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
调查期(2012—2017)
目录
1、 作者简介
2、 序言
3、 附言
4、 对一个《说明》的说明
5、 (引用文)1993年版《邛崃县志》编纂始末
6、 临邛古城位置变迁探析
7、 卓王孙宅和瓮亭公园
8、 卓王孙宅和历史上的邛县
9、 文君井和司马琴台的沧桑
10、 铁屎坝
11、 东街衙门巷考
12、 文脉堰的来龙去脉
13、 朱水碾的演变
14、 邛州城隍庙
15、 升庵巷
16、 瑞云街
17、 消腹宫和公共厕所
18、 64队与西郊工业区
19、 记探寻南丝绸之路邛崃首段
20、 附:《邛崍经纬》2014度十佳文章获奖词:
21、 历史上的三座临邛城
22、 黄泥巴墩墩的来历
23、 邛崃文昌宫的前世今生
24、 邛崃的数座东岳庙
25、 鼓楼的称谓和作用
26、 半截曾在天里头的钟鼓楼
27、 邛崍的更夫
28、 考棚、考棚街与学道街
29、 西河和䢺水寒雁
30、 杨伸花园及天官坟
31、 梁机房
32、 古临邛——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首城
33、 摘录:历史学者霍巍论南北丝绸之路间的关联
34、 试说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邛崃码头的打造
35、 说明
36、 南河坎的码头和水运
37、 邛崃十方堂惊现疑似卓王孙冶炼熔炉
38、 从老制药厂搬迁原因联想卓王孙冶铸地
39、 解读丝路首城的定位以及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40、 南河首段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41、 马厰坝、马坝、龚渔箭和渔箭路
42、 季筢子
43、 陈船
44、 封营花龙门子
45、 全方位打造十方堂景区之我见
46、 十方堂邛窑遗址周边的传说与思考
47、 筒车沟和“蛮碗窑”
48、 出邛崃境的南方丝绸之路及出发点
49、 从乾隆修路碑说起
50、 论夹关茶马古道碑
51、 他的言论有损邛崃形象
52、 把茶马古道主碑确立在十方堂如何
53、 探究临邛城周边古道的形成与年代
54、 南北丝绸之路上的苦行者
55、 (原件)“茶马古道”上最后一位守望者
56、 回龙潭的传说
57、 失子坡和寄子院
58、 林凤庵与李染房
59、 赛凤庵与重修碑记
60、 新丼与大钟寺
61、 黑虎滩处的多个地名
62、 冉庙子
63、 华瓦厂
64、 华店子和夜市街
65、 一个未被遗忘却让人失望的旅游亮点
66、 王大久的心愿
67、 油榨乡的历史谁来弘扬
68、 胡安点《易》洞调查
69、 临邛八景之考证及临邛十景的提出
70、 邛崃市景区道路桥梁预备名称建议及说明
71、 拂拭尘封的历史
72、 关于原地保护并利用老城关粮站西仓库的建议
73、 凡丁的坦言
74、 解读邛崃文化地标—城隍庙街区
75、 为考棚社区辑录有关史料
76、 孝子坟茔的故事
77、 孔明庙的由来(搜集品)
78、 浅论诸葛亮南征和七擒七纵孟获地
79、 关于邛崃市孔明乡的由来(作者李正灵)
80、 孔明乡地名调查
81、 怀念《崍山文艺》领队人郑汝明(搜集品)
82、 一九七六年以来龙门山地层断裂带七级以上地震
83、 我经历的三次地震
84、 邛崃土匪暴乱那些事
85、 土匪围城的日子(搜集品)
86、 邛崃制药厂创始纪实
87、 邛崃鼎新西药房起源和传承
88、 (原件)鼎新西药房:邛崃医药工业的发端之地
89、 记罗传跃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历
90、 闻名遐迩松安桥
91、 又见马湖平安桥
92、 城东天官桥
93、 城南十里桥
94、 城西白鹤桥
95、 城北顺河桥
96、 马安桥
97、 平安桥
98、 反修桥
99、 将军庙和将军碑的由来
100、 松安桥处的四道桥
101、 关于福康桥碑记
102、 松安桥杨氏与新盛厂
103、 金龟山的传说和旧鹤山书院位置推论
104、 王大久的困窘
105、 玉带街名由来(待补)
106、 倒石人(待补)
107、 建昌营坝(待补)
108、 栏杆堰(待补)
109、 火硝厂与钟硝坊(待补)
110、 玉带桥和玉带街(待补)
111、 松岩(待补)
112、 桃源桥与桃花滩(待补)
113、 严君平的后人们(待补)
114、 民间留传笑话一则
115、 新编川剧《卓文君》观后感
116、 第二次校注之《邛崍市地名录》说明
117、 后记
作者简介
凡丁:四川邛崃人,1945年冬月生,卒年待定。文化程度初中,一生无重要业绩,具有同龄人一样的经历,因喜欢传统文化,退休后无所事事,自费调查出一些有关家乡地名形成、历史传说等材料,留待您的批评,更希望我的调查对喜欢邛崃历史的现代人和后来人,在研究邛崃、认识邛崃时有所帮助。
序言
我不是历史学家,是退休职工,涉足探索邛崍历史的领域纯属偶然:
2012年中,唐文栋将他《文君井园林的变迁》草稿交我,要我为他提出修改意见,此后发表在当年的一期《新邛崃》上。
我从唐旁征博引的历史记载中看出,关于“卓王孙宅”和“文君井”的位置,年代越近,其与“临邛城”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赿近,最后竟然进入到城市中心来判断:可能是两千三百余年来,这座古城因各种原因东迁而造成。为了弄清楚真相,于是我向唐提出:“我们合作吧,推理和实地调查工作以我为主,查阅史料以你为主。”
于是有了第一篇合作成果《临邛古城的变迁》并发表在2013年之一期《邛崃经纬》上,随着调查的进展和深入,又相继发表了《记探寻南方丝绸之路邛崃首段》和《探究临邛城周边古道的形成与年代》等多篇合作和个人作品。
其中《记探寻南方陆上丝绸之路邛崃首段》获《邛崍经纬》2014年度十佳文章奖,而《临邛古城的变迁》一文,我去年十月在旧书摊上与一位读者邂逅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他姓孙,听说是外贸局的退休干部,当时他正在寻觅一期《邛崃经纬》作收藏。
原来该文较长,分数期连载,他缺少其中一期,后来我将《临邛古城的变迁》全文给他打印了一份,得到他对该文的肯定和鼓励。
去年5月和12月,我参与邛崃市民政局主编的2017年度《邛崃市地名录》校注时,从采集到的5500余条地名看,除开叙述清楚的外,含糊的不少,遗漏的、空有地名需补白的也有,更有一些对历史地名的误解而造成笑话,如不纠正将误导读者和后人。
比如对“瑞云街”条的注解是:“因为王瑞云集团的公司所在地在此。”
而历史资料却显示:清.乾隆29年(1764)冬,因“明末城楼毁于战火,城墙多处崩塌。邛州知州王采珍主持修补城墙,四城门改建重檐歇山式戍楼:东名“涌泉楼”,匾曰:“环江沃野”;南名:“挹翠楼”,匾曰:“崃山拥秀”;北名:“跨鹤楼”,匾曰:“灵绵雾岭”;西名:“鉴湖楼”,匾曰:“瑞蔼云吟”。(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故原临邛城西门外至西桥头,至迟在清乾隆时便名为瑞云街。
又如对“升庵巷”条的注解是:“因为该巷子中有一个尼姑庵。”
而“升庵巷”却是新都人杨慎,号“升庵”,于明正德辛未年(1511)二十三岁时中状元。因与邛州州官“范钫”是好友,1552年受邀来邛主修《邛州志》,其间夫人黄娥跟随,在兴贤街购置有居宅,现今兴贤街197号故名升庵巷。
再如对“抚琴街”条的注解是:“此条街有一家卖古琴的。”说明守着“文君井”的现代人,对司马相如抚《凤求凰》琴音追求卓文君的著名典故还不甚了了……
校注后的2017年度《邛崃市地名录》肯定有舛误,但还是入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
以上不是我显摆地名知识,也有一些我搞不懂甚至搞错的,比如在第一次校稿中,我误将东街下段的“衙门巷”,注解成原县府街的“衙门口”,还有个别地名形成原因空白,故难免望文生义。
上述情形引发我思考: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邛崃人,为什么会对脚下的土地如此陌生?
同时深切体会到:如果再不对邛崍地名文化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的话,最多再过20年,一些能够佐证、甚至填补历史空白的宝贵资料将永远淹没,从而造成无可补救的历史遗憾!
因为如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少,而八十岁以下的人们已经对某些地名历史开始模糊、生疏,以至有的年青人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祖辈来自何方!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我相信每一个地名的形成都有一个故事、理由、历史背景或者传说,并且在演变。虽然地名文化不等同于历史,但蕴含许多历史信息和真像。比如“中国”一词的产生,便来自三千年前老祖宗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认为我们的祖国地处世界的中心;而包含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三皇五帝等传说的地名则遍及祖国各地,但至今无人去撼动修改!即便在现代考古发掘的研究中,也在参阅看似怪诞不经的《山海经》中的记述……
于是我老当益壮,经常驱动自行车往来于城乡,努力找寻当下已经为数不多的八十岁以上老人请教,截至目前为止,搜集、整理出邛崃地名、历史类的调查材料上百篇,约31万字(含合作作品和搜集、整理作品,皆分别注明作者或附上原文),取名为:《民间调查邛崍地名历史集》。
《集》中内容保证来自真实的调查(包括搜集整理材料),有不同说法的皆一一列出,但文章观点则是笔者的,并力求做到大胆推论,小心求证,由于笔者从不步他人后尘而人云亦云,如果有歧议,笔者不作任何辩驳,请读者各自去评判,如若感兴趣的话,大家不妨抓紧时机去作调查,共同为将来研究邛崍地名文化的学者多留下一些雪泥鸿爪,因为地名文化亟待挖掘保存,机不可失,时不我(你)待,有误总比没有好!
《集》中部分内容曾零散发表于《邛崍经纬》、《邛崍文史资料》和《新邛崍》以及网络——邛崍麻辣论坛,但是由于我不能对我的生命期进行预测,而所有调查材料在我有生之年又不大可能悉数发表,为了将这些呕心沥血之作留存后人,即日起,陆续发表在《邛崃麻辣论坛》上作为公共资源,供大家阅读、引用、研究或者批判。
但是:如若引用的请注明出处;如若用于景观景点打造的请通知作者;如若用于批判或有异议的,请提出依据并署上您的大名,正确部分我将引用对原稿作修改;如若任何刊物登载(包括已载的),所付稿酬不等于买断版权!网络版欢迎收藏、转载,并无须通知作者。
除此而外,从2018年5月1日开始,将不分地域、年龄、个人或者单位、部门,以及目的和用途,凡是在《麻辣论坛》的本作品评论栏,或者在QQ邮箱、手机短信中(免接电话)留下您的邮箱号码者,我皆不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目的、用途等信息,及时发给一份完整的《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之word文档,让您先睹为快。同时赠阅已部分刊发过的回忆录《把往事留住》之word文档。
愿意在《邛崃麻辣论坛》上阅读的,由于需要逐篇再次修订,故拟以每篇1-3天的速度,将包括已经零散发表过和尚未发表过的所有作品,逐篇地、完整地呈现在您的眼前。
以上做法,是想让《民间调查邛崍地名历史集》得以流存,其内容对二十年后的邛崃人或许有用处。
今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仍然会将调查继续进行下去。反正我享受着退休工资,闲着没事干!
凡丁
手机号码:13982278413 QQ邮箱号码:2538457156
2018年4月1日
|