大佛;唐初火井县令袁天纲之“天纲祠”布满了灰尘;虽然根据张方的《亨泉遗稿》找到了“亨泉”,但是泉眼已经被青苔覆盖住了。
       石佛何心宝相开:大同石笋山古称“灵山”。唐武后天授二年(691),武则天下旨在灵山开凿佛祖和观音神龛等摩崖造像,共计历经116年完工,今称:唐代石笋山摩崖石刻。(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释读〈靈山大佛碑記〉破解南唐后主李煜下落》文)
       李煜《灵山大佛碑记》(片段):“益州時有靈山三仙之氣象,龍有根源,三江九州,禹繼生龍脈子世根,咱兀築殿,固萬裏九州。
       永隆二年,行拃禮儀,隨接蓮花尊者。
       永昌三年,築禪定印啟典。正大曆三年計曆,計經時紀元豐,孝武一百一十六年,餘複末黎題具。”

       《大同石笋山(灵山)造像》(拍摄:狼烟诗影)
      
1717114133315.jpg    1717114285495.jpg        1717114506296.jpg          1717114586685.jpg      
       何心:何来的心和想法。
       相台遗迹:唐代火井县(今油榨场)地方之相台山遗迹。
       清康熙《邛州志.山川》39p:“相台山,州治西八十里(秦制,约合28~30公里)旧火井县之东。唐袁天罡为火井令,登此以相县治,故名。又,诸葛武侯曾驻师其上。”
       劫灰未会搜遗稿,冷落清泉闭绿苔:幸好明末战乱没有将南宋邛州知州张方的《亨泉遗稿》焚毁,得以循迹找到白鹤后山的“瑞庵古井”,当时,瑞庵的古井已被青苔覆盖。
      《亨泉遗稿》〔原注〕:“宋.嘉定间,知州事张方 于‘瑞庵’得古井,甚甘,为再甃(音宙)之。名集曰:《亨泉遗稿》。”
      〔大意〕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邛州知州张方在白鹤山中发现一口水质极佳的古井,此井凿于南朝 齐 延新年(494),于是将垮塌的井壁砌好,取名:亨泉。并将他一百卷的著作取名为:《亨泉遗迹》
       清康熙《邛州志》42p:“瑞井,州治西七里,齐延新(494)中,高、何二僧卓锡此,山有石佛示现光相,从地拥出化为泉,遂以石砌成一井,深五丈许(今制约12米)。泉甚清冽,今迹尚存。”
       清嘉庆《邛州志》583p:“张方,字义立,庆元进士,嘉定中守邛,敬以立体,宽以待民。吏治之暇,怡情翰墨,有《竹溪集》、《翠岩遗集》。曾于瑞庵得古井,为再瓮之,名为亨泉……有《亨泉遗稿》一百卷。”
       民国宁缃《竹溪行》诗句:“隐隐隆隆见两字,扶桑叶大若木樛。日销月铄字埋没,剜苔剔藓露圭角。苔封藓厚年更深,嘉定十年(1217)丁丑作。临邛郡守名张方,大书竹溪照人目。”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诗八首5~8》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五、
       云吟山顶暮烟碧,渔唱庵头新月黄。别院风清谁展帙?孤舟人静自鸣榔。
       六、
       读易亭荒失旧踪,孤舟谁复向芙蓉。不如文柏宫墙后,犹听行人说五峰。
       七、
       石盘戍外羌夷杂,横隔天台万仞山。蛮僚即今齐向化,土徭役到第三班。
       八、
       白鹤山前白鹤飞,斜江八月鳜鱼肥。秋田万顷西风急,生怕龙潭龙夜归。

       马维翰:见前考

       诗五
       云吟山顶暮烟碧,渔唱庵头新月黄。别院风清谁展帙?孤舟人静自鸣榔:【大意】诗人描述一幅美丽的《南河夕照》图卷:邛崃西部群山的晚霞还挂在天边,南河渔唱庵的一弯新月就出来了。从云居寺方向吹来阵阵清风,河面上一只渔船正在撒网作业。
       云吟山:不是具体指哪一座山,而是指邛崃西部群山的云气。
      
1717196382945.jpg
       附图 《云吟山》碑拓片(网络图片)
       跋文:魏了翁讲书鹤山书院 手书此碑 书院久废碑无所归 万历七年三月吉日 知夹江县事 滇太和人杨可贤 复移建于此以永其传
【大意】
       魏了翁在公孙城西金龟山处的《鹤山书院》手书《云吟山》石碑,当明正德十三年(1519)鹤山书院从金龟山迁到明清临邛城后,此碑久废无人管理。六十年后的万历七年(1579)三月,夹江县令杨可贤便将此块石碑搬到夹江县的鹤山书院中,镌刻上出处后保存下来。
       此块石碑:后来被重庆市北碚图书馆收蔵,此张图片为原拓照片。
       按
       魏了翁最早大书勒石的《云吟山》原迹,在邛州白鹤山—即由陆游命名的“玉宵峰”上,后来,魏了翁在为生父高孝璹守孝期间,又于办在金龟山(广义的白鹤山)下的《鹤山书院》手书《云吟山》勒石。
       明成化十七年(1481)临邛城东迁新址,明正德十三年(1519)因“鹤山书院违(离)州稍远,大夫士庶无所从游”,于是知州杨廷仪将“荒址荛薪”的旧鹤山书院,迁建于今学道街之北—原邛崃一中位置。
       荒址荛薪:荒废的鹤山书院长出各种柴草。

      (引自 凡丁民间调查之《邛州鹤山书院考据》文)
       又
       魏了翁《云吟山》题字的意境,还曾悬挂在明清临邛城西门城楼,匾曰:《瑞蔼云吟》
       清康熙《邛州志.遗翰》43p:“云吟山,魏了翁大书勒石。”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冬,邛州知州王采珍主持修补城墙,四城门改建重檐歇山式戍楼:东名:涌泉楼。匾曰《环江沃野》;西名:鉴湖楼。匾曰《瑞蔼云吟》;南名:挹翠楼。匾曰《崃山拥秀》;北名:跨鹤楼。匾曰《灵绵雾岭》。城南东南角上竖楼一座,独起三层,八角攒尖,俗称:小南门。题名:聚奎。匾曰:《文笔擎天》
       渔唱庵:在《川南第一桥碑》以东。取临邛八景之《南河渔唱》中的“渔唱”为庵名。由顺治八年辛卯科(1651)邛州举人植敏槐题《古渔唱庵》匾额。
       清嘉庆《邛州志.祠寺》289p:“渔唱庵,州人胡海舟故宅也,因献贼之乱,其孙入金钵寺为僧,号振祥。贼平后以宅为庵。康熙壬子(1672),知州祖永杰暇游至此,闻渔歌之声,因以《渔唱》名庵。其地雅,多松竹。知州张纯有联:晓来鸟语,碧竹森森绕上院;晚去渔歌,苍松劲劲砥中流。”
       别院:指“曲径通幽境”的云居寺。此处“白云闲闲岛屿之间”,自古便是一处游览胜地。
       鸣榔:榔通桹。李善注:“《说文》曰:桹,高木也。以长木叩舷为声,言曳纤经于前,鸣长桹於后,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诗六
       读易亭荒失旧踪,孤舟谁复向芙蓉。不如文柏宫墙后,犹听行人说五峰:【大意】马维翰说,南宋魏了翁建在芙蓉池边的《读易亭》只有石碑没有亭,这个地方很冷清,而游览文庙的游人都在谈论张公柏。
       读易亭:原有碑记,在白鹤桥北。全称《魏文靖公读易亭》见清嘉庆《邛州志.临邛八景》附图。
        
1715914813474.jpg
       芙蓉:指西湖池,因湖中遍植荷花。荷花别称:芙蓉。位置在白鹤桥北《魏文靖公读易亭》碑处(见附图右下角)
       文柏:指文庙中的古柏树。明万历十八年(1590)邛州学正 张问仁 手植数百棵,以培植邛州文脉,远望如翠屏青障。后人就中立石,题曰:张公柏。(详见清.工德纯《张公柏》考释)
       宫墙:围绕文庙四周的墙壁称为宫墙。
       按
       文庙的建筑为庑殿式,红墙黄瓦,为中国古代最高级别规制,等同于皇宫或皇家寺庙。
       五峰:张问仁 号五峰先生。云南太和县人,明万历十八年(1590)任邛州学正,职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

       诗七
       石盘戍外羌夷杂,横隔天台万仞山。蛮僚即今齐向化,土徭役到第三班:【大意】天台山(镇西山)一线以西即羌族和彝族杂居的地方,如今西南各民族都归顺了大清,原先天全土司的人都安置到油榨地区开荒了。
       石盘戍:今称:玉林山。在南宝山。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41p:“石盘戍,州治西一百里,旧传诸葛武侯征羌驻军于此,俗呼为望军顶。”
       万仞山:形容山极高。一仞约七~八尺。
       土徭役到第三班:原天全土司管辖的人,都安置到油榨地区垦荒了。
       清康熙《邛州志.山川》40p:“三班,州西南五十里,即古火井县地,天全土军附垦民田,獠民杂处,分为三班,差赋应于邛。”
       天全土军:土司统治时期,天全高、杨二土司控制了今天全全境和今宝兴、芦山、荥经、泸定的部分地方。
       清雍正六年(1728),川陕总督岳钟琪奏请废天全土司。
       清雍正七年(1729),天全土司被“改土归流”收缴印信。将正土司高若璠及亲属迁于江西南昌府城东盛门万宜巷;副土司杨大业及亲属迁于江西南昌。
       (见《方志四川》)

       诗八
       白鹤山前白鹤飞,斜江八月鳜鱼肥。秋田万顷西风急,生怕龙潭龙夜归:【大意】白鹤山以有白鹤栖居而出名;斜江河出产鲜美的鳜鱼(民间俗称巨婆鱼);虽然军事城堡张若城附近的屯田有一万顷,但担心回龙潭的龙兴风作浪发生水灾后军粮歉收。
       生怕龙潭龙夜归:马维翰在此引用了一个悠久的民间传说。
       按
       张若城的护城河一为西河;二为青石桥河;三为南河;四为引自䢺江的茶园乡的人工开凿河。之间是始于唐代的军营“建昌营坝” 和 军事屯田区,清初方始有五面山张姓和高姓人到此耕种。茶园乡的人工河沿途灌溉若干军营屯田,当蜿蜒流到“喻坎”汇入西河处形成一个巨大的水潭,史称:回龙潭。
       相传
       石坡地方有一座寺庙,柱上有一对木雕的龙,因为长期在香烟与和尚的颂经声中有了灵性。一次和尚打扫卫生时,手中挥动的扫帚惊跑了柱上的一条龙,逃跑的龙在途中翻滚形成的一段山体,形成历史地名:龙拱山。
       寺中的长老手持拂尘,追赶到喻坎处张若城的护城河时,方才将龙挡回,是处遂名:回龙潭。当地人都说:“回龙潭在解放初期还宽达十余丈,潭深两篙竿以上,鱼有板凳长。”
       后来,“龙拱山”上修起一座“龙拱山庙”,今存。以北一里许,还有一座:龙伏寺。
       逃跑的龙追回寺中后,被长老施法术打回原形,并且将龙的脚钉在柱上,此庙便称:钉脚寺。今存。
       (引自凡丁《民间调查》之〈回龙潭与钉脚寺传说〉)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崔录事》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邛州崔牧 民间传:慈惠适权篆果州,未值,因所见书邮壁,不必寄崔。
      
       救灾驰急递,问俗过临邛。樵牧东西出,泉刀市井重。
       时清休疟疠,城迥接芙蓉。略徇浮江笮,疏篱种海棕。
       竹竿千个直,石碓四邻舂。丙穴鱼名鳜,丁男铁在镕。
       蹲鸱天委积,抱犊雪弥缝。

       马维翰:见前考释。

       诗题
       邛州崔录事:马维翰依据邛崃民间传说—杜甫安史之乱中携家入川后,急忙向邛州知州崔贵成求助未果,因而以《邛州崔录事》为题,记述他所听说的当时情况,有极高的可信度和史学价值。
       崔录事:崔贵成 字 慈惠。与杜甫同年代,时任邛州太守,官称:崔录事。
       字:另取的别名。在古代,君父之前称名,对他人则称字。
       录事:古代官职名称,隋初,录事被视为郡官,相当于汉代州郡主簿。唐初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唐玄宗时,复州为郡,称刺史为太守。唐肃宗时再复唐初旧制,郡官称为录事。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职官.刺使》465p:“崔贵成,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崔光远族子。”

       序
       民间传,慈惠适权篆果州,未值,因所见书邮壁,不必寄崔:马维翰听邛崃民间传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邛州知州崔贵成兼署理果州时,在安史之乱中逃难至临邛的杜甫求见崔贵成不得,为了节省邮资,于是在邛州驿站的邮壁上题诗,末尾说等崔太守回邛州时看到就好了。
       书邮壁:即题壁诗。
       邮壁:设在驿站墙壁上的留言牌。
       题壁诗:古代的酒楼、驿站、寺院等场合,为了招引人流,扩大知名度,特设一面粉墙,专供文人墨客题咏或者留言,成为传播文人作品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
       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欧阳文忠尝言曰:‘观人题壁,而可知其文章。’”
       清康熙和嘉庆《邛州志.艺文志》中收载不少题壁诗,除杜甫《寄邛州崔录事》以外,还有宋.陆游《书大邑寓舍壁二首》;明.杨伸《题西禅寺联》;清.吴江《净居寺题壁》和《松安桥题壁诗八首》等。另有不少匿名题壁诗,方志收载时归为“前人”或者佚名,其中不乏具有历史信息的诗。
       附录
       杜甫《寄邛州崔录事》诗: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附言〕慈惠适权篆果州,未值,因所见书邮壁,不必寄崔。
       杜甫此诗大意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避安史之乱到临邛,急忙向邛州知州崔贵成求助。由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初,崔贵成又兼署理果州(今南充市)刺使,故未能见到崔录事,只能遥想崔录事忙于应酬公务的情景。

       马维翰的诗
       救灾驰急递,问俗过临邛。樵牧东西出,泉刀市井重: 马维翰听说,安史之乱中举家逃难到临邛的杜甫,急忙打听邛州知州崔贵成在哪里,想向他求助,不巧的是崔贵成身兼两职,人到果州(今南充市)去了,而邛州又很大,计有三个城区,杜甫当时举目无亲。
       救灾驰急递:杜甫是安史之乱产生的难民,有理由向所到地方政府报告并申请救助。
       问俗过临邛:《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樵牧:樵夫与牧童。谐音乔牧。借指兼任邛州和果州州牧的崔贵成。又,清代称知州为:州牧。如清道光《川南第一桥碑》落款即:州牧宣瑛题。
       泉刀:泛指经济。
       市井重:邛州城包括州治所在地—公孙城;军事城堡—张若城;工商业经济区—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之古邛县。

       时清休疟疠,城迥接芙蓉。略徇浮江笮,疏篱种海棕: 马维翰听说,杜甫到邛之时邛州无战事,也没有瘟疫流行。于是选择在州城—公孙述城外安家,还听说唐代时的西河上就有笮桥(即绳桥),又听说杜甫用竹木将新居围上篱笆,并种上棕树。
       时清:时局安定。
       休疟疠:没有瘟疫发生。
       城迥:邛州城很宽,包括张若城、公孙城以及基方十里的工商业区。(见前考释)
       迥:辽阔、遥远。
       芙蓉:指白鹤桥之北的芙蓉池,也即“魏了翁读易亭”处。(见前考释)
       略徇浮江笮,疏篱种海棕:杜甫将家安顿在西河岸边,此处的西河上有竹索桥,新居用竹木围起篱栅,还种了棕树。
       略徇:典故。借指邛州西河。典出《新唐书.太宗本纪》:“太宗率兵略徇西河,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粗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
       浮江笮:西河上有竹篾拧成的索桥。又称绳桥。
       马维翰《渡䢺水历邛南诸山》诗:“萧萧萍末风,磊磊江间石。绳桥架何危,簸荡长流碧。” (详见该诗考释)
       疏篱:用竹木围起的篱笆。
       宋.陆游《疏篱》诗:数掩围柴荆,王维画不成。尤怜月中影,特地起诗情。
       海棕:椰树的一种。指临邛地区常见的经济作物—棕树。
       杜甫《海棕行》诗句:“左绵公馆清江碧,海棕一株高入云。”

       竹竿千个直,石碓四邻舂。丙穴鱼名鳜,丁男铁在镕。蹲鸱天委积,抱犊雪弥缝: 马维翰听说,杜甫新居有一丛竹林,一个石碓窩,邻居都上他家舂米,西河还出产名贵的鳜鱼。总之,杜甫对新家环境很滿意,认为生长“嘉鱼良木”的地方有利于后代成长,不需要“孟母三迁”了。更安逸的是,临邛地方到处都生长能充饥的芋头,在此隐居或者大雪弥漫的冬季不会挨饿。
      〔释者〕
       要不是上元二年(761),杜甫的世交—严武出任剑南节度使时将杜甫收入幕府,并上奏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从而到成都浣花溪起建草堂的话,杜甫一家子也许就定居在临邛西河边的“喻坎”了!
       严武:(726-765)上元二年(761),出任剑南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离开成都。之后再次出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九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拓地数百里。广德三年(765)卒。
       按
       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即举家到临邛,而严武在上元二年(761)方才出任剑南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又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而离开成都。之后再次出任剑南节度使,到广德三年(765)便去世了。
       所以
       杜甫在临邛生活二至三年,期间计写出有关临邛题材的诗十一首,包括《绝句》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另有《同元使君舂陵行》诗记述“漂泊公孙城”的困窘生活:
       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作诗呻吟内,墨澹字欹倾。
       (详见前考)
       竹竿千个直:竹叶形像“个”字,竹竿则根根挺立。扬州《寿芝园》多竹,复建时更名为:《个园》。
       丙穴:鱼名,泛指名贵的鱼。晋.左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
       鳜:邛崃人称鳜魚为“巨婆鱼”。
       丁男铁在镕:好男儿是锻炼出来的。
       镕:冶铸。董仲舒《贤良策》:“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金之在鎔,惟冶者所为。”
       蹲鸱(音登蚩):即芋头。
       司马迁《史记》:“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之蜀,夫妻推辇行。诸迁虏少有余财,急与吏,求近处,处葭萌。惟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作布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算,贾滇、蜀民,富至童八百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委积:充塞;充满。
       抱犊:比喻隐居。出处: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之一:“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犢。”《元和郡县志》:“抱犢山 在沂州承县北六十里,壁立千仞……昔有遁隱者,抱一犢于其上垦种,故以为名。”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序〕州西山极高,积雪经盛暑不消。
       细雨茶芽嫩,斜阳花气浓。地腴堪记载,风会得从容。荒径开成圃,深沟凿便农。
       饭香炊火米,羹沸摘畦菘。庙集遥村见,畲烧到处逢。讼庭闲雀鼠,颓岸卧蛟龙。
       列戍迎孤堠,支亭带万松。登台琴响匣,鸣鹤月乘墉。卜易垂廉肆,当炉卖酒佣。
       伊谁夸蕴籍,此日剧烦冲。岁岁军储亟,陈陈物力供。微躯承汉节,绝域履尧封。
       路冕行方数,前旌戒道慵。宁辞劳远役,实望息边烽。慷慨双蓬鬓,畴躇一短筇。
       但期民近古,全仗吏非庸。天柱南湖影,云吟北寺钟。何心安别馆,随意数奇峰。
       尚诧分司署,飘然有旧踪。

       马维翰:见前考

       诗题
       无题:诗歌的一个类别。此诗见清嘉庆《邛州志》1226p。马维翰命赴四川清丈田亩时,到过邛州西部很多地方,见闻丰富庞杂,难用一个词汇概括诗题。
      
       州西山极高,积雪经盛暑不消:邛州西部极高的山今名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
唐.杜甫写于临邛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即指此山。被列入临邛八景之《崃岭朝云》景观。

        
1717455948152.jpg
       附图《崃岭朝云》 摄影:叶时亮
       清康熙时,邛州知州傅燮诇坐在邛州衙门(在今“瓮亭公园”内)的大堂上就能望见。
       傅燮诇《邛署偶成》诗:“临邛自古称繁庶,乱后荒残亦可嗟。司马琴台藏蔓草,文君酒井覆苔花。溪分细浪穿城址,山送晴岚到郡衙。对此浑忘身是吏,朝来拄笏向烟霞。”
       其中“山送晴岚到郡衙”的“晴岚”亦指《崃岭朝云》。(详见傅燮诇《邛署偶成》考释)

      
       细雨茶芽嫩,斜阳花气浓。地腴堪记载,风会得从容。荒径开成圃,深沟凿便农: 【大意】一场春雨过后茶叶吐翠,山花烂漫。邛崃土地肥美,物产丰富,原先风气时尚,人民生活舒缓悠闲。明末清初战乱后邛崃人口流失,清政府动员天全县的人民到邛崃西部地区进行开发,以图恢复农业生产。
       历史背景
       清雍正六年(1728),川陕总督岳钟琪奏请废天全土司。
       清雍正七年(1729),吏部议复四川巡抚,批准天全土司改流官事宜。随即以武力胁迫,收缴印信。迁移正司高若璠(高土司)及亲属于江西南昌府城东盛门万宜巷;迁移副司杨大业(杨土司)及亲属于江西南昌。(见《方志四川》)
       地腴:肥美的土地。
       风会:风气;时尚。
      
荒径开成圃,深沟凿便农: 明末战乱,邛崃人口锐减,清初,天全土军开垦古火井县荒地。
       马维翰《杂诗》:“蛮獠即今齐向化,土徭役到第三班。”
       清康熙《邛州志.山川》40p:“三班,州西南五十里,即古火井县地,天全土军附垦民田,獠民杂处,分为三班,差赋应于邛。”

       饭香炊火米,羹沸摘畦菘。庙集遥村见,畲烧到处逢。讼庭闲雀鼠,颓岸卧蛟龙: 【大意】马维翰看到,当时邛崃山区人吃的是火米饭,熬的是青菜汤。因人口稀少,只有在庙会的集市上偶尔见到老远的熟人。但凡看到的都是刀耕火种之落后生产方式。由于人口太少,没有人跑到衙门去打官司。又因河堤失修,水中的爬行动物龟、鳖、蛇都扒在垮塌的堤岸上。
       火米:先将黄谷蒸煮后晾干再碾出的米叫做“火米”。能提高出米率,风味独特。
       畦(音齐)菘:小块田地里种的青菜。
       宋.陆游诗句:溪友留鱼不忍烹,直将蔬粝送余生。二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
       畲烧:即刀耕火种。
       蛟龙: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包括龟、鳖、蛇等水族。

       列戍迎孤堠,支亭带万松。登台琴响匣,鸣鹤月乘墉。卜易垂廉肆,当炉卖酒佣: 【大意】马维翰看到油榨《万松亭》地方有一支防守边塞的军队朝瞭望的碉楼走去。后来,马维翰分别登上过“司马长卿宅”的琴台、大邑鹤鸣山和静惠山的城墙、还去万石坝看过严君平墓、游览“文君当垆”处的文君井。
      〔按〕马维翰到过的那些地方都属于邛州西部,不是临邛城西
       列戍:防守边塞的军队。
       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民间称为:碉楼。
       支亭带万松:指原油榨乡境内的万松亭。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60p:“万松亭,在州西八十里福会寺前山绝顶,登之可尽一州江山之胜,魏泰和五年建,今存遗址。”
       乘墉:登上城墙。
       李善注引杜预《左氏传》注:“乘,登也。”吕向注:“墉,城墙也。”
       卜易垂廉肆,当炉卖酒佣:分别指 严君平故里和琴台及文君井。

       伊谁夸蕴籍,此日剧烦冲。岁岁军储亟,陈陈物力供。微躯承汉节,绝域履尧封: 【大意】马维翰说,过去有人说他思想深邃,不随便吐露心事。如今自己被清丈田亩的繁重事务消磨了君子气质,直言以微薄的身躯承担大清的使命,感觉工作压力很大。
       伊谁:哪个;何人。
       蕴籍:形容君子气质,隐藏而不外露。
       剧烦冲:繁重的事务。
       亟:屡次;时间紧迫。
       陈陈:陈年的粮食。指筹集军粮。
       汉节:皇帝派出的使者所持使节。象征代表国家行使职责。
       绝域履尧封:马维翰持雍正皇帝授予的使节,到唐尧时划属的梁州地方来履行职责。
       绝域:极其遥远的地方。
       尧封:中国的疆域。传说,尧 命 舜巡视天下,划为十二州。
       清康熙《邛州志.沿革》34p:“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商并梁于雍,周职方以梁合雍,其地为蜀国。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王置蜀郡,地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221)置临邛县,取邛来山以为名。”

       路冕行方数,前旌戒道慵。宁辞劳远役,实望息边烽。慷慨双蓬鬓,畴躇一短筇,但期民近古,全仗吏非庸: 【大意】马维翰的清丈队伍按照路旗标志没走多远,就见路中心插了一杆“前方战事 禁此通行”的路旗提醒,大家不由祈祷前方太平无事。这时走来两个鬓发蓬乱当官模样的人,考虑一阵后用手中的筇竹指示他们朝哪个方向走。马维翰说,这次能够安全通过险境,全仗当地官吏干练,不是庸俗之辈。
       按
       雍正六年(1728),川陕总督岳钟琪奏请雍正废除天全土司,次年即哔哔剥剥地以武力胁迫收缴土司印信而发生战事。 天全土司杨大业之孙—杨垕写过新乐府诗《平泸战箭歌》记述。
       《平泸战箭歌》清.杨垕
       达岡归來血洗箭,菔中白材雪片片。饿鸱哔開灵关云,惊隼翻飞火井县。
       赌酒唯抽金僕姑,跃房不用功竹箭。忆昔国家有事西,南夷伐竹作箭羽。
       檄驰青衣水,黑冰洗镞邛笮山,紫云生梯边。人用箭、蛮用弩,控弦十万,泸定少人烟。
       沪定:东与天全、荥经接壤,西与康定、九龙毗邻,为天全高杨二土司势力范围。
       作者简介
       杨垕(音厚):(1723~1766)字:子载。号:耻夫。清代诗人。雍正元年(1723)出生于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宣慰使—杨大业家庭。雍正六年(1728)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时,随祖父—杨土司一同安置于江西南昌。
       杨垕自幼聪慧,六岁能解吟咏,九岁时便以诗闻名当时,乾隆十八年(1753)拔贡生,为江西四才子之一。杨垕的诗,清超深浑,自成一家,而他的新乐府诗,更是超群出众,著有《耻夫诗钞》和《芳悦录》。
        
8d113867433e1118c753e41ee3ecda74_.jpg
       《耻夫诗抄.平沪战箭歌》供图:芦山吕国宾
       钞:多义之誊写。也写作“抄”。
       路冕:路旗标志,即指路牌。
       前旌:马维翰清丈队伍前面的旗帜。
       道慵:道路中间。
       宁辞:意思是愿为国事奔波万里,不辞劳苦。词出元代博士、元诗四大家—今眉山市仁寿县人虞集诗句:“山川有事宁辞远,咫尺成都是国西。”
       息边烽:词出雍正当皇子时所写的诗:“一人临塞北,万里息边烽。”歌颂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
       蓬鬓:鬓发蓬乱的样子。
       畴躇:多义之思量、考虑。

       天柱南湖影,云吟北寺钟。何心安别馆,随意数奇峰。尚诧分司署,飘然有旧踪: 【大意】大邑县鹤鸣山的天柱峰倒影在临邛的南湖上,白鹤山之云气翻滚到城北的寺庙上空。在乡间可以随意数山峰,以致马维翰到位于今书院街的“四川省布政司分司署”汇报工作时,不想住进宾馆。
       天柱峰:清嘉庆《邛州志》105p:“在大邑鹤鸣山前。状如天柱,东西双涧,出其两腋,中有大穴,流水双通,八景之一。”
       南湖:在宋代邛州城—公孙述城南;明清临邛城东的蜚虹村内,故又称为“东湖”,上世纪六十年代尚存,今无。
       云吟山:指白鹤山群山。清康熙《邛州志》〈遗翰〉载:“云吟山,魏了翁大书勒石。”
       别馆:多义之招待宾客的住所。
       尚诧分司署,飘然有旧踪:马维翰惊讶,经过明末战乱后,明代“四川省布政司邛州分司署”还在,这里是马维翰报到和汇报工作的地方。
       分司署:四川布政分司行署的筒称,类似于地级行政机构,可以布政司名义对外行事,位置在书院街鹤山书院处,雍正时鹤山书院还未迁到这里。
       布政司全称:承宣布政使司。官职:布政使。负责一省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使院阁感怀用杜工部秋兴八首韵1~4》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一、
       独上高楼眺远林,长天湿翠冷森森。秋来山馆苎衣薄,云渡江城梧叶阴。
       北寺钟鼓回客梦。南湖藻镜识臣心。可堪浃夕平阶雨,响入西风续断砧。

       二、
       云气纷稠雨势斜,轩眉几见月光华。分教井邑沟塍境,比探河源博望查。
       古渡有人闲脱辐,塞垣无戍断鸣笳。尚怜桂树幽幽发,落尽秋山如霰花。

       三、
       谁能游览拟元晖,忽漫乡关触拨微。落实又经芳树暮,行空几见野月飞。
       比邻风雨曾无间,子舍晨昏竟久违。铭切训言时三复,此身未愿食熊肥。

       四、
       旁观试覆局中棋,俯仰都添别绪悲。白发高堂思子日,青灯私语忆郎时。
       关山夜迥愁难断,鸿雁秋深讯尚迟。北望京华还万里,天涯袖手一沉思。

       马维翰:见前考释

       诗题
       登使院阁感怀用杜工部秋兴八首韵: 马维翰感觉自己当时与杜甫晚年的心境相似,因而按照杜甫《秋兴八首》组诗所使用的韵律和思想内容表达顺序,做诗八首,抒发自己的情感。
       按
       杜甫《秋兴八首》组诗写于夔州,是其七律诗的代表作。第一首为序曲;第二首写身处夔州,长夜不眠;第三首写夔州秋色;第四首写遥想京城长安,慨叹政治动乱;第五首是对长安宫殿的回忆;第六首写歌舞游宴之地的长安曲江;第七首写长安的壮丽和物产;第八首回忆当年与旧友共游长安附近的昆吾、御宿、渼陂等名胜。
       杜甫《秋兴八首》诗感物伤怀,借深秋冷寂之景,抒发人生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

       诗一
       独上高楼眺远林,长天湿翠冷森森。秋来山馆苎衣薄,云渡江城梧叶阴。北寺钟鼓回客梦,南湖藻镜识臣心。可堪浃夕平阶雨,响入西风续断砧: 此诗为组诗的序曲,记录雍正七年(1728)秋,发生在临邛的一场特大水灾前兆,后面几首为铺陈,借以表达当时的心境。
      【大意】雍正七年(1728)秋某日下午,马维翰登上邛州分司署内的《迎晖阁》眺望远方,但见乌云压城,这时候陆续传来城北寺庙提醒和尚做功课的钟鼓声,不由跟着祷告反省起来,觉得对朝廷的忠心有如镜的南湖可鉴而问心无愧。暴雨很快倾盆而下,积水迅速淹没迎晖阁的台阶,风急雨浓声中夹杂着附近的捣衣声。

       高楼:指“邛州分司署”内的《迎晖阁》,也即诗题所说登的“使院阁”。
       山馆:指“邛州分司署”的接待所,
《迎晖阁》在所中。
      《迎晖阁》和“邛州分司署”接待所,皆在今书院街的《鹤山书院》处。
       按
      “邛州分司署”后来改为“土司行寓”。乾隆时在南街的《鹤山书院》迁此后,“土司行寓”迁到被“奉裁”的东街口之白鹤馆—即西汉时的都亭驿。
       清嘉庆《邛州志》1337p吳省钦《绿云幌跋》:“今(书)院址(为)故土司行寓……其下曰《迎晖阁》。”
       苎衣:用苎麻布做的衣服。邛崃过去为苎麻产区,邛崃叫苎麻布为夏布,因其轻薄适合夏天穿着故名,古蜀国时期夏布行销至印度。
       江城:马维翰称临邛城为江城,与杜甫居住过的夔州相比拟。
       临邛城三面环水,北面是东河;西面是出江(西河);南面是邛江(南河)。东通省会成都,与位处长江三峡腹心地带的夔州相似,且地理位置皆极为重要,何况,杜甫也曾在公孙城漂泊过两三年!
       北寺钟鼓:邛崃城北寺庙的晨钟暮鼓。
       明清临邛城北过去计有牛王庙、慈恩寺、好静庵、林凤庵、大钟寺、关羽庙、金庙子、镇江王爷庙、普照寺、白马庙,以及北宋文同描写过的北禅寺(通泉殿)等,大小十余座古庙宇。
       南湖藻镜识臣心:马维汉向朝庭表白忠心,说有如镜的南湖可鉴。
       南湖:邛州南湖开凿于五代,当时在公孙述城南故名,后来在明清临邛城东二里,又名:东湖。
       马维翰《无题》中“天柱南湖影”句,形容南湖水清澈透明如同藻镜。
       藻镜:意为评量鉴别人才。出处 隋.江总《让尚书仆射表》:“藻鏡官方,品才人物。” 唐.刘知幾《史通.品藻》:“申藻鏡,别流品。”
       浃夕:傍晚的雨很快湿透。
       浃:多义之湿透。
       夕:时间很短。
       砧:捣衣石。

       诗二
       云气纷稠雨势斜,轩眉几见月光华?分教井邑沟塍境,比探河源博望查。古渡有人闲脱辐,塞垣无戍断鸣笳。尚怜桂树幽幽发,落尽秋山如霰花: 此诗记录雍正七年秋,临邛城区特大洪涝情形。
      【大意】雍正七年(1729)秋,临邛地方阴云密布,普降暴雨,这次秋汛,到处沟渠被冲毁,田地淹没成一片汪洋,即便溯源过长江源头的张騫来此,也找不到哪里是主河道。莫要说公孙城的《䣢罂古渡》如同脱掉车辐的车子停摆,就连军事城堡—张若城的军事行动也被叫停!可怜正值盛花期的桂花纷纷落下,如同飘零的雪花。

       纷稠:杂乱稠密。
       轩眉:轩眉而视,即将眉毛抬起观望。
       分教:简直让;直接让。教,也写作“叫”。
       井邑:城镇、乡村、市井。
       沟塍:沟渠和田埂。
       比探河源博望查:汉武帝所封博望侯—张骞,是中国第一个追溯长江源头的人,不过限于当时的认识和考查条件,张骞认为今称的岷江是长江的源头,所以今称的崇州,古名:江源。
      《蜀记》:‘汉张骞奉使穷河源,得高节竹,植于邛山,堪为杖’。” (参见清.宋载《甘泉筇竹》考释)
       䣢罂古渡:古蜀国时期即有的官渡。(详见宋.范镇《䣢罂古渡》考释)
       脱辐:车子的辐条从车轮中脱下来,车不能再行了。
       辐: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车辋,均匀分布的木条。
       塞垣:指军事城堡—张若城。
       断鸣笳:停止军事行动。《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
       幽幽:多义之轻微、深远、幽雅、清淡。
       霰花:似雨非雨,似冰雹非冰雹的雪花。

       诗三
       谁能游览拟元晖,忽漫乡关触拨微。落实又经芳树暮,行空几见野月飞。比邻风雨曾无间,子舍晨昏竟久违。铭切训言时三复,此身未愿食熊肥: 此诗写临邛秋思。
      【大意】马维翰看到北宋米芾山水画后,忽然想到故乡山水,如今清丈田亩的任务即将结束,时间也快到中秋了,但见附近人家的孩子每日晨昏拜谒父母,而自己却做不到,因为忠孝不能两全。

       拟元晖:表示思乡情境。
       米芾:字元晖,北宋山水画家。

       元.赵孟頫《题米元晖山水》诗:
       卧游渺万里,楚天清晓秋。初日江上出,白云山际浮。
       莽苍迷烟树,隐约见孤舟。丹青不可作,思子徒离忧。
       忽漫:忽而;偶然。
       乡关:指故乡。
       触拨微:轻轻地触摸或碰触。
       落实又经芳树暮: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马维翰清丈田亩的任务快完成了。
       落实:指计划、措施、政策等得以实现。
       比邻风雨曾无间,子舍晨昏竟久违:附近人家的孩子每日晨昏拜谒父母,而马维翰做不到。
       铭切训言时三复,此身未愿食熊肥:马维翰说,临别时父母的叮嘱言犹在耳,但在忠与孝两者间,只能选择忠。
       成语“二者不可得兼”,出自《孟子.告子上》,形容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选择中,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训言:父母的教诲之言。
       食熊肥:比喻二者不可得兼。
       唐.李贺《苦昼短》诗:“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诗四
       旁观试覆局中棋,俯仰都添别绪悲。白发高堂思子日,青灯私语忆郎时。关山夜迥愁难断,鸿雁秋深讯尚迟。北望京华还万里,天涯袖手一沉思: 此诗写遥想北京及其心理。
      【大意】马维翰对朝庭争权夺利的斗争持袖手观望态度,他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着,所以决定不参与,因为遥远的父母和妻子盼望他回家团圆。

       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皇帝驾崩,四子胤禛内倚尚书隆科多,外借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但以皇八子允禩为首的夺权失败者们散布流言,制造事端,雍正对他们予以严厉打击。
       试覆:试图颠覆。
       局中棋:典故。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其实是一幅皇家博弈图。
       后世学者考证,南唐的帝王,尤其喜欢召集天下有名的绘画大师为皇家的宴饮、赋会等作画,周文矩绘的《重屏会棋图》,背后隐藏着一场波谲云诡的权力争斗!
       俯仰:一举一动。
       迥:远。
       鸿雁秋深讯尚迟:已是深秋,还未见鸿雁捎来书信。
       袖手: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使院阁感怀用杜工部秋兴八首韵5~8》清.马维翰
       考释:凡丁
       五、
       柱颊风前露远山,衣裳颠倒翠微间。即无火井宁思爨,但拥冰纨且上关。
       四璧草虫吟病叶,半墙花影照愁颜。孰知纸阁芦帘底,蕉萃云鬟只欲斑。
       六、
       直从楚尾忆吴头,文笔参差写素秋。蒲顿将分彝汉域,盘陀还起古今愁。
       自趋画省厅间阁,永诀晴湾海上鸥。凤义平生倚惆怅,几曾梦隐过刀州。
      〔自注〕丕光、元文相继长逝,纬旅、一集好友略尽矣。
       七、
  䢺水环收灌溉工,野畦回抱水云中。蓉城东指分禾黍,雾岭西连易雨风。
       细草牛羊眠岸绿,夕阳鹅鸭浴波红。苍苔自拂残碑读,佳传摩挲坦上翁。
      〔自注〕院有坦上翁传碑,前明杨状元升庵为大司空刘公麟撰,词意颇工,书法逼赵文敏。
       八、
       石笋临空一径迤,肩與何日历平陂。连芒子粒还千倾,接叶从篁合万枝。
       犊鼻仍留新肆著,琴心休问古台移。倚风杨聊看摇落,沾洒秋霖似泪垂。

       马维翰:见前考释

       诗题
       登使院阁感怀用杜工部秋兴八首韵: 马维翰按照杜甫《秋兴八首》组诗的韵律和顺序做诗八首。
       诗题中的使院阁:即邛州使院中的阁楼—《迎晖阁》。
       使院:节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后代者,皆有“留后”摄其事,称节度留后。节度留后治事之官署,称使院。
       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玄宗时,宰相或大臣遥领节度使,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按
       始于唐代的邛州使院 和 明代方兴的四川省布政司邛州分司署,因为级别相同而合署办公,但各有各的办公室,而《迎晖阁》在邛州使院一边。
      “邛州分司署”后改为“土司行寓”;清清咸丰时,将清乾隆二十二年从学道街北迁建于南街的《鹤山书院》又迁至“土司行寓”处;而“土司行寓”迁至东街后改称为:议事厅。
       清嘉庆《邛州志》1337p吳省钦《绿云幌跋》:“今(书)院址(为)故土司行寓……其下曰《迎晖阁》。”
       民国《邛崃县志》76p:“查今东街议事厅,朝代改建不常,名称随意,清之二公馆,又为土司行寓,明时为分守行台。分守者,半刺也,半刺即州判。”
       又
       杜甫《秋兴八首》组诗写于夔州,是其七律诗的代表作。第一首为序曲;第二首写身处夔州,长夜不眠;第三首写夔州秋色;第四首写遥想京城长安,慨叹政治动乱;第五首回忆长安宫殿;第六首回忆歌舞游宴之地的长安曲江;第七首写长安的壮丽和物产;第八首回忆当年与旧友共游长安附近的昆吾、御宿、渼陂等名胜,借以抒发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
       而马维翰的《登使院阁感怀》与杜甫《秋兴八首韵》能一一对应。

       诗五
       柱颊风前露远山,衣裳颠倒翠微间。即无火井宁思爨,但拥冰纨且上关。四壁草虫吟病叶,半墙花影照愁颜。孰知纸阁芦帘底,蕉萃云鬟只欲斑: 此首写马维翰对北京的回忆。
      【大意】闲无事的马维翰,在《迎晖阁》上用手撑着脸颊,歪着头朝风中的西山望去,眼前出现的画面是—行人衣裳颠倒地在青山中行走。此刻他由火井想到会烹饪的人,又由此及彼地想到主持盛宴的人(领导),推而广之想到他手执白色宮扇上朝拜见雍正时的情形。
       忽然,四壁草虫的鸣声将思绪飞扬的他拉回现实—当下的他“半墙花影照愁颜”,他又想起了家中形容憔悴的老母和妻子。

       柱颊:1、用手撑着脸看;2、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书房名:《柱颊山房》是其吟诗作画、以文会友的地方。
       典故出自宋.文同《傲吏》诗:“管马心何在,排车意自闲。问时将年板,柱颊对西山。”
       翠微:青绿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既无:不是常见的词组,并没有明确的含义。
       思爨:想到烹饪的人和主持宴席者,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各级领导。
       冰纨:白色的绢制宮扇。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颜师古注:“冰谓布帛之细,其色鲜絜如冰者也,纨,素也。”
       清.吴伟业《宫扇》诗:“玳瑁帘开南内宴,沉香匣启西川扇。蝉翼描来云母轻,冰纨制就天孙艳。”
       天孙:指织女星。近义王孙。
       上关:寓指京城北京。中医穴位“上关穴”别称“龙首关”,又名客主人、客主、容主。位于耳前颧弓上缘的凹陷处。
       孰知:岂知、未知、哪曾想、未曾料到、不曾想到。
       纸阁:用纸糊贴窗﹑壁的房屋。多为清贫者所居。
       芦帘:芦苇编的帘子。
       蕉萃:亦作憔悴。形容枯槁貌。

       诗六
       直从楚尾忆吴头,文笔参差写素秋。蒲顿将分彝汉域,盘陀还起古今愁。自趋画省厅间阁,永诀晴湾海上鸥。〔自注 丕光、元文相继长逝,纬旅、一集好友略尽矣。〕凤义平生倚惆怅,几曾梦隐过刀州: 此诗从吴越春秋想到邛州历史。
      【大意】马维翰发现邛州地方历史记载不完全,比如南朝梁时为什么要将邛州治所迁到蒲口顿,清初盘陀寺为何从上院变成了下院。继而勾起他的乡愁,以至几次梦见乘船经过成都锦江漂流到老家—浙江海盐。

       直从楚尾忆吴头:战国时期吴楚和吴越之间互相交战吞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后灭掉六国中的楚国而统一了中国。
       楚尾:春秋时期,吴国在与楚国之间的长江段之下。
       吴头:今江西省的吴县为春秋时期的吴国都城,而吴国在与赿国之间的长江段之上。
       文笔:文章的风格,技巧。《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素秋: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比喻衰老、迟暮。隐喻地方史志缺少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而写成《春秋》。
       蒲顿将分彝汉域:马维翰说,南朝梁武帝于天监十年(511)新设军事功能的蒲口顿,是想与汉武帝元鼎六年迁到西昌的邛都国人返回故国—蒲江地方后划邛江(今南河)而治,结果却失败了!
       比如后魏时(556)在古邛都国处(今蒲江西来镇)置“临溪县”;唐天宝时(756),干脆将临溪县连同蒲江县,一并划属古邛都国人管理达四十一年!
       蒲顿:即蒲口顿。今称:回龙镇。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年(511)立栅为城,称为:蒲口顿。孝元帝承圣元年(552)改蒲口顿置邛州。位置在蒲江河汇入邛崃南河的河口处。

       将:多义之“扶持”。
       清嘉庆《邛州志.古迹》113p:“《元和志》梁益州刺史萧范于蒲水口立栅为城,以备生獠,名为:蒲口顿。武陵王(即孝元帝)于蒲口顿改置邛州,南接邛崃山,因以为名。后魏(557)置依政县(县治在今牟礼)。”
       生獠:南朝人对未入州城定居的夷人的蔑称。
       按
      “生獠”即汉武帝时迁至西昌的“邛都国人”,当其时“邛都国”降为“邛都县”。唐天宝末年(756)至大历四年(769)间,云南的“南昭国”入侵雋州(今西昌)时,“邛都县人”返回故国—即现今蒲江县西来镇的“古邛都国”地方。唐政府因之两度将今称的蒲江西崃镇设为“行雋州”安置邛都国人。还将临溪、蒲江两县划属嶲州41年,故蒲江人称南朝梁始建的临溪县城为“蛮子城”。
      《蒲江文博.临溪县城遗址》(摘录):“唐天宝末年(756)在此置‘行嶲州’,大历四年(769)正式设置嶲州,将邛州临溪、蒲江两县划属嶲州41年。
       贞元十三年(797)唐军收复嶲州,嶲州迁回凉山州西昌市。太和三年(829年)南诏军队攻占嶲州,太和四年(830年)嶲州再度迁此,仍以蒲江、临溪隶嶲州。太和六年(832),始移嶲州于台登城(凉山州喜德县泸沽镇)”
       另外参见凡丁《蒲江县西来镇“残城址”调查》
       该文链接地址:https://bbs.mala.cn/thread-16592586-1-1.html

       盘陀还起古今愁:唐贞元十四岁(640)始建的金龟山凤朝寺,原先归上院—盘陀寺管理;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建凤朝寺后,盘陀寺反而归凤朝寺管理,凤朝寺从下院成为上院。
      《盘陀寺重刊》碑记:“……我朝定鼎以来,有下院凤朝寺僧德惠者,与徒孙真美于西岩左重修旧寺,并彩绘以及石龛,古迹炳遗至今,籍归凤朝寺管理为上院焉。”
       盘陀:盘陀寺始建于唐贞元十四岁,同时期建“下院凤朝寺”。
       自趋画省厅间阁,永诀晴湾海上鸥:雍正元年(1723),马维翰授吏部主事转员外郎以来,他的家乡—浙江海盐的毛根朋友丕光、元文等相继去世了。
       画省:尚书省。汉代的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而别称“画省”。尚书省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清代不设尚书省,“画省”仅表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参见〔自注〕:“丕光、元文相继长逝,纬旅、一集好友略尽矣。”
       纬旅一集:马维翰出仕是“命赴四川清丈田亩”,而他的家乡浙江海盐与四川邛州在地图上属同一纬度。
       纬旅:同一纬度内的旅游。
       凤义平生倚惆怅,几曾梦隐过刀州:马维翰思念老母和妻子,几次做梦经过成都回到老家。
       凤义:多义之指女性。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刀州:益州成都的别称。陆机《晋书.武纪》:“王浚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甚恶之。浚主簿李毅拜贺曰:‘夫三刀为州,而见四为益一也,明府其临益州乎?’后果为益州剌史。”

       诗七
       䢺水环收灌溉工,野畦回抱水云中。蓉城东指分禾黍,雾岭西连易雨风。细草牛羊眠岸绿,夕阳鹅鸭浴波红。苍苔自拂残碑读,佳传摩挲坦上翁。〔自注〕 “院有坦上翁传碑,前明杨状元升庵为大司空刘公麟撰,词意颇工,书法逼赵文敏。”  此诗描写临邛的地形、地貌、环境、物产与古迹。
      【大意】䢺江下段的西河干流在桑园王沱东拐称为:东河。西河的下游设文脉堰取水口,东河和文脉堰共同灌溉临邛城周边田畴。清初临邛城东平坝以种植水稻为主,城西山地普遍种植耐旱作物—黄米。
       因为大邑雾中山岭连着邛崃大山,所以临邛西部山地干旱风大。东部平原则雨水充足,农作物种类也有区别。
       南河和西河两岸风景优美,牛羊在绿草如茵的土地上自由放牧,天鹅和野鸭在夕阳映红的水面上嬉戏。
       心情舒畅的马维翰,信步来到学道街的鹤山祠中,仔细研读明代新都状元杨慎手书的《坦上翁传》碑记。

       禾:特指水稻之苗。
       黍: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即黄米,性黏,可酿酒。现多在北方种植。
       坦上翁:新都状元杨慎手书的《坦上翁传》碑记。
〔自注〕“(鹤山书)院有坦上翁传碑,前明杨状元升庵为大司空刘公麟撰,词意颇工,书法逼赵文敏。”
       赵文敏:指宋元书法家赵孟頫的行书《赵文敏公书酒德颂真迹》
       清康熙《邛州志.遗翰》43p:“《坦上翁传》杨慎草书,勒石鹤山祠。”
       鹤山祠:为鹤山书院配套建筑,祭祀了翁先生,后因兵燹毁,于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
       按
       明正德十三年(1519),时因“鹤山书院违(离)州稍远,大夫士庶无所从游”,于是将已“荒址荛薪”的故鹤山书院,从白鹤山下迁建于善政街—即今学道街之北。
       明.安盤《重修鹤山书院碑记》:“嘉靖九年(1528)冬十月,邛州鹤山书院成。故有鹤山书院,为魏华甫(了翁字华甫)先生所自筑,在州西(指公孙述城西)五里。”
       又
       明万历年间,知州牛大纬 将鹤山书院迁到南街后,原址改为试馆,清末毁于兵燹。清乾隆年间改试馆为邛州考棚。清末废除科举制后,民国初年将“邛州考棚”改为:邛州县立联合中学。又称:县立模范国民学校。1944年,刘文辉24军师长张代芳(又名:树方)将祖屋十分之九捐出,连同考棚一齐建为:四川省立高中。后名:邛崃一中。现名:文昌中学。

       诗八
       石笋临空一径迤,肩與何日历平陂。连芒子粒还千倾,接叶丛篁合万枝。犊鼻仍留新肆著,琴心休问古台移。倚风杨聊看摇落,沾洒秋霖似泪垂: 此诗写邛崃名胜古迹的零落苍凉。
      【大意】胡安《点易洞》前的石柱上,有明天启进士杨伸《滴露研朱》刻石,《翠屏阁》前的竹林中有一条石板路通往鹤林寺后山。南宋陆游曾乘坐滑竿游览过后山下的官道,官道两旁是成片的田地,四季分种水稻、大麦和小麦;司马琴台从东街搬到了文君井,被秋风吹落的柳树叶片像泪滴。

       石笋: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出现的柱状山体。因常有鹰隼筑巢其上,当地人称为:老鸹石。1951年始修“邛高公路”时炸毁,大略如下形状:
        
1717889202826.jpg
       图1、《石笋》(网络图片)
1715914813474.jpg         图2、《邛州八景图中的〈滴露研硃〉石笋》(见嘉庆邛州志)     
       清嘉庆《邛州志.讲易书院》1057p:“蜀自蚕丛开国,秦惠通道,人文渐盛,始知有六经之学。临邛胡先生安,生汉武时,深于易学,史逸其字,而以名称。其故宅在郡治西隅,岁久湮灭,莫识居址,惟传易洞,历代亦无修举之者。
今滇楚文谷鞠公(鞠以正)守邛,怀吊先贤,咨访风俗,举旷典,兴废坠,不一而足。公余登鹤山书台,游点易洞,荒烟漫草,惟存石⺁(今为琴台森林酒店车库),不欲令胜迹之湮,遂聚材鸠工,创建《点易书院》。不数月而告成,嘱节纪其事。
      (胡安)先生以英遇绝尘之资,究天文历象之秘,卓然以易学名于时,从游问难者云蒸雾集,司马长卿师事焉,其为一代模范可知矣! 然其蹈箕山之节,高不仕之心,就崖为洞(今称仙人洞),研露点经,胸中浩然,甘衡泌(隐居)之风,当世之知已亦鲜。
       嗟乎,芝兰之生,不以幽而不芳,珠玉之宝,不以匮而不贵。君子抱道隐处,不以久而不重。然先生之不杇者,经学也。
       院凡三楣,堂匾:《学易》前有露亭,后有别署,延袤一里有奇(通鹤林寺后门)。左有梅竹轩,乃公(鞠以正)暇颂读之所。置有院田若干亩。工始丁丒之秋,落成戊寅之夏。
万历六年(1578)仲夏望日(农历五月十五)郡人王廷节撰”
       迤:曲折连绵。
       肩與:邛崃人叫滑竿。(参见宋.陆游《天台院咏》中的“竹舆”条考释)
       平陂(音杯):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连芒子粒:大麦、小麦外壳上的细刺。
       接叶丛篁:连片丛生的竹子。指《翠屏阁》前的成片竹林。
       犊鼻:即短裤(一说围裙),借指司马相如帮卓文君卖酒。《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佣保杂作,涤器于市中。”
       琴心:用琴声表达情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 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休问:不要问;少问。见《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承此休问,且悲且憙。”
       古台移:古台,指司马长卿宅内的琴台。已知的记载是—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州杨潮观”将司马琴台和文君井合并到一处进行修缮,然后将雍正十二年果毅亲王书写的北宋田况《琴台》诗碑展示于文君井。然而,雍正七年,马维汉即说“琴心休问古台移”了!
       秋霖:绵绵不绝的秋雨,比喻多愁善感。

      【总结】
       马维翰还在《自成都至临邛杂咏五首》中,叙说他参与临邛地区清丈田亩时“行役逾万里,绘事临邛路”的艰苦,城东五十里的观音院中曾经珍藏有当时清丈田亩使用的弓。
       附
       马维翰《自成都至临邛杂咏五首》(辑录)诗:
       我经久别家,私情陟屺岵。迤西沿新津,爰率斜江浒。
       盘马向青林,折枝作马策。行役逾万里,驰驱不暖席。
       南方物候殊,草盛秋烟织。黄昏山雨来,户外弥漫白。
       床床沾湿多,行李太狼藉。抱膝自沉吟,安得梦恬适?
       列几一碗茶,高桥剪灯夕。窕窈暮云端,雪岭矗皓素。
       斜阳绚染之,绘事临邛路。白项鸟乱啼,牛背立前渡。
       野老十数辈,伛偻道旁语。首陈荷泽恩,轻徭薄租赋。
       次言烦长官,画疆走风雨。珍重谢野老,捐性天所付。
       屺岵:登高遥望父母。
       斜江浒:发源于大邑鹤鸣山的“斜江”河畔。
       列几一碗茶,高桥剪灯夕:马维翰曾将高桥寺作为清丈田亩的工作站。清丈结束后,将清丈田亩用的弓留在观音院,被该寺庙珍藏。
       清嘉庆《邛州志.寺庙》301p:“高桥寺在州东四十里,即法藏寺,明时建,殿宇高阔,结构异常,非时工所及。”
       民国《邛崃县志》49p:“城东南五十里观音院,近山,庙内有清初清丈田亩‘古弓’,盖经丈至此而止,封存庙内也。”
       弓:即步弓。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像弓,两端距离5尺。
       画疆走风雨:谓马维翰顶风冒雨进行清丈田亩。
       画疆:“画疆自守”为成语典故。意为遵守土地证上边界。
       疆:土地边界。
       捐性:奉献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卓文君铜印歌二首》清. 李调元
       考释:凡丁
       诗一
       青雷山人苍籀徒,丹砂虫鸟纷笥厨。盒罂饱饫先秦腴,贉褾直与思陵俱。
       就中铜绿格尤殊,传是文君千手摹。绣色沃饼流洪炉,射入古绿蒙泥嵞。
       乾苏菌蠢形模糊,云纭蛟怒雷公驱。短胫右顾龟跏趺,清泉濯以迎风壶。
       两耳环之如金铺,当其袖手愁雕镂。爪痕剥落倩麻姑,想见铁笔刳童奴。
       屃赑攫拿腕力劬,是时月黑风磨呼。丹篆结就双蛟扶,紫绀拖尼光氍毺。
       拭席启匱指示吾,为言宝物来成都。贱售不值千蹾禺,皇象已邈秦斯愚。
       说文那复窥轨模,得来似捋羊须珠。珍于海底青珊瑚,我来摩挲惊绝无。
       镇日画肚频嗟吁,缅昔东邻绝色姝。远山眉色柔脂肤,登垣调笑秦罗敷。
       凰兮一曲凤将雏,临邛美人晨当垆。孳尾双栖誓不渝,白头哀怨何为乎?
       空馀封禅讽君徂,凌云谏猎徒区区。只今桥柱啼夜鸟,绿绮荒漫飞□□。
       不如此篆森奇□,霾久不受邱埃汙。劝君什袭慎韬瑜,毋令薄□轻揶揄。

       诗题
      《卓文君铜印歌》:其一见清嘉庆《邛州志》1229p;其二见《成都县志》。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今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人。清代学者、戏曲理论家、诗人。与张问陶、彭端淑合称:蜀中三才子。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诏修《四库全书》,授吏部主事,迁考工司员外郎,两度出任广东学政,擢用授通水兵备道。因得罪权臣和珅遭诬陷,遣戍新疆伊犁,1785年方以母老为由赎归,居家著述终老。
       著有《童山全集》、《曲话》、《剧话》、《古文尚书》、《程氏考古编》《续孟子》《孟子外书》《大学旁注》《月令气候图说》、《尚书古文考》、《左传事纬》、《仪礼古今考》、《周礼摘笺》、《礼记补注》、《易古文》、《十三经注疏锦字》、《左传官名考》、《春秋三传比》、《蜀语》、《蜀碑记》、《博物要览》、《补刻金石存》、《通俗编》、《制义科巢记方言藻》、《唐史论断》、《农书》、《江淮异人录》、《鹤山笔录》、《建炎笔录》、《辩诬录》、《家训笔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三国杂事》、《三国纪事》、《五国故事》;《燕魏杂记》、《日闻录》、《吴中旧事》、《山海经补注》、《古音骈字》、《古音复字》、《金石古文》、《古今风谣》、《古今谚》、《补刻全五代诗》、《古今同姓名录》、《古算经》、《苏氏演义》、《淡墨录》、《童山文集》、《雨村诗话》、《蠢翁词》、《全五代诗》、民歌集《粤风》、《西川李氏藏书簿》、《诸家藏书簿》、《诸家藏画簿》、《赝书录》等。
       纂辑和刻印《函海》、《易传灯》、《童山文集》、《童山诗集》、《李太白集》、《蜀雅》、《敕文郑氏书说》、《洪范统一》、《伸蒙子》、《音辨》、《夏小正笺》等。
       以上涉猎范围广博,研究内容庞杂,形成包罗历史、考古、地理、文学、书画、戏曲理论、民歌、谚语、词赋、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农学、姓氏学、民俗学等领域,共150种著述在内的学术“函海”总构。

      
       青雷山人苍籀徒,丹砂虫鸟纷笥厨。盒罂饱饫先秦腴,贉褾直与思陵俱。就中铜绿格尤殊,传是文君千手摹。绣色沃饼流洪炉,射入古绿蒙泥嵞:【大意】一个从浙江宁波来成都德阳的古董收藏者,自号“青雷山人”,从一个装满古印章的竹笥中,拿出一颗闪现绿宝石一般铜锈的卓文君铜印,请李调元鉴定真伪,从而揭开蒙在上面的“会稽山泥巴之迷”。
       青雷山人:一个来自浙江宁波,自号“青雷山人”的人。
       按
       青雷山在浙江宁波,因有宋代始建的“青雷寺”而名。
       山人:一般指隐士高人或与世无争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里之人;旧时以修身,悟道,选择在山水美好之地参悟自然之人也称“山人”。该词条多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和文人墨客的别号中,以及与世无争而自己称“山人”的人名字之中。
苍籀徒:喜欢研究收藏古印章的人。
       苍:草绿色。指泛铜绿的古印章。
       籀:籀文。先秦文书的字体,与石鼓文皆为大篆的典型代表。清黄光昇《怀许受先》诗:“此去桥门摹石鼓,籀书难读益思君。”
       徒:多义之同一类的人。
       南宋.文天祥《赠刊图书萧文彬》:“苍籀书法祖,斯冰篆家豪。昔人锋在笔,今子锋在刀。收功棠豀金,不礼山中毛。囊锥脱颖出,镌崖齐天高。”
       丹砂虫鸟:指印章上的鸟篆文。明末清初钱谦益《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诗:“璀璨丹砂照虫鸟,错互金薤堆琳琅。
       鸟篆文:我国象形书法之一 ,往往与虫书并称。
        
1718190801880.jpg
       图1、《鸟篆文》举例(网络图片)
       纷笥厨:专门装印信凭证的竹箱。
       笥:装印绶的竹箱。后汉.胡广《笥铭》:“休矣斯笥,凡器为式,受相君子,承此印绶。”
       盒罂:大腹小口,外型像罂粟壳的竹器。
        
1717982444563.jpg
       图2、罂粟壳
       饱饫:意为装满。明.张岱《夜航船》卷十一日用部 衣冠:“厨中饮食,香味错杂,入其中者,多饱饫而归。”
       腴:丰满。
       贉褾直与思陵俱:意为这位自号“青雷山人”的人,其穿着打扮和行囊,确实像从江浙地方来的。
       贉(音旦):书册或字画卷首贴绫处。亦称“玉池”。
       褾(音裱):1、袖端。2、衣服上的绲边。《宋书》:“冠黑帽,缀紫褾。”3、书皮;皮套。《云笈七签》“发褾视之,皆古篆文。”
       思陵:宋高宗赵构死后葬于会稽之永思陵。宋人因以'思陵'为高宗的代称。
       铜绿:铜器表面经二氧化碳作用后生成碱式碳酸铜的绿色。
       千手摹:经过千百次的人手摩挲。
       绣色沃饼流洪炉,射入古绿蒙泥嵞:闪现绿宝石一般颜色的卓文君铜印,曾经过炉火的陶冶,后又经卓文君玉手的千百次摩挲和故乡泥土的埋藏,如今却流落他乡,被蒙上一层“会稽山泥巴”的迷雾。
       绣色:刺绣一般的色彩。
       沃饼:在炉火中烘烤出的饼子,比喻铸造。
       洪炉:大炉子。比喻陶冶和锻炼。
       古绿:宝石一般的青绿色。
       嵞(音涂):山名,即浙江“会稽山”。

       乾苏菌蠢形模糊,云纭蛟怒雷公驱。短胫右顾龟跏趺,清泉濯以迎风壶。两耳环之如金铺,当其袖手愁雕镂。爪痕剥落倩麻姑,想见铁笔刳童奴:【大意】卓文君的铜印不知出土于哪个年代,但上面的云纹、铺首和龟形钮,其时代特征确实是西汉时期的。如此繁复纹饰的贵重物品,想必卓文君外出时会有专一的仆役随行帮助携带。
       乾苏菌蠢:比喻不知卓文君铜印出土的年代,好比早晨生长出来的菌子,但是不知菌丝体在地下生长多少年了。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译文: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黑夜与黎明。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
       云纭蛟怒雷公驱:是说卓文君铜印上雕饰有云雷纹。
       云雷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饰发展而来。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为主要纹饰。
       雷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所传始为兽型,而以猴的形象居多。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1718238600668.jpg
       图3、《云雷纹》(网络图片)
       短胫右顾龟跏趺:卓文君铜印上部分是龟形钮,龟头往右偏。
       龟趺:又名赑屃。貌似龟而好负重,多为石碑、石柱及墙头装饰。此处指铜印的龟形钮。
        
15c5c88dd04215d5bc5e2a712cb7e30.jpg
       图4、《煤精石龟趺钮古闲章》
       煤精石:又称煤玉、黑碳石、黑宝石、雕漆煤等,为不透明,光泽强的黑色有机宝石,形成于300万年前。
       胫:指人或禽兽的腿。
       清泉濯以迎风壶:李调元用紫砂壶中清水冲洗卓文君铜印。
       迎风壸:为紫砂壶名,上绘松、竹、梅。
       两耳环之如金铺,当其袖手愁雕镂:卓文君铜印两边雕刻有像青铜器上的铺首,想象当文君将印藏于袖中时,会担心铺首划破袖子。
       按,古代衣袖的作用之一便是藏物的口袋。
       铺首:青铜器两边的装饰物。形制多样,有饕餮、虎、狮、螭龙、龟、蛇等凶猛兽类。有圆形、三角、六角或八角形,上有环。材料主要以青铜、黄铜、铁打制而成。初始多为实用,后来成为古人对兽类图腾的崇拜,彰显权力、气势,装饰于皇宮的大门。
        
1718191058180.jpg
       图5、《三角形铺首》(网络图片)
       袖手:藏手或藏物于袖中。
       雕镂:卓文君铜印以镂空为主,结合圆雕等技法。
       爪痕剥落倩麻姑:意为卓文君的手印已经消失不见。
       倩:多义之美好;俏丽。
       想见铁笔刳童奴:李调元想,有铺首装饰的卓文君铜印,卓文君外出时,应当有随行的仆役帮助携带。
       铁笔:用刀代笔,借指雕刻艺术。
       刳:从中间剖开;破开后再挖空。
       童奴:仆役。

       屃赑攫拿腕力劬,是时月黑风磨呼。丹篆结就双蛟扶,紫绀拖尼光氍毺。拭席启匱指示吾,为言宝物来成都。贱售不值千蹾禺,皇象已邈秦斯愚:【大意】来自浙江宁波的“青雷山人”说,卓文君铜印,为盗墓者出土于成都一个风高月黑之夜,虽然买得便宜,但是其工艺巧夺天工,铜印表面有暗紫色花斑,印面还残存有朱红色的印泥。因为在浙江没有找到识宝的人,特地将它带到四川来。
       屃赑攫拿腕力劬:工匠靠手腕的力量,巧夺天工雕刻成大龟。
       屃赑(音昔毕):多义之海龟。(见图4)
       攫拿:夺取。
       腕力:手腕的力量、腕部的力量。
       劬:辛劳。
       是时月黑风磨呼:盗墓者于月黑风高夜将卓文君铜印从卓文君“刀笔墓”中盗出。见李调元同名诗《卓文君铜印歌 二》:“传是文君刀笔墓。”按男子墓,分衣冠和真人墓,各在一处地方。相传,曹操有七十二座墓。
       丹篆结就双蛟扶:句出明.孙蕡《牧羊词》:“宸严中高天帝居,璇题丹篆双蛟扶。”
       丹篆:用朱砂书写的篆文,像道士书写的符箓。
       紫绀拖尼光氍毺:卓文君铜印表面暗紫色,花斑或大或小。
       紫绀:皮肤或粘膜呈暗紫色的症状。
       拖:多义之拉长。
       尼:多义之止也。
       氍毺: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
       拭席启匱指示吾,为言宝物来成都:“青雷山人”揩擦座位坐下后,打开装卓文君铜印的箱子对李调元说:“卓文君铜印是他在成都买的。”
       拭席:揩擦座位。
       启匱:打开藏物器。
       贱售不值千蹾禺:意为墓葬中物不吉利,不值几个钱。
       蹾:同“蹲”,蹾在地下找东西。
       禺:通作虞:古代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
       皇象已邈秦斯愚:善于书法的皇像已死很久,留下许多刻石作品的李斯也被腰斩了—意为没有找到识宝的人。
       皇象:人名,字休明。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
       邈:遥远。
       秦斯愚:指秦国大臣李斯(?~前208)字通古,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会稽刻石》等,又著《苍颉篇》七章。秦始皇驾崩,李斯参与赵高、胡亥的阴谋,矫诏册立胡亥为帝。后赵高为独揽大权,诬陷李斯父子勾结陈胜、吴广,李斯被迫认罪。秦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腰斩并被夷灭三族。
       愚:不聪明。

       说文那复窥轨模,得来似捋羊须珠。珍于海底青珊瑚,我来摩挲惊绝无。镇日画肚频嗟吁,缅昔东邻绝色姝。远山眉色柔脂肤,登垣调笑秦罗敷:【大意】李调元说,他未在《说文解字》中到卓文君铜印上的字与之进行对照,其稀有程度不亚于名贵的玛瑙珠和藍珊瑚,而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是写进司马迁《史记》中的,大家都知其名。
       说文那复窥轨模: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古文、籀文中没有收集到相关字词。
       轨模:书法的法式楷模。
      
1718190871296.jpg          
       图6、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篆文”轨模(网络图片)
       羊须珠:似羊眼的玛瑙珠。朱彝尊《兜率院》:“百千羊须珠,往往乖龙衔。所嗟脚力弱,畏此高崭崭。”
      
1718157245585.jpg
       图7、似羊眼的玛瑙珠(网络图片)
       青珊瑚:即世界上较为稀少的蓝珊瑚。
       1718238100377.jpg         
       图8、《蓝色珊瑚》(网络图片)
       摩挲:用手抚摸。
       镇日画肚:李调元一个整天都用手指在肚子上揣摹书法。
       缅昔东邻绝色姝:李调元在老家德阳,缅怀临邛的卓文君。
       远山眉色柔脂肤:司马相如曾形容卓文君“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发如浮云,眼眸宛若星辰。”
       登垣调笑秦罗敷:李调元认为,汉末至三国时期生活于邯郸城的美女—秦罗敷没有卓文君那样的知名度。

       凰兮一曲凤将雏,临邛美人晨当垆。孳尾双栖誓不渝,白头哀怨何为乎?空馀封禅讽君徂,凌云谏猎徒区区。只今桥柱啼夜鸟,绿绮荒漫飞□□。不如此篆森奇□,霾久不受邱埃汙。劝君什袭慎韬瑜,毋令薄□轻揶揄:【大意】李调元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传说家喻户晓,但不如这颗卓文君铜印实在用手可摸。如此珍贵的文物,我建议你将它什袭珍藏,千万不要向别人提起。
       只今桥柱啼夜鸟,绿绮荒漫飞□□:
       桥柱:指成都驷马桥。
       □□:所缺两字可能为“鸳鸯”。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书》:“锦水有鸳,汉宮有木。”
       清.王闿运《湘绮楼.情歌》 “锦水鸳鸯不独飞,春来江上霞如绮。”
       霾久不受邱埃汙:没有受到泥土和尘埃的汚染。
       霾:空气中悬浮的烟、尘。
       邱:同“丘”,坟墓。
       埃:尘土、灰尘。
       汙:同“污”,汚染。
       什袭:把物品一层一层地包起来,形容珍重地收藏。
       慎韬瑜:谨慎保藏,不要让其外露。
       韬瑜:谓藏匿玉般的光彩。唐.李德裕 《知止赋》:“徙奇树于台岭 ,隐翠叶而垂珠,得怪石于震泽 ,耸青岑而韬瑜。”
       毋:不要、禁止。
       揶揄:多义之提起 和 耍笑、嘲弄。典故《东观汉记.王霸传》:“上令 霸 至市口募人,将以击郎,市人皆大笑,举手揶揄之, 霸 惭而去。”

      〔附录〕
       李调元的同名诗二
       说明
       此首〈卓文君铜印歌〉收载于《成都县志》中,由凡丁断句,并删除冗字符号,其余照录如下:
       恬萧山人苍籍徒,秦象汉隶纷笥厨,郡中锢印制尤古,传是文君刀笔墓。
       不知何时初出土,枯入云出成都府。乾苏兰嘉字模糊,射久古绿精光吐。
       清泉流山川尚酉,想见如夷女手柔。苴益凿雾陋亶胫,左顾贱售铁蟠收。
       忆昔王孙女初寡,远山不壮迫渭党,凤兮一曲求其凰,千古风流属司马。
       夫既能篇犊鼻裈,妇亦当炉倚市门。甲垒于逢杨得意,开门先绝卓王孙。
       一朝驷马题相去,王堂给札君王侍。乍闻殿上赋凌云,已见蜀中文檄至。
       苴下此印利何年?共说夫荣妻比屑。浪深似倩麻姑爪,蒙古遣同萧助镐。
       岂知丈夫多异心,茂陵又复有桃琴。绿绮当年弹已绝,白头此日星长吟。
       由来意气难如愿,一朝委去终身憾。声里由奔存封凿,疆来祗作酒家券。
       只今事隔几千秋,不虞此物存荒邱,烦君拂试苔衣绣,印取桃花纸上油。
       其中
       传是文君刀笔墓: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后,被汉武帝拜为“孝文园令”,掌守孝文帝陵园,随即将文君迎接至长安灞桥地方,卓文君自食其力,仍以卖酒为业,又在灞桥开了一座酒楼,钱多自解数。
       元狩五年(前118)司马相如病逝,享年61岁。汉武帝派太监所忠 到司马相如家中索要遗作,得到一篇《封禅泰山》文。三年后文君去世,享年60岁。夫妻关系存续三十年,殁后皆归葬于成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卷117》:“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哀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文君),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 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详见【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部分】考释

       释者按
       此“诗二”的《卓文君铜印歌》与清嘉庆《邛州县志》收载的“诗一”同名诗,虽然用词不同,但意思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是“诗一”重点描写卓文君铜印的来源和形貌特征;“诗二”重点描写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情感生活。
       明显的区别是
       卓文君铜印的持有者,在“诗一”首句为“青雷山人苍籀徒”;而“诗二”首句为“恬萧山人苍籍徒”。应是约三百年前的蜀中才子—考古学家 李调元,出于对珍贵文物和持有人的保护意识,故意隐匿其名而道其真实地,为当代人留下研究“卓文君铜印”去向的线索。
       查
       萧山:在浙江省北部的杭州湾和钱塘江南岸。近日,萧山区召开“萧山区文物工作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部署会”,不知“卓文君铜印”能否现身!
       参见以下报导并链接
萧山区文物工作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部署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4-06-07 09:26 访问次数:46 信息来源:萧山区

      〔原文摘录〕
       昨日下午,萧山区文物工作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部署会召开。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文物工作会议部署,持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四普”工作,加快推动文博强区、文化强区建设,为萧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作出更大贡献。
       市园林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小辉到会指导;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胜华部署区“四普”工作;副区长杨新程主持会议。
       姜永柱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形成了关于文物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考古发掘成果不断涌现、文博场馆品质持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文物工作站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文物工作定位、在活化利用中明确文物工作方位,有效提升基层文物监管、安全管理、活化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能力,守好民族的根与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邛洲吟风阁曲谱》清.吴省钦
       考释:凡丁
       一、
       红男绿女闹连厢,南部烟花点缀忙。却把湘东三样管,教人枯泪湿琳琅。
       二、
       临邛佳话播千春,导弩挑琴有部民。艳煞唐蒙开蜀事,搬师偏说渡沪人。
       三、
       倚阁吟风苦费才,康王乐府冷如灰。木床自度杨家曲,谁付梨园菊部来。
       四、
       曾载筝琶溯玉京,旧人一一米嘉荣。竹枝夜续巴猿断,滚作梁州意外声。

       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1768)大考一等第一,擢侍读。累充贵州、广西、湖北、浙江、江西乡试考官;任四川、湖北、顺天等省学政,迁都察院左都御史。嘉庆四年(1799)因攀附和珅、荐举不当,落职回籍。后于嘉庆八年(1803)去世。著有《白华前稿》60卷,《后稿》40卷,《白华诗钞》13卷等。
侍读:全称:翰林院侍读。责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诗题
       题邛州吟风阁曲谱:大约乾隆三十四年(1769),时为翰林院侍读的吴省钦,当邛州知州—杨潮观 组织邛州剧团赴京汇报演出时,在其创作的《吟风阁曲谱》上题诗四首,盛赞杨潮观所倡导的邛州戏曲文化之风,并将川剧艺术“滚作梁州意外声”的巨大影响。

       杨潮观:(1710~1788)字宏度,号笠湖,今江苏无锡人,清代戏曲家和剧作家。乾隆元年(1736)举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先后主持山西、河南、云南三省赈灾事务。后迁四川简州知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邛州知州。七十岁后再调泸州赈灾,百日内凡活五十九万七千人。
       杨潮观精通音律,善词曲,在邛州任上时,于文君当垆之地方构筑《吟风阁》,与友朋啸咏其间,并将所创作的戏曲短剧32折结集为《吟风阁杂剧》传世。
       清.袁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雍正间,西林鄂文端公(尔泰)作苏州布政使,设春风亭,招致四方贤俊,皆以耆旧见重,而以十四岁童子与会者,唯杨君一人。君名潮观,字宏度,号笠湖,常州无锡人,生而沉默寡言,秩秩见于面目。以乾隆元年举人,历宰晋豫滇南三省,迁知四川简、邛二州,年愈七十时泸州发生大饥,再调泸州,不满百日,凡活五十九万七千人……”
       秩秩:多义之聪明多智貌。
      
       乾隆三十三年,杨潮观知邛州时大力倡导以文化提升临邛形象,不仅在文君井处修建《吟风阁》戏台,公余还聘请戏班艺人轮番上演其创作的32出剧本而轰动一时。其中《寇准罢宴》、《东方朔偷桃》、《荀灌娘》等,经京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改编后成为传统剧目。1963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其《吟风阁杂剧集》。
       王凤仪诗序:“笠湖杨邛州治邛州,于官舍葺屋三椽,公余啸吟其中,曰《吟风阁》,嘱予为图,并系以诗。”
       官舍:官吏的住宅。在今幸福路一带,幸福路原名:官家村。明代的邛州衙署在建设路 至 文君街 之间。
       曲谱:此处指戏曲谱子,如川剧、昆剧、黄梅戏、京剧等曲谱。其中川剧分高腔、昆曲、胡琴、弹戏、灯戏。生、旦、净、末、丒,皆有各自成组成套的曲牌。而《吟风阁杂剧》集中剧本和曲牌皆为杨潮观首创,从这一点上说,“川剧兴起于临邛”毫不为过!
       有学者指出
       1963 年出土于四川郫县宋家林东汉砖室墓的说唱俑,说明说唱表演起源于四川地方。
       以“梨园”戏班的表演形式,则起源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认无疑。
       而
       清初各省移民涌入四川后,带来各地方言戏种的唱腔和表演风格,经过杨潮观 这样的戏剧家兼文化兴邦职责官员的推动,并博采南方各剧种之长,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新剧种—川剧,使流行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地区,杨潮观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人。

       诗一
       红男绿女闹连厢,南部烟花点缀忙。却把湘东三样管,教人枯泪湿琳琅:【大意】吴省钦说,乾隆三十三年(1768)杨潮观任邛州知州后,将他的川剧班子带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如同南方烟花闪耀出的光芒。
       杨潮观的川剧班子,除锣鼓外还引进了湖南等地方的笛、箫、唢呐、圆号等管乐器来吹奏曲谱,从而增强了戏剧的效果和感染力,由于剧情感人,全场观众都流干了眼泪。
       按
       乾隆(1711~1799)五十五年(1790)八十大寿时,从扬州征召高朗亭的徽班(三庆班)进京演出,以唱“二黄”声腔为主。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
       当四大徽班都进京后,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成为现称的“京戏”。
       不知当年的“京腔(高腔)”,是否由杨潮观带进北京后衍生出来的?!
       红男绿女闹连厢:身着红色、绿色戏装的男女演员轮番上场演出。
       南部:作为一国的南部,指秦岭以南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
       教人:读四声时意为“叫人”,此词现今少用。
       湘东:湖南东部及江浙等地方。
       枯泪:剧情感人,观众哭尽眼泪。
       琳琅:玉石相击声。形容乐曲和唱腔美妙。

       诗二
       临邛佳话播千春,导弩挑琴有部民。艳煞唐蒙开蜀事,搬师偏说渡沪人:【大意】临邛地方历代出人才,文能抚琴,武能张弓。因汉武帝时,唐蒙上书建议开通夜郎道,诸葛亮南征又到了云南,所以杨潮观掀起的川剧热,顺着南方丝绸之路推广到贵州、云南地方
       比如
《南北丝绸之路上的行者唐炳文—怀念我的祖父》(摘录)

素材:唐文栋  整理:凡丁

       上世纪四十年代时,祖父有一次带领一只数十人的背子、马(骡)帮,去建昌(现西昌)办事,准备上路时,感觉来回实在太寂寞,就邀约“新又新”的戏班跟随他旅行演出。
       双方洽谈的条件是:一路吃、住费用由带队的祖父负责;根据票房收入进行利润分成。这样一来,祖父和伙计们不但过了几把川剧瘾,祖父不但不贴钱,剧团几十号人的收入还有保障。
       此次出行,沿途凡有大的集镇,“新又新”都会崭露头角唱上两三天,“新又新”因而名声远播,成为当时川西地区著名的川剧班子,解放后作为基本班底组建成为邛崃川剧团。
       当攒够盘缠后,大家又继续赶路。这样一来,回程时间比原来预计的多了半个多月。奶奶追问祖父为什么这趟回来晚了半个月,祖父谎称过泥巴山时下雨,路不好走才搪塞过关。
       类似的川剧旅行演出、传播交流活动,祖父组织过数次。
       泥巴山:荥经县和汉源县两县之间,主峰高3300米。
       —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下)
       导弩:使用弓弩。
       部民:邛州统属下的人民、邑民。
       唐蒙: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上书,建议开通夜郎道,被任为中郎将。成为修筑从四川宜宾经贵州至云南曲靖段丝绸之路的奠基者和筑路者。
       同时期,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汉武帝拜相如为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以上见《史记.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
       渡沪人:指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春三月,诸葛亮从临邛南征,经油榨、火井、芦山、雷波……五月渡过西昌的沪水(大渡河)后到达云南建宁(今曲靖市麒麟区),与大将李恢率领的另一支军会合后,合力将孟获围追堵截到今邛崃孔明乡的“躲兵槽”内,第七次将孟获擒获,又于该乡“欢喜坡”前释放,之后搬师回成都。
       以上,除在民间广为流传外,还见于《三国志》及云、贵、川历代州、县、乡志等。

       诗三
       倚阁吟风苦费才,康王乐府冷如灰。木床自度杨家曲,谁付梨园菊部来:【大意】吴省钦说,自从杨潮观带领邛州戏班赴京汇报演出后,原先演奏南音北曲的剧院都冷清了。
       汇报演出:剧院(团)排演的新剧目、优秀剧目或专题节目组织晋京,或向上级主管部门 或 艺术界 暨 广大观众演出的一种形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邛崃川剧团曾多次组织赴京汇报演出如:千万不要忘记、金钥匙、两块六、杨立贝、卓文君等,皆为新编优秀剧目,为邛崃川剧团的高光时期。
       康王乐府:康王本指南宋赵构,借指南音或其它剧种。
       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由中原移民把北方音乐文化带入以福建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曲调悠扬宛转。
       乐府:指北曲。兴于汉代,曲调铿锵有力。
       木床自度杨家曲:指杨潮观伏在桌案上创作的剧本和曲谱。
       木床:泛指桌案。
       自度:不依照旧谱而自创的新曲。
       梨园: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后泛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菊部:宋代称宫廷内歌舞伎班为菊部;班首称为菊部头。后因以“菊部”为戏班或戏曲界的泛称。

       宋.周密《齐东野语.菊花新曲破》:“思陵朝,掖庭有菊夫人者,善歌舞,妙音律,为仙韶院之冠,宫中号为菊部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六篇:“陈森书号 少逸,道光中寓居北京,出入菊部中,因拾闻见事,为书三十回。”

       诗四
       曾载筝琶溯玉京,旧人一一米嘉荣。竹枝夜续巴猿断,滚作梁州意外声。【大意】吴省钦说,杨潮观组织的戏班,当时自带琵琶、筝、箫等乐器和司鼓到北京,主演都是著名角色,首场亮相京城即一炮打响。由于演出效果很好,必将推动川剧这一新剧种在西南地方迅速传播。
       玉京:指帝都—北京。
       旧人一一米嘉荣:戏班主角都是著名演员。米嘉荣为唐代著名歌者。
       唐.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诗中的“凉州”指《凉州词》曲牌。
       竹枝夜续:通宵达旦地演出。
       竹枝词:为唐乐府歌词名,唐.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为两组。
       巴猿断:形容剧场秩序很好,如果“猿声啼不住”的话,则是反义。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滚作:推动。
       梁州:指古蜀地方,包括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清康熙《邛州志.沿革》:“邛为古蜀国。”《方舆志》:“邛州,禹贡梁州之域,秦置临邛县。”
       意外声:意外的宣传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咏古二》清.吴省钦
       考释:凡丁
       树喚鹔鹴瓦窜鼪,谁将高厉访君平?支机石烂年磨碣,卖卦钱空腊沸笙。
       一镜似烦神物护,半帘已令市人倾。剧怜卜肆从游侶,投闾萧条草漫萦。
       (自注:《曝书亭集》有〈君平遗镜歌〉。)

       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八(1763年)癸未科进士,授编修,历四川、湖北、浙江学政,官至左都御史。

       诗题
       邛州咏古:共计四首,此为第二首,记述吴省钦访汉代著名隐士严君平故里时的情形。
       严君平:本姓庄名遵,字子陵。《后汉书.严君平传》说他是浙江余姚人,东汉光武帝刘秀(前5~57)末当皇帝前,曾与严君平相遇同游,刘秀执政后三次征召君平辅佐不至,后来严君平干脆对外宣称说自己死于家中,还立了一个严子陵祠堂,却暗地到蜀地临邛万石坝隐居,并且将庄姓改为严姓,在成都、郫县、彭县、广汉一带以占卜为业,日入百钱后便著书立说。
       (见唐.李华《严君平赞》考释)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隐逸》148p载:“汉.严遵,字君平,临邛人。本姓庄,因避汉帝讳,故改姓严。邃于易,卜筮成都,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市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即庄子)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从之学……年九十余而卒,成都鸿安与君平友善,君平卒,安诔之曰:‘无营无为,澹然渊深。’今州东万石坝,即其故里。”

      
       树喚鹔鹴瓦窜鼪,谁将高厉访君平?支机石烂年磨碣,卖卦钱空腊沸笙。一镜似烦神物护,半帘已令市人倾。剧怜卜肆从游侶,投闾萧条草漫萦。自注:《曝书亭集》有〈君平遗镜歌〉。【大意】吴省钦说,他到万石坝去访问严君平故里时,但见当时的万石坝荒凉无人烟,满坡满地都是杂树杂草,各种鸟儿乱飞,连黄鼠狼都窜到房顶上去了,不由联想到严君平在成都卜卦时门庭若市的情景,特别是严君平的一面神镜,被传得沸沸扬扬。
       而今眼目下的严君平故里景象,不由使吴省钦想起当初刘秀曾经三次征召君平辅佐不至,从而感叹繁华如过眼烟云。
吴省钦还说,他看到过清康熙时人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书,里边有一首〈君平遗镜歌〉。

       鹔鹴(音肃霜):1、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鸟。《说文》:“五方神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2、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雁的一种。颈长、羽绿。 3、雨燕。
       鼪(音生):即黄鼠狼。
       高厉:即高人隐士。
       支机石:传说为汉.张骞寻找长江源头时带回的一块石头,问于严君平,说是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
       磨碣:刻石纪念的碑碣。
        
1719131981646.jpg
       图1、《成都文化公园支矶山上的支矶石》网络图片
       腊沸笙:清.姚燮《五松周赋松三章(二)》:“花月沸笙歌,繁华瞥电过。”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沸笙:笙歌沸扬。形容繁华热闹的都市。
       一镜:指严君平铜镜。
       剧怜:古文常用词,表达对某种情感或景象的深深怜悯或同情。
       投闾:此处指吴省钦到严君平故里访问。
       词出宋.韩维《令绰泛舟潩河作诗诒之》“投闲归里闾,幸与故人遇。情期夙所敦,邀迓已去屡。尚嫌城阙拘,未尽林壑趣。导河高其梁,轻舟具指顾。”
       〔录〕
《〈君平遗镜歌〉为家上舍思赞赋》

朱彝尊

古铜一片汉所治,冷光溶漾符月仪。其背有文缭绕之,由中及外皆铭诗。

文或中断字横施,读之百过犹嗫唲。聱牙龃齿摧髯而,良久始获通其辞。

乃是君平之所持,惜乎未睹书年支。成都卜肆新雨时,若榴花分槎上枝。

手挽织女机中丝,以之自鉴鸾鹤姿。轴帘布卦营神蓍,百钱挂杖足自怡。

酒家户户招青旗,从游弟子侯芭师。暇日长定肩相随,识此奇字当解颐。

千年土蚀苔髬髵,绣成碧绿丹黄缁。阿谁磨刮无纤疵,吾宗子仲性爱奇。

裹以重锦导长緌,大笑俗尚蟠蛟螭。开奁一照冰雪肌,木魅却走山精驰。

吾闻仙人镜四规,澄心定志有所思。方来之事罔弗知,是物度亦神所司。

慎莫使近粉浆胰,华山精舍春日迟。长廊急溜鸣阶墀,落梅满地药甲滋。

主人劝饮墨玉卮,相与考古恣遨嬉。古来金石各有宜,其人已往文在兹。

金尤易铄质易亏,昔贤嗜好情不移。钱志小大印官私,家有款识宋传贻。

七钟九卣廿鼎彝,镫槃刀尺别等差。何哉镜铭独见遗,啸堂旧篆曾取斯。

挂一漏百人交嗤,吾今对此兴不衰。思拓茧纸研隃糜,亟令巧匠为装池。

镜兮镜兮尔勿悲,神物遇合信有期。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清初浙西词派创始人,论词推崇姜夔、张炎。诗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有《曝书亭集》,〈君平遗镜歌〉收载于该集。

       赋题
       君平遗镜歌为家上舍思赞赋:朱彝尊说,此首诗赋,是为他的表弟—浙江海宁人—查嗣瑮家族收藏的严君平之铜镜写的,希望读者通过其细致描述,对严君平铜镜有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家上舍:指浙江海宁查家长兄查嗣琏、二弟查嗣瑮、三弟嗣庭,及其子侄七人同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之显赫家族。
       据载,查氏先祖和查嗣琏三兄弟,均有收藏书、印之爱好。
       查嗣瑮:(1652~1733)字德尹,号查浦。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至侍讲。以弟查嗣庭文字狱事谪戍陕西,死于戍所。著有《查浦诗钞》、《查浦辑闻》、《音类通考》等。
       按
       查(作为姓氏音喳)慎行 原名嗣琏,与二弟嗣瑮、三弟嗣庭都是翰林。堂兄嗣韩是榜眼,侄儿查昇亦是翰林。查慎行的大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之说。
       查慎行:(1650~1727)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名嗣琏,字夏重,号慎行、他山、烟波钓徒等。今浙江海宁人,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
       康熙二十八年,39岁的查嗣琏因为给洪升的新作《长生殿》捧场,被卷入“国恤张乐”事件而革除功名,于是改名慎行,并将籍贯改作钱塘,四年后再中举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雍正四年(1726),因三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查慎行胞弟嗣瑮 官编修。族侄查昇 官谕德。时称:三查。
       编修:古代史官的名称。负责编纂记述、修订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明清时属翰林院,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担任,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
       查慎行的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见《熙朝新语》)
       思赞赋:以赋体形式记载严君平铜镜,使读者接近真相并有所领悟。
       思赞:释义为启示、启发、真相、建议。
       例句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这启示并非‘哲学的意蕴’,是觉得这才看见了近于真相的周鼎。”
       赋: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赋文
       古铜一片汉所治,冷光溶漾符月仪。其背有文缭绕之,由中及外皆铭诗:【大意】这片汉代的铜镜发出水波般的荧光,正面有用丹砂描绘的月亮纹和用墨书写的道教符箓;背面铭刻有一首诗。
       古铜一片汉所治:指汉代铜镜。
       冷光:水波荡漾貌。
       溶漾:荧光和磷光。
       月仪:成语。代表事物的标记。其中的“月”指月亮;“仪”表示形状、大小和特征,如圆形、明亮、皎洁等。
        
1719132031004.jpg
       图2、《符录之一》百度图片
       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箓术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符:本是古代调动军队的信物凭证,汉代起,巫师、方士将其施加于鬼神世界镇压精怪,最早出现在东汉阳嘉二年(133)的解除瓶上。
       早期道教发展了神符,创造系统的符书,包括治病符、镇妖符、杀鬼符、护身符、天师符、立坛符、召将符等。
       符笔形曲折,有云篆、复文等字体嵌有星图、神像等,书写在纸、木简、桃板、玉石、钱币、镜子等物体上。
       箓:是道士皈依道门和施行法事的凭信与依据,上面通常列有神吏名号及相应的符,有的还绘有神像。

       文或中断字横施,读之百过犹嗫唲。聱牙龃齿摧髯而,良久始获通其辞:【大意】朱彝尊说,君平铜镜背面的铭文艰涩难读,他反复阅读时,把胡须都抹掉了好几根才理解其意思。
       嗫唲(音业儿):形容口部动作的样子。
       聱(音敖)牙:形容文词艰涩难读。
       龃(音举)齿: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字与字间意思连贯不合。
       摧:多义之抹掉。
       髯:两腮的胡子。
       而:作名词时表示脸颊毛。《说文》:“而,颊毛也。象毛之形。”
       良久: 好一会儿。

       乃是君平之所持,惜乎未睹书年支。成都卜肆新雨时,若榴花分槎上枝:【大意】铜镜上的诗是严君平所题,只知道是严君平在成都卖卜的某一年谷雨,当时石榴刚刚出现花蕾,但是没有落款哪一年。
       年支:本意为“八字”四柱中的地支部分,代表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年支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关联,每个    年支都有其特定的性格特征和象征意义。此处指铜镜上诗的落款之年。
       新雨时:农历三月谷雨时节。
       槎(音查):此处同“茬”, 多义之发生。

       手挽织女机中丝,以之自鉴鸾鹤姿。轴帘布卦营神蓍,百钱挂杖足自怡:【大意】朱彝尊祱,严君平铜镜上诗的内容,是自述他替人占卜时,一边理手上的丝线,一边对求卜者进行察颜观色,如医生一样对来者望、闻、问、切,当了解其心理活动后用“蓍草节”排列卦象,做出吉凶祸福的判断,并针对不同对象,“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
       所以大家都认为严君平算卦很准,求卜者甚多,但他只要每天有一百个铜钱的收入,足以养家时就收摊子,乐此不疲进行对《周易》的评点。
       严君平的《座右铭》
       夫疾形不能遁影,大音不能掩响。默然托荫则影响无因。常体早弱则祸患无萌。口舌者祸患之门,灭身之斧。言语者天命之属,形象之部,出失则患入,言失则亡身。是以圣人当言而慄,发言而憂,如赴水火,履危临深,有不得已当而后言。
嗜欲者溃腹之矛;贷利者丧身之雠;嫉妒者亡躯之窖;谗佞者刎颈之兵;残酷者绝世之殃;险害者灭嗣之场;淫戏者殚家之堑;嗜酒者穷馁之薮;忠孝者富贵之门;节俭者不竭之源。吾日三省,传告后嗣万世无遗。
       座右铭:严君平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人物志》:“君平精于《易》,卜筮成都市,日阅数人,依卦辞教人以忠孝,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而读周易,注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今州东万石坝,即其故里。”
       鉴:察看时机﹐了解动向。
       鸾鹤姿:超凡脱俗的姿质。鸾与鹤相传为仙人所乘,借指严君平为神仙。
       轴帘:可往上卷和垂放,能隔断空间的竹帘。
       布卦:排列卦象,进行占卜。
       神蓍:占卜用的蓍草,为一种草药。
       古人以六十四卦象进行“天地之数”的演算,来决策重要的谋略和行动。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依据清华简《保训》篇等新材料,发现发明用蓍草“排卦之人”为舜帝。
        
1718761569346.jpg
       图3、《占卜用的蓍草》网络图片
       自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酒家户户招青旗,从游弟子侯芭师。暇日长定肩相随,识此奇字当解颐:【大意】朱彝尊说,他在铜镜诗的奇怪字体中,识读出了“侯芭”二字,经查,河北巨鹿县人侯芭,既是扬雄的弟子,又长期跟随严君平学习。因为扬雄也是严君平的弟子,朱彝尊为此开颜而笑。
       青旗:青色的旗帜。此处指酒家的酒旗。
       侯芭师:侯芭,又名侯辅,西汉巨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学习扬雄模仿《易经》和《论语》而作的《太玄》、《法言》,而严君平却是扬雄的老师。
      《汉书.扬雄传下》:“(扬雄)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鉅鹿候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暇日:空闲的日子。
       奇字:特殊、稀罕、不常见的字。
       解颐:开颜而笑。

       千年土蚀苔髬髵,绣成碧绿丹黄缁。阿谁磨刮无纤疵,吾宗子仲性爱奇:【大意】查家的长兄—查嗣琏告诉朱彝尊说,这面锈色斑斓的铜镜,我二弟查嗣瑮常常把玩并进行研究,他最喜欢特殊、稀罕的古董。
       土蚀:青铜器长期埋在土中,表面锈蚀产生绿色为主,混杂有蓝锈、黑锈、土锈和红锈的现象。
       苔:说文解字注:“苔,水靑衣也。吴都賦注曰,海苔生海水中,正靑。”
       髬髵(音批而):猛兽怒而鬃毛奋张貌。
       绣成碧绿丹黄缁:铜镜锈色斑斓,兼杂绿、红、黄、黑色。
       缁:1、黑色的帛。2、黑色。
       阿谁:意即“谁”。
       磨刮无纤疵:经过摩擦、摩挲后,表面光亮,看不出擦痕。
       纤疵:比喻事物的小毛病。
       吾宗子仲:查嗣琏对表兄朱彝尊说:“我们查家的老二—查嗣瑮。”
       仲: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二。伯仲叔季分别指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奇:特殊;稀罕。

       裹以重锦导长緌,大笑俗尚蟠蛟螭。开奁一照冰雪肌,木魅却走山精驰:【大意】朱彝尊写此首诗时回忆,这面铜镜被查家受收藏在一个锦囊中,锦囊下垂有旒苏,当查嗣琏取出铜镜后但见镜面一片寒光,但镜背上纹饰不是一般人喜欢的蟠螭纹,而是山精和树妖形象。
       緌:缨饰。
       蟠螭:一种始于东周,互相绞缠、环绕、盘伏、屈曲的蛇状神怪之物,通常指没有角的早期龙。该纹饰常出现在青铜器、玉器、铜镜或石碑等建筑物之上,象征神力、威武或王者风范。
       蛟: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
       木魅:指老树变成的妖魅。
       山精:传说中的山间怪兽。《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枭阳。” 汉.高诱 注:“枭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

       吾闻仙人镜四规,澄心定虑有所思。方来之事罔弗知,是物度亦神所司:【大意】朱彝尊说,他原先以为汉代人物严君平使用的铜镜,也应当是汉代最流行的精美的“四神规矩镜”,不曾想到,君平铜镜上竟然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山精树怪,这使他无所适从。
       经过专心思索和冷静考虑后,他揣测这个独特的现象,是严君平从职业需要角度定制的,因为传说中中国古代的神各有分工所司的事务。

       四规镜:四神规矩镜,是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最精美、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铜镜,其主要特征是在装饰花纹中间,有规则地分布着“T、L、V”这三个符号,又因这些符号形似木工用具中的规和矩,所以称之为“规矩镜”。铜镜背面四神(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纹饰的位置是严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属性来配置,体现天干、地支、四神、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镜面照容、正心,寓意日常生活中要敬天道、守规矩。
       (来源:秦风网)
       澄心定虑:该成语出自《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意为专心思索和冷静考虑。
       方来之事:一直到目前为止。
       罔弗知:罔知所措为汉语成语,形容茫然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度:本义为伸张两臂量长短,引申义指揣测。
       神所司:中国古代的神和各神所司事务。
      
1719150264509.jpg
       图4、《汉代四规镜》网络图片

       慎莫使近粉浆胰,华山精舍春日迟。长廊急溜鸣阶墀,落梅满地药甲滋:【大意】朱彝尊暗示查嗣琏说,“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梅花将会迎来漫天飞雪。”你千万要注意保护好这件绝无仅有的严君平信物,希望能够化险为夷!!!
慎莫使近粉浆胰:意为注意避免和保护。

       粉浆:是用几种泥料调制成的浆,刷在陶器上做装饰的颜料。
       胰:胰子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含有猪胰脏和草木灰成分的复合洗涤用品,后来称为“香皂”。
       华山精舍:本指江苏无锡惠山寺中的“华山精舍”,暗示查嗣琏府中将会有灾难发生。
       按
       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直街和横街交接处,湛挺归隐历山草堂后,与南平王刘烁 和 江淹 以诗章酬和,后人把他们的诗陈列于壁间。刘宋景平元年(423)把“历山草堂”改作僧舍,称为“华山精舍”,在历代战乱中屡建屡毁。
       鸣阶墀:意为时值深秋,寒冬将至。词出清.乾隆《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九)张司空华》:“金律动蟋蟀,忽然鸣阶墀。”
       阶墀(音池):台阶。亦指阶面。
       药甲滋:即膏滋药。此处特指用梅花加水煎煮后滤渣,将药液浓缩,再加蜂蜜而成膏状剂型,喻意化险为夷。

       主人劝饮墨玉卮,相与考古恣遨嬉。古来金石各有宜,其人已往文在兹:【大意】查嗣琏对朱彝尊的提示不以为然,他拿出墨玉杯与朱彝尊对饮,说起收藏心得,他说古物各有各的归宿,假如严君平铜镜不在我家了,但是上面的文字、纪事我都做了纪录。
       墨玉卮:墨玉是和田玉中的一个名贵品种,其中纯漆黑如墨者,纹理细致,光洁典雅,雕琢的酒杯叫墨玉杯。
       考古:此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的《考古图》一书中。但当时所谓的“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恣遨嬉:恣意出游,闲游。
       金石:此处指古代镌刻文字、歌功纪事的钟鼎碑碣。
       兹:代词。相当于这里。

       金尤易铄质易亏,昔贤嗜好情不移。钱志小大印官私,家有款识宋传贻:【大意】查家先祖靠走私贩运私盐,发家致富后产生特殊的爱好—收藏古董。据查家世代口耳相传,严君平铜镜在宋代就被收藏了。
       金尤易铄质易亏:或许,查家先祖当初收购严君平铜镜是一种投资行为,后来成为家传的藏品。
       铄:熔化,销毁。
       质:多义之本也。
       昔贤:古圣先贤。借指查家先祖。
       嗜好:特殊的爱好。
       钱志小大印官私:查家祖上靠贩运私盐发家致富。
       钱志:本意为南朝刘潜所著《钱志》(已佚),借喻查家钱多。
       官私:旧时官运局等盐务官署中的一些盐官运吏,凭借手中的权力行使职务之便,或私运、夹带、私售盐斤,牟取私利,此类私盐称作“官私”。
       家有款识:查家后世在收藏的书、画上题款,或在传世的青铜器上铸刻文字并标题姓名。
       宋传贻:查家世代相传,严君平铜镜收藏于宋代。
       传贻:口耳相传,没有得到证实的传言。

       七钟九卣廿鼎彝,镫槃刀尺别等差。何哉镜铭独见遗,啸堂旧篆曾取斯:【大意】查嗣琏认为,青铜器的品类繁多,等级差异很大,都属于古董,但传世的并不多。而南北朝萧纲的《镜铭》为什么能够留传到今,是因为该《镜铭》的旧篆体文字已经收录进《四库全书〈啸堂集古録.谱录类一【器物之属】〉》之中了。
       七钟九卣廿鼎彝:钟鼎彝器是古代先民用于盛酒的器具,亦是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品类繁多。
       镫槃:清.姚燮《度絜辞三章其一》:“拗颈葫芦贮砂汞,戈铋镫槃皆骨董。”
       刀尺:剪刀和尺子。裁剪工具。多义之裁判的权力。
       何哉:为什么?
       镜铭:铜镜上的铭文。南北朝.萧纲《镜铭》:“金精玉英,冰辉沼清。高堂悬影,仁寿摛声。云开月见,水净珠明。”
       啸堂:指《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九》的〈啸堂集古録.谱录类一【器物之属】提要。
       旧篆:旧篆书写法。

       挂一漏百人交嗤,吾今对此兴不衰。思拓茧纸研隃糜,亟令巧匠为装池。镜兮镜兮尔勿悲,神物遇合信有期:【大意】朱彝尊自谦地说,他写的《君平遗镜歌》不全面,怕引起读者嘲笑,说他小题大做。但他仍然用丝棉纸将严君平铜镜上的文字和纹饰拓了下来,并赶快找装裱工匠装潢。
      
朱彝尊坚信:终究会有那么一天—严君平铜镜会出现在研究严君平的人们视野之中,而且该铜镜会和它的拓片不期而遇!

       交嗤:互相讥笑,嘲笑。
       拓茧纸:用蚕茧制作的丝棉纸,摹印铜镜上的文字、花纹。
       研隃糜:研究摹印出的铜镜上之文字、花纹。
       隃糜:今陕西千阳县古名隃糜县,以产墨著称,后世因借指墨或墨迹,引申指文墨。
       装池:装裱亦称“装潢”,又称“装池”。
       神物:神灵﹑怪异之物,亦指神仙。
       遇合:出仕和退隐。
       清.陆观莲《宝剑篇赠外》摘句:
       千年黯黯闭秋水,双匣渺渺埋龙精。狐狸夜鸣风雨恶,蛟螭昼舞波涛惊。
       我持此剑若明月,众星朗朗随其行。古来遇合自有时,神物出处当知之。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咏古.一》清.吴省钦
       考释:凡丁
       郭外山庄郭里田,人家团住竹林边。寒侵伏雨辞瓜果,路控征蛮辍管弦。
       挟弹有仙非孟昶,回槎何客是张骞。邛江一掬东流水,但听涛声亦惘然。

       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八(1763年)癸未科进士,授编修,历四川、湖北、浙江学政,官至左都御史。

       诗题
       邛州咏古:共计四首,此为第一首,记述吴省钦到任四川学政时在邛州的见闻。

      
       郭外山庄郭里田,人家团住竹林边。寒侵伏雨辞瓜果,路控征蛮辍管弦:【大意】邛州城外到处是村庄,城内各街道由许多独门大院组成,大院之间竹树成荫,三伏天也不觉炎热。因为邛州城为军事重镇,一旦有战事发生,歌舞升平景象便立刻消失。
       按
       邛州城古称:邛崃关。民国时始称:城关镇。上世纪末改称:临邛镇。不同时期叫法,反应出不同的时代背景。
       郭外:城墙外。
       山庄:城外或山中的村庄、住所。
       郭里田:邛州城内东南西北街的背后是村庄、田地,引用文脉堰水和泉水进行灌溉,所产粮食即便遇到战争,关上城门也足供城内兵民食用数月,是古代城市规划者的设计理念。
       建国后多改种蔬菜,称为:菜蔬农场。户口簿上的身份是:菜农。在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进程中,所有耕地逐渐建成房屋。
       路控征蛮:邛州城从唐代起,即为控制西南少数民族的边关,一旦失守则危及四川地区安全。比如,清咸丰九年(1859)朝庭腐败,云南昭通人蓝大顺起义称帝建元:顺天。举兵三十余万,攻破邛崃关后进入四川东部,活动地区达五十余州县。
       民国《邛崃县志.兵事》370p〈咸丰防守记〉摘录:“太平天国之僭,天下骚动,其影响及于我邛者,厥有咸丰庚申三月十四日“藍大顺攻城之役”。先是道士李坤三者,在邛崃下坝场一带散布谣言,煽惑居人,时本地有石光清、徐么大、李玉书并文生徐天锡、徐茂臣等伙同勾结,举事谋反,党徒数百人,期于距场五里之石虎寺举事,天锡、茂臣潜身入城为内应,事泄,石光清等伏诛,而李道士竟漏网,藍逆围城时,李道士即其军师……《锦江新咏》云:‘三秋风叽三城破’即指此事。”
       蛮:商周时期以中原(河南一带)为中心,分别称四方的民族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
       广义的蛮,泛指长江中下游各省及以南各民族。其中,迁往今凉山自治州和云南的古蜀国先民,因为他们来自东夷民族,在汉武帝时期被称为“西南夷”。后称夷族人;1956年毛泽东改“夷族”为:彝族。
       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北起大渡河与雅安、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昭通和四川宜宾、乐山,西连甘孜州。
       另外
      “秦人嬴姓部族和楚人亦是东夷人”,此说见央视百家讲坛《秦国的崛起之路.第一部1集》由云南大学张轲风教授主讲。
       管弦:泛指音乐。
       辍:中途停止。

       挟弹有仙非孟昶,回槎何客是张骞。邛江一掬东流水,但听涛声亦惘然:【大意】吴省钦说,原来,曾经寓居小北街(今棉花街北)崇真观(即玉皇观)中的神仙张远宵是唐朝眉州人,而不是传言为五代十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时期的人;他还说原先不知道张骞追溯长江源头是从临邛县出发的;至于南河为什么叫“邛江”,他暂时还没有弄清楚原因。
       清.嘉庆《邛州志.仙释》812p:“唐,张远宵,眉山人,寓居邛之崇真观,辟谷修真,常持弹于观内向空打去。问之,曰:‘打天上孤辰寡宿者。’”
       槎:木筏。
       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奉敕编纂的《太平御览卷八》:“张骞奉命溯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唐.宋之问《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支机石: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其实是古蜀人对大石的崇拜现象。
      (参见吴省钦《邛州咏古二》的支机石考释)
       民国《邛崃县志.疆土志》42p:“秦始皇置临邛县时,县治即秦时蜀守张若(所筑)临邛城故地也。当时郡县未定,临邛疆土奄有(全部占有)今:崇(州)、新(津)、灌(县即今都江堰市)及大邑之地。”
       邛江一掬东流水:邛江以“古邛都国”而名,譬如“邛崃山”以东夷的邛人部落辗转南迁入蜀所经大山而今称“邛崃山脉”一样。古邛江后来称为南河,下流至乐山、宜宾入长江。
      《尚书.禹贡》:“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商并梁(州)于雍(州),周职方(周代掌管地图与四方的职官)以梁入雍,其地为蜀国。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文王置蜀郡,地属之。”
       掬:用两手捧。
       惘然:一指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二指疑惑不解的样子;三谓不知所措的样子;四是迷糊不清的样子;五是空无所有的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咏古.四》清.吴省钦
       考释:凡丁
       伪学纷纷待别裁,鹤山风仪拔尘埃。党争苦恨朝廷小,侣课欣闻伯仲陪。
       略比胡安垂易洞,谩问司马筑琴台。迎晖阁下经三宿,欲辨心香冷未灰。

       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科进士,授编修,历任四川、湖北、浙江学政,官至左都御史。
       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职掌全省学校政令和、科两岁试。

       诗题
       邛州咏古:共计四首,此为第四首。记述吴省钦到任四川学政时在邛州《鹤山书院》中的《迎晖阁》上住宿过三夜,虔诚地思考西汉胡安和司马相如,以及北宋常安民;南宋魏了翁的人物历史。

      
       伪学纷纷待别裁,鹤山风仪拔尘埃。党争苦恨朝廷小,侣课欣闻伯仲陪:【大意】吴省钦说,南宋理学中的各种观点和理论有待区别和裁定,而魏了翁是超凡脱俗和幸运的,他与堂弟魏文翁青少年时期皆在邛崃白鹤山幽居寺僧院内读书,了翁为庆元五年(1200)进士,文翁为嘉定四年(1211)进士。了翁卒后被追赠为秦国公。“秦公经术,闻于家邦。晚年致政,赐第平江。”而北宋时在鹤林寺中求学的常安民,51岁时却深陷党争之中,流落民间二十年而卒。其常安民读书台,在明代时却变成魏了翁的读书台。(详见清.戚延裕《登读书台》考释)
        
1719567088973.jpg
       《魏了翁像》网络图片
       伪学纷纷待别裁:元科学研究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和理论探讨,不能轻易下结论,有待于区别和淘汰。
元科学:关于科学的理论或关于科学的科学。
       伪学:此词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为不能将“伪学”当成“伪科学”来理解。
       待别裁:有待区别和淘汰。
       鹤山风仪拔尘埃:魏了翁,号鹤山。为南宋理学家,反对佛教、道教“无欲”之说,在推崇朱熹理学的同时,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理论,强调“心”的作用,对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心即理”的“心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侣课欣闻伯仲陪:魏了翁与堂弟魏文翁,青少年时期皆在邛崃白鹤山幽居寺僧院内筑台读书,了翁为庆元五年(1200)进士,文翁为嘉定四年(1211)进士。
       侣课:在僧侣庙中攻读。
       伯仲:兄弟间排行的次序。
       党争苦恨朝廷小:北宋常安民为朝庭不容,晚年流落民间二十年而卒。
常安民:(1049-1118)字希古,北宋邛州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进士。历官长洲知县、大理寺及鸿胪寺丞、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监察御史、监滁州洒税、温州通判、提点永兴军刑狱。
       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因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巧足以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之是否……”蔡京用事,将其列入不同政见的元佑党籍(反改革派)而被革职,流落二十年后于宋徽宗重和二年(1118)卒,年七十。

       略比胡安垂易洞,谩问司马筑琴台。迎晖阁下经三宿,欲辨心香冷未灰:【大意】吴省钦认为,西汉易学家胡安批注《易经》的“点易洞”和东街“司马长卿宅”内的“琴台”是真实的。但他又对胡安和司马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遗迹现状感到担忧,比如:胡安《点易洞》被谣传为“仙人洞”;还将“卓王孙宅”的“古瓮亭”当成“临邛八景”之《翠阁秋荫》代景点;如今又把东街“司马长卿宅”内的“琴台”搬到文君当垆处的“文君井”旁边了!
       他为此在鹤山书院的《迎晖阁》下思考三天三夜,才写出此首《邛州咏古四》诗,指出那些不懂邛州历史文化的州官之不作为和乱作为,但是没有恶意。

       略比:大略比较。
       胡安垂易洞:点易洞 原名:授易洞。即西汉胡安(注)先生点校并教授《周易》之洞。
       胡安:晋.陈寿《益都耆旧传》:“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司马)相如从之受(易)经。”《蜀中广记》:“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明《易》、洞达天文、历象、阴阳之术。”
       谩问:没有礼貌地提出质疑。
       司马琴台:在东街今邛崃市粮食局 与 邛崃市发展和改革局位置。
       南宋.陆游《文君井》诗序:“司马琴台与文君井确实两处,虽不远,亦不相连。里仁街 旧名文君巷,井与台隔巷。“
       迎晖阁:在老书院街的《鹤山书院》中,即今邛崃一中教师宿舍处。
       清嘉庆《邛州志》1337p 吴省钦《绿云幌跋》:“今(书)院址(为)故土司行寓……其下曰《迎晖阁》。”
       心香:佛教语,指真诚的心意。是说心中虔诚,如供佛之焚香。
       冷未灰:“坑灰未冷”为汉语成语,意思是时间极为短暂、匆促。词出唐.章碣 《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项:分别指刘邦和项羽。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道中》清.吴省钦       考释:凡丁
       山外山无数,山穷水又长。断云松叶暗,疏雨豆花凉。
       废陇梨全熟,遥墟爨并将。酒家频借问,野径逐牛羊。

       吴省钦:见前考释

       诗题
       邛州道中:清乾隆时职掌四川学政的吴省钦,从邛州城出发顺建昌兵备道经芦山、天全、名山、雅安、荥经、汉源、西昌、冕宁、盐源、昭觉、会理、盐边、越嶲视察教育工作时,将途中景色和见闻写进《邛州道中》诗,生活气息浓厚。
       按
       明代的建昌兵备道衙门在邛州兴贤街,清初改设于雅安,衙署卖与。
       民国《邛崃县志.官廨》160p:“官廨清与明异,民国又与清异。明时分巡上川南道驻邛州,衙署在治东兴贤街,大门、正堂、寝室俱极壮丽。有杨慎所撰《四川建昌兵备道题名记》石碑竖于行司,明末俱毁,清初撤驻雅州,其地址变卖民间。”

      
       山外山无数,山穷水又长。断云松叶暗,疏雨豆花凉:【大意】前半段写临邛县西部山区夏天的情景:时值盛夏,天空忽然出现片片乌云,使道旁松林更显昏暗,豆大的雨点直往吴省钦身上打,他于是走进一家农户避雨,主人赶紧推豆花招待他。俗话说:“豆花吃不胖,全凭吃个烫。”豆花虽然凉了,但主人待客的心是热的。
       断云:一片一片的乌云。
       疏雨:零星的阵雨,有时候仅仅洒几滴。
       豆花:豆腐的半成品,不需压榨即趁热食,邛崃山区人习惯以灶头上烟熏的“炀尘海椒”调制“水辣子”作蘸料,味道独特。
       炀:意为烘、熏。

       废陇梨全熟,遥墟爨并将。酒家频借问,野径逐牛羊:【大意】下半段描写民族混居地区—汉源及以南地方的生产生活场景。其中汉源以盛产雪棃、花椒著称,会理则遍山满坡放牧牛羊。时值细雨朦朦胧胧,家家户户炊烟升起后好像并在一起,吴省钦于是频频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卖啊?
       废陇:词出宋.陆游《感旧》诗句:“废陇荒陂俋俋耕”。
       废陇荒陂:在耕地上培成一行又一行的土埂后,在上面种植农作物如红苕、马铃薯。
       俋俋(音邑)耕:形容用力耕种的样子。
       遥墟爨并将:远处村庄中,家家户户的炊烟升起后并在一起。
       遥墟:远处的村庄。
       爨:音串,即灶。
       酒家频借问,野径逐牛羊:作者巧用杜牧《清明》诗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是季节不同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过邛州》清.王曰曾
       考释:凡丁
       三过临邛道,荒烟塞旅门。披襟消白昼,呼酒伴黄昏。
       雪岭千盘合,江声万壑奔。文君何处井,残月听啼猿。

       王曰曾:字省斋,江苏溧阳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礼、刑二部郎中;出任河北大名府分巡道;约康熙二十八年(1899)补 分巡建南道按察使司佥事加二级江左,川南道副使,驻节嘉州,多次登峨眉山,题咏甚多。
       期间踏勘大邑、雅安等处田亩时严禁盗采少数民族地区铜铅矿,境内安然。西川士民为其建生祠以颂赞。
       又参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直隶邛州志》的编纂,入祀邛州文庙四川名宦祠。户部尚书张鹏翮上奏荐举,称其在天下道员中“清廉第一”,后官至湖南布政使。
       踏勘:即现场调查。指综合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到事情发生的场所进行实地调查。此处指王曰曾 到出事现场调查盗采少数民族地区铜铅矿的事件。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山陵事重,踏勘覆按,动经日月,恐不及七月之期耳。”

       诗题
       三过邛州:王曰曾 踏勘大邑、雅安等处田亩和盗采雅安少数民族地区铜、铅矿事件时,由于清代的邛州下辖今大邑县和蒲江县,王曰曾 必须要经过邛州地界。

      
       三过临邛道,荒烟塞旅门。披襟消白昼,呼酒伴黄昏。雪岭千盘合,江声万壑奔。文君何处井,残月听啼猿: 【大意】王曰曾 将三次往来于临邛道上所见 “荒烟塞旅门、雪岭千盘合、江声万壑奔、残月听啼猿”的奇观异景,并顺道探访文君井后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
       临邛道:进出临邛的古道有多条,皆可通往西藏、印度,古称“蜀身毒(音丫毒,古印度译音)道”。今人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其中较近的一条,始发地点在十方堂,经葫芦湾、尖山子、青杠墩,至下坝大排山下渡船滩码头后往南经下坝、平乐坝城隍岗、临济、夹关古儿山、名山、雅安以远。
       1931年始修的川康公路从成都经邛崃、名山、雅安、泸定、康定,成为现今108国道的西段。
       根据诗意,清康熙时的王曰曾,走的是从大邑到邛崃经芦山、天全、名山、雅安至荥经的路线,方能够沿途目睹耳闻“荒烟塞旅门、雪岭千盘合、江声万壑奔”的情景。
       旅门:旅行必经的险峻门户,比如位于宝兴以南,东南与芦山毗邻,西与天全接壤,四向险峻,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灵关。
       按“旅门”一词出自唐.张说《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诗:“闻道长岑令,奋翼宰旅门。长安东陌上,送客满朱轩。琴爵留佳境,山池借好园。兹游恨不见,别后缀离言。”
        
1719733351408.jpg
       图1、《夹门关古儿山古道》(供图:王文才)
        
1719733592799.jpg
         图2、《夹关古儿山〈周道如砥〉石刻》拍摄:王文才
       周道如砥:出自《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意为道路平坦、畅通。
       又可从下坝渡船滩码头往西经:石虎寺、马湖纸坊沟、油榨马岩顶、油榨、火井、高何、镇西山、芦山县往西经芦定、康定至西藏;往北经宝兴县、阿坝州至陕西南部到长安;往南经雅安、西昌至云南。
       所以
       纸坊沟桃园桥碑记第二行曰:“如本境桃源桥者,上通西藏,下达北京。”此处的“北京”指汉唐京城—长安。因长安位于临邛之北,青藏高原之下。
        
1719783873071.jpg
         图3、《桃园桥碑记》拍摄:陈善兵
       民国《邛崃县志》42p:“城之四路八方,疆界犬牙之相错,若由成都西来,入东门,南折出南门,为(西)藏(缅)甸大道,直走出西门达金川……”
       民国《邛崃县志》59-60p:“城南偏西三十余里下坝场,由此绕大排山,北折而至马湖营约八里。由洗马潭沿河朔流而上,至平乐坝九里。东北由金钵寺过青岗墩上尖山子,下即葫芦湾,约十八里,尖山子尤为赴县要路。”
        
1719783998976.jpg
         图4、《赴县要路的尖山子古道》
       2009版《平乐镇志.古青衣道遗址》605p:“花楸社区官田冲北边有山道蜿蜒,经此山道的桃源桥……过油榨、火井往芦山以远……马岩岭曾名店子场。
       史称‘蜀身毒道’从成都过临邛,沿布濮水(即火井江)越镇西山,过青衣、旄牛、再往云南,可远达南亚诸国。
       清同治年间,孝廉方正熊维芳七律:‘西峰高处种云根,齐口庵前别有痕。直把一湾穿火井,宛然三峡赴荆门。烟光夹路条条引,墨迹遮山片片翻。行到马崖舒望眼,洞天开出小桃源。’”
       按
       小桃源指油榨场,明末清初,油榨段火井河两岸桃花夹岸,庙前一潭,深丈余,水清见底,桃花掩映,令人陶醉,故名:桃花潭。
       清兰玉《小桃源在马崖山下》诗:
       鹤山西畔濮溪东,见说桃源景略同。犬吠花闲轻重绿,莺啼树杪浅深红。
       桥横岸断柴门迥,水绕峰回小径通。处处登临皆入胜,恍疑身在武陵中。
       2009版《平乐镇志.骑龙山古道遗址》606p:“骑龙山古道俗称马道子,沿山梁南北延伸。2005年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骑龙山古道发掘、清理出汉、宋、明、清四个时期的路层,汉代路层为原始土路,宽约50厘米,厚约7厘米,有清晰的蹄印,还出土了汉‘五铢’钱;
       宋代路层宽160厘米,厚约20厘米。出土了邛窑系青釉饼脚碗残片、酱黄釉残片、蓝釉残片、青灰瓦残片和泥质灰陶锯齿纹陶片等;
       明代路层宽160~1804厘米,厚24-31厘米,出土了若干酱釉瓷片、黑釉瓷片、蓝釉瓷片和青花瓷片;
       清代路层路面宽度约200厘米,厚3~6厘米,在此路层出土了少量青花瓷片、黄釉瓷片、酱釉瓷片、青灰砖残片和青灰瓦残片等;其东侧挡墙……路面宽200-220厘米,厚0-20厘米,出土了乾隆通宝以及少量青瓷片、青花瓷片和蓝釉瓷片。
       临邛学人魏尧西沿骑龙山走访调查,认为是古代驿道之一段。若干专家学者前来考查,认为此段古道最早可追溯及古蜀时期,汉中后期成为西南丝绸之路临邛道之一段。”
       雪岭千盘合:“邛崃城区能见到的雪岭”是西偏北的四姑娘山,往南可以逐步望见南北排列的夹金山、大雪塘,和13座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596米的云南玉龙雪山。
        
1712554419801.jpg
         图5、《邛崃南桥望见的西北方之四姑娘雪山》 拍摄:叶时亮
       江声万壑奔:泛指邛崃白木江、火井江、䢺江及其合流的邛江(今称南河),以及宝兴以南的青衣江、芦定地方的大渡河及其支流。
       残月听啼猿:唐宋以来,时有诗人记述火井地方有猿猴生活,比如北宋.顿起《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过邛州火井县三友堂小酌》诗说火井地方“土瘠漫生茶,人稀时走玃。”一是说火井县乃茶叶主产区,二是说火井县的人,与猿类同地活动互不相挠。清代王曰曾 也如是说。
       玃(音觉):《辞海》玃,大母猴。《辞源》:大猴。《广韵.药韵》:“玃,猿猴也。”《吕氏春秋.察传》:“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



1719784243246.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