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州使院登迎晖阁》清.荆玉陛
考释:凡丁
临邛今日迎晖阁,传是当年华甫楼。黄叶秋连白鹤舞,雪山晴见冻云收。
肯怜常侍归新舍,莫向都亭感旧游。薄暮何人更吹笛?不胜凄怨动乡愁。
荆玉陛:字天阶,号若溪。今江苏省丹阳市人。清康熙时的邑文生,黼若溪生。
黼若溪生:出自楚辞九思,意为辞藻华丽。
黼(音府):古代礼服上绣的斧头状花纹。
邑文生:县文库生员,即秀才。文库是清朝设立在各府、州、县的公立学校,称为府学、州学、县学,通过考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叫生员。
就是说,荆玉陛写此诗时还是丹阳县学的在校生,暑期顺长江入四川旅游时作《邛州使院登迎晖阁》诗,当经过宜宾时留下过赞颂宜宾荔枝的名句:“春尽金沙古渡头,荔枝香欲满戎州(宜宾古称)。”成为宜宾人宣传荔枝的广告。
戎州:宜宾的古称。
诗题
邛州使院登迎晖阁:此诗见《京江耆旧集.目录卷四》〔康熙朝部分〕为荆玉陛在始建于唐代、复建于宋代的邛州使院之军事了望楼《迎晖阁》上题的诗。
此《迎晖阁》位置在今书院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邛州使院改建为鹤山书院,现为前邛崃一中教师宿舍。
按
秦汉至唐宋时期的邛州是一处边关,设有军事基地—马湖营 和 建昌营。
民国《邛崃县志》131P:“马湖营,古越西郡之废县,元时与建昌(今西昌)同称路者也…唐时西川节度使驻邛州阅兵,凡西南防边诸营皆调集于邛州,故建昌营(在梁机坊以西至凤凰山脚)、马湖营,皆有营地。南宋以后,邛州西南半没于夷獠,其营地名称尤沿唐旧。”
使院:节度使 和 节度留后治事的官署。
节度使:为世袭制,如出征﹑入朝,或病死而未有后代者,有“留后”摄其事,称节度留后,即代理节度使。
留后:唐代制度,为预防节度使、观察使牺牲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若节度使牺牲,留后立即替补。
北宋太祖赵匡胤有感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的教训,对功臣给予银钱田地养老而“杯酒释兵权”。同时派遣文臣知军州事,限制节度使节制郡县的权力,其时节度使仅是虚职。2015年前后,眉山地区曾出土“邛南节度使”印章,考古学家定为宋墓。
元朝废除节度使。
诗
临邛今日迎晖阁,传是当年华甫楼。黄叶秋连白鹤舞,雪山晴见冻云收:【大意】荆玉陛说,他登上的瞭望楼,传说魏了翁当年修葺后被命名为《迎晖阁》,元代以后成为著名的观景楼。初秋时节登上《迎晖阁》西望,但见白鹤飞舞,雪山晴现。
临邛今日迎晖阁,传是当年华甫楼:荆玉陛说,现在的《迎晖阁》,据说是魏了翁(字华甫)当年修葺“邛州使院阁”后命名的。
史载
魏了翁于嘉定十五年(1222)召为兵部郎中;端平元年(1234)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同时封为:临邛郡开国侯。
分析
魏了翁“督视江淮京湖军马”期间,重修“邛州使院阁”后将其命名为《迎晖阁》,后来成为一处观景楼。
按
北宋时邛州使院改为:邛州卒厅。宋皇佑二年(1050),文同任邛州通判时到“邛州卒厅”视察,在《三省堂》题诗,训诫教诲全部官兵。
卒厅:武官办公处。
卒:官名。
文同《邛州俯听三省堂》诗(辑录):
将欲言治人,必先由正身。身正人自治,此化行如神。总总群圣书,论说尤谆谆。
题曰三省堂,大构高榜新。地古物象野,水竹清衣巾。公暇每居此,寂嘿如隐沦。
宛转示明戒,欲使风俗淳。常愿此基构,永不罹荆榛。有坏则请修,使之名不泯。
大构: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清嘉庆《邛州志》116p“三省堂在邛州卒厅。”
三省:曾参语:“吾日三省吾身。”即一日反省三次。
清康熙云贵总督高其倬《望雪山》选句:
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到今尚存太始雪,盛夏早似初冬寒。
清雍正六年(1728),命赴四川清丈田亩的马维翰,曾在《迎晖阁》赋诗八首。(详见马维翰《登使院阁感怀用杜工部秋兴八首韵》考释)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前后,四川学政吴省钦亦在《迎晖阁》题〈大暑前三日霁 登迎晖阁望灌口诸山积雪〉诗(选句):
好山知我课晴意,芙蓉几朵排修茎。乱峰西北入深处,倒射朝气摇光晶。
是山眠亘傍湔口,西岳佐命尊青城。洪荒到今古万万,此山此雪长峥嵘。
按
能够望见“灌口诸山的积雪”,说明《迎晖闾》非常高。
其中
灌口:即灌江口。在灌县与大邑交界处,神话传说中二郎神居住的地方。
芙蓉几朵排修茎:指《迎晖阁》附近“瓮亭”处水池中的荷花。康熙三十三年(1695),知州戚延裔 疏浚瓮亭前“唐之水池”,并种莲池中,周植桃柳。还将明初修建的“瓮亭”更名为:大公亭。
荷花:别名芙蓉。
湔口:即都江堰湔江口—白沙河与岷江相汇处。
青城:指青城山。在都江堰西南10千米处,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
另外
吴省钦《邛州咏古四》诗也提到魏了翁,还说他曾在“迎晖阁下经三宿。”
原诗:
伪学纷纷待别裁,鹤山风仪拔尘埃。党争苦恨朝廷小,侣课欣闻伯仲陪。
略比胡安垂易洞,谩问司马筑琴台。迎晖阁下经三宿,欲辨心香冷未灰。
(以上诗皆见清嘉庆《邛州志.艺文志》中,分别参见各诗考释)
肯怜常侍归新舍,莫向都亭感旧游。薄暮何人更吹笛?不胜凄怨动乡愁:【大意】荆玉陛说,魏了翁在生前封为临邛侯,卒后于雍正二年(1724)配享邛州孔庙,有一个好的归宿和定论。
但是,西汉司马相如曾经入住过的都亭驿,已于清顺治九年(1652)被“奉旨裁撤”了,连带司马琴台也失修了,已然没有怀古的价值。啊,晚风中传来什么人吹的笛声,凄凉哀婉勾起了我的乡愁!
肯怜常侍归新舍:至少有三层含义。
1、指魏了翁卒后追赠:太师。谥号:文靖。累赠爵位为:秦国公。后诏赐第宅于苏州南宫坊(现称书院巷)。
2、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名儒虞集奉敕题《鹤山书院》额于其第宅。
3、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魏了翁 配享 邛州孔庙。
肯怜:赞同和怜爱。
常侍:皇帝的侍从和近臣。魏了翁 曾为华文阁待制、礼部尚书 兼 直学士院签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
莫向都亭感旧游:荆玉陛说,别去寻找西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成都的始发地“都亭驿”了。因为“都亭驿今毁,久经奉裁!”
奉裁:奉旨撤销。
根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记载,清顺治九年,为了压缩财政开支,全国裁撤了许多机构。
都亭:指秦汉时期的都亭驿站,位置在今南街与东街口之间。史记载,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即是从都亭驿中“驰归”成都的。
都亭驿:北宋时更名为:白鹤驿。又称:白鹤馆。范围包括“司马琴台”和现今“文君井”的一处大型园林。
北宋《方舆胜览》:“白鹤馆中,有文与可(即文同,北宋画家,时任邛州通判)所作怪木竹石真迹,号墨林。”
南宋陆游《白鹤馆夜坐》诗:“竹当风雨夜,松声波涛翻。我坐白鹤馆,灯看无晤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百货大楼挖地基时,曾挖出“小桥流水”遗迹。
明成化十九(1483)年,白鹤驿部分被改建为:土司分守行台。后迁至东街,今棉花街口,称为:议事场。部分建为邛州衙署(今市委驻地至建设路以北),孑遗文君井 和 司马琴台。
而清代的邛州衙署,则建在今之“瓮亭公园”内。
清康熙《邛州志.驿站》50-53p:“白鹤驿,在城内州治南,前有鼓楼三间,仪门三间,正厅三间,左右廊房各三间,今毁,久经奉裁。”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州 杨潮观 将司马琴台和文君井整合到一处进行修缮,然后将雍正十二年果毅亲王书写的北宋田况《琴台》诗碑展示于文君井。
(参见清乾隆.华方蓁《卓文君二首》考释)
民国时期,东街的“议事场”卖与赵姓人为民居,即建国后的供销联社和邛崃县商业局;司马琴台和文君井以西地方,则改建为街坊。
乡愁:思乡之愁。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现代歌曲《乡愁》作词:黄石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